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急需新的房屋供應,粉嶺高球場的發展實不應再有所拖延。 北區區議會昨日討論相事項,會區議會均對項目作出批評。 侯福達形容政府急於發展球會用地,質疑土拓署的交通評估報告未有反映現時北區的交通問題。

  • 粉嶺高球場也是目前全港唯一有設施、有規模能舉辦香港高球公開賽的高球場[7][8]。
  • 她提到,該項目涉及的32公頃土地現以短期租約租出,並非私人遊樂場地契約,當局早前已表明有關租約於2023年8月屆滿後,用地將歸還政府。
  • 侯福達最後提出臨時動議作修定,指區議會因水浸、交通及土地權益等問題仍未解決下反對計劃,結果在席10名區議員均贊成。
  • 大部份土地都有一定的生態價值,但社會始終要滿足發展需要,兩者必須取得平衡。
  • 可是政府當時向立法會解釋,評級制度純為古物諮詢委員會內部機制,並不具法定權力,政府也無意將皇后碼頭列為法定古蹟,引來非議。
  • 只不過,球會方面不能以此視為緩兵之計;最後一點,太過模糊及不確定,基本上可視為球會的「胡謅」之詞。
  • 明明是用地租約期滿,歸還政府,當局自有權決定續租與否,卻被抹黑成好像政府強搶民產。
  • 發展局表示,政府去年九月展開技術研究,以確立粉嶺高爾夫球場當中三十二公頃於二○二三年九月復歸政府的用地,在短中期最多可提供的公營房屋單位數目,並評估所需的基建設施,以及制訂在環境、生態及其他方面的影響緩減措施。

球會強調,保留整個粉嶺高球場對香港高球發展非常重要,局部發展方案亦會無可避免地對場內歷史價值及自然生態攘成無可挽救的破壞。 對於行政會議成員湯家驊批評,發展高球場等同將海外專業人才向外推,謝思訓認同本港的高球場數目遠少於新加坡,令不少國際人才認為香港吸引力較差。 粉嶺高爾夫球場爭議2025 他強調總會將以推廣高球活動、體育發展及旅遊發展為本,就粉嶺高球場發展一事向城規會表達意見。 他承認本港正面對房屋供應緊張問題,但認為當局須同時思考如何推廣體育發展、吸引年輕人參與,以建立香港的國際城市品牌。

粉嶺高爾夫球場爭議: 政府9月如期接收粉嶺高球場土地

有媒體對比相對於面積相若的荃灣,提出粉嶺高球場的可建單位,比荃灣市中心少近7成。 還有媒體統計,若以每公頃的可建單位作比較,太古城每公頃有約605個單位,東湧新市鎮的方案有377個,而粉嶺高球場則只能建78個。 根據報告,高球場內有可能列入古樹名木的樹木位置,大都處於顧問建議的發展地帶,被外界指規劃「報細數」。

由上屆政府準備發展粉嶺高球場土地開始,建制派、鄉事派、商界甚至不分陣營的社會賢達和KOL(意見領袖)空羣而出,以保育、破壞風水、損害香港國際地位及聲譽為名,紛紛批評政府的建屋做法。 當局嘗試推行有利民生和公眾利益的政策時,但凡觸及權貴們的私利,必然是舉步維艱。 城規會今年6月30日公佈粉嶺/上水擴展區分區計劃大綱草圖,計劃把粉嶺高爾夫球場最北端約9.54公頃的土地劃為住宅地帶,興建1.2萬夥公營房屋。 環境諮詢委員會今日(19日)續審議「粉嶺高爾夫球場用地局部發展技術研究既可行性研究」環評報告,倘環評不獲通過,營建公屋計劃也將受阻。 政府將於9月收回粉嶺哥爾夫球場32公頃用地,香港哥爾夫球會上週五(21日)入稟申請司法覆核,要求推翻環保署有條件批准球場環評報告的決定。

粉嶺高爾夫球場爭議: 香港哥爾夫球會之資料

土拓署高級工程師劉天立表示,署方的研究已考慮整個北區交通發展,他指當路口改善工程完成後,大頭嶺迴旋處在明年的繁忙時間設計流量為上午的0.95及下午的0.79,其他道路數據亦不超過1,認為屬可接受範圍。 民主派區議員周錦豪聽罷,認為署方的數據低估現況,北區區議會主席羅庭德同樣質疑發展未有考慮北區其他項目,擔心會步發展皇后山邨的後塵,因規劃欠周詳而出現交通配套不足問題。 根據上述內容,從法律角度,高等法院怎麼看,我們不知道;若從輿論角度,筆者以為並不複雜。 第二、第三點屬於程序問題,頂多環評署做個解釋,球會不應過多糾纏;第一及第四點屬於技術問題,可以再評估,邀請第三方亦可。 只不過,球會方面不能以此視為緩兵之計;最後一點,太過模糊及不確定,基本上可視為球會的「胡謅」之詞。 由此可見,關鍵爭議點在於政府要收回的這部分土地,對球場的所謂「歷史價值」、日後舉辦賽事的影響是否屬於根本性的;否則,球會就是無理取鬧!

  • 2012年,申訴專員公署主動調查「私人遊樂場地契約」政策執行情況,指政策是早年政府由於欠缺康樂體育用地,以租約形式將官地借予各私人體育會(包括香港哥爾夫球會),各體育會一直只是在交象徵式地價。
  • [29]2013年審計處披露顯示1999年政府以1000元批出21年長期契約[17],引起香港市民廣泛討論。
  • 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小組成員王坤亦質疑政府建議興建的單位太少,認為至少可多建一倍單位,他建議應分兩階段發展,先發展較易處理32公頃土地,長遠應收回整個高球場。
  • 前任可將失敗歸咎於政治環境不利,本屆政府就沒有這個藉口了。
  • 傳媒近日引述消息報道,管理粉嶺高爾夫球場的香港哥爾夫球會因不滿政府收回球場北部興建公營房屋的發展計劃,委託顧問攻擊此項目的環評報告,包括批評其低估了在區內發展對環境破壞,例如影響飛蛾及蝙蝠等動物羣以及破壞當地地質。
  • 第二、第三點屬於程序問題,頂多環評署做個解釋,球會不應過多糾纏;第一及第四點屬於技術問題,可以再評估,邀請第三方亦可。

況且,就算場內真的有多幢歷史建築,如此具歷史價值,其實都可以用搬遷重置的方式解決。 粉嶺高球場建屋爭議不斷,其中絕大部分的反對聲音均圍繞在「該地生態價值高」的事實上。 擁有香港哥爾夫球會會籍的葉劉淑儀同意,香港需要興建公屋,但同時亦要平衡各方面的需要,指該處土地有保育的考慮。 對於高球場用地可以即時興建1萬個公屋單位,葉劉淑儀認為不是事實,提出北區沙嶺已經平整地基,同時政府已表明不會興建殯儀城,可以考慮用作興建公屋。

粉嶺高爾夫球場爭議: 香港哥爾夫球會

哥球會認為,環保署提交的資料「完全錯漏」,署方亦沒有就環評報告補充資料,提出公眾諮詢,無視球會就環評報告補充資料提交的意見書,涉及越權與程序不公。 粉嶺高爾夫球場爭議2025 粉嶺高爾夫球場爭議2025 不過是打球休閒耍樂而已,橫跨界別、橫跨光譜的社會賢達們和權貴,紛紛為粉嶺高球場護航,且護航理由牽強。 例如在保育古蹟和生態方面,當新界東北發展中需要遷拆古洞一帶的建築物,同樣歷史悠久的悅和醬園及志記鎅木廠,為何又得不到權貴們一視同仁的關注和發聲呢?

前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成員王坤今日(19日)在電臺節目表示,他稱,相關土地興建公營房屋後,會令54個洞的高球場減少8個,此舉對樹木及雀鳥等生態環境有影響,但劏房居民的住屋問題亦要考慮。 北區區議會14日討論相關議題,其中絕大部分議員均對粉嶺高球場興建公營房屋表示強烈反對,認為該地生態價值高。 民主黨一項調查亦指,約九成受訪市民認為政府應將粉嶺高球場改劃公屋等用途。 在土木工程署及規劃署發表的「發展新界北部土地初步可行性研究」中,認為發展粉嶺高爾夫球場有不少重大限制,例如要處理包括超過3萬棵樹,當中可能有古樹及3座歷史建築等。 根據香港哥爾夫球會網站數據,粉嶺球場的三個球場種植了超過六萬株成齡樹木,其中184株樹木屬於受香港法例保護的三個樹種,另80株符合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古樹名木」準則。

粉嶺高爾夫球場爭議: 歷史與傳統

本屆政府立志前赴後繼,排除萬難,一往無前,立志成功;俗話說,好的開頭等於成功的一半。 否則,未來的四年裡在房屋問題上,政府將邁不開步伐,一籌莫展。 近年也有規劃界人士拋出全新的「兩用方案」,即不將高球場改建為公屋,但是將其用地發展為可供市民入場參觀的「中央公園」。 除了讓市民瞭解球場內的生態外,亦可騎馬、爬樹、打球,與不同團體合作舉辦活動,同時又可在需要時變回球場,藉此提升球場的社會價值,又能保留全個球場。 資料顯示,房屋局計劃將其中約9公頃用地劃作「住宅(甲類)」用途,樓高可達170米,意味大廈有機會建成樓高逾50層的「摩天公屋羣」。 據房屋局向北區區議會提交的佈局圖所見,擬議公營房屋分佈於12幢大廈,部分建於設施平臺上。

粉嶺高爾夫球場爭議: 憂粉嶺高球場建屋致區內「塞上加塞」 議員怒轟:有冇用腦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慶祝香港回歸25週年大會上的講話中談到,中央全力支持香港積極穩妥推進改革,破除利益固化藩籬,充分釋放香港社會蘊藏的巨大創造力和發展活力。 李家超政府「以結果為目標」,立志「同為香港開新篇」,實現良政善治,踐行「愛國者治港」,能否打破現有的利益格局、走出現有的困局是關鍵;而粉嶺高球場的開發被視為考驗政府魄力與意志的標杆。 話說回來,環評報告的司法覆核或許是高球場建屋中的一個小插曲。 因為,粉嶺高球場建屋一役對本屆政府意義重大,不容有失,只許勝不許敗。 吳希文又說,哥球會提出的司法覆核理據屬合理質疑,也是過去幾年一直提出的爭議,要視乎雙方、尤其高球會在法庭上如何演譯觀點,現時不便作評論。

粉嶺高爾夫球場爭議: 政府需牽頭扶植新愛國愛港人才

當中只有9.5公頃土地用作興建公營房屋或社區發展,預計提供約1.2萬夥單位,約3.36萬人入住,擬建樓宇高度不高於主水平基準上170米。 建屋集中在北部用地,鄰近北區醫院及清河邨;南部地段共約21.65公頃土地,因環評報告指範圍內有東亞豪豬、赤麂及天然沼澤等植物及動物,被評為屬於中至高級的生態價值,故將會劃分為保育區域。 署方見標明年9月收地後開展工程,爭取於2029年落成公營房屋。 甯漢豪今日出席活動後會見傳媒時指,粉嶺高球場項目早年經過公眾討論和可行性研究,在交通、環境影響評估、建屋等方面均沒有不可克服的困難。

粉嶺高爾夫球場爭議: 申請公務員及教師職位 基本法及國安法測試及格成績可互通

城規會下月4日需將相關修訂供公眾查閱,並在隨後三個星期內接收進一步申述。 城規會會根據條例考慮收到的進一步申述,並在作出決定後於11月底法定期限屆滿前把草圖呈交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覈准。 美利樓的例子可告訴大家,要將具有歷史價值的建築整幢搬走重置,20年前已經做到,可見在技術上並不是什麼「外星科技」。 既然歷史建築在技術和法理上都可以搬走,那就不應該成為收回高球場的阻力。 政府在皇后碼頭一役後,檢討歷史建築物行政評級制度,令其可作為政府宣佈法定古蹟的依據。

粉嶺高爾夫球場爭議: 交通

若新地契與上一份同為廿一年,質疑球場在二○二六/二七年後,便不用跟隨繳交市值三分之一地價的政策。 條款訂明球場須對公眾開放,惟開放時段僅得閒日,不便於上班一族使用,質疑「扮開放」,促請政府回應有否與球場訂立新條款,過渡期會否「三年又三年」,令建屋無期,並要求球場全面開放資料,交代使用量季度報告。 有團體對事件關注,質疑政府或已祕密與球場續約,繼續以賤價一千港元將相關土地批予香港高爾夫球會,促請政府交代該地段發展去向。 【本報訊】備受爭議的粉嶺高爾夫球場地契上月三十一日到期,港府昨表示決定短暫延長該處的地契有效期,惟相關細節未明,亦未知改劃成房屋發展的用地地契會否一同順延。 因此,要搬走一級歷史建築,從來不是法理問題,而是政府有沒有決心做,以及觸動誰人利益。 如果今日站出來反對搬遷高球場歷史建築的人,當年對於拆卸皇后碼頭沒有發聲甚至表態支持,那在邏輯上就難以說得過去,只會予人「搬龍門」之感。

粉嶺高爾夫球場爭議: 發展局:會因應研究展開改劃

此外,粉嶺球場亦是各種鳥類、昆蟲、爬蟲類等野生動物的棲息地。 生態顧問專家定期進行調查,於粉嶺球場內發現小靈貓、果子狸、金裳鳳蝶等多種罕見或瀕危之物種。 粉嶺高球用品商店之開放時間為週一至週五上午7時至下午6時30分,週末及公眾假期為上午7時至下午7時。 不少父母都希望帶同家人和寵物在週日到郊外放空,但夏日炎炎,要攜帶的用品也不少,例如飲料、小朋友替換的衣物、玩具等,揸車出入自然較為方便。

粉嶺高爾夫球場爭議: 收回粉嶺高球場建屋具合理基礎

球會在舊球場變身公園期間提供免費車位,讓父母可以輕鬆帶老少出行。

粉嶺高爾夫球場爭議: 粉嶺高球場發展掀爭議 高球總會會長指官民會有智慧找平衡點

水松、古樹、蝴蝶園、珍稀動物,是大自然給予香港獨具價值的自然饋贈。 粉嶺高爾夫球場爭議 居民的住房需求要考慮,同時也要兼顧粉嶺高球場的整體構成。 究竟該拿出多少土地來構建房屋,房屋所產生的社會價值是否可以用所犧牲的生態價值來抵消?

後來因為大樓結構出問題,政府打算拆卸,但遭到民間反對,因此將大樓分拆成3,000多部分,以便日後重建。 林鄭月娥一直有處理皇后碼頭爭議,古物諮詢委員會由民政事務局管轄,林鄭在2007年政府換屆前,正是民政局常任祕書長。 2007年中發展局成立,由林鄭擔任局長以及古物事務監督,直接負責皇后碼頭發展計劃,她更親自前往碼頭與留守抗議的社運人士對談,表現獲政界好評,換來「好打得」的形象。 粉嶺高爾夫球場爭議 法官高浩文批出司法覆核申請許可,並下令臨時擱置環保署決定,直至案件聆訊為止。 而申請聆訊,則會於本年8月的11日、15至18日的其中一日進行。 與訴各方通知法庭,其大律師可出席的日子,法庭會再作排期。

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會委員、資深規劃師林筱魯指,距離真正建屋仍要提交多次圖則,每次改動均需交由城規會評估,每一個過程都有機會被提出司法覆核,過往亦曾有項目由於受到法律挑戰,被延誤的時間以年計算。 傳媒近日引述消息報道,管理粉嶺高爾夫球場的香港哥爾夫球會因不滿政府收回球場北部興建公營房屋的發展計劃,委託顧問攻擊此項目的環評報告,包括批評其低估了在區內發展對環境破壞,例如影響飛蛾及蝙蝠等動物羣以及破壞當地地質。 粉嶺高爾夫球場爭議 粉嶺高爾夫球場擬建屋項目引起爭議,經歷5個月的公眾諮詢後,政府最新方案擬用9.5公頃作公營房屋及政府、機構或社區發展,其餘6成用地劃作保育區域。

前任可將失敗歸咎於政治環境不利,本屆政府就沒有這個藉口了。 第一,對土地開發、解決香港老大難之一的房屋問題有重要意義。 特區政府找地確非粉嶺高爾夫球場不可,但是,它卻具有指標性意義。 在本屆之前的兩屆政府,對於粉嶺高球場的收地建屋,有心無力,因各種因素導致最終鎩羽而歸,為政府有效解決香港的房屋問題蒙上陰影。

粉嶺高爾夫球場爭議: 生態

雖然有意見認為新美利樓的內部與舊建築有一定差異,而內設H&M也被指格格不入,但政府至少大致保留到建築原有外貌,九成以上石料得以保留。 最後原地皮於1982年由中國銀行投得,建成如今的中銀大廈。 1988年,房屋署物色到赤柱地段重置美利樓,於1998年展開重建,2000年重新開幕。 行政會議召集人葉劉淑儀理解本港公屋需求量確實非常大,但指亦要平衡各方面的需要,位於北區的沙嶺也可考慮興建公屋。

侯福達最後提出臨時動議作修定,指區議會因水浸、交通及土地權益等問題仍未解決下反對計劃,結果在席10名區議員均贊成。 本來作制衡之用,不管是以前的泛民主派或現在的新建制派,都發揮不了制衡作用,相反更是很容易被舊權貴吸納,容易聯成一線而獨大。 權貴們利益根深柢固,從高球會事例可見,他們只會阻礙社會發展,為保障私利,並無法有效輔助政府施政。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