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影響而客量大減,大部分行走此路線的16座用車被封,只有LW319和LY4321可避過一劫,同年10月疫情緩和,兩輛16座小巴(LS7850、MD5274)解封復出。 其後第三及第四波疫情爆發時亦有19座用車被封(如UH682、VF2897、VP6089等)。 2018年初,一輛七代Coaster石油氣小巴(VF2897)(已撤離)加入44系車隊,為19座位版本,該車改配可推拉式車窗和摺門,其後陸續亦有不少七代Coaster石油氣小巴和柴油小巴於此路線投入服務。 屯門公路巴士專線時間 需改經皇珠路(東行)、屯門公路(北行)、屯興路(西行)、屯門鄉事會路(南行) 、海珠路(西行)及海皇路(北行),然後返回原有路線。 需改經屯門公路(北行)、屯興路(西行)、屯門鄉事會路(南行) 、海珠路(西行)及海皇路(北行),然後返回原有路線。 2014年底至2015年初,兩輛45線的三代Coaster(NA139、HL6869)退役前一直行駛同公司旗下路線(49S線除外),當中以此路線為主。
運輸署回應有關爭取在巴士專線實施期間(每日上午7時 屯門公路巴士專線時間 – 9時,週日及公眾假期除外),開放小欖交匯處的要求時強調,巴士專線是有必要的。 你可瀏覽全港主要道路的「交通情況快拍」或網上直播 ,掌握本港各主要道路的即時交通情況。 事實上,此路線大部分路段均行經快速公路,是現時少數日間長途專綫小巴路線之一,而車長的收入並非按固定月薪計算,而是按單一車程的車費收入分帳[17]。
屯門公路巴士專線時間: 巴士專綫
為減輕對其他道路使用者的影響,當局於6月12日以試驗性質重開深井交匯處,供私家車駛入屯門公路[10],亦意味屯門公路巴士專綫縮短至深井為終點[11],全長8.5公里。 屯門公路巴士專線時間 屯門公路巴士專線時間 由於屯門公路在當年乃新界西出市區的主要通道,封路對新界西居民出入影響很大,有些居民上午9時在市區上班,凌晨5時便要起牀和出門,苦不堪言。 同時屯門公路封閉多天,屯門公路大欖段擴闊工程大幅延遲,居民出入市區因封路而苦不堪言,要求儘早建鐵路,促成九廣西鐵(今港鐵屯馬綫)早日興建。
第二期方面,介乎青龍頭與大欖角段之第二條行車道,於1982年9月28日開放予西行車輛使用[5],餘下深井至青龍頭段與小欖至掃管笏段亦相繼開放啟用。 屯門公路車速限制有三段:屯門市中心及深井至荃灣為每小時70公里、三聖墟至深井每小時80公里,但受改善工程影響,一度收緊車速限制。 2012年上半年開始,深井至三聖墟的車速限制收緊至每小時70公里;汀九至荃灣的路段更收緊至每小時50公里,成為限速最嚴格的快速公路,此限速更是一般道路的限制。 屯門公路巴士專線時間2025 [11]隨著改善工程竣工,汀九至荃灣段在2014年10月12日提前恢復原訂每小時70公里的車速限制,比預期早2個月完成;而屯門三聖墟至深井段的車速限制亦於同年12月31日回復為每小時80公里。
屯門公路巴士專線時間: 行駛巴士綫許可證
由於屯門公路介乎皇珠路至荃灣路一段乃運輸署指定快速公路[50],採用全封閉式設計,嚴禁停車上落乘客,故轉車站範圍前後豎有路牌,將轉車站剔出快速公路範圍,容許乘客上落。 為了紓緩屯門公路市中心段交通壓力,近青田交匯處一段屯門公路亦進行擴闊,路面由雙線擴闊至三線。 政府於2007年8月3日就有關工程刊憲[47],工程於2008年6月展開,已於2010年1月完成。 運輸科在1994年發表《解決交通擠塞措施工作小組報告書》,建議實施跨區巴士專用線計劃,鼓勵市民更多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立法局在1995年就這項建議進行辯論,結果議員贊同應讓巴士優先使用道路;總督在同年發表《施政報告》,承諾聘請顧問研究可否在全港劃定巴士專綫。
耗資5億元的屯門公路,隨著最後一段近荃灣柴灣角的工程完成後,於1983年5月17日通車[6],代表三線雙程分隔快速公路全面啟用。 屯門公路巴士專線時間 在2003年的嚴重意外發生後,政府成立「屯門公路交通事故獨立專家小組」調查屯門公路的安全性,於同年12月5日發表的報告指出屯門公路有些地方未達現行標準,但基本上該道路是安全的,出事地點設計並無不妥[5]。 專家小組的報告內指出,基於70年代設計、1983年落成的屯門公路很多地方未能達到2013年的道路安全標準,包括部份路段的最高坡度高出近一倍、彎位過急、行車線寬度較標準窄、路肩只得1.5米等。 屯門公路是來往新界西北及市區的主要幹道之一,而且是免費道路,自通車至今都有不少駕駛人士取道使用。 運輸署署長簽發行駛巴士綫許可證時,可在證上加註簽發條件,以限制車輛進入巴士專綫時所提供的服務及其行為。
屯門公路巴士專線時間: 路線資訊
政府亦進行了一項研究調查,大欖段已因工程暫停而形成樽頸位,削弱了屯門公路爬山線效能,因此有必要繼續工程,以應付日益增長的交通需求。 眼見大欖段爬山線工程完工無期,當局於1996年10月探討完成大欖段餘下工程的方法,其中一個方案是改為向海方向施工,以避免要削割石坡[18]。 屯門公路巴士專線時間 9月4日起,當局容許包括巴士在內的指定車輛,駛入屯門公路往荃灣方向介乎杯渡路至深井一段;最後屯門公路往荃灣方向全部3條行車線於9月10日重開。 屯門公路巴士專線時間 你可瀏覽特別交通消息和最新的交通狀況,包括香港、九龍及新界南各主要幹道和道路的行車速度,由運輸署閉路電視系統/交通探測器提供的「交通快拍」,以及由香港至九龍和九龍至香港的過海行車時間。
- 1979年1月26日,屯門公路獲刊憲命名[3];第二期於1983年5月17日通車,代表三線雙程分隔快速公路全面啟用。
- 如駕駛人士在小欖交匯處的支路,駛出屯門公路東行中線及快線,便須於短矩離內越過巴士專線,這樣會影響交通安全。
- 因應政府資助更換歐盟一型商用車輛計劃,2015年12月起陸續有更多長陣柴油版本豐田Coaster加盟此路線。
- 巴士線有兩類,各以不同標誌牌指示:標誌牌示有巴士圖案者,則只准專營巴士使用,而有「巴士」二字者,則所有巴士(包括非專營巴士)均可使用。
- 更甚者,部分車長經常超速駕駛,時速高達120公里,上水前往虎地甚至更遠的車程,只需短短15分鐘。
事後運輸署在同年9月1日,重開小欖段至深井段的屯門公路往屯門方向,唯來回只改為各一線行車,而且往荃灣方向亦於全日大部份時間只限巴士使用。 屯門公路巴士專線時間2025 而原先向山坡一邊削坡,用作興建第四行車線的大欖段改善工程,亦告無限期暫停。 直至2000年左右,該路段改善工程重啟,唯獨是改為在東行方向加建第四行車線,同時增設路肩,以及在擴闊工程完成後該段山坡亦加設了防止岩石下墮之設施,根治天然斜坡所帶來的安全問題。
屯門公路巴士專線時間: 香港仔至灣仔巴士專用線試驗計劃
第一期最終於1997年8月23日實施,城巴37A、75、90與97線往中環方向改經天樂裏與軒尼詩道的安排,亦提早至第一期實行。 當局在9及10月進行調查,發現改道後的五條南區巴士路線,在早上繁忙時間行車時間減少2.5分鐘;巴士在預定時間一分鐘內抵達巴士站由12.5%增至25.4%,兩分鐘內抵站的百分率由34%增至47.5%。 另一方面,灣仔道由於減少了五條路線,其擠塞情況略獲紓緩,早上繁忙時間巴士行車時間縮短了半分鐘,下午繁忙時間的行車時間則縮短1.1分鐘。 由於評估巴士專綫試驗計劃的工作涉及大型調查與詳細分析,政府於1995年4月12日決定把試驗期延長3個星期,巴士專綫生效時間亦推遲至早上7時開始[9]。
屯門公路巴士專線時間: 巴士專線
在日本名古屋,也有巴士與輕軌結合的巴士專線,簡稱導軌巴士(Guideway)[1]。 在中國大陸,是否設置巴士專線往往和當地的交通狀況有密切關係,因此有些城市在交通流量較大的道路上會劃分出巴士專線,例如深圳羅湖車站附近。 臺灣因為尚未存在巴士快速交通(BRT)的相關法令,只能援用公共汽車的法條,因此其專用道也被歸類為巴士專線。 第一階段在2012年12月26日隨南行轉車站啟用實施,乘坐59M、61M、67M及68A綫往荃葵青方向的乘客,可以在南行轉車站(或其他可接駁第二程車程的分站)轉乘60X、61X、259D、260X及263綫往九龍或沙田方向。 第一階段在2012年12月26日隨南行轉車站啟用實施,乘坐59M、61M、67M及68A線往荃葵青方向的乘客,可以在南行轉車站(或其他可接駁第二程車程的分站)轉乘60X、61X、259D、260X及263線往九龍或沙田方向。 眼見大欖段爬山線工程完工無期,當局於1996年10月探討完成大欖段餘下工程的方法,其中一個方案是改為向海方向施工,以避免要削割石坡[29]。
屯門公路巴士專線時間: 通車日期
雙方不斷角力下,九巴261線終於在2000年6月4日投入服務;然而此路線定線較為直接,加上運用車海戰術得宜,班次密度遠超261線,雖然收費較高但依舊客似雲來,可是服務質素卻未見顯著改善。 此路線服務質素參差向來為乘客詬病,屯門區議會經常收到中途站乘客投訴登車困難,司機往往在客滿的情況下不依指定路線行駛,以及拒載屯門區內的短途乘客。 更甚者,部分車長經常超速駕駛,時速高達120公里,上水前往虎地甚至更遠的車程,只需短短15分鐘。 例如專用道或巴士路線的設計不當,讓巴士在整個馬路上交錯,可能導致巴士必須穿越其它行車線才能駛入專用道,動綫互相干擾。 另外,因為巴士在專用道上時常需要加速或煞車,所以需要改用剛性路面水泥混凝土鋪設,纔不會磨損路面造成積水。 巴士專線可依時段啟動,例如香港和新加坡的某些專用道在指定的交通繁忙時間以外,允許其他車輛通行;在臺北的指定開放時段則為凌晨0時至5時。
屯門公路巴士專線時間: 香港巴士大典
所有快速公路及大部分主幹路,均為高設計標準的多線分隔車路,設有分層道路交匯處,可供大量車輛以較快速度行駛。 在2012年12月31日,九巴開辦61U綫單向前往轉車站,因此轉乘計劃加入此路線。 在2012年12月31日,九巴開辦61U線單向前往轉車站,因此轉乘計劃加入此路線。 修建該路對工程人員來說是個考驗,因為需要沿著彎曲的海岸線而建,而岸邊只有少量平地,其餘多為斜坡,沿途需挖開大量山坡及建造不少路堤、橋樑和暗渠。 屯門公路巴士專線時間 整條屯門公路包括三條較長的行車橋,分別是深井橋、青龍頭橋及舊汀九橋。
屯門公路巴士專線時間: 交通意外
屯門公路重建及改善工程已於2015年12月完工,現時沿途大部份為3線雙程分隔公路。 事實上,政府早於1999年5月年已完成全面重建及改善屯門公路的初步檢討,當時預定於2005年動工,2010年完成[26]。 根據運輸署的《屯門公路公車轉乘站使用情況報告及重組建議》,在重組路線後,使用轉車站往九龍方向為約8000人次,往屯門方向則約12000人次。 在香港,巴士專綫的設立主要是讓公共汽車在交通繁忙時仍有專屬行車線,以保障公共交通工具的運輸能力。
屯門公路巴士專線時間: 路線全長
政府依香港法例第374G章《道路交通(交通管制)規例》第12條設立巴士專綫,與禁區不同,法例並無規定設立巴士專綫時必須在憲報刊登公告,運輸署只需發出交通通告[1],巴士專綫即告生效。 屯門公路巴士專線時間 屯門公路僅皇珠路以南路段為快速公路,皇珠路以北只屬普通主幹道路,新墟段更設有巴士中途站,屯門市中心段巴士站則設於兩旁輔助道路——屯喜路及屯發路。 1979年1月26日,屯門公路獲刊憲命名[3];第二期於1983年5月17日通車,代表三線雙程分隔快速公路全面啟用。
屯門公路巴士專線時間: 九龍
一般在不影響道路容量的情況下,以一段短小的巴士專綫,方便巴士以更直接路徑駛進總站。 1995年8月18日傍晚,屯門公路往荃灣方向近大欖段一處爬山線工程地盤,一塊重量約10至15噸大石從一幅30米高石坡頂部的外露基岩墜下,擊中一輛駛經的客貨車,導致一名司機死亡,一名乘客受傷[13]。 屯門公路巴士專線時間 兩星期後,颱風肯特8月30日襲港[14],路政署經檢查後宣佈屯門公路共有五處斜坡有潛在危險,必須立即進行維修。 舉例來說,在靠右行駛的國家或地區,巴士在巴士轉用道上左轉時需要等候專用燈號放行纔可以左轉,但這樣會對專用道的動綫造成阻塞。 2010年代後,三環路、京藏高速(北郊農場橋-馬甸橋)和京港澳高速(宛平橋-六里橋)巴士專線相繼啟用[5],但由於專用道並非連續成網[6]、巴士本身在專用道上的行駛速度過低等問題,整體運行效果不佳。 2004年至2013年十年期間,根據運輸署調查所得,屯門公路最繁忙的路段為新墟段及深井段(深井交匯處至青朗公路入口),平均週日行車量約為100,000架次。
唯2007年7月深港西部通道通車及大欖隧道多次加價,令屯門公路車流再度回升。 可是於1995年夏天大欖段改善工程進行期間,往九龍方向發生了塌石意外,擊斃一名正在駕駛輕型貨車路經上述路段的司機。 當時香港政府為安全起見,即時決定封閉屯門公路往荃灣方向全線,以進行工程保證行車安全。 屯門公路巴士專線時間2025 由於當時新界區居民除屯門公路外,只可經元朗公路、新田公路及其他輔助道路(如:青山公路、錦田公路、荃錦公路、林錦公路、粉錦公路等)進出市區,導致整個新界區交通癱瘓,將一直積存多年的屯門區以至新界西北區的對外交通問題爆發出來[3][4]。
屯門公路巴士專線時間: 屯門青山公路3私家車及1的士相撞 9人受傷送院
為慶祝機場核心計劃運輸網絡工程完竣,新機場工程統籌署於1997年4月27日舉行青嶼幹線通車儀式,其中一個節目是由新鴻基地產發展有限公司贊助的煙花匯演,於晚上八時開始,維時約20分鐘。 屯門公路巴士專線時間 在公眾諮詢期內,多個組織及團體關注巴士專綫實施後,對軒尼詩道東行、駱克道和天樂裏交通的影響,又不滿上落客貨區被削減。 因此,當局在建議中並未涵蓋軍器廠街至史釗域道的一段軒尼詩道東行線,又在駱克道和崇德里增設上落客貨區。 為慶祝機場核心計劃運輸網絡工程完竣,新機場工程統籌署於1997年4月27日舉行青嶼幹線通車儀式,其中一個節目是由新鴻基地產發展有限公司贊助的煙花匯演,於晚上八時開始,維時約二十分鐘。
為減輕對其他道路使用者的影響,當局於6月12日以試驗性質重開深井交匯處,供私家車駛入屯門公路[19],亦意味屯門公路巴士專綫縮短至深井為終點[20],全長8.5公里。 屯門公路巴士專線時間2025 屯門公路巴士專線時間 雖然當局已在上述方面作出努力,然而在1996年年底屯門公路擴闊計劃(上文爬山線工程)及1998年3號幹線郊野公園段工程竣工前,仍無紓緩屯門公路交通擠塞之良策。 一些居民組織1994年一再提出建議,促請當局早日在屯門公路實施巴士專用線措施,從而加快巴士在早上繁忙時間的行車時間。
屯門公路巴士專線時間: 使用狀況
闢設巴士專用線,實際上是把巴士與其他道路使用者現時使用有限路面空間的權利重新分配。 在考慮應否闢設巴士專用線時,政府須平衡這措施對不同組別道路使用者造成的影響。 屯門公路巴士專線時間2025 屯門公路巴士專線時間 在某些情況下,巴士司機可能為了增加載客量而刻意在車站前等到紅燈,或以低速緩慢前進,也會造成巴士專線的運輸效率低落。
同時亦因封路維修頻繁及維修費用昂貴,經過多番討論及研究,港府決定撥款46億港元於2008年5月起全面重建屯門公路[6][7][8],以改善「道路安全」標準及配合深港西部通道落成而產生的交通流量。 擴闊屯門公路工程(青田交匯處附近,2線雙程改為3線雙程)於2008年2月15日開始招標,2008年5月動工,已經完成[9]。 除青田交匯處外,屯門市中心段亦同時擴建為來回各三線行車,並於置樂花園對出加設輔助行車天橋,方便自屯興路駛入屯門公路的駕駛者安全地往荃灣九龍方向行駛,此工程已於2014年年初分階段完成。 至於餘下由屯門至荃灣13.4公里長的路段,改善工程已於2015年12月完成。 當局4月就屯門公路九龍方向三聖墟、掃管笏、大欖及汀九段闢建一條爬山線(Climbing lane)進行可行性研究,建議在這4個關鍵性上山路段提供一條額外行車線及設立3.3米闊路肩,以紓緩交通擠塞情況。 研究結論是,為了盡早完成爬山線工程,須盡量避免徵回私家土地和清拆現有建築物[8]。
由於快速公路採用全封閉設計,故轉車站範圍前後均有路牌,將轉車站剔出快速公路範圍,容許乘客上落。 此站所有部分並非封閉式轉車站,乘客可從此站任何部分來往青山公路 – 大欖段。 往九龍方向,由青山公路-大欖段經小欖交匯處進入屯門公路的路線會先繞經大欖再停靠青山公路的轉車站,但途經深井的路線會先停靠青山公路的轉車站才繞經大欖;往屯門方向,所有青山公路路線(962及N962線除外)均會先停靠此站下層部分才前往大欖。 座落屯門公路大欖湧段與青山公路 - 大欖段交界的「屯門公路轉車站」,乃全港首個建於快速公路的巴士轉乘站。 設置轉車站的理念是透過八達通巴士轉乘優惠,令屯門八個分區的乘客利用轉車站轉乘各條路線來往市區,便捷地往返港九各處,突破單一路線服務範圍的侷限,藉此提升整個屯門區巴士網絡,同時提高巴士營運效率。
經過詳細工程設計,政府於7月9日刊憲,公佈擴闊屯門公路往荃灣方向四段陡峭上坡車道,以便加建一條行車線供行駛緩慢的重型車輛使用[9] 。 路政署翌年5月27日批出爬山線設計及建築合約,原定合約完工日期為1996年7月。 屯門公路的巴士專線是本港最具規模的巴士專線,於1995年3月25日設立,目的是希望市民改乘巴士前往香港國際機場、葵涌、荃灣、九龍及港島區,減輕屯門公路的塞車問題及提升巴士營運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