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是無限生機和一切發展及開創的勢能:一切由空裏來,一切又向空裏去;從空裏來,不佔地方;回到空裏去,乾淨俐落,這太好了。 我們正確理解了空,就不會愚昧、顛倒,就不會錯認、謬執而逍遙自在了。 莊子說「道在屎尿」,有人認為這是大不敬,說髒話,污辱真理,其實真理是一般的,不是特殊的;真理是普遍的,不是局部的。 如果真理是特殊的,那是三隻腿的雞,雖然稀奇,與大眾的生活有什麼關係?

但要化解冤親債主心中的仇恨,不是短時間可以辦到的事情,必須要發長遠心為冤親債主永脫惡道來修行,來讓冤親債主感受到我們真誠懺悔的誠意。 敦煌藏文文獻中,有第三種藏譯本,經名《聖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為略本,收錄在《敦煌大藏經》中,有20種抄本,內容大致相同。 心經迴向疏文範例 德格版《西藏大藏經》中,有兩種明顯不同的譯本。 其一是由印度堪布無垢友(梵Vimalamitra)及譯師寶車(藏Rin chen sde)比丘所翻譯,經名《佛母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歸入續部。

心經迴向疏文範例: 菩提雨露

將經書抄完後,合掌三拜候即可將抄經的紙張或抄經本收妥。 (3)抄經可以待一本抄完後一起火化迴向。 (短篇的如心經,可以累積一些再一起迴向),唯火化迴向時必須祈請佛菩薩丶神尊作主迴向,方能令抄經功德得到妥善的利用。 所以迴向裡面一定有願,願裡面不一定有迴向,願要兌現了才叫迴向,因此發願迴向是連帶而起,道理在此地。 迴向文大抵以誦經之功德,轉送給特定對象、事物或理想。

經文中所描繪的世界和真理,讓人們感到一種超越現實的感覺。 心經迴向疏文範例2025 這種體驗可以幫助人們超脫世俗的束縛,更好地體悟自己和世界的本質。 因為他沒有什麼可以得到,他也不可能再得到什麼;一切只是他自己,他只能得到他自己,不可能再得到任何外在的東西,也沒有任何的外在,所以全證法性,歸無所得。

心經迴向疏文範例: 心經朗讀

沒有貪嗔癡引發意念生起就不需要用正法消滅惡念、沒有貪嗔癡等污穢意識及行為就不需要去清淨、沒有任何慾望增加的念頭產生惡行就不需要去減除。 信心是佛教修行的基礎,是自己修行的動力和基石,也是迴向的能量源泉。 其次,需要擁有良好的自省和修行習慣,維持穩定的信心和持續的修行能夠讓迴向產生更多的力量。 最後,要注意迴向的範圍和對象,根據自己的修行境界和能力進行選擇。 心經迴向疏文範例2025 心經迴向疏文範例 另外,唸誦「心經」還可以提高人們的智慧和境界。 經文中的內容涉及到很多深刻的哲學問題,通過不斷地唸誦和體悟,可以幫助人們提高自己的智慧和境界,開啟更高層次的覺悟。

  • 尤其佛經的重點,在於能夠如實不違因果地解決當機眾的問題,這才符合佛經的作用及殊勝,而絕非僅止於教義的傳授而已,因為「解經只能用於教學,妙法才能用於自身」。
  • 所謂「道在屎尿」,是說真理是普遍的、唯一的、絕對的,根本沒有第二、第三,觸目菩提。
  • (每句字數相等叫「迴向偈」,句子長短不一,叫「迴向文」。)上面是簡選的十一個迴向偈(文),其中第一個最常見,其目的是求生西方極樂凈土。
  • 《心經》是所有佛經中翻譯次數最多,譯成文種最豐富,並最常被念誦的經典。
  • 漢傳佛教中《心經》常見的版本為玄奘譯本,共260個字,其經文言簡義豐、博大精深、提綱挈領,直明「第一義諦」,集中展現了般若學的精髓,是大乘佛教出家及在家佛教徒日常背誦的佛經之一。

要知道追求成為菩薩的智慧,這就是成為最高神位的祕訣、是讓自己智慧清明的祕訣、是至高無上、無以倫比的祕訣、是不能說等一等、等老了有空再來做的祕訣。 心經迴向疏文範例2025 至人無夢有兩種解釋:一種是說修養到家的人,平時凡事都能「所過者化,所存者神」,不會做夢了。 心經迴向疏文範例 白天沒有記錄慣性,既不錄影,也不錄音,到了晚上睡著以後,螢光幕就放不出影像來了。 白天似乎如夢如幻,晚上也與白天清醒的時候一樣。

心經迴向疏文範例: 心經王菲演唱

《般若經》及諸部般若,為佛陀在二轉般若無分別智法輪時所宣說,乃大乘佛法中之深法。 佛陀在《大般若波羅蜜多經》系列中常提到般若的重要,更譬喻「般若」為佛母,能生一切佛法。 敦煌遺書中此經稱為《般若多心經》或《多心經》。 以前的學者大都視「多」為衍字,或把「多心經」當成一種拙劣的縮略[10]。 藏文本稱《薄伽梵母般若波羅蜜多心》[9],皆不題經(sūtra)字,而稱為“心”或“陀羅尼”,或者二者並稱。

在此背景下,佛教出現了一種新的思想體系,即「般若學」。 在這種思想體系中,「般若」即是指通達妙智慧,人之所以愚癡,就是因為沒有空性的智慧。 而「波羅蜜多」則是指到彼岸或圓滿成就的意思,因此「般若波羅蜜多」即為「圓滿究竟、全面地、徹底地理解宇宙真實與原理的智慧」。 本經是《大品般若經》的別生經,取自〈習應品〉和〈勸持品〉,作為《大般若經》的精要而集出,無序分與流通分。

心經迴向疏文範例: 般若波羅蜜真言

懺悔文 往昔所造諸惡業 皆由無始貪瞋癡 從身語意之所生 一切我今皆懺悔 罪從心起將心懺 心若滅時罪亦亡 心滅罪亡兩俱空 是則名為真懺悔

心經迴向疏文範例: 心經之大義

而佛經也是如此,故「佛經多讀是好事,但沒有對症下藥,功效有限」。 一般來說,大家會說「佛經」就是佛陀講的話,或譯為「契經」及「修多羅」之意。 但其實「佛經」,就是2600年前的釋迦牟尼佛因應不同時空因緣,面對所有有形無形單獨或大眾等僧信二眾弟子所提出不同層次的問題。 而觀機逗教及對症下藥回答深淺高低,令其離苦得樂乃至提昇超越的師徒問答錄。 簡單說,「佛經」就是佛陀一生當中,與十方法界眾生的問答錄或方法論的結集。 功德迴向的基礎是做功德,要先做好事獲得功德,纔有本錢有可以做功德迴向來抵銷業障,否則的話你念再多的迴向文都是沒有效的。

心經迴向疏文範例: 佛教經文

我既往生彼國已,現前成就此大願,普願沉溺諸眾生,速往無量光佛剎。 「迴向」是一種佛教修行中的重要概念,意指將自己所獲得的功德回饋給眾生,以利眾生受益,也可減輕自己的罪業。 其中,「迴向給冤親債主」是一個特殊的迴向方式,其目的在於消除自己和冤親債主之間的因緣,化解眾生之間的仇怨,使得自己和冤親債主都能夠獲得解脫和幸福。

心經迴向疏文範例: 心經迴向

在短短260個字當中,把佛陀要宣說的般若大義闡明殆盡。 因此,許多人認為只要經常讀誦心經或用抄寫的方式,就可以擁有迴向功能甚至能有消業障等好處。 然而嚴格來說《般若心經》,不是釋迦牟尼佛親口為弟子宣說的,它是由觀世音菩薩承佛威神,代替佛陀為與會的修行人宣講「如何以般若佛智度化蒼生的心要」。

心經迴向疏文範例: 心經全文

《大般若經》中所開示之般若法門是專為已發菩提心之眾菩薩們所宣說的。 因為以慈悲喜捨之心平等救護一切眾生纔是真菩薩行,而自己逃離生死輪迴卻棄眾生於不顧則有違菩薩自度度他之初衷誓願。 佛說《心經》的緣起,是在靈鷲山中部,為諸菩薩聲聞弟子所圍繞,當時觀自在菩薩正在觀修般若波羅蜜多、專注思惟觀修而照見五蘊皆自性空。 這樣的迴向文可以根據你的情況和需要進行適當的修改,但都應該表達出你希望將這個功德迴向給誰,以及你所迴向的目的和願望。 通過迴向,我們可以將所修行的功德回報給有情眾生,幫助他們解脫苦難,實現修行成果。

心經迴向疏文範例: 心經迴向文

若向佛菩薩許願,例如求自己父母身體健康,疾病早日痊癒等願時,也無需再用上面的迴向偈,只要酌情向佛菩薩陳述,表達清楚用意即可。 心經迴向疏文範例 例如:「願將此誦經(唸佛)的功德迴向給我的母親,願她能早日康復,不再受疾病之苦……」,並沒有固定的行文,只要誠心,無論你怎麼說,怎麼迴向,佛菩薩都會感應的。 備註:不論念經唸佛,唸完後都要念一遍「迴向偈」或「迴向文」。 心經迴向疏文範例2025 心經迴向疏文範例 即使做完一件善事也要念「迴向偈」或「迴向文」。 「迴向偈」和「迴向文」有很多,可任選適合自己的一個即可。

心經迴向疏文範例: 特別聲明 : 此處是弟子自修佛堂,所有圖文皆是為了自修與結善緣,如有冒犯侵權,恭請 諸賢大德留言告知,我會立即刪除,非常感謝感恩所有原著大德,功德無量。———– 南無阿彌陀佛 弟子恭敬合十 一切功德迴向給所有眾生。

但一般修行者,都會選擇迴向給十方法界眾生,彌平部分眾生的怨氣,也可以再次獲得功德,進而化解自己的冤親債主喔。 心經迴向疏文範例 願弟子×××累生累世的冤親債主、歷代宗親,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依佛兩足尊,皈依法離欲尊,皈依僧眾中尊;皈依佛不墮地獄,皈依法不墮餓鬼,皈依僧不墮旁生(畜生)。 心經迴向疏文範例 不過,福井文雅在考察歷代經錄、初唐碑銘及敦煌遺書後,發現《多心經》這一稱呼於玄奘在世時已出現,並於唐代廣泛流傳,其使用頻率超過《心經》這稱呼。 他指出「多」是「般若波羅蜜多」的略稱,為和密教的《咒心經》(不空羂索神咒心經、不空羂索咒心經)作區別,故稱《多心經》[7]。

首先,唸誦「心經」可以幫助人們靜心冥想,達到放鬆身心的效果。 經文中的內容涉及到諸多哲學和宇宙的真相,透過不斷重複唸誦,人們可以逐漸深入理解和體悟,從而增強自己的信仰和修行的力量。 「心經」就是般若學思想體系的一部分,它起源於印度,至今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 心經迴向疏文範例 據說,「心經」最早的版本是由印度佛教學者翻譯成中文的。 此外,還有一些其他版本的「心經」,如《大智度論》、《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等。 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其餘的十種因緣,都一筆帶過了。

心經迴向疏文範例: 佛教的社會責任與社會價值的探討

如果為了說明空的道理,從前言、序論、大標題……用種種觀點來敘述,寫了一部幾十萬字的空論,結果空何嘗空? 心經迴向疏文範例2025 很多人說空是什麼都沒有,這叫惡取空見。 空不是沒有、不是斷滅,而是大宇宙唯一的真實與永恆。 這樣翻譯是梵漢合璧:舍利是梵文,子是漢文,全部梵音是「夏利布陀拉」。 舍利是他母親的名字,子是他自己,合起來就是舍利的兒子。 過去中東的人們也稱耶穌為「大衛的子孫」。

意即無上正等正覺,是至高無上的正確覺受,也就是摩訶般若。 因此,佛法最貴得正覺──無上正等正覺;最貴得正受,正受有二種意思:即真正的受用和正確的覺受,覺受不正確,便遠離解脫道。 心經迴向疏文範例 觀自在菩薩,就經文來說,有兩種解釋:一、是觀察自在,徹底斷惑,法界即我,觸目菩提的大菩薩。 二、是尋聲救苦的聖觀自在──觀世音菩薩。

心經迴向疏文範例: 心經解釋

或許你會說要做法事迴向,但其實最最簡單的方法是口頭上的迴向,簡單的一句「迴向給十方法界眾生」,你所修得的功德就會被歸到世界上的一切萬物。 心經迴向疏文範例 1988年白石真道依修訂梵文廣、略本作日譯本。 昭和16年,高島米峯、清泉芳嚴依法月、般若共利、智慧輪、施護、法成等漢譯本作日譯本。

就是把自己所修的功德施向某處或某人,以自己的功德而期使自己及他人都能成佛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