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帽山香港最高的山,都係熱登山的地方,看日出、雲芒草熱點,登大帽山都有多種不同路線,不同難度,現在介紹數條熱門登大帽山路線大家。 如果入黑上大帽山或想較輕鬆登頂看日出、雲海等,可以乘搭的士到大帽山700米處閘口,下車後大約行半小時多就登頂。 不過要注意,由於從市中心到閘口的車途並沒有足夠街燈,所以有些的士司機會拒載,所以上車前,要問問司機願不願意到大帽山700米處閘口。 離開遊客中心繼續往上走,你會進入麥理浩徑第八段。 沿着山坡而上,你便會到達大帽山觀景臺——這裡相當空曠,風勢強勁,可以飽覽到壯麗的香港全景。

海拔957米的大帽山位於新界大欖郊野公園的東面,是全港最高的山峯。 大帽山一年四季的景色都不同,而在每年入秋後,這裡都會長出一大片芒草,加上是欣賞日落的好地方之一,吸引不少人上山打卡。 比起沿途山路的大東山,大帽山沿途主要為石屎路,即使你是行山新手或是一家大小都不用擔心攀登難度。 日前不少人在大帽山及凰凰山山頂看見大片雲海的美景,無論是縮時拍攝的片段還是圖片,都湧出陣陣「仙氣」。 在科技發達的今日,要看雲海,其實不一定要捱更抵夜、露宿山頭等運到,因為原來要捕捉雲海,可以先學習必殺技。 天文臺昨日(7日)就出文教路,建議大家可先參考「高空氣象觀測」資料才上山,因為每當在某一個高度上,當氣溫和「露點」接近相同時,這些位置便會有雲,假如山峯高於雲頂高度,便是看到雲海的大好機會。

大帽山雲海: 適合新手的日出地點 - 大帽山雲海

大帽山山頂最矚目的,是一座白色球狀建築物,它是香港天文臺於1999年裝置的天氣雷達,也是大帽山道的最高點,海拔約950公尺。 大帽山雲海2025 雷達站下的一段髮夾彎路兩旁也長有不少芒草,日出日落之時,一片金黃,令人難忘。 大帽山雲海 雖然香港位處亞熱帶地區,但要看到冰雪景觀亦不無可能——在大帽山高處的山坡上,偶爾會出現「掛霜」的奇觀。

在合適的氣象條件下,攝影機更可捕捉雲海和有趣的雲種,包括俗稱「飛碟雲」的莢狀雲。 連同大帽山,天文臺「香港分區天氣—最新天氣照片」網頁將展示共三十個觀測地點的實時天氣照片,網頁內列載的「值得一看的天氣個案」亦新增由大帽山攝影機捕捉的部分天氣現象。 「我的天文臺」流動應用程式稍後亦會加入大帽山的實時天氣照片。

大帽山雲海: 大帽山山峯今晨乍現雲海 天文臺稱與逆溫層有關 有個季節最常見

大帽山是徒步愛好者的心頭好,山頂有許多蜿蜒的小徑盤繞,同時也是觀賞日出日落的好去處。 來對時間的話,看見峯頂下翻滾的雲海,會是你難忘的回憶。 冬季裏,本地人喜歡去大帽山,體驗霜凍的感覺 —— 在這個亞熱帶城市實屬罕見。 夏天裏,植被茂盛,能看見盛放的鮮花,包括主要長在山的東側、那些受保護的野百合。

  • 大帽山山頂最矚目的,是一座白色球狀建築物,它是香港天文臺於1999年裝置的天氣雷達,也是大帽山道的最高點,海拔約950公尺。
  • 除了在facebook「賣相」以外,天文臺亦趁機解釋雲海形成好多時與「逆溫層」現象有關,即高度增加時氣溫不跌反升,阻礙雲層向高空發展,最終形成雲海。
  • 當你看到那顆狀似巨型高爾夫球的香港天文臺天氣雷達站時,代表你離 957米高的山頂不遠了,請別錯過這一絕佳的打卡熱點,因為置身恍如無人之境的高處,你可以觀賞到連綿的山脊、市鎮及河海景緻。
  • 一年四季日出時間都會有所不同,好像夏天會大約在清晨5點半左右日出,而冬天會較遲日出,詳細日出日期可以在內文看到。
  • 而且在石屋附近,有一大片草地供野餐,行山人士可在此稍作休息。
  • 此石在半山觀景臺西面山坡,一塊大如單人牀的岩石,表面平整而傾斜,如像被刀削過一般, 亦有點像蓮花山上的天帝之牀,躺在其中,甚有「臥看雲起時」的風範。

在其他適合的氣象條件配合下,逆溫層通常有利大氣低層產生雲、霧或煙霞。 不少人都會到大帽山看日出、雲海,甚至藉著天氣寒冷碰運氣看結霜。 大帽山雲海2025 日出是一年四季都可以看到的景色,冬天大約會清晨7點日出,春天則大約6點至6點45分,而夏天約5點30分至5點55分,秋天6點至6點半左右,每日可以在這個網站看明天日出日落的時間。 出發前,你可先使用香港天文臺的香港遠足路徑天氣服務查詢天氣預報。 請注意山上突變的天氣情況,準備適當行裝 、足夠飲用水、帽子及防曬用品。 從停車場拾級而上,你會先看見花園中央的一座日晷。

大帽山雲海: 【熱評】流浪攝帶你睇十個大帽山祕景 上山睇雲海絕景夠難忘!

開始踏入秋冬季,若各位想趁天氣清涼去行山兼賞芒草,除了著名的大東山外,大帽山亦是一個熱門選擇。 相較於難度較高的大東山,大帽山沿途石屎路,行山新手或親子都可以輕鬆完成。 小編下文整理了大帽山賞芒草行山的須知,即看看新山行山路線、大打卡位和注意事項等等詳情。 大帽山山頂最矚目的是一座白色球狀建築物,它是香港天文臺於1999年裝置的天氣雷達,也是大帽山道的最高點,海拔約950米。 雷達站下的一段髮夾彎路兩旁也長有不少芒草,日出日落之時,一片金黃輝映,令人難忘。 接近大帽山頂的山坡上,長滿了高大的芒草,在草叢間緩步而上,秋冬時節,你會看到芒草在陽光和微風中搖曳生姿的美態。

  • 離開遊客中心繼續往上走,你會進入麥理浩徑第八段。
  • 大帽山是全港最高的山峯,海拔達957米,但不要以為這樣便會好難行,記者選的這條路線,因已全面條築鋪成石屎車路,只要夠腳骨力不斷上斜路,小朋友都行到。
  • 冬季裏,本地人喜歡去大帽山,體驗霜凍的感覺 —— 在這個亞熱帶城市實屬罕見。
  • 返回大帽山路,往山上走一小段路,你便會到達大帽山郊野公園遊客中心。
  • 在其他適合的氣象條件配合下,逆溫層通常有利大氣低層產生雲、霧或煙霞。
  • 先看看下圖,y軸為高度、x軸為溫度;藍線為濕度(100%就叫露點溫度),紅線為空氣溫度;一般情況下,高度愈高,溫度愈低。
  • 全部都不足1000米,所以要看雲海,是難上加難的。

大帽山是全港最高的山峯,海拔達957米,但不要以為這樣便會好難行,記者選的這條路線,因已全面條築鋪成石屎車路,只要夠腳骨力不斷上斜路,小朋友都行到。 大帽山雲海 不過,沿途會有車和分岔路,家長需看顧好小朋友。 要看到雲海,首先雲層高度要低,否則只會置身於霧海,難得上到山卻看見一片白茫茫。

大帽山雲海: 香港最高的山:大帽山行山路線飽覽香港美景

雲層高度可以去天文臺網站的「機場天氣預報」查閱。 集齊以上條件後,再加上運氣,就能有一絲機會看到雲海。 香港冬天不會太冷,很難出現結霜現象,但因為大帽山高,海拔每上升100米,氣溫就會下降約半度,所以山頂結冰不足為奇,事實上每年都有人專程去看霜,植物和道路蓋上一層白冰,都是個有趣和難得的經驗,唯必需注意保暖和安全。 11月初起,往天氣雷達站走去時,沿途都會見到連綿頂盛的芒草,加上太陽照射下,形成一片金黃色芒草海。 臨近山頂天氣雷達站時,更會看到一片芒草海,各位文青絕對會喜歡。 而一般而言,氣溫會隨高度增加而下降,但逆溫層就表示空氣溫度隨高度的增加而上升,當逆溫層出現時,該層以下的空氣會較為穩定,而空氣的垂直運動亦受到抑制。

大帽山雲海: 實時數據發布更有用

這條登山路線,除了能讓登山者飽覽香港一眾最引人入勝的自然景色外,也是觀賞日出的熱點之一。 而小弟卻十分懶,白天上大帽山還會徒步一步一步走上山。 大帽山雲海 如果你由荃灣市中心出發,的士費用只需要大約$70左右。

大帽山雲海: 打卡位

春季時節,你可在這裡盛放的臺灣山櫻前「打卡」。 步行至扶輪公園觀景臺,你更可以在草木縫隙間遠眺到維多利亞港以及對岸的港島景緻。 假如再沿着小徑往前探索,幾分鐘後你便能到達隱藏在林蔭當中的中式涼亭。 這個白色球狀建築物是大帽山道的最高點,是香港天文臺於1999年裝置的天氣雷達,不過數年前又在旁邊加蓋了另一球形建築物,坊間有軍事雜誌指這是信號情報監聽站,惟謎團仍未解開,增添了神祕感。

大帽山雲海: 最高瀏覽

順帶一提,除了狗尾草,大帽山當然亦有喜愛生長在高海拔的芒草,記者10月頭去到,已有少量芒草正陸續盛放,現在想必已屬可觀,週末不妨上山走走。 不過狗尾草一般只高30至100釐米,不像芒草可以生長到1至2米,遊人在拍照時必須坐下或跪下,才會拍出像芒草海那樣的美照。 狗尾草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其密集穗狀圓錐花序呈圓柱形,剛毛粗糙,草如其名,就像毛茸茸的小狗尾巴,比芒草更可愛。 初生長時呈翠綠色,到秋天會變成紫紅色或褐色,記者細看狗尾草發覺中間部份呈嫩紫色,極細緻好看。 走了一會便看到廢棄建築,往旁邊小路走,就會到達觀景臺。

大帽山雲海: 注意事項

當你看到那顆狀似巨型高爾夫球的香港天文臺天氣雷達站時,代表你離 大帽山雲海2025 957米高的山頂不遠了,請別錯過這一絕佳的打卡熱點,因為置身恍如無人之境的高處,你可以觀賞到連綿的山脊、市鎮及河海景緻。 在晴朗的日子,你幾乎能將整個香港的山脈、市區、島嶼及港口盡收眼底。 大帽山雲海2025 返回大帽山路,往山上走一小段路,你便會到達大帽山郊野公園遊客中心。

大帽山雲海: 【天氣.冬日雲海】天文臺教路上山睇雲海 識睇「露點」免食白果

真的無從得知,但當油漆掉落一段時間,又會有人悄悄地塗上新漆。 一年四季日出時間都會有所不同,好像夏天會大約在清晨5點半左右日出,而冬天會較遲日出,詳細日出日期可以在內文看到。 一年四季的日出時間都會有所不同,好像夏天會大約在清晨5點半左右日出,而冬天會較遲日出,詳細日出時間可以在內文看到。 大帽山的雨量亦較本港其他地方高出三成,雨水流進溪澗飛瀉而下,匯聚成「梧桐寨羣瀑」,其中長瀑高約三十五米,是全港最高的瀑布。 大帽山雲海2025 大帽山雲海2025 結霜成因是物體的表面溫度降至冰點或以下,空氣的水氣不是經過液態,而是直接凝結成小冰晶,並聚集在物件表面。 結霜在新界北部低地、大帽山、鳳凰山、打鼓嶺等地方都有機會看到。

大帽山雲海: 大帽山芒草|新手行山攻略 芒草黃金海+紫色狗尾草+6大打卡位 2小時完成|附路線+交通

雖然是全港最高峯,但大帽山比大家想像中更易行,比鳳凰山和大東山更容易登頂。 如果要登上鳳凰或大東山,從伯公坳出發的話,至少要徒步行多海拔五百至六百米的山路,沿路亦相對崎嶇,不太適合新手。 大帽山既然是全港最高的山,只要天氣條件合適,就有機會遇上難得一見的雲海奇觀。 走到山上,放眼四方八面都是雲瀑,有如潮水慢慢流動,露出的山峯就是海島,充滿詩意的景象,此情此景實在難忘。 大帽山的石屎路九曲十三彎,有人笑指那是香港秋名山,走起來頗為納悶,一般由閘口到山頂龜石,需要35到40分鐘,如果心急上山,可以嘗試走走草叢捷徑,可以避過一連串的彎路,只花20分鐘便到山頂。 全港最高的標柱就是大帽山頂的三角測量站,可是位處天文臺禁區範圍,一般人士不可內進,有幸曾經參與實地考察,為安裝實時天氣相機給點意見,所以看過它的真身。

大帽山雲海: 實時數據發布更有用

香港最高的三座山,分別是大帽山、鳳凰山及大東山,運氣好的我,只經過兩年的失敗及嘗試,大帽山與大東山的日出雲海都總算能拍到,下一站要到鳳凰山了。 在觀景臺附近,你會看到一間荒廢石屋,站在石屋前擺出型格甫士,亦是另一種廢墟打卡風格,注意不要攀爬上石屋,以免發生意外。 而且在石屋附近,有一大片草地供野餐,行山人士可在此稍作休息。 每逢冬季,市區氣溫驟降到近乎6至8度的日子,就會有不少市民在凌晨到大帽山,希望一睹香港鮮見的結霜景觀。

從雷達站向四方山方向走,路邊發現有幾顆疊石,形狀好像拳頭和大姆指,所以行山客都稱它為姆指石,因外形有點似觀音像的側影,而且又在觀音山附近,所以也叫觀音石。 禾秧頂石林佔地較大,山上奇石特多,有的像高臺,有的似動物,有的是度石門,值得仔細探索一番。 根據古籍新安縣志記錄,大帽山300年前盛產綠茶,北面山坡有廣闊的梯田,位高而水氣瀰漫,陽光十分充沛,加上斜坡有利排水,相當適合種茶,正是所謂「高山雲霧出佳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