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果,被投訴方不同意賠償,一般情況下,先建議雙方進行調解。 若仍有爭議,可以尋求漏水仲裁協助,因為經漏水仲裁簽訂的協議具法律效力,既可快速地解決問題,又能避免聘請律師的開支。 在DIY的朋友,在做防水時,一定要耐心且仔細地做,否則有可能再次出現牆身或天花漏水的問題,屆時又要重新再做,將會非常麻煩! 另外,處理室內牆成漏水問題沒有那麼簡單的,沒有相關經驗的朋友,最好是找來專業師傅來修補,以免適得其反。 大廈外牆滲水責任2025 如滲水構成衞生妨擾,聯辦處會根據《公眾衞生及市政條例》(第132章)的相關條文行事。
如未能於90個工作天內完成調查,聯辦處會書面告知舉報人有關調查進展。 如果嚴重到自己不能維修的地步,外牆塗料老化問題嚴重,出現很多的裂縫,導致外牆雨水入侵,令到洗手間的牆面受潮脫落的話,要請專業公司對外牆有裂縫的部位進行修補,如果出現這個情大廈業主立案法團有機會需要負責。 當然,如果外牆滲水問題是業主自己造成的,業主一定要自己承擔維修的責任。 為免與樓下投訴人發生不必要的衝突,如果你確定了存在漏水問題,但是無法確定漏水的源頭,你可以向你的物業管理處求助。 色水測試測試通常需要專業的防水人員進行,在懷疑漏水單位的不同位置置入色水,如果1-2星期後,在漏水單位發現色水,即代表是樓上單位漏水。 如果陰溼部分發黴,牆面乳膠漆剝落,需要先除黴,然後用砂紙打磨,用同一顏色的乳膠漆噴塗或油漆。
大廈外牆滲水責任: 滲水問題
針對漏水問題,小業主自行進行勘察外,最直接就是尋求食環署及屋宇署所成立的「聯合辦事處」協助;或者尋找公證行或測量師去處理。 大廈外牆滲水責任 大廈外牆滲水責任2025 大廈外牆滲水責任2025 如有需要,亦可將個案轉介予屋宇署或水務署,作出跟進行動。 例如屋宇署可按《建築物條例》(第123章),處理樓宇及排水渠失修問題;而水務署則按《水務設施條例》(第102章),檢視是否有浪費供水。 如個案危害大廈的結構安全或涉及浪費食水,聯合辦事處會按需要將個案轉介至屋宇署或水務署,作出跟進行動。
- 第一階段,會由「聯辦處」職員負責做第一次入屋檢查,發現滲漏地方濕度高於或等於35%、以及需確定滲水問題由「其他單位」引致,才會進行第二階段調查。
- 「去水」則包括洗手間污水;「地臺」則指浴室底的污水;「外牆滲水」則因外牆出現裂紋,雨水經由裂紋滲透入屋。
- 以公證行作為例子,收費通常由$2,000起跳,並會因應不同的檢驗方法而有所不同。
- 由於工程相對容易而且快速,因此「打針」目前是香港家庭比較常採用的止漏方法。
- 在香港,較常出現的漏水問題可分為三種,分別是天花、內牆、外牆和窗邊滲水。
- 外牆滲水責任 如不幸遇上失竊情況,更需要物業管理公司提供的案件報告及警方的報案記錄,因此投保人士必須妥善保留這些文件。
檢測過程中,還可再測試水質有沒有含有尿液常見的「阿摩爾亞」,從而決定「去水」屬地臺洗澡污水、抑或厠所污水。 大廈外牆滲水責任2025 他們就可透過「鹽度計」作出分析,如果水源屬於鹹水的話,水份會有鹽份所出現。 大廈外牆滲水責任 如果您想取得某些法律事宜的詳盡資訊,或尋求進一步法律協助,請諮詢律師。
大廈外牆滲水責任: 外牆滲水責任: 漏水原因確定,為什麼重要?
經過調查並證實源頭後,滲水辦可發出「妨擾事故通知」規定有關人士在指明的期限內減除妨擾事故,若不遵從的話可以提出檢控。 大廈外牆滲水責任2025 一經定罪,最高可被罰款港幣$25,000,另加每日罰款$450。 原告人有舉證責任,在可能性的權衡下,證明滲漏源自被告的物業;被告人則不用證明滲漏源頭不在其單位,亦不用證明他沒有做成滋擾。 如確定滲水源頭,將向有關人士發出「妨擾事故通知」,規定在指明的期限內減除妨擾,否則有關人士會遭檢控。 室內裝飾面的材質質地鬆散,容易將毛細孔中的水分散發,導致天花漏水或牆身滲水的問題。 大廈外牆滲水責任 所以,在做室內裝飾面時,最好選用優質材料,否則日後的損失會愈大。
- 根據工作程序,聯合聯辦處會在收到投訴後的6個工作天內聯絡投訴人。
- 就簡單容易處理的個案並且得到有關業主/住戶的合作的情況下,聯合辦公室通常可於90個工作天內完成調查,並將結果通知舉報人。
- 在正常情況下,聯合辦公室會在收到舉報後的6個工作天內聯絡舉報人。
- 這可能包括︰漏水造成的直接損失,例如修復漏水部位的費用,以及對樓下業主因此造成的間接損失,例如裝修損失、住宿費用等。
- 當然,如果外牆滲水問題是業主自己造成的,業主一定要自己承擔維修的責任。
- 視乎情況亦可能有機會需要作出多次測試、收集多個樣本,業主應盡量配合,否則滲水辦有權向法庭申請手令,強制進入單位。
當滲水源頭排水時便會出現滲水情況,如洗澡、清洗浴室等,這類滲水情況不會持續發生,故水源會慢慢滲入牆身,導到油漆續漸剝落。 大廈外牆滲水責任2025 註3:曾文忠,(民國96年6月),「房屋模板工程計畫及施工應注意事項」,技師月刊第45 大廈外牆滲水責任 大廈外牆滲水責任 期,臺北市土木技師公會發行。 (e)1:3水泥砂漿粉刷前,將上述剪斷之鐵線或模板緊結器之凸出部份之螺桿敲(彎),力量不正確再次振動到鐵線或螺桿,使水路更為擴大(如圖3)。 施工的改正方法,除了第3日以後才拆側模外,在將鐵線、螺桿之凸出部份敲(彎),力量要小心謹慎避免再次振動。
大廈外牆滲水責任: 調查手法
是次大廈維修工程的費用,除開平均每夥約為$42,000,算是一個一般大廈維修的合理價位。 但其實這些方法普遍都是「治標不治本」,而且自己「打針」更是頗為危險,有機會令自己受傷,亦有機會引致更嚴重的裂痕,在沒有足夠知識的情況下很容易弄巧成拙,令問題更嚴重。 不過原告人要先證明滲漏源自被告人的物業以及被告人對其物業滲水有實質認知或推定認知,並需自行進行舉證。
顧問公司會視乎個別情況,以更深入的方法測試滲水源頭,包括地臺蓄水測試、牆身灑水測試、水錶流量測試、喉管反向壓力測試、天台蓄水測試及濕度監測等。 如滲水發生在私人物業,業主應先查出原因,如情況許可,便應與相關住戶和業主合作,進行維修。 聯辦處亦可向法庭申請「妨擾事故命令」,命令有關人士減除妨擾。 如有關人士沒有遵從法庭命令,會被檢控;一經定罪,最高可處罰款25,000元,另加每日罰款450元。 滲水大多是由欠妥的水管、衞生設備或排水渠管滲漏造成,通常簡單修葺工程便可糾正。
大廈外牆滲水責任: 大廈外牆維修你知幾多?責任源頭何去何從?屋苑VS單棟樓費用參考
視乎滲水情況,可能需要作出多次測試及收集不同樣本進行化驗。 若業主/住戶拒絕合作,聯合辦公室會向法庭申請手令進入有關單位。 由天雨經大廈天台、平臺、露臺、外牆或窗戶所引致的滲漏,以及供水喉管破損引致滲水,在正常情況下,皆不會構成公眾衞生的滋擾問題,聯合辦事處不會引用《公眾衞生及市政條例》(第132 章)採取執法行動。
大廈外牆滲水責任: 處理牆身滲水第4步:油漆及防水塗膜
不少人亦表示滲水辦人員有時較為馬虎,例如單位只有部份位置濕度超標,惟滲水辦檢測時未能發現,導致未能進入第二階段調查。 如滲水辦未能解決問題,戶主可聘請擁有專業資格的公正行調查。 以深水埗劏房戶唐女士還面對漏電風險,他指出,業主有責任維修單位內的設施,防止可預見風險發生,如滑倒、觸電等,若出現相關事故,業主有責任作出賠償,甚至會因此破產。 然而,若租戶得悉單位內有一定風險仍堅持入住,則有可能會減低賠償額。 大廈外牆滲水責任 他說,現時法律已經足以保障租戶,但未必人人舉報,因此應舉辦講座向業主解釋相關法例,讓業主知道出事後的嚴重性。 雖然負起維修工程的責任在於大廈整體,但是業主自己本身需要負的責任,便是繳付維修費用,費用的多少可能根據業主單位呎寸而定,也可能每戶平均分擔,視乎情況。
大廈外牆滲水責任: E. 聯合辦事處處理住宅滲水投訴的程序
簡單來說,就是記錄滲漏滴水次數或濕度後,會關上總掣及開啟水龍頭釋放管內壓力,再記錄滴水次數或濕度變化。 之後恢復管內水壓後再作作記錄,藉以確定漏水源頭才作補救。 大廈外牆滲水責任 聯辦處職員強調,只會出一份報告指出漏水源頭,但不會協助後續根治漏水問題,故仍需要屋主自行處理。 根據網頁資料顯示,索聯聯辦處報告逐頁收5.1元的手續費,另加影印費,手續費上限229.5元。 聯辦處會根據相關法例賦與的權力調查有關滲水個案有否違反法例的規定。
大廈外牆滲水責任: 外牆滲水責任誰屬?教你如何處理牆身滲水問題
若未能於90個工作天內完成調查,聯合辦公室會書面告知舉報人調查的進展。 大廈外牆滲水責任2025 馬恩國昨日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當單位出現滲水現象,代表單位或大廈結構出現問題,因此發生事故後責任按情況歸咎於業主或大廈管理上。 聯辦處獲授權執行《公眾衞生及市政條例》(第132章)的相關條文。 在確定構成衞生妨擾的滲水源頭後,可發出「妨擾事故通知」予有關人士,規定在指明期限內減除妨擾,否則有關人士會被檢控;一經定罪,最高可處罰款10,000元,另加每日罰款200元。 大廈外牆滲水責任 外牆滲水責任 如有關人士沒有遵從法庭命令,會被檢控;一經定罪,最高可處罰款25,000元,另加每日罰款450元。 對於部份住在頂層連天台單位的戶主,要檢測天台防水層有沒有滲漏,睇樓時可去後樓梯望望。
大廈外牆滲水責任: 漏水檢測費用
但運用這個方法來測試滲漏有可能需時較長,需要一小時至兩星期才能反映。 大廈外牆滲水責任 因此必須符合第一階段的調查,「聯辦處」才會進行第二階段調查,包括利用電子濕度儀進行「濕度測試」、「色水測試」及「反向壓力測試」。 「聯辦處」人員會到涉事單位進行一至兩次調查及測試,如果個案複雜有機會要多次到訪。
大廈外牆滲水責任: 業主應該怎樣做?
不過避免樓下長期投訴,以及維持良好的鄰裏關係,作為一個負責任的業主,其實也有責任協助找出漏水源頭。 漏水的成因繁多,而且樓宇內部的結構亦十分複雜,若果想深入地解決漏水、滲水問題,最重要是及早維修以及聘請合資格人士作檢查以及維修纔是最好的選擇。 如果上方防水層出現問題,下雨後有大量雨水出現就會導致如此情況。
大廈外牆滲水責任: 相關網站
大廈公契是一份具法律效力的文件,當中列明瞭業主、租客、住客與物業管理公司之間,就大廈維修保養方面的責任。 一般情況下,物業的共用部分,即是外牆、消防設備、結構等,都是交由整座大廈負責,物業管理公司或業主立案法團需負起相關責任,安排維修事宜。 如果是處理簡單的漏水問題,維修費用大約為數千元,但若涉及喉管問題,就可能需要$20,000至$30,000。 建議在選擇維修工程時,不但要考慮價格,還要考慮防水人員是否專業,選用的材料品質和性能等。 所以,原告人可向註冊工程師、測量師或者公證行尋求協助,到單位進行檢查並確定漏水源頭。 循民事訴訟追討賠償的過程一般都比較耗時以及金錢,建議在有足夠的舉證情況下才進行。
大廈外牆滲水責任: 香港海洋公園將迎新一批四川小熊貓
儘管如此,聯合辦事處會勸喻大廈業主立案法團安排檢查其大廈天台或外牆的狀況及進行所需的修葺工程。 如有需要,聯合辦事處亦會把個案轉介屋宇署以處理樓宇安全的問題。 如果你確定漏水源頭是與你有關,在大多數情況下,你需要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這可能包括︰漏水造成的直接損失,例如修復漏水部位的費用,以及對樓下業主因此造成的間接損失,例如裝修損失、住宿費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