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17日,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宣佈屯馬綫一期於同年2月14日通車,取代原有馬鞍山綫,並由大圍延長至啟德[5]。 同時,由於路線相當冗長,令不少乘搭兩綫往返目的地的乘客卻步;月臺與海底隧道巴士站的出入口的距離亦有所增加,因此不少轉乘過海巴士的乘客改於宋皇臺或土瓜灣站轉車[71],甚至直接乘搭取道紅磡海底隧道的巴士,令部份過海巴士的客量有所上升。 屯馬線尾班車2025 根據港鐵向立法會提交的2015年統計數字[38],2015年西鐵綫以每平方米六人站立密度計算的最高可載客量為4.92萬人次,而最繁忙的路段為錦上路站至荃灣西站,早上繁忙時段客量達每小時3.64萬人次,載客率以每平方米四人及六人站立密度計算分別為104%及74%,載客率為所有港鐵重鐵路綫中最高。
- 經過多年規劃過程,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在2012年3月27日根據《鐵路條例》授權進行全長17公里的沙田至中環綫鐵路計劃。
- 設施方面,採用單側式月臺的土瓜灣站設有四個出入口,接駁至落山道、江蘇街等不同方向,當中大部分均設有升降機方便有需要人士,車站大堂付費區亦設有洗手間及育嬰間,同宋皇臺站一樣,新站亦設有四款機械人,提供客務查詢、清潔、電梯安全提示等服務。
- 由於本綫全綫串連了過去四個原有的重鐵項目,2021年6月27日通車後,成為全港最長和站數最多的重鐵路綫。
- 但由於此綫定綫非常迂迴,除「遊車河」的乘客外甚少有乘客坐足全程,或利用此綫往來新界西及新界東,反而依舊利用城門隧道轉車站之轉乘優惠或乘搭九巴43X、263、269D等線,乘搭巴士往返兩地。
- 此外,車站興建時發現的宋元時代古井文物,站方已暫時妥為封存,並計劃會原址重置,乘客日後將可在車站大堂仰觀古井底部。
- 吸引上述乘客乘搭西鐵線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是該些乘客開始意識到本線能方便快捷連接市區和新界西(相比容易出現擠塞的陸路交通要道如屯門公路、荃灣路和汀九橋,本線不受塞車影響,而且列車速度快,乘客更易預算和節省交通時間),因此在繁忙時間,乘客經常擠進本線車廂,環境過於擠迫。
假如從土瓜灣站或宋皇臺站往中環,乘搭屯馬線需12.5元,在港鐵車費優惠下,則為12元;但假如乘坐過海巴士111號線,車費則為10.6元,則便宜1.4元。 屯馬線尾班車2025 不過值得注意,直至今年底,乘客以成人八達通於土瓜灣站或宋皇臺站出入閘,均可額外獲得扣減1元,即巴士優惠縮窄至4毫子。 屯馬線全線56公里,共設27個車站,包括土瓜灣站及宋皇臺站兩個新站,乘客將來可從烏溪沙直達屯門,沿線一共設6個轉車站,接駁東鐵線、觀塘線、東湧線,以及荃灣線。
屯馬線尾班車: 使用狀況
西鐵「節日通」於2004年12月20日推出,售價為港幣20元,適用於購票當天無限次乘搭西鐵(現時為屯馬綫(往來屯門至南昌站))、輕鐵、各新界西北的九鐵巴士、港鐵接駁巴士、K16綫、以及於推廣期間內推出的其他免費接駁服務。 於2005年9月1日起改為長期推廣,並於當日起改名為西鐵「自悠通」,於各西鐵站票務處發售。 屯馬線尾班車2025 為了吸引乘客交回已使用的磁帶車票,凡交回任何已逾期的10張「自悠通」或「節日通」車票,可免費換取即日有效的「自悠通」連登車證各一張。 「自悠通」曾經有免費乘搭專綫小巴81K綫的優惠,於2005年2月1日生效,但已於2007年1月1日起取消。 另外曾經有新巴701綫、702綫及專綫小巴95K綫之轉乘優惠亦於同日取消。
屯門-南昌全日通的使用方式、發售地點、售價和使用範圍與西鐵全日通大致一樣,於購買車票當天可無限次乘搭港鐵屯馬綫(往來屯門至南昌站)、所有輕鐵路綫及所有港鐵西北接駁巴士綫。 屯馬線尾班車2025 4月18日起,屯馬綫分6至8個晚上的非行車時間進行全綫列車測試,來回烏溪沙站與屯門站,自此西鐵綫及屯馬綫一期開始共用車隊營運。 屯馬線尾班車 5月2日,西鐵綫及屯馬綫一期當日的列車服務延遲至早上7時30分開始,以配合屯馬綫全綫大型列車測試,期間亦安排免費接駁巴士服務受影響的乘客。 測試最後比原定時間提早完成,西鐵綫及屯馬綫一期因此分別於早上約7時10分及早上6時40分回復正常。 屯馬綫整合香港前九鐵五個鐵路建設項目,當中包括九廣西鐵第一期[6]、九龍南綫[7]、尖沙咀支綫[8]、馬鞍山鐵路[9],以及沙田至中環綫「東西走廊」新建路段[10],以上鐵路定綫經過多番變遷,亦曾以不同路綫之名服務市民;最終,九鐵公司確定「東西走廊」走綫東至烏溪沙,西至屯門,中途繞經九龍半島。 1970年,顧問公司完成對興建地下鐵路系統的進一步研究,發表《集體運輸計劃總報告書》,其中原有沙田綫被「東九龍綫」取代,沙田段被取消,北端終站改為鑽石山;南端終站則由尖沙咀(此報告書中稱「馬連拿站」,接近現尖東站)延伸至香港島上環的林士站。
屯馬線尾班車: 紅磡站 擔當鐵路樞鈕
縱使屯馬綫通車令西鐵綫及馬鞍山綫名稱消失,但因有關路綫名稱使用多時,不少人仍然會習慣稱呼其為西鐵或馬鐵,而部分人以地鐵稱呼沙田至中環綫新建路段。 屯馬線尾班車 屯馬線尾班車2025 根據九龍城區議會交通及運輸委員會在2023年3月的文件,於早上繁忙時段,屯馬綫土瓜灣站與啟德站之間的載客率約為四成(往屯門方向)和兩成(往烏溪沙方向)[21]。 港鐵公司與政府及九廣鐵路公司簽訂了規管屯馬綫營運及服務經營權的四項主要協議。 由屯馬綫全綫通車日(2021年6月27日)起,港鐵公司獲得屯馬綫營運及服務經營權,為期兩年[17]。 現時屯馬綫共使用62列8卡列車,包括45列近畿川崎列車及17列中國製列車。
2016年10月15日,港鐵開放快將啟用的何文田新車站予公眾參觀,有網民發現一機房當時被冠以「環境控制系統房(東西綫)」,但在該站正式啓用後已移除東西綫之名。 然而對於大圍至紅磡一帶新建路段,從展開工程到完工於沿途所設的「裏數牌」,一直都以EWL(東西綫)稱之。 而在擁有權方面,擬建的屯門南延線預計以「地下鐵路地段」形式批予港鐵公司,而非由九鐵公司持有[52]。 屯馬線尾班車 因此,當該延線完工以後,屯馬線將成為自2008年東區海底隧道鐵路專營權完結以來,第一條由多於一間公司持有業權的港鐵路線。
屯馬線尾班車: 屯門南延綫
然而,即使全線貫通後,民間仍有不少人用通車前的網絡(分成西鐵、馬鐵及沙中線三段)稱呼本路線的不同部分。 2020年5月,運輸及房屋局向立法會呈交屯門南延線報告,提到港鐵建議在屯門站和屯門南站之間的第16區(粵語:第16區站)加設一個車站,並預留向龍鼓灘延伸的條件,以配合未來的屯門西發展[51]。 2022年3月1日,時值香港發生第5波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港鐵表示屯馬線因為多名車長感染新型冠狀病毒或被列作密切接觸者而需要隔離,未能執勤,令早上及黃昏繁忙時段的列車班次需要輕微調整,較正常多10多秒至半分鐘不等。 屯馬線尾班車 受限於柯士甸站、新建的紅磡站至顯徑站月臺、以及原馬鞍山線月臺擴建工程的設計長度有限,最終亦只可以8節車廂組成的列車行走。 屯馬線尾班車 馬鞍山線車站於設計時已預留空間擴建至最長可容納8節車廂停靠;通車初期以4節車廂行走,由2017年1月15日開始陸續改以8節車廂行走。
此外,屯馬線全線通車後,港鐵公司更將各節車廂的人流資訊[註 屯馬線尾班車 1]實時顯示於屯馬線沿途各站的月臺顯示螢幕,為整個港鐵系統首次引入。 根據港鐵向立法會提交的2021年統計數字[39],2019年上半年大圍至鳥溪沙段以每平方公尺六人站立密度計算的最高可載客量為45.9萬人次,而最繁忙的路段為大圍站至車公廟站,載客率以每平方公尺四人站立密度計算為52%。 隨著紅磡站擴建部分的補救措施在2020年年中完成,屯馬線的高架電車線亦已在7月全線通電,屯馬線在8月開始進行列車動態測試。 [23]2020年底開始,屯馬線全線分數個凌晨非行車時間進行列車動態測試[24]。 2018年5月25日,港鐵宣佈東西走廊正式命名為「屯馬線」[15],然而該名稱在網上受到批評,鐵路愛好者Facebook專頁「Riders」曾進行網上投票,收集了2,270份問卷,結果顯示「屯馬線」僅有12%支持,相對之下「東西線」的支持度高達62%。 2016年10月15日,港鐵開放快將啟用的何文田新車站予公眾參觀,有網民發現一機房當時被冠以「環境控制系統房(東西線)」,但在該站正式啓用後已移除東西線之名。
屯馬線尾班車: 列車服務時間
此外,屯馬綫全綫通車後,港鐵公司更將各節車卡的人流資訊[註 1]實時顯示於屯馬綫沿途各站的月臺顯示屏,為整個港鐵系統首次引入。 屯馬線尾班車 屯馬線尾班車2025 2018年5月25日,港鐵宣佈東西走廊正式命名為「屯馬綫」[15],然而該名稱在網上受到批評,鐵路愛好者Facebook專頁「Riders」曾進行網上投票,收集了2,270份問卷,結果顯示「屯馬綫」僅有12%支持,相對之下「東西綫」的支持度高達62%。 而在擁有權方面,擬建的屯門南延綫預計以「地下鐵路地段」形式批予港鐵公司,而非由九鐵公司持有[52]。
屯馬線尾班車: 紅磡以西(前九廣西鐵)
港鐵表示通車日會設一列特別頭班車由啟德站開出,呼籲乘客不需急於乘搭,避免人多擠迫。 因應2019冠狀病毒病香港疫情關係,會加強車廂及月臺清潔,也有機會調整班次[20]。 1998年,政府推出《香港第三次整體運輸研究》及《香港第二次鐵路發展研究》,建議興建沙田至中環綫(沙中綫)。 在地鐵公司及九鐵公司2001年提交給香港政府的投標計劃書中,分別建議以獨立路綫及馬鞍山鐵路延綫的形式興建沙中綫,走綫基本與現有屯馬綫大圍至紅磡段及東鐵綫過海段重合。 有別於過往港鐵網絡發展車站上蓋物業的融資方式,本綫的新建路段由香港政府撥款興建,工程由港鐵監工,完工後交由九廣鐵路公司持有並以「服務經營權」方式授予港鐵公司營運。 為協助屯馬線的乘客更便捷地使用鐵路服務,港鐵公司於在大圍站3號月臺通道入口增設乘客資訊顯示螢幕,讓乘客得悉屯馬線未來四班往屯門方向列車的抵站時間;此外,港鐵公司亦於美孚站轉車通道增設乘客資訊顯示螢幕,讓乘客得悉屯馬線及荃灣線各方向未來兩班列車的抵站時間。
屯馬線尾班車: 模板:港鐵首尾列車/屯馬綫
屯門-南昌全日通的使用方式、發售地點、售價和使用範圍與西鐵全日通大致一樣,於購買車票當天可無限次乘搭港鐵屯馬線(往來屯門至南昌站)、所有輕鐵路線及所有港鐵西北接駁巴士線。 屯馬線尾班車2025 屯馬線整合香港前九鐵五個鐵路建設計畫,當中包括九廣西鐵第一期[6]、九龍南線[7]、尖沙咀支線[8]、馬鞍山鐵路[9],以及沙田至中環線「東西走廊」新建路段[10],以上鐵路定線經過多番變遷,亦曾以不同路線之名服務市民;最終,九鐵公司確定「東西走廊」走線東至烏溪沙,西至屯門,中途繞經九龍半島。 規劃上稱為「東西走廊」(East West Corridor)的屯馬綫,是由既有的西鐵綫(2003年12月20日通車)與馬鞍山綫(2004年12月21日通車),連同居中新建的沙田至中環綫「大圍經九龍東至紅磡段」併合而成,形成一條經九龍半島連貫新界東與新界西的策略性鐵路走廊[2]。 隨2021年6月27日啟德至紅磡之間的一段鐵路通車,「屯馬綫」亦吿全面啟用,正式成為港鐵網絡的其中一條鐵路綫。 隨西鐵綫於2009年8月16日伸延至紅磡站,原有西鐵綫全日通被屯門-南昌全日通取代。
屯馬線尾班車: 車站列表
西鐵線車站月臺最長可容納9節車廂(柯士甸站及紅磡站新月臺可容納8節車廂,尖東站可容納12節車廂);通車初期以7節車廂行走,由2016年1月2日起開始陸續改以8節車廂行走。 根據港鐵向立法會提交的2022年統計數字[41],2021年疫情較為緩和的月份全段以每平方公尺六人站立密度計算的最高可載客量為70萬人次,而最繁忙的路段為荃灣西站至美孚站,載客率以每平方公尺四人站立密度計算為86%。 「全月通2(屯門-南昌)」及「全月通3(屯門-紅磡)」現時售價分別為HK$525及HK$615(優惠價[32]分別是HK$410及HK$515)。 由於本線全線串連了過去四個原有的重鐵計畫,2021年6月27日通車後,成為全港最長和站數最多的重鐵路線。 然而,即使全線貫通後,民間仍有不少人用通車前的網路(分成西鐵、馬鐵及沙中線三段)稱呼本路線的不同部分。
屯馬線尾班車: 乘客量
2020年5月,運輸及房屋局向立法會呈交屯門南延綫報告,提到港鐵建議在屯門站和屯門南站之間的第16區(粵語:第16區站)加設一個車站,並預留向龍鼓灘延伸的條件,以配合未來的屯門西發展[51]。 屯馬線尾班車 2020年5月,運輸及房屋局向立法會呈交屯門南延綫報告,提到港鐵建議在屯門站和屯門南站之間的第16區(粵語:第16區站)加設一個車站,並預留向龍鼓灘延伸的條件,以配合未來的屯門西發展[51]。 由於紅磡至大圍段以「服務經營權」形式興建,港鐵無須藉上蓋物業收益補貼施工費用。 2022年3月1日,時值香港發生第5波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港鐵表示屯馬綫因為多名車長感染新型冠狀病毒或被列作密切接觸者而需要隔離,未能執勤,令早上及黃昏繁忙時段的列車班次需要輕微調整,較正常多10多秒至半分鐘不等。
屯馬線尾班車: 車站
事實上新界西來往沙田及馬鞍山,只須乘搭263(屯門)及269D(天水圍及元朗),在城門隧道轉車站轉乘40X、43X(大水坑至烏溪沙)、46X(大圍及顯徑)、47X(沙田圍及車公廟)及49X(第一城及石門),無論走線上及所需時間均比屯馬線更直接,更有優勢。 惟近年九巴多次削減城隧線班次,加上城隧線在繁忙時間經常供不應求,使不少新界西來往沙田及馬鞍山乘客仍然轉投屯馬綫。 2021年6月28日(即屯馬綫全線通車後第二天) ,位於紅磡站與何文田站之間的架空電纜故障,屯馬綫列車班次大受影響。 西鐵「節日通」於2004年12月20日推出,售價為港幣20元,適用於購票當天無限次乘搭西鐵(現時為屯馬綫(往來屯門至南昌站))、輕鐵、各新界西北的九鐵巴士、港鐵接駁巴士、K16線、以及於推廣期間內推出的其他免費接駁服務。 「自悠通」曾經有免費乘搭專線小巴81K線的優惠,於2005年2月1日生效,但已於2007年1月1日起取消。
屯馬線尾班車: 使用車輛
港鐵公司經過多個月來的研究,並充分考慮安全和其他營運可行性因素後,港鐵建議而政府亦同意先行啟用顯徑站、鑽石山站擴建部分及啟德站三個新車站。 有別於過往港鐵網絡發展車站上蓋物業的融資方式,本綫的新建路段由香港政府撥款興建,工程由港鐵監工,完工後交由九廣鐵路公司持有並以「服務經營權」方式授予港鐵公司營運。 為協助屯馬綫的乘客更便捷地使用鐵路服務,港鐵公司於在大圍站3號月臺通道入口增設乘客資訊顯示屏,讓乘客得悉屯馬綫未來四班往屯門方向列車的抵站時間;此外,港鐵公司亦於美孚站轉車通道增設乘客資訊顯示屏,讓乘客得悉屯馬綫及荃灣綫各方向未來兩班列車的抵站時間。 測試最後比原定時間提早完成,西鐵綫及屯馬綫一期因此分別於早上約7時10分及早上6時40分回復正常。 同年2月12日,港鐵召開記者會公佈屯馬綫一期通車安排和帶領傳媒參觀新車站以及試搭列車。
在地鐵公司及九鐵公司2001年提交給香港政府的投標計劃書中,分別建議以獨立路線及馬鞍山鐵路延線的形式興建沙中線,走線基本與現有屯馬線大圍至紅磡段及東鐵線過海段重合。 1970年,顧問公司完成對興建地下鐵路系統的進一步研究,發表《集體運輸計劃總報告書》,其中原有沙田線被「東九龍線」取代,沙田段被取消,北端終站改為鑽石山;南端終站則由尖沙咀(此報告書中稱「馬連拿站」,接近現尖東站)延伸至香港島上環的林士站。 屯馬線尾班車2025 在興建修正早期系統鑽石山站及港島線上環站之時,地鐵公司亦同時興建了預留位置供未來發展東九龍線使用。 屯馬線尾班車2025 唯最後,在政府決定興建「車鐵兩用」的東區海底隧道以紓緩當時的過海交通問題的同時,決定暫緩東九龍線計劃。 「香港街馬」星期日舉行,運輸署將於當日凌晨1時至下午1時,在相關路段分階段實施臨時交通安排和封路。 三條過海隧道當日會實施分時段收費,賽事的全馬及半馬組別都會途經東隧,香港島交通部執行及管制組總督察趙志強表示,當日凌晨1時至早上9時,東隧的北行管道將會封閉,警方亦會對違例停泊的車輛,嚴厲執法,包括將有關車輛拖走。
另外,巴士公司設9條特別巴士路線往維多利亞公園,以接載全馬拉松及半馬拉松的跑手前往賽事起點;市民亦可留意相關通宵巴士線。 不過,屯馬線開通將會影響九巴40條巴士線,其中85B及286M大機會要取消。 屯馬線尾班車2025 另外,來往尖沙咀、紅磡站及何文田的專線小巴也因為線路於部分屯馬線重疊而需要更改。 根據立法會財務委員會文件,2021年屯馬綫最繁忙路段為荃灣西至美孚,每平方米站立6人載客率為61%,每平方米站立4人載客率為86%[20]。 屯馬綫繼承原有九廣西鐵/西鐵綫及馬鞍山鐵路/馬鞍山綫車長執行月臺職務的傳統。 車長在關上車門及月臺門時,會走出駕駛室,確保所有門關上,且沒有乘客或任何物品被夾住,再進行指差確認,方會返回駕駛室。
根據港鐵向立法會提交的2021年統計數字[39],2019年上半年屯門至紅磡段以每平方米六人站立密度計算的最高可載客量為5.6萬人次,而最繁忙的路段為錦上路站至荃灣西站,載客率以每平方米四人及六人站立密度計算分別為99%及84%,載客率為所有港鐵重鐵路綫中次高。 同年2月14日,通車特別首班車於清晨約5時45分由啟德站開出,馬鞍山綫正式併入屯馬綫一期運作。 時任港鐵行政總裁金澤培、總經理鄭羣興及常務總監劉天成在啟德站派發「驚喜紀念品」予乘搭頭班車的乘客,包括免費車票一張、港鐵吉祥物「鐵仔」零錢包一個及「鐵仔」巧克力一個(因為首日通車當天是情人節而派發巧克力)[21]。 為確保順利通車,警方在同月13日晚上派出約10輛警車,有近100名警員在啟德及顯徑站戒備,包括防暴警察及鐵路應變部隊。 由於受到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影響,港鐵呼籲市民不要急於乘搭頭班車,以減少人羣聚集和防止疫情進一步擴散,但有鐵路迷與市民依然冒雨及疫情下試搭頭班車。
現時,從鑽石山站至紅磡站需要轉乘至東鐵綫,車程約20分鐘,車資為6.8元。 屯門南延綫(Tuen Mun South Extension),把日後屯馬綫屯門站軌道向南伸延至屯門南站,即屯門碼頭一帶,並途經豐景園附近的第16區站,讓該區乘客直接前往市區,無須乘搭輕鐵或港鐵巴士接駁至屯門站。 但由於此綫定綫非常迂迴,除「遊車河」的乘客外甚少有乘客坐足全程,或利用此綫往來新界西及新界東,反而依舊利用城門隧道轉車站之轉乘優惠或乘搭九巴43X、263、269D等線,乘搭巴士往返兩地。 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2019年7月18日宣佈,港鐵沙中綫顯徑、鑽石山、啟德三個新車站以2020年首季為啟用目標,由烏溪沙站至啟德站的鐵路正式稱為「屯馬綫一期」(Tuen Ma Line Phase 1)[10],以方便顯徑及啟德居民使用新的鐵路服務,並於2019年10月28日開始試營運。
屯馬線尾班車: 月臺職務
另一方面,屯馬線全線十分迂迴,往返新界東西兩端必須經過九龍,一般不會有乘客搭足全程。 屯馬線尾班車 雖然屯馬線能為乘客提供更多轉線選擇(例如轉乘東鐵線由以往只能在大圍轉乘,變成可於該站或紅磡轉乘),部份車程可透過轉線次數較少的方式往返,但並不代表所需時間因而減少[67]。 事實上新界西來往沙田及馬鞍山,只須乘搭263(屯門)及269D(天水圍及元朗),在城門隧道轉乘站轉乘40X、43X(大水坑至烏溪沙)、46X(大圍及顯徑)、47X(沙田圍及車公廟)及49X(第一城及石門),無論走線上及所需時間均比屯馬線更直接,更有優勢。 惟近年九巴多次削減城隧線班次,加上城隧線在繁忙時間經常供不應求,使不少新界西來往沙田及馬鞍山乘客仍然轉投屯馬線。
屯馬線尾班車: 服務時間
即使從屯門來往馬鞍山,現時未有巴士直達,轉車後車費仍較屯馬線便宜;不過屯馬車享始終有毋須轉車的優勢。 另外,直至今年年底,港鐵將於啟德、顯徑、宋皇臺及土瓜灣等四站推優惠,於上述4站出入閘的乘客,使用成人八達通可減1元車費;其他八達通亦可減5毫子,進一步擴大港鐵優勢。 因為2007年12月2日兩鐵合併,路綫最終由香港政府興建,將原屬兩鐵的網絡整合,並以綜合車站規劃轉綫車站以更妥善安排不同路綫的轉乘,建成後以服務經營權方式授予港鐵公司營運。 屯馬綫由沙田至中環綫大圍至紅磡的新建路段與原有的西鐵綫以及馬鞍山綫連接而成,在規劃及建築時稱為東西走廊(East West Corridor)或東西綫(East West Line)[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