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這場血的洗禮,二十一個車下亡魂的申訴終令政府着手改建屯門公路,但有學者卻指出,改建後的防撞欄仍可能阻不了下一次悲劇的發生,死亡警號仍響徹屯門公路。 可是於1995年夏天大欖段改善工程進行期間,往九龍方向發生了塌石意外,擊斃一名正在駕駛輕型貨車路經上述路段的司機。 屯門公路雙層巴士墮坡事故 當時香港政府為安全起見,即時決定封閉屯門公路往荃灣方向全線,以進行工程保證行車安全。
- 遲來的道路改建工程奪去了二十一條人命,不過即使現已進行改建,仍改變不了屯門公路的墮車危機。
- 村民即時協助救出傷者,也有很多傷者自行從殘骸爬出待救[4]。
- 事件中警務處派出了逾300名警務人員到達案發現場搜救,香港消防處則派出了133名消防員、15輛救護車和兩輛流動傷者醫療車,民衆安全服務隊則派出了4隊攀山搶救隊。
- 屯門公路(英語:Tuen Mun Road)是香港9號幹線(新界環迴公路)組成路段最長部分,為香港第一條快速公路,亦是以全長19.3公里位列香港第三長的道路(以幹線路標計),連接屯門藍地及荃灣柴灣角。
- 意外引起了公衆的關注,因此行政長官委任了獨立專家委員會調查事故,但該委員會不會追究責任,而只會提出建議防止同類意外[8];另外立法會也曾就車禍展開特別會議討論。
由於衝力猛烈,公車司機和18名乘客當場死亡,另外2名乘客在醫院搶救無效死亡,其餘傷者中有3人一度危殆,13人情況嚴重。 屯門公路雙層巴士墜坡事故是一宗於2003年7月10日在香港屯門公路發生的嚴重交通意外。 事故涉及一輛九龍公車265M線的雙層公車從高架橋墜下,釀成21人死亡、20人受傷,死者包括公車司機。 事件廣受香港社會關注及香港傳媒報道,亦間接推動港府積極進行屯門公路改善工程以期提升公路的行車安全。 屯門公路雙層巴士墮坡事故2025 雖然公車部份車頭懸空出高架橋後稍為停駐,然而約90秒後[2]全車突然衝前直插飛墜35米下的汀九村山坡墜毀[3]。
屯門公路雙層巴士墮坡事故: 巴士現況
意外發生後,警方將貨櫃拖架扣留,並將巴士殘骸吊起運往位於大嶼山小蠔灣的汽車扣查中心以作調查之用。 警方後來在屯門公路意外現場,使用失事的貨櫃拖架和與失事巴士同型號的車輛進行實驗,以重組當時情況及嘗試找出當時兩車的車速。 屯門公路雙層巴士墮坡事故2025 除此以外,有關方面更把香港的退役雙層巴士運往北京進行護欄的撞擊測試,試驗護欄在雙層巴士撞擊下的損壞情況。 屯門公路雙層巴士墮坡事故 警方後來在屯門公路意外現場,使用失事的貨櫃拖架和與失事巴士同型號的車輛進行實驗,以重組當時情況及嘗試找出當時兩車的車速[7]。 意外發生後,警方將貨櫃拖架扣留,並將公車殘骸吊起運往位於大嶼山小蠔灣的汽車扣查中心以作調查之用。 警方後來在屯門公路意外現場,使用失事的貨櫃拖架和與失事公車同型號的車輛進行實驗,以重組當時情況及嘗試找出當時兩車的車速[7]。
- [8];另外立法會亦曾經就車禍展開特別會議討論。
- 事件廣受香港社會關注及香港傳媒報道,亦間接推動港府積極進行屯門公路改善工程以期提升公路的行車安全。
- 同時屯門公路封閉多天,屯門公路大欖段擴闊工程大幅延遲,居民出入市區因封路而苦不堪言,要求儘早建鐵路,促成九廣西鐵(今港鐵屯馬綫)早日興建。
- 他於意外前兩日才放完例假,加上意外時他剛開工不久,故相信事件不牽涉體力不支或疲勞[9]。
除此以外,有關方面更把香港的退役雙層公車運往北京進行護欄的撞擊測試,試驗護欄在雙層公車撞擊下的損壞情況。 屯門公路雙層巴士墮坡事故 事後,涉案的貨櫃車司機李秋榮被控危險駕駛罪,2005年7月29日,區域法院宣判他危險駕駛導致他人死亡罪名成立,入獄18個月、罰款13,500元,及停牌2年。 李秋榮不服裁決提出上訴,於2006年2月20日,香港高等法院上訴法庭3名法官一致裁定,由於原審法院忽略了部分重要法律觀點,判李秋榮上訴得直,改判較輕的不小心駕駛罪,判監5個月。
屯門公路雙層巴士墮坡事故: 車輛
張國鋒表示,系統在離線狀態仍可使用,救護員可先將資料儲存在程式上,及後可連接到網絡便可即時將資料傳送到終端機。 不過,若無線網絡遲遲未能接通,救護員亦可改用傳統方式,以紙、筆和電話,與通訊中心和醫管局聯絡,更新現場狀況。 由於巴士明顯無法復修,因此九巴事後將此車直接退役,巴士殘骸被存放於九巴姊妹公司龍運巴士的小濠灣車廠,直至2008年在該處被拆毀。 肇事巴士意外後盡毀,車頭、車身及底盤完全扭曲變形,引擎室、油缸、懸掛系統等有不同程度的損毀,顯然無法復修。
此專線由掃管笏至深井一段的東行行車線設有繁忙時間巴士專線,由星期一至六早上7時半至上午9時正只准許巴士使用最左線(慢線)。 因此配合專線運作,該時段內所有車輛(巴士及緊急車輛除外)不準經出口22至23進入青山公路,同時由青山公路掃管笏至大欖一段往荃灣方向的車輛(巴士及緊急車輛除外)亦不準駛入屯門公路往荃灣方向。 事發後政府成立了「屯門公路交通事故獨立專家小組」調查屯門公路的安全性,同年12月5日發表的報告指出屯門公路有些地方未達現行標準,但基本上該道路是安全的,出事地點設計並無不妥[13]。
屯門公路雙層巴士墮坡事故: 九巴265M線巴士墮坡事故
救援人員只可以從青山公路往荃灣市區方向拾級登上意外地點,而救援時需要使用重型設備去剪開殘骸救人,亦增加了救援難度[5]。 事件中由於死傷者太多,有關部門首次在大型災難現場使用充氣帳蓬作為設置臨時停屍間,由香港警務處災難遇害者辨認組處理。 屯門公路雙層巴士墮坡事故2025 事件中警務處派出了逾300名警務人員到達案發現場搜救,香港消防處則派出了133名消防員、15輛救護車和兩輛流動傷者醫療車,民眾安全服務隊則派出了4隊攀山搶救隊。
直至大欖隧道及汀九橋通車,這個情況才略為改善,2003年12月九廣西鐵通車進一步改善屯門公路擠塞問題。 屯門公路雙層巴士墮坡事故 唯2007年7月深港西部通道通車及大欖隧道多次加價,令屯門公路車流再度回升。 屯門公路的巴士專線是本港最具規模的巴士專線,於1995年3月25日設立,目的是希望市民改乘巴士前往香港國際機場、葵涌、荃灣、九龍及港島區,減輕屯門公路的塞車問題及提升巴士營運效率。
屯門公路雙層巴士墮坡事故: 屯門公路雙層巴士墮坡事故
直至2000年左右,該路段改善工程重啟,唯獨是改為在東行方向加建第四行車線,同時增設路肩,以及在擴闊工程完成後該段山坡亦加設了防止岩石下墮之設施,根治天然斜坡所帶來的安全問題。 香港政府發展屯門新市鎮最初的概念是讓區內居民自給自足,減低對外的交通網絡負荷。 可是隨着通勤模式的變化,使區內居民需在外區上班;加上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工業北移,直接使屯門公路車流增多。
屯門公路雙層巴士墮坡事故: 車輛現況
警方在應變中更啓動了重大事件調查及災難支援工作系統,同時緊急設立一個災難查詢中心供家人查詢死傷者和協調救援工作。 時任香港行政長官董建華亦即時到達車禍現場視察救援行動,並且下令全力嚴肅徹查意外原因藉以糾正錯誤,之後往瑪嘉烈醫院探望傷者[6]。 但死亡的齒輪並沒有因為車輛急煞而停頓,巴士被貨櫃車推撞向防撞欄,防撞欄成為四十一人活命的最後希望,但最終防撞欄卻被撞毀,巴士伴着絕望的尖叫聲墮下三十米下的汀九村山坡。 陳運年與另外二十名乘客終成車下亡魂,命喪在每日的必經之路下,另外二十人則身受重傷,在綿綿細雨下痛極呼喊。 寂靜的山頭佇立着幾間鐵皮屋,犬吠聲取代了哀鳴聲,空氣中再沒有血腥味,○三年七月十日那個血色清晨似乎不曾存在過。 當日巴士撞毀防撞欄,直衝三十米下的汀九村山坡,巴士的座椅及欄杆飛散車外,鮮血流過山坡、溪澗,直湧山坡的樓梯。
屯門公路雙層巴士墮坡事故: 改善工程完結後狀況
事件中警務處派出了逾300名警務人員到達案發現場搜救,香港消防處則派出了133名消防員、15輛救護車和兩輛流動傷者醫療車,民衆安全服務隊則派出了4隊攀山搶救隊。 最先報警的是居住於巴士墮下位置20米外的一戶村民,該戶村民被巴士墮下的巨響嗆醒後立刻報警。 屯門公路雙層巴士墮坡事故 同時亦因封路維修頻繁及維修費用昂貴,經過多番討論及研究,港府決定撥款46億港元於2008年5月起全面重建屯門公路[6][7][8],以改善「道路安全」標準及配合深港西部通道落成而產生的交通流量。 擴闊屯門公路工程(青田交匯處附近,2線雙程改為3線雙程)於2008年2月15日開始招標,2008年5月動工,已經完成[9]。 除青田交匯處外,屯門市中心段亦同時擴建為來回各三線行車,並於置樂花園對出加設輔助行車天橋,方便自屯興路駛入屯門公路的駕駛者安全地往荃灣九龍方向行駛,此工程已於2014年年初分階段完成。
屯門公路雙層巴士墮坡事故: 櫃車突切線 巴士逼衝坡
[11] 屯門公路雙層巴士墮坡事故2025 是次車禍後至第一審期間,該貨櫃車拖頭司機再有兩次涉及違反交通條例的案底。 最先報警嘅係住喺巴士墮下位置20米外嘅一戶村民,佢被巴士墮下嘅巨響驚醒後立即報警。 另一名肇事司機是貨櫃車拖頭司機李秋榮,53歲,於2002年至事發期間先後有三次涉及違反交通條例的案底,事發時正駕駛櫃車在中線行駛,聲稱當時尾隨一輛客貨車突切出中線,需要閃避而撞向事發巴士。 [3] 屯門公路雙層巴士墮坡事故2025 屯門公路雙層巴士墮坡事故2025 是次車禍後至第一審期間,該貨櫃車拖頭司機再有兩次涉及違反交通條例的案底。
屯門公路雙層巴士墮坡事故: 第一次改善工程
屯門公路雙層巴士失事係宗2003年7月10號喺香港屯門公路發生嘅嚴重交通意外,一架雙層巴士飛出天橋,造成21死20傷,死者包括巴士司機。 屯門公路雙層巴士墮坡事故2025 警方曾經紀錄過有幾名非法賽車手駕駛車輛以160公里的時速逆線行車。 踏入二十一世紀,雖然大欖隧道和汀九橋及九廣西鐵先後在1998及2003年間相繼通車,曾經稍為減低屯門公路交通負荷。 而在2003年發生的屯門公路雙層巴士墮坡事故,使屯門公路的安全和繁忙情況再度引起社會人士關注。 由於屯門公路因起伏不斷、彎多而易生意外,香港政府遂於1994年起展開第一次改善工程。 其改善工程主要是在往荃灣方向的三聖墟、掃管笏、大欖及汀九之上斜坡路段,增設第四條爬坡行車線。
屯門公路雙層巴士墮坡事故: 九巴墮橋時序表
事發後政府成立「屯門公路交通事故獨立專家小組」調查屯門公路嘅安全性,同年12月5號發表嘅報告指出屯門公路有啲地方未達現行標準,但基本上條路係安全,出事地點設計並冇唔妥[13]。 專家小組報告內指出,1970年代設計、1983年落成嘅屯門公路好多地方未達到事發時嘅道路安全標準,包括部份路段嘅最高坡度高出近一倍、彎位太急、行車線闊度比標準窄、路肩只得1.5米等 [14]。 事發後政府成立了「屯門公路交通事故獨立專家小組」調查屯門公路的安全性,同年12月5日發表的報告指出屯門公路有些地方未達現行標準,但基本上該道路是安全的,出事地點設計並無不妥[11]。 專家小組的報告內指出,70年代設計、1983年落成的屯門公路很多地方未能達到事發時的道路安全標準,包括部份路段的最高坡度高出近一倍、圍欄過低、彎位過急、行車線寬度較標準窄、路肩只得1.5米等[12]。 最先報警的是居住於公車墜下位置20米外的一戶村民,該戶村民被公車墜下的巨響嗆醒後立刻報警。
屯門公路雙層巴士墮坡事故: 意外經過
同時亦在可行地點加設「緊急避車處」,使到車輛在緊急事故時可以駛入有關「避車處」,減少對交通造成的影響。 屯門公路雙層巴士墮坡事故2025 事發後政府成立了「屯門公路交通事故獨立專家小組」調查屯門公路的安全性,同年12月5日發表的報告指出屯門公路有些地方未達現行標準,但基本上該道路是安全的,出事地點設計並無不妥[13]。 專家小組的報告內指出,70年代設計、1983年落成的屯門公路很多地方未能達到事發時的道路安全標準,包括部份路段的最高坡度高出近一倍、圍欄過低、彎位過急、行車線寬度較標準窄、路肩只得1.5米等[14]。 屯門公路雙層巴士墮坡事故 事發後政府成立了「屯門公路交通事故獨立專家小組」調查屯門公路的安全性,同年12月5日發表的報告指出屯門公路有些地方未達現行標準,但基本上該道路是安全的,出事地點設計並無不妥。 屯門公路雙層巴士墮坡事故 專家小組的報告內指出,70年代設計、1983年落成的屯門公路很多地方未能達到事發時的道路安全標準,包括部份路段的最高坡度高出近一倍、圍欄過低、彎位過急、行車線寬度較標準窄、路肩只得1.5米等。
警方後來喺屯門公路意外現場,用失事嘅貨櫃拖架同埋同失事巴士同型號嘅車做實驗,以重組當時情況及嘗試搵出當時兩架車嘅車速 [7] 。
事隔十年多,一切痕跡已不復在,防撞欄已修復,更較以往多建了一層防撞欄,染血的山坡回復翠綠,當時被飛脫防撞欄所破壞的村屋亦已修補好,而屯門公路亦開展了改建工程,唯一沒有消失的就只有汀九村村民的記憶。 屯門公路雙層巴士墮坡事故 喪生嘅九巴車長陳運年,41歲,入職6年,駕駛紀錄良好;265M線喺2001年一開,佢就揸嗰條線,故此應該好熟嗰條線[9] 。 佢喺意外前兩日放完例假,加上意外時佢啱啱開工冇耐,故此相信事件唔涉及體力不支或疲勞 屯門公路雙層巴士墮坡事故2025 [10]。 意外發生後,警方將貨櫃拖架扣留,並將巴士殘骸吊起運往位於大嶼山小蠔灣的汽車扣查中心以作調查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