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壩建於1888年,是昔日香港規模最大的水壩建築物。 黃仲良介紹說,水壩最初高90呎,擴大水塘儲水量,政府在1897年將其加高10呎。 大從遠處望向水壩,若細心可留意到加高部分與之前建成部分的分別。 大潭篤水塘水壩 由於市民用水量增加,政府其後按需要興建大潭水塘羣其餘的水塘。 大潭水務建設工程龐大,當年工程人員要克服地形、地質、建造技術等種種挑戰。 水務署署長黃仲良表示,整個大潭供水系統共有4個水塘,包括繼薄扶林水塘後香港第二個興建的大潭上水塘,以及大潭副水塘、大潭中水塘和大潭篤水塘,總容量達830萬立方米。

  • 不說不知,原來舊十元紙幣上也印有稱為「阿羣帶路圖」的圖案,圖中繪畫了一艘中國帆船和一艘英國商船,背景是維多利亞港和九龍半島,亦描繪華商與英商洽談生意的畫面,十分有趣。
  • 不過大家有無留意係石澳揸過去赤柱個陣會經過一個水壩頂呢?
  • 閘門外有用來運送物資的小鐵道遺跡, 還可以到旁邊的碼頭看看風景,很美麗。
  • 陽明山莊起點陽明山莊旁邊有多個郊遊徑入口,記住唔好去錯,今次目標係大潭水塘(又名大潭篤水塘)嘅大潭水務文物徑。
  • 所以對於在入口不久便看到的大潭篤水塘石橋 (1907年) 特別有印象,真的很美。
  • 在外圍參觀重門深鎖的抽水站以及旁邊的員工宿舍後,可到碼頭一覽大潭港風光,相信在燃煤鍋爐年代,碼頭曾用作起卸經運煤帆船送來的煤炭。

中峽頭段經沿車路前行,途經不少豪宅,到車路盡轉入郊野公園範圍,前行一段到岔口轉左入布力徑,往前不遠便見觀景臺,可遠眺海洋公園一帶景色。 觀景臺旁石級路下行接林路下行接回引水道──金夫人徑,沿路右走到涼亭大休。 陽明山莊起點陽明山莊旁邊有多個郊遊徑入口,記住唔好去錯,今次目標係大潭水塘(又名大潭篤水塘)嘅大潭水務文物徑。

大潭篤水塘水壩: 香港遊車河 Facebook Page

如果大家係筲箕灣出發,就可以首先經過大潭篤水塘壩頂,欣賞兩旁風景。 要注意既係呢條路太窄,如果對頭有大車/巴士經過,就要先讓一讓車啦。 大潭篤水塘水壩2025 陳先生說,1997年亦在船灣淡水湖見過一次排洪,不過當時只能在船上觀賞,雖然當時流水更壯觀,但今次卻可近距離觀賞,故直言相當興奮。

繼續沿岸邊路一直走, 前往大潭篤水塘水壩,別錯過沿途欣賞大潭灣的美麗景色。 在行車道的盡頭轉入小路,走進去約2~3分鐘,可到達大潭篤水塘水壩。 在大潭水塘行山,沿途都是平路及上山斜路,共有10個文物徑資料站牌 | 路程約5km | 需時約2 hrs,慢遊加拍攝約4 hrs。

大潭篤水塘水壩: 交通

巴士:在西灣河站乘搭14號新巴,在水壩前下車(大潭水塘(北), 大潭道),沿著旁邊的樓梯可到水壩。 (大約5分鐘) 小巴:在柴灣站小巴總站(新翠商場) 16M,同樣地於水壩前下車(大潭道),沿著旁邊的樓梯可到水壩。 大潭篤水塘水壩2025 (大約5分鐘) 自駕或的士:沿著大潭道經過水壩,到國際學校、童軍中心轉入,行到盡頭會有個露天泊車地方,再走幾分鐘就到達。

大潭供水計劃是殖民地時期為香港島提供淡水供應的龐大工程計劃,包括多個水塘工程,於1883年開展。 大潭篤水塘是最後建成及容量最大之儲水庫,於1918年2月2日舉行落成紀念碑儀式後,整個港島供水工程便告一段落。 大潭水塘(英語:Tai Tam Reservoir)是香港座落於南區及東區一組水塘,位於港島東南部的大潭郊野公園之內,毗連畢拿山、渣甸山、紫羅蘭山及柏架山。 大潭水塘包括大潭上水塘、大潭副水塘、大潭中水塘及大潭篤水塘,在1888年至1917年間分期落成,為港島食水的主要來源,統稱為大潭水塘羣[1]。 沿大潭水塘道下斜,來到海邊的岔路口,先別給海岸美景吸引過去,暫且續向前行。 穿過水務署大潭篤原水抽水站的閘口走至盡頭,呈現眼前是間古色古香的紅磚屋,雖然具有英國殖民地時代的建築特色,但卻揉合了中國的建築技術,例如紅磚屋的斜尖屋頂是以黑色的中式瓦片鋪砌而成。

大潭篤水塘水壩: 景點3︰大潭港百年古井

自從推出了無障礙郊遊的專題後,曾同行的輪椅使用者都期望能再參與下一次的試行活動,另外偶爾也收到其他輪椅使用者來郵,表示希望有機會同行。 大潭篤水塘水壩 心裡雖想讓他們可一一嘗試,可是活動屬試行性質,路線尚有不確定性,故同行者還是不宜太多。 只望將來能提供更多無障礙郊遊的資訊,相關設施也能有所改善,令無障礙郊遊不再是一件難事,讓他們也可隨興與家人朋友到郊外行山。

  • 水務署同時開闢大潭水務文物徑,以方便市民遊覽並推廣這些水務古蹟。
  • 要注意既係呢條路太窄,如果對頭有大車/巴士經過,就要先讓一讓車啦。
  • 水壩高18.3米,在壩底向上望不時有車經過,感覺不太真實。
  • 小巴:在柴灣站小巴總站(新翠商場) 16M,同樣地於水壩前下車(大潭道),沿著旁邊的樓梯可到水壩。
  • 大潭水塘(又名大潭篤水塘)這路線,大多數人都是由黃泥涌峽起步至大潭篤水塘,沿途是落山斜路。

大潭篤水塘的主水壩,當年被稱爲「亞洲第一壩」,規模是英聯邦之最,由香港總工程師Daniel 大潭篤水塘水壩2025 Jaffe 負責設計和監督建造,1912年開始興建,1917年完工,歷時五年。 大潭水塘文物徑是不少港人假日郊遊之選,除了水塘設施和建築羣,落成剛好一百週年的大潭篤水塘, 其實還有不少未曾公開的珍貴歷史資料。 原來大潭篤水塘係大潭水務文物徑既其中一部分; 呢條文物徑包含廿多個歷史建築物,而呢條水壩就係1917年建成。

大潭篤水塘水壩: 文物徑及歷史建築

出發前可到水務署網頁查看大潭篤儲水量,一般而言在夏季機會較大,當然安全最重要,不要在大雨、颱風等惡劣天氣下到水壩。 水壩高18.3米,在壩底向上望不時有車經過,非常宏偉。 約晚上7時左右,大潭篤水壩就有機會亮燈,令水壩更添電影感。 只前往大潭篤水塘的話交通極之方便,排洪時景色一流,吸引到不少人到來打卡。 到此景點打卡有兩樣要注意,一是排洪季節、二是日與夜的感覺不一樣。

大潭篤水塘水壩: 久等兩年的美景 大潭水壩 排洪

在第四座石橋旁邊, 燒烤區四號場有一排十數棵楓香樹(紅葉), 在秋冬季節,樹葉會轉成紅色, 這裡是香港觀賞紅葉的景點之一。 特色就是堤壩建有12條半圓拱形溢洪水道,以花崗石築成石柱。 在雨季暴雨後水塘滿溢,雨水就會在這溢洪道排出大潭灣。

大潭篤水塘水壩: 路線:

轉彎上斜,有時間左轉到大潭篤原水抽水站、高級員工宿舍、煙囪等。 電影《寒戰II》中,劉傑輝(郭富城飾演)與張國標(李治廷飾演)合作一幕曾在此取景,到訪前可查詢開放時間。 香港大學建築學院房地產及建設系的潘新華博士用多年時間,翻尋歷史檔案和照片,重組當年水塘的建造歷史,並曾嘗試尋找被淹沒在水塘底下的村莊,又在當年的施工地點挖掘,翻出當年常駐的建築工人和監工的日常用品,藉以瞭解他們的生活點滴。 又要多謝個天,預報有雨及雷暴,但今日十分好天,一滴雨也沒有。

大潭篤水塘水壩: Staycation 抵玩方便泊車酒店 – 灣仔逸東軒住寓

每逢週末,相信各位車迷要諗一個半天既輕鬆遊車河路線都相當頭痕,深淺赤石都遊過曬都真係悶悶地。 不過大家有無留意係石澳揸過去赤柱個陣會經過一個水壩頂呢? 其實呢個就係擁有多年歷史,係法定古蹟之一既大潭篤水塘水壩啦。 今次小編就帶大家由壩頂碌到壩底,見識一下水壩磅礡氣勢。

大潭篤水塘水壩: 經過連日大雨,大潭篤水塘滿瀉,需要洩洪。氣勢磅礡的流水如瀑布般一瀉而下,蔚為壯觀。吸引不少遊人和龍友到場飽覽及拍攝這壯麗景色。水塘位於香港島南區,是大潭水塘羣其中之一,已有逾百年歷史。

沒有超廣角鏡頭的話,而又不欲涉水弄濕雙腳在溪澗拍攝,那就不要期望能夠在靜水池的行人步道拍攝整條主壩,不過用心去感受此情此景亦誠然是賞心樂事。 初時遊人不多,還能隨便嘗試不同拍攝角度,後來人多了,那就躲在步道角落拍攝縮時影片。 原來香港的水務歷史這麼有趣,大家不妨週末到大潭水務文物徑走一趟,感受山水之美,以及前人遠大的建築歷史。 此路線大致沿大潭篤水塘塘畔行走,道路既平坦又寬闊,可輕鬆地漫遊四座具歷史價值的英式古橋。 沿途所設的無障礙設施大致良好,唯獨洗手間的衛生情況太也惡劣,亟待改善;而水塘的上下車地點也對輪椅使用者甚為不便。 大潭篤水塘水壩2025 雖然能與同行的健全朋友入內一起進餐,但該處並沒設置涼亭供遮蔭,「好天曬,落雨淋」,實為美中不足。

大潭篤水塘水壩: let’s go hiking 香港行山誌

大潭水塘羣包括大潭水塘、大潭中水塘及大潭篤水塘,分別建於1889、1907及1917年,是港島早期食水供應的主要來源。 二次大戰期間,附近一帶的植物曾遭嚴重破壞,經漁護署多年努力植林,那裡的翠綠景觀得以復修。 這路段途經多個二次大戰時的軍事遺跡,實在難以想像這裡當年曾發生激烈的戰事。 大潭篤水塘水壩 在紅葉涼亭行約30分鐘,便到最後一個景點, 黃泥涌水塘是水務設施古蹟水塘,由黃泥涌水塘行不用10分鐘,即到達巴士站,可乘巴士到灣仔及中環。 休後沿港島徑四段下山往香港仔上水塘,過壩旁小路下行經下水塘出水塘路,沿車路下行到漁光邨體育館梳洗,再步出香港仔搭車離開,是日路線輕鬆,間有小雨,9公里多,四小時走完。

大潭篤水塘水壩: 香港遊車河

交通方面也是一個問題,現時輪椅使用者必須乘坐巴士才能到達水塘入口,但上車和下車站的行人道約有半級標準樓梯那麼高,是否能越過需視乎輪椅重量而定。 此外,流動式的傷殘人士洗手間衛生欠佳,不宜坐著使用。 水塘至今已有過百年歷史,其中大潭篤水塘的四座英式石橋最為人所熟識。 石橋建於1907年,以花崗石建造,呈拱形結構,由上窄下寬的巨柱承託,而橋頂亦設飛簷裝飾。 2009年,四座石橋連同其他水塘建築物被列為法定古蹟。 離開大潭上水塘石橋向終點黃泥涌峽道進發, 約2公里 需時45分鐘(慢行約80分鐘), 沿途都是上行斜坡行車路, 一點也不難行。

「好興奮!我嚟過好多次,但第一次睇到排洪!」陳先生是現場的「觀眾」之一。 他稱本來昨日已打算到場,惟昨天仍然有雨,加上明天有機會打風,於是趁著今天好天氣,便抓緊機會來到現場。 現場所見,水塘排水時如水銀瀉地,流水聲震耳欲聾,行人路上亦水珠四濺,帶來難得一見的景色。 不少市民特意到場欣賞,許多人舉起手機或相機自拍,亦有人劃著小艇遠觀,甚至有人帶著寵物欣賞美景,現場相當熱鬧。 像採訪當日,主菜有慢煮羊肉,一道菜有齊羊腿和羊扒,前者低溫慢煮1.5小時,然後煎至金黃色,後者則與紅酒和蔬菜焗成,還有附上一支羊骨,啜出羶香精華;香煎三文魚則配上冰島蝦和大量蔬菜,味道清新有層次。 食材選取不拘一格,一部分來自法國,海鮮和水果購於樓下街市,香料則從後花園自家種,如非宗教關係,David 大潭篤水塘水壩2025 建議大家不要隨便要求更換食材,因為他為你預備的,已經是最好。

大潭篤水塘水壩: 景點1︰大潭篤日與夜

其中大潭篤原水抽水站員工宿舍羣於2022年6月被納入活化歷史建築夥伴計劃第六期,由護‧聯網慈善基金有限公司及海港學校基金會有限公司合作,活化爲「水圓地方」,預計2028年落成[9]。 其中大潭篤原水抽水站員工宿舍羣於2022年6月被納入活化歷史建築夥伴計劃第六期,由護‧聯網慈善基金有限公司及海港學校基金會有限公司合作,活化爲「水圓地方」,預計2028年落成[9]。 我知道香港大學早前藉大潭篤水塘落成一百週年,舉辦了一個展覽,重塑昔日被稱為「亞洲第一壩」-大潭篤水塘水壩的建築面貌。 香港大學建築學院房地產及建設系潘新華博士花了多年時間,翻尋歷史檔案和照片,重組當年水塘的建造歷史,並在當時的施工地點,挖掘到一些建築工人和監工的日常用品。 早前,我邀約水務署署長到港島大潭水務文物徑,探索大潭水塘逾百年的香港水務歷史。 沿大潭水務文物徑一直走,除了茂樹環抱,欣賞到平靜如鏡的山水倒影,大家也可留意21項已列為法定古蹟的水務歷史建築,包括氣勢磅礡的水壩、古老的石橋、輸水道,以及曾借出作電影拍攝場地的紅磚抽水站,原來仍然沿用至今。

大潭篤水塘水壩: 港島行山|穿鬧市上灣仔峽布力徑遠眺海洋公園 經香港仔水塘下山

中峽頭段經沿車路前行,途經不少豪宅,到車路盡轉入郊野公園範圍,前行一段到岔口轉左入布力徑,往前不遠便見觀景臺,可遠眺海洋公園……詳情請看。 這路線很好,有靚景有古蹟又安全又多路線,最重要獨自走也不怕。 但自己行山唯一不好之處是不敢行我最愛的山路,怕有危險呢。 呢條路再向上行,就可以見到文物徑既其他景點,需時大約三小時。 其實文物徑既其他景點都非常吸引,但要留意呢條徑並唔係兜一圈既路段,有揸車黎就要行返轉頭拎車啦。

試過自己行油塘魔鬼山兩次,今次是第三次自己獨自去行山,所以選了大潭水務文物徑,接近全水泥路,遊人亦不少,很安全。 沿徑右走平緩路,繞經石碑山至爛泥灣,在左方明確的水泥徑上走至石澳道。 有見及此,政府於道路兩端豎立路牌,提醒駕駛者前方道路收窄,以及應讓路予巴士,亦規定每天上午8時至10時以及下午5時至7時,巴士及小型巴士以外重逾三噸的車輛,禁止由大潭道北行駛入水壩路段,以免導致交通癱瘓。 大潭篤水塘水壩2025 穿過大潭篤村,稍行片刻即能漸聞流水淙淙,意味着大潭篤水塘主壩已是咫尺之遙。 主壩共有十二條溢洪道,上方為交通繁忙的大潭道,中間十條已改建為虹吸式溢洪道以提昇排洪能力,只有兩端的溢洪道未有改建,故此主壩現有兩款外觀頗為不同的溢洪道。 流水滔滔不絕自中間的虹吸式溢洪道沿石砌壩面湧向壩底的靜水池,氣勢逼人,水聲在河谷中迴響不斷,使人投入自然懷抱,倍感放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