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解決醫護人員不足問題,屯門醫院於2008年開設普通科護士學校。 屯門顯發裡 惟實際上,不少在天水圍、元朗和錦上路站登車的乘客反映,於繁忙時間如上班時段,均需等候2-3班列車才能成功登車,故實際上現時屯馬綫是否有多餘的載客容量應付將來屯門南站發展成疑,長遠可能需要興建屯門至荃灣沿海鐵路讓屯門居民有多一個選擇,方能起分流作用。 過往屯門碼頭有飛翔船往返中環碼頭,不少上班一族會乘坐上班,但在2000年起這現象隨飛翔船服務停辦而逐漸式微,並由過海巴士和屯馬線取而代之。 然而因近年屯門公路、汀九橋、長青隧道等陸路交通要道經常出現擠塞,屯馬線列車在繁忙時間亦存在擠逼,有意見認為有需要復辦。 屯門市中心是特定劃定的範圍,集中區內主要設施,包括市鎮公園、大型表演場地、公共圖書館、主要政府辦公大樓、法院等等。 屯門區初期以住宅及工業雙功能發展模式為主,並發展成一個以自給自足為理念的新市鎮,及後工廠北移中國大陸,區內就業職位減少,加上大部份人口由市區遷入,所以較多居民選擇於區外工作,今日的屯門區可謂以住宅用地為主的新市鎮,現時約有488,831人居住。

區內中心區被青山和九逕山2座高山夾著,而大小磨刀和龍鼓洲等島嶼亦屬屯門區,當中屯門河分隔東西屯門。 屯門河為屯門區發展時由青山灣填海形成的明渠,由北向南流入大海,所以屯門區內大部份屋宇都建於填海區上。 現時的青山灣實際只是原來的一小部份,而且早年發展期把避風塘建立於該區域[2]。 屯門顯發裡 蝴蝶灣以西至稔灣一帶為「特殊工業區」、物流業、回收業、廢物處理、堆填區、發電廠等都在這一帶。

屯門顯發裡: G140 新界區公屋獲派富蝶邨二期單位

屯門新市鎮按「同心圓模式」的新市鎮理念規劃,中央是大型商業區及重要社區設施、之外是工業區、最外圍再設立住宅區(各住宅區有自己的中小型商業購物區或商場)。 設置工業區的目的是讓區內居民可就近工作,毋須長途沷涉到區外上班。 屯門顯發裡2025 但隨着香港工業式微,經濟漸以服務業、金融業為主導,而該等行業主要集中於香港市區,故現時大部份居民均要跨區就業。 位於屯門的「青山龍窯」建於40年代,為全港現時唯一完整的窯址,被評為三級歷史建築。

  • 2019年起,社企 不朽傳耆 先後為屯門區設計了四個主題路線,包括保育青山灣漁村歷史的《三聖巨石傳說》[15]、探討公共空間運用的《屯門共融遊樂空間》[16]、發掘宗教足跡的《屯門求祈之旅》[17],以及遊覽青山灣、加多利灣、舊咖啡灣、新咖啡灣和黃金海岸的《五灣之旅》。
  • 2020年5月,運輸及房屋局向立法會呈交屯門南延綫報告,提到港鐵建議在屯門站和屯門南站之間的屯門第16區加設一個車站,並預留向龍鼓灘延伸的條件,以配合未來的屯門西發展。
  • 此外,龍富路(青山山麓繞道)已經完工及通車以配合因這些發展而增加的交通需求。
  • 此外香港最大的英泥製造商、中華電力的青山發電廠、龍鼓灘發電廠,以及香港唯一一個環保園也坐落此區。
  • 此外,一座13層的康復大樓於2007年8月中啟用,及分階段投入服務,大樓各病房樓層均提供專職醫療服務。
  • 2020年起,屯門區有街坊先後設立社區報《屯敘》,《溯本尋屯》等,希望藉此提升屯門人對社區的認識和熱愛。
  • 按照《鐵路發展策略2014》檢討報告中的評估方案,屯門南延綫會將屯馬綫從屯門站向南延伸約2.4公里至屯門南一帶(近屯門碼頭),以高架形式興建及設站。

及至五代十國時期,屯門一帶為南漢政權的領土,改屯門軍鎮為「靖海都廵」,並增建軍寨。 正德十六年(1521年)和嘉靖元年(1522年)間,明朝廣東海道副使汪鋐與佛朗機艦隊爆發屯門海戰。 至萬曆年間,南頭水寨轄佛堂門、龍船灣、洛格、大澳、浪淘灣、浪白六處營汛,兵員3000多名,大小戰船112艘。 明萬曆元年(1573年)設立新安縣,東莞所城改為縣城,轄今日香港與深圳市地域。

屯門顯發裡: 新界區即將落成新公屋!公園玩影左張相派到就有福了

立法會議員朱凱迪指,未來新界西人口將增加40萬,而新建的房屋大部份集中於屯門區,而屯門的社區設施本來已經十分缺乏,這次改建對當地造成更大壓力。 屯門顯發裡2025 政府應珍惜現有的歷史寶藏及現有設施,規劃社區發展,將施加在屯門區上的壓力扭轉成更有價值的用途。 2020年5月29日,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批准政府邀請港鐵公司開展屯門南延線項目的詳細規劃及設計,於2023年動工、2030年通車[2]。 屯門新市鎮位於新界西部,發展主要集中在青山灣填海區及青山與大欖山之間的谷地,總發展面積約為3266公頃。 2019年至2022年間,香港新媒體社會企業 不朽傳耆 獲屯門區議會及仁愛堂資助,舉辦了「導.賞屯門」長幼社區導賞計劃 [13]。 計劃旨在透過長者豐富的人生閱歷,配合年青人無限創意,成就不一樣的導賞體驗和社區風景,也體現長幼共融。

但由於交通流量大,而且彎多路斜,容易發生交通意外,即使到今日屯門公路每天繁忙時間必定塞車。 直至三號幹線1998年上半年全面通車,西鐵(今屯馬線)於2003年通車,屯門公路和青山公路不再是屯門唯二的對外道路,前往港九區之交通才大大舒緩。 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已於2020年12月27日通車,直通香港國際機場。

屯門顯發裡: 屯門南延綫

區內亦有多座私人屋苑,如海典軒、南浪海灣、嘉悅半島;居屋翠寧花園;商業大廈屯門中央廣場和公共設施屯門泳池、友愛體育館及電話機房等。 區內有舊式墟市——屯門新墟,以及一些私人屋苑,並設有社區會堂、圖書館和體育館,是屯門最早發展的中型住宅社區。 顯發邨(英語:Hin Fat Estate)是香港房屋委員會在建的單幢式出租公屋,位於屯門青山公路-青山灣段,原址為香港基督教服務處培愛學校舊址。 據土地專責小組去年初的「空置校置用地清單」,全港共有183幅空置校舍用地,留作「政府、機構或社區」用途有137幅,18幅為住宅用途。

現時屯門區內設有四間戲院,包括位於新墟,歷史悠久的巴黎倫敦紐約米蘭戲院及凱都戲院,位於屯門市廣場的stagE(2018年前為UA屯門市廣場),以及位於新都商場,於2018年開業的英皇戲院。 2019年起,社企 不朽傳耆 屯門顯發裡 先後為屯門區設計了四個主題路線,包括保育青山灣漁村歷史的《三聖巨石傳說》[15]、探討公共空間運用的《屯門共融遊樂空間》[16]、發掘宗教足跡的《屯門求祈之旅》[17],以及遊覽青山灣、加多利灣、舊咖啡灣、新咖啡灣和黃金海岸的《五灣之旅》。 顯發邨位於屯門區議會屬下的兆置選區[7],現任區議員為獨立建制派人士林頌鎧。 據房屋署向屯門區議會提交的文件指出,5幅地包括第28區湖山路以北、第17區皇珠路毗連業旺路、第16區恆富街以西、第39區顯發裏以南,以及第23區屯興路以東。 屯門顯發裡2025 5地皮的地積比率均是6.5倍,當中以第17區地盤佔地2.41公頃是較大,可建約3550夥,項目共4座、樓高約39至41層,料可住約近萬人。

屯門顯發裡: 屯門

屯門市廣場一、二期亦與屯門時代廣場、華都花園、新都大廈、錦薈坊、屯門栢麗廣場和V 屯門顯發裡2025 city七個購物中心互相連接。 2005年,由分科診所大樓改建的眼科中心開幕,樓高3層,為區內市民提供全面的眼科專科門診服務。 此外,一座13層的康復大樓於2007年8月中啟用,及分階段投入服務,大樓各病房樓層均提供專職醫療服務。

屯門顯發裡: 社區保育

龍窯關注組認為青山龍窯是本港現存唯一龍窯,應好好保育,希望重新構思白德博士的保育計劃,將龍窯旁的培愛學校改建為以陶瓷為主題的社區中心,並將龍窯圍起來給人觀賞,既能瞭解到龍窯的歷史,又可以透過參與示範或工作坊體驗陶藝樂趣,將博物館與大自然融合。 按照《鐵路發展策略2014》檢討報告中的評估方案,屯門南延綫會將屯馬綫從屯門站向南延伸約2.4公里至屯門南一帶(近屯門碼頭),以高架形式興建及設站。 設置屯門南站的目的是改善蝴蝶灣一帶(近屯門碼頭,湖景邨、兆禧苑及悅湖山莊一帶住宅為主)的鐵路服務及屯門碼頭的連接性,擬議的屯門南站鄰近屯門碼頭站及兆禧站,可以方便市民在輕鐵及主要鐵路網絡之間的轉乘。 為配合新市鎮發展,1970年代斥資數億港元動工興建屯門公路,1983年全線通車。

屯門顯發裡: 屯門公屋業旺邨業和樓進度

而屯門有10幅空置校置用地,「培愛學校」已建議用作住宅,有7幅為「政府、機構或社區」用途,惟不少位置較偏遠,如僑所公立學校、青山佛教學校和大欖湧公立學校等。 至2015年,自《手術成效監察計劃》實行6年來,屯門醫院首次在緊急及非緊急手術的表現均合乎預期,全年逾1,000宗預約手術中,僅5宗死亡;逾600宗緊急手術中,則31宗死亡[27]。 屯門顯發裡2025 醫管局外科統籌委員會主席兼屯門醫院外科部門主管文志衞坦言,屯門醫院現有64名外科醫生,前年只有50多名,增加人手及手術室節數是令服務提升關鍵。

屯門顯發裡: 屯門新市鎮

屯門(英語:Tuen 屯門顯發裡 Mun)(前稱青山,1972年發展為新市鎮復用舊名)位於香港新界西北部,是香港十八區之一的屯門區的主要區域,屯門新市鎮座落其中。 「屯門」或「屯門市」的範圍通常指包括北至兆康苑、富泰邨,西至蝴蝶灣,東至三聖邨的區域;屯門新市鎮所有公共房屋及主要社區設施均位於這個範圍。 不過如果根據香港政府「分區計劃大綱圖」,屯門的範圍包括西至踏石角,東至深井、青龍頭附近一帶,北至藍地, 元朝或之前已有文姓、廖姓、陶姓原居民在此居住。 屯門西南部建有內河貨運碼頭,作為香港和珠江三角洲之間貨櫃和散裝貨物的集裝中心。 屯門顯發裡 此外,龍富路(青山山麓繞道)已經完工及通車以配合因這些發展而增加的交通需求。 L18A路(現名業旺路)即屯門18區業旺路的伸延路段,已於2009年9月通車。

屯門顯發裡: 巴士

2019年起,香港新媒體社會企業 不朽傳耆 獲屯門區議會及仁愛堂資助,舉辦了三屆「導.賞屯門」長幼社區導賞計劃 [14]。 此外沿海一帶的住宅,包括屯門碼頭及青山公路曾是屯門最貴的私人住宅區。 不過自2012年下半年新盤瓏門以7,000至10,000元開售後,區內多個私人屋苑升幅驚人,二手成交價創97以至屯門分層住宅新高。 1982年起入夥的兆康苑擁20樓宇,提供4,676個單位,是現時全香港住宅數目最多的居屋。 屯門顯發裡2025 部分屋苑,如兆邦苑、兆隆苑,實為單一大廈,而非有多座大廈的屋苑。

屯門顯發裡: 屯門河以東

位於輕鐵鳳地站以北及藍地交匯處以南的屯門河以東的區域,屬於屯門新市鎮內較新發展的一塊土地。 嶺南大學、公共屋邨富泰邨及一些2000年代新建的私人屋苑,包括疊茵庭、名賢居、倚嶺南庭及聚康山莊座落該區。 醫院提供急症普通病牀、深切治療病牀、心臟深切治療病牀、日間診療病牀、弱智科病牀、寧養病牀、復康病牀及急症室觀察病牀共一千七百多張。 屯門顯發裡2025 服務包括創傷中心、急症室、核子醫學、病理學化驗、寧養服務、放射診斷和緊急輻射治療服務。

屯門顯發裡: 公共交通

而屯門區的屯門新市鎮也是新界首三個新市鎮(舊稱衛星城市)的其中之一,於1970年代開始發展。 自2013年起屯門新商場V city開業後,發展商新鴻基地產為求增加內地客人流,購物滿500便送出B3X路線城巴免費車票吸引內地客購物。 而市中心的屯門市廣場亦跟隨做法,令深圳灣居民蜂擁跨境購物問題更趨嚴重。 有關注團體在假日點算,一度有數百人排隊輪候巴士,人龍長逾100米。

屯門顯發裡: 社區問題

2022年初不朽傳耆 出版書籍《屯團轉:屯門心導遊》,推介由不朽傳耆團隊過去為屯門設計的其中兩條主題導賞路線,附有社區地圖,也收錄由多位屯門居民所撰寫,分享他們親身經歷、見證屯門變遷的小故事,以達至社區保育的目標 [14]。 屯門顯發裡 唐代開元二十四年,唐室發展南方,設屯門軍鎮,駐軍二千人,屬於安南都護府,視為廣州南方的港口重鎮、交通樞紐。 唐代詩人韓愈的《贈別元十八協律詩》中寫:「峽山逢颶風,雷電助撞捽。乘潮簸扶胥,近岸指一發。兩巖雖雲牢,水石互飛發。屯門雖雲高,亦映波浪沒。」描寫屯門海面的水勢湍急險峻的情景。 而劉禹錫的《踏潮歌》寫道:「屯門積日無風飆,滄浪不歸成踏潮。轟如鞭石屹且搖,互空欲駕黿鼉橋。」描寫屯門巨浪滔天的海面[3][4]。

此外,被拆卸的培愛學校於90年代花費港幣五千萬建成,使用了不足23年,實在可以將它改造為更有價值的地方,而非再浪費1860萬公帑去拆卸。 漢武帝時始設有鹽官統領軍隊與船艇,駐紮於屯門一帶,監督九龍灣沿海及沙頭角等鹽田作業[2]。 屯門顯發裡2025 到唐朝與外域的海上貿易日益發達,對象包括波斯、大食、印度、中南半島及南洋羣島等地。

指湖山路以南及望后石以東之間的區域,土地是從青山灣填海得來,因屯門碼頭座落其中,所以亦稱為屯門碼頭區。 屯門顯發裡 屯門顯發裡 當中包括湖景邨、蝴蝶邨,居屋屋苑兆山苑、兆禧苑、悅湖山莊及美樂花園,以及多個私人屋苑。 該區域擁有自身的商場及其他公共設施,且距離屯門新市鎮其他區域相對較遠,蝴蝶灣常給人自成一區的感覺。 政府早前提出改劃屯門5幅用地作興建公營房屋,其中一幅位於屯門39區,顯發裏以南的培愛學校舊址,與屯門青山龍窯相鄰。

不過第16區及39區地盤,面積只有約半公頃,只能興建1至2座大廈。 「我們只能呼籲市民這是最後時機,在學校一天未拆,我們都會用盡提方法抗爭!」身兼「龍窯關注組」和灣仔區議員的楊雪盈,本身亦是陶瓷愛好者,回顧多年的「保龍窯 留學校」的爭取行動,她認為政府目光非常狹隘,只視龍窯為單一的文物保育,非以整個規劃惠及居民的想法。 2019年1月,有醫生透露在1月10日流感高峯期間,醫管局高層提議於中午舉行「小食打氣日」,向員工提供魚蛋、燒賣、粟米、茶葉蛋及雞翼等小食,發言人指目的除了以免費小食慰勞同事外,也希望不同職級員工互相認識及交流,也可將食物帶回工作間分享[67]。 屯門顯發裡2025 但有員工披露工作已經忙得不可開交,仍被要求每人必需到場取小食及拍照,充撐場面。 又有前線醫生指平時因工作繁重沒時間喫正餐,質疑小食會諷刺他們連正餐也沒時間喫,只能以小食充饑。 而醫院女員工更稱當日小食是限量提供,每人只能選2款免費小食,並非外界想像般以自助餐形式提供食物。

青雲路、鳴琴路以西的區域,因山景邨座落其中而得名,主要建築還有香港專業教育學院屯門分校和楊小坑錦簇花園。 2020年5月,運輸及房屋局向立法會呈交屯門南延綫報告,提到港鐵建議在屯門站和屯門南站之間的屯門第16區加設一個車站,並預留向龍鼓灘延伸的條件,以配合未來的屯門西發展。 2023年香港選舉改革將區議會所有單議席選區取消,屯門區定為三個雙議席選區,共選出六席民選議員。 屯門北選區由原有單議席的新景、良景、田景、寶田、建生、兆康、欣田、屯門鄉郊、富泰、景峯選區合併而成。 屯門北(英語:Tuen Mun North,代號L3)是香港屯門區議會下轄的選區,2023年設立,定為雙議席選區。

屯門的工業區分為兩大部份:普通工廠主要位於屯門區的中央位置,即杯渡路及石排頭路之間及天后廟路、業旺路一帶。 屯門顯發裡 雖然離市區較遠,但一直以來該區都有很多公司在此,主要原因都是因為租金比市區工商物業低很多,約是中環的一半,其中最著名的乃佔香港飲品市場大比例的維他奶集團、主要奶製品公司維記牛奶、出售「福字麵」著名的統一食品、以及著名的拉鍊製造商YKK。 屯門顯發裡 青田路以北及震寰路以西的區域,為屯門新市鎮內其中一個主要的住宅區,得名於公共屋邨良景邨和田景邨,範圍亦包括建生邨、寶田邨和一些私人屋苑。

屯門區議會是香港的區議會之一,共有32名議員,其中直選議員31名,當然議員1名。 區徽為翠綠色方形圖案,中間有中文「屯」字圖案,外圍兩邊有類似中文「門」字簡化後的兩邊,表示「屯門」兩字。 而「屯」字亦造成一個「T」字,指「屯」的英語「Tuen」的首個字母[8]。 屯門區議會負責就該區的社區設施、衞生環境、運輸及交通、房屋政策及居住環境改善等事宜,向政府反映意見。

屯門顯發裡: 屯門醫院

兩個巴士轉乘站已先後於2012年12月和2013年7月相繼落成啟用。 雖然屯門區有不少泳灘,但由於近珠三角,船隻往來特多,加上工商業和物流活動影響,海水污染嚴重,但大部份泳灘仍適宜游泳,其中青山灣曾被列為不適宜游泳,早年更有警告板樹立於該泳灘提醒泳客。 屯門顯發裡 在香港國際機場完成擴建工程後,由於區議會分界並無改變,新建北跑道及客運廊有一半為屯門區的外飛地,而該部分在陸地上僅與離島區連接。 到2012年起,屯門區有國際著名學校進駐,包括哈羅香港國際學校及將於2017年9月開學的香港凱莉山國際學校,但後者最終被城規會都會規劃小組委員會否決。 區內亦有兩所大專院校,包括香港專業教育學院(屯門分校)及2016年遷入的珠海學院。

屯門顯發裡: 屯門5官地擬建公營屋 可建1.07萬夥料2023年起落成

為增加房屋供應,政府於2017年建議改劃屯門區10幅用地,以興建公、私營房屋,當中包括顯發邨所在的培愛學校舊址,以及毗鄰由扶康會營運的智障人士宿舍「柔莊之家」[1]。 在2017年開展主要工程,而整項工程預計於2021年竣工[36][37]。 屯門顯發裡 屯門醫院始建於1979年,於1990年3月8日啟用,1991年首季開幕。 屯門顯發裡 [7]屬一所公立醫院,由醫院管理局負責管理,隸屬於新界西醫院聯網,同一聯網內還有博愛醫院、天水圍醫院、青山醫院和小欖醫院。 龍窯關注組指需要城規會研究文件指建築工程引起的震動不會影響陶窯結構,但無法證實是否能承受此等壓力,一旦破壞香港就失去了一個有價值的歷史建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