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國家就粵港澳大灣區及深化前海深港合作提出新計畫,除了將香園圍口岸一帶發展成為新興科技創科產業園區,古洞和落馬洲也將構思成為新市鎮。 此外,新界西北也將大興土木,以全身面目示人,不但解決房屋問題,改善人口居住環境,同時也注入新產業和綜合發展條件,與深圳河北的創新和金融服務園區相互輝映,優勢互補。 她認為,人口增加會令社區設施更加供不應求,當中以屯門醫院的負荷最為嚴重,而智能停車場、政府綜合服務大樓,如街市、圖書館、體育館、泳池等,私家醫院及安老院舍等社區設施也需要納入規劃,完善配套,以滿足市民需要。 屯門發展藍圖 蝴蝶灣以西至稔灣一帶為「特殊工業區」、物流業、回收業、廢物處理、堆填區、發電廠等都在這一帶。 其中最大的乃屯門內河碼頭,位於屯門龍鼓灘,不但讓各物流公司進駐,更設有大型貨櫃場,方便接駁珠江三角洲的內河貨運往來。 此外香港最大的英泥製造商、中華電力的青山發電廠、龍鼓灘發電廠,以及香港唯一一個環保園也坐落此區。
屯門區位於香港新界西部,北接元朗區、東連荃灣區、西臨珠江口、南面與大嶼山隔海相望。 區內中心西部有青山(高583米)、東面是九逕山(高507米)、北面是圓頭山和元朗平原、南面入海有青山灣。 區內中心區被青山和九逕山2座高山夾着,而大小磨刀和龍鼓洲等島嶼亦屬屯門區,當中屯門河分隔東西屯門。 屯門發展藍圖2025 屯門河為屯門區發展時由青山灣填海形成的明渠,由北向南流入大海,所以屯門區內大部份屋宇都建於填海區上。 現時的青山灣實際只是原來的一小部份,而且早年發展期把避風塘建立於該區域。 雖然有關環境許可證已於2001年批出,而其中一座校舍(位於和麗樓現址)亦曾於2002年增補校舍分配工作推出,供小學申請轉全日制之用。
屯門發展藍圖: 未來發展
第1及1A號地盤的土地平整及道路工程預期2017年底完成,提升地積比率至6倍後,單位由3000增至4300個,人口由9000增至11,000人,樓宇高度由主水準基準上120米增至140米。 屯門東(小欖、大欖、掃管笏) - 屯門發展藍圖 該地現時有多個小型空置地盤,計劃用作發展住宅,將其擴充為屯門新市鎮擴展區。 屯門中 屯門區域運動場 - 為配合屯門區的康體發展,屯門區議會及康文署正計劃在屯門16區興建一個可提供五千座位的區域性運動場。 V city,位於香港新界西屯門屯門站旁,商場面積達300,000平方呎,於2013年8月1日開幕。
2019年11月26日凌晨1時,一名36歲的曾姓男子,在商場一間便利店內遭兩名持刀身穿黑衫和黑長褲的男子追斬,其腳部等部位受傷。 救護員隨即將傷者送往屯門醫院搶救,當時他仍處於昏迷狀態,而兇手仍然在逃,下落不明。 她亦認為,新慶路康寶路公屋的交通只靠擴闊的L7路作主要出入路段不足夠應付龐大流量,相信五柳路日後將成交通樽頸位,而出入的主要交通通道仍需要依賴藍地交匯處,使其無法起分流作用,塞車問題亦未能解決。 同時,發展商亦推「置開心」樓價保障並適用於所有單位,其保障金額最高可達樓價5%,保障期間至2024年5月。 當「平均樓價指數」低於「簽署臨時買賣合約的日期的當月的樓價指數」,買方可以獲得由賣方提供的樓價保障。
屯門發展藍圖: 屯門54區發展藍圖: 住宅大樓組成 近5,000夥
「屯門」意即「屯兵之門」,也是「屯田防衛的海門」,是中國歷史文獻最早出現的香港地名[1],比「香港」一詞還要早數百年。
直至三號幹線1998年上半年全面通車,西鐵(今屯馬線)於2003年通車,屯門公路和青山公路不再是屯門唯二的對外道路,前往港九區之交通才大大舒緩。 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已於2020年12月27日通車,直通香港國際機場。 在 年度起的5年內,香港房屋委員會(房委會)及香港房屋協會(房協)預計興建約94 500個公營房屋單位,當中公共租住房屋(公屋)單位約71 800個,資助出售單位約22 600個。 私人市場方面,截至去年12月底,預計未來3 至4年一手住宅物業的供應量達94 000個單位,比本屆政府上任時高出45%,是12年前政府開始定期公佈供應數字以來的新高。 國家事實係重點發展珠江三角洲,而屯門剛好係深圳、港島、澳門和中山珠海的中心點,以地鐵作比喻類似油麻地站。 正如油麻地站已成為香港見面交收的標準地點,屯門日後會變成一個物流重鎮,創造很多就業機會,成為租金和樓價的上升動力。
屯門發展藍圖: 部門內部草圖 – 屯門及元朗西,粉嶺、上水及元朗東
而自位於新墟的屯門Neway於2020年9月結業後[25],屯門區內已再沒有任何卡拉OK店舖。 1898年英國向清國租借新界時,屯門劃入入元朗約,以該地山峯青山為名,稱為青山分約。 唐代開元二十四年,唐室發展南方,設屯門軍鎮,駐軍二千人,屬於安南都護府,視為廣州南方的港口重鎮、交通樞紐。
- 賴嘉汶指,隨着屯門西北區急速發展,現時藍地交匯處已經不勝負荷,經常出現嚴重擠塞,更蔓延至青麟路、屯門醫院,甚至屯門公路,影響全屯門區居民。
- 當局基於環境和基礎設施方面的考慮,在第9、55、56和59區內劃定六幅「綜合發展區」用地作綜合發展,主要用於住宅用途。
- 為連接北部都會區和維港都會區、加強南北鐵路聯繫,政府會在香港中部和西部各增設一條鐵路,即中鐵線和港島西至洪水橋鐵路。
- 屯門市中心是特定劃定的範圍,集中區內主要設施,包括市鎮公園、大型表演場地、公共圖書館、主要政府辦公大樓、法院等等。
- 區徽為翠綠色方形圖案,中間有中文「屯」字圖案,外圍兩邊有類似中文「門」字簡化後的兩邊,表示「屯門」兩字。
- 屯門區兆康選區區議員巫成鋒指,該兩幅地皮的位置偏僻、交通不便,附近小坑村及寶塘下的居民均需步行最少10分鐘,才能到達最近的輕鐵站田景站或麒麟站。
環境及生態局今日(14日)公佈與業界共同制訂的「漁農業可持續發展藍圖」,分別在漁業及農業訂下多項措施及目標,包括九大優先推展措施,其中漁業方面會展開可行性研究,籌劃設立首個漁業保護區。 屋邨內設有多項休憩設施,包括6個兒童遊樂場、兩個羽毛球場、籃球場、乒乓球檯和緩跑徑、東華三院馬陳家歡幼稚園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及長者日間護理中心等。 再者,新屋邨與紫田村及紫田花園接壤地段,將規劃成綠化帶,美化環境;邨內亦廣植樹木,綠化比率將不少於地盤面積的三成。 屯門發展藍圖2025 據報道,事主疑曾因金錢及生意問題,在便利店內與人爭執,警方也將該案件列作「傷人」處理。
屯門發展藍圖: 住宅大樓組成 近5,000夥
消息表示,政府亦預計11號幹線2036年落成後,將有助於早上繁忙時段,將新界西北到市區的行車時間縮短約10分鐘,估計屯門公路(小欖段)、屯門公路(深井段)、大欖隧道、汀九橋及青嶼幹線的交通情況,屆時都可獲改善。 政府2020年展開《跨越2030年的鐵路及主要幹道策略性研究》,分析全港主要運輸基建的供應和需求,又基於正在規劃、設計和施工的項目提出新建議,整合成香港主要運輸基建發展藍圖。 不過,一是不能讓深圳前海區和香港市區的高樓大廈,高價格成本入侵。 二是在保育的同時,把現有的設施改善,打造宜居的社區環境,盡量利用海岸線的優美風景,吸引中產的專業人士入住。
屯門發展藍圖: 政府公佈《香港主要運輸基建發展藍圖》
2022年初,社企 不朽傳耆 出版書籍《屯團轉:屯門心導遊》,推介由不朽傳耆團隊過去為屯門設計的其中兩條主題導賞路線,附有社區地圖,也收錄了由多位屯門居民所撰寫,分享他們親身經歷、見證屯門變遷的小故事,以達至社區保育的目標 [18]。 運輸及物流局副祕書長黃珮玟指,為充分發展北部都會區的邊境優勢,當局會推展兩個項目,即北環線支線,以及三鐵三路下的港深西部鐵路(洪水橋至前海)。 2022年初不朽傳耆 出版書籍《屯團轉:屯門心導遊》,推介由不朽傳耆團隊過去為屯門設計的其中兩條主題導賞路線,附有社區地圖,也收錄由多位屯門居民所撰寫,分享他們親身經歷、見證屯門變遷的小故事,以達至社區保育的目標 [14]。 19世紀末青山灣一帶(今三聖墟)已有人居住,后角天后廟(今屯門舊墟)及屯門新墟一帶是當時的市集,新墟人口僅有約250人[12]。 一方面低價可吸引外來購買力,另一方面,不過度商業化、中產化,保留屯門基層社區市場的風貌,使在香港高度商業化的發展中保留一懷舊樂土,既保存本地幾十年的社區面貌和傳統,也保育由此產生的本土文化。
屯門發展藍圖: 屯門
署方建議,將現時大綱圖的「住宅(戊類)」和「綠化地帶」,改劃成為「住宅(甲類)」和「政府、機構或社區」地帶。 屯門發展藍圖 近年運輸署為提升屯門區的巴士網絡效率,分別在小欖交匯處附近的屯門公路往九龍方向及在大欖角迴旋處附近屯門公路往屯門方向興建屯門公路巴士轉乘站。 兩個巴士轉乘站已先後於2012年12月和2013年7月相繼落成啟用。
屯門發展藍圖: ▶ 安道爾貨幣
屯門區議會是香港的區議會之一,共有32名議員,其中直選議員31名,當然議員1名。 區徽為翠綠色方形圖案,中間有中文「屯」字圖案,外圍兩邊有類似中文「門」字簡化後的兩邊,表示「屯門」兩字。 而「屯」字亦造成一個「T」字,指「屯」的英語「Tuen」的首個字母[8]。 屯門區議會負責就該區的社區設施、衞生環境、運輸及交通、房屋政策及居住環境改善等事宜,向政府反映意見。 第六屆屯門區議會有31名民選議員及1位當然議員,現時屯門區議會主席是陳有海先生,副主席是黃丹晴先生。
屯門發展藍圖: 香港青年交響樂團週年音樂會演繹經典美樂
地政總署表示,上述發展項目的土地平整及相關基建工程預計於今年內展開,2025年完成。 2019年起,香港新媒體社會企業 不朽傳耆 獲屯門區議會及仁愛堂資助,舉辦了三屆「導.賞屯門」長幼社區導賞計劃 [14]。 計劃旨在透過長者豐富的人生閱歷,配合年青人無限創意,成就不一樣的導賞體驗和社區風景,也體現長幼共融。 2019年至2022年間,香港新媒體社會企業 不朽傳耆 獲屯門區議會及仁愛堂資助,舉辦了「導.賞屯門」長幼社區導賞計劃 [13]。 政府亦正嚴格檢視正在規劃及設計階段的工程項目預算,以切合實際需要,實而不華等原則,優化設計,減省成本。 發展局至今已檢視約60個工程項目,節省約共130億元的項目成本。
屯門發展藍圖: 屯門繞道、11號幹線走線曝光 消息︰兩幹道藍地起步2036年前通車
一方面是在深圳南山區工作的,另一方面是在家工作為主的自由專業人士。 屯門發展藍圖2025 既限制無序發展,堅決保存原來社區風貌,又促進改造,引進新的羣體,改變當地人口結構、職業結構,甚至利用嶺南大學,開拓新的文化社區,改革單一基層社區為複合立體發展的新區。 這樣的改造,不重於政府大灑金錢建設,而在於社區改造,文化建設,發展的思維方向轉變,需要的是社區、社會的投入,集體建設新的社區發展。 港鐵今日(13日)表示,歡迎政府公佈《香港主要運輸基建發展藍圖》,完善鐵路網絡,推動香港持續發展及策略定位。
屯門發展藍圖: 交通
約319公頃的用地劃為「其他指定用途」地帶,目的主要是提供或預留土地作特定用途,例如輕便鐵路總站及附設的綜合發展、商貿設施、公眾康樂體育中心、貨櫃貨物裝卸及存放區,以及特殊工業區。 約28.1公頃的用地劃為「未決定用途」地帶,涵蓋現有的防波堤及三聖灣的毗連擬議填海區,以及位於擬議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收費廣場北面和西面的屯門第46區土地。 屯門發展藍圖2025 為了提供政府、機構或社區設施,以配合當地居民、該地區及/或全港的需要,約235公頃的用地劃為「政府、機構或社區」地帶。 另外,約111.6公頃的用地劃為「休憩用地」地帶,作各種動態及/或靜態康樂用途。 約0.4公頃的用地則劃為「康樂」地帶,以進行康樂發展,為市民提供所需設施。
現時的青山灣實際只是原來的一小部份,而且早年發展期把避風塘建立於該區域[2]。 政府今日公佈香港主要運輸基建發展藍圖,勾劃能滿足遠至2046年和以後的運輸及物流需求的策略性鐵路和主要幹道網絡。 其中,當局會推展三鐵三路優化方案,以及在北部都會區東面發展兩鐵一路。 本屆政府致力於環境保護和生態保育,亦務求在發展與保育之間取得適當平衡。 過去幾年,我們將合適的「不包括土地」例如西灣等納入郊野公園範圍,令現時郊野公園和特別地區的總面積增加了38公頃。 在發展古洞北和粉嶺北新發展區的同時,亦會設立約37公頃的塱原自然生態公園。
以入場單位1B座3樓H室為例,其實用面積305平方呎,屬一房連開放式廚房。 屯門發展藍圖 如買家採「置稱心按揭利息保障」並承造九成按揭,年期為30年,以按息3.375釐計,每月需供款約17,777元。 據悉,政府有意為龍富路、皇珠路及海榮路,另行安排道路擴闊工程,但預計相關工程,要到2031年或以前完成。 屯門發展藍圖 綜合上述第1期至3期的夥數,全盤合共提供約4,585夥,為近年市場上罕有的大型住宅發展項目。
屯門發展藍圖: ▶ 安道爾語言
屯門新市鎮位於新界西部,發展主要集中在青山灣填海區及青山與大欖山之間的谷地,總發展面積約為3266公頃。 現實是,對土地開發項目,社區以至全社會經常有不同意見,在規劃和開發過程中面對種種挑戰和阻力,導致項目延誤、規模縮減,甚至被迫放棄。 公屋計劃現時目標是在短時間內落成2.16萬夥公營房屋,而相關配套或未能同步落實,也是居民關心的問題,區內的交通配套及社區設施亦向來為人詬病。 賴嘉汶指,隨着屯門西北區急速發展,現時藍地交匯處已經不勝負荷,經常出現嚴重擠塞,更蔓延至青麟路、屯門醫院,甚至屯門公路,影響全屯門區居民。 屯門欣田區議員賴嘉汶表示,除新慶路及康寶路的公營房屋發展計劃外,現時屯門54區正在興建兩個大型公屋計劃,日後屯門西北區人口定必會急速增加,對附近居民造成重大影響。 田北辰認為,兩條幹道的走線設計合理,在2036年後,新界西北就可有3條免費幹道,包括屯門公路、11號幹線,及屆時政府取回的大欖隧道,連同3條重鐵,即西鐵線、北環線和明日大嶼預計興建的跨海線,預計「2036年後新界西北變天」。
屯門發展藍圖: 屯門區
消息指,屯門繞道落成後,新界西北的車輛可由元朗公路經屯門繞道,無需經屯門公路(市中心段)、皇珠路及其他屯門區內道路,就可直接進入屯赤隧道,令相關路段的行車量比率於2036年,仍處於飽和以下水平。 取代屯門西繞道的「屯門繞道」據悉亦會於藍地設出入口,由屯赤隧道連接路,途經屯門南部及大欖郊野公園,連接藍地東交匯處,以接駁元朗公路及港深西部公路。 消息指,擬建的「屯門繞道」全長8公里,為雙線雙程分隔道路,除接駁藍地東交匯處一段為高架道路外,其餘全程均為行車隧道。
屯門發展藍圖: 主要私人屋苑
然而由於孫九招的緣故,54區的基建工程一直擱置,而上述校舍的興建計劃亦告取消。 直至1990年代末,政府決定開發該區域,以提供更多房屋供應,並就此進行環境影響評估。 屯門發展藍圖2025 按照當時的藍圖,和田邨位置將興建2座校舍,並提供一幅私人住宅用地。
屯門發展藍圖: 公共屋邨
93夥單位當中開放式戶佔3夥、一房戶佔10夥、兩房戶佔52夥、三房戶佔28夥,面積介乎238平方呎至693平方呎,扣除15%,折實售價由335.49萬元至893.18萬元,呎價介乎12,345元至14,448元。 2A期定價仍然剋制,新出首張價單,涉及93夥,戶型涵蓋開放式至三房,折實平均呎價13,288元,入場費335.49萬元起,屬開放式戶。 主要以第1A座及1B座為主,至於開放式單位則位於同期數之前已推出的座數。 屯門發展藍圖 現時屯門區內設有四間戲院,包括位於新墟,歷史悠久的巴黎倫敦紐約米蘭戲院及凱都戲院,位於屯門市廣場的stagE(2018年前為UA屯門市廣場),以及位於新都商場,於2018年開業的英皇戲院。 現時華都商場地下及一樓主要為旅行社、二手教科書、手機配件及網絡器材等店舖,亦設有不少小型食店,吸引區內學生及年輕人光顧。
屯門發展藍圖: 屯門54區發展藍圖: 工程計劃的範圍和性質
約265.8公頃的用地劃為「住宅(甲類)」地帶,作高密度住宅發展。 約139.2公頃主要位於新市鎮的邊緣一帶的用地劃為「住宅(乙類)」地帶,作中等密度的住宅發展。 約1.4公頃的用地劃為「住宅(丙類)」地帶,作低層、低密度的住宅發展。 共約89.7公頃的用地劃為「鄉村式發展」地帶,涵蓋現有鄉村以及作鄉村擴展的土地。 當局基於環境和基礎設施方面的考慮,在第9、55、56和59區內劃定六幅「綜合發展區」用地作綜合發展,主要用於住宅用途。 約42.1公頃的用地劃為「工業」地帶,作一般工業用途、資訊科技和電訊業及與工業用途有關的辦公室。
有經濟學者認為,這個計劃反映發展商看好樓市前景,即使買入後下跌,有發展商補底都是事。 然而,當相關樓價指數下跌達15%,鑑於發展商提供的保障上限只為最高樓價的5%,因此買家也只能獲得約16.77萬元的樓價保障;而在這樣的情況下,即買家只能獲得樓價下跌幅度約33.3%的保障。 假如相關樓價指數下跌5%,即單位價值將跌至約318.72萬元,發展商將會支付當日成交價的2.5%,即約8.4萬元的樓價保障。 屯門發展藍圖2025 以4號價單共93夥計算,整批單位價單市值6.8億元,而以折實價計算,整批單位折實市值5.79億元,假若直至2024年5月樓價下跌10%,即反映發展商將要付出高達2,895萬元的「樓價保障」。
屯門發展藍圖: 區議會
就屯門西繞道,田指出,當年設計時因當局未掌握11號幹線起點,故把屯門西繞道「無釐頭駁到好北面」,最終改為「屯門繞道」連接藍地的方案,起點位於屯門和元朗中間,是「最當然位置」。 為配合屯門第54區房屋及相關發展,土木工程拓展署(土拓署)將會建造L54B路及其連接路,和進行藍地交匯處道路改善工程。 評估報告指出,工程興建後的交通網絡將足以應付因屯門第54區未來房屋及相關發展項目而增加的交通流量。 屯門(英語:Tuen Mun)(前稱青山,1972年發展為新市鎮復用舊名)位於香港新界西北部,是香港十八區之一的屯門區的主要區域,屯門新市鎮座落其中。 「屯門」或「屯門市」的範圍通常指包括北至兆康苑、富泰邨,西至蝴蝶灣,東至三聖邨的區域;屯門新市鎮所有公共房屋及主要社區設施均位於這個範圍。 不過如果根據香港政府「分區計劃大綱圖」,屯門的範圍包括西至踏石角,東至深井、青龍頭附近一帶,北至藍地, 元朝或之前已有文姓、廖姓、陶姓原居民在此居住。
屯門發展藍圖: 主要作棕地用途 夾雜墳墓、骨灰龕
更多的是相機店,各大品牌 Fujifilm、Leica、Canon、Nikon、Sony、Samsung、Sigma、Kodak、Olympus、Panasonic 屯門發展藍圖2025 都有,超好買。 ▼街上也很多巴士,可以往來其他行政區(安道爾共有七個行政區),也可以往來雪場(上面會寫 SKIBUS)。 先來談談安道爾是個怎樣的國家好了,雖然說我對安道爾的認識多是從維基來的哈哈哈,實際走過一次也差不多像維基說的那樣,自助旅行的門檻不高,會說英文就可以。 整個安道爾是是467.63 平方公里,大概一個半的臺北市大,這次去的首都老安道爾(安道爾城)跟信義區差不多大,大概是 12 平方公里。 每個指定住宅物業只可獲一次樓價保障,買方須於2024年10月31日或之前,以書面向賣方申請樓價保障。
屯門發展藍圖: 研究讓從事商業農耕的農場,提供休閒活動作輔助業務的可行性;
藍圖訂下八大發展發疇,包括基礎設施支援、加強財政支援、科技應用、人力資源及培訓、行業組織、營運環境、產業多元化及創造機遇。 屯門發展藍圖 項目挾屯馬綫雙站地利及北部都會區門廊優勢,而且戶型多元化,設有開放式至4房,吸引不少投資者及用家高度關注。 屯門發展藍圖2025 同時,項目是屯赤隧道及屯馬綫全線通車後,首個屯門巿大型新盤,被譽為屯門版Yoho。
屯門發展藍圖: 屯門醞釀大規模轉型
屯門區議會是香港十八個區議會之一,負責協助處理屯門區的事務,共有32名議員,現屆屯門區議會無陣營佔據主導權,現任11名議員當中5名為民主派議員,1名為中間派議員,建制派有5名議員。 輕鐵於1988年9月18日首次通車[16],並於其後作出多次擴展。 為配合新市鎮發展,1970年代斥資數億港元動工興建屯門公路,1983年全線通車。 但由於交通流量大,而且彎多路斜,容易發生交通意外,即使到今日屯門公路每天繁忙時間必定塞車。
屯門發展藍圖: 屯門54區發展藍圖: 擬增地積比 屯門將建9,000公屋單位 屯門、青山公路恐塞爆
上述三條車線將分別連繫兆康站及屯門站,雙站優勢盡在掌握,瞬間連接全港港鐵網絡。 住客會所連同公共花園及遊樂地方總面積約40萬平方呎,更自設逾4.9萬平方呎商場,生活所需一應俱全。 合併後,屯門新慶路及康寶路的公營房屋發展計劃將涉29.7公頃,當中包括社會福利設施 、 幼稚園、學校、零售設施、休憩用地、兒童遊樂場、公共運輸交匯處及其他基礎配套設施。 規劃署日前向區議會提交文件,決定合併屯門新慶路及康寶路兩幅土地,以作綜合規劃發展。 整個發展計劃佔地近30公頃,預計可興建2.16萬夥公營房屋,容納約6.1萬人,估計入夥年期為2030至2033年。
唐代詩人韓愈的《贈別元十八協律詩》中寫:「峽山逢颶風,雷電助撞捽。乘潮簸扶胥,近岸指一發。兩巖雖雲牢,水石互飛發。屯門雖雲高,亦映波浪沒。」描寫屯門海面的水勢湍急險峻的情景。 屯門發展藍圖2025 而劉禹錫的《踏潮歌》寫道:「屯門積日無風飆,滄浪不歸成踏潮。轟如鞭石屹且搖,互空欲駕黿鼉橋。」描寫屯門巨浪滔天的海面[3][4]。 有些歷史學家認為韓愈被唐玄宗貶官至潮州任刺史時就是循海路赴任,途經屯門,但有關說法仍存爭議,部分史家認為他循東江前往,並未路經屯門[3]。 屯門三面環山,西面是青山,東面是九逕山,屬優良的天然避風港;在南北朝的劉宋已成一有名航門[2],海外國家商船(如從波斯、印度和南洋來的船泊)到廣州府城經商時,都會選擇先停駐屯門補給,經屯門水道,再向北前往廣州等地[3]。 五代十國時,南漢在屯門設市舶部門,對各國來華經商船隻抽解(意思是舊時對沿海港口進出口貿易徵收稅款),這個市舶部門便逐漸成為南漢主要稅收來源之一[3]。 這樣的發展困局,卻造就屯門在香港的價格低窪區,也缺地產商的衝擊,地價稍低,只要有工作,生活也可安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