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此站較車公廟站接近沙田車公廟,由九龍等其他區前往亦不需要多重轉車,因此在大型節日,此站客量較多而需要作人流管制。 大圍站去新翠邨 1983年啟用的成全路臨時車站,是為「大圍車站」的前身,其雛形可追溯至早年因兩種不同情況,而在大圍設置的臨時鐵路車站。 E、G出口及相關閘機及客務中心位於1號月臺上,F出口則位於2號月臺(東鐵綫月臺西南面相對屯馬綫月臺,突出的部分)。
另外位於大堂東面亦設有一條24小時全日開放的行人隧道,連接村南道及公共運輸交匯處。 大圍站(英語:Tai Wai Station)是一個位於香港新界沙田區大圍村南道,屬於港鐵東鐵綫與屯馬綫的鐵路轉乘站。 配合沙田至中環綫工程、東鐵綫更換新列車及為保障候車乘客安全,此站東鐵綫月臺將會加裝1.7米高月臺自動閘門,預計最快2024年完成。 新月臺閘門將會由深圳市方大自動化系統有限公司提供,是港鐵首次採用國產月臺閘門。
大圍站去新翠邨: 方向
「木頭站」時期的大圍車站駐站職員不多,由沙田站站務經理同時管轄(直至90年代)。 截至2010年,此路線仍有一輛非空調巴士掛牌車(為利蘭奧林比安11米S3BL462/FW2243)。 大圍站去新翠邨2025 大圍站去新翠邨 該車於同年9月19日調離,由同款巴士(S3BL461/FW2149)取代,兩天後再改為富豪奧林比安11米(S3V19/GK9398),至2011年9月18日改為全空調服務,僅餘的非空調巴士由富豪奧林比安12米(3AV19/GB6517)入替。 此特別優惠不適用於其他龍運巴士A線(包括A36、A37及A43線)。 港鐵屯馬綫一期於2020年2月14日通車,大圍及顯徑一帶的乘客可乘搭屯馬綫到鑽石山站轉乘觀塘綫往來九龍東部,導致本線客量有所流失。
- 港鐵免費接駁巴士只於鐵路事故期間提供服務,詳情可留意港鐵公佈,或站內告示。
- 但隆亨邨、美林邨、美田邨及鄰近屋苑均仍遠離鐵路站,加上鐵路車資較高,本線仍有一定的乘客量支持,整體客量仍算不俗。
- 「木頭站」時期的大圍車站駐站職員不多,由沙田站站務經理同時管轄(直至90年代)。
- 邨內合共有三座停車場,分別位於新翠商場旁、新明樓與新偉樓及新傑樓與新俊樓之間的位置。
當中2號同3號月臺設有4條斜道連接,令屯馬綫南行轉東鐵綫南行(同埋掉轉)嘅搭客唔使上落樓,斜道設計更方便傷殘人士用。 要注意嘅係,為方便乘客轉東鐵綫,屯馬綫唔同香港其他嘅鐵路系統,係右上左落嘅。 大圍站附近有多個住宅及學校,又是東鐵綫及屯馬綫其中一個轉車站,因此此站在繁忙時段人流十分龐大。 在屯馬綫一期通車前的早上繁忙時段,南行東鐵綫列車需要在此站接收從馬鞍山綫轉車的乘客,離開此站後便似沙甸魚一樣前往九龍塘站,可能要輪候多於一班列車才能登車,此段亦是東鐵綫最繁忙的路段。
大圍站去新翠邨: 路線資訊
港鐵免費接駁巴士只於鐵路事故期間提供服務,詳情可留意港鐵公佈,或站內告示。 如欲查閱此站附近前往各港鐵車站的公共交通工具資料,可參考「乘車應變錦囊」,或瀏覽運輸署網頁。 大圍站去新翠邨2025 按港鐵大圍站上蓋發展項目於2009年已獲批的規劃,大圍站將進行多項改建工程。
2011年5月,大圍站擴建部分進行首次翻新工程,工程包括在車站非付費區增建商店空間,並於2012年6月完成。 大圍站係東鐵綫同屯馬綫嘅轉車站,附近有多個大型屋苑同大量租單車舖,因此無論平日定假日,都有穩定嘅人流;而喺農曆新年期間,大量市民去車公廟參拜,但由於大圍站去車公廟近過車公廟站,故此乘客都係揀喺大圍站落車行去車公廟,令警方要喺大圍站實施人潮管制。 巴士站鄰近金禧花園(基座為金禧商場及大圍街市)、富嘉花園、金輝花園、海福花園、村南道專綫小巴總站、港鐵大圍站C與D出口、大圍站公共運輸交匯處等。 屯馬綫一期(沙中綫大圍至紅磡段中的大圍至啟德站)通車後,馬鞍山沿綫居民可改用鑽石山站,轉乘觀塘綫往九龍東及港島東。
大圍站去新翠邨: 馬鞍山鐵路
配合馬鞍山鐵路南面總站選址大圍站,此站在2001年至通車期間進行了擴建工程,包括新建馬鞍山鐵路月臺及擴建大堂,本站車站色系由原有的綠色改為現有的藍色。 在1976年8月25日熱帶風暴愛倫吹襲香港期間,沙田一帶出現豪雨,沖毀了九廣鐵路英段橫跨城門河的11號石拱橋橋墩,路軌下陷,九廣鐵路往返旺角車站至沙田車站的列車服務被迫停運。 九廣鐵路局在現時大圍站的位置設立臨時車站,並開行緊急接駁巴士往返臨時站及沙田站。 大圍站去新翠邨 直至同年10月4日,11號橋重建完成,鐵路亦恢復正常,故臨時站並同樣拆除[8]。 2008年末期,港鐵公司為東鐵綫各非過境車站月臺進行較低成本的翻新工程,以遮掩東鐵綫車站月臺殘舊的觀感。
- 現時本線使用11輛富豪B9TL 12米(AVBWU)及10輛亞歷山大丹尼士Enviro 500 MMC 12米(ATENU)雙層空調巴士,由九巴九龍灣車廠及沙田車廠共同派車。
- 在屯馬綫一期通車前,大圍站是東鐵綫及馬鞍山綫唯一的轉車站,加上附近也有多個大型屋苑及大量出租單車的店舖,因此不論平日還是假日,均有大量人流,人流密集導致大圍站在繁忙時段十分擠擁[6]。
- 配合馬鞍山鐵路南面總站選址大圍站,此站在2001年至通車期間進行了擴建工程,包括新建馬鞍山鐵路月臺及擴建大堂,本站車站色系由原有的綠色改為現有的藍色。
- 2005年4月,新建的大圍站公共運輸交匯處啟用,B出口重開;同年,D出口周邊翻新完成後重開;而位於1號月臺近海福花園的E、G出口並於同年啟用。
- 此站與對面的北行分站曾一併稱為「海福花園」(Holford Gardens),九巴及新巴分別在2011年5月及6月獨立改稱此站為「大圍街市」;龍運巴士雖然將報站機於此站之廣播改稱為「大圍街市」,但站牌尚未更改。
- 查票組無論出動或上下班也會經過車站,故市民在大圍站被他們截查的機會率也最高[18]。
- 而大圍站仍沿用車站主體的 深藍色,而車站主題花為鬱金香,街景為沙田車公廟。
大圍站共設8個出入口,是少數有多個出口而沒有數字編號的車站之一。 4個出口位於美田路東北面的主要大堂,3個位於美田路西南面,東鐵綫月臺上,其餘1個位於圍方,屯馬綫月臺上。 約2011年12月起,馬鞍山綫月臺列車不停靠部分設欄杆阻隔乘客入內,至2017年1月15日八卡列車投入服務,方拆除欄杆開放整個月臺。 現時只有屯馬綫南行(往屯門方向)及東鐵綫南行(往金鐘方向)互相轉乘的乘客可以直接通過斜道轉車,其它轉乘方向的乘客均需途經地面大堂。 九巴及龍運巴士曾稱此站為「張煌偉小學」(Cheong Wong Wai Primary 大圍站去新翠邨2025 School),後於2008年6月8日起改用現稱。
大圍站去新翠邨: 列車班次
在屯馬綫一期通車前,大圍站是東鐵綫及馬鞍山綫唯一的轉車站,加上附近也有多個大型屋苑及大量出租單車的店舖,因此不論平日還是假日,均有大量人流,人流密集導致大圍站在繁忙時段十分擠擁[6]。 大圍站去新翠邨2025 大圍站去新翠邨2025 直到屯馬綫一期啟用後,乘客可前往鑽石山站轉乘觀塘綫,以助分流大圍站與九龍塘站的轉乘人流及減低擠迫情況。 為方便新界區的乘客轉乘東鐵綫/屯馬綫往九龍區方向之列車,故屯馬綫烏溪沙站至土瓜灣站的一段則採用靠右行駛的行車方向。 其中2號月臺(東鐵綫往金鐘)及3號月臺(屯馬綫往屯門)之間設有4條通道連接;而轉乘東鐵綫往羅湖站/落馬洲站方向或屯馬綫往烏溪沙站沿途各站時,必須經大堂方可轉乘。 而目前屯馬綫月臺已裝設月臺閘門;東鐵綫月臺則將在短期內裝設站臺門。 此站的接駁巴士上落客點設於車公廟路「大圍站」巴士站,可用,或依職員指示前往。
大圍站去新翠邨: 九龍巴士80線
東鐵綫月臺左上右落,可容納12卡列車(2號月臺可容納13卡列車);屯馬綫月臺則右上左落,可容納8卡。 佔地約19,700平方米的大圍站建於車公廟路、美田路及紅梅谷路交界處(「八爪魚天橋迴旋處」)之北,即村南道/積運街與車公廟路之間,屬架空車站,而港鐵大圍車廠位於車站西南面。 新翠邨內亦設有三個冬菇亭,其中一個於2007年進行改建工程,其餘兩個於2011年進行改建工程,並加設冷氣。 大圍站去新翠邨2025 2015年9月16日,facebook「大圍聯盟」羣組於15日晚上載一張照片,一名身穿校服的女學生,背著一個與她身高相約的古箏,站在港鐵大圍站。 當時,她正被3名港鐵職員包圍,疑因攜帶體積大的深啡色古箏盒,而遭截停查問。 大圍站去新翠邨 大圍站去新翠邨 東鐵綫過海段通車後,本站變成屯馬綫(原稱東西走廊)及東鐵綫(原稱南北走廊)兩條策略性鐵路走廊的交匯點之一,另一個為紅磡站。
大圍站去新翠邨: 位置圖
2022年9月13日起,89B線縮短至牛頭角,使本線成為唯一一條取道獅子山隧道往返九龍灣站至觀塘市中心一段之觀塘道的全日路線。 大圍站去新翠邨2025 但這改動郤令世界花園失去一程車往返觀塘道的巴士服務並引起該區關注,有見及此,九巴於10月17日起,本線往美林方向加停紅梅谷路「世界花園」站以作彌補。 現時本線使用11輛富豪B9TL 12米(AVBWU)及10輛亞歷山大丹尼士Enviro 500 MMC 12米(ATENU)雙層空調巴士,由九巴九龍灣車廠及沙田車廠共同派車。 從2011年5月1日起,由於本線改為全空調巴士服務,行走本線的富豪奧林比安11米非空調巴士 (S3V24/GK9754)被調離本線。
大圍站去新翠邨: 服務初期
1993年,政府發佈《香港鐵路發展研究》報告,當中提及會倡議興建以大圍站為終點站的馬鞍山鐵路。 隨後政府於翌年發佈《鐵路發展策略》中提及會優先興建該鐵路,並定位為與九廣鐵路-英段的支綫。 至於東鐵綫1號月臺南面設有E、G出口;而2號月臺南面則設有F出口。 兩個月臺的非付費區皆設有客務中心,同樣2號月臺亦設有失物/學生乘車優惠辦事處;而1號月臺北面亦設有一部自助櫃員機。 大圍站去新翠邨2025 此站與對面的北行分站曾一併稱為「海福花園」(Holford Gardens),九巴及新巴分別在2011年5月及6月獨立改稱此站為「大圍街市」;龍運巴士雖然將報站機於此站之廣播改稱為「大圍街市」,但站牌尚未更改。 屯馬綫(沙中綫大圍至紅磡段中的啟德站至紅磡站)全綫通車後,本站及紅磡站均為東鐵綫及屯馬綫的轉車站。
大圍站去新翠邨: 月臺沉降
2023年2月下旬,九巴及龍運巴士把此站包裝為大圍轉車站,月臺編號為A1-A2,並把轉車站名字加入站名作前綴,城巴沒跟隨。 九龍巴士80A線是80線的輔助路線,由美林單嚮往觀塘碼頭,只在平日星期一至五早上提供服務。 起訖點與主線相同,但在龍翔道只停沙田坳道一站以及取道九龍灣商貿區及觀塘商貿區,不途經觀塘市中心。 提供美林邨、美田邨、大圍、顯徑邨、隆亨邨、新翠邨、田心村來往黃大仙、鑽石山、彩虹邨、九龍灣、牛頭角和觀塘市中心的巴士服務。 大圍轉車站-新翠邨(Tai Wai BBI – Sun Chui Estate)巴士站,位於新界沙田區大圍紅梅谷路新翠邨新月樓及紅梅谷路遊樂場之間,乃一對設於南、北行[註 1]綫的中途站。
大圍站去新翠邨: 大堂
大圍站共設8個出入口,新設嘅出入口有5個,其中3個位於擴建嘅車站大堂,2個位於美田路以南連接東鐵綫北行大堂。 原有位於美田路以南連接東鐵綫南行大堂,以及位於村南道嘅出入口將會保留;至於2023年10月26號啟用嘅H出口就直通圍方商場3樓一條後巷,行人只可以再搭𨋢或者扶手電梯去4樓、5樓商場或者商場停車場。 大圍站以南設有一個大型公共運輸交匯處,乘客可利用地面行人通道進出車站。 另有一條廿四小時全日開放嘅行人隧道,連接村南道同埋公共運輸交匯處。
大圍站去新翠邨: 車站周邊
工程包括重新為各東鐵綫車站配主題色,並加入車站代表植物,為月臺橫樑及柱子翻上月臺配色的油漆,貼上印有車站主題植物的圖案、車站附近建築物、車站名書法字的牆紙,加設或更換成港鐵化直立式站牌、路線圖、指示牌、告示等等。 大圍站去新翠邨2025 此站被配色為深藍色(基於2004年新建及翻新部分),主題植物為鬱金香,街景為沙田車公廟。 大圍站去新翠邨2025 由於月臺上的前九鐵直立式站牌與車站色系同是深藍色,港鐵公司當時並沒有換上新站牌(反之上水站的直立站牌則有),也沒有貼上代表東鐵綫的橫線及圓圈。
大圍站去新翠邨: 車站象徵
抗議亦吸引大批市民到場,對港鐵執法不一表示不滿,認為港鐵放生水貨客,部分更指罵港鐵職員,有人更在大堂地下寫上港鐵「擾亂民生 打壓藝術」紅色大字,亦有人揮動港英旗,稱寧要「港英年代的地鐵」。 到接近晚上7時,有樂手各自在大堂不同地方拿起樂器演奏,吹奏出《龍的傳人》和《鳳凰花鼓》,贏到不少掌聲及喝采,成為全場焦點,直到晚上8時許人羣才陸續散去[21]。 大圍站去新翠邨 大堂內設有不同類型的商店供乘客購物,例如有便利店、快餐店、書店、麵包糕餅店、時裝店、診所等,以及不少自助服務設施供乘客享用,包括自動櫃員機與自動售賣機[3]等,而車站大堂近A出口的非付費區亦設有港鐵「會員服務站」[4],而付費區內亦設有車站洗手間。
新翠邨內設有商場,命名為新翠商場(前稱新翠中心),與屋邨同於1983年落成,樓高兩層,可出租面積約5400平方米,商戶種類尚算齊備,有中式酒樓、OK便利店、必勝客、麥當勞餐廳、新翠郵政局、中原電腦有限公司已經結業、759阿信屋等。 商場已分拆出售移交領展房地產信託基金管理,曾於2012年進行簡單翻新工程。 北行站前稱「田心村」(Tin Sam Village),其後與南行站統一命名為「新翠邨」(Sun Chui Estate)。 2023年2月下旬,九巴把此站包裝成大圍轉車站,編配月臺編號B1-B5(南行)及C1-C3(北行)並把轉車站加入車站名作前綴,城巴沒有跟隨。 2015年9月,有港鐵前員工指出,大圍站向來屬執法嚴謹的車站,因負責執行港鐵附例的顧客服務及收益保護隊(查票組)的其辦公室正是位處此站。 查票組無論出動或上下班也會經過車站,故市民在大圍站被他們截查的機會率也最高[18]。
新翠邨自1983年入夥後,曾經為香港房屋委員會重點屋村之一,因此當年有不少政府官員到村內參觀及進行探訪活動。 另一方面,屋村內有不少設施為當時成長的居民留下不少回憶,包括兒童遊樂場內的紅色繩網及層遞式滑梯。 大圍站去新翠邨 更曾經於1980年代成為當時賀歲電影《富貴逼人》的取景屋村;到了晚上,村內的通道兩旁變身為夜市,當中有售賣燒賣、魚蛋及腸粉等食物,其中,新翠邨商場內已結業的「奇樂快餐店」曾經吸引不少人光顧。
大圍站去新翠邨: 出口
他們以水貨客事件作比較,指港鐵對水貨客寬容,卻嚴禁乘客攜帶大型樂器上車。 有網民亦隨即在facebook上載多張攝於港鐵車廂的相片,相中可見乘客帶著洗衣機甚至關刀、長槍等上車,但未見有職員阻止,有網民質疑港鐵雙重標準,欺善怕惡[19]。 2012年12月16日中午,有市民在大圍站大堂進行「無聲抗議」,反對大圍站上蓋發展項目(即現今的柏傲莊)規劃,自稱站長的男士表示市民阻礙著大堂通道,不可在港鐵範圍內展示標語。 其後在站外落地玻璃幕牆抗議,亦被7至8名港鐵職員包圍,港鐵職員指該地面範圍都屬港鐵範圍[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