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福典禮:凌晨四點在奉天宮大殿舉行「祈福」典禮,為所有參加光明燈、拜斗安太歲的信徒舉行,祈求媽祖消災解厄。 我愛大甲媽 每年起駕日前三天舉辦「起駕宴」,宴請參與進香的團隊、工作人員及各駐駕宮廟在大甲體育場上開超過上百桌筵席(每年大約800至900桌以上)。 2014年起,主題以「集團婚禮」的方式,以每年舉辦「大甲媽嫁女兒」的活動,每年的報名限額是99對,象徵長長久久,但2017年增加21對名額讓有意參加的民眾在官方網站及Facebook粉絲專頁上公佈報名人數及費用等。 大莊媽2025 遶境隊伍跨越臺灣中部沿海4縣市(臺中市、彰化縣、雲林縣、嘉義縣),經過21個鄉鎮市區,超過100多座廟宇,跋涉超過340多公里路程(每年都在增加)。 2010年起擴大舉辦為九天八夜徒步遶境進香,分別駐駕彰化南瑤宮、西螺福興宮、新港奉天宮、西螺福興宮、北斗奠安宮、彰化天后宮、清水朝興宮,最後回駕大甲鎮瀾宮。 在農曆三月一日前,屬於頭莊的烏日東女慈聖宮便會到彰化南瑤宮、芬園寶藏寺、臺中萬春宮、大里杙福興宮、仁化振坤宮、霧峯南天宮、丁臺新登宮、喀哩新南宮等廟宇迎請媽祖,只有內新莊新興宮的媽祖(八媽),需在農曆3/1當天請頭莊喫完點心擔後,才能讓頭莊將媽祖請到頭莊繞境。

  • 除此之外,仁化振坤宮擔花隊也會於行進中不定時向擺設香案的住家拋灑、發送媽祖加持過的「平安糖」,因此廣受民眾、小孩喜愛,極具特色。
  • 在農曆三月一日前,屬於頭莊的烏日東女慈聖宮便會到彰化南瑤宮、芬園寶藏寺、臺中萬春宮、大里杙福興宮、仁化振坤宮、霧峯南天宮、丁臺新登宮、喀哩新南宮等廟宇迎請媽祖,只有內新莊新興宮的媽祖(八媽),需在農曆3/1當天請頭莊喫完點心擔後,才能讓頭莊將媽祖請到頭莊繞境。
  • 世界三鐵冠軍明星伊登(Iden)旋風訪彰化2天,除了到埔鹽順澤宮還願,在彰化縣長王惠美帶領下,暢遊鹿港天后宮、芳苑王功燈塔、海空步道、伸港白色海豚屋等彰化景點及打卡熱點。
  • 因為這樣的層級觀念,臺灣許多媽祖廟對於自身在層級中的地位錙銖必較,民國四十年代(1950年代)以後,臺灣的各大媽祖廟之間開始有誰纔是「開臺媽」的爭論。

大甲地區大甲鎮瀾宮則是每年農曆三月份的南下遶境活動頗具盛名,參加活動的人次更是逐年攀升,近年更已達500萬人次之譜參與遶境盛會。 另外大甲媽亦有「見轎不跪,討皮痛」之語,因為清代時鎮瀾宮神轎出宮,除了老病殘弱者,信徒必定跪地迎送,否則會遭到隊伍帶頭者以「鶴旗」猛打。 大莊媽2025 第一類為民間廣泛流傳的農曆三月二十三日 大莊媽 每年農曆三月二十三日天上聖母媽祖的誕辰。 在這一天,各地的媽祖廟都會張燈結彩、演戲並伴隨盛大的祭典,非常熱鬧。 北港朝天宮、大甲鎮瀾宮、彰化南瑤宮、新港奉天宮都有媽祖顯靈讓兒童死而復活的神蹟,傳說大意是:有一女性香客揹著兒子(或曰孫子)一同前往,在進香途中其子(或孫)因中暑突然暴斃,女香客不得已祇得暫時將其屍體放置在廟後草寮中(或曰樹林下),待進香返回時再做處理。

大莊媽: 北港進香

祈安典禮:在遶境出發前的時間(起駕日的下午)為15:00舉行,向媽祖稟明遶境事宜,並祈求媽祖庇佑全體參加人員,平安順利。 我愛大甲媽 大莊媽2025 大莊媽 媽祖遶境活動的主題為2014「薪傳」、2015「世代傳承」、2016「誠心願行」、2017「mazu walker(媽祖跟隨者)」、2018「付出」、2019「作夥付出」、2020「人情味」等。 本團是由2021年四月初創立,是一個在LINE社羣的繞境社羣團體,社羣分享者繞境者(香燈腳)的每一段與媽祖的故事並且介紹大甲媽祖遶境之美。 天月宮主祀天上聖母,據傳其鎮殿二媽神尊已逾百年,原先乃供奉於現址附近的宋江館,民國70年(1981)天月宮興建完成後,才將媽祖神尊迎請入宮奉祀,成為鎮殿神尊,後再另雕大媽、二媽、三媽等神尊供奉,而成為大莊的信仰中心。 每年農曆十月十五日由次年輪值莊頭民眾,以擲筊決定次年奉祀媽祖的爐主,並以爐主的家宅為駐蹕地點,通常會在爐主家附近掛上「新社九莊媽」招牌,引導前往拜拜的民眾。

11月7日起,防疫新制,取消民眾參加「會接觸不特定人士或無法持續有效保持社交距離」性質活動須完成COVID-19疫苗追加劑(第3劑)接種或快篩之限制,包含宗教活動、團體旅遊及健身房、八大行業等。 1974年(民國63年),臺灣文學作家暨導演黃春明與攝影大師張照堂合作,拍攝《大甲媽祖回孃家》,為臺灣早期紀錄片。 不過每日時間有可能因故延遲或提早,所以想要透過 GPS 大莊媽 大莊媽2025 瞭解大甲媽祖遶境路線以及現在地點,可以透過 App 大莊媽2025 或網頁查詢,教學請點此。 大莊媽 而且12月莎拉布萊曼也將在登臺演出,將在臺北、臺中、高雄、屏東巡演,希望用美聲帶領歌迷,感受華麗、又溫馨的聖誕之旅。

大莊媽: 我愛大甲媽: 基礎攝影參考網頁 / 大甲媽祖遶境

只要有擺設香案的住家,在迎接完十八莊媽祖後通常可以看見自家香案的香爐下已壓滿數十張的符令,有趣的畫面也已經成為十八莊迎媽祖的特色之一。 農曆七月十五日中元節則會舉行普施,由西合勝、金合和、邱厝莊、東合興、東南角與水燈首這六個角頭輪流[1]。 媽祖文物館內有清代道光及光緒的古碑,分別是為調解地方水權爭奪告示的五福圳告示碑,禁私墾侵佔的正堂嚴禁私墾碑、特示嚴禁私墾牛埔碑[1][5]。 大莊媽2025 目前馬祖馬港的馬祖天后宮仍可看見媽祖的靈穴,且從未移動過,據說每次有意移動,都會有一些不可思議事件發生。

  • 2018年9月22日至2018年9月23日,財團法人大甲鎮瀾宮暨團隊(鎮瀾宮轎前吹、鎮瀾宮娘傘組、鎮瀾宮莊儀團、鎮瀾宮神轎班等)受臺灣農村經濟學會邀請,搭車北上到臺北市希望廣場的臨時行宮安座,與財團法人北港朝天宮一同參與「雙媽相會 農景再現」in希望廣場活動。
  • 只要有擺設香案的住家,在迎接完十八莊媽祖後通常可以看見自家香案的香爐下已壓滿數十張的符令,有趣的畫面也已經成為十八莊迎媽祖的特色之一。
  • 不料回程時竟遍尋不到其屍首,女香客無可奈何祇得趕回家中,待其返抵家門,竟見其兒(或孫)正在門口遊玩。
  • 祈福典禮:凌晨四點在奉天宮大殿舉行「祈福」典禮,為所有參加光明燈、拜斗安太歲的信徒舉行,祈求媽祖消災解厄。
  • 眾所皆知,人死當然不能復生,此一神蹟乃表示媽祖之神通廣大,能使死者復活。

清水祖師即是一般所稱之「烏面祖師」、「祖師公」,或者稱為「顯應祖師」、「照應祖師」及「落鼻祖師」。 註生娘娘是主司生育的神,在臺灣民間亦稱為「註生媽」或「授子神」,因其掌管生育簿上生男女的記載,倍受婦女們的信奉與膜拜,以祈求早生貴子、一舉得男及生產順利。 在臺灣各地的媽祖廟內皆配祀有千里眼及順風耳,兩者成為媽祖配祀神有多種傳說,常見者係稱千里眼為高明,而順風耳為高覺,二人皆為殷商紂王的部將,兄高明的眼睛能見千里之外之音,後來兩人皆在與周武王對峙的戰役中壯烈犧牲。 由廟方在梧棲雕塑,據傳二媽為救世媽祖,會醫病,一般信徒若有身體上的病痛,皆會向二媽祈求庇祐。

大莊媽: 神像

(迎回)聖父母1990年(農曆九月九日)大甲鎮瀾宮往湄洲媽祖祖廟與賢良港天后祖祠謁祖進香大甲鎮瀾宮董監事與媽祖信徒二千多人組團分赴中國各地旅遊後,於莆田市集合,往湄洲媽祖祖廟謁祖進香,同時參與由大甲鎮瀾宮所捐建之「聖旨門」舉行落成剪綵儀式,後再至賢良港天后祖祠謁祖進香後返臺。 三媽、湄洲媽、開基媽1993年(農曆九月九日)大甲鎮瀾宮往湄洲媽祖祖廟與賢良港天后祖祠謁祖進香大甲鎮瀾宮與媽祖信徒組團分赴中國各地旅遊後,於莆田市集合,往湄洲媽祖祖廟與賢良港天后祖祠謁祖進香,並於賢良港天后祖祠主持捐贈鐘鼓樓啟用典禮後返臺。 三媽、湄洲媽、開基媽1997年(農曆三月七日)大甲鎮瀾宮往湄洲媽祖祖廟與賢良港天后祖祠謁祖進香十週年慶暨參與泉州天后宮建宮800週年慶大甲鎮瀾宮董監事往湄洲媽祖祖廟與賢良港天后祖祠謁祖進香十週年,再往泉州天后宮參與建宮800週年慶典後返臺。 開基媽、湄洲媽、正爐媽、副爐媽1999年(三月五日)大甲鎮瀾宮往湄洲媽祖祖廟與賢良港天后祖祠謁祖進香大甲鎮瀾宮董監事往湄洲媽祖祖廟與賢良港天后祖祠謁祖進香後返臺。

2018年9月22日至2018年9月23日,財團法人大甲鎮瀾宮暨團隊(鎮瀾宮轎前吹、鎮瀾宮娘傘組、鎮瀾宮莊儀團、鎮瀾宮神轎班等)受臺灣農村經濟學會邀請,搭車北上到臺北市希望廣場的臨時行宮安座,與財團法人北港朝天宮一同參與「雙媽相會 農景再現」in希望廣場活動。 然後是鎮瀾宮龍鳳繡旗團、鎮瀾宮哨角隊、鎮瀾宮三十六執士團、鎮瀾宮轎前吹、鎮瀾宮娘傘組、鎮瀾宮神轎班團、鎮瀾宮隨駕特組自行車團。 2020年2月16日,財團法人大甲鎮瀾宮與今年的遶境進香各香頭(頭香、貳香、叄香、贊香)舉辦「歲次庚子年消禳瘟疫(2019冠狀病毒病)祈福法會」,並且聘請臺中廣安壇道長與財團法人大甲鎮瀾宮誦經團百人誦經祈福等,於財團法人大甲鎮瀾宮廟內舉行。

大莊媽: 臺灣媽祖廟分佈

浩天宮創立於清雍正元年(西元1723年),是臺中梧棲區的信仰中心。 浩天宮的天上聖母(稱為「大莊媽」)是梧棲、沙鹿、龍井、大肚等鄉鎮的守護神,每兩年會舉辦前往北港朝天宮的大莊媽北港進香回鑾遶境活動,回鑾時由五十三莊廟宇以跑大轎的形式接駕。 莊浩天宮往北港朝天宮進香人數眾多,聲勢浩大,是中部地區重要進香活動之一,迄今已有一百多年歷史。 2011年農曆正月初一有信徒搶頭香,撞倒兩百多公斤重的天公爐,乃建廟以來首見,故廟方認為是媽祖希望早日重修廟宇[4]2014年4月22日,浩天宮媽祖文物館開放參觀,除保有清朝石碑及匾額外,還留有明治四十一年(1908年)的進香頭旗、轎班衣帽、哨角、神轎、香擔、進香旗、花瓶五賽、手繪龍虎旗等[5]。 同年12月14日,舉行擴建動土儀式,邀請立法院長王金平、臺中市市長胡志強、臺中市長當選人林佳龍、北港朝天宮董事長蔡詠鍀、大甲鎮瀾宮董事長顏清標及多位政商名流冠蓋雲集、出席參與見證盛會[6][7]。

大莊媽: 北港三媽

臺中浩天宮,是位於臺灣臺中市梧棲區大村裏的媽祖廟,該廟建築與進香分別被列為臺中市文化資產的歷史建築、無形文化資產,其媽祖被稱為「大莊媽」、「潛水媽」 大莊媽2025 早期大莊媽隨著拓墾者來到大莊一地,由庇祐渡海平安的海神信仰形象轉化而為開疆闢地的拓墾者之保護神,在大肚中堡一帶形成最重要的信仰中心。 每年大甲媽祖遶境進香的日子並不固定,都是在當年的元宵節舉行「筊筶典禮」擲筊決定遶境進香出發的日期與時辰。 [24]遶境進香中包含了重要的十大典禮,包括筊筶、豎旗、祈安、上轎、起駕、駐駕、祈福、祝壽、回駕及安座,每一項典禮都按照既定的程序、地點及時間虔誠行禮。 大屯十八莊的形成與霧峯林家有很大的關係,在霧峯南天宮內供奉著一尊復刻版的「文察公」神像,也就是當年促成十八莊鄉勇軍巡莊的「太子少保振威將軍林文察」。 當十八莊媽祖遶境到霧峯(阿罩霧)時可以看到文察公神像端坐於轎上,從南天宮出發前往迎接十八莊媽祖到霧峯林家宮保第中做客,極具特色之餘也與大屯十八莊發展的歷史相互輝映。

大莊媽: 我愛大甲媽: 大甲媽祖遶境 – 駐駕路線與日期

2014年12月26日,財團法人大甲鎮瀾宮各團隊接駕臺中朝聖宮(大甲媽祖分靈)-臺中天上聖母會暨團隊前往祖廟財團法人大甲鎮瀾兩天一夜謁祖進香,隔天恭迎祖廟財團法人大甲鎮瀾宮分靈鎮殿媽等神尊回鑾臺中朝聖宮安座,並與財團法人大甲鎮瀾宮五大神偶團(福德彌勒團、彌勒團、神童團、莊儀團及太子團聯誼會)等團隊隨駕。 1999年(民國88年),大甲媽祖徒步遶境進香的遶境路線,回程新增停駕彰化縣北斗鎮北斗壽安宮、新增停駕彰化縣埤頭鄉埤頭合興宮,並遶境埤頭鄉市區,同年,「大甲鎮瀾宮天上聖母遶境進香」與臺中縣政府配合,首次舉辦參月迎媽祖的「臺中縣媽祖文化觀光節活動」。 2020年12月19日,財團法人大甲鎮瀾宮各團隊接駕臺中朝聖宮(大甲媽祖分靈)-臺中天上聖母會暨團隊前往祖廟財團法人大甲鎮瀾宮兩天一夜謁祖進香。 於每年農曆三月間舉行長達九天八夜的大甲媽出巡遶境,終點在嘉義縣新港鄉新港奉天宮,去程行經駐駕廟宇依序為彰化南瑤宮、西螺福興宮;返程行經駐駕廟宇依序為西螺福興宮、北斗奠安宮、彰化天后宮、清水朝興宮,每年來回徒步約340公里,是全臺灣最盛大的遶境活動。 大莊媽2025 大甲鎮瀾宮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日元宵節便會向媽祖擲杯,決定農曆二月底至三月初舉行之長達九天八夜的大甲媽出巡遶境。 每當大甲媽祖出巡時,除了壓軸的轎班隊伍,鎮瀾宮還發展出特色的「五大神偶團」,分別為莊儀團、神童團、彌勒團、福德彌勒團及太子團。

大莊媽: 媽祖說潦溪就潦溪!大莊浩天宮潛水媽神威顯赫

民視新聞/蔡松霖、劉朝陽、梁智翔 雲林報導民俗信仰傳說中,「廣澤尊王」和「妙應仙妃」是一對神仙眷侶,通常兩位的神像都會一起供奉在廟裡,但是位於臺中豐原忠福堂內的「廣澤尊王」卻少了「妙應仙妃」的神像,經廟方人員擲筊請示後,12月4日舉行迎娶儀式,迎親隊伍長達數百公尺,讓人大開眼界。 從第一段『遂前往樂成宮恭迎「旱溪媽」前往遶境,於農曆三月初一自鳥日下哩仔開始出巡」』可以推斷「旱溪媽祖繞境十八莊」一開始是被迎請前去,而非主動繞境十八莊。 第二段論述更直接提到「東保十八莊迎媽祖」的活動,其中說明『「每年三月初一開始把附近的旱溪媽祖、南屯媽祖、臺中媽祖、彰化媽祖通通請來,參與繞境,」』由此更可以確定旱溪媽祖之所以繞境十八莊,一開始是因為受到東堡十八莊的迎請,而非主動舉辦繞境十八莊。 大莊媽2025 開基媽、湄洲媽1989年(農曆九月九日)大甲鎮瀾宮往湄洲媽祖祖廟謁祖進香暨往賢良港天后祖祠迎請聖父母回臺大甲鎮瀾宮董監事與媽祖信徒四千三百多人組團分赴中國各地旅遊後,於莆田市僑聯大廈前集合,往湄洲媽祖祖廟謁祖進香,並至賢良港天后祖祠恭迎聖父母(積慶公、積慶公夫人)首次渡臺奉祀。

大莊媽: 各地名廟概述

根據清初《使琉球記》中記載,媽祖林默娘28歲時因父兄駕船駛至閩江口海域,遇風浪船毀人溺,媽祖為救父兄入海罹難,她的遺體當年隨海漂至閩江口附近的小島(即今日馬祖列島的南竿島),為漁民打撈上岸,並將她葬在岸邊。 湄洲島的鄉親一度以為默娘失蹤沒下落,故稱她已羽化昇天成仙,且為感念其孝心,遂蓋廟紀念她的孝行。 經後代學者查知,媽祖葬於現今馬祖南竿鄉馬祖天后宮內靈穴石棺中[13],且興廟供奉媽祖世代相傳至今,成為馬祖居民最重要的信仰之一。 此島因而被稱為媽祖島,爾後中華民國國軍進駐為顯陽剛去掉女字旁改稱為馬祖島,遂沿用至今。 另外,彰化南瑤宮係源自雍正年間窯工楊謙自笨港攜去之香火,而後南瑤宮為感念其之功勞,往笨港(水災後改為新港、北港)謁祖進香時期媽祖必訪楊家,楊家不堪此大禮因而自南瑤宮再分靈媽祖一尊供奉於家,以將「神對人」之屈尊謁拜改為「神對神」之同格進香。 之後楊家媽祖先改奉於新港水仙宮,直到2002年起於水仙宮旁新建一天後宮,承襲古名命名為笨港天后宮,並將古笨港天后宮之廟史納入其自身廟史。

大莊媽: 大甲鎮瀾宮

早期浩天宮的媽祖乩童,通常濟世救人都由浩天宮二媽降駕辦事,使得浩天宮媽祖的神威更加顯赫。 十八莊媽祖所到之處,居民通常為了表示誠心,都會在媽祖生當天,由各莊頭人代表聘請戲團演出,這些戲團通常會在廟口前面演出,在演出時也可看到舞臺下有許多觀眾,十分熱鬧,在這一天,人神共歡,娛神也娛人,是一份純樸的風景。 「大屯十八莊迎媽祖」(又稱東堡十八莊迎媽祖)與「旱溪媽祖繞境十八莊」同為媽祖繞境十八莊的說法,兩者活動遶境範圍、天數甚至傳說故事等,相似重疊比例極高,也各有支持者,但再細究與探源,其實可以發現兩者名稱存在著「主體性」的差異,前者的主體性在於「十八莊」,而後者更傾向於「旱溪媽祖」,名稱上也因此產生爭議。 大莊媽2025 該廟相傳為乾隆三年(1738年)[a]由陳姓人士所建[1],其主神天上聖母是經由廣東粵籍人士分靈奉請至當地[2]。 原位在今梧棲區褔德里的陳厝莊,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由陳厝莊之陳德春和大莊尤阿斗發起改建,鹹豐六年(1856年)總理蔡仁芳等仕紳決議擴大遷建到現址,光緒二十年(1894年)修建三川殿[1]。 昭和三年(1928年)再度重修[3],昭和十一年(1936年)完工奠定現今結構[1]。

大莊媽: 媽祖傳說

在迎請諸位十八莊媽祖回到東女慈聖宮後,當天晚上置天台稟告上蒼,祈求十八莊媽祖巡視十八莊都能風調雨順,合境平安。 在農曆3/20過後,也將由頭莊將迎請來的媽祖一一送回各宮廟中安座。 廟方進香民俗表演的千里眼順風耳公隊及儀隊也頗享盛名,1994年起連續3年獲得臺灣省民藝華會特優獎,並曾獲邀在中華民國前總統李登輝就職典禮中演出[22]。 除千里眼順風耳公隊外,廟方組織還有北管團、七十二執士隊、獻花隊、神符組、四紅哨角隊、轎前鼓、神轎組等[23]。

我愛大甲媽 2017年10月6日,財團法人大甲鎮瀾宮各團隊下午接駕湄洲媽祖祖廟的「2017年湄洲媽祖巡遊臺灣」駐蹕大甲鎮瀾宮,遶境大甲市區後,晚上駐駕大甲鎮瀾宮安座。 駐駕典禮:遶境進香的第三天,媽祖鑾轎傍晚進入新港奉天宮,由鎮瀾宮董監事率領信徒誦經讀疏,感謝媽祖保佑信徒平安抵達新港。 大莊媽2025 2019年的「二日體驗」沒有舉辦活動,往年的「一日體驗」是報名額滿才會加開「二日體驗」、「三日體驗」活動,還有2019年的「媽祖文化育樂營」停辦活動,另外「斗笠趴」的活動是從2018年才開始辦活動,回溯在40年前參與大甲媽祖徒步進香時出現一羣人頭頂載斗笠。

大莊媽: 我愛大甲媽: 大甲鎮瀾宮

以前十八莊各有其習武組織,目前剩勤習堂保留最為完整,在十八莊媽祖繞境時為媽祖開路,武藝精湛,頗有特色。 大莊媽 大莊媽 浩天宮主祀天上聖母,配祀有千里眼公與順風耳公,另同祀境主公、註生娘娘、觀音佛祖、神農大帝、清水祖師、至聖先師、關聖帝君等神明,由於神威顯赫,故信徒遍佈全省各地。 大里仁德社區舞龍隊是一羣由仁德社區居民及義工媽媽等組成的志願性團體,於振坤宮媽祖進香或十八莊繞境期間,在媽祖神轎駕前,舞動著十二金龍,為媽祖開路。

大莊媽: 清朝時期

由於媽祖神像來自於福建省等不同地方,由於不同人們去奉請,所以名稱說法也盡不相同;來自湄洲島分香者稱湄洲媽,來自泉州三邑分香者稱溫陵媽,來自同安縣分香者稱銀同媽,來自安溪縣分香者稱清溪媽,來自漳浦縣分香者稱烏石媽;也有把來自莆田的叫大媽,來自仙遊的叫二媽,來自惠安的叫三媽[18] [19]。 民間還有一種說法,媽祖面色分三類,金面為公家勅封,專屬官吏供奉,為「官府媽」,又稱為「大媽」;粉面(紅面),為讀書人、商人所朝拜,庇佑舉子、行商,為「士子媽」,稱為「二媽」;黑麪者主為漁農人民驅除妖邪,庇佑民眾;稱為「三媽」[20]。 目前臺灣媽祖廟大致可分為三大派:一是軍派或稱水師派-主要是以跟隨明鄭來臺的水師後代為主;二是官派又名仕紳派-多為跟隨清朝施瑯提督的官員後代為主;三是民派又名民間派-多為海員、漁民、工商界人士和遷移居百姓為最多。 民國85年(1996年)媽祖領旨重啟遶境周圍地區一天(社口、新社、魚寮、七座等地);民國88年(1999年)擴大遶境西螺地區三天;民國89年(2002)年重啟往祖廟嘉義朴子配天宮謁祖進香,目前模式是起駕後搭車前往北港大橋下車,於六腳、朴子地區徒步遶巡沿路村莊。 由於媽祖姓氏為林姓之緣故,臺灣各地林氏宗親都是喜稱媽祖為姑婆祖、祖姑等,藉以拉近媽祖和林姓之間的親密關係,林姓亦常自稱為媽祖的裔孫、族孫,甚至組織有大規模的共祭團體,如:臺北地區以林姓為主的「七角頭正龍社天上聖母神明會」[4]、中部「二十四莊林祖姑天上聖母會」、雲林縣六房天上聖母。

而極富地方特色的「新春遊莊遶境」,活動日期通常是農曆正月初三至初七之間,而在遊莊的前一天,會先到石岡鄉龍興村的龍興宮恭請食水嵙媽祖至新社一起繞境遊莊。 大莊媽 鎮瀾宮之法脈由第一代住持若清湛禪師起共傳了七代,僧侶法脈中止後,豐原慈濟宮出身之淇滿嚴禪師(臨濟正宗法脈)接任住持,淇滿圓寂後其徒覺定禪師接任住持,直至大正13年(1924年),覺定往唐山鑽研佛學,卻一去不復返。 每年釋迦牟尼佛誕日,仍保持舉行浴佛法會,浴佛用的悉達多太子像,為第一代僧侶若清湛禪師自大陸迎請。 由此可以確定旱溪媽祖之所以繞境十八莊,是因為受到東堡十八莊的迎請,而非主動舉辦繞境十八莊。

大莊媽: 我愛大甲媽: 朝天宮遶境 媽祖年曆、特色平安糕限量發

不料回程時竟遍尋不到其屍首,女香客無可奈何祇得趕回家中,待其返抵家門,竟見其兒(或孫)正在門口遊玩。 大莊媽2025 詢問其經過,孩童說是有一位阿姨帶他回家,乃知是媽祖顯靈讓小孩死而復活。 大莊媽 眾所皆知,人死當然不能復生,此一神蹟乃表示媽祖之神通廣大,能使死者復活。

如2017年繞境鹿寮忠天宮、護安宮、犁份崇寧宮、竹林保安宮、紅毛井紫雲宮、晉江保安宮、龍井新莊永順宮、南寮福建宮、大肚慶順宮,晚上在瑞井瑞安宮駐駕,次日回鑾經北勢青山宮、蔴園福興宮、過洋仔朝洋宮、六路朝順宮、埔仔慶安宮、三角仔南鬥宮、三塊厝仔保安宮、南勢坑慶安宮、坑仔底龍安宮、鹿仔港寮永天宮等廟宇,晚間回駕浩天宮[25]。 廟宇形式保有古風,窗櫺、麒麟堵、龍虎堵分別用浮雕、透雕、圓雕等手法雕飾[10]。 2001年秋,臺中縣文化局舉辦歷史建築票選活動,入選為十景之一[11]。 甚至擴展到中臺灣與南臺灣,關渡宮以開基大媽與開基軟身二媽神像最為靈驗,也為各地信徒主要迎請巡莊繞境的神像。 位於新港鄉板頭村之笨港長天宮,傳說由顏思齊自湄洲至此,並於笨港溪邊興建天妃宮。 該廟雖亦承襲笨港媽祖正統,但較無參與正統之爭,規模亦較小較不為人知。

這些錢多使用在迎媽祖所需的祭祀典禮、請戲團、請客等花費上,在收丁口錢的同時,也是早期頭人或鄰裏長關心當地裏民的機會,藉由收丁口錢也可以關心地方人口、經濟變化等問題。 根據廟方的記載,浩天宮創建於乾隆三年,但在建廟之前有一段時間是以神明會的形式存在。 乾隆三年建立的廟宇位在今梧棲區褔德里的陳厝莊,直到鹹豐六年(1856)才遷建到大莊現址。 大莊媽祖在此護佑眾生,即使政權幾經更迭,也無法撼動大莊媽在信眾心中的崇高地位。 位於臺中梧棲大莊裏的浩天宮主祀天上聖母,自清乾隆三年(1738)建廟至今已有兩百八十多年的歷史了,而這位受萬民敬仰的大莊媽祖又有著潛水媽的聖號,原來背後有著一個神奇的故事。

大莊媽: 廟宇導覽

該廟傳說源於笨港水災後,約道光17年(1837年)北港與新港正統之爭之初,為試圖平息這場爭端,由新港當地出身之福建水師提督銜太子少保的王得祿將軍出面協調,最後決定一尊留新港、一尊返北港,第三尊之正三媽(尚有一尊無提及)則由王得祿請回自家村裏奉於提督公館,王死後即改為溪北六興宮。 該廟雖亦為承襲笨港媽祖正統,但較無參與正統之爭,規模亦較小較不為人知,直到近年因電視連續劇「黑麪媽祖」播映造成風行方較有名氣。 在大里夏田裡有一處勤習堂,其中有金獅陣與拳頭師,以前大多都是在公會堂練習,成員大多由當地男性居民為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