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若瑟英文小學(St. Joseph’s Anglo-Chinese Primary School,SJACPS)是香港觀塘區一所私立全日制小學,除中文科外均採用英語作爲教學語言。 中文校訓爲“止於至善”,而拉丁文校訓則爲”AD Astra”。 該校是一所天主教小學,辦學團體爲天主教香港教區,以大聖若瑟爲主保聖人及學校名稱,並以大聖若瑟的瞻禮日-3月19日爲校慶。 弘立書院是一所獲國際認證、非牟利、私立、獨立的國際文憑世界學校。 提供小學及中學一條龍課程,遵循以探究爲本的學習方式,提供中文(普通話)及英文雙語沉浸式教育。 這兩類小學共有78所,佔全體人數的13%。
- 拔萃男書院附屬小學是香港拔萃男書院的附屬學校,位於星展集團的綜合大樓內。
- 註 1:滬江維多利亞學校只錄取維多利亞幼稚園學生、債券持有人或海外迴流之學生。
- 全港有420多間這類小學,約佔學校總數的81%左右;全港有360間(包括兩間按位津貼中學)這類中學,約佔學校總數的78%左右。
- 學校現正推行小班教學,所以每班人數約爲 25 人。
- 這個階段主要講求「選校次序的策略」及「運氣」。
- 由於教育局不想小學生到老遠上學,因此小學校網分得比較細,所以有些地區內會有數個校網;如葵青區分別有 64、65、66 校網。
在香港,兒童年齡在五歲八個月或以上(以九月一日入學時爲準)而仍未就讀小學,均可參加教育局的小一入學統籌辦法,入讀官立或資助小學一年級。 這辦法旨在免除兒童爲忙於應付小學一年級入學考試所造成的壓力,以及對幼稚園教育造成不良的影響。 教育局會依家長申請表填報的資料輸入電腦,按他們選擇學校的意願,分配學位給兒童。 全部參加這項統籌辦法的兒童,均會獲派官立或資助小學的小一學位。
香港直資小學: 香港學校,助資學校和直資助學校,有什麼分別?
當然因爲直資學校的競爭一直以來都很激烈,如果您孩子能獲派直資學校的學位,估計不少家長都願意放棄派位機會。 其實更多的家長,可能對於自己的孩子到底適合入讀直資、私立、國際學校又或者官津學校是不清晰的。 01 津貼小學是由辦學團體向政府申辦,通常爲宗教或慈善團體,而學校的管理則由辦學團體會委派校董會負責。 由於校舍是由辦學團體負責興建,所以擁有學校的命名權,例如聖公會基樂小學。
- 九龍塘宣道小學是本地著名私立小學,位處九龍塘蘭開夏道,積極發展兩文三語。
- 1984年,校董會決定中小學行政各自獨立,幼兒園和小學部正式註冊爲香港培正小學。
- 英皇書院是一家位於香港半山般鹹道的著名男校,現址常伴於1926年。
- 請使用提供的篩選名單功能,點擊個別連結,會加載學校的詳細資訊網頁。
- 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真道書院學校採用11年制學制,指的是2年基礎階段、5年拓展階段及4年的通達階段,較傳統學校少一年。
學校可自訂收生日期,及設立面試,相關的收生準則,唯不能設筆試。 學校共有小一5班、小二5班、小三5班、小四6班、小五5班和小六5班。 學校現正推行小班教學,所以每班人數約爲 25 人。 學校共有小一5班、小二5班、小三5班、小四5班、小五5班和小六5班。 4、看人文在校學生可以說是學校人文環境的名片了,在校學生的精神面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學校的精神面貌和文化氛圍。 因此推薦人通常按申請人的表現,作爲推薦信的內容。
香港直資小學: 小學教育
簡單來說,官立和資助小學均提供免費小學教育,而直資,私立和國際小學則收取學費。 本文綜合全港所有政府資助,直資及官立中學,爲大家蒐羅2020香港排名TOP100 Band1中學同埋各區中學慨排名,包括多間傳統名校,供各位家長及同學參考,選報心儀的中學。 位於中西區的嘉諾撒聖心學校私立部創校超過150年,以中文教學,學生升中派位成績優異。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啓信學校的授課語言爲英文,一學期學校設有2次考試,卻不設測驗。 學校主張以學生的綜合能力來分班,讓同學可以愉快學習。 學校主張活動教學,常設Debate Elites、Public Speaking、小小演說家等活動以培養學生敢說,提升語言及思維能力。
香港直資小學: 全港直資小學名單及學費排名
國際學校有不同風格,比如美國、英國、德國、新加坡等等。 內地在這塊教育水平上跟香港還有很大差距,香港的國際學校名校林立,但學費並沒有內地大城市那麼貴。 每年的5月份開始,不少學校陸續開始接受報名,除了教學質量、硬件設施外,學費也是家長的考量之一,有部分家長對錢還是比較敏感的。 註 1:滬江維多利亞學校只錄取維多利亞幼稚園學生、債券持有人或海外迴流之學生。 香港小學分為四類:資助、官立、直資及私立。 官立和資助小學不收學費,直資和私立小學會收學費。
私立及直資小學:大部分都是在每年七、八月(即子女完成 K2 後的暑假)或九、十月(即子女剛開始讀 K3 後)舉辦申請簡介會及接受報名,但有些學校早於三月便開始接受下學年的入學申請。 注意個別私立或直資小學會有第二階段入學申請,報名日期通常是在四月至六月報同年九月入讀小一。 2005年度,聖若瑟英文小學在校學生約879人,分佈於26個班別,小一至小二爲全日制,小三至小六爲半日制。 申請私立和直資小學的分別:獲私立小學取錄的學生,仍可參加官津小學的「小一入學統籌辦法」;但接受直資小學學位的家長,就要簽署一份承諾書,答應放棄參加官津小學的「派位」。 不過,該承諾書卻無要求家長放棄其他直資小學的學位;故此,家長仍可讓子女參與其他直資小學的面試。
香港直資小學: 香港小學教育概況
藍田循道衛理小學(Lam Tin Methodist Primary School)位於九龍藍田平田村安田街,屬於校網48號。 前身是藍田循道小學,位於藍田邨,因爲藍田邨清拆而搬地址。 舊校創立於 1968 年以上下午校模式辦學,新校將其統一爲全日制學校。 新校創立於1996年,現任校長爲梁麗琪女士。
香港直資小學: 小學校網
簡單來說,現行的機制分為「自行分配學位」及「統一派位」兩個階段。 香港直資小學 「小一入學統籌辦法」是香港特區政府統一管理所有官立及資助小學取錄學生的一套機制,如果你想你的子女享用免費小學教育,你便要及早了解這套小一派位機制。 官立學校直接由教育局管理,資助學校的經費絕大部分來自政府,但其管理則由學校的法團校董會/校董會負責。 直資學校由法團校董會/校董會自行管理,可收取學費,並享有一筆按學校合資格學生人數計算的政府津貼。 私立學校則由辦學團體自資經營,由校董會自行管理。
香港直資小學: 香港直資私立以”普通話教中文科“的熱門學校有哪些?
學校以竭力提供優質教育,治理協助學生培育基督的品格爲辦學宗旨,確保學生在靈、智、體三方面得到均衡發展。 另外,學校是深圳市新華中學的姊妹學校;2016年,香港大埔三育中學與深圳市厚德書院締結2016粵港姊妹學校。 國際小學在香港有43所,佔全體人數的6%。
香港直資小學: 香港探校約起!港島、九龍、新界18所直資私立小學開放日/簡介會一覽
雖然香港中小學分類比較複雜,但是從學校類型佔比來看,不難發現,資助學校佔比最大,這可能與其免除學費、招生條件有一定放寬有關。 香港直資小學2025 香港直資小學 4月19日,香港特區政府教育局局長蔡若蓮示,截至今年3月,香港有848所公帑資助中小學與內地學校締結成超過2340對姊妹學校。 但同私校不同的是,因爲香港國際學校首要功能是爲不能在本地學校就學的學生提供就學環境,所以港府要求國際學校的收生比例是外籍學生要佔70%以上。 「一條龍」辦學模式讓中學全數收取所屬小學的小六畢業生,以加強中、小學教育的連貫性。
香港直資小學: 香港官立、資助、直資、私立國際學校的區別,這些學校怎麼申請?
直資中學有 58 所,佔整體中學約一成多。 相比於官立及資助中學,直資中學可收取學費,有相對高的自主權,可自訂課程、及入學要求,但同時得到政府按合資格學生人數提供的資助。 大部分直資中學都有相關小學,他們主要取錄相關小學的學生。 香港直資小學 所以,直資和私立小學都是內地港寶家長們的熱門選擇,因爲不少學校都有IB課程,讓孩子將來的升學更加多元化。
香港直資小學: 全港直資及私立小學開放日、申請簡介會及報名日期
想了解在第二階段「統一派位」,請閱讀:統一派位詳情。 在第一階段「自行分配學位」,你可以不受學校網限制,為你的子女向任何一間官立或資助小學申請入學。 這個階段主要講求「關係」及「世襲」,大約有一半學童會在這階段獲學校取錄,而不獲取錄的要進入第二階段申請入學。 啓新書院設有有中、小、幼學部,由英基集團創辦。 啓新書院是香港首間提供國際文憑課程的學校,學生多能銜接國際文憑中學。 授課語言以英文爲主,以便同學銜接國際軌道。
香港直資小學: 教育及培訓
學校以香港本地課程爲基礎,加入外國課程元素。 你可透過此網頁,瞭解爲有需要的小學生提供的學校書簿津貼、學生車船津貼及上網費津貼計劃的詳情及申請辦法。 大部分直資小學都是一條龍學校,他們的小六學生可以選擇直接升讀其結龍中學,不用擔心升中派位的不確定因素。 大部分私立小學都有其聯繫、直屬、或一條龍中學,大大減少了小學上讀中學的不確定因素。 04 課程:直資小學與官、津小學一樣,爲學生提供本地課程,不過在課程編制,教學語言,以至資源運用上,多方面都較有彈性。
其次,學校還會通過導師制的方式,爲新來港學童安排導師,瞭解孩子在適應過程中出現的情緒問題,並及時提供幫助。 直私學校都會抽出專門的津貼,爲新來港兒童提供校本支援課程。 比如開設補習班、籌辦迎新活動、輔導活動、課外活動及探訪活動等。 高淨值人士通常都比較注重培養後代處理人際關係、建立人脈的重要性,這也決定了他們會爲孩子選擇什麼樣的教育,什麼樣的圈子。
香港直資小學: 香港最熱門的香港私立小學都有哪些?這些香港私立學校一年學費是多少?
本地私立一條龍名校保良局蔡繼有學校教學模式國際化,設一至十二年級,中學部提供國際普通中學教育課程(IGCSE)及國際課程(IB 香港直資小學 ),有助銜接外國大學,學生成績優異,更出產IB狀元。 德望是本地具口碑及名氣的女校之一,亦是少數設有中小幼的女校,小學及幼稚園屬私立學校,中學則爲直資。 小學部提供約225個小一學額,當中約75%學額取錄直屬幼稚園學生,其餘學額則招收外校生。 九龍塘宣道小學是本地著名私立小學,位處九龍塘蘭開夏道,積極發展兩文三語。 宣道每年學費$42,700至$51,750,雖然收費偏高,但學生成績優異,近兩年相當多畢業生入讀拔萃男書院、拔萃女書院、英華書院、聖保羅書院等名校,故深受家長歡迎。 香港總共有五百多間小學,接近九成為官立及資助小學,他們全部要使用「小一入學統籌辦法」收生。
香港直資小學: 全港小學搜尋
3 如果沒能成功在階段一自行分配學位階段被抽中,直資和私校又沒有結果,就需要參加第二年一月的統一派位抽籤了。 此時如果直資錄取, 一旦接受了學位後,便不能再參與統一派位,要二選一。 統一派位計算機程序首先會處理不受學校網限制的學校選擇,然後處理住址所屬小一學校網的學校選擇。 統一派位基本上是以家長的選擇爲依歸,若學校的小一學位求過於供時,計算機將按「隨機編號」分派,務求公允。 香港的國際學校的學費中位數是15-16萬一年。
這兩類的基本特徵都是可收取學費,由學校自主招生,自負盈虧,由校董會管理。 不同的只是香港直資學校享有一筆按學生人數分配的政府津貼,而私立學校沒有津貼但可同時參加派位。 香港有21 所直資小學和52所私立小學,共佔香港總學校的12%。 北角官立小學創建於1954年,直屬香港教育局管理,2007年轉爲全日制。 學校教師共約60人,包括校長、3名副校長、外籍英語老師等。 所有老師均獲得本科學位與教育文憑;33%的老師獲得碩士及以上學位;69%的老師有10年及以上的教學經驗。
爲了增加學生環球視野,除了以英語爲主要教學語言,學校更將法語、西班牙語及日語納入常規課程作爲第三語,學生需選修其中一種外語。 2、看教學質量了解學校的師資水平、辦學實力和升學率,其中,升學率是家長們一直關注的重中之重,也是衡量一所學校的關鍵指標。 在香港,比起學費高昂的國際學校和免學費的官津學校,大部分新移民家長更傾向於讓孩子就讀於校內設施豐富、學費適中的直資學校。
高中學生畢業後將獲得美國標準高中文憑或大學預科文憑並享受各種旅行和課外機會。 其中包括前往另一個國家的 10 香港直資小學 天強制性任務/服務之旅,前往美國或歐洲的教育科學、歷史或語言之旅(每年重點不同)。 有很多香港直資和私立小學都有對接的中學,也就是人們口中的一條龍學校“龍校”。
預計家長最快可於2023年度小一入學「統一派位」階段透過電子平臺辦理選校手續及獲悉派位結果。 福建中學附屬學校着重培育才德兼備、專注自己、關懷他人、理解世界的下一代。 學校在着重兩文三語的同時,加入多元的活動和教學模式,務求讓學生學習時更有趣味,主動學習,自然更能把知識內化和鞏固。
香港直資小學: 小學校網
學校是一間天主教的男女校,創校於 1971年,校訓是「實踐真理 力行仁愛」, 現在的辦學團體是 天主教香港教區 ,現任校長爲馮賜豪神父。 由於秀茂坪天主教小學是津貼小學,學生毋須繳付學費。 官立學校是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開辦,直接由香港教育局管理,提供免費教育,所有教師和學校職工均爲公務員。 全部的官立小學都是男女校、且無宗教背景,要升讀官立中學,就必須參加政府安排的中學學位分配辦法。 據瞭解,全港約有 34 間這類小學,約佔學校總數的 6% 香港直資小學2025 左右;共約有31所官立中學,佔全部中學數量的7%左右。
英華女學校創立於1900年,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女校之一,也是香港的傳統名校之一,屬於資助學校。 學校以英語爲主要授課語言,提供DSE課程。 聖若瑟小學是一所資助男校,於1968年創立,學校佔地面積約2380平方米,教學人員有 62 人、有 30個班,每個年級有5個班。
學校以英文爲教學語言,擁有指數中學——聖若瑟書院,聖若瑟書院DSE考試出衆。 英皇書院是一家位於香港半山般鹹道的著名男校,現址常伴於1926年。 香港直資小學2025 書院是香港的傳統名校之一,也是現存歷史最悠久的官立書院校舍。 香港清水灣復臨學校創立於2011年,是香港少有的私立國際寄宿學校,爲5-18歲孩子提供中小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