轄區大警分局火速趕到現場,先以言語安撫情緒及勸子交出中小刀,隨即將她帶回派出所調查。 女子情緒激動、精神不穩定,警方立即啟動社會安全網機制,依規定通報相單位。 情緒熱線2025 試過聊了一小時,伴住對方經歷情緒起伏,每個人的需求都不一樣,有人渴望有人聆聽,有人期望獲得意見。

小孩的聲音需要被聆聽,特別是遇上家庭危機時,小孩所承受的不比成人少。 情緒熱線2025 我們深明社區教育的重要性,因此致力推行學校講座、小組及大型心理社交教育活動,增強兒童及家庭的抗逆力,讓兒童的心靈健康成長。 我們的專業社工或曾受訓練的義工亦提供短期電話輔導,為6至12歲兒童及其家庭提供適切的情緒支援。

情緒熱線: 醫生教室

最後,由於熱線輔導不需要求求助者親身尋求協助,減少了求助者的標籤效應,從而提升有需要人士尋求協助的動力。 我們致力協助外遇者及其配偶以正面方法來處理婚外情問題,不致令問題持續惡化,減少家庭悲劇發生。 由李嘉誠基金會及香港公益金聯合資助,本服務為受婚外情問題困擾人士提供深入電話輔導及小組輔導,以減低婚外情所帶來的震撼和傷害。 我們亦有設有朋輩電話支援,透過受訓的過來人輔導讓面對婚外情問題困擾的人士重拾希望。 此外,我們亦相信預防性教育工作,持續推行婚姻培育講座、大型活動及專業培訓等,期望大眾維持健康和諧的婚姻關係。

本會期望長者可以從正面角度面對生活上的負面情緒,或向外界尋求協助,正視問題 。 在2018年,60歳以上長者自殺數字共有353宗,數字持續高企、情況令人憂心。 情緒熱線 這個年齡羣的人士面對著一些獨有並導致自殺的誘因,例如身體機能衰退、精神健康欠佳、退休問題、配偶離世、應對能力不足及人際關係問題等。 2018 年在眾多年齡羣之中長者的自殺率最高,因此長者自殺的問題應該得到更高的關注。 情緒熱線 我們瞭解在某些情況下大家也許不方便直接致電本會的情緒支援熱線求助,本會亦有提供書信及電郵求助。

情緒熱線: 乳腺結節會癌變嗎?

警方表示,兩名遇害女子是朋友關係,相信被捕男子是單獨犯案,無證據顯示男子與兩人是互相認識,強調被捕人的犯案動機及雙方關係是警方最重要的調查方向,呼籲目擊者向警方提供資料。 被問到案件是否隨機殺人案,鍾麗詒稱案件只是發生數小時,重申初步調查顯示男子與兩名女子並不相識,她又指會調查男子的精神病紀錄,包括覆診紀錄及相關醫生[14][36]。 生命熱線回覆指,每日平均處理約100個來電,由於人手問題,部分來電未能即時接聽,而熱線服務暫時沒有留言和回撥服務。 至於晚上撥打只有電話錄音,翌日早上才獲真人回撥的「即時通」,利民會回覆,一般情況下「即時通」會盡快回覆電話留言,回覆時間有可能因來電數量或留言系統運作狀況有所延長。 情緒熱線2025 【明報專訊】外婆勒死外孫一案近日開審,再次引起社會對精神病患支援的關注。 精神科專科醫生實測撥打不同熱線,發現大部分熱線能在數分鐘內有真人接聽,及時紓緩求助者情緒;但亦有熱線接通後只播放錄音。

此外,乳腺疾病具有一定的遺傳性,若家族成員曾患有乳腺腫瘤,本人患上乳腺疾病的機率也會增高。 小周介紹,胸痛前3日,她發現男朋友在家一直拿手機玩遊戲,沒有煮飯,雙方因此爭吵,互不退讓。 吵架後,小周開始胸痛了,她本來以為翌日睡醒就會變好,結果一直沒有緩解。 例如,也許您住在偏遠地區,或者您沒有足夠的交通工具,這意味著您必須依靠朋友和家人來四處走動。

情緒熱線: 健康解「迷」小腿易抽筋?中醫:可能是肝脾不和!這些睡姿會引起「被動痙攣」!

兩名女子胸口和頸部分別有多處刀傷及大量出血,由救護車送往聯合醫院搶救,送院時昏迷,兩人先後因失血過多於2023年6月2日下午6時6分及6時47分證實死亡[4][26][35]。 謝小紅介紹,身體檢查中發現的乳腺結節約80%為良性病變,患者只需定期檢查即可,必要時接受規範治療,醫生通常會根據結節的表現和臨牀影像檢查分類作出指導建議。 至於乳腺結節是否需要手術切除,需要交由乳腺病專科醫生評估,但手術切除並不代表一勞永逸。 近日,來自浙江的24歲女生小周,因連日胸痛到醫院求診,在醫生多番詢問下,她才記起胸痛前曾與男朋友吵架。 醫生介紹,乳房是一個情緒器官;乳腺結節作為女性常見疾病,近年來出現年輕化趨勢,當中與年輕人的生活方式和精神壓力密切相關。 作為一個治癒型的聆聽者,需要有足夠的「空間」盛載對方不同情緒和想法,當中包括空閒的「時間」和空曠的「心間」。

  • 曾於醫管局24小時精神科熱線工作的黃宗顯表示,輔導者從電話中看不到求助者的面部表情或肢體語言,掌握情緒狀態的難度大增。
  • 以「Open噏」為例,至少有兩名輔導員和一名義工當值,七至八成求助個案於5分鐘內連接,平均每次線上輔導歷時約1小時。
  • 保誠稱經內部調查,決定終止與其合約,並稱公司有清晰的「社交媒體指引」,員工及理財顧問應當遵守。
  • 正如「現實世界」中的治療師和諮詢師可以擁有一系列資格和執照一樣,在線治療師的培訓和證書也可能大不相同。
  • 作為一個治癒型的聆聽者,需要有足夠的「空間」盛載對方不同情緒和想法,當中包括空閒的「時間」和空曠的「心間」。
  • 因此,來電者內心深處的一些感受未必可能因為熱線輔導而得到解決,因為熱線服務着重於此時此刻的問題及感受。

保誠稱經內部調查,決定終止與其合約,並稱公司有清晰的「社交媒體指引」,員工及理財顧問應當遵守。 林作回覆傳媒確認消息,稱由公司最高層致電通知,未提及原因,估計因為網民攻擊公司,故在輿輪壓力下作此決定,又稱自己「無官一身輕」[84][85][86][87][88]。 事件翌日,廣場照常開放,並安排案發地點附近一段走火通道給市民獻花,多名市民攜帶白花到場及寫心意卡悼念死者。

情緒熱線: 輔導熱線

線上心理輔導,也稱為電子形式治療、電子諮詢、遠程治療或網絡諮詢,涉及通過互聯網提供心理健康服務和支持。 情緒熱線2025 這可以通過電子郵件、短信、視頻會議、在線聊天、消息傳遞或網絡電話進行。 而線治療是可以實時進行,例如電話交談和短信,也可以採用延時格式,例如通過電子郵件。 儘管這種療法有侷限性,但它正迅速成為越來越多的人的重要資源,而且這類的心理輔導收費亦較便宜。 沉默者來電的原因很多,可能純粹玩電話,可能來電者仍未能解開心理枷鎖,但輔導員並非收到沉默來電就收線,輔導員還必須問幾個問題[8],包括來電者是否仍在電話中、來電者沉默的原因、來電者的感受、電話中的背景聲音等。 熱線中心致力向公眾推廣防止自殺訊息,並藉着舉辦各類型的社區講座及活動,提升公眾對防止自殺及情緒健康的認識及關注。

情緒熱線: 服務介紹

警方派出大批機動部隊警員在荷里活廣場出入口及場內巡邏及截查市民,部分商戶繼續關閉,案發的走廊較為冷清[37][38][39][40][41],到6月4日,有便衣警員到獻花位置逐一檢查每張心意卡內容[42]。 司徒成光(39歲),長期無業,居住在九龍黃大仙區慈雲山慈樂邨,與家人同住[11]。 患妄想型精神分裂症,曾住院以及需要定期覆診[12][13][9],2023年3月曾向醫生求醫,之前亦有涉及家暴的報案紀錄[14][5]。 中心主任謝小紅介紹,乳腺結節的發病原因比較複雜,主要與機體自身內分泌調節紊亂,導致雌激素反常增高,刺激乳腺異常增生有關。

情緒熱線: 服務

昨天晚間臺北市大安區發生情緒不穩女子,持刀隨機騷擾路人案件;28歲黃姓女子精神狀態不佳,她先拉扯路人,路人閃避離開,又要拉扯另外一名24歲美籍女子,過程中碰撞,造成美籍女子肩膀擦挫傷。 阿輝早前工傷,近月的社會事件、疫情問題,令判傷、再培訓的計劃亦停擺,難以控制的生活狀況更令他感到迷惘。 原本從事管理工作的Melody,2017年年末離開繁重的工作,想做義工,剛好碰上利民會《即時通》熱綫。 「以前的工作是管理熱綫團隊,身邊人有奇難雜症就會找我解決,我想職能差不多,應該能應付到,就報名。」由上堂、實習至接聽熱綫,過程約半年。 社署指,這些困擾的情緒若能得到別人的明白和接納,有助度過艱難的時刻,又希望市民照顧好自己,好好休息,釐清思緒,平伏心情,以更好地面對目前處境。 情緒熱線2025 2023年6月4日,林作任職的保險公司英國保誠發表嚴正聲明,不點名指有個別理財顧問於社交平臺就社會悲劇作出不當言論及行為,指與保誠的價值觀背道而馳,絕不代表保誠立場。

情緒熱線: 輔導員的工作

社區講座主題包括有長者情緒健康、自殺的謬誤等,也有為其他機構分享講座主題,主題包括基礎自殺危機評估,以及社區活動如街站等。 有些人因為精神健康問題要服藥,但其實是否喫一粒藥,就可以開心呢? 只要真心、用心跟他們聊天,我相信他們都會知道,有人願意幫他度過這段時間。 社會福利署呼籲市民如遇情緒困擾,可向親友傾訴,或尋求專業人士協助。 案發後傳媒普遍均有報道兇手有精神病史,令公眾擔憂精神病患者是否有機會危及社會治安。 精神科專科醫生曾繁光澄清,妄想精神分裂症屬嚴重精神病,患者會確信沒有事實基礎的想法及信念,因而作出暴力行為,但發生機會極低[94]。

情緒熱線: 情緒支援

機構於1960年創辦時由義務工作者組成,電話熱線由不少業餘義務工作者聆聽求助者電話,當年雖缺少專業人才,但均為熱心救人的義務工作人員。 多年來本會全憑一羣富熱誠、默默耕耘的義工去承擔責任,擔當一個好的聆聽者,接聽每個求助電話,以益友的態度陪伴著求助者,明白他們的痛苦,紓緩他們的情緒,同行步過黑暗。 情緒熱線2025 利民會「即時通」精神健康諮詢熱綫24小時服務,真人接聽、全年無休。 按它們的數據顯示,今年2至3月共收到9216宗求助,比去年上升一成六。 早前仁濟醫院就宣佈,設立2條電話專線分別為青衣方艙醫院和新田方艙醫院的隔離人士提供免費情緒支援服務,幫助他們紓緩檢疫期間所面對的不安和焦慮。

情緒熱線: 情緒支援義工招募及培訓

由熱線義工接聽,聆聽來電者的傾訴,給予情緒上的支援,並協助預約面談輔導服務,或提供其他求助途徑及情緒病資訊,讓有需要人士及早找到所需協助。 行政長官李家超於2023年6月3日早上發表聲明,對事件感到難過,並對兩名死者的家人致以深切慰問。 另外,李家超表示將檢視精神科病人治療流程,加強在市區巡邏,維持市民對香港治安的信心[56]。

情緒熱線: 自殺危機處理中心及生命教育中心20週年紀念活動

中國社媒平臺在週三(26日)傳出當晚醫院影片,顯示官員要求死者家長簽署保密協議,否則不能認屍,見孩子最後一面,有家長怒斥在場官員。 韓國一名男子其後在7月21日,於首爾新林地鐵站外持刀襲擊途人,導致1死3傷。 2023年6月5日早上,受害者家屬到達富山殮房辦理認屍手續,期間沒有接受傳媒採訪,1小時後離開[45][46][9][47]。 他安慰小周,年輕人遇到感情問題,吵架在所難免,但千萬不能把氣一直鬱在心內,「這次乳房痛起來其實就是在提醒你,自己的身體是第一位的。如果心結一直解不開,很有可能就會變成『結節』」。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臺。 情緒熱線 高雄78歲失智張姓老婦,在杜蘇芮颱風來襲當下,因思念兒子竟撐傘在風雨中找尋兒子,張的丈夫見老伴不見人影,報警求助,警方冒…

情緒熱線: 情緒輔導熱線有用嗎?

《即時通》支援受情緒困擾人士、精神復元人士及家屬,同時提供義工培訓,由專業人士如臨牀心理學家、精神科護士,或資深社工教學,當中有考覈、有實習,即使有心,也要經過重重評核纔可接聽熱綫。 以「Open噏」為例,至少有兩名輔導員和一名義工當值,七至八成求助個案於5分鐘內連接,平均每次線上輔導歷時約1小時。 情緒熱線2025 義工必須通過面試,並完成16小時網上訓練、8小時線下實體培訓及9小時實習,以確保服務質素。 警務處於2023年6月3日凌晨舉行記者會,由東九龍總區刑事總部高級警司鍾麗詒主持,向媒體及公眾交代案情。

平臺首18個月服務時數高達42,620小時,約有11,000名青年使用,大多為非在學人士,這羣組最缺乏社會支援。 他們透過「Open噏」求助的原因,是因為即時短訊溝通較容易表達自己,不怕有dead air。 熱線輔導則起源於1958年美國自殺預防中心[4],當時熱線輔導是為了向企圖自殺者提供即時的危機介入。 後來則發展成為精神病康復者、問題賭徒、酗酒人士、性暴力等的支援及輔導服務。 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於1960年代展開了香港第一條熱線輔導服務,當時只有一名全職社工及義工負責接聽來電[5],其後香港青年協會、家計會等相繼在香港展開不同類型的熱線輔導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