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淘大在牛頭角近佐敦谷興建工廠,設立「淘大工業村」,除食品製造工廠外還設有託兒所和員工宿舍等設施。 牛頭角郵局 牛頭角郵局 另一邊廂,政府銳意發展牛頭角為新市鎮及工業區,位於牛頭角海濱(即今偉業街、勵業街與海濱道之間,綠景NEO附近)的牛頭角碼頭於1953落成啟用,提供來往灣仔及北角的兩條航線。 牛頭角郵局 此外,香港郵政亦以兩輛小巴改裝成流動郵政局,以編定的班次路線服務若干較偏遠地區,或未設固定郵政局的市民提供基本郵政服務;而該署亦在各區設置派遞局,負責郵件之派遞工作。
牛頭角(英語:Ngau Tau Kok)位於香港觀塘區中部,位置為佐敦谷以南,九龍灣以東,龍山及鱷魚山以西,觀塘市中心之西北,東南方由觀塘道所包圍,主要為住宅區。 牛頭角郵局2025 現時香港郵政在香港設置了121間郵政局,服務範圍遍及港九新界及離島各人口較密集的地區,向顧客提供「一般郵政服務」,如一般信件投寄、出售郵票、郵繳通服務等。 此外,部份郵政局亦額外提供大量投寄服務及通函郵寄服務,亦有部份設置郵政信箱供市民租用;而亦有部份郵局屬於「集郵局」,向集郵愛好者提供諸如發售海外郵品等服務,於下表以 粉黃色背景顯示。 1970年代觀塘及九龍灣填海工程陸續完成,將原本天然曲折的海岸線拉直,牛頭角自此成為內陸地區。
牛頭角郵局: 郵政局
遊人到牛頭角政府合署,其交通並非點對點可以到達,港鐵九龍灣站之南面A出口,徒步向東行通過牛頭角下邨的行人天橋及通道,至牛頭角道183號,穿過牛頭角市政大廈到東面,牛頭角明愛中心的北面,纔可以到達。 政府在2012年推動起動九龍東,多座舊工廈和商業大廈陸續重建為甲級寫字樓。 市民可經牛頭角站前往,而實際位處觀塘商貿區及九龍灣商貿區之間(與早年的淘大工業村無關)。 牛頭角作為地名早於1866年出版的《新安縣全圖》已有標示。 在九龍灣填海前,牛頭角因海灣的海岸線與牛角相似而得名,並對望隔岸的馬頭角。 [1][2]香港開埠初期,市區需要大量建築石材,牛頭角一帶曾盛行採石業,有客家人士聚居,與茜草灣、茶果嶺和鯉魚門,合稱為九龍四山。
1979年啟用的牛頭角站就興建在在原有的海岸線觀塘道上,既服務新填土地上。 牛頭角郵局 原有牛頭角對出的海皮已經成為觀塘和九龍灣商貿區 牛頭角郵局2025 (由昔日的工業區轉化而成)。 因應港鐵沙中綫工程,國際郵件中心將於2014年拆卸,郵政局於2014年3月8日關閉,國際郵件中心的功能由位於九龍灣九展對面新建的中央郵件中心取代。 該區共設兩間派遞局,附設於香港仔郵政局的香港仔派遞局負責淺水灣及其以西的大部份南區地域,並一併服務離島區南丫島南部(即索罟灣、東澳、石排灣、蘆鬚城),但華富、華貴及置富則由華富郵政局所附設的華富派遞局負責。
牛頭角郵局: 牛頭角公共圖書館
百多年前的客家瀝源九約竹枝詞中,便描述到四山中的牛頭角:「清遊忽到蘇茅坪,瞥見牛頭角又生。茜草灣前多石匠,仙歌嘹亮一聲聲」,大意是指現今牛頭角上邨、花園大廈及玉蓮臺一帶當時為採石場。 北區共設4間郵政局,區內郵件(烏蛟騰及九擔租除外)由設於粉嶺安樂村樂業路25號安滙中心地下1-16號舖的北區派遞局負責派遞。 郵件派遞方面,將軍澳新市鎮、銀綫灣及清水灣半島(地理上而言,非單指同名住宅)一帶由附設於將軍澳郵政局的將軍澳派遞局負責,其餘地域則由西貢郵政局附設的西貢派遞局處理。 該區的郵件派遞由設於東九龍政府合署的東九龍派遞局負責,該局亦負責黃大仙區的鑽石山、新蒲崗及牛池灣一帶。
- 牛頭角(英語:Ngau Tau Kok)位於香港觀塘區中部,位置為佐敦谷以南,九龍灣以東,龍山及鱷魚山以西,觀塘市中心之西北,東南方由觀塘道所包圍,主要為住宅區。
- 北區共設4間郵政局,區內郵件(烏蛟騰及九擔租除外)由設於粉嶺安樂村樂業路25號安滙中心地下1-16號舖的北區派遞局負責派遞。
- 因應港鐵沙中綫工程,國際郵件中心將於2014年拆卸,郵政局於2014年3月8日關閉,國際郵件中心的功能由位於九龍灣九展對面新建的中央郵件中心取代。
- 此外,香港郵政亦以兩輛小巴改裝成流動郵政局,以編定的班次路線服務若干較偏遠地區,或未設固定郵政局的市民提供基本郵政服務;而該署亦在各區設置派遞局,負責郵件之派遞工作。
該區的郵件分由東區派遞局(位於東區法院大樓1樓,主要負責太古城以西地域)、柴灣派遞局(設於柴灣安業街1號新華豐中心11及22樓,負責太古城至柴灣及赤柱、大潭及石澳)及鄰區的灣仔派遞局(見#灣仔區段落)三間派遞局負責派遞。 牛頭角下邨是首批設有升降機的徙置屋邨,以及首批徙置大廈單位內設有獨立浴室和廚房。 牛頭角(Ngau 牛頭角郵局2025 Tau Kok),位於九龍觀塘區西北部,接鄰佐敦谷、九龍灣及觀塘市中心,亦即介乎觀塘道以東、彩霞道與振華道以南、康寧道以西、牛頭角道與功樂道沿線住宅區。
牛頭角郵局: 牛頭角政府合署
當香港天文臺發出8號熱帶氣旋預警、8號或以上熱帶氣旋或黑色暴雨警告信號時,郵政局櫃位/郵政信箱大堂將實施特別安排,請參閱香港郵政網頁。 為改善舊式屋邨居民的居住環境,房屋委員會自1988年開始推行「整體重建計劃」,牛頭角下邨是計劃下最後一個項目,原建議興建約6000個公屋租住單位及社區設施,包括小學、消防局及地區休憩用地。 牛頭角郵局2025 #香港公共圖書館可因應公共衞生考慮或其他特殊情況,在有需要時更改和修訂學生自修室的開放時間或入座安排,請留意公共圖書館的最新公佈。 牛頭角郵局2025 《郵政署條例》規定須向郵政署署長提交的資料及通知,現可利用電子郵件方式傳送至。
同屬南區的赤柱、石澳及大潭一帶則由東區的柴灣派遞局服務。 區內郵件派遞由附設於灣仔郵政局的灣仔派遞局獨力負責,該派遞局亦同時負責行政上隸屬東區的銅鑼灣東地區(港鐵天后站一帶)部份地段。 政府早於2005年11月就重建牛頭角下邨進行諮詢,其間觀塘區議會要求興建一所融合多種設施和文娛休憩用地的地區中心[4]。 當局於2008年10月落實在原有一區與二區之間,興建一條長約160米的新道路連接牛頭角道與觀塘道,取代較為曲折的牛頭角第四街和第五街,其後新道路獲命名為「福淘街」。
牛頭角郵局: 九龍城區
下表提供各間郵政局的簡單資料,包括名稱、設立年份、圖片及位置。 須注意「設立年份」只供參考,部份曾經搬遷的郵政局所列出的設立年份為遷至現址之年份,其餘則為該局在舊址首次投入服務的年份。 地處振華道、彩霞道、佐敦谷北道與牛頭角道的牛頭角巴士總站是區內專營巴士與專綫小巴服務總匯;至於紅色小巴,主要停泊在福淘街等候乘客。 牛頭角郵局2025 牛頭角郵局 由於居民要求原區安置,加上東南九龍發展區接收屋邨延遲落成,房委會2001年決定把牛下二區共七座大廈的清拆日期,由2003/2004延至2005/2006年度[1]。 牛頭角郵局 牛下重建進度一拖再拖,餘下二區所有居民最後於2009年11月25日全部遷出[2],大多遷居到牛頭角上邨第二、三期[3]。 1973年香港房屋委員會成立,牛頭角徙置區改稱牛頭角下邨,而旁邊的「牛頭角政府廉租屋」則改名為牛頭角上邨。
牛頭角郵局: 牛頭角公共圖書館(分區圖書館)
牛頭角街市主要服務地區居民,共分上下兩層,地下的擋鋪主要提供新鮮食材,如蔬果、家禽及海鮮;而一樓的店舖層面則很廣泛:不單只乾貨、衣物及紙紮舖等,還有提供「跌打服務」的中醫館及一間美容店提供幾乎沒落的手藝–「線面服務」。 牛頭角郵局 牛頭角郵局 2003年牛頭角下邨開始重建,分為第一期和第二期,北面用作興建東九文化中心,而南面則重建為第二代牛頭角下邨,現今牛頭角大部份用地已經主要是作住宅區。 牛頭角郵局2025 牛頭角郵局 另外,亦可選擇以書面載述以上資料及通知,按以電子方式提交資訊的方式及規格,送交郵政署署長(地址:香港中環康樂廣場2號郵政署總部)。 該區大部份地域的郵件派遞由設於長沙灣東京街西3號庫務大樓4樓的長沙灣派遞局負責,惟又一村一帶則由油尖旺區的九龍中央派遞局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