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文燦談及,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最初的設計構想,在於結合大溪舊城及生活,打造成為「沒有圍牆的博物館」,配合大溪老店、老街及老城,讓大溪處處都可以是博物館,共同展現大溪的特色。 木博館目前已開放9棟館舍,明(110)年全區修復完畢,將再新增10棟館舍,包括大溪農會倉庫也將修復為社頭文化館等。 桃園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四連棟」以及「藝師館」這是繼「壹號館」以及「武德殿」後重新修復完成的日據時代建築物,目前還有「分局長宿舍、六連棟、木藝傳習館」等等建築正在修復中。 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心得2025 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心得 四連棟約於日本時代昭和12年(1937年)興建完成,為一排四戶日式木造房舍,屬於丁種判任官舍,由於形式為一排四戶,故稱「四連棟」。 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壹號館,地點就位於桃園市大溪區大溪國小旁邊,這裡原本為日治時期1920年代興建的日式高架平房建築,曾為大溪國小校長宿舍,這裡面展示著這擁有豐富歷史的小鎮的文藝產業,讓大家知道大溪不只有豆乾,神桌、木器傢俱,打鐵等等也是大溪的在地產業文化,有機會大家可以來參觀看看品味大溪過往的風華歷史。 11月4日下午2時,木博館於木傢俱館舉辦國際工藝交流座談會,邀請日本栃木縣益子町「土祭」策畫人簑田理香女士及其團隊來臺交流。

這樣的概念,已經是世界文化遺產的保存概念了,經常旅行之後發現,如同法國的科瑪小鎮、Annecy的宮島舊城區、日本的合掌聚落,都以這樣整個城鎮的文化遺產概念延展著,非常開心臺灣終於有這樣人文與物展保存的概念型生態博物館之創意出現,企圖可以將人文與物產同時推展。 鄭文燦表示,本次開放的新館區,為活化歷史建築「大溪警察局宿舍羣」二期工程的成果,市府自107年迄今共挹注約7,000萬元的工程經費,其中4,200萬元由文化部補助。 文化局長莊秀美表示,「大溪木傢俱館」開館特展及「大溪木生活館」開館特展自今(17)日起,週二至週日上午9時30分至下午5時展出,週一及連假後翌日休館,6、7月期間更有近20場配合開館展覽活動,包括木傢俱館的互動導覽、木生活館的木美學活動、木藝紮根教案體驗及街角館響應的木體驗。

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心得: 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小檔案

目前導入木藝及漆藝工藝,透過國內外工藝師駐村傳習,培育人才,同時也是常設展「大溪老厝邊-警察宿舍羣生活故事」的展區。 藝師館是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是繼「壹號館」後和「四連棟」一起成立的新館,這是日本時期的溪郡役所警察課的單身警察宿舍,目前修繕後呈現大溪木匠及木器的淵源,並且傳達藝師精神「木器心」,所以這裡可以欣賞到大溪木器工藝之美,可以理解木藝老師傅們如何創作以及傳承文化,感受到木器背後的職人精神,把他們的精神傳承下去。 中秋想暢玩農村美景,就到「2022桃園韭菜花節」,限時9天,還有經典動畫樂章演奏、中秋親子劇場、韭菜廚藝秀等,帶你感受愜意的鄉村時光。 六廿四故事館是過去的「大溪農會倉庫」,至於命名緣由則是大溪普濟堂關聖帝君聖誕慶典,俗稱「迎六月廿四」。 大溪作為北部重要河川大漢溪的流域,是臺灣盛極一時的內陸轉運站,桃竹苗農產品、日用品、茶葉、樟腦油等都經由此地,也是從復興山區輸出木材的門戶。

  • 現在大溪木博館已經把大溪這塊地方創生做得滿不錯的,你走在老街附近都可以看到指標。
  • 『壹號館簡介』
  • 這樣的架高屋式的建築,曾經住著一旁的大溪國小教師,也因為日式房屋的溫度,孕育了多少在地文化。
  • 無論是街角館、大溪木藝傳承、社頭文化保存與推廣,以及更多木博館關注的主題,本館都是以點、線、面串聯起更多大溪人的參與,找出和議題可以連結的人和資源,藉由各種方案的策劃展開人才培力、鼓勵永續基地的形成。

大溪舊城區充滿歷史,市府會持續擴大舊城區,例如舊大溪分局的改造、舊桃園市立圖書館大溪分館則將重新拉皮,設計為鳳飛飛紀念館,以符合老街風格。 鄭市長也感謝中央及大溪各界的支持,期盼未來逐一完成其他建築的修復,鼓勵更多木職人投入,傳承木藝背後的美學及文化涵養,讓木藝及木育能夠結合,進而珍惜百年來所建立的傳統,形成臺灣文化的亮點。 A2:大溪慈康陸橋、大溪和平路老街、大溪橋、大溪中正公園景觀電梯、大溪中正公園兒童遊戲場、大溪中正公園陀螺廣場、大溪中正公園相撲場、大溪木生活館 (大溪公會堂暨蔣公行館)、大溪武德殿、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 大溪老街迷人之處,除了有許多必喫必買美食,像是老阿伯現滷豆乾、賴媽媽傳統豆花、陳師兄素肉圓、金字塔三角湯圓、黃日香豆乾、江家花生糖等,具有歷史意義的巴洛克風建築更是大溪老街的一大特色。 這樣的架高屋式的建築,曾經住著一旁的大溪國小教師,也因為日式房屋的溫度,孕育了多少在地文化。 1810年代,林本源家族聘木作匠師至大嵙崁建「通議第」,木器業開始紮根於此。

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心得: 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木生活館: 大溪中正公園景觀電梯

展覽 木職人在大溪-神器妙藝展覽 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 藝師館以「木職人在大溪」為主題之常設展,每期不同的職人介紹, 希望能持續不斷的收納、展演大溪木職人的故事。 觀眾不僅透過作品來欣賞木藝,也能認識在作品背後,這些為大溪木藝努力不懈身影。 最新修復完成的日式警察宿舍羣,包含「工藝交流館」、「工藝基地」與「物產小舖」等主要館舍及其他服務設施。 「工藝基地」則是由六連棟等三棟歷史建築的再利用,作為工藝師駐村空間、工藝教室、木工場及工藝傳習室。 宣告全面開館的大溪木博館,目前公有館舍計有11個主題館、4個子展廳、8個服務設施,街區中還有32個民間街角館,展現大溪生活多元面向及特色主題。

家族經營「金興商號」,透過大漢溪水運之利,運輸米糧而致富,並以仁善之風聞名當世。 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心得 臺中市府重視兒少福利,在大肚區打造「兒少家庭福利館」,預計民國113年完工,這處「兒家館」,納入親子館、託嬰中心與家庭福利服務中心,也將成為親子同樂的串連式服務示範地區。 旅途最後一站,來到有「迷宮巷」之稱的大溪老街區草店尾、後尾巷,這兩個老街區與大溪老街相接,卻少有遊人知道其中的美。 注連繩是日本傳承千年的文化寶物,常見於日本神社鳥居、歷史遺跡及年節慶典上,象徵吉祥、開運、祈福和趨吉避兇之意,但日本稻子不像臺灣一年兩收,稻草製品得仰賴進口,在日本看到的注連繩可能就來自臺灣苗栗公館。

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心得: 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在哪裡?

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木生活館 主題館舍空間成為大溪職人羣及街角館夥伴交流推廣的最佳平臺,其中工藝基地以在地木工藝為核心,除了發展符合消費者需求的木生活器物,並有藝師駐村空間,與生活工藝推廣課程,提供豐富的動態體驗。 其中工藝基地以在地木工藝為核心,除了發展符合消費者需求的木生活器物,並有藝師駐村空間,與生活工藝推廣課程,提供豐富的動態體驗,日籍漆藝師鳥毛清將於明年(2022年)2月進駐。 四連棟的展覽內容以「源自大漢溪」、「誰住在大溪」、「人文化城」、「產業協力」、「眾志成城」、「傳動大溪協力精神」及「大溪人說故事」等七大主題輪替。 鄰近大溪中正公園的大溪公會館屋頂鋪設有日式黑瓦,外觀以洗石子與經清水磚造灰泥粉刷的裝飾風藝術水泥牆裝修,屋面為平板石棉瓦斜葺,山牆面的部份以木條裝飾。 目前建築中原大溪公會堂部分做為展覽、集會、招待與座談的多用途空間;原總統行館部分則作為木藝文創展示空間使用。

自2014年開始館舍修繕工程,2015年開放壹號館及武德殿,之後採分年分階段方式開放,2016年開放藝師館及工藝交流館。 無論是街角館、大溪木藝傳承、社頭文化保存與推廣,以及更多木博館關注的主題,本館都是以點、線、面串聯起更多大溪人的參與,找出和議題可以連結的人和資源,藉由各種方案的策劃展開人才培力、鼓勵永續基地的形成。 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心得2025 這座博物館是透過和居民一起做、一起共學行動的過程,挖掘地方知識記憶及再生產。 我們開放自身的展館及輔導民間空間修繕整備,做為資源及故事展演、轉化的基地,努力讓大溪的文化資產,包括木器工藝及社頭文化等在生活脈絡中持續生產及保存,且居民參與行動可以在生活中發展及提升,最後將實現展演大溪魅力,讓大溪成為宜居宜遊城鎮的願景。 「大溪歷史館」是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中較早開放的館舍,自2016年起展出常設展「大溪人 ‧ 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木生活館 生活與歷史」,藉由許多大溪家族及人物的故事,帶大家認識在這塊土地上發生的故事。

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心得: 元旦3天假期將至 大溪、復興替代道路報你知

由於興建的年代械鬥頻繁,李騰芳古宅以護龍層層包覆,四周以莿竹環繞,古宅的四個角落建有以銃器為武器的防禦建築「銃櫃」,具有強烈的防衛功能。 在李炳生的主導下,古宅由經營米榖事業起家的李炳生及李都生、李振生三兄弟於1860年開始興建,1864年正式落成,而在李炳生三子李有慶連中秀才、舉人後官加內閣中書後,獲賦官名「騰芳」,因此亦稱為李騰芳古宅。 在李有慶任官後,為彰顯官場得意,李有慶再度將原本就十分廣闊的宅第大幅擴建、加修護龍為「舉人大宅」,李騰芳古宅除是臺灣少見的大宅第外,也是臺灣最具代表性的十大民宅。 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心得2025 未經專業訓練的他憑藉卓越味覺記憶,與母親獨家食譜相結合,呈現出獨一無二的拉美料理。

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心得: 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介紹

此外,魚鰭也將嘻客其他空間添加巧思規劃,像是展示黑膠、老傢俱的客廳、不定期舉辦當代藝術小展,都讓眷村日常的體驗更加鮮活。 故事館建築是少見的1950年代美式獨棟2層樓格局,設置了綠意盎然的庭園和陽臺。 周邊除了耳熟能詳、熱鬧的大溪老街之外,巷弄中不乏許多廟宇、古井、老厝、木器行以及新興的文創空間,在迷宮巷裡遇見鳳飛飛的老家,在李騰芳古厝看見舊時光的痕跡與工法。 「大溪即是一座博物館」,走入大溪,讓大溪生態博物館帶你體驗最豐富的在地文化。

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心得: 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木生活館: 大溪老街必買7|老味鋪卡哩卡哩

每年農曆六月廿四日是關聖帝君誕辰,以大溪普濟堂為核心,地方社頭、大溪民眾共同協力,舉辦慶典及遶境相關活動,熱鬧非凡有如「大溪人的第二個過年」。 木博館羣共計有十座公有館舍,其中李騰芳古宅、壹號館、木傢俱館、木生活館、四連棟、武德殿暨附屬建築、藝師館、工藝交流館皆為免費參觀。 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今全面開館,並以WE PLUS(WE+)為主題,其中「WE」,來自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Wood Art Ecomuseum的縮寫,也是成立木博館之初,提出和地方居民一起出發、共好的倡議;「PLUS」則象徵木博館綻放嶄新的面貌再升級。 木傢俱館首展以【木職人的幸福提案】,期待透過木職人對於幸福的想像,來為家人們設計出符合需求的傢俱,展現職人的技術與溫度。 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心得2025 開幕期間推出互動導覽,透過「達人帶路」、「情境劇場」、「闖關遊戲」等活動,來認識傢俱背後的故事。 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心得2025 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心得 1970年代,興起於法國的生態博物館觀念,成為當前參與式文化資產管理的先驅。

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心得: 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木生活館: 臺灣高鐵探索館

和平老街也是一番故事,和平老街就是大家熟知的大溪老街統稱,大多數人到訪這裡是喫喫喝喝及玩樂,不過這裡的故事有著濃厚的溫度與滋味,由於街底往下接上大漢溪有一條碼頭古道,河運盛行時,挑夫會運貨上下到街上商家販賣,甚有許多外國人到此開立分行,碼頭黃昏夕陽則有崁津歸航之稱。 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木生活館 Difeny很喜歡在小鎮上散步,看著街坊鄰居的生活,旅行也一向都是如此,所以從大溪公所開始的普濟路沿路,就是博物館的範圍了。 ,所以這裡可以欣賞到大溪木器工藝之美,還可以理解木藝老師傅們如何創作以及傳承文化,感受到木器背後的職人精神。 來到臺北誠品松菸2樓,Hubox體驗空間在角落閃閃發亮,高高低低的木箱上,展示各式各樣的造型燈具,點亮心中熱情,溫暖空間角落,「光」的魔法與魅力,都凝聚在這一盞燈中。 『壹號館簡介』 大溪國小日式宿舍為1920年代興建的日式高架平房建築,曾為大溪國小校長宿舍,前屋主是大溪初級中學英文老師陳茂林,其夫人陳王翠梧女士曾在屋裡教授裁縫,宿舍門口高掛「溪光縫紉補習班」的場景是許多大溪婦女的共同回憶。

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心得: 桃園市立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

在大溪月眉地區有個「李騰芳古宅」 當時在大溪可是個大家族 大溪地區山林產業以「樟腦、茶葉、煤礦」三大為主, 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心得 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心得2025 為首的『樟腦』品質世界第一,早期產量曾達到全世界百分之八十的產出。

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心得: 工藝基地及工藝交流館

和館於1949年轉為時任總統蔣介石行館使用,當時蔣介石常來此休憩、接待外賓、召見晤談及與兒孫相聚等。 周邊居民對此處的印象是戒備森嚴,1975年蔣介石過世,隔年元旦,洋館及行館皆改為「總統蔣公紀念堂」,2005年至2015年間做為「大溪藝文之家」,2016年交由木博館管理,整修成「大溪木生活館」。 我個人會建議你從四連棟開始逛,因為四連棟的展出內容有很多在講大溪在地的歷史,按造順序看然後逛老街會更有感。 一走進六連棟生活廳,會有一種來到外婆家的感覺,這裡擺放了戰後1950年代的生活物件,從電視機、餐桌到醃菜罐都年代感十足,讓人好像進入時光隧道。 這裡主要規劃為大溪歷史發展

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心得: 公會堂

桃園市立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簡稱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是一座坐落於中華民國桃園市大溪區的博物館。 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是臺灣首座無圍牆博物館及桃園市首座市立博物館[5][6],成立於2015年1月1日,並於同年3月28日開放參觀,目前擁有包括大溪武德殿、大溪公會堂、李騰芳古宅在內的6處場館及15處街角館作為館舍,對外交通包括公路系統及公車系統。 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壹號館,地點就位於桃園市大溪區大溪國小旁邊,這裡原本為日治時期1920年代興建的日式高架平房建築,曾為大溪國小校長宿舍,2007年經登錄為桃園縣「歷史建築」。 大溪的木器也是很厲害的 相關介紹可以到「藝師館」去參觀

六連棟一旁的工藝交流館,現在作為工藝的展示、交流空間,會不定期舉辦體驗活動,推廣木藝等技藝。 「大溪歷史館」是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中較早開放的館舍,自2016年起展出常設展「大溪人 ‧ 生活與歷史」,藉由許多大溪家族及人物的故事,帶大家認識在這塊土地上發生的故事。 藝師館為1941年日本時代興建的雙併式單身警察宿舍,國民政府遷臺後,由於蔣中正總統於大溪設置行館,本宿舍改由其隨從俞濟昌先生一家居住。 60歲的黃建義領有環保部環境教育人員(文化類)認證證照,是大溪大房豆乾家族後代,25年前,他放棄原本高薪的室內設計師工作,返鄉從事文史調查,隔年921地震發生時,他到南投協助重建,發現唯有透過完整的調查記錄,才能讓毀壞的鎮容恢復原貌,回到大溪後,黃建義更積極投入在地文史調查,2008年發表《大溪遊記I》專書。 李騰芳古宅的建築規模為「兩落四護龍」,宅第的整體配置中有一道明確的中軸線,廳堂及門廳都位於此線,整體格局工整;而兩側的南、北廳則圍繞著中庭形成建築羣核心,建築中並有剪黏、雕刻、匾聯及彩繪等裝飾。 在李騰芳古宅的建築羣中,以廳堂的屋宇和臺基最高,其餘各空間則依儒家尊卑次序由此向外漸次減低,彰顯廳堂的重要性。

其中較特別的是,由於簡阿牛入贅黃家,因此在建成商行內設有雙姓祖先的公媽廳,家人並分不同時間祭拜。 目前木博館公有館共計9處:壹號館、四連棟、武德殿暨附屬建築、藝師館、工藝交流館、李騰芳古宅。 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心得 走讀眷村歷史之後,來到同樣由太武新村眷舍改建成的特色餐館「嘻客Takohan Art」。 眷村出身的空間主持人魚鰭,選用在地友善農產,於傳統圓桌上豐盛展現創新詮釋的兒時的家常料理。 蔥蘢綠意的百年公園,是眺望大溪橋賞夕陽的熱門據點,也是爬梳老時光的人文走廊﹔大溪神社、復興亭、相撲場…處處皆故事。 曾經的武道練習場、憲兵隊辦公室,隨著時代變遷,經過大規模修復後,還原了日治時期的建築樣貌,也轉型成為藝文展覽空間。

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心得: 大溪埔頂公園人行道破舊 養工處會勘決議整體優化改善

2007年,大溪國小日式宿舍登錄為桃園縣「歷史建築」,由文化局接管後,成為「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第一棟修繕開放的空間,也因此被稱為「壹號館」。 和館於一九四九年轉為時任總統蔣介石行館使用,周邊居民對此處的印象是戒備森嚴,一九七五年蔣介石過世,隔年元旦,洋館及行館皆改為「總統蔣公紀念堂」,二○○五至二○一五年間做為「大溪藝文之家」,二○一六年交由木博館管理,整修成「大溪木生活館」。 交流會現場並展陳各單位的教具,包含木博館和在地木藝師合作製作的2款神桌教具箱也將登場。 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木生活館 11月1日至12月11日木博館於工藝交流館推出「木工藝協奏曲-小提琴特展」,邀請懷德居木師基地小提琴班蔡明晏老師及其6位學生參與展出,每位創作者展出其投注相當多心力精心製作的小提琴成品,另一方面也於展場中如實地呈現製作小提琴的工法流程以及所需的器具,領略工藝玄妙之處! 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木生活館 同時在藝師館展出「木職人在大溪-神器妙藝展」,介紹四位大溪木藝師所設計製作的神轎、燈凸、鬥燈及木雕神像等宗教器物,透過作品認識大溪職人故事,一飽獨具匠心的工藝精神。 抵達;公車部分可透過桃園客運5096線、桃園客運5098線、臺北客運9103線、桃園市公車710線及臺灣好行小烏來線抵達。

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心得: 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木生活館: 桃園市立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

鄭市長表示,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自104年開館以來,結合大溪市民生活及木藝產業,至今5年多來發展良好。 而今(109)年完成修復「大溪公會堂暨蔣公行館」,分別以「大溪木傢俱館」及「大溪木生活館」的定位重新開放,其中「木傢俱館」以推廣「木知識」作為目標,透過策展讓來訪者看見大溪「木產業」的創作能量;「木生活館」則以體驗木藝、美學、新生活為主軸,結合工作坊及講座活動,讓木藝成為生活的一環。 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心得2025 未來市府會持續完成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羣的修整,結合豐富的在地文化,形成特殊的大溪文化氛圍及亮點。 整個博物館的範圍遍及大溪大小街道,舉凡和平老街、中正公園、蔣公行館、武德殿、大溪國小日式宿舍、大溪警察宿舍羣等古蹟建築,還包括了無形的文化資產也是博物館的範圍,像是大溪歷史、關聖帝君祭典、大溪木藝文化保存等等,都非常值得一探究竟。

大溪橋頭停車場位置:位於大溪橋旁,可先欣賞大溪橋的巴洛克建築,再搭大溪透明景觀電梯上到大溪中正公園。 鄭文燦指出「WE PLUS-大溪木博館全面開館」開館系列活動共辦理7場市集、10場工藝體驗課、8場物產職人體驗、5家街角館成果展、假日定時導覽及木藝小學堂、及22家大溪街角館串連響應等,共超過百場的豐富活動。 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心得2025 此外,也搭配大溪歷史光廊道的館區夜間燈光,木博館舍羣將連續四個禮拜的週末,延長開館時間到晚間7點,期盼大家一同來大溪夜間旅遊,享受木生活市集,感受大溪的另一種美。 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心得2025 為活化歷史建築空間,蔣公行館以「木生活館」的角色與民眾互動,藉由開館特展「木與石的對話」,讓民眾在古蹟,體驗木藝、美學、新生活。 到訪頗有昭和時代喫茶館風格的「草店尾事務所」,點一杯短老闆以在地古井水為客人量身手沖的自家烘焙單品咖啡,愜意感受屬於這個街區特有的緩慢、沉靜氛圍。 草店尾事務所以古井水手沖的咖啡,曾於2020年入選旅遊網站Big 7 Travel「臺灣25間最佳咖啡館」。

黃建義細數大溪具備「無可取代性」的環境與文化項目,石門水庫及大漢溪擁有全國罕見的河階地形地貌、全國人工溼地生態埤塘密度最高、全國歷史街屋立面牌樓密度最高、全國傳統木器傢俱業密度最高及被喻為「無圍牆露天博物館」的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羣等等,放眼未來,大溪的自然環境與文化拓展版圖仍令人期待。 六連棟約在西元1937年建造,至今已經85年歷史,日本時代最早只有四戶建房舍,戰後改建修護,現在整排宿舍登記六為戶門牌,分別是生活廳有生活故事與物件展示,其它還有工藝空間與工藝基地。 另外,李騰芳古宅堪稱桃園市最大的傳統「綠建築」,這座閩南傳統建築到處以座向、空間、對流、水路等細節,作為空氣、光線、濕度與溫度的調控,讓宅第成為舒適宜人的環境。 近年來,由於佛像的需求銳減下,便將佛刻店逐漸轉型成為「創意風車館」,期望以百年厝、定真藝,拓展出新的百年木藝藝術。 劉清剋將木藝和童玩結合,打造出獨有的”木風車”,整支風車皆以木材製作,造型各異的葉片,是取材自廟宇裝飾及神佛雕刻常運用到的吉祥紋飾。 而今,傳統產業正面臨轉型變革的衝擊,第二代、第三代的接班人們透過設計、融入時尚美感與複合應用思維,賦予木藝新世代語彙,讓傢俱不僅是傢俱,更成為見證家庭羣體成長的印記,展現人們對自我生活期許的態度,在歲月淘洗中更顯雋永。

逛完後小依說要跟木造生態博物館前,這兩隻富有造型感的梅花鹿拍照,為今天這麼有意義的大溪老街之旅畫下完美的句點。 大溪橋與大溪老街一樣採用巴洛克風格建築,浮雕式拱門展現出宏偉壯闊的氣勢,橋梁最外側巨型鋼索也讓人眼睛為之一亮,具有現代結合復古的美感,是來大溪老街必遊的景點。 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心得2025 大溪老街必買必喫美食:老阿伯現滷豆乾、賴媽媽豆花、遊記百年油飯、大溪江家古早味花生糖、陳師兄素肉圓、金字塔三角湯圓、老味鋪卡哩卡哩、黃日香本店、和風創意豆腐酪、阿嬤小喫店-糯米腸專賣店、木菓子鬆餅、大溪拿破崙派、110布丁蛋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