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住屋需求大,仁愛堂首個過渡性房屋項目「仁愛居」的410個單位,即將在11月1日至12月15日招租,租金介乎2,000至3,700元,預計明年四、五月入夥,接受輪候公屋三年或以上人士申請。 除了以上可接受租戶申請的過渡性房屋,亦可按此查閱其他已落成的過渡性房屋項目及聯絡資料。 這些已落成的過渡性房屋項目,可能不時會因現有租戶遷出而有單位可供租用,有興趣人士可向相關營運機構查詢。 除了提供基本的屋苑管理、保安、維修及清潔服務外,「仁愛居」秉承社區營造概念,不單致力為居民提供一個鄰舍友善的舒適居住空間外,更提供多元化服務以建立居民的社會資本,如文娛康樂活動、技能增值工作坊、社區種植活動及社區共學計劃等等,使能更佳面對日後生活上的各種挑戰。 仁愛居過渡性房屋申請2025 仁愛堂胡忠長者中心將會在11月起推為期三年的「賽馬會樂齡科技與智友安居計劃」,計劃獲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資助244.4萬元,為360名屯門區居住的長者服務,透過推廣及教導長者使用樂齡科技產品,並資助合資格長者購置家居合用的相關器材,改善生活質素。 仁愛堂副主席梅偉琛表示,為回應社會房屋需求增加,仁愛堂在洪水橋興建410個過渡性房屋單位「仁愛居」,面積約130至280呎,當中包括1人、2人、3人及無障礙單位,預計明年3月31日落成,四五月入夥,最多可居住五年。

  • 據仁愛堂季刊資料顯示,「仁愛居」項目位於元朗洪水橋洪元路,距離洪水橋輕鐵站僅兩分鐘步程,只需兩個站便可接駁港鐵屯馬綫。
  • 此外,「仁愛居」的社區配套設施非常完善,設有各式店舖、商場、街市,生活所需一應俱全。
  • 對於過渡性房屋,您需要選擇「過渡性房屋名單」這一項目,以便開始填寫申請表格。
  • 仁愛堂由2座四層高住宅大樓(不設升降機)組成,項目附近的社區交通配套成熟,距離洪水橋輕鐵站僅2分鐘步程,只需兩個站便可接駁屯馬綫。
  • 至於仁愛堂「醫者仁心」贈醫施藥計劃,就會在11月14日至19日一連六日,再度向長者派發總值港幣50萬元的中醫服務現金券,並特別把受惠年齡降低至 60 歲,助更多銀髮族受惠。
  • 項目佔地約5,339平方米,以「組裝合成法」興建,預計於明年第二季落成及入夥,料可於4年營運期內為約1,500人改善生活質素,以惠澤區內的劏房戶及居住於不適切居所的基層家庭。

據仁愛堂季刊資料顯示,「仁愛居」項目位於元朗洪水橋洪元路,距離洪水橋輕鐵站僅兩分鐘步程,只需兩個站便可接駁港鐵屯馬綫。 行政長官在2018年宣佈發展過渡性房屋,當時的運輸及房屋局成立了過渡性房屋專責小組(下稱「專責小組」),以積極協助和促成各項由民間建議和推行的短期措施,務求增加過渡性房屋供應。 仁愛堂洪水橋過渡性房屋項目「仁愛居」今日(6月21日,星期二)舉行動工儀式,標誌項目的建築工程正式啟動。 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 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 。 仁愛居過渡性房屋申請 就有社交媒體平臺上出現傳承教育(08195)非執行董事麥明詩開設投資理財課程、羣組之消息,該公司發聲明澄清,麥明詩沒有開設任何的投資理財班,或與任何機構合作開設課程,亦沒有開設任何即時通訊或提供投資建議的羣組。

仁愛居過渡性房屋申請: 過渡性房屋|元朗「仁愛居」11月起招租

租期2年,項目推出起首12個月遞表申請,租金享85折優惠;於8月31日或之前遞表申請則可享75折優惠,租金最低每月港幣$1,575。 仁愛居過渡性房屋申請 《若干措施》還強化保障外商投資企業合法權益,支持和鼓勵外商投資企業依法平等參與國際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等各類標準制修訂工作。 在重點領域吸引外資方面,《若干措施》提出加大先進製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等產業利用外資力度,促進外資向實體經濟集聚的同時,鼓勵外商投資企業深度參與地標性商業綜合體、重點商圈建設。 彭博引述消息報道,港交所考慮延長行政總裁歐冠昇任期1年,至2025年5月,避免在同一年內更換主席和行政總裁。 歐冠昇的行政總裁合約為期3年,將於明年5月到期;主席史美倫任期則在明年4月結束。

  • 如果您不喜歡在網上填寫申請,可以前往房屋局網站,下載「中央通用申請表格」,填寫後上載至「住得易」平臺進行遞交,或者通過郵寄、電郵和傳真的方式提交表格。
  • 東華三院用心設計過渡性房屋,希望為住戶帶來理想的居住環境;透過結合東華三院各項服務元素及自家專業團隊,讓住戶有一個舒適、安全、和睦、多元的生活體驗;此外,亦希望加強社區連結,提供課餘託管、就業輔導、技能培訓及身心靈健康等多元化服務。
  • 除入息及資產證明,申請人亦需提供與現時居住環境相關的資料以供本堂作評估。
  • 過渡性房屋2022|房屋短缺問題持續,新一份《施政報告》重點著墨房屋政策,同時也提及會繼續落實已規劃約2萬個過渡性房屋單位。
  • 據瞭解,「仁愛居」會以優化樓宇佈局及增加社區空間和綠化面積,從多方面提升住戶居住環境質素。
  • 【有線新聞】位於洪水橋的過渡性房屋項目「仁愛居」7月起陸續入夥,提供410個單位,入住率達95%。
  • 這些已落成的過渡性房屋項目,可能不時會因現有租戶遷出而有單位可供租用,有興趣人士可向相關營運機構查詢。

其中為回應社會房屋需求增加的現狀,仁愛堂在洪水橋興建410個過渡性房屋單位「仁愛居」,面積約130至280呎,設有「梗廚房」及「明廁」,租金介乎2,000至3,700元,11月1日開始招租,12月15日截止,預計明年四、五月入夥,輪候公屋三年或以上人士申請。 仁愛居過渡性房屋申請2025 仁愛堂洪水橋過渡性房屋項目「仁愛居」佔地5,339平方米,以「組裝合成法」興建,提供410個單位,料2023年第二季落成和入夥,可於4年營運期內為約1,500人改善生活質素,主要服務對象是區內的劏房戶及居住於不適切居所的基層家庭。 仁愛居過渡性房屋申請 過渡性房屋|本港房屋問題持續,公屋輪候時間長,仍有許多低收入家庭居住在不適切居所。 為提高他們的生活質素,多個社福機構推出「過渡性房屋」予輪候公屋或居於不適切房屋/有迫切需要援助改善居所的人士或家庭。

仁愛居過渡性房屋申請: 「仁愛居」洪水橋過渡性房屋項目

#申請人及其他家庭成員須符合現行申請公屋政策的資格(包括但不限於入息及資產)。 仁愛居過渡性房屋申請 除入息及資產證明,申請人亦需提供與現時居住環境相關的資料以供本堂作評估。 「仁愛居」早於今年6月21日舉行動工儀式,正式啟動建築工程,項目佔地約5,339平方米,以「組裝合成法」興建,預計於明年第二季落成及入夥,預計可於4年營運期內為約1,500人改善居住環境,提升生活質素 。

仁愛堂社會服務經理梁翠蘭表示,計劃將聘請一名社工評估長者情況,三年薪酬共約100萬,若能獲更多資助可多聘請一至兩名社工;另一方面,每名長者可購置器材上限為1500元,但例如一個流動心電圖便要1790元,超出部分需長者自行補貼。 「仁愛居」單位為橫向型設計,窗戶較大增加採光度,設有「梗廚房」及「明廁」,空氣更加流通。 租金介乎2000至3700元,11月1日開始招租,12月15日截止,輪候公屋三年或以上、現住劏房人士均可申請。 當中附設面積約 8,000 平方米的社區農耕空間(Hobby Farm),還有自助洗衣房、小型便利店、休憩廣場和社工服務等等配套設施。 申請人需為輪候公屋3年以上或居住在不適切房屋,如劏房,最快可於2022年底或2023年初於網上申請。

仁愛居過渡性房屋申請: 過渡性房屋│申請資格

事實上,仁愛堂早前曾提及,為紓緩基層家庭的經濟壓力,租金水平會於竣工後參考住戶入息水平、公屋租金、社署綜援租金津貼,以及按照「在職家庭津貼計劃」全額津貼入息上限四分之一等數值推算而釐定,並會按年調整;而無障礙單位的租金則視乎入住人數及情況而定。 營運過渡性房屋的機構須將項目內不少於80%的單位供甲類租戶入住,另外機構可按其服務特色,自行訂定申請對象的細節準則,並預留不多於20%單位予其他類別的申請者,即乙類租戶。 此外,仁愛堂胡忠長者中心亦會在11月開始,推出為期三年的「賽馬會樂齡科技與智友安居計劃」,該計劃獲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資助244萬4000元,透過推廣及教導長者使用樂齡科技產品,並資助合資格長者購置家居合用的相關器材,以改善生活質素,達致「居家安老」之願景。 當局指,在過去數年一直大力推動過渡性房屋發展,至今已有約7,800個單位投入服務,預計2024年底或以前將有另外約13,200個單位相繼落成啓用,以紓緩輪候傳統公屋和其他居住環境惡劣人士的居住困難。 除了上述網上申請方法,市民亦可從房屋局網站取得「中央通用申請表格」,填寫資料後上載至「住得易」平臺遞交,或透過郵寄、電郵和傳真遞交表格。

營運機構可能會不定時更新或更改項目的各項資訊(包括申請資格、租金水平及相關服務等)。 長沙灣長順街「順庭居」是基督教家庭服務中心首個啟動的社會房屋項目,位於舊長沙灣熟食市場,鄰近荔枝角港鐵站,提供共132 個單位,以改善基層家庭的住屋環境。 路德會「七星薈」鄰近七星崗村及雞公嶺,是全港首個以「環保生態村」為發展主題的大型社會建屋項目。 項目佔地3公頃,由14幢4層高住宅大樓組成,預計可容納約2,000人入住。 當中附設面積約8,000平方米的社區農耕空間(Hobby Farm),還有自助洗衣房、小型便利店、休憩廣場和社工服務等等配套設施。

仁愛居過渡性房屋申請: 元朗仁愛居聯絡資料

至於仁愛堂「醫者仁心」贈醫施藥計劃,就會在11月14日至19日一連六日,再度向長者派發總值港幣50萬元的中醫服務現金券,並特別把受惠年齡降低至 60 歲,助更多銀髮族受惠。 請於填寫前細閱【申請須知】,並參考【證明文件清單】備妥證明文件之電子檔案,以便在填寫時上載有關文件到申請系統。 仁愛居過渡性房屋申請2025 仁愛居過渡性房屋申請2025 根據《若干措施》,廣州將促進國際商務人員往來便利,對來穗外籍高層次人才、外籍高級管理人員、創新創業團隊的外籍成員、外籍技術人才以及來穗從事必要經貿活動人員,為其本人和家屬提供簽證申請、入出境、停居留等便利。

仁愛居過渡性房屋申請: 過渡性房屋申請 16.樂住‧FUN享

等待期不長,只需等待一個月內,您就會收到通知,告知您的首選項目是否成功申請。 請密切關注您的手機短訊或郵箱,以確保您不會錯過任何重要信息。

仁愛居過渡性房屋申請: 過渡性房屋|「仁愛居」月租2,000元起

此外,集團上半年度並無來自香港政府的補貼收入,但去年同期因為疫情而收到政府「保就業」計劃的工資補貼收入約3200萬元;加上上半年度資深員工福利開支上升,以及為提高物流效率而於香港進行倉庫遷移和改進所產生的一次性支出,都導致營運費用增加,都令到盈利減少。 StockViva秒投 作為香港一家初創金融科技公司,基於技術及數據驅動達致快速增長,在短時間內突破50 萬活躍用戶,吸引來自香港、內地、臺灣、新加坡、馬來西亞等用戶加入。 秒投StockViva 仁愛居過渡性房屋申請 的投資者包括阿里巴巴香港創業者基金、宏寰集團和新加坡郭鶴年家族的 K3 Ventures 投資,實力雄厚,目標打造成為亞洲領先的金融科技公司。 仁愛居過渡性房屋申請 喜盈樓高4層,由地下至三樓(不設電梯),標準單位面積約為150平方呎,單位內設有獨立洗手間及開放式廚房。 單位已配有熱水爐及已有簡單裝修,基本租期為三年,續約安排需待入住後再與入住者進一步協商。 項目由新鴻基地產借出地塊最少8年,以及負責前期項目規劃和基本地盤平整工程,並由福利協會負責策劃、建築、營運和管理。

仁愛居過渡性房屋申請: 項目特色

項目位於元朗洪水橋洪安裏8號,附近社區交通配套成熟,距離洪水橋輕鐵站僅2分鐘步程,只需兩個站便可接駁屯馬綫。 「仁愛居」鄰近洪福邨巴士總站連接港九新界多區,屋苑外亦有專綫巴士到達旺角、中環、金鐘、銅鑼灣、上水等地區。 此外,「仁愛居」的社區配套設施非常完善,設有各式店舖、商場、街市,生活所需一應俱全。

仁愛居過渡性房屋申請: 過渡性房屋申請 13.喜越

對於過渡性房屋,您需要選擇「過渡性房屋名單」這一項目,以便開始填寫申請表格。 過渡性房屋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那些等待公屋超過3年或長期處於惡劣居住環境中的基層市民提供合理負擔的住所。 仁愛居過渡性房屋申請 這種房屋只是一種過渡性質的解決方案,租期通常為2年,可以延長,但不是永久性住所。 仁愛堂由2座四層高住宅大樓(不設升降機)組成,項目附近的社區交通配套成熟,距離洪水橋輕鐵站僅2分鐘步程,只需兩個站便可接駁屯馬綫。 荃福居附近社區配套設施完善,鄰近巴士站有巴士直達荃灣西站、美孚、荃灣站、荔枝角、碩門邨、銅鑼灣和油塘等,非常方便。

仁愛居過渡性房屋申請: 過渡性房屋申請 2.恆莆新苑

另外,鄰近楊屋道街市及各大型購物中心,滿足入住人士在衣食住行的需要。 仁愛堂亦指,「仁愛居」出租的過渡性房屋單位月租介乎2,000至3,700元,由11月1日起招租,至12月15日結束,預計明年4、5月左右入夥。 如果您不喜歡在網上填寫申請,可以前往房屋局網站,下載「中央通用申請表格」,填寫後上載至「住得易」平臺進行遞交,或者通過郵寄、電郵和傳真的方式提交表格。 仁愛居過渡性房屋申請 香港特區政府於2018年決定發展過渡性房屋,成立過渡性房屋專責小組,協助由民間發起的過渡性房屋短期措施來增加過渡性房屋供應。

仁愛居過渡性房屋申請: 過渡性房屋申請 10.仁濟軒

據介紹,今年1月至10月,廣州市新設外資企業5150家;高技術產業實際利用外資佔全市比重超過一半,同比增長44.4%,其中高技術服務業同比增長93.8%。 7日晚通過的《若干措施》從促進投資、做好保障、提供便利、創新機制四個方面提出12條政策措施,增強外商投資廣州的信心和預期。 中新社報導,廣州市優化外商投資環境加大吸引外商投資力度若干措施」剛獲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其中提及,鼓勵外資企業參與地標性商業綜合體建設,並強調保障外資企業平等享受各項支持企業發展政策。 路透社引述消息人士透露,今年度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已於11日登場,今天可能結束。 日本城母公司國際家居零售發盈警,預期截至10月底止,中期盈利按年減少約32%至38%,收入按年跌約4.7%,因為香港市場對抗疫物資需求回落,加上報復式出境外遊,以及9月和10月的極端天氣,都影響店舖顧客人流,導致業務損失。

項目亦會提供可以凝聚居民的公用設施,例如公共休憩設施、有機農圃及綜合活動中心,再透過定期舉辦節日或主題活動以及組織不同的興趣小組,加強居民之間的鄰舍互助,打造友好社區 。 「仁愛居」項目於去年獲城規會批出,並獲運輸及房屋局通過撥款港幣逾2.2億元支持興建,亦設不同人數的單位,以關顧不同基層市民的實際需要。 仁愛堂為本港六大慈善機構之一,自30年代開始建立中醫診所,贈醫施藥,展開救貧賑災的工作。 為配合社會的發展及需要,本堂於1977年註冊為非牟利慈善團體,以「匡老扶幼、興學育才、助弱保康、關社睦鄰」為宗旨,為巿民提供社會福利、醫療、教育、就業培訓、康體、環保及社會企業等服務。 填寫基本資料、選擇申請項目、輸入一次性密碼後,您就可以成功遞交您的過渡性房屋申請了。 仁愛居過渡性房屋申請 在網站上,您將需要提供一些基本的個人資料,包括姓名、電話號碼和身分證號碼等。

仁愛居過渡性房屋申請: 元朗雙魚薈聯絡資料

值得注意的是,國家知識產權局近日公告,華為技術公司申請多項專利,包括信號處理方法、通信裝置、通信系統及晶片、能實現不同設備互聯的智慧設備控制方法和控制裝置與電子設備及折疊機構專利等等。 「同心村」整個屋村共8座住宅大樓, 樓高4層,村內設有綜合社會服務大樓、便利店、自助洗衣閣、社區廚房、社企速剪、大廣場、社區園圃和環保回收站等,照顧居民日常所需。 仁愛堂「醫者仁心」贈醫施藥計劃在11月14日至19日一連六日,將再度向5000名長者派發總值港幣 50 萬元的中醫服務現金券,每人100元;並特別把受惠年齡降低至60 歲,冑更多銀髮族可受惠。

仁愛居過渡性房屋申請: 租金及其他費用

屋內有獨立廚廁,有齊熱水爐、坐廁、洗手盤、冷氣機等基本設備,租金介乎2,390至3,700元。 仁愛居住戶租期是兩年,如果期間未上到公屋可以申請續租,最多可以住四年。 仁愛居過渡性房屋申請 主持揭幕的房屋局局長何永賢說,見到過渡屋住戶一起開心慶祝中秋節,呼籲劏房戶盡快申請,改善居住環境。 仁愛堂(下稱本堂)在房屋局的「支援非政府機構推行過渡性房屋項目的資助計劃」資助及市區重建局提供技術支援下,於元朗洪水橋興建本堂首個過渡性房屋項目──「仁愛居」。 「仁愛居」由2座四層高住宅大樓(不設升降機)組成,提供410個獨立單位,當中包括1人、2人、3人及無障礙單位,協助基層家庭改善居住環境。

兩幢便利設施服務大樓樓面面積約2萬平方呎,將設有中醫、西醫及牙科診所、健康諮詢中心、長者中心、兒童青少年及家庭中心、資訊科技資源中心、小型超市、社區飯堂、自助洗衣店等。 仁愛居過渡性房屋申請2025 仁愛居過渡性房屋申請2025 項目將聘請專業機構提供物業管理服務,由博愛醫院負責監督服務表現及質素,打造安全、衛生及舒適的居住環境。 房屋局指,收到申請後,「住得易」平臺會自動按申請者的選擇轉介至有關項目的營運機構跟進,平臺未來更會陸續加入數據收集、統計和分析等功能。 而且除網上申請外,市民亦可從房屋局網站取得「中央通用申請表格」,填寫資料後上載至「住得易」平臺遞交,或透過郵寄、電郵和傳真遞交表格。

仁愛居過渡性房屋申請: 過渡性房屋│6月已推出中央通用申請表格

「仁愛居」去年獲城規會批出,並獲時任運輸及房屋局通過撥款2.2億元支持。 項目佔地約5,339平方米,以「組裝合成法」興建,料可於4年營運期內為約1,500人改善生活質素,對象包括劏房戶及居住於不適切居所的基層家庭。 過渡性房屋2022|房屋短缺問題持續,新一份《施政報告》重點著墨房屋政策,同時也提及會繼續落實已規劃約2萬個過渡性房屋單位。 仁愛堂最新宣佈,其興建的元朗洪水橋過渡性房屋項目「仁愛居」即將開始招租,為有需要人士提供多一個房屋選擇。 仁愛堂董事局主席鄭慧賢指,在規劃整個項目時,除考慮到居民的基本住屋需要,亦會為居民提供生活上的支援,包括就業輔助、小朋友的暫託或功課輔導上的需要等,亦會規劃可以凝聚居民的公用設施,包括公共休憩設施、有機農圃及綜合活動中心,加強居民的鄰裏關係。 【過渡性房屋】仁愛堂洪水橋過渡性房屋項目「仁愛居」日前動工,將興建共410個單位,租金由1,000元起,仁愛堂更會為租客提供就業支援、小朋友功課輔導和託管服務,料2023年第二季入夥。

仁愛居過渡性房屋申請: 過渡性房屋|單位附設生活配備

其後,負責職員亦會與有關租戶一同發掘當區其他資源和服務,以便他們加強與社區的互動和歸屬感,強化租戶與社區的共融。 【9月25日】房屋局今日(25日)推出過渡房屋中央統一平臺「住得易」,方便市民網上申請入住過渡性房屋。 本文會詳解住得易申請資格、流程及所需文件等基本資料,亦有網上申請住得易連結,方便讀者。

現時輪候傳統公屋未滿三年的家庭或人士,屬過渡性房屋乙類租戶。 凡在今年10月25日或之後有新生嬰兒的家庭,今日起可獲縮減一年輪侯傳統公屋時間的申請要求,即輪候傳統公屋滿兩年,便符合過渡性房屋甲類租戶資格。 為鼓勵生育,締造有利育兒環境,房屋局今日調整過渡性房屋甲類租戶的申請資格。 而屋苑內將會設立社區廚房、多用途活動室、綠色便利店、社區園圃及設置廚餘堆肥機,旨在為該區居民提供各種多元化活動及課程,以綠色生活為本的概念促進區內互動發展。 房屋局今年6月已推出中央通用申請表格,為照顧不同申請者的需要,原有遞交中央通用申請表格的渠道維持不變,包括郵寄、電郵和傳真。

仁愛堂洪水橋過渡性房屋項目仁愛居租金會考慮到住戶入息情況,不超過入息的四分之一,並參考綜緩租金津貼。 請於填寫前細閱【申請須知】,並參考【證明文件清單】備妥所需證明文件之副本或電子檔案。 註:每位申請人包括其家庭成員只可遞交一份甲類或乙類申請表。 東華三院用心設計過渡性房屋,希望為住戶帶來理想的居住環境;透過結合東華三院各項服務元素及自家專業團隊,讓住戶有一個舒適、安全、和睦、多元的生活體驗;此外,亦希望加強社區連結,提供課餘託管、就業輔導、技能培訓及身心靈健康等多元化服務。 此外,職員將幫助租戶認識當地的社區和掌握當區及個人需要,以協助他們盡快適應過渡性房屋的生活環境,並減少有關人士的負面標籤。

申請者亦可以把已填妥的中央通用表格,經「住得易」平臺直接上載遞交。 仁愛居過渡性房屋申請2025 乙類申請人:現居於不適切住房或有迫切需要援助改善住房人士/家庭。 據瞭解,「仁愛居」會以優化樓宇佈局及增加社區空間和綠化面積,從多方面提升住戶居住環境質素。 項目的單位以特色「橫向型」 設計,相比坊間傅統的「直向型」設計,窗戶尺寸較大,可增加採光度;同時,單位亦設有「梗廚」及「明廁」,加強阻隔油煙,並令空氣更加流通。 過渡性房屋主要為正長期輪候公屋3年或以上,及居住環境惡劣的基層市民提供可負擔的適切房屋,而且房屋只是過渡性質,租期通常2年,可續期,但是非永久住屋。

仁愛居過渡性房屋申請: 過渡性房屋申請2023│尚晉坊 介紹

【有線新聞】位於洪水橋的過渡性房屋項目「仁愛居」7月起陸續入夥,提供410個單位,入住率達95%。 何太一家三口八月由土瓜灣搬到仁愛居的三人單位,面積大一倍,即使要搬入大西北都沒問題。 仁愛居住戶何太:「交通方便、買菜也方便,小朋友讀書就轉了來附近,及我丈夫工作都在附近,所以與住在市區沒甚麼分別。」 「仁愛居」獲房屋局資助超過兩億元,由市建局技術支援仁愛堂興建及營運,有410個單位,7月入夥、入住率達95%。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