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獲投訴後,滲水辦便會根據《公眾衞生及市政條例》(第132章)的相條文處理有關個案。 滲水投訴調查聯合辦事處,俗稱滲水辦或漏水辦,是現時本港食物環境衞生署屋宇署成立的聯辦處。 主要以排『一站式』的服務為主,包括處理樓宇或家居滲水的投訴,只要市民因滲水問題而令日常生活受影響或感到困擾,卻無法從其他途徑改善滲水狀況,都可以向滲水辦提出請求。

  • 經過調查並證實源頭後,滲水辦可發出「妨擾事故通知」規定有關人士在指明的期限內減除妨擾事故,若不遵從的話可以提出檢控。
  • 若未能於90個工作天內完成調查,聯辦處會書面告知投訴人調查進展。
  • 假如無法與鄰居協商解決漏水和滲水問題 或希望由第三方協調調查工作,屋主可致電「1823」或到 1823網站 投訴,向由向食物環境衞生署和屋宇署成立的聯合辦事處(俗稱滲水辦)求助,完全免費。
  • 接獲舉報後,該處人員到有關單位及上層單位調查,其間沒發現有樓宇滲水或妨擾事故。

漏水和滲水成因,大多是由欠缺維修的水管、衞生設備或排水渠管滲漏造成。 可以,請提供滲水位置之近景及全景照片、大約受影響範圍位置及面積尺寸、受影響單位屋苑/大廈名稱;如資料足夠及情況許可,師傅可以先提供初步維修報價以供參考。 有市民以為購買家居保險,就可以保「全家平安」,任何損失都可索償。

天花滲水: 源頭根治,防水防漏

引致問題的相關單位需要維修水喉或樓板或浴缸,另外天花的滲水位置,也需要做防水處理,難度相對大。 天花滲水 然後,就可以準備防水材料,再把防水材料均勻抹在受影響的天花上,牆面的接縫處需要更多塗抹。 放置大概24小時後,再把牆身上色,掩蓋保上的防水材料。 處理滲水舉報時,調查人員需要各方合作,以便進入舉報人單位及懷疑引致滲水的單位進行測試和收集證據,以確定滲水源頭。

由於他們職責在於執行法例,所以並不會協助有關索償或維修問題。 職員會先作現場視察,然後進入被投訴的單位,有系統地進行非破壞式測試,以嘗試確定滲水源頭。 就簡單容易處理的個案並且得到有關業主/住戶的合作,調查及測試工作通常可於90個工作天內完成,以及將結果通知投訴人。

天花滲水: 常見的滲水位置

遇上屋企天花漏水滲水,第一步需要先找出漏水和滲水的源頭和原因。 天花滲水 屋企天花漏水和滲水,大部分都會立刻想到是樓上單位的問題,但與鄰居交涉前,業主應先觀察和記錄(文字及拍照)單位漏水和滲水情況,包括記錄滲水位置、滲水時間、水的程度/氣味/顏色等。 除了聯絡聯辦處,業主亦可直接找私人公司或公證行找出滲水源頭,並聘請律師入稟法院,提供有法律效力的報告,出律師信要求對方根據大廈公契內容,停止滲水,甚至向小額錢債審裁處提出民事索償。 但大家須注意,找公證行進行測試及提供有法律效力的報告須收費上萬元,而且可能會擾攘達半年甚至數年。

  • 漏水滲水問題的確好麻煩,要找到滲水源頭、安排維修、索償處理……過程中更可能要牽涉到公證行和律師,手續和程序應該如何安排?
  • 至於天花表面出現水珠凝結,相信是因為上層單位使用冷氣機時調校室內溫度過低,令上下層單位出現溫差效應而形成。
  • 作為樓下,若家中天花漏水持續,第一步可以友善態度知悉樓上業主,然後共同商議出雙方都認為公平的賠償或維修方法。
  • 若果希望聘請專家進行漏水測試,收費差距同樣十分大,費用會視乎深入程度以及服務內容而定,一般由$800至數千元不等。

相反,若是你的單位失修令樓下單位天花漏水滲水,而需要作出賠償,可按家居保險中「個人責任保障」索償。 個人法律責任保障保障因疏忽而導致他人身體受傷或財物損失需負上法律責任及作出金錢賠償。 同上,有購買家居保險而被投訴單位漏水滲水的時候,必須先通知保險公司,以協調調查及事後索償。 倘若滲漏問題終究無法透過上述一、二部曲解決,「苦主」可以聘請建築和法律顧問,根據大廈公契內容要求有關單位的負責人停止滲水,甚至提出索償。 天花滲水是最常見的家居問題,不少業主或租客都曾遇過,往往困擾多月,甚至以年計,非常惱人。

天花滲水: 滲水辦優勢:

樓上單位的地臺漏水都有機會造成樓下住戶出現漏水問題。 當地臺內的排水管和供水管破損後,都會導致樓下單位的天花滲水。 另外,若樓上單位的地臺防水層板破舊或出現浴缸邊老化問題,都會令樓上單位用水時,樓下單位出現漏水情況。 天花滲水 現時多數苦主會向「滲水投訴調查聯合辦事處」(滲水辦)求助,滲水辦會按《公眾衞生及市政條例》,對涉及妨礙衞生的滲水源頭,發出妨擾事故通知或提出檢控。 惟因該條例只涵蓋污水,對冷凝水、公渠水等滲漏則難以執法。

根據調查工作程序,聯辦處會在接獲舉報後6個工作天內聯絡舉報人。 職員會先作現場視察,然後進入被舉報的單位,有系統地進行非破壞式測試,以嘗試確定滲水源頭。 就簡單容易處理的個案並且得到有關業主/住戶的合作,調查及測試工作通常可於90個工作天內完成,以及將結果通知舉報人。 天花漏水是香港家居常見問題,漏水問題可以影響樓上或樓下,滲水後會讓天花發黴,嚴重可以出現滴水情況。

天花滲水: 聯絡我們

一經定罪,最高可被罰款港幣$25,000,另加每日罰款$450。 按《公眾衞生及市政條例》,在確定構成衞生妨擾的滲水源頭後,滲水辦可向涉事單位發出「妨擾事故命令」,命令有關人士減除妨擾,否則會被檢控。 一經定罪,最高可處罰款HK$25,000,另加每日罰款HK$450。 若證實是樓上單位滲水,聯辦處可發出「妨擾事故通知」予相關人士,規定在指明期限內減除妨擾,否則有關人士會被檢控。 若證實是樓上或毗鄰單位滲水,「滲水辦」可發出「妨擾事故通知」予相關人士,規定在指明期間內減除妨擾,否則可能會被檢控及罰款。 屋宇署的資料指出,滲水大都是由損毀的供水管、衞生設備或排水渠管造成,通常可用簡單的修葺工程糾正,業主可直接聘請建築技術人員或持牌水喉匠,迅速修理。

天花滲水: 家居裝修必睇7大注意事項!屋企裝修指南:裝修發生意外,保險邊個賠?

如發現天花漏水並非由單位結構問題所構成,住戶需聯絡樓上或管理處,去安排合資格人士入屋進行色水測試等檢查,確認天花滲漏原因及釐清漏水責任,以解決天花漏水問題。 萬一無法聯絡鄰居,或對方拒絕合作,或商討滲漏問題,您可以致電政府熱線「1823」或到 1823網站求助,由食環署和屋宇署成立的聯合辦事處(俗稱滲水辦)作初步調查。 滲水辦會在6個工作天內聯絡投訴人,並派專員上門視察,量度受影響天花的濕度。 如濕度超過35度,滲水辦會成立個案,並到被投訴單位進行測試,以調查漏水原因。

天花滲水: 工程施工

按滲水辦的數據,只有17%的投訴個案能成功找出滲水源頭,而且在調查期間如滲水情況輕微或屬間歇性或滲水情況好轉,或調查未能找出滲水源頭,滲水辦會終止介入。 天花滲水2025 因此,不少屋主亦會自行聘請公證行調查滲水漏水原因,取得由香港註冊測量師簽署的報告後,自行舉證向涉事單位進行民事索償。 屋宇署資料顯示,滲水大多是由欠妥的水管、衞生設備或排水渠管滲漏造成,業主可直接聘請建築技術人員或持牌水喉匠,確定滲水原因,並加以修理。

天花滲水: 常見滲水漏水位置

大多是因為樓宇缺乏維修以及設施破損所致,常見的例子有樓上、毗鄰、本身單位的排水管或者供水管等入牆水喉漏水。 天花板漏水的原因主要有三,上層單位地臺內排水管破損、上層單位地臺防水設施破損又或者地臺內的供水喉管滲漏。 若因樓上單位的排水管或供水管破損,而引致的天花板漏水,滲漏位置普遍會出現在廚房、廁所及浴室天花等地方。 想有效地區分這兩者很簡單,只需觀察天花漏水位置是否出現發黴及發出臭味、間歇性滲水及圓形水跡便可。 如果滲漏位置出現滴水,滲出含灰色晶狀沉澱物的液體,則是供水管出現破損。

天花滲水: 納米防漏 源頭根治

天花滲漏有3大主因,包括樓上單位的供水管、排水管或防水層損毀;又或是外牆滲漏所致。 我們需要先找出天花板漏水的原因,才能對症下藥,有效地處理天花板漏水問題。 天花滲水2025 天花滲水 當然可以,歡迎預約安排指定合作之工程公司及擁有多年經驗的維修師傅上門進行維修檢查;檢查費為$500,若確認工程,檢查費用可於工程費用中扣減。

天花滲水: 天花板漏水原因

然而,冷凝水問題普遍,除工廈單位滲水,有公屋住戶同樣面對滲水煩惱。 年約80歲的胡伯,去年四月與女兒搬入筲箕灣愛東邨一個單位,沒想到噩夢隨即開始。 除此之外,家裏放置及晾曬的衣物經常發黴,「有時晾好耐都唔乾,好多衫放喺度就發黴,有次(啲衫)更加被浸到唔要得。」由於該些衣服為子女購買孝敬他,令他更是心痛。 漏水的成因繁多,而且樓宇內部的結構亦十分複雜,若果想深入地解決漏水、滲水問題,最重要是及早維修以及聘請合資格人士作檢查以及維修纔是最好的選擇。 在香港,較常出現的漏水問題可分為三種,分別是天花、內牆、外牆和窗邊滲水。

天花滲水: 服務評價

當業主接獲投訴通知後,應先與受影響單位鄰居合作找出漏水問題,而避免與鄰居發生衝突或糾紛,最好由第三方介入,監察整個勘測過程。 王小姐又稱,多年來向滲水辦投訴,惟經來來回回的調查及測試滲漏,滲水辦及後直指此為冷凝水的問題,按照《公眾衞生及市政條例》難以處理。 天花滲水 日前滲水辦人員亦如常前來調查,利用電子濕度測量錶量度,部分牆身的濕度逾60%,較一般滲水個案35%還要高,令她感到十分無奈。

若不幸自己的單位遇上漏水的問題,又可以如何解決? Toby 天花滲水2025 一文教你漏水維修和滲水索償方法,一步步為你貼心指引。 調查人員可能需要進行多次測試,以收集不同樣本進行化驗。

天花滲水: 維修工程如何收費?

視乎滲水情況,可能需要作出多次測試和收集多個樣本作化驗。 對拒絕合作的業主/住戶,聯辦處會向法庭申請手令進入有關單位調查,所需的時間可能因而延長。 如無法與鄰居協商解決滲水問題,可致電「1823」求助。 如滲水構成衞生妨擾,聯辦處會根據《公眾衞生及市政條例》(第132章)的相關條文行事。 如滲水情況輕微或屬間歇性,或調查未能找出滲水源頭,聯辦處會終止介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