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後於晚上9時20分改發紅色暴雨警告信號,預料雨勢將會增強,低窪地區有水浸[30]。 晚上10時35分,氣象局改發黃色暴雨警告信號,預料雨勢將會維持,低窪地區有水浸[31];5分鐘後取消雷暴警告信號。 受「海葵」殘餘雨帶影響,澳門於9月7日起出現暴雨天氣,氣象局一度在下午4時40分至晚上8時30分曾經發出黃色暴雨警告信號[21]。 錯誤使用迴旋處,或在迴旋處內發生交通意外,可能會被警方票控「不小心駕駛」。 而根據《道路交通條例》(香港法例第374章)第38條,任何人不小心駕駛,一經定罪,最高可被判處監禁6個月及罰款港幣$5,000元;另外根據第69條,法庭和裁判官可按實際情況暫時或永久取消被告的駕駛資格 (即停牌)。

  • 晚上10時35分,氣象局改發黃色暴雨警告信號,預料雨勢將會維持,低窪地區有水浸[31];5分鐘後取消雷暴警告信號。
  • (四)青山  下列交通安排將於三月十八日、十九日、二十五日及二十六日,及四月一日、二日、五日、七至十日、十五日及十六日每日上午七時至晚上七時實施:甲、封路- 青新徑;及- 往青松觀及青松仙苑的通路。
  • 首先開放的路段為介乎龍井頭、石門甲至伯公坳一段的北段,於2008年3月18日提升為7.3米寬雙線不分隔車路,部份舊路段亦被拉直及封閉。
  • 不過仍有市民無懼暴雨照常上班,有市民表示公司不論天氣如何,仍要求員工返回公司上班[217]。
  • 根據審計署於2012年提交給政府的「東湧道改善工程計劃摘要」文件,由於南大嶼山發展低於預期,東湧道完成改善後的車流僅及原先預計的31%。
  • 毓華街近毓學裏的電單車停車位將於四月一日、二日、五日、七至十日、十五日及十六日每日上午七時至下午六時暫停使用。

惟有關安排引起部分人士關注雙層巴士行走路窄多彎、陡峭的東湧道帶來的安全隱患[7][8]。 為限制東湧道車流及保障道路使用者安全,香港運輸署在2010年6月或以前向部份車輛發出東湧道禁區許可證,限制除專利巴士、大嶼山的士及緊急服務車輛外在日間繁忙時段使用東湧道。 大湧道迴旋處2025 9月7日深夜11點44分,香港政府公佈接獲深圳有關當局通知,深圳水庫將於9月8日0時0分排洪[註 大湧道迴旋處 1],屆時新界部分地區可能出現水浸情況[210][211],有媒體報導深圳的通報時間遠低於香港政府文件記載須於排洪三小時前通知港府[212]。 香港政府在9月1日曾發新聞稿稱深圳排洪可能導致北區水浸,此消息並無事實根據,純屬謠言[213]。

大湧道迴旋處: 使用情況資訊

東湧道(英語:Tung Chung Road)是位於香港的大嶼山的道路,是唯一貫通大嶼山島內南北的車道。 東湧道原本是一條水務設施通道,以方便興建數條輸水隧道,將東湧黃龍坑及其他溪流的水輸送至南部的石壁水塘儲存,後來該通道開放給居民使用。 現時東湧道石門甲以南路段屬封閉道路,道路使用者必須持有大嶼山封閉道路通行許可證,纔可使用東湧道往來該島南北。 9月8日,廣東省委書記黃坤明主持視像會議,指出暴雨來勢兇猛、持續時間長、致災風險高,要全力做好暴雨防禦和搶險救援工作,切實守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172]。 廣東省應急管理廳數據顯示,廣東7個水文站點略超警戒,過百個水庫略超汛限,當時情況總體可控。 省應急指揮中心指全省在強降雨前轉移超8萬人,包括深圳疏散轉移人員超4200人,全市841處室內應急避難場所全部開放;廣州亦提前轉移山洪、地質災害、危房等危險區域人員逾3100人。

新界北部水浸特別報告歷時長達19小時50分鐘,也是自1998年設立新界北部水浸特別報告以來,生效時間最長的一次[12]。 繼續發出右轉信號,直至經過你選定的出口 之前一個出口,才發出左轉信號,然後離開 (若使用三線迴旋處的內線, 你在發出左轉 信號時,可先轉往中線)。 迴旋處入口如有兩條行車線,除非有交通標誌或道路標記另作指示,否則應依循第81頁圖中藍色線所示的路線行駛。 招聘會每日分別約有25間機構於會場設置櫃位,進行即場招聘,提供的職位類別相當廣泛,包括職業治療師、建造學徒、採購文員、甜品/製餅師、客戶服務主任、園藝技工、跟車送貨員、遊樂設施服務大使、工程技術員及保安員等。 根據《職業安全及健康條例》的一般責任條款規定,僱主必須為其僱員提供安全的工作環境、作業裝置及工作系統。 違反有關規定,循公訴程序定罪,最高可被判罰款1000萬元及監禁兩年;或循簡易程序定罪,最高可被判罰款300萬元及監禁六個月。

大湧道迴旋處: 影響

除進入環翠邨及連翠邨外,紅色小巴及私家車在上述封路期間不準經連城道駛入歌連臣角道,的士則在第二階段封路期間不準經連城道駛入歌連臣角道。 大湧道迴旋處2025 上述道路將於四月二日、五日及九日每日上午五時三十分至晚上八時封閉。 掃墓人士可選用位於高超道的通道或港鐵調景嶺站對面的石級行人路步行前往將軍澳華人永遠墳場。 (二)西貢   通往企壁山墳場的孟公窩路將於四月一日、二日、五日及七至十日每日上午八時至下午五時封閉,持有許可證的車輛除外。

廣東省地質局向全省各地派出394名駐點專家,近300臺(套)大型多旋翼無人機、機載雷達等相關裝備投入使用,助力各地救災[173]。 玉林市境內多個城區出現內澇,有房屋瞬間倒塌,大量樹木等雜物衝擊橋樑,多條道路出現塌方和泥石流,部分區域積水幾乎漫過屋頂。 博白縣部分地區水深超過2米,許多居民被困,需要經消防隊員以橡皮艇救援疏散受困者。 玉林市應急管理局9月11日對此表示,全市人員受困和財產損失情況目前仍在統計中[45]。 兩者的分別在於:新式螺旋形迴旋處的各個外圈出口處均劃有間段分隔線,而傳統式則沒有,以作區別內外圈車輛的優先權 (詳見本文第3點)。 迴旋處 (Roundabout) 指供單向行駛的車輛,繞著中央島而行駛的路口交匯處。

大湧道迴旋處: 傳統式迴旋處 vs 新式螺旋形迴旋處分別

有居民表示,步行回家時一路上的水已浸過腳眼,路邊有不少車輛“死火”未能行駛,更有水渠口湧出水柱,形容十分恐怖。 而柴灣多幢住宅大廈大堂有雨水湧入,部分大廈電梯入水未能運作,居民要行樓梯。 2007年10月13日,隨着東湧道擴闊工程初步完成,部份路面環境改善,管制站亦由近黃龍坑道南移到石門甲一帶 [3]。 香港立法會鐵路事宜小組副主席張欣宇,批評港鐵公司管理層要求前線員工在雨勢最惡劣的情況下,到黃大仙站清走積水,漠視前線同事生命安危。 張欣宇在社交網站上載的照片顯示,有多名戴頭盔的人員,手持工具在隧道內工作,水深及頸,只有頭部在水面。

受其殘餘相關的低壓槽影響,珠江三角洲一帶於9月7日晚上起發生嚴重暴雨。 相關雨帶呈列車狀方式持續影響珠江三角洲東岸,導致香港及深圳出現嚴重暴雨及災情,據香港天文臺紀錄表示,由9月7日晚上至8日午夜錄得1小時雨量最高為158.1毫米,是自1884年有記錄以來的最高紀錄[9],累計雨量632.7毫米。 據廣東省氣象專家解釋,此次降雨過程是通過對流系統反覆生成發展,使眾多降雨雲團先後經過同一個地方,造成同一地方出現長時間降雨狀況,「就像列車的不同車廂先後經過同一塊鐵軌一樣」,因此造成「列車效應」,導致該地區出現大暴雨至特大暴雨,造成不同程度或嚴重災情[10]。 香港道路的迴旋處設計較為複雜,駛入時除了要打燈、轉彎、切線和避讓車輛外,更有傳統式和新式螺旋形設計之分,導致發生交通意外的機率十分高。 部份迴旋處甚至因為易入難出而被坊間稱為「結界」,即使是有經驗的司機,駛入這些迴旋處有時也會感到無所適從,更遑論經驗淺或新手司機。 大湧道迴旋處 經改善的東湧道,不論在安全情況和容車量均已大為改善,設計容車量為每日10,000架次,2015年平均每日交通流量為4,700架次[20],運輸署於2010年6月1日起取消東湧道禁區,以簡化申請車輛經東湧道進出嶼南的程序。

大湧道迴旋處: 巴士分站

運輸處早於2004年於油塘高超道與鯉魚門道設立首個螺旋處,其後延展至其他地區評估成效。 大湧道迴旋處2025 大湧道迴旋處2025 試驗計劃已完成,署方指螺旋處有效提高內圈使用率,但不會一刀切把所有傳統迴旋處都改成螺旋處。 大湧道迴旋處2025 至於東湧道原有兩處舊有路段,包括大東山配水庫至伯公坳段,以及伯公坳至嶼南道段,現已保留作公用設施道路,供水務署、漁農自然護理署和其他公用事業公司使用,以及有緊急需要時臨時開放讓車輛通行。

大湧道迴旋處: 使用守則

醫管局表示,截至9月8日晚8時15分,共144名市民在「極端情況」警示期間受傷,前往公立醫院急症室求診,年齡介乎8歲至94歲,當中4人情況嚴重,92人已出院[147]。 澳門消防局呼籲市民儘量避免停留在低漥地區及山邊,應逗留在安全的室內空間,嚴防因豪雨而可能出現的風險[116];隨後近晚上10時30分通報先後接獲兩宗山泥傾瀉報告,分別位於路環的鄉村馬路及離島醫院大馬路近澳門鏡湖護理學院[117]。 9月8日1時30分,廣東省防汛防旱防風總指揮部決定將防汛IV級應急響應提升至Ⅱ級[34]。 廣州海珠、天河、番禺、南沙等4區暴雨紅色預警信號生效,按指引應當停課;越秀、荔灣、黃埔、白雲、花都、增城等6區暴雨橙色預警信號生效,按指引應當延遲上學。 黑色暴雨警告信號歷時長達16小時35分鐘,是自1992年設立香港暴雨警告信號以來,黑色暴雨警告信號生效時間最長的一次。

大湧道迴旋處: 深圳排洪爭議

深圳市南山區、寶安區、光明區、珠江口和后海灣累計雨量已達大暴雨,深圳市氣象臺於當日22時15分將上述區域分區暴雨橙色預警信號升級為紅色[33]。 大湧道迴旋處2025 9月11日,氣象局於上午11時25分發出黃色暴雨警告信號[27],到下午2時取消所有暴雨警告信號[28]。 MoneyHero準備了迴旋處教學,為仍未分清楚兩者分別的新手駕駛者解答疑問,一文看清傳統迴旋處及新式螺旋處的分別、入迴旋處打燈守則以及交通黑點等等。 根據評估結果,運輸署將試驗計劃擴展至交通流量較高的迴旋處,並於2011年6月在大角咀海輝道一個三線迴旋處改作為螺旋處,展開測試。

大湧道迴旋處: 傳統迴旋處 VS 新式螺旋處:駕駛技巧

9月16日,受連日暴雨導致水土流失,羅理基博士大馬路近外港變電站有面積約5米乘5米的沙石塌下,沒人受傷[121]。 下午1時許,鄰近媽閣街的一棟建築物一幅1米乘3米外牆倒塌,無人受傷,經土地工務局人員檢查懷疑是日久失修引致,沒有即時危險,文化局人員表示會跟進事件[122]。 晚上10時50分,關閘廣場地下車行道、羅理基博士大馬路地下行車道及河邊新街航海學校對開路段解封[119]。 45分鐘後,所有受水浸影響而封閉的路段全部解封,而位於路環石排灣水塘路和鄉村馬路因受山泥傾瀉影響仍需封閉[120]。 大湧道迴旋處 9月11日7時30分,廣西氣象臺已升級發佈暴雨橙色預警,廣西氣象局升級重大氣象災害(暴雨)Ⅳ級應急響應為Ⅱ級[43]。 廣西水文中心於11日6時升級發佈洪水橙色預警,7時將水文測報Ⅳ級應急響應提升為Ⅲ級[44][45]。

大湧道迴旋處: 道路網改變帶來的影響

在九龍區,曾因水浸沒頂需要封閉的港鐵黃大仙站,昨日清晨如常開閘提供服務,僅部分出入口需要暫時關閉,站內亦不見有水浸情況,不少上班族為之「鬆一口氣」。 根據審計署於2012年提交給政府的「東湧道改善工程計劃摘要」文件,由於南大嶼山發展低於預期,東湧道完成改善後的車流僅及原先預計的31%。 自1997年青嶼幹線通車、1998年新機場落成啟用、以及北大嶼山新市鎮首期落成,東湧道正式與市區道路網連接起來,成為出入大嶼山,以至連接大嶼山南部及大嶼山北部的重要道路,居民及遊人的乘車模式亦因而改變。 由該時開始,大部份居民及遊人均改用東湧道進出大嶼山南部地區,使東湧道的車流量遠遠超出原有設計負荷。 9月8日,深圳市應急管理局發公告稱,深圳水庫排洪的水沿深圳河排出深圳灣,洪水隻影響羅湖區及福田區較低窪地區[215]。

大湧道迴旋處: 迴旋處交通黑點

電單車可於三月二十五日及二十六日使用毓學裏及慈雲山道以東的毓華街。 丙、停車位暫停使用    大湧道迴旋處2025  位於介乎鑽石山殯儀館與中華電力分站的未命名道路的收費錶停車位將於三月二十五日及二十六日,及四月一日、二日、五日、七至十日、十五日及十六日每日上午七時至下午六時暫停使用。 毓華街近毓學裏的電單車停車位將於四月一日、二日、五日、七至十日、十五日及十六日每日上午七時至下午六時暫停使用。 蒲崗村道學校村停車場將於四月二日、五日及九日每日上午七時至下午六時改設為臨時的士及私家車落客處。 丁、乘客上落車處  於三月二十五日及二十六日,及四月一日、二日、五日、七至十日、十五日及十六日每日上午七時至下午六時,私家車上落客處將設於毓華街西行線近毓學裏。 乙、交通改道- 沿百和路北行近蓬瀛仙館的車輛不準右轉入百和路南行;及- 沿百和路南行近港鐵粉嶺站的車輛不準右轉入百和路近蓬瀛仙館的停車場。

大湧道迴旋處: 迴旋處不小心駕駛或釀成意外

東湧道由東湧馬灣湧(舊碼頭)開始,經過石門甲及鳳凰山與大東山之間的伯公坳,到達長沙與嶼南道交匯。 配合東湧道改善工程完竣,自2009年2月6日起,由伯公坳至長沙一段的東湧道已永久封閉,由伯公坳起的新定線會改沿東南方向延伸,至近䃟石灣的嶼南道交匯。 有記者被問到為何政府未動用耗資1.5億元設立的「緊急警示系統」,政務司司長陳國基表示今次暴雨是前所未有,是「五百年一遇」,也來得很急,認為目前的信息渠道足夠,只要市民清醒便能接收相關資訊[219]。 而行政長官李家超指政府上次動用系統時,市民的反應各有差異,因此今次使用其他方法發放預警訊息[220]。

受暴雨影響,深圳站(羅湖)負一樓進出站口被水淹,9月8日上午12時前無法正常組織旅客進出站,全市常規公交車、出租汽車(含巡遊車、網約車)、道路客運車輛至9月8日中午12時前停止發往羅湖火車站[130];廣深城際列車截至另有通知前臨時調整至二樓長途列車候車室進站[131]。 據當地媒體報道,指深圳站一度有超過100人滯留,由於車站出入口及地庫被淹浸,現場增設服務窗口,並調用1,500份應急儲備物資,必要時會提供[132]。 9月14日,天文臺於午夜12時發出「特別天氣提示」,表示位於本港以南的雷雨區正逐漸靠近沿岸地區,並可能在未來兩三小時影響本港。

9月8日凌晨,氣象局在下環街及石排灣水位監察站錄得最高0.16米水浸。 上午在內港一帶,有清潔人員清理渠口附近雜物,部分商戶架起防水閘,魚販如常上落貨[108]。 大湧道迴旋處2025 正午時分,因水浸關係,路環石排灣圓形地不能轉入路氹連貫公路[109];路環碼頭近船人街發生山泥傾瀉,其中塌下的泥沙面積約5米乘3米,有樹枝塌下,事件沒波及其他物件,沒人受傷[110]。

大湧道迴旋處: 迴旋處的好處 減碰撞少傷亡

不論改善前的東湧道及改善後的東湧道的路面狀況也可讓個別單層低地臺巴士行走。 鑑於低地臺巴士一般不適宜在南大嶼山一些陡斜和有急彎的道路上行駛,加上成本效益及會提高巴士損耗率問題,起初並沒有常規低地臺巴士被調派行經東湧道。 新大嶼山巴士代表曾於一個活動上表示,其實低地臺巴士已可來回行走東湧至梅窩。 只是因為低地臺巴士只有29個座位,比一般巴士可載接近60人為少,而且輪椅使用者使用低地臺巴士的需求並不多,如常規運行低地臺巴士會造成資源浪費,但仍歡迎有需要的傷健人士可在用車前提早致電該公司安排服務[6]。 首先開放的路段為介乎龍井頭、石門甲至伯公坳一段的北段,於2008年3月18日提升為7.3米寬雙線不分隔車路,部份舊路段亦被拉直及封閉。

緊接下來介乎䃟石灣至伯公坳一段的南段亦於2009年1月完工,並於2009年2月6日早上十時起正式開放通車[4],伯公坳以南的舊東湧道隨之永久封閉作公共設施道路。 而在同日起,新大嶼山巴士行經東湧道的路線亦因應舊東湧道路段封閉,部份路線改道;而原有東湧道水務局辦事處分站亦改為設於長沙引水道,遊人可在此站步行落橋,向西走約1.5公里,即達舊東湧道路段。 大湧道迴旋處 截至9月8日上午7時30分,東莞市氣象臺對超過20個街鎮發佈暴雨紅色預警信號,根據《東莞市中小學、幼兒園突發氣象災害應急工作指引》,遇到暴雨紅色預警信號,學校、幼兒園以及培訓機構和校外託管學生將自動停課[200]。

9月15日18時33分,中山市先發佈東部(中山港街道、南朗街道、翠亨新區)片區暴雨黃色預警信號,隨後於19時17分升級為全市暴雨黃色預警信號[41]。 22時13分,中山市將南部(板芙鎮、三鄉鎮、神灣鎮、坦洲鎮)片區暴雨預警信號升級為橙色[42]。 肇慶市高要區、鼎湖區分別於9月8日4時43分、6時41分發佈暴雨紅色預警,並且宣佈全日停課。

大湧道迴旋處: 迴旋處作用是什麼?

9月10日,湛江市教育局宣佈,根據湛江市氣象局研判,9月11日該市將有大到暴雨的降水過程,為保障全體師生安全,11日湛江全市停課一天[204]。 深圳站、深圳東站普速鐵路及廣深城際鐵路共47列車停運,79條路段、6個收費站、1座橋實施交通管制[175]。 另有人報案指上環信德中心對開海面,離岸約10米有一個疑似人形物體在海面漂浮,消防到場後將男子救起,送院後均搶救無效不治。 據瞭解,該名是79歲老翁任職保安員,家住鰂魚湧,在9月8日早上7時出門前往大坑工作,妻子曾於早上約9時向他傳信息但未獲回覆,及後他被發現遇溺始知他發生事故[145]。

政府在5時許宣佈停課及發出「極端情況」,但未明確說明停工,只呼籲僱主應參考八號風球下的工作安排。 大湧道迴旋處2025 大湧道迴旋處 到了7時許,勞工處再提醒僱主指,隨着政府已作出「極端情況」生效,除必要人員外,不應要求僱員返回工作地點上班。 廣東方面,深圳市、廣州市及東莞市等由9月7日晚上起多地出現強降雨天氣,多個地方包括部分地區或鄉鎮均發出暴雨紅色預警,廣東省防汛防旱防風總指揮部將防汛應急響應由IV級升至II級;其中深圳市有七項雨量紀錄打破1952年有氣象記錄以來歷史極值。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