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熊市中,損失的機會更大,因為價格不斷失去價值,而且往往看不到終點。 即使你看到有反彈的機會而進場投資,也可能在任何反彈之前就損失。 因此大多數獲利能力將出現在賣空、避險的投資工具中或保守性股票。 你可以從空頭市場中做空空頭,從價格下跌中獲利,包括賣空、購買反向ETF或購買看跌期權。 保守性股票受市場趨勢變化的影響很小,因此在經濟蕭條和繁榮週期中均保持穩定。
在股票市場本身中,當分析師給出正面的分析;或是知名投資人大量購買股票;或是新 IPO 熊市一二三期2025 不斷發行,都會讓股票市場發生搶購潮,繼而讓股市上升。 基本上大部分人都不希望股市是下跌的,大家都希望自己的資產逐漸增加,而牛市正是「看多投資人」想要看到的景象。 也因為如此,紐約著名的「華爾街銅牛」才會引來那麼多人朝聖。 整個「熊三」歷時約半年至一年,但跌幅是整個熊市最大最急的,跌幅可達40%至70%。 「熊二」的反彈浪可能持續數星期至數個月之久,在經歷這種短暫樂觀過後,投資者發現各公司盈利或實際經濟都在收縮中,如公司業績倒退、財政困難、停牌清盤等消息接二連三地出現,整個經濟陷入極度不景氣中。 「熊二」與「牛二」相反,經過一連串的沽壓後,市場認為牛市其實未過去,市場樂觀情緒「死灰復燃」。
熊市一二三期: 熊市週期
主要原因:美國尼克森總統放棄佈列敦森林體系的金本位制,決心打破美元與黃金的聯繄,這也引起了美元貶值,當時的石油禁運也導致油價急劇上漲,最後全美國的石油短缺。 這樣做還能降低風險,因為當你發現錯了,可以在最小損失金額的情況下砍掉倉位;或是發現股價跌至新低,還有資金可以投入購買,而不是袖手旁觀瞪紅眼。 港股發生過最久的其中一次牛市是在 1987 年至 1994 年這期間,1987 年 12 月恆生指數維持在 1900 點,到 1994 年上升至11500 點左右,增長幅度高達 6 倍。 公司獲利提高,產能也增加,因此需要更多的人力資源來配合公司發展,所以整體的失業率反而會下降,就業率會提高,這也是牛市中常看到的現象之一。 聲明﹕MoneyHero致力確保網站提供的資訊是最新及最準確。 MoneyHero網站顯示的金融產品及服務資訊僅供參考,並非提供建議。
當熊市二期發生時,股市已經下跌許多,但還是有部分投資人覺得牛市還沒結束,而市場剩餘的樂觀情緒還是會帶動整個股市,但如果這時市場發生一些芝麻綠豆的小事,也很有可能會引發恐慌性拋售。 當牛市進入最後的第三期時,投資人的情緒已經表現出高昂狀態,也會出現許多投機行為例如開槓桿及短線操作,股價上升非常劇烈,眾多新的 IPO 也會迅速竄起,這時的投資市場是盲目的,似乎沒有人理會風險這回事。 投資者的情緒很容易被市場所影響,例如熊市中的大部分投資人都處在悲觀情緒,而在牛市中,大部分投資人的心態是有自信的,並且會表現出積極的行動,例如開槓桿、做短線等操作,好似投資任何股票都會上漲。 由於牛一、牛二、熊一、熊二要正確知道是那一期未必容易,因此憑判斷到這時期而去作出投資決定的,往往不是易事。 而很多時,投資者(包括本人)真正有大動作的,就只有狂熱階段(牛三),以及絕望階段(熊三),作為沽出或買入股票的時機,而其他時候,就不會執著於要分析到是那種市況,亦不會作出太多投資決定。
熊市一二三期: 持續買入並持有
現時,我的個人看法是,股市的低點已經出現了,正是處於熊市三期的「禁室培慾」狀態,但這種不死不活,愈來愈冷的階段,相信也要持續好幾個月,才會回到「乍暖還寒」,很多人以為冬季還未完結的初春。 熊市一二三期 那麼,這衍生出第三個問題:為甚麼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日子,不是最冷的一天呢? 答案是:因為在冬至之後,雖然黑夜漸短,白天漸長,但由於新加的溫度仍然比原有的溫度冷,所以仍能把溫度一直減低下去。 近似的例子就是,一天之中,背向太陽,距離太陽最遠的時間,是午夜12時,但是最寒冷的時間,卻是早上5時半左右,日出之前。 在股市的情況,也是差不多,恒指的最低點,並不是熊市第三期的結束,反而是熊市三期的開始。 正確的心態:在牛市中大家都很容易賺錢,每個人都是股神,但只有到熊市時才看得出來誰纔是真正的贏家,學會如何在心態上保持冷靜並擁有理智的判斷力,不被外界和情緒的影響,在震盪的股市行情中,一定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心態纔是決定你能否成為股市贏家的關鍵。
- 熊三是指熊市的最後一段,通常跌幅最大最急,跌幅可達40%至70%。
- 但是自然界或股市沒有直線變化,除非股市上漲20%或更多,否則股市仍然處於熊市中。
- 在天氣的世界,有兩個指標,一個是日光/黑暗的相對時間,低點是在冬至,另一個則是溫度,低點是在大寒和立春之間。
- 貸款產品比較頁面顯示的實際年利率及每月還款額是根據閣下所輸入的資料而作出之估算。
- 牛市中,最理想的狀況是投資者利用價格上漲的優勢,盡可能早的購買股票,然後在達到頂峯時賣出。
熊二的反彈浪,可能持續數星期至數個月之久,在經歷這種短暫樂觀過後,投資者發現各公司盈利或實際經濟都在收縮中,如公司業績倒退、財政困難、停牌清盤等消息接二連三地出現,整個經濟陷入極度不景氣中。 當市場處於牛市二期,公司的獲利會持續提升,經濟表現數據(例如 GDP)會越來越好,失業率會下降,這些真實數據讓一切看起來很美好,投資人的慾望及信心會大增,讓股價及指數等各類金融市場漸漸上升。 而市場分析師也會助長投資者的情緒,因為經濟發展良好,市場及股票分析師經常會給出正面的分析及報導,讓投資人更有信心地買入股票,這也是牛市常出現的特徵之一。
熊市一二三期: 熊市三期最恐慌卻最平宜
隨後中國「滴滴出行」不理會勸告,選擇 6 月底在美國匆忙上市,讓海外投資者急速套現獲利了結,導致中國當局非常不滿,命令「滴滴出行」下架應用程式,並展開調查,讓投資人對中概股產生不安全感,進而拖累港股。 但熊市卻很難提供投資者一個適合的買入點,這是因為熊市很難判斷股市的底部在哪裡,如果想從熊市中賺到錢,將比市場修正期來得困難許多。 除了持續時間,兩者的投資難易度也有差別,在市場修正期時,股市的下跌為價值投資者提供一個很好的切入點,若順利的話將會看到回報。 這時的熊市雖然還在下跌中,但主要跌勢會集中在優質的藍籌股及成長股中,當出現優質藍籌股下跌的時候,可以反過來想,非藍籌股票早已在熊市一期及二期跌得差不多了,也就是說在熊市三期時幾乎所有股票都無一倖免,股市看似進入無法翻身的窘境。
不過,熊二反彈雖然有一定幅度,但終歸不能擺脫一浪低於一浪,追入很易中伏。 對於實力一般的投資者,若已有一定貨進入牛三,那除了採用沽多於入的策略外,最好就是用分段沽出,慢慢沽貨,不用心急。 又或用升一倍放一半的策略,沽一半後如同收回本金,餘下的是賺多少的問題,就算不放也無問題。 而對於較有實力的投資者而言,必然是已持有充足的貨進入牛三,或許這些持貨已有數年,必定是等待最佳機會,善價而沽。
熊市一二三期: 熊市二期:最易恐慌
最初原因是美國利息有上升趨勢,10年聯邦儲備孳息上升至 1.7%,另外美國科技巨頭例如蘋果、臉書、谷歌、微軟等有下挫,導致港股開始受到影響,恆生指數從 2 月中的 高點開始調整,至港股第二季結束時恆生指數來到 點。 在 2007 年,新世紀金融公司宣佈破產,自此敲響警鐘,隨後 2008 年房利美及房地美被美國政府接手管理,而擁有 150 年歷史的雷曼兄弟申請破產,金融機構一個接一個的倒下,讓許多投資人感受到莫大的恐懼,最終導致股市崩盤進入熊市。 當市場上的做空者數量比做多者還要多時,股市就會進入下跌週期,股價將難以反彈,進而導致熊市發生的機率增加。 此外市場的情緒也很緊繃,隨時一個壞消息都能讓股價再次下跌,這也是熊市的發生原因,在接下來的內容也會詳細說明恐懼感出現的原因。 美國 2007 年底發生次貸危機,股價持續下跌將近一年半,在 2009 年後股市開始回升並持續到 2020 年,是 21 世紀目前為止最久的一次牛市,維持了將近 11 年之久,直到 2020 年新冠肺炎的出現導致美股崩盤。 當出現牛市三期後,需要留意股價是否已經超越內在價值,因為投資人的盲目投資很容易導致股價超越價值所在。
熊市一二三期: 牛市第一期
加上,先知先覺的投資者已悄然離市,市場在樂觀之餘,開始隱隱感到有點不妥,這時侯市場出現一些芝麻綠豆的小事情,都會觸發「恐慌性拋售」。 經過一輪瘋狂恐慌性拋售之後,投資者覺得跌勢似乎有點過分,而且目前上市公司以及經濟環境和股市此較,未免是過於悲觀,於是大市出現一次較大幅的回升局面。 牛市中,最理想的狀況是投資者利用價格上漲的優勢,盡可能早的購買股票,然後在達到頂峯時賣出。 熊市一二三期 在牛市期間,任何損失應該都是相對輕微和暫時的,在牛市中要賺錢相對熊市來說更容易,投資者通常可以投資於更多的股票,從而更有可能獲得回報。 儘管對熊市上漲進行投機是一種高風險的投資策略,但對於那些在熊市底部購買資產的投資者來說,會希望在反彈時出售股票,對於希望減輕長期損失和清算資產的股東而言,這個策略也可能具有吸引力。 但從歷史角度告訴我們的事實是,不會有人知道這就是谷底,股價甚至有可能會再進一步下跌,而這將導致投資人手上沒有現金繼續購買,只能眼睜睜看著資產下跌。
熊市一二三期: 熊市、牛市名稱的由來
主要原因:1929年的股市崩盤,隨後引發一系列的骨牌效應, 銀行倒閉 、失業人口增加、整體購買力下降、社會案件層出不窮等等。 21 世紀初,房地產及股市都很熱絡,尤其是房地產市場,銀行甚至會借錢給信貸不好的人購買房地產,而借錢者「是否有能力還錢」的問題卻被無視,因此一個威脅極大的泡沫就此形成。 牛市不像熊市的特徵那樣明顯,因此牛市的例子也不像熊市那樣明確,但歷史上牛熊不相容,當一個熊市的發生前後,必定都是某個牛市的沒落與崛起。
熊市一二三期: 熊市還是牛市
簡單而言,該理論認為股市與市場的經濟表現掛鉤,而且升升跌跌皆有一個週期,每個週期由3個階段組成。 現在就由萬賢按自身的理解描述一下何謂牛一、牛二、牛三,以及熊一、熊二、熊三。 根據「道氏理論」,《華爾街日報》創辨人、有份編製美國道指的道爾(Charles Dow)提出,股市跌勢可分為三部分,分別為「熊一、熊二、熊三」。 根據理論,股市在「熊二」時通常迎來顯著反彈,幅度介乎累積跌幅的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亦有另一說法指,熊市反彈幅度為低位起計的10%。
熊市一二三期: 牛市於悲觀失望中誕生
貸款產品比較頁面顯示的實際年利率及每月還款額是根據閣下所輸入的資料而作出之估算。 熊市一二三期 熊市一二三期2025 港股在2017年處於「牛一」走向「牛二」的行情,在這個時期,大市上升動力會分流至非藍籌股,但仍會圍繞行業龍頭,特別是5G概念、生物科技等新經濟行業。 按照目前情況來看,很大機會是處身於熊一與熊二差不多交接之間,不要想太早出手撈底。
熊市一二三期: 港股證券戶口
所謂 GDP 指的是一個特定國家或地區在一個特定時間內(通常為一年)的生產總值,GDP 越高代表經濟越好,反之亦然。 同樣地熊市也分作3期,而熊市第一期初段亦即是牛市第三期的末段。 另外,2016年起基本上是板塊輪流炒,炒完科網,跟著是汽車、內房、內險及內銀,不少板塊均有理想表現,因為資金充裕,這亦是典型牛一特徵。 其中牛市第一期初段和熊市第三期末段會混合在一起,或者可以指牛市第一期初段相等於熊市第三期末段。 也就是說,當熊市來臨時,過度開槓桿和沒有競爭優勢的公司將受到最大的打擊,而一些穩打穩紮且有競爭優勢的公司將會存活下來。
熊市一二三期: 牛市有什麼特徵?
資產配置:不能把所有的錢都投入股市當中,因為市場的變化是沒有任何人可以預測的到的,平時要準備好緊急預備金,當急需要使用錢時纔不會隨意動用到其他的資金;當進入熊市時,如何避險或是做更安全的投資也很重要。 熊市一二三期2025 主要原因:次級房貸危機爆發後,投資者開始對抵押證券的價值失去信心,引發流動性危機,最後導致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的破產而引發2008年股市崩跌。 市場開始出現大幅的震盪,投資者認為這只是大市場中的小跌幅,因此投資紛紛低點入場,但是這時候的公司營利無法增長,甚至出現虧損。 整體公司的營業良好,市場也有一點漲幅,但是大部分的投資人依舊擁有之前的大跌幅印象,所以漲幅不大,但也因此有投資者慢慢願意進入市場。 熊市一二三期2025 看完以上,你已經瞭解熊市的基本觀念以及如何在熊市中正確投資,希望你能內化以上資訊,在未來遇到熊市時能做出正確觀唸的判斷,並期待牛市的到來能為你帶來豐厚的獲利。
熊市一二三期: 熊市第二期
但唯一分別的是,各公司的盈利其實已經有跡象轉差,隨著資產價格向上但盈利向下,估值又再上升,另一個跌勢正逐步醞釀。 在天氣的世界,有兩個指標,一個是日光/黑暗的相對時間,低點是在冬至,另一個則是溫度,低點是在大寒和立春之間。 在熊市三期時,股市的最低點已經出現了,但是成交仍然在萎縮,參與炒股的人愈來愈少,我在一篇文章之中,把熊市比喻為「禁室培慾」,是最令人絕望的。
不過,有經驗的投資者明白,不可能賺到盡,正如巴菲特在$1.6買中石油,然後等了幾年,到2007年全民皆股時$12才沽出,不過其後中石油升到近$20,可見他亦無法賺盡,但在不久,金融海嘯就出現,並令中石油的股價亦跌至$5以下。 因此對長線投資者來說,進入牛三時應該已持有足夠的貨,善價而沽,當然,這時都會有買賣的動作,但大方向往往會採用沽多過買的策略。 近日中央出4招救市,港股2個交易日內急升近700點或逾2.7%。 這可能是「熊二」(熊市二期)初期的預兆,大超賣後迎來大反彈。 過往年代,牛熊以順序運作,即是牛一二三、熊一二三,但到近代,已經有改變,因為金融市場更複雜,更多人為因素,更多外在因素。 股市與經濟有關,過往經濟運行較自然,但近年較多人為因素、政府因素,因此牛一二三、熊一二三已不一定會這樣運作。
道氏理論列舉了「牛三」數項特徵,如股市升勢既急且猛、全民皆股、投資情緒廣泛地樂觀等等。 理論更有提及,當投資者想進一步短綫獲利,正正是最顯然易見的升市週期見頂訊號之一。 萬賢認為,如果市況已達至「牛三」,新股上市宗數將變多,投資變得盲目;又或者新股上市賺錢效應被放大,如閱文以及易鑫集團事件(當時曾被懷疑港股處於牛三)。
熊市一二三期: 牛市一期:最佳入場
在熊市二期的樂觀情緒揮發燃盡後,投資人已經意識到公司的基本面早已和股價脫鉤了,而公司業績不佳、財政緊縮等壞消息陸續出現,整體經濟已經陷入不景氣循環中。 當股市經歷長時間的下跌,投資者已經表現出負面的投資情緒時,基本上就可以確定市場準備或已經進入「熊市」了。 本文將介紹熊市的定義、特徵、發生原因、3大階段,另外解釋熊市與市場修正期的差別,並帶你認識其中 3 個曾經影響美國與香港的熊市,最後再告訴你在熊市中該如何投資。
熊市一二三期: 牛市如何影響投資者及股票市場?
但與熊市一期不同的是,公司的基本面已經有明顯的不良跡象,股價雖然上升但基本面已經變質了,這時候會有一波更大的跌勢正在蓄勢待發。 會用這個策略背後的原因是,只要牛市整體還在持續,基本面良好的投資標的也將繼續成長,屆時也會為投資人帶來豐厚的收益。 在時間長長的牛市中,只要公司基本面健康,股價基本上是會上升的,因此投資人選擇標的的首要條件便是找出基本面穩健的公司,在適合的價位購入並長期持有。 當越來越多人發現經濟已經恢復蓬勃,並開始注入資金,即可以代表牛市已經進入第二期了,也是大部分人發現現在正處於牛市的關鍵期。
所謂做空(也叫賣空、放空),是指投資人賣掉從未擁有的資產,並期待資產會貶值而從中獲利,這與一般上的「低買高賣」截然不同,做空的原理是「高賣低買」,做空會讓股價下跌,而投資人並不希望資產會升值,否則將會虧錢。 持續買入並長期持有是最基本的投資法,但難的不是買入,難的是長期持有,要知道股價會隨時波動,投資人的心情可能也會隨之波動,所以要在這麼多波動的情形下保持鎮定並不隨波逐流,將是長期持有下需要磨練的耐心。 而由於在牛市中的經濟表現良好,因此 GDP 也會升高,也代表人民的消費水平是正在提高的,因此會有更多人會把資產注入股市,讓牛市延續。 MoneyHero Global Limited及/或其分支機構不能,亦不會對任何資訊、特定投資項目之回報與可持續性,或資料來源的潛在價值,作出評估、驗證或保證其適當性、準確性或完整性。 MoneyHero.com.hk可能透過本網站所提及的品牌或服務收取報酬。
熊市一二三期: 1933年 經濟大蕭條
由於市場是由投資者的態度所決定,因此這些名詞也表示投資者對市場未來趨勢的看法。 熊市反彈是指股市連續幾天甚至幾週暫時上升,有時會急劇上升,這很容易讓許多投資者誤以為股市趨勢已經逆轉,新的牛市開始了。 但是自然界或股市沒有直線變化,除非股市上漲20%或更多,否則股市仍然處於熊市中。 熊市三期的跌勢最久也最大,通常會持續至少半年至好幾年,大部分投資人覺得股市已經陷入一片黑暗,難以找到希望,因此遲遲不再入場,而有少部分的投資人會在這時候開始購買一些價值被嚴重低估的股票,並期待谷底反彈,成為黑暗中的第一盞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