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記憶讓他再一次肯定自己「職場事奉」的呼召,於是再一次找王牧商量在天水圍開醫務所的事,得到王牧再一次鼓勵。 天躍醫務中心天水圍2025 天躍醫務中心天水圍 天躍醫務中心天水圍2025 天躍醫務中心天水圍2025 慢慢地他的心態由「來做生意」變成「幫嚇牧師」再變成「擺上服事」;而上帝亦不只預備Lambert的心,也同時預備他太太的心,兩人都愈來愈認同「職場事奉」的方向。 天躍醫務中心天水圍2025 Lambert除了接收一般門診病人,處理情緒病個案也有一定經驗。 天躍醫務中心天水圍2025 身為中華基督教會灣仔堂會友的他,中學時代已受現任天約堂主任牧師「寶玲媽」王寶玲牧師的牧養。

開業年多,Lambert每天透過門診服務接觸街坊,建立關係,又與教會合作提供每月五十至八十張的「醫療券」,由教會派發予有需要的基層街坊,讓他們只需付出廉宜價錢便能前來看病,避免他們因「怕貴」而不看醫生使病情惡化。 經過一年左右的服事,政府也認同Lambert對社區的貢獻,委任他成為元朗區福利協調委員會委員,就相關事務提供意見。 天躍醫務中心天水圍 天躍醫務中心天水圍2025 天躍醫務中心天水圍 天躍醫務中心天水圍 天躍醫務中心天水圍 在迷惘中,他回想年輕時在一次營會裡,講員問有誰願意獻身事主? 天躍醫務中心天水圍 講員再問有誰願將工作的主權交給主?

天躍醫務中心天水圍: 診所地址

大學畢業後行醫多年,O六年轉往屯門一私人診所任職,王牧不時轉介有情緒問題的天水圍街坊前往求醫,但因Lambert只是「打工」,不能完全免收診金,因此Lambert和王牧往往要自掏腰包,出錢又出力。 這一年來,王牧與Lambert合作處理了不少個案,例如一位少年人在學校突然發狂,學校聯絡家長,讓他們選擇是報警送院,還是通過教會找Lambert協助。 天躍醫務中心天水圍 最終少年人選擇接受教會和Lambert的幫助,經幾次診治後,情況好轉,Lambert便轉介他到公院排期,而教會則繼續派人關心。 天躍醫務中心天水圍2025 天躍醫務中心天水圍 天躍醫務中心天水圍 「城市轉化」是不少教牧推動的信念:當中強調教會除了要努力傳福音,也應努力把基督教價值注入社區文化之中,期望做到「社區就是教會,教會就是社區」,而不是將兩者對立起來,使教會變成信徒的避風港,社區成為大家的鬥獸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