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區視聽中心是教區的視像和播音中心,中心位於教區中心,成立於1977年。 中心負責協助教區製作有關宗教、文化和倫理教育的影音產品,包括DVD、CD、書籍和多種大眾傳播產品等。 天主教英文 教區聖召委員會成立於1978年,前身為聖召推行組。 宗旨為天主教香港教區培育司鐸職及獻身生活的聖召種子。 成立目的為協助青年認識鐸職或獻身生活,以便作出選擇﹔促進公教家庭對獻身生活的認識,從而協助子女作出自由的選擇﹔推動統籌及協調公教團體有關推行聖召的計劃及培育工作。
- 天主教會認爲,耶穌接受了伯多祿承認他爲默西亞的信德宣認,並預告其受難。
- 校友會自1965年成立至今,已有50年光景,崇德校友對母校有著強烈的歸屬感,對崇德的學弟、學妹們更是眷顧愛護,各屆校友不遺餘力捐款支持擴建校舍。
- 有些司鐸候選人在升為神父前先被任命爲執事,但也有可允許已婚者擔任的終身執事,此職位於梵蒂岡第二次大公會議後恢復。
- 3:多元化英語活動如話劇、音樂劇、辯論、才藝表演等營造語境。
- 除誦讀聖經外,在日常生活中,誦念禱詞也是天主教信徒經常進行的宗教活動之一。
- 2013年有機會接受專上教育的畢業生多達99%,能升讀學士學位課程的同學也達63%,成績令人鼓舞。
如此,藉著入門聖事,他們常能更豐盛地接受天主的生命,並且邁向愛德的成全。 早期天主教神學家認爲地獄存在兩種痛苦,即失苦(拉丁語:Poena damni)與覺苦(拉丁語:Poena sensus)[65]。 天主教英文2025 前者意味失去的痛苦,即與天主永遠的分離[66];後者意味感覺上的痛苦,即火燒之苦[註 2]。 在「統一派位乙部」,校網屬元朗區,所以大部分學生來自元朗區;根據坊間流傳的資訊,有人估計幾乎全部學生來自 BAND 1 的小六畢業生。 收生詳情請看:學位分配辦法 、自行分配學位 、中學統一派位。 天主教英文 被宣福的有:杜仲賢司鐸[97]、雅松大(英語:Maria Assunta Pallotta)修女、和德理司鐸、梅慕雅(英語:Jean-Martin Moye)司鐸和雷永明司鐸。
天主教英文: 課程編排
教宗方濟各任命的聖座國務卿帕羅林,曾經是梵蒂岡負責同中國高層展開祕密談判的首席代表,曾和聖座其他代表兩次赴北京開展外交談判及斡旋。 天主教英文2025 天主教英文2025 天主教會相信,瑪麗亞在其受孕之始就被保護,未受原罪的任何污染。 天主教英文2025 教宗比約九世於1854年宣佈其為當信的道理[79]。
在教會法上,教會的自治團體需要獲得教會當局的批准方能建立[21][22]。 全校語文政策:學校提供了非常豐富而濃厚的英語學習氛圍。 除了中國語文、文學、中史、普通話、倫理及宗教、生活與社會及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外,所有科目全部以英語授課。
天主教英文: 香港天主教教友總會
如此,藉著入門聖事,他們常能更豐盛地接受天主的生命,並且邁向愛德的成全。 「崇德人自我發展計劃」主要針對中一至中三的學生,使他們能於體育、音樂、舞蹈、戲劇及制服團隊等方面發展所長。 該校亦多次為學生組團前往澳洲、紐西蘭、英國、加拿大等地交流學習,同時每年亦接待來自歐洲國家的學生,藉此促進學術交流。 另外推行崇德人自我發展計劃,也給予學生機會發展多元智能。 崇德曾在1998年被政府要求轉用母語教學,教學語言及使用教材由英文轉為中文(即是中中)。
聖言和聖傳,是在作爲天主子民的教會中產生出來的,沒有天主子民的教會就沒有《新約》:猶如沒有猶太民族就沒有《舊約》一樣。 教會負責保管、研究、體驗等促進對《聖經》及聖傳的進一步瞭解,使之成爲活生生的天主聖言。 天主教英文 教會訓導通過教宗及主教們的宣講、大公會議的教導、天主教法典的規定等傳遞聖言和聖傳,以保證其不會錯誤。 天主教英文 聖傳同樣是天主教信仰的源泉和依據,這是天主教區別於其他基督教派別的基本特點之一。
天主教英文: 主要儀式
全球在俗團體成員中,有593位男性和19,688位女性。 全球平信徒傳教士共計有410,494位,傳教員則有2,877,652位。 全球教區和修會大修生人數總計109,895人,小修生則有95,714人。 [29]教宗可召開,親身或派人主持之,遷移、終止或解散大公會議,也可以批准該會議的法令。 [30]現時按教會法,教宗由合資格(即80歲以下)樞機們當中選出,尤如早期教會中聖伯多祿宗徒為十二宗徒之首。 關於這頁:這裡是由「升學天地」網站製作,匯集及陳述關於天主教崇德英文書院的資訊。
- 此外還有神父近700人,修女1,200人左右,分佈在八百個教堂及其他教會機構。
- 經過聖本篤的改革,在歐洲各地出現了許多男、女修道院。
- 這些轄區直屬於教廷,並由教宗任命一位主教或神父擔任教長管理之。
- 因此天主教會是從伯多祿開始一脈相承,是以羅馬主教爲領袖的普世教會。
- 教友總會幹事會由各屬會代表中選出,與祕書處共同推動、協調、統籌教區內有關教友培育及傳揚福音的工作。
- 由崇德資深教師組成的新高中課程委員會,早於新高中學制落實前便開始制定課程的方向及計劃。
- 聖言和聖傳,是在作爲天主子民的教會中產生出來的,沒有天主子民的教會就沒有《新約》:猶如沒有猶太民族就沒有《舊約》一樣。
- 香港與澳門各自設有教區,在一國兩制的政治體制下與教宗共融及受其領導、管理,而非受中國管轄、任命及祝聖的天主教愛國會。
公教進行社書籍聖物部為東南亞規模最大之天主教書籍及宗教用品供應中心。 天主教英文 天主教英文 是港臺兩大天主教出版社,「公教真理學會」及「光啟出版社」的總經銷,也經銷歐美各大出版社宗教書籍。 該社常備有大量中英文宗教圖書,包括聖經、靈修、牧民、神哲學、教理、講道、輔導叢書、家庭倫理、青少年勵志圖書、兒童益智讀物及各類有關天主教信仰的書籍。 同時亦供應給予聖堂,宗教團體及教友、各類宗教用品,如祭衣、聖爵、聖像、馬糟、苦路、唸珠、聖牌、聖相、宗教飾物、十字架、宗教賀卡及禮品等。 《公教報》(英語:Kung Kao Po)創刊於1928年8月1日,是天主教香港教區出版的中文報紙。 近年由於多篇關於政治及社會事務的社論被香港主流媒體報導,受到社會的注意。
天主教英文: 天主教教堂
天主教會認爲,主教為十二宗徒的繼承人,合法繼承人將被授予完滿的神權,有權祝聖新司鐸。 天主教會認爲,主教是由天主制定繼承宗徒位者,藉賜於他們的聖神被立為教會中的牧人,使之成為教義的導師、神聖敬禮的司祭和治理的服務者[25]。 天主教英文 天主教英文2025 天主教會的自治團體,主要分為由修道士或修女組成的各種男女修會、以及由平信徒組成的各種善會。
天主教英文: 聖事
天主教在1954至74年間,信徒增加了20萬,與大量內地難民湧入香港有關。 辦學宗旨:秉承天主教學校一貫辦學宗旨,奉行「全人教育」。 教導學生認識福音的真理,並在生活上活出基督的精神。 以「自強不息」為校訓,培養學生奮發自強,修身不懈。 在拉丁禮天主教會中,一個禮儀年由將臨期、聖誕期、常年期、四旬期和復活期等幾個節期組成。
天主教英文: 香港與澳門
家長教師會除了每月舉行一次定期會議外,亦因應各位家長的興趣和需要,不時舉辦不同主題的講座、親子同樂日、親子工作坊等,以增進家長與子女間的感情。 天主教英文 此外,家長教師會亦會贊助校方舉辦不同類型的活動,讓同學有多元化的發展。 最後一任港督彭定康是英屬香港唯一一位信奉羅馬天主教的港督,而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曾蔭權是首位信奉天主教的行政長官。 首任香港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和香港民主黨創黨主席李柱銘也是天主教徒。 在君士坦丁發佈米蘭敕令後,普世教會脫離地下狀態,西方和東方教會便逐漸形成,併成爲東西羅馬政治和經濟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天主教英文2025 依據教會年曆,天主教會在不同的禮儀日舉行不同的禮儀活動。
天主教英文: 基督觀
教區禮儀委員會乃香港教區主教所設立,直接向主教負責,並在主教的指導下,督導、統籌、促進及更新教區的禮儀生活。 委員會聯同辦事處為教區內的團體提供禮儀、祈禱及靈修的資訊和培育服務;並與海內、外華語各地區信友、神長交流禮儀資訊和服務。 鑑於青年牧民工作對青年成長及教區發展均十分重要,天主教香港教區於一九九四年初成立專責小組,探討現今公教青年在各層面的需要。 及後,香港教區分別在1995年8月和1996年5月先後成立「教區青年牧民委員會」及「教區青年中心」,以協助及推動青年牧民的事工。 1998年「教區青年中心」重組為「教區青年牧民委員會辦事處」,希望更有效地推行青年牧民工作。 天主教之教育機構包括幼稚園32間,小學106間,中學85間,專業學校1間,成人教育16間,特殊學校7間,大專2間;其中教區學校98間,明愛學校35間,男修會學校46間,女修會學校66間,其他4間。
天主教英文: 教會組織
歷年來,崇德學生在公開考試中的成績均非常卓越,各科的合格率及優良率皆遠高於全港考生的平均表現。 值得一提的是,崇德現時校址指定作遷校之用[3],而位於九龍城的基督書院曾獲分配此校舍,但最終放棄[4]。 及後,校舍改批予天主教香港教區,而該校則改遷沙田博康邨。 此外,崇德舊校舍在騰空3年後,成為同樣由教區創辦的元朗天主教中學校址。 天主教崇德英文書院為學生提供優質教育,使他們具備獨立思考能力、敏銳的社會觸覺,在瞬息萬變的社會中擔當積極的角色。 崇德雙語並重,五育兼容,務求讓學生能得到全面的教育,使其學有所長,應付社會的需要,以迎接未來的挑戰。
天主教英文: 教區視聽中心
天主教會相信在彌撒中救主基督親臨於:因祂的名而聚會的團體中;施行聖事者的身上;祂的聖言內;具體地持續不斷地臨於祝聖了的餅酒形內。 天主教英文 聖傳指教會的傳統,與聖言一道構成天主教的信德寶庫。 天主教會相信上主的啓示是透過聖經和聖傳這兩種方式傳遞給信徒,而聖傳是整個教會的生活。 聖言和聖傳,是在作爲天主子民的教會中產生出來的,沒有天主子民的教會就沒有《新約》:猶如沒有猶太民族就沒有《舊約》一樣。
天主教英文: 天主教的英文
天主教會相信在彌撒中救主基督親臨於:因祂的名而聚會的團體中;施行聖事者的身上;祂的聖言內;具體地持續不斷地臨於祝聖了的餅酒形內。 1912年中華民國建立後,因爲據《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中保障宗教信仰自由,早年北洋政府在保障信仰自由上對於教會發展有一定容忍。 1922年,教廷派任首任宗座代表剛恆毅駐節於北京,並於1942年與國民政府建立正式外交關係。
因此天主教會是從伯多祿開始一脈相承,是以羅馬主教爲領袖的普世教會。 天主教英文2025 1949年中國政權轉變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港英政府先後封鎖中國內地與香港的關口和邊界,同時在冷戰的緊張環境下聖座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也未建立外交關係。 朝鮮戰爭爆發後,1952年中國政府中斷了與梵蒂岡的所有官方關係,並將聖座駐中華民國的黎培理教廷大使和所有外國傳教士驅逐出境。 從1949年到1952年,香港教區逐漸放棄和停止派神父和修女照顧香港以外的寶安、惠陽、海豐等地的教友,1952年最後一批香港教區神父從海豐返回香港,從此香港教區與內地的教務聯繫徹底中斷。
天主教英文: 聖經
天主教會認爲,司鐸擁有獻祭和赦罪的權力,基督在信徒中設置了某些人爲司祭,作爲宗徒繼承人的主教,也相應地將職務分擔給司鐸[26]。 中心是一個研究機構,主要工作包括:觀察、蒐集、剪存、研討、分析有關中國的資料,並培育本地教友,而加深對中國及中國教會的認識和關懷。 擁有十多位全職工作人員及資深研究員;他們分別為教區神職、不同修會會士及教友。 中心設備包括:小型圖書館、資料室、辦公室及會議室。 內有超過一百多種中、英文的定期刊物、雜誌和報章,以供研究和參考之用,並給讀者提供中國教會和社會的訊息。
天主教英文: 天主教會
天主教會相信,爲了挽救墮落的人類,天主的聖言成爲血肉[56],由童貞女瑪麗亞誕生[57],是爲聖子,即耶穌。 爲不同神恩和傳統而設立的修道團體,稱爲修會,這是因應不同的時代及社會需要而成立的修道團體。 天主教中著名的修會有本篤會(祈禱及學術)、方濟會(面向貧窮人)、道明會(面向城市居民)、奧斯定會、耶穌會(從事學術)、巴黎外方傳教會(注重向外傳教)和慈幼會(面向青少年)。
天主教英文: 香港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
有該校學生表示,事發於二零二三年九月廿七日,一名中三男學生上中文堂時做功課,被女老師阻止,學生情緒失控揮拳,女老師眼睛受傷送院,女教師還擊,校方就事件已報警。 警方表示,前日上午10時50分接報,14歲男學生與40歲女教師因瑣事爭執,繼而出手襲擊,女子眼角及面部受傷;學生手部擦傷,兩人清醒送青山醫院。 警方以涉嫌普通襲擊拘捕男學生及該老師,現時已保釋候查。 家長教師會乃學校與家長之間的重要橋樑,一直擔當著不可或缺的角色。
為不同神恩和傳統而設立的修道團體,稱為修會,這是因應不同的時代及社會需要而成立的修道團體。 天主教英文 天主教中著名的修會有本篤會(祈禱及學術)、方濟會(面向貧窮人)、道明會(面向城市居民)、奧斯定會、耶穌會(從事學術)、巴黎外方傳教會(注重向外傳教)和慈幼會(面向青少年)。 天主教英文2025 天主教會的組織團體分為依據聖統制建置的教會科層機構(一般俗稱為「教會當局」)、以及自治團體兩大類型。 聖統制內各機構的相對關係,類似國家的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只不過是運用至全世界各個有教會的地方。 它實際上是在一種流行的概念之間的英國聖公會教徒把整個天主教會,作爲成立的三個主要分支,羅馬天主教,盎格魯-天主教和希臘天主教。
在中國大陸,很多人誤將修會說成教會,這是一種誤解。 修會有屬於國際性的團體,也有隸屬教區的團體會(教區修會,如一些修女會)。 在世界各國有不同形式的修會團體,但都是屬於天主教會的體系之內。 1949年奉行無神論的中國共產黨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與教廷有邦交的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傳教士曾遭拘捕入獄,繼而多數被驅逐出境,不少宗教大多數傳教士到臺灣繼續傳教。 1952年由傳教區改製爲從屬於聖座的聖統制度,成爲中國天主教會的第21個教省。 這些轄區直屬於教廷,並由教宗任命一位主教或神父擔任教長管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