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勞工處的《颱風及暴雨警告下工作守則》,在八號風球、九號或十號颱風警告、或黑色暴雨警告生效時,除非雙方有事先協定工作安排,僱主都不應要求一般僱員回公司上班1,但由於在家工作不需在惡劣天氣下外出,故僱主仍有可能要大家繼續開工。 為免引起爭議,僱主和僱員在極端天氣來臨前,可先商討工作安排。 由2007年風季開始,發出三號及八號信號時,由以往僅參考維港風速,擴大為參考包括啟德、青衣、長洲、沙田、濕地公園、打鼓嶺、赤鱲角、西貢合共8個近海平面處自動氣象站所組成測風網絡的風速。 當其中半數(4個)或以上測風站錄得或預料錄得的風速達強風及烈風程度,而且風勢可能持續,便會發出相應之熱帶氣旋警告信號。 2013年風季開始,濕地公園站被剔出測風網絡,流浮山自動氣象站取代濕地公園站成為8個風速參考站之一[3]。
2012年7月24日凌晨颱風韋森特正面襲澳,在氣象局總部之西南面50公里內掠過,其眼壁幾乎橫掃澳門,併爲3條跨海大橋帶來颶風(當時稱爲“颱風”)程度10分鐘平均風速,但氣象局拒絕懸掛十號風球,且在3條大橋已經實測颶風後才於凌晨2時15分懸掛九號風球。 風暴過後時任氣象局局長馮瑞權表示,懸掛十號風球的先決條件必須是颱風中心經過澳門,即使澳門受颱風級別的熱帶氣旋影響而全面受颱風[注 2]影響,但熱帶氣旋中心沒有掠過或登陸澳門,仍只能懸掛九號風球,相比香港天文臺的十號信號更嚴格。 香港的十號信號只需要颱風或以上級別的熱帶氣旋“正面吹襲”(即在香港100公里或以內掠過)[8],及任何一處海平面地區錄得平均風速持續達到每小時118公里或以上(以10分鐘平均風速計算[9]),即可發出。 但根據當時仍然有效的《第16/2000號行政命令》,十號風球的意義是“當觀察到熱帶氣旋中心已接近,將引致澳門特別行政區亦被包括在受影響最大的區域內,而平均風力超過每小時118公里及吹強烈陣風時,即懸掛此風球”,沒有指明風暴中心必需橫過澳門,與馮瑞權所述之準則有明顯出入。
今年8號風球: 澳門今午至晚間發出3號風球機會偏高
但亦有網民質疑氣象局發出八號風球的必要性,指氣象局忽略貝碧嘉的風力結構不均,其薄弱的東北環流難以為澳門帶來持續烈風,形容氣象局經歷天鴿事件後變得如驚弓之鳥。 雖然法例未有要求僱主應預早讓僱員在八號颱風信號生效前回家,但僱主理應有理地讓僱員在颱風吹襲期間確保僱員安全,讓他們安心留在家中。 颱風吹襲期間,僱主與僱員應預先訂立颱風及暴雨情況下的工作安排,並應遵守《僱傭條例》的條款。
3號信號風速範圍為每小時41至62公里,而8號信號則為每小時63至117公里。 自二零零七年起,天文臺在考慮發出3號和8號熱帶氣旋警告信號時,會參考由八個涵蓋全港並接近海平面的參考測風站組成的網絡所錄得的風力資料。 此外,天文臺更和政府飛行服務隊合作,利用裝在飛機的儀器收集颱風資訊,由三維結構,風力,風向,溫度,濕度等,配合總部的電腦分析,令颱風預測路徑準確度提升了10-20%。 從2016年起,天文臺便在內部試驗熱帶氣旋路徑概率預報,從而顯示未來九天熱帶氣旋經過某地方的概率。 11月3日上午4時50分左右中國國家氣象局表示尼格以熱帶低氣壓於廣東省珠海市香洲區沿海登陸。 上午8時,日本氣象廳及臺灣中央氣象局同時將其降格為熱帶低氣壓。
今年8號風球: 影響
事隔3年後氣象局終爲更接近澳門的2012年臺風韋森特懸掛九號風球,但當時澳門3條大橋已受颶風影響,氣象局遲掛九號風球和拒絕懸掛十號風球的做法再惹公憤。 今年8號風球 2017年天鴿風災後,氣象局作出多項改制,當中九號風球定義被再次修訂,改爲與香港的九號烈風或暴風風力增強信號一致。 天文臺預測颱風小犬會在今日稍後,於本港以南約100公里內以颱風強度掠過,而香港南部距天文臺總部約20公里,換言之當颱風小犬「殺入」香港100公里內,烈風圈將觸及蒲臺島、南丫島、長洲、大嶼山南端、甚至南區;隨着進一步靠近,港島、九龍、大嶼山南部及離島都會進入其烈風圈。 當參考網絡中半數或以上測風站錄得或預料錄得的持續風速,達到有關風速限值,「且風勢可能持續時」,便會發出3號或8號風球。 當中3號風球風速範圍為每小時41至62公里,8號風球則為每小時63至117公里。
- 按照現時預測,尼格會在星期三(2日)稍後至星期四(3日)初時相當接近珠江口一帶,其強度會逐漸減弱,但與珠江口的距離及其減弱速度仍存在相當變數。
- 然而,港鐵指出,行車時間將會較長,並可能在未有通知的情況下於任何時間暫停服務。
- 當發出8號風球或以上颱風信號或黑色暴雨警告訊號時,MCL院線照常營業。
- 天文臺表示,按照現時預測路徑,海高斯會在今晚至明早於香港西南約150公里內掠過。
在2000年以前,以單一氣象局總部作比較計算,1991年臺風布倫登,在十號風球生效期間,大炮臺山一小時平均風力只錄得51km/h;陣風在九澳錄得,在九澳站錄得只有124km/h,成爲澳門氣象臺成立以來最弱的十號風球。 2017年颱風天鴿,友誼大橋南峯錄得的最高一小時平均風速爲132.0km/h[54],大潭山錄得的最高陣風爲217.4km/h,成爲澳門氣象局成立以來最強的十號風球。 除了以上所說的情況,勞工處表示僱員在遭遇意外後引致損傷,那不論是肢體損傷、器官功能損傷及精神損傷,只要有充足的資料證明是與意外有關,並會導致僱員暫時或永久喪失工作能力,那在計算僱員補償時均會考慮在內。 今年8號風球2025 假如你是步行上班,而在黑色暴雨警告下返工時因意外受傷,因現時的條例沒有列明此項情況責任誰屬,因此實際情況或需交由勞工處判斷。 高速鐵路(香港段)方面,現時至明日(9月2日)全日開往香港的高鐵服務全面暫停,期間所有以香港西九龍站為出發或終點站的跨境列車班次全面取消。
今年8號風球: 發出最多八號風球的年份
在2018年超強颱風山竹吹襲澳門期間,由於山竹對澳門構成嚴重威脅,氣象局提前超過三小時預告表示,將在9月16日凌晨2時改發八號東北風球,在發出八號風球時,山竹集結於澳門之東南約430公里。 在發出八號風球時,澳門風力僅維持強風下限風力,直至4小時後纔有站點錄得烈風風力。 而在2020年颱風海高斯吹襲澳門期間,氣象局則提前約三小時作出預告,表示8月18日晚上11時半改發八號東北風球。
氣象局在10月30日下午12時30分更新「特別信息」,指當局將於晚間至翌日考慮發出熱帶氣旋信號[48]。 十號颶風信號的發出,表示香港的風力已經達到或將會達到颶風程度(即持續風速每小時118公里或以上)。 今年8號風球 綜合各地風速數據,本臺估計蘇拉移至橫瀾島以南之前,強度早已減弱至強颱風級別。 熱帶氣旋蘇拉在2023年9月1日晚上10時左右在香港天文臺以南約30公里掠過,在蘇拉吹襲期間,香港部分離岸及近岸地區受颶風吹襲,多處亦受暴風影響,香港天文臺發出了自2018年山竹以來首個十號颶風信號,生效時間為7小時25分鐘。
今年8號風球: | 颱風下不想冒險:搭的士最方便
利奧顯然受乾燥東北季候風影響快速減弱,圓規則因地形因素,帕布及洛克是烈風覆蓋範圍太小及風力結構鬆散,而蓮花則是登陸後出乎意料地急劇減弱,才令八號信號生效時風力嚴重不達標。 上午5時,氣象局指預料三號風球將在上午維持[65],並指八號風球在當日下午至晚間發出的機會中等至較高[66],並在上午7時指預測當晚11時至3日早上7時低窪地區會出現水浸。 氣象局在上午11時表示預料三號風球將在下午5時前維持,並指在東北季風影響下,「尼格」正逐漸減弱,其暴風半徑有縮小的情況,由於其移動路徑及減弱程度仍存在不確定性,所以當日傍晚至晚間改發八號風球的機會仍維持中等至較高[67]。
今年8號風球: 風力未達八號風球標準的個案
在2000年以後,以所有站點作比較計算,則爲2023年超強颱風蘇拉,在十號風球生效期間,友誼大橋南峯的最高一小時平均風速爲94.3km/h,十分鐘平均風速爲106.6km/h,九澳錄得的陣風爲147.2km/h,成爲澳門氣象局成立以來最弱的十號風球。 每當8號風球時,多種公共交通工具都會停開或只作有限度服務,的士就成為熱門選擇,但司機臨時加車資卻永遠惹來爭議。 今年8號風球 今年8號風球2025 颱風暹芭襲港,天文臺一度發出8號風球,有網民稱坐的士時,司機即時要求額外加20元,遂發帖問到底打風期間加多少車資纔算合理。 雖然有網民企硬,認為濫收車資是違法行為,「佢地有權選擇打風期間唔接客」,但不少人認為司機在8號波開工要承受很大風險,覺得50元以下都可以接受,只要不是「加到好似打劫咁」,都算是你情我願的交易。
今年8號風球: 相關文章:颱風下外遊,如何減少損失?必讀 4 大自保法則!
下午1時40分左右,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表示尼格於菲律賓奎松省薩裏亞亞市(英語:Sariaya)第五次登陸。 今年8號風球 勞工處發言人又指,僱主在擬訂及執行在熱帶氣旋及暴雨警告下及其後的工作安排和應變措施時,應優先考慮僱員的安全和從居住地點往返工作地點的可行性等,亦應盡量體諒個別僱員可能面對的不同情況,並考慮當中的實際困難和需要,採納情理兼備及具彈性的處理方法。 由於典型熱帶氣旋路徑一般是西北、西北偏西或西北偏北移動路線,導致澳門受風暴吹襲期間的風向有慣常的轉變模式,造就典型的八號信號方向配搭;但部份熱帶氣旋的路徑可能較異常,造成其他類型的風向轉變,亦令八號信號的配搭有所不同。
今年8號風球: 一號信號新增定義
下午5時,香港天文臺和澳門地球物理暨氣象局將其降格為熱帶風暴。 10月28日凌晨2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 今年8號風球 10月26日上午8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熱帶低氣壓並直接對其發布烈風警報。 今年8號風球 同時,臺灣中央氣象局將其升格為熱帶性低氣壓,給予編號TD27。
今年8號風球: 烈風圈半徑83公里 香港南面將率先被覆蓋
下午3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評級提升為「高」[注 2],並對其發佈熱帶氣旋形成警報。 晚間8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熱帶低氣壓,給予熱帶氣旋編號10W[注 3]。 部分天文臺潮汐站所量度得的潮水高度更是自1962年超強颱風溫黛以來的最高紀錄[註]。 表四及表五分別列出由1954年至今在熱帶氣旋影響香港期間於鰂魚湧/北角及大埔滘錄得的最高潮位(風暴潮加上天文潮的最高高度)及最大風暴潮(在天文潮位以上的最大水位升幅)。
今年8號風球: 風力最強的八號風球
天文臺亦特別提醒,受風暴潮影響及時值天文漲潮,鰂魚湧的海水高度會在25日凌晨5時至上午9時期間上漲至海圖基準面以上約3米,即比正常升高1米左右,海水上漲可能會引致低窪地區出現海水倒灌[13]。 下午開始香港風力明顯增強,普遍吹強風程度的東至東北風,離岸海域及高地間中吹烈風。 今年8號風球2025 天文臺在下午5時25分發出「熱帶氣旋之特別報告」,宣佈預計在晚上7時25分或之前發出八號熱帶氣旋警告信號[14]。 因應天文臺預測大澳可能會出現嚴重水浸,離島民政事務處晚上啟動大澳水浸預警系統[15]。 11月3日上午2時,氣象局指預料八號風球將在清晨維持,當時「尼格」集結在澳門東南偏東約60公里[77]。 「尼格」在凌晨5時最接近澳門,在澳門氣象局總部之東北約10公里處掠過。
今年8號風球: 生效時間最長的九號風球
社署又指,在天氣和情況許可下,通常於星期六運作的中心會在八號熱帶氣旋警告信號取消後的兩個小時內,恢復提供服務予有需要人士。 今年8號風球2025 今年8號風球2025 市民如有需要送子女或家人到中心或服務單位,可先與中心或服務單位聯絡以確定其開放時間。 今年8號風球 8月24日上午11時,氣象局宣佈將在下午2時改發三號風球,同時發出黃色風暴潮警告,預測低窪地區有水浸,水浸高度為0.5米至1米。 氣象局表示,由於「馬鞍」有機會進一步增強,最高水浸高度有機會超過1米,因此傍晚至晚間改發橙色風暴潮警告的機會仍較高[37][38][39]。
今年8號風球: 澳門氣象局:改發八號風球機會中等
天文臺在下午3時表示,上述熱帶風暴集結在香港西南偏南約550公里,預料向北移動,移向廣東西部至海南島一帶,時速約18公里,並逐漸增強。 天文臺在今晚10時45分更新熱帶風暴消息,指與木蘭相關的廣闊外圍雨帶正影響南海北部及廣東沿岸,為本港帶來大驟雨、猛烈陣風及雷暴。 今年8號風球2025 天文臺預測木蘭會繼續靠近廣東沿岸,但由於其中心附近的烈風範圍較小,除非該熱帶風暴顯著增強或本港風力有明顯上升趨勢,否則三號強風信號會維持至明早2時。 根據《僱傭條例》,僱員缺勤,僱主有權扣除實際缺勤時間的工資2。
對香港僱員來說,當早上6時至早上9時期間懸掛8號風球,一般可以留在家中無需上班。 今年8號風球2025 但由於受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疫情影響,許多公司正實行在家工作安排,因此僱員想知道他們是否有半天/全天假。 勞工處訂立的《颱風及暴雨警告下工作守則》(下稱《守則》)列明,在八號風球、九號或十號颱風警告、或黑色暴雨警告生效時,僱主不應要求僱員上班,除非雙方有事先協定工作安排。 天文臺指,按照現時預測,尼格會在星期三(11月2日)稍後至星期四(11月3日)相當接近珠江口一帶,其強度會逐漸減弱,但與珠江口的距離及其減弱速度仍存在相當變數,市民應保持警覺,留意最新風暴消息。
今年8號風球: 颱風小犬│9號風球僅15分鐘預告 網民湧fb狂鬧 天文臺咁解釋…
澳門當局亦發出黃色風暴潮警告,預測8月10日清晨5時至上午11時,低窪地區會出現水浸。 另外,根據《職業安全及健康條例》,僱主有責任為僱員提供及維持安全的工作環境。 如僱主要求僱員在颱風或暴雨下工作,他們必須在合理及切實可行的範圍內把工作危險程度減至最低。 颱風小犬昨靠近香港,天文臺同晚7時改發9號風球,港鐵即時暫停露天路段列車及輕鐵服務,街上公共交通工具亦停駛。 由於天文臺由預告到發出9號風球只相隔15分鐘,不少人措手不及,因沒法乘交通工具歸家,一度被迫困在港鐵車站車廂及大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