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鼠每週服1次巴豆油共30周可引起前胃部乳頭狀瘤及癌,亦可促使二甲基苯駢蒽引起前胃部乳頭狀瘤及癌。 亦有云小鼠皮膚局部應用烏拉坦及巴豆油亦可致皮膚乳頭狀瘤,但巴豆油本身無致癌作用。 所含巴豆毒蛋白系原漿毒,能溶解紅細胞,並使局部細胞壞死,引起發赤、起泡和炎症。 巴豆粉2025 巴豆8-16粒給狗灌胃可死;人服巴豆油1g,亦有中毒至死的報道。 巴豆毒素兔皮下注射的LD50爲50-80mg,巴豆油酸大鼠口服的LD50爲1g/kg;豚鼠皮下注射的LD50爲600mg/kg。
- 仲景、東垣及諸名家每每用之。
- 第鬱結雖通,血液隨亡,其陰虧損,傷寒結胸,小兒疳積用之,不死亦危。
- 本品呈卵圓形,一般具三棱,長1.8~2.2cm,直徑1.4~2cm。
- 自是每用治泄痢,愈者近百人耳。
- 王好古曰:去心皮膜油生用,為急治水穀道路之劑。
- 巴豆的丙酮提取物對金魚毒性很大,巴豆鹽水浸出液可用於清除家魚塘內的野魚(放養家魚之前),但效果不及生石灰。
- 其用有三:導氣消積一,去藏府停寒二,消化寒涼及生冷硬所傷三也。
- 破開果殼,可見3室,每室含種子1粒。
整個方劑採用寒溫並用的方式,峻攻頑痰,治療證候合一,有如鼓應桴、速奏截關奪門之功。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巴豆的每一個部分入藥功效各有不同:種子:瀉下祛積,逐水消腫。 用於寒積停滯,胸腹脹滿;外用蝕皰。 用於惡瘡疥癬,疣痣,白喉,瘧疾,腸梗阻;根:溫中散寒,祛風活絡。
巴豆粉: 巴豆粉的功效與作用(巴豆粉的功效與作用,瞭解一下)
故仲景治傷寒傳裏多熱者,多用大黃;東垣治五積屬髒者,多用巴豆。 7.其它作用:巴豆有殺滅釘螺的作用,以種仁效力最強,內殼次之,外殼則無效。 毒性:以巴豆液喂飼小鼠、兔、山羊、鴨、鵝等動物皆無反應;黃牛食之過量,則易發生腹瀉、食慾不振及疲乏等,但不致中毒死亡。 對青蛙亦屬無害,但對魚、蝦、田螺及蚯蚓等,則有毒殺作用。 小鼠皮膚長期與巴豆油接觸,可致乳頭狀瘤及癌。 長期與巴豆種子提取物、巴豆樹脂接觸,可促使二甲基苯駢蒽引起乳頭狀瘤及癌。
- 家兔靜脈注射巴豆水劑可使膽汁及胰液分泌增加,對有輸尿管痿的兔並無利尿作用,對離體兔子宮有輕度抑制作用。
- 很多人喫了巴豆之後會拉肚子,這是否可以作爲巴豆可以減肥的依據呢?
- 【藥材性狀】 巴豆爲常綠喬木,高6~10米。
- 第鬱結雖開,而血液隨亡,真陰虧損。
苛用所不當用,則犯輕用損陰之戒矣。 《本草綱目》:巴豆氣熱味辛,生猛熟緩,能吐能下,能上能行,是可升可降藥也。 巴豆粉2025 《別錄》言其熟則性寒,張氏言其降,李氏言其浮,皆泥於一偏矣。 蓋此物不去膜則傷胃,去心則作嘔,以沉香水浸則能升能降,與大黃同用瀉人反緩,為其性相畏也。
巴豆粉: 巴豆粉
巴豆仁:揀淨雜質,用粘稠的米湯或麪湯浸拌,置日光下曝曬或烘裂,搓去皮,簸取淨仁。 巴豆粉 巴豆粉 巴豆粉 巴豆霜:取淨巴豆仁,碾碎,用多層吸油紙包裹,加熱微炕,壓榨去油,每隔2天取出復研和換紙1次,如上法壓榨六、七次至油盡爲度,取出,碾細,過篩。 將巴豆敲碎,每兩巴豆以麻油並酒等各七合煮,研膏後用。
奈何庸人畏大黃,而不畏巴豆,以其性熱劑小耳。 試以少許輕擦完膚,須臾發泡,況下腸胃,能無燻灼潰爛之患乎! 即有急證,不得已而用之,壓去其油,取霜少許入藥可也。 《本草》雲:主傷寒,溫瘧寒熱,破症瘕聚,堅積,留飲痰癖。 大腹水脹,蕩滌五臟六腑,開通閉塞。 利水穀道,去惡肉,除鬼毒,蠱疰邪物,殺蟲魚,療女子月閉,爛胎。
巴豆粉: 中醫選方
王太僕所謂大寒凝內,久利溏泄,愈而複發,綿歷歲年者。 遂用蠟匱巴豆丸藥五十丸與服,二日大便不通亦不利,其泄遂愈。 自是每用治泄痢積滯諸病,皆不瀉而病癒者近百人。
本品爲大戟科植物巴豆的乾燥成熟果實。 治冷積凝滯,胸腹脹滿急痛,血瘕,痰癖,瀉痢,水腫,外用治喉風,喉痹,惡瘡疥癬。 巴豆粉是由巴豆的果實製成的粉末狀的藥,主要用於治療寒積,通便。 但服食過量會造成嚴重的腹瀉,甚至會死亡。
巴豆粉: 中藥常用方劑
破痰癖血瘕,氣痞食積,生冷硬物所傷,大腹水腫,瀉痢驚癇,口歪耳聾,牙痛喉痹。 用解毒丸:雄黃一兩,鬱金一錢,巴豆十四粒去皮油,爲丸,每服五分,津嚥下。 雄黃破結氣,鬱金散惡血,巴豆下稠涎。
巴豆粉: 中藥大全
李某,男,37歲,於2022年3月19日就診。 前幾天患感冒和腹瀉,後來上山砍柴被雨淋,當晚出現高熱、劇烈腹痛、十餘次膿血便、口渴煩躁、通宵失眠。 第二天病情加重,臥牀不起,其妻邀請我診治。 檢查發現患者神志不清,有寒戰嘔吐,小便祕澀,半天內出現20餘次腹瀉。 舌頭紅絳、舌苔黃燥,脈搏大且快,診斷爲疫毒痢。
巴豆粉: 巴豆的效果
世以之治酒病膈氣,以其辛熱能開通腸胃鬱結耳。 第鬱結雖開,而血液隨亡,真陰虧損。 從正曰:傷寒、風溫、小兒痘瘡、婦人產後用之,下膈不死亦危。 奈何庸人畏大黃而不畏巴豆,以其性熱而劑小耳。 豈知蠟匱之,猶能下後使人津液枯竭,胸熱口燥,耗卻天真,留毒不去,他病轉生。
巴豆粉: 巴豆粉的功效與作用
1.《湯液本草》:巴豆,若急治爲水谷道路之劑,去皮心膜油,生用;若緩治爲消堅磨積之劑,炒去煙令紫黑,研用。 可以通腸,可以止泄,世所不知也。 採收和儲藏:栽種5-6年始結果,8-11月果實成熟,可分批採收,除去殘枝落葉,攤放2-3d,曬乾或烘乾,去果殼,將種子揚淨。 巴豆粉2025 【臨牀應用】內服:巴豆霜入丸、散,用量0.1~0.3克;外用:適量,研末塗患處,或搗爛以紗布包擦患處。
巴豆粉: 巴豆的藥方
斅雷曰:緊小色黃者為巴,三棱色黑者為豆,小而兩頭尖者為剛子。 時珍曰:此說殊乖,蓋緊小者為雌,有棱及兩頭尖者是雄,雄者更峻耳。 不去膜則傷胃,不去心則作嘔。 巴豆粉 或用殼、用仁、用油,生用、炒用,醋煮燒存性用。
巴豆粉: 巴豆粉的性狀和用法用量,有什麼顏色和味道、氣味,與什麼飲料的味道相近?
巴豆 灌木或小喬木,高2-10m。 幼枝綠色,被稀疏星狀毛,老枝無毛。 蒴果倒卵形至長圓形,有3鈍角,長約2cm,近無毛或被稀疏星狀毛,種子3顆,長卵形,背面稍凸,淡黃褐色,長約是1cm,寬6-7mm。
巴豆粉: 巴豆的種植和炮製
取巴豆適量去內外殼,取仁,不去油,放入銅(或鐵)勺中置炭火上炒焦,至巴豆內外黑透爲度,待冷,秤準2錢,研成泥狀備用。 另將蜂蠟2錢溶化,與巴豆泥攪拌均勻,候稍冷,搓條制丸,約製成80丸,每丸重0.15克,內含巴豆O.075克。 服後未見腹痛、腹瀉、嘔吐等副作用。 巴豆粉 凡兼有發熱及其他合併症者忌服。 經治療急性腹胃13例,慢性腹瀉4例,慢性下痢4例,均治癒。 本藥對體虛老人的慢性泄瀉亦有效。
其性慓悍,主治傷寒溫瘧寒者,辛以散之,從經脈而外出於肌表也。 巴豆粉2025 破症瘕結聚,堅積留飲,痰澼,大腹者,溫以行之,從中土而下泄於腸胃也。 用之合宜,有斬關奪門之功,故蕩練五臟六腑,開通閉塞,閉塞開通,則水谷二道自利矣。
雄黃一兩,鬱金一錢,巴豆十四粒去皮油,爲丸。 雄黃破結氣,鬱金破惡氣,巴豆下稠涎,然系厲劑,不可輕用;或用紙捻蘸巴豆油,燃火刺喉;或搗巴豆綿裹,隨左右納鼻中,吐出惡涎紫血即寬。 壓去其油,取霜[批]巴豆霜。 時珍曰:巴豆緊小者爲雌,有棱及兩頭尖者是雄,雄者更峻耳。 【藥材性狀】卵圓形,一般具三棱,長1.8~2.2釐米,直徑1.4~2釐米。 表面灰黃色或稍深,粗糙,有縱線6條,頂端平截,基部有果梗痕。
巴豆粉: 中藥大全
以個大、飽滿、種仁色白者佳。 粒較空、種仁泛油變色者質次。 巴豆粉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以用於治療一些熱毒性疾病,如口腔潰瘍、癰腫等。
生熟巴豆散系用3粒生、4粒熟的巴豆研末去油製成。 巴豆粉 製法:取七倍數的巴豆若干粒去殼去衣,將其中4/7炒至黃色,與其餘3/7的生巴豆共研成粉末。 把它夾在數層能吸收油分的紙內,用力擠壓去油,再換紙用溫熱熨斗在紙上熨壓,去淨殘留油分,然後再研成細末備用。
巴豆粉: 巴豆的效果
巴豆粉可以抑制細菌的生長繁殖,減輕炎症症狀。 此時,有人就想到了中藥巴豆,於是趕緊拿小白鼠來做實驗。 可是令人不解的是,實驗期間,沒有一隻小白鼠出現腹瀉的情況,不但如此,這些用於實驗的小白鼠還好像特別愛喫這個巴豆,以至於各個喫得都胖了許多。 此病由於內熱煎熬津液和痰飲內伏,導致在肺門和喉部形成窠臼,嚴重時會阻塞氣道並導致窒息。
巴豆粉: 巴豆的藥方
巴豆粉的功效與作用一般有潤腸通便、活血通經、利尿,禁忌一般有孕婦、脾胃虛寒禁止食用。 具體情況建議患者向專業醫生諮詢瞭解。 《本草分經》:辛,大熱,大毒。 峻下,開竅宣滯,去臟腑沉寒積滯,治喉痹急症。
巴豆粉: 巴豆
今世俗畏其辛熱之毒、蕩滌之患,則雲劫劑,廢閣不用。 不知巴豆為斬關奪門之將,其性猛烈,投之不當為害非輕,用之得宜奏功甚捷。 巴豆粉 巴豆粉 譬如張飛一虎將也,顧人用之何如耳?
巴豆粉: 巴豆粉的性狀和用法用量,有什麼顏色和味道、氣味,與什麼飲料的味道相近?
故可對待陰凝至堅,結聚留癖。 巴豆粉 蕩則齠齔不存,練則瑕疵盡淨,苟非陽氣消沮,形如死灰者,未免流毒不辜,慎之。 內服:入丸、散,0.5~1分(用巴豆霜)。 外用:綿裹塞耳鼻,搗膏塗或以絹包擦患處。 【商品規格】本品自古沿用至今,全國各地習用,爲巴豆的正品。 以粒大、飽滿、種仁黃白色者爲佳。
巴豆粉: 巴豆粉
巴豆、大黃,同爲攻下之劑,但大黃性冷,腑病多熱者宜之;巴豆性熱,髒病多寒者宜之。 故仲景治傷寒傳裏惡熱者,多用大黃,東垣治五積屬髒者,多用巴豆,世俗未明此義,往往以大黃爲王道之藥,以巴豆爲劫霸之劑,不亦謬乎? 5.《本經逢原》:巴豆,能蕩練五臟六腑,不特破症瘕結聚之堅積,並可治傷寒溼瘧之寒熱,如仲景之治寒實結胸用白散,深得《本經》之旨。 其性峻利,有破血排膿、攻痰逐水之力,宜隨證輕重而施,生用則峻攻,熟用則溫利,去油用霜,則推陳致新,隨證之緩急,而施反正之治。
巴豆粉: 中醫選方
《本草分經》:辛,大熱,大毒。 峻下,開竅宣滯,去臟腑沉寒積滯,治喉痹急症。 生用急治,炒黑緩治,去油名巴豆霜。 大黃、黃連、涼水、黑豆、綠豆汁能解其毒。 《藥性解》:巴豆,味辛,性生溫熟寒,有大毒,入脾、胃、大腸三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