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著兒童節和復活節兩大節日,一家大細出門野餐都不失為一個好選擇。 不過在慶祝復活節,準備野餐食品時都要考量小朋友的健康。 為配合孩子的成長需求,飲食上有兩大重點需要注意。 別以為年紀大,一定機器壞,其實50歲以上的男性都可以像年輕人一樣精力充沛。 只要飲食健康,再配合規律的鍛煉、充足的睡眠和定期的健康檢查,便可讓身體維持強壯。 酸酸甜甜的乳酪深受大小朋友的熱愛,作為早餐既方便又健康,夏日炎炎用乳酪炮製雪條更是不二之選。
- 本文一於教大家過年必備的精明飲食之道,讓你食得滋味,同時食得健康。
- 臨牀上,約有1%成年患者對止痛藥成癮,粗估國內患者逾15萬人。
- 琳瑯滿目的賀年糕點,全盒點心和盆滿缽滿的團年飯,實在叫人難以抗拒!
- 醫思直說丨新冠疫情發展至今,不少人在感染並康復後均出現各種程度的後遺症。
- 然而,香港在一九五七年才為兒童接種百日咳疫苗,意味在此前出生的港人抵禦力不足,加上人體免疫系統隨年紀增長或會進入免疫衰老期,較容易受百日咳侵襲,亦有機會感染家中的嬰幼兒。
- 不過在慶祝復活節,準備野餐食品時都要考量小朋友的健康。
- 家長亦可安排孩子與醫生進行視像診症,如果服藥後退燒及症狀減退,便毋須入院治療。
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王君玲表示,百日咳又名「雞咳」,任何年齡都會「中招」,主要傳播途徑為飛沫,並沒有季節分佈。 當患者感染病毒後,潛伏期一般為九天至十天,成人百日咳患者的咳嗽平均持續5周至12周且多屬較嚴重。 可是,現代人往往不願意為了小病小痛而花時間請假上醫院,所以,當身體發出原因不明的疼痛警訊時,都會習慣先隨手購買止痛藥來「處理」這樣的身體發炎現象。
王君玲醫生: 香港醫院名單
只需到訪Great Doctor網站,以專科、地點或醫療中心作搜尋,可即時顯示有關搜尋資訊,如專業資格、診所資料等,有助用戶選擇最合適的醫生。 同時,我們亦設立‘睇醫生’經驗分享平臺,收集各用戶意見及評分等,同步提供更多輔助資訊,讓有需要人士免費尋找到所需的服務。 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王君玲表示,百日咳是由百日咳博德氏桿菌引發、由飛沫傳播的傳染病,並因患者往往有尖銳的咳嗽聲,被稱為「雞咳」。 患者初時僅會流鼻水、打噴嚏、輕微發燒和咳嗽,惟咳嗽會日漸加劇,甚至導致肺炎,嚴重者或因血氧低而抽搐及昏迷不醒。
很多人都有頭痛的經驗,但在臺灣大約有 175萬 王君玲醫生 (9.1%) 人一年至少有過一次偏頭痛。 目前全世界偏頭痛的研究也非常多元,包括基礎動物研究、腦部影像研究、基因研究、還有很多的臨牀研究;治療方式除了急性止痛藥,許多患者更需要預防用藥來減少頭痛發作次數。 天氣變化、冷熱溫差等,都有可能會引發頭痛,但這些都只是加劇因子而已。 引發頭痛的原因複雜,超過兩百種,甚至會遺傳,若父母之一常有頭痛症狀,孩子未來受頭痛之苦的比率就高達四成。
王君玲醫生: 「頭痛,想睡一下…」27歲準新娘竟腦幹出血往生!醫師警告:頭痛會致命,3種情況快就醫
有時候是不是總會覺得腰痠背痛或身體哪裡不對勁,卻又找不到原因? 網友分享自己長期頭痛20年的處理方式,也提及了他去了北榮王署君的門診看診,覺得看診很有效。 底下網友紛紛回覆王署君醫師真的很棒,自己也是他的患者。 王君玲醫生2025 媽媽平日忙於照顧家庭,少不免忽略了自己的健康,作為愛錫媽媽的孝順仔女當然提醒她注意飲食,關顧個人健康。 王君玲醫生2025 本文將會和大家分享兩組不可或缺的營養素,讓媽媽喫出強健體魄,兼且由內靚到外。 王續指,百日咳沒有季節性高峯期,傳染力比流感、新冠肺炎和肺炎鏈球菌等也要高,1人可傳染14至17人,吸入相關飛沫後的發病率近乎100%,而且「大人細路都會中招」;潛伏期一般為9至10天。
- 頭痛,在現代已經是一項非常普遍的疾病,許多人過度使用成藥止痛藥,反而可能因為止痛藥成癮而頭痛。
- 然而,你並未察覺到自己的身體原來還是處於發炎狀態,疾病依然在你的體內持續累積。
- 想靠喫藥治療,不再發作,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控制」重於「根治」,唯有真正瞭解,才能對症治療。
- 醫學上稱該症狀為「面肌抽搐」或「面肌痙攣」,多數發生在中年女性身上。
- 感染及傳染病專科醫生曾祈殷估計,香港百日咳的個案數字或被低估,因為百日咳的病徵與一般感冒不適分別不大,因此不少成年人求醫時,醫生都不會為病人檢測百日咳,很容易錯過了確診醫治的最佳時機。
- 其實全球平均每1000日有大概3.49宗因滑雪導致的創傷意外,包括前十字韌帶、內側副韌帶撕裂、骨折等。
- 曾祈殷指出,百日咳本身可引致較嚴重的併發症,患者必須及時接受到適當的抗菌治療。
由於咳嗽超過兩周,醫生決定做百日咳PCR核酸檢測,結果呈陽性,同時併發支氣管炎。 治療百日咳需要處方抗生素,但有可能影響到胎兒,因此要花時間調配劑量,將影響減至最低。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文森)有專科醫生昨日引述外國有研究顯示,10%至15%新冠患者會同時感染「百日咳」。 過去兩年,香港的百日咳個案分別只有22宗及2宗,相信是由於戴口罩及社交距離措施隔絕傳播。 感染及傳染病專科醫生曾祈殷亦稱,由於免疫系統會隨年紀增長而減弱,故50歲以上為百日咳高危人士。 成人感染後平均會咳嗽5至12周,且多為機關槍般密集、難以回氣的嚴重咳嗽;40%老年患者會出現尿失禁、肋骨骨折和昏厥等併發症,12%人更要住院。
王君玲醫生: 身體這裡痛那裡痛,卻找不到原因?試著看精神科也許有用
曾續說,百日咳毒素會影響先天性免疫系統,使患者對流感等抵抗力大打折扣;有研究更發現,1成至1成半新冠患者會同時患有百日咳,不可掉以輕心。 頭痛是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最常見疾病的第3名,也是造成病人失能的第二大疾病。 頭痛對生活品質造成嚴重影響,甚至可能引發自殺意念。 頭痛其實是可以控制的,只要在頭痛發作的60分鐘內接受治療, 越早服藥,舒緩頭痛的效果越好。 然而,國人往往強忍或忽略頭痛問題,常自行購買成藥解決, 因而對止痛藥或感冒藥水產生依賴。
近年香港鄰近地區的百日咳個案持續上升,中國今年首兩個月的累積個案已超過去年一半,達4,800宗,本港個案亦由2016年的31宗,逐年攀升至2018年的110宗。 因此,長期患有慢性疼痛的人要注意,自己的免疫力可能己經失調,造成身體一直慢性發炎,常常這邊痠、那邊痛的,卻都找不到原因。 急性發炎的表現方式會比較直接,通常你可以直接透過紅腫熱痛的現象,觀察到身體哪裡發炎、不舒服了。 但慢性發炎更像是悶燒鍋原理,在身體這個爐子裡默默地持續悶燒,直到一個階段後才會出現比較明顯的不適感。 琳瑯滿目的賀年糕點,全盒點心和盆滿缽滿的團年飯,實在叫人難以抗拒! 本文一於教大家過年必備的精明飲食之道,讓你食得滋味,同時食得健康。
王君玲醫生: 生活 POWER-UP
兒童感染新冠病毒,若症狀輕微,大部分情況下可留在家中治療。 家長亦可安排孩子與醫生進行視像診症,如果服藥後退燒及症狀減退,便毋須入院治療。 家長應觀察孩子的整體狀況,如出現以下情況應立即召救護車入院﹕呼吸困難、持續未能進食或不停嘔吐、嘶哮症或退燒後精神仍然欠佳、全身抽搐、神志不清等。 惡性腫瘤多數是⾝體其他部位的癌症轉移到脊骨,當中以肺癌、乳癌、前列腺癌、腎癌和胛狀腺癌較常見。
王君玲醫生: 王君玲醫生
頭痛,在現代已經是一項非常普遍的疾病,許多人過度使用成藥止痛藥,反而可能因為止痛藥成癮而頭痛。 榮總神經醫學科王署君主任說,止痛藥「有痛才喫」,而不是天天喫。 王君玲醫生2025 想靠喫藥治療,不再發作,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控制」重於「根治」,唯有真正瞭解,才能對症治療。 但如果咳嗽持續時間長,超過二至三週都未復原,又或求醫用藥時有好轉,但停藥後又再咳,便有可能是「敏感咳嗽」,需要進一步檢查找出原因。 據香港衛生署數據統計,心臟病在香港最常見的致命疾病中排行第三位,死亡率佔2020年總死亡人數約 13%,當中以冠心病最多,佔心臟病死亡人數 59%。
王君玲醫生: 分享此頁
有研究數字顯示,約八成半嬰兒百日咳病例來源為父母、兄弟姊妹和祖父母。 然而,香港在一九五七年才為兒童接種百日咳疫苗,意味在此前出生的港人抵禦力不足,加上人體免疫系統隨年紀增長或會進入免疫衰老期,較容易受百日咳侵襲,亦有機會感染家中的嬰幼兒。 不過,咳嗽會日益嚴重和加劇,甚至會妨礙患者的飲食和呼吸。
王君玲醫生: 專科醫生搜尋
提到冠心病,經常會聽到「通波仔」、「搭橋」手術,亦常有人說「三高」人士很容易患上心臟病。 今次「關你血壓事—問醫D」就邀請了心臟科專科醫生陸毅康醫生,為我們解答有關冠心病的常見問題。 曾祈殷指,本港兒童和孕婦會按要求接種百日咳疫苗,但除此以外,香港絕大部分成人都再沒有接種相關疫苗。 曾祈殷強調,美國疾病及控制預防中心建議,成人在十九歲或以上,應先接種一針成人百日咳混合疫苗,其後每十年接種一次相關疫苗。 感染及傳染病專科醫生曾祈殷提到,內地百日咳發病率在保持多年低水平後再次呈上升趨勢,而且實際發病情況遠遠比報告結果多,可能有高達百分之九十五的感染者未被診斷和報告。 他指出,感染百日咳後抗體沒法提供長效保護,患者可重複感染。
王君玲醫生: 香港醫院名單
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建議,19歲或以上成人應先接種一劑成人百日咳混合疫苗,其後每十年接種一次成人百日咳混合疫苗或白喉、 破傷風混合疫苗。 中心建議,成人百日咳混合疫苗可取代傷口護理而接種的破傷風疫苗。 王君玲醫生2025 王君玲醫生2025 曾祈殷指出,百日咳本身可引致較嚴重的併發症,患者必須及時接受到適當的抗菌治療。 據香港肥胖醫學會在2018年的調查顯示,七成受訪者不知道肥胖已被世界衞生組織(WHO)定義為疾病,是屬於營養不良的一種,可影響整體健康。 對絕大部分人來說,肥胖是可以靠日常飲食、運動和健康的生活模式預防,維持健康體重也能大大減低因肥胖而引起的其他疾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 他建議,按國際指引及本地醫生組織建議恆常接種疫苗。
王君玲醫生: 頭痛看過來:神經內科權威醫師羣的精準處方
研究顯示,咳嗽六日以上的患者中,高達百分之三十二是由百日咳感染引起。 王君玲醫生 王君玲表示,患者的生活質素損失比感染季節性流感高出十倍。 感染及傳染病專科醫生曾祈殷估計,香港百日咳的個案數字或被低估,因為百日咳的病徵與一般感冒不適分別不大,因此不少成年人求醫時,醫生都不會為病人檢測百日咳,很容易錯過了確診醫治的最佳時機。
王君玲醫生: 王君玲醫生的其他醫務所專頁
面部疼痛是臨牀上比較常見的疾病,病因多且往往涉及不同專科醫生的診治。 三叉神經有三個分支,分別接受來自頭面部的前額上頜和下頜觸痛感覺。 至於如何識別百日咳,曾說,除了聽咳嗽聲,最準確的方法是在首次咳嗽後的4周內,做細菌血液培養和核酸測試。 惟相關測試動輒要上千元,且成人較少出現典型「呼哮聲」症狀,故常錯過診斷黃金期,令真實個案遠高於呈報個案,例如中國個案比通知率高43倍,美國更高42至105倍。 當我們的身體遇到傷害,像是拉傷、扭傷或其他外傷,身體就會產生發炎反應,目的是為了清除侵入身體的外來物,修復自己的身體。 但是,如果這個發炎過程毫無節制,就會產生類似「自體免疫疾病」的狀況。
王君玲醫生: 提供/修正王君玲醫生資料
臨牀上,約有1%成年患者對止痛藥成癮,粗估國內患者逾15萬人。 每月有10天以上或每週有3天以上需仰賴止痛藥或感冒藥水止頭痛者, 須特別當心止痛藥物成癮問題,應盡速就醫,透過住院治療,9成能戒除、7成避免再犯。 本書是由亞洲首位獲頒美國頭痛學會頒發Seymour 王君玲醫生2025 Solomon貢獻獎,並發表演說的臺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副主任王署君醫師領軍,集結臺北榮總及陽明醫學大學的頭痛醫學團隊一起著作。 全書內容包含各種頭痛類型、頭痛藥物的介紹,以及減輕頭痛的方法,更具體說明如何正確求醫,迎頭痛擊。 王君玲醫生2025 王君玲醫生引述外國研究指,85%的嬰兒百日咳個案是由家人傳染,但香港兒童的免疫接種計劃於1957年才實施,即1956年或之前出生人士,或從未接種百日咳疫苗。
(星島日報報道)新冠疫情威脅尚未解除之際,有傳染病專家指,本港目前正面對另一傳染病「暗湧」,香港鄰近地區的百日咳個案有上升趨勢,內地的升勢更是三年來最高。 有研究顯示,百日咳由百日咳博德氏桿菌所引玫,傳播力比新冠肺炎、流感更高,在未有接種疫苗的人口中,一個百日咳原發病例可平均感染十四至十七人。 王君玲醫生2025 百分之十二的較年長成人因感染百日咳住院,約四成的較年長成人感染百日咳後會出現併發症,包括昏厥、肋骨骨折、中耳炎、尿失禁、肺炎等。 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王君玲表示,百日咳不只是跟嬰幼兒有關,五十歲以上均屬高危一族。 新冠肺炎持續近3年,衞生防護中心資料顯示,不少國家如日本的百日咳個案也有上升趨勢,今年中國的個案升勢更是3年來最高。
王君玲醫生: 生活訊息
乳酪不僅含有豐富的蛋白質、鈣質和其他營養物質,還有助於維持腸道健康和增強免疫力。 本文整合了選購乳酪的5個常見問題,以下將為大家一一解話。 除了與背部疾患有關之外,還可以是源於胸部或腹部的疾患,因此我們不能掉以輕心。
分析2014至2019的本地百日咳個案後亦發現,近9成成人個案從未接種百日咳疫苗或接種紀錄不明,可見不少港人欠缺免疫力,或易受感染及傳染家人,特別是未夠年齡接種疫苗的嬰兒。 大家留意新冠疫情發展的同時,應同時小心另一傳染病「暗湧」。 王君玲醫生2025 最近百日咳個案在鄰近地區呈上升趨勢,香港難以獨善其身。 雖然百日咳治療並不困難,但由於其傳播力比新冠病毒強得多,醫學界建議應每10年接種一次百日咳混合疫苗,保護自己之外亦防止傳播。 Great Doctor是一個免費醫療服務搜索平臺,現時擁有超過6,000位醫生名單!
王君玲醫生: 超過6000位全港醫生資料庫
在背部疾患中,椎間盤突出屬於比較常見的病因,尤其多見於青壯年身上。 王君玲醫生2025 許多人都經曆過「眼皮跳」的情況,通常是因為緊張或疲勞,並且往往會自然緩解。 但有些人不但眼皮跳動,就連嘴角,甚至整個面部都會抽搐,這已經不屬正常現象了。
「很嚴重的偏頭痛,是痛到連起牀、工作、上學都沒辦法的,年輕人比較不會有慢性病的問題,也難怪偏頭痛會是失能原因的第一名了。」臺北榮民總醫院神經內科主任王署君說。 小麥作為全球三大穀物之一,一直被廣泛應用於東方和西方飲食中。 東方常見的主食有中式麵條、饅頭和各類包點,而西方則用小麥製造麵包、義大利粉和餅乾等。 然而近年對於小麥是否健康的討論愈來愈熱烈,有指小麥是一種豐富營養素的穀物;亦有人認為小麥可增加肥胖和患上慢性疾病的風險。 以下營養師將為大家拆解小麥的營養價值,教你智選健康有益的小麥製品。
所以,有些慢性疼痛很難找出病因,醫生往往診斷半天,卻毫無頭緒。 面對頭痛,只要維持正常的生活方式、避免造成頭痛的誘因、正確使用頭痛藥,八成以上的頭痛患者都能達到改善效果,順利擺脫頭痛,重拾良好的生活品質。 提供各醫生的診所地址、聯絡方法、應診時間和專業資格等資訊供市民參閱,以便大家能夠選擇自己所需的專科醫生。 到外地旅遊,除了觀光外,當然不少得喫儘地道美食。 不過,若不注意飲食上的小細節,很容易便會墮入「陷阱」。 以下就等營養師告訴你不同國家的飲食之道,讓你的旅程更健康。
王君玲醫生: 百日咳|咳嗽唔斷尾 小心百日咳
網友詢問除了王署君醫師以外,其他人有沒有推薦的頭痛醫師,底下網友回應王署君醫師爆滿是正常的,畢竟是教父級的醫生。 如果病情控制不理想,或長者同時患有多種慢性病及服用多種藥物,加上長者的免疫力下降,當遇上Omicron時殺傷力便會更大。 根據過去的研究,中年或老年人的認知能力與運動之間有著密切的關聯。 儘管戲裡衝突場面不斷,戲外演員們感情都超級好,拍攝結束後還會相約喫火鍋很歡樂。 本頁面內容來自親身經驗與網路公開資訊,非直接複製轉載自醫療機構,相關資料已導向原始來源。
有醫生指,百日咳傳染力比新冠肺炎高,嚴重者可致肺炎或肋骨骨折等併發症;1成至1成半新冠患者更同時患百日咳。 惟1956年或之前出生人士,或從未接種百日咳疫苗,欠缺免疫力,或更易感染及傳染家人。 醫生倡成人每10年應補打疫苗,甚至同時接種流感和百日咳疫苗,以獲得雙重保護。 據國家疾病預防控制局的數字顯示,去年呈報百日咳個案較前年增加近一倍,而今年首兩個月呈報個案多達逾4,800宗,亦超過去年總數的一半。 曾祈殷引述有研究顯示,百日咳病毒的傳播力高,比流感、新冠肺炎和肺炎球菌更高。 曾祈殷分享一名孕婦患者的經歷,她因呼吸道感染症狀入院,包括呼吸困難和劇烈咳嗽。
香港從不下雪,要是旅行難得來到白雪紛飛的國家,相信很多人都會抱著躍躍欲試的心態,體驗滑雪的快感。 初學滑雪少不免「一僕一碌」,不過雪地看似軟綿綿,應該怎摔也不痛? 其實全球平均每1000日有大概3.49宗因滑雪導致的創傷意外,包括前十字韌帶、內側副韌帶撕裂、骨折等。 踏入四月,大地回春,氣溫也逐漸回暖,正是郊遊的好時節。
香港百日咳個案數字由二○一六年的三十一宗攀升至二○一八年的一百一十宗。 王君玲指出,約四成半個案為六個月以下的嬰兒,均未完成百日咳疫苗接種,約四成個案則為十八歲以上成人,當中超過八成患者從未接種百日咳疫苗或接種紀錄不明。 「偏頭痛」雖然並不是馬上會致命的疾病,但卻是讓人非常討厭、幹擾生活的一種疾病。 王君玲醫生2025 世界衛生組織(WHO)甚至直接將「偏頭痛」列在「50歲以下年輕人失能原因第一名」。
王君玲醫生: 百日咳 │ 百日咳傳染力勁過新冠 50歲以上高危 專家倡成人每10年補打疫苗
「三高」真的不能忽視,所以,今次「關你血壓事—問醫D」就邀請了李教授為我們解答有關中風的常見問題。 新冠肺炎後遺症,又稱「新冠肺炎長期綜合後遺症」或長新冠﹙Long-COVID﹚,是指某些新冠肺炎﹙COVID-19﹚感染者康復後仍受到感染的長期影響,出現包括疲勞、呼吸果難、關節疼痛或腦霧等症狀。 哮喘看似可以跟患者共存,要是不能妥善控制卻可以致命。 患者除了應注意日常生活外,亦應按指示服藥及定時複診,與醫生研究哮喘治療進度及病情,調整用藥方向。
王君玲醫生: MTR CORPORATION LIMITED 香港鐵路有限公司
隨著治療癌症的⼿術、藥物和放射治療日益進步,癌症患者的存活率及存活時間亦相繼增加,我們⾒到較多癌症患者因為局部脊骨被癌細胞侵蝕影響⽣活質素。 2022年世界盃足球賽盛事正進行得如火如荼,不少球迷為了不想錯過球賽的精彩時刻,不惜犧牲寶貴的睡眠時間。 有些人以為熬一晚夜只要隔晚補眠便可,但其實睡眠不只不但會令日間精神欠佳,還會影響胃口,趨向選擇高熱量的食物,和減低體能活動的意慾等,從而引致體重上升。 王君玲醫生 王君玲醫生2025 一般成年人每日建議睡眠時間為7至8小時,若睡眠時間少於7小時便會增加患上某些疾病的風險,如肥胖、二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
王君玲指,根據內地二○二二年的最新呈報百日咳個案,今年一月和二月的個案數字分別為二千三百宗和二千五百宗,為近三年來同期最多,二○二二年首兩個月的累積個案數字,已超過二○二一年總呈報個案的一半。 她指,百日咳又名「雞咳」,患者初時可能沒有特別病徵,只會流鼻水、打噴嚏、輕微發燒和咳嗽。 我笑著對她說,維他命D本來就是應該補充的營養素,只是剛好妳的身體可能很缺乏,所以對疼痛比較敏感。 其實在我看來,很多慢性疼痛是發炎引起的,而維他命D的作用就是抗發炎,因此可以幫助緩解疼痛。 生活 Power Up 網站 收錄香港超過 30,000 名註冊西醫及執業醫生(14,000 名西醫、10,000 名中醫、2,400 名牙醫、3,600 名物理治療師)的基本資料。 腦神經科專科醫生李常威教授表示,有高血壓、高膽固醇及高血糖的人士較易出現腦部血塊堵塞血管而引發的缺血性中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