而在車廂後段的座位下設有鏈條箱,當車門無法關閉時(此時車門上的「上下車門故障指示燈」紅燈應會亮起),將鏈條取出掛在車門兩側的掛勾,以策安全。 當遇上緊急事故時,車門一側的座位下設有車門洩壓裝置(標示稱為「上下車門緊急紅色把手」),待列車完全停妥後,將該裝置的紅色外蓋打開,並將紅色開關扳轉 90 三鶯重工 emu8002025 度,即可用手拉開車門。 另外每節車廂內也設有疏散工梯,當列車因故必須停於正線及疏散車上乘客時,可在車門開啟後將此工梯架於車門口的出入臺階上,便於旅客盡速離開列車。 因試辦成效良好,原計畫2010年底前完成其餘18列36組列車的改造(須針對每一車門上方的系統線路進行調整),卻因臺鐵局與廠商共識問題導致改造計畫時程數度拖延,直到2011年5月中旬,臺鐵與廠商達成協議及完成簽約,並於同年6月全數完成改造。

據瞭解,原本EMU900型列車廁所也要按此規劃,等於十節車廂可有五間廁所,但局長張政源認為,捷運都沒廁所,可適度減少廁所數量,提升列車輸運功能及品質。 在EMU700型、EMU800型及EMU900型等後續車型尚未加入營運前,本型車在北部路段多以2組8輛行駛,南部路段亦有一定比例班次為2組8輛行駛,惟中部路段多僅以1組4輛行駛。 三鶯重工 emu8002025 2023年9月,最後一批1列10輛於9月15日到港,11月10日完成測試後,臺鐵於11月16日特別安排自行車EMU900體驗之旅。 11月18日EMU900全數交車,臺鐵於樹林站舉行「臺鐵有愛 暢行無礙」交車儀式。 本型車的內裝初步視覺設計上,經日立設計團隊與臺鐵美學小組討論,決議在座椅及內裝採灰黑色系設計,提供設計稿由臺灣廠商製作[N 13]。 三鶯重工 emu800 本型車編組編號方式採用於十位數與百位數設置編號的方式,6M+6T共12輛編組方式組成[T 1][N 8]。

三鶯重工 emu800: 座位表[編輯 編輯源代碼]

2008年5月15日年度改點案增加79列次區間快車,由EMU700型電聯車行駛,但因停靠過多小站導致與區間車行車時間相差不大。 臺鐵營運中區間車包含EMU500型、EMU600型、EMU700型、EMU800型4款,分別於民國82年9月14日、88年11月16日、94年5月30日、100年1月12日購入,經打造、測試後投入營運至今。 未來EMU900型加入營運後,臺鐵局說,北部地區會以EMU900型為主、中南部地區是EMU700型、800型,東部地區是EMU500、600型,不過仍會有跨區的列車,因此,各區域都有機會看到EMU900型新車。

後來為增加旅客注意,臺鐵要求播音系統承包商加入提示音樂,但要廠商自行選曲;廠商遂參考東日本旅客鐵道(JR 東日本)的發車音樂,以《See you again》和《JR-SH1》做為中間站與終點站的提示音樂,而EMU739+740車組還嘗試每站使用 JR 東日本的不同發車音樂,被戲稱為「大雜燴」。 由於發車音樂過於吵雜,同時也有版權疑慮(因為JR東日本很在意發車音樂的版權),臺灣車輛的一位員工遂決定自製樂曲,提供給長官交給臺鐵選擇,自 2008 年 8 月起陸續更新,但一直到 2011 年才更新完成,期間的區間快車仍然使用東日本發車音。 三鶯重工 emu800 在機電系統設計部分,本型車主要之製品均為東芝所製造,並且包含牽引變流器、牽引馬達、靜式變流器、變壓器等,其規格與形式均同TEMU2000型所採用者,並且依照工業合作規範,部分組件也委由國內業者進行組裝,除可共同備料外,也可減少日後維修困擾。

三鶯重工 emu800: 營運車種[編輯 編輯源代碼]

由於臺鐵近年因應現行自強號、莒光號等主力城際列車,其車型多已屆最低使用年限,老舊且車況不佳致使車輛故障事件頻傳,影響到其城際運輸服務品質。 加上近年東部幹線中、長程旅運量逐年成長,即便先後引進TEMU1000型電聯車、TEMU2000型電聯車加入營運,但該兩型車僅有8輛編成且管制站票,運能提升效果有限,假日依舊面臨一位難求的問題。 為全面汰換現行老舊主力車輛及提升城際運輸效率,臺鐵以該計畫辦理而購置新型城際型電聯車。 車門採用防夾氣動門設計,但車門為內嵌滑軌式(開啟時,車門隱藏在車壁空隙中,僅看到內側把手),與捷運系統的外掛滑軌式(車門外掛於車體外,節省車內空間)不同。 另車門採用「聯控系統」(由車長在控制器中插入專用鑰匙來控制;車門控制器設在車門旁,上有開、關兩個圓形按鈕,可同時開啟或關閉該側所有車門),可同時啟閉。

2019年12月13日,臺鐵發表本型車外觀、內裝等有關資訊,並表示本型車首批2列20輛編組,預定於2020年8月交車,其餘50列500輛編組,預計在2021-2023年間分四批交車完畢[4]。 另外在正式營運載客後,司機員反應經常性發生的雨天車輪空轉掉速度、低速進站停車有異音以及低速過衝(overshooting)等操作狀況,在經過日立公司於軟體調整及校正靈敏度後,已經陸續獲得改善並更新軟體版本,後續依實際營運狀況以及司機員回報持續調整中[N 25]。 三鶯重工 emu800 本車型一共引進40組160輛(編號為EMU701至EMU740),行駛時與EMU800、TEMU1000、2000型相同,皆以固定兩組八輛為一編成運行[O 2]。 在EMU900型全數交車填補北部運能空缺後,預計將本型車及EMU500型、EMU600型等車型改配至中南部營運。

三鶯重工 emu800: 營運概況

接著9月3日起2列4組原型車進行密集試車,於11月28日進入第三方公正單位認證階段。 10月4日臺鐵與臺車間的合約認定爭議,由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進行調解[N 3][N 4]。 2015年6月9日因爲日幣貶值關係,使得當初的採購EMU800型列車經費因匯差而產生餘款,臺鐵宣佈將再增購EMU800型列車共計6列12組48輛。 增購之後將從原本的37列74組296輛增爲43列86組344輛,EMU800所有編組2017年5月23日投入營運。

  • 其集電弓及有關高壓設備設置在前端車頂,於車頂中央設有集電弓監視設備,其車下設備分別為,盥洗室污水箱、24V蓄電池箱、清水箱、直流抑制設備箱、絕緣端子、過電流設備箱、主變壓器涼油器側。
  • EMU400型通勤電聯車參考原TP32850型通勤客車之配置,上下車門較大,雖車門數仍只有單側2個,與外國通勤電聯車相比偏少,仍可大幅節省上下車的時間,對於通勤旅客有很大的幫助;加上列車加減速度快而且有空調,大幅節省通勤旅客的時間、改善乘車品質,上路之後立即獲得社會大衆的青睞。
  • 於是在2011年初,本案修改為採購296輛,並且由位於新竹縣新豐鄉的臺灣車輛公司得標,為該公司繼EMU700型後再次生產臺鐵新型通勤電聯車。
  • 相較於EMU700型,EMU800型除了在車輛性能尚有所提升外,在內裝上更是有進一步的演化,除外本型車在廣播系統上也首度加入轉乘站資訊,各式各樣經過巧思的設計均可看出臺灣車輛在車輛設計上的用心。

其中EMU3040、EMU3090及EMU3150三列整備另由臺北機務段負責。 因應臺灣高速鐵路通車,臺鐵西部幹線配合交通部都會區捷運化政策,轉型以中短途旅次為主。 同時為簡化車種,臺鐵於2006年11月1日改點時,將原本時刻表上的電車、冷氣柴客及屏東線站站停復興號班次,全部統稱為「區間車」,並以莒光號或復興號車廂開行停靠站相仿,但行駛區間較短且不對號的「區間快車」。 EMU700型採用之非字形座椅配置,在兩車門間各有八張橫向座椅,座椅使用絨布座椅,並以藍色系與紅色系區隔一般座位和博愛座。

三鶯重工 emu800: 列車控制及管理裝置與保安裝置

臺鐵雖然已有EMU400型電聯車投入運營,但其不足以完全汰除西部幹線上行駛已久的無空調普通車[1],因此臺鐵決議購入通勤電車,全面取代西部幹線北、中、南三大通勤區的普通客車[1]。 2020年4月22日,廠商原承諾提早至6月26日可交車,但受到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疫情影響,人力調度困難,最終首批2列20輛於同年10月24日交車。 三鶯重工 emu800 臺鐵為迎接從花蓮港下船的新車,花蓮港線重新鋪軌試車,希望10月交車後能在3個月內完成驗證與測試,以期2021年春節前順利將通勤電聯車投入北部新竹-基隆區間運轉[5]。 臺鐵為了消除列車車廂地板與月臺之間的高低落差,因此配合臺鐵客車車廂無階化計畫啟動,首列 EMU715+716 編組於2016年5月回送至大肚仕佳興業工廠[O 5],進行車門階梯無階化改造作業,並於6月下旬改造完工出廠。 最後一列 EMU727+728 編組於2016年12月中旬完工出廠後已全數改造完畢。

三鶯重工 emu800: 控制系統及電動機

但是在2010年5月26日晨間,於屏東車站到枋寮車站之間的區間車上發生男性乘客性侵高中女學生的案件[2],因此在5月28日時,臺鐵又緊急指定晨間、夜間各級列車之第1節車廂爲女性優先車廂(通勤電聯車於西幹線南下端的第1節車廂的車窗,張貼“晨(夜)間 女性優先車廂”告示)[3][4]。 加上過往中部大多數班次、南部與宜蘭線部分班次僅由EMU500型1組4輛行駛,通勤品質不佳需擴充編組。 故通勤電聯車至EMU800型全數加入營運後仍有不足,且須開行基隆、瑞芳~嘉義、后里~屏東、潮州等長距離班次於中部路段重疊以維持中部各站服務水準。 EMU400型通勤電聯車參考原TP32850型通勤客車之配置,上下車門較大,雖車門數仍只有單側2個,與外國通勤電聯車相比偏少,仍可大幅節省上下車的時間,對於通勤旅客有很大的幫助;加上列車加減速度快而且有空調,大幅節省通勤旅客的時間、改善乘車品質,上路之後立即獲得社會大衆的青睞。 螢幕右側黃底區域可顯示當天台灣各主要縣市的天氣資訊,採直式文字顯示;下方跑馬燈資訊則採用藍底黑字,字體較小。

三鶯重工 emu800: 編組運用[編輯 編輯源代碼]

原合約數量的列車在2015年5月29日全數交車完畢,2015年6月29日全數上路營運[O 1]。 EMU3000型的第5車ET拖車左側,為EMU3000型編組之中唯一的拖車,車窗配置與第2車45EM3001型左側類似,於前端設置盥洗室,客室為13扇連續小窗,但不具備動力設備,因此車下並無牽引動力有關設備箱,其車下設備分別為盥洗室污水箱、電氣設備箱、清水箱、主風泵、2組主風缸、軔機控制單元、100V蓄電池箱。 EMU3000型的第3車EP電力車右側,為EMU3000型的第1型電力車,也是全編組中的第一輛身障位車廂,在車窗配置上,前端為大型多功能盥洗室車門外的走道,因此設置一大窗。 其集電弓及有關高壓設備設置在前端車頂,於車頂中央設有集電弓監視設備,其車下設備分別為,盥洗室污水箱、24V蓄電池箱、清水箱、直流抑制設備箱、絕緣端子、過電流設備箱、主變壓器涼油器側。 三鶯重工 emu8002025 EMU3000型的第2車EM馬達車右側,為EMU3000型的第1型馬達車,車窗配置與左側翻轉後大致相同,但於盥洗室小窗至上下臺門間漆上臺鐵路徽、車號則漆於車體中央下方;車頂則於前後設置通風器,後端空調機與通風器間則設有4G天線。

三鶯重工 emu800: 編組運用[編輯 編輯原始碼]

EMU500型採用閘流體相位控制(SCR)之整流器將主變壓器降壓後的電源轉為直流電,再使用GTO組件將直流電轉為三相交流電[8],控制牽引馬達運轉。 三鶯重工 emu800 EMU500型單輛馬達車設有4具250kW的三相牽引馬達,單組兩輛馬達車出力一共可達2000kW,其起步之牽引力則可達210kN,加速性能十分優異;由於三相交流馬達省略碳刷與整流子等設備,因此在保養維護上更為便利[8]。 因EMU500型是作為通勤電車使用,最高速度仍維持與EMU400型相同為110km/hr。 三鶯重工 emu8002025 至於電源拖車(EP車)及普通拖車(ET車)之設備配置上則大致與先前引進的EMU400型相同,不過EMU500型ET車上供應全車冷氣與照明之設備為大宇重工製造的靜式變流器(SIV),因此ET車體不設置鼓風機與相關進氣設備,在車輛維修上可大幅減少保養人力與工時[2]。 依據臺灣鐵路管理局運務處綜合調度所行車調度規劃,本型車預定配屬花蓮機務段15列編組,行駛彰化=臺東間北半環跨線車次。 首兩列編組(EMU3010及EMU3020)原預計配屬七堵機務段,然而因整備和測試的需求,且配合初期抵臺列車將優先投入東部幹線營運以解決長期運輸能力不足的問題,故先行交由臺北機務段進行整備、測試[30]。

三鶯重工 emu800: 編組運用

通勤電聯車,又稱電聯車、通勤電車或電車,爲臺灣鐵路管理局(臺鐵)自1990年11月10日起使用的車型,也曾是臺鐵的客運車種名稱之一,爲現今區間車之前身。 2019年6月14日,臺鐵表示EMU500內裝更新的電聯車上路後頗受各界好評,因此將全數更新EMU500型其餘70組以及EMU600型全部共14組電聯車全數336輛車廂更新,預計110年辦理招標,決標後6年內全部完工,預估經費15億元[6]。 EMU600型為臺鐵首款搭載脈衝寬度調變(PWM)整流器搭配絕緣柵雙極電晶體(IGBT)牽引變流器的列車,亦為首次應用東芝(TOSHIBA)產品的列車。 車內廁所的水龍頭是使用自動感應方式,使用時把雙手靠近出水口附近就會自動出水,可避免因手碰觸水龍頭而導致交叉感染[13]。 本車型之集電弓則有別於EMU400型使用英國BW之製品[7],而是改用與E 型電力機車相同的法國法維萊(Faiveley)製AM-59 EU型集電弓。 EMU500型的車體由不銹鋼打造 ,外觀以DR3000型柴聯車為基礎進行修改,為臺鐵首批不銹鋼電聯車[5],相較於EMU400型的設計改變不少。

三鶯重工 emu800: 座椅設計

因應花博接駁需求,首次開行成追線大甲至新烏日,2066次行駛區間則為苗栗=大甲(2062、2065、2066、2069)。 3085次(新左營=枋寮)區間快車停駛,新增3083次(新左營=枋寮)、3086次(枋寮=新左營)、3087次(新左營=潮州)、3088次(枋寮=新左營)區間快車。 本車型一共引進40組160輛(編號為EMU701至EMU740),行駛時與EMU800、TEMU1000、2000型相同,皆以固定兩組八輛為一編成運轉[O 2]。 不過在廁所數量方面,EMU900型10節車廂僅3間,EMU700型及EMU800型8節車廂各有4間,EMU500型及EMU600型4節車廂則有2間廁所讓乘客使用。

三鶯重工 emu800: 營運路線與車次[編輯 編輯原始碼]

坐椅配置爲長條椅(未優化EMU500型、EMU600型、EMU800增購編組)或非字形椅(EMU800型前74組及優化EMU500型),也有兩種座椅混搭的車型(EMU700型、EMU900型)。 現役車型各車廂兩側皆設有3個車門(已停用之初代通勤電聯車EMU400型爲2個車門),並設有身心障礙專用乘車空間。因月臺長度限制,六家線與沙崙線僅得以EMU500型或EMU600型1組4輛行駛。臺東線因通勤需求較低,故亦多以EMU500型1組4輛行駛。 三鶯重工 emu8002025 本型車在電門操作上設有車速自動控制功能(簡稱「速控」模式),可利用電門把手上的時速刻度表做速度控制。 此外,本型車可和EMU500型進行聯掛總控制運轉,增加車輛調度靈活度(但無法與EMU500型機電系統更新編組進行總控制運轉)。

三鶯重工 emu800: 營運問題與調整

〔記者鄭瑋奇/臺北報導〕臺鐵新通勤電聯車EMU900型今天首航,是否「最美」見仁見智,不過,與臺鐵現有區間車相比,EMU900型創下多項最高、最多紀錄,包含採購金額及平均每輛車價格最高、一列編組最長、座位最多、站位最多。 臺鐵電氣化區間(主要都會區通勤區間)均可見其蹤跡,EMU500型及EMU600型基本編成爲4輛一組,視實際的運量可以連掛2組8輛或3組12輛運行,最多得以4組16輛運轉。 後續的EMU700型及EMU800型固定每列車8輛編組,EMU900型固定每列車10輛編組。 三鶯重工 emu8002025 不過臺鐵爲了紓解連續假期的旅客需求,會使用通勤電聯車行駛區間快車,中途小站不停,以達到主要車站間大量快速運輸的效益。

三鶯重工 emu800: 座位表[編輯 編輯原始碼]

坐椅配置為長條椅(未優化EMU500型、EMU600型、EMU800增購編組)或非字形椅(EMU800型前74組及優化EMU500型),也有兩種座椅混搭的車型(EMU700型、EMU900型)。 三鶯重工 emu800 現役車型各車廂兩側皆設有3個車門(已停用之初代通勤電聯車EMU400型為2個車門),並設有身心障礙專用乘車空間。因月臺長度限制,六家線與沙崙線僅得以EMU500型或EMU600型1組4輛行駛。臺東線因通勤需求較低,故亦多以EMU500型1組4輛行駛。 三鶯重工 emu800 三鶯重工 emu8002025 三鶯重工 emu800 臺鐵電氣化區間(主要都會區通勤區間)均可見其蹤跡,EMU500型及EMU600型基本編成為4輛一組,視實際的運量可以連掛2組8輛或3組12輛運行,最多得以4組16輛運轉。 臺鐵局斥資二五三億元採購五十二列車組(五二○輛)EMU900型通勤電聯車,採十輛一編組,新列車控制監視系統(TCMS)性能提升,增加行車安全。

在此不久後,因量產車測試順利,因此1月10日時 臺鐵再度宣佈北部區間部分區間車次由本型車替駛,在這段期間中EMU800型已大量投入日常運用。 2014年春節假期加班車,臺鐵更宣佈加開由本型車行駛的5446、5448、5453及5455次區間快車,並在部分區段以130km/h的速度運轉,為本型車首度發揮高速性能。 直到同年2月10日改點,EMU800型主要配置於新竹及嘉義機務段進行運用,平日除行駛花蓮、斗六之間外,也行駛於嘉義、屏東間。 值得一提的是,本型車最初每逢週六日亦增開樹林至花蓮的區間快車一往復(4018與4027次),並且於後來變更為每日行駛,為本型車最初開行的定期區間快車,並且於2015年10月15日時增開由本型車開行的長途區間快車,但絕大多數運用仍是站站停的區間車。

本型車之內裝採用現代與新穎的設計風格,強調柔和、放鬆的氛圍及人體工學,以期帶來舒適體驗。 根據現代Rotem提供的內裝預想圖[6]以及舉辦於2019年12月之「鳴日 – 臺鐵美學復興」展覽,本型車的座位排列方式,原則上採與EMU700、EMU800型相似的非字型,其中方向垂直於行進方位的座椅,椅背加高並加裝頭枕來支撐乘客頭部,以期乘坐舒適度大幅提升。 三鶯重工 emu800 第3、4、7、8車之車廂中段座椅,為提升尖峯時段旅客載運量,則採用一字型配置,並於車門口的走道中央設立三叉式立柱。 本型車本型車行李架採用板狀防滴水(類似內裝優化之EMU500型),但仍有開口維持座椅上方照度;上下臺門之車內資訊顯示器(SI)的顏色改使用黑色系、易於維護的用色,開門方向指示燈設置於SI顯示器下方且減少為一顆,在第一車與第十車內部裝設直立式自行車架以增加走道空間,每列車共可載至12部自行車。 原本當列車快到達停靠站時,只會如同其他的列車,以語音播放「國語、閩南語、客家語、英語」的該停靠站站名(在花蓮車站另有阿美族語的到站廣播)。

三鶯重工 emu800: 編組體系

本型車於1995~1997年間陸續投入服務,行駛各站停車(臺鐵稱為「區間車」)班次,以增強臺鐵與公路長途巴士的競爭能力、吸引通勤乘客使用臺鐵為重要目的[5]。 EMU800型電聯車配屬於彰化機務段、新竹機務段與嘉義機務段,為縱貫線北段、山線、縱貫線南段、屏東線、宜蘭線、北迴線區間車與區間快車之主力車種,部分班次行駛區間快車等通勤班次。 為縱貫線北段、山線、縱貫線南段、屏東線、宜蘭線區間車與區間快車之主力車種,部分班次行駛北迴線區間車與區間快車等通勤班次[N 20]。 臺鐵於2009年起於元旦、春節或特定節日連假期間,開行樹林至花蓮半直達區間快車。 2009年6月16日改點後,將該型車原本部分擔任區間快班次,改為區間車班次行駛;另外新竹機務段也將3列EMU500型電聯車跟嘉義機務段6組本型電聯車作配屬交換。

三鶯重工 emu800: 控制系統及馬達

EMU800原型車爭議歷經一年、經過多月調解後,2013年6站臺鐵宣佈接受行政院公共工程會的四項調解建議,包含針對日車制2列4組原型車進行檢驗、調試及驗收等交車前必要程序,制動器系統保固期限也由原本合同規定的3年,延長至4年。 而更換制動器系統所節省的9千9百多萬元經費以及未進入商業仲裁程序而省下的5百萬訴訟費用,皆應從EMU800型採購合同的總值扣除,至於交車期程延後等後續賠償問題,仍有待進一步協商[N 5][N 6]。 臺鐵首批2列16輛原型車2013年8月下旬交車,2014年1月正式運營上路,其餘車輛於2015年5月29日全數交車完畢。 三鶯重工 emu800 本車型之集電弓則有別於EMU400型使用英國BW之製品[7],而是改用與E 型電力機車相同的法國法維萊(Faiveley)製AM-59 EU型集電弓。 EMU600型為臺鐵首款搭載脈衝寬度調變(PWM)整流器搭配絕緣柵雙極電晶體(IGBT)牽引變流器的列車,亦爲首次應用東芝(TOSHIBA)產品的列車。

三鶯重工 emu800: 使用車型

其車下分別為ATP天線、110V蓄電池箱、電氣設備箱、軔機控制單元、主風泵、主風缸、清水箱及防滑裝置,後端轉向架後則設置盥洗室使用的污水箱。 相較於EMU700型,EMU800型除了在車輛性能尚有所提升外,在內裝上更是有進一步的演化,除外本型車在廣播系統上也首度加入轉乘站資訊,各式各樣經過巧思的設計均可看出臺灣車輛在車輛設計上的用心。 由於本型車與TEMU2000型採購之時間相近,加上其技術協力廠商均為日本車輛,因此意外造就了本型車可與TEMU2000型機電規格共通之情況,此兩種車輛也為臺鐵當今唯二「外觀不同」但「機電系統卻相同」之車型,除可降低維修困擾外也可減少備料風險。 因應民眾反映高雄地下化區間受柴油車影響空氣品質,3月6日起原屏東線區間快車(3041、3042、3045、3046、3048、3049次)改使用電聯車行駛,並截短為新左營=潮州;潮州=枋寮間則增開區間車(3508、3511、3524、3527、3538次)並指定於潮州站接駁。 在西部區間則首次改由復興號開行5581次(七堵=新左營)、5586次(新左營=七堵),取消原本過往之5403次(七堵=嘉義)、5420次(嘉義=七堵)區間快車;5431次(臺中=潮州)、5436次(潮州=彰化)開行之區間快車則維持不變。

臺鐵首批2列16輛原型車2013年8月下旬交車,2014年1月正式營運上路,其餘車輛於2015年5月29日全數交車完畢。 2008年1月18日起每逢週五至週日加開的部分區間快車,因臺鐵宣傳不力使得載客率不高。 春節期間曾以EMU700型電聯車加開彰化~松山間直達區間快車,彰化~豐原間除臺中、豐原外,尚停靠大慶、太原、潭子等站,豐原開車後直達板橋。 因該型車車內座椅椅背太低,不適合長程搭乘,故2008年5月15日改點後停駛年初加開的區間快車班次。 EMU3000型的第2車EM馬達車左側,為EMU3000型的第1型馬達車,其盥洗室設置於前端客室外,兩上下臺門為客室,設有52個座位,後端客室設有大件行李架,客室上方車頂則設置空調機。 其車下設備分別為盥洗室使用的污水箱、電氣設備箱、清水箱、軔機控制單元及牽引變流器,設備配置與TEMa/b2000型類似。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