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區重建局今日(7日)公佈土瓜灣兩個重建計劃,分別是明倫街╱馬頭角道發展計劃,即俗稱土瓜灣「五街」;以及土瓜灣道╱馬頭角道的重建計劃。 五街重建 重建後,料前者可提供1280夥,後者則可提供950夥中小型單位,估計在2033年完成。 是次發展涉及工廈,市建局過去曾兩度重建工廈失敗,今次開特例,邀請持有多個業權的業主參與項目發展,希望項目能順利推展,惟細節有待研究,詳情將適時向業主公佈。

  • 李慧瓊昨日聯同「十三街」及「五街」當區工聯會地區幹事黃文港、胡銘泰,約見市建局代表落區視察。
  • 市建局表明就「五街」和「十三街」的樓宇現況過往已為業主提供各項樓宇復修支援服務及資助,改善樓宇的狀況和設施,未能提供何時落實舊樓收購的日期。
  • 土瓜灣翔龍灣以北5條街道俗稱「五街」,由多幢逾60年的舊唐樓和地舖車房組成,居住環境欠佳。
  • 第二個方法是善用油旺重建計劃中的規劃工具,令回報增加;第三是將項目附近未用盡地積比的政府土地或老舊設施,納入重建範圍,由於毋須收購,免卻成本,又可增加回報;第四則是運用規劃儲備及項目儲備。
  • 土瓜灣兩個項目,將較佐敦「八文樓」更早開展重建,目前已展開重整規劃,形容「唔會太長時間」。

基於市場敏感性,政府現階段不便評論,市建局必須就其重建發展業務計劃遵守保密原則,只會在其啟動重建項目時才透過刊憲等方式對外公佈項目細節,包括重建位置及範圍等資料。 五街重建2025 五街重建2025 重建後,明倫街╱馬頭角道項目可提供1280夥,土瓜灣道╱馬頭角道發展可提供950夥中小型單位,估計在2033年完成。 市建局總經理(規劃及設計)麥中傑表示,現時海濱休憩處狹窄,闊度只得2.5米,故兩個項目將興建約20米的海濱長廊。 重建後,大樓會後移,以騰出地面空間,供政府進行由4線拓展至6線路段的工程。

五街重建: 土瓜灣「五街」重建啟動 議員楊永傑盼推動「十三街」重建

市區重建局昨日啟動重建土瓜灣五街及比鄰工廈,料2033年提供逾2,200個中小型單位,930個業權收購成本逾百億元。 馮卓森建議特區政府及早制訂荃灣區舊邨重建規劃方案,例如可利用梨木樹邨2號配水庫與周邊用地作為接受屋邨,開展梨木樹邨重建研究,同時亦能夠為荃灣區內其他舊屋邨提供更多重建的契機。 「舊區重建並非朝夕間可以完成的。短期內,我會重視漏水和樓宇維修問題,中期期望繼續跟進荃灣路擴闊和隔音屏障工程,一步一步為荃灣市民改善生活環境和質素。」他說。 而在1996年1月,房委會在柴灣邨9-12座重建項目中,試驗「自選單位計劃」,讓居民自行選擇興東邨內的安置單位(而具體操作方式與居屋揀樓類似,有關方面會以攪珠方式決定他們的揀樓次序)。 五街重建 立法會議員楊永傑在電臺節目上表示,希望透過土瓜灣「五街」的重建計畫,推動「十三街」的重建。

  • 今次重建項目將涉及工廈,考慮到早前兩個重建工廈失敗經驗,市建局將實施新的收購政策。
  • 「相信在完善地區治理後,處理問題的效率定會有所提高,現時最重要的就是要發現問題,及時反映問題。」夏泳迦表示,自己KOL的身份,對第一時間聆聽市民意見後向政府反映起到很大的作用,特別是在地區辦公室營業時間外,總有市民在網上找到她並傾訴遇到的困難。
  • 市區重建局今日(7日)公佈土瓜灣兩個重建計劃,分別是明倫街╱馬頭角道發展計劃,即俗稱土瓜灣「五街」;以及土瓜灣道╱馬頭角道的重建計劃。
  • 韋志成指,理解有意見希望市建局盡早處理「五街」、「十三街」小區的樓宇狀況和居住環境欠佳之問題。
  • 基於市場敏感性和保密原則,局方只會在其啟動個別具體項目時,透過刊憲等方式對外公佈項目細節。
  • 重建後,明倫街╱馬頭角道項目可提供1280夥,土瓜灣道╱馬頭角道發展可提供950夥中小型單位,估計在2033年完成。
  • 他又指,「五街」及「十三街」樓宇附近有多幢工業大廈,大部分工廈商戶在內經營業務,鄰近更有一座運作中的煤氣廠。

三億,火災過後五年,昨天舉行動工典禮,苑裡鎮公所希望邁開重建第一步,預計二○二五年重建完成。 宜蘭冬山河下游的五結防潮閘門俗稱清水大閘門,因主體結構受損,縣府爭取重建,今動土典禮。 清水大閘門建成於1969年,縣府指出,受到地震及鏽蝕老化影響,主體結構受損,向經濟部水利署爭取補助重建,獲覈定12億餘元,2021年底開始招標,因原物料上漲與疫情等原因,8次流標,第9次招標追加經費到18.7億元,今年9月11日決標。

五街重建: 業主拒維修單位 義工助婆婆清走5、6袋剝落石屎1泥頭

發展局書面回覆指,為協助舊樓業主為其樓宇進行維修保養,延長樓宇的可使用年期,政府一直與市建局緊密合作,推展多項與樓宇安全及復修相關的財政及技術支援計劃,以協助有需要的業主,特別是缺乏經濟、統籌等方面能力的業主保養其物業單位。 市建局已把多項計劃整合為樓宇復修綜合支援計劃,為有需要的業主提供方便的一站式申請服務。 李慧瓊表示,希望巿建局能重新審視及考慮「十三街」及「五街」重建方案,盡快把該區納入重建範圍,讓居民生活環境得以改善,並使重建項目能注入更多活化更新及調適社區規劃的元素。 馬頭角「十三街」及「五街」是九龍城區較大範圍的舊式樓宇集中地,早於2014年,巿區更新地區諮詢平臺向政府提交的「九龍城市區更新計劃」已把「十三街」及「五街」納入優先重建範圍,唯至今依然未有實際行動。

後市方面她預計息口快將見頂,明年有望減息,在持續強大的剛性需求支持下,相信樓市將逐漸恢復平穩,或有機會削減付款辦法優惠或備用按揭貸款成數。 由華懋集團及港鐵(0066)合作的何文田站上蓋項目瑜一今日(12月4日)公佈最新部署,華懋集團銷售總監封海倫表示,整個項目自年初推出至今累沽438夥,吸金逾75億元,平均每夥成交價逾1,700萬元。 她期望日後繼續通過網絡平臺,與市民更多交流接觸,及時發現區內急切解決的問題,擔當好市民與政府的溝通橋樑角色。 在中三的時候,母親希望他能接觸更多人,於是帶他做義工,並在服務中與不同年齡的義工和市民交流。

五街重建: 政府發強硬聲明駁斥沙中綫失實言論

至於九龍城盛德街重建項目試行「預先批地」模式,他指可以減省程序,毋須清場才招標。 市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昨日(12日)在立法會表示,重建土瓜灣「五街」和「十三街」的收購成本達400億元,當局流動資金僅約收購成本的一半,故要「儲夠錢」纔可啟動相關大型重建項目,未交代重建時間表。 韋志成今早(13日)於電臺節目表示,現時正就「五街」和「十三街」展開重整規劃,形容「唔會太長時間」,該項目會較佐敦「八文樓」更早開展。 土瓜灣道╱馬頭角道發展計劃,則佔地約8, 759平方米,涉及新寶工商中心。 地盤界線大概東面毗連馬頭角海濱,南面毗連馬頭角道, 西面毗連土瓜灣道,及北面毗連房協的專用安置屋邨預留用地。

楊振宇則指「五街」和「十三街」兩地樓齡達60年,部分樓宇問題不是居民無心處理,而是無辦法處理,例如每隔幾年便會出現滲水或石屎剝落情況,久而久之大廈出現結構性問題,希望能獲當局優先處理,居民亦為此感到沮喪,期望盡快安排重建。 五街重建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鄭治祖)九龍中地區直選參選人、民建聯主席李慧瓊昨日約巿建局代表落區,到馬頭角「十三街」及「五街」視察(圖),他們聯同街坊一起直接向巿建局反映「十三街」及「五街」的重建訴求。 李慧瓊表示,該區域目前面臨衞生及治安等問題,希望巿建局能重新審視及考慮「十三街」及「五街」重建方案,盡快把該區納入重建範圍,讓居民生活環境得以改善,並使重建項目能注入更多活化更新及調適社區規劃的元素。

五街重建: 李慧瓊盼巿建局速重建「十三街」「五街」

但是,由於市區土地不足,有一部份居民會獲安置到市區以外(例如部份問題公屋住戶獲派沙田顯徑邨,另秀茂坪下邨住戶除少數獲派同區翠屏南邨、德田邨或黃大仙東頭邨單位外,其他主要安置於天水圍天耀邨、沙田廣源邨及將軍澳景林邨)。 五街重建 此外,為加快安置程序,安置屋邨可以多於一條(例如藍田邨最後一批舊廈居民,分別遷往雲漢邨及油塘邨)。 在1985年26座問題公屋醜聞被揭發時,一共有577座公屋大廈被驗出結構強度遠低於標準。 五街重建2025 由於涉事大廈多為徙置大廈及政府廉租屋,加上第三型大廈及舊型政府廉租屋沒有獨立衛生間,嚴重影響居民生活質素,故政府於1987年頒佈的《長遠房屋策略》中,宣佈於2001年前將所有上述類型大廈清拆,是為整體重建計劃[1]。

五街重建: 相關新聞

市區重建局(市建局)是根據《市區重建局條例》於二零零一年五月成立的法定機構,取代前土地發展公司,進行、鼓勵、推廣及促進本港市區更新。 二零零二年六月立法會財務委員會批准政府由二零零二/零三年財政年度起分五年向市建局共注資港幣一百億元。 韋志成又指,重建項目不能單靠市建局一個機構承擔,需要私人市場參與,而發展商最主要的考慮是回報,現時具潛力的項目已發展得七七八八,餘下「八文樓」等項目都幾乎欠缺回報,故需要調整地積比等,增加市場誘因。 除提供住宅單位,市建局亦會將建築物從海濱後移,提供約20米闊海濱長廊,與比鄰啟德發展區連接,日後可經海濱步行至啟德體育園;2個發展計劃之間,亦會預留25米闊走廊作海濱廣場,方便市民經土瓜灣道行到海濱。

五街重建: 土瓜灣「五街」和「十三街」重建已展開重整規劃

兼善裏街坊關注組今年6至7月訪問404位區內居民,瞭解自巿建局宣佈重建以來對社區環境及租客的影響,結果大約有10%受訪者稱消息發佈後即遭業主加租,普遍加租幅度為10%以上,亦有8名受訪者稱被業主提出不續租迫遷。 受訪者提出大廈走廊和天井衛生環境惡劣,垃圾長期堆積,有人隨處大小便,傳出惡臭及有蟑螂和老鼠問題;防火門失修,電力不足,雨後樓梯濕滑,天井地下污水管爆裂等問題。 高達六成受訪者表示居住的大廈周邊環境衛生非常差,接近三成受訪者表示差,只有不足一成表示可接受。

五街重建: 計劃下被拆卸校舍資料

隨着與其他人交流增多,不僅粵語日趨流利,自信心亦增強,還體會到幫助市民後的滿足感,因此他立志長大後要繼續服務社區,貢獻社會。 關注組另一名成員龔先生批評,巿建局進行人凍結登記,原本是讓現有租戶獲保障,但結果是「人口凍結登記話係保障你,但業主叫你走就要走,等如話(維修)整好幢樓,石屎剝落就唔關我事。」舊區重建反令現有租戶面對更多壓力而毫無保障。 在1996年前,所有安置屋邨單位均由房委會隨機編配,而分配機會與輪候冊人士一樣只有三次,居民或無法選擇心儀單位[4]。 「十三街」泛指馬頭角傳統舊區的13條街道,包括龍圖街、鳳儀街、鹿鳴街、麟祥街、鷹揚街、鵬程街、鴻運街、蟬聯街、燕安街、駿發街、鶴齡街、木廠街及馬頭角道。 黃毅斌說,空氣鳳梨不需要土壤,栽培、管理容易,更無須費心盆栽積水的孳清問題,看似嬌小,其實也有較大型的品種,以「霸王」為例,直徑可超過30公分。 五街重建2025 五街重建 五街重建 苑裡鎮公所指出,已尋覓兩處合適的中繼場址,第一個地點作為乾貨所在地,選定為水利署苑裡工作站一樓;第二個地點則選定於臺電苑裡服務所旁用地,主要安置濕貨生鮮攤商,預計明年二月二十九日啟用。

五街重建: 相關推薦

今次重建項目將涉及工廈,考慮到早前兩個重建工廈失敗經驗,市建局將實施新的收購政策。 市建局總經理(收購及遷置)鍾建強表示,現正研究項目內擁有不少指定數目物業、並符合條件的註冊業主可參與項目的發展,以作為出售物業予市建局的另一選擇。 土瓜灣翔龍灣以北5條街道俗稱「五街」,由多幢逾60年的舊唐樓和地舖車房組成,居住環境欠佳。 市建局昨啟動重建五街及比鄰新寶工商中心,兩者會一併規劃發展,但由於住宅和工廈收購安排有異,市建區將其分2個發展計劃處理。

五街重建: 政團倡盡快制定「十三街」及「五街」重建搬遷方案

在清拆開展前一年半至兩年,受影響居民將會獲得通知,以安排進行凍結人口登記、接收屋邨單位編配,而具體遷出日期亦會同時公佈。 當最後一座安置大廈落成後,居民有最後三個月(以往為五個月)期限遷出,並進行拆卸工程的招標程序(但若遇上釘子戶或工程延誤,拆卸日期或會推遲[2])。 政府於2011年2月24日公佈新修訂的《市區重建策略》,當中已將進行了為期兩年的公眾參與活動後所凝聚的主要共識納入策略內。

五街重建: 「十三街」業權較「五街」多且複雜

她說,看到荃灣區有很多老舊樓宇,如梨木樹邨、石圍角邨等,都出現日久失修的情況,部分區域的樓宇管理亦不理想,許多住戶都反映單位出現滲水、漏水等情況,甚至一到雨天就會淪為「水塘」。 當有市民提出意見後,自己會第一時間向政府反映市民的訴求,推動政府加強老舊樓宇的維修,爭取讓市民安居樂業。 他指出,荃灣是典型處於新舊交替的地區,以楊屋道為坐標,一邊是新發展區、中產區域,另一邊則唐樓林立、基層較多。 由於荃灣舊區仍沿用數十年前的城市規劃和發展,許多配套設施已與現時人口增多的荃灣區格格不入,包括區內的醫院已超負荷導致服務不足,荃灣大會堂的場地早已處於飽和狀態,應當盡快重建。 一般而言,居民均在同一區議會分區(或鄰近區域)內新建/已重建屋邨安置(例如位於黃大仙區的慈雲山邨,主要安置屋邨都在同區內的鳳德邨、東頭邨或黃大仙下邨)。

荃灣東南選區1號候選人馮卓森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經常收到街坊投訴,指住所經常出現滲水、牆身剝落等情況。 他認為這些公共屋邨樓齡過高,小修小補的作用已經不大,若要有效改善市民居住環境,就必須重建。 清拆後屋邨土地多數都會重建為新型屋邨大廈(而相關屋邨/屋苑之項目編號一概以「RR」/「RH」作結,以資識別),但少數項目會因應地區發展需要而交回政府作其他用途[3]。

五街重建: 市區重建局條例及市區重建策略

受到環境變差,加上去年底大廈開始搭棚進行工程影響,他獲悉至少發生3宗爆竊案,匪徒均透過爬棚或撬門進入單位盜走財物,有租戶因此損失數千元現金。 今次重建涉及工廈,考慮到早前兩個重建工廈項目的失敗經驗,市建局將實施新收購政策。 市建局總經理(收購及遷置)鍾建強表示,項目不少業權數目由幾位業主或發展商持有,現正研究讓項目內擁有不少於指定數目物業、並符合條件的註冊業主參與項目的發展,以作為獲得收購金額及津貼以外的另一選擇,至於參與門檻、參與模式等則尚在研究中,日後適時公佈。 第一是借貸,市建局目前資產總值約540億元,每1元可借8至9毫,即大約可借400億元,並可透過發債、組織銀團貸款,增加現金流。 第二個方法是善用油旺重建計劃中的規劃工具,令回報增加;第三是將項目附近未用盡地積比的政府土地或老舊設施,納入重建範圍,由於毋須收購,免卻成本,又可增加回報;第四則是運用規劃儲備及項目儲備。

(星島日報報道)市建局近年發展多個市區重建項目,惟一直未有觸碰環境欠佳的土瓜灣「五街」、「十三街」。 市區重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昨發表網誌時解釋,「五街」、「十三街」小區發展密度高,可準許興建的樓面面積,佔總面積不足一成。 他又透露,該區存在部分工業大廈和毗鄰的煤氣厰,均加大發展難度,需制定新兼容住宅和工業用地的規劃,讓技術評估和審批程序更複雜。 他強調,團隊早於數年前已就整合住宅和工業用地作高密度綜合發展,以及所需要的技術可行性研究開展相關工作,為日後「五街」及「十三街」的更新工作創造條件。 可建樓面佔總面積不足一成  韋志成指,理解有意見希望市建局盡早處理「五街」、「十三街」小區的樓宇狀況和居住環境欠佳之問題。

五街重建: 巿建局啟動兼善裏重建失修懶理 業主5千加租至8千迫走租客

楊永傑表示土瓜灣「五街」的地段優越,鄰近郵輪碼頭及啟德體育園,相信是有利潤的住宅發展項目。 五街重建 五街重建 楊永傑希望透過土瓜灣「五街」的重建計畫,推動「十三街」重建,他指「十三街」業權複雜,建議將該區拆散收購及將強制拍賣門檻降低至7成。 市建局計劃「土瓜灣道/馬頭角道」重建項目,容許工廈業主參與項目發展,楊永傑認為,工廈業權集中,免補地價有利業主參與重建,亦避免重新招標。

他今日(24日)發表網誌表示,由於兩個範圍的密度非常高,而舊樓羣附近沒有未發展的政府土地可以整合,形容需要處理多重技術,挑戰甚大。 不過,他相信近年在九龍城啟動的重建項目,將有助於不同地區推展像這類土地狀況的大型項目,「將不可能變成可能」。 韋志成指,理解有意見希望市建局盡早處理「五街」、「十三街」小區的樓宇狀況和居住環境欠佳之問題。 代表又指,「十三街」及「五街」發展密度高,現有地積比率已接近現行規劃和法規所準許的發展密度。 加上大廈內充斥劏房單位,若要重建這兩個項目,局方預計將面對龐大的收購開支,以及居民和商戶遷置安排等挑戰,局方必須審慎研究開展有關項目的規劃,包括牽涉的資源、啟動項目的時間和規模、補償安置安排及規劃主導的市區更新模式。

五街重建: 市建局重建兼善裏未見其利先見其害 業主狂加租住戶一殼眼淚

至於工廈收購部分,由於市建局曾兩度收購重建工廈失敗,今次將引入新收購模式。 市建局總經理(收購及遷置)鍾建強表示,過去重建工廈失敗,原因在於工廈內一定比例業權由數名業主擁有,部分更是由發展商持有,相對於出售物業予市建局,他們傾向保留物業自用或自行重建。 舊有結構體未設船行閘門,船舶無法通過,新的結構體完工啟用後,可透過航行閘門開啟,疏通來往船舶,冬山河遊憩航線可延長到出海口附近航道,提供更多樣化體驗,促進觀光發展。 李慧瓊昨日聯同「十三街」及「五街」當區工聯會地區幹事黃文港、胡銘泰,約見市建局代表落區視察。

五街重建: 相關文章

近期香港有不少老舊房屋出現石屎剝落的情況,伍俊瑜坦言,這是市區「炸彈」,亦是未來要推動舊區重建和老舊公屋重建的重要原因。 他指出,推動荃灣舊區重建及加強老舊公屋重建,一來可推進政府積極收樓的程序,二來把老舊公屋重建為容量更大的公屋,解決居民原區安置的問題,三來加強社區配套,可讓現實居住在荃灣的新區有更好的生活體驗。 整體重建計劃是香港房屋委員會於1987至2012年間推展的一項大規模重建項目,旨在將第三至第六型徙置大廈及政府廉租屋,以及當時未拆卸的第一至二型徒廈,共有566 幢樓宇需要重建,以改善公屋居民居住環境。 隨着牛頭角下邨二區全部樓宇在2012年被拆卸,整個計劃均已結束,但有關政策細節為日後的其他舊式公營房屋重建計劃奠下基礎。 韋志成亦提到,兩個範圍樓宇附近均有多幢工業大廈,不少工廈廠戶在大廈內經營業務,毗鄰更有一所仍然在運作中的煤氣廠,若要改善這種土地用途不協調的情況,無可避免要制定一個能兼容住宅用地和部份現有工業用地的規劃,需要處理多重技術挑戰。

五街重建: 健康網》植物不只能淨化空氣 研究:可改善心理健康

根據2014年《九龍城市區更新計劃》建議,五街指被馬頭角道、土瓜灣道、翔龍灣及土瓜灣避風塘包圍範圍,規劃意向是把涵蓋範圍綜合發展、重建作住宅及商業用途,並會提供海濱長廊、休憩用地及其它配套設施等。 十三街則指被木廠街、九龍城道、馬頭角道以及土瓜灣道包圍範圍,規劃意向是要促使舊區重整,並淘汰互不協調的土地用途,以及解決工業與住宅用途為鄰的問題。 市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日前指重建土瓜灣「五街」和「十三街」的收購成本達400億元,市建局需要儲錢或借貸進行相關重建工作,未有交待任何實質時間表。 九龍城區議會今日(14日)討論相關議題,會上有議員指出上述兩地樓齡達60年,即使居民有心進行維修,惟每隔幾年仍會出現滲水或石屎剝落的情況,希望能盡快獲安排重建。 市建局表明就「五街」和「十三街」的樓宇現況過往已為業主提供各項樓宇復修支援服務及資助,改善樓宇的狀況和設施,未能提供何時落實舊樓收購的日期。 區議員潘國華在九龍城區議會房屋及發展規劃委員會中指出,土瓜灣「五街」和「十三街」重建已討論多年,區內舊樓林立,大廈衛生狀況欠佳,建議優先重建改劃該地區。

新的閘門單一門扇寬30公尺,是全國最大單一跨度閘門,防洪、防潮效率大幅提升,足夠應付百年最高水位;此外橋面道路也會重建,設置人行道與自行車道,連結觀光與文化。 另外集團亦部署來年首季推長沙灣東京街重建項目,涉及198夥,項目屬首個以組裝合成法(MiC)興建的私宅,現正待批預售樓花同意書。 另外,有關居民亦可在屋邨列入清拆計劃後,在清拆前三年申請提前調遷,遷出後相關單位將會一直丟空至拆卸為止。 民建聯及工聯會建議,市建局應盡快制定「十三街」及「五街」時間表及搬遷方案,提高重建密度,增地積比添誘因,增加居住人口,提高財務可行性等。

楊永傑又指,「五街」地段優質,鄰近郵輪碼頭及啟德體育園,屬海景地皮,相信是有利潤的住宅項目,希望項目可以推動「十三街」重建,他指「十三街」重建數目大,業權複雜,建議拆散收購,並考慮調低強拍門檻至七成。 韋志成續說,按項目收購成本而言,預料「五街」和「十三街」重建,較佐敦「八文樓」便宜,後者料涉約500億元。 土瓜灣兩個項目,將較佐敦「八文樓」更早開展重建,目前已展開重整規劃,形容「唔會太長時間」。 鍾建強指,是次擬發展工廈有類似情況,所以市建局正研究邀請合資格業主參與發展,惟參與模式和門檻仍在研究,將適時公佈。

市區重建局10月公佈,將於土瓜灣展開兩個海濱重建項目,其中一個是俗稱「土瓜灣五街」地區,當中涉及110個街號樓宇,包括約1400個單位及100間地舖。 免費電視77臺節目《一線搜查》攝製隊訪問了當區老街坊,他們對未來生活感到擔心,至於當區區議員則認為應加快推動重建。 至於議員關注的九龍城「十三街」及「五街」重建,發展局指其包涵在更新計劃內。

該策略除包括重建發展、樓宇復修、文物保育和舊區活化外,更強調市建局應以重建發展及樓宇復修為其核心業務。 五街重建 何太居於土瓜灣忠信街超過40年,她形容收到重建消息後非常無奈:「瞓唔著囉,死啦,唔知搬去邊度,唔知幾時收(收購單位)呢,又咁多嘢唔知點樣執呢,好多嘢諗㗎,又唔知夠唔夠錢買返呢……」她一方面對於未知的居住環境感到擔心,另一方面也不捨得舊街坊和社區,擔心無法再識到朋友。 於興賢街經營車房已經數十年的李先生同樣對未來感到徬徨,希望當局能安排原區安置復業。

五街重建: 健康網》植物不只能淨化空氣 研究:可改善心理健康

基隆市環保局已更新局徽,先前的局徽由藍天、綠山、白水組成,新局徽保留山水環境元素,再結合循環箭頭和字母K,強化循環共生概… 花蓮縣吉安鄉公所積極推動資源回收工作,不但與社區學校合作成立回收站,輔導拾荒業者落實回收工作,每月還會執行垃圾破袋稽查,… 水資處表示,閘門加大後,橋墩數量減少,水阻斷率由20.7%降低至8.6%,排水能力大幅上升,設計時以能應付百年最高水位為目標;此外將在南岸養殖區增建管理中心,操作人員不必如過去一樣到現場手動操作閘門,在管理中心操控即可,颱洪期間的安全性大大提升。 聖誕將臨,灣仔利東街於2023年12月5日至2024年1月14日期間推出「The Wishing 五街重建2025 Stars」聖誕藝術裝置,夥拍著名跨媒體藝術家黃宏達,以逾百萬顆七彩寶石打造200米的星鑽許願長廊,並於中庭上空設置五米「巨型許願星」,百萬顆寶石璀璨每個聖誕夜。

立法會議員楊永傑在港臺《千禧年代》表示,土瓜灣「五街」居住環境差,不少街坊促請城建局盡快出價,擔心樓價回升失預算,未能購置同區住宅,居民亦希望可以原區安置,留在啟德區。 韋志成今早於港臺節目《千禧年代》表示,現時市建局的流動資金約260億元,土瓜灣「五街」和「十三街」的收購成本達400億元,超出其流動資金。 他表示,以舊樓破損情況而言,九龍城重建項目的九龍城街市附近一帶舊樓,破損嚴重過「五街」,而「五街」又差過「十三街」。 明倫街╱馬頭角道項目的地盤面積約1.14萬平方米,地盤界線東面毗連馬頭角海濱,南面毗連翔龍灣, 西面毗連土瓜灣道,及北面毗連馬頭角道。 張聖典分析指,業權持有人狀況將影響市建局最終收購模式和成本,「如果業主為實務為主的公司,他們未必願意配合市建局的長期發展,或要用分紅等方式收購;如業主是發展商,收購成本或要用發展後價值計算,令收購成本增加。」他又指,無論結果如何,市建局能提供更多收購選項亦是好事。 「相信在完善地區治理後,處理問題的效率定會有所提高,現時最重要的就是要發現問題,及時反映問題。」夏泳迦表示,自己KOL的身份,對第一時間聆聽市民意見後向政府反映起到很大的作用,特別是在地區辦公室營業時間外,總有市民在網上找到她並傾訴遇到的困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