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你父母與你同住至少連續 6 個月而無須付出十足有值代價,你便可享有供養父母免稅額。 如你父母與你全年同住而無須付出十足有值代價,你便可享有額外免稅額。 在供養父母免稅額的規定下,居住單位的業權,並不是釐定是否同住的因素。 你雖與你父母同住,但要享有供養父母免稅額及額外免稅額,你須符合供養的申請規定。 如你父母與你同住至少連續 6 個月而無須付出十足有值代價,你便可享有供養父母免稅額。 如你父母與你全年同住而無須付出十足有值代價,你便可享有額外免稅額。
受養人須是香港法律所承認的「父母」關係:除親生父母外,納稅人可以申請領養父母、繼父母的免稅額,但必須符合香港法律所承認的「父母」定義。 父母免稅額同住不同住 按中國習俗「上契」的父母、未有正式註冊結婚的繼父母、離婚後配偶的父母,一般都不符合申索條件。 如你就你或你配偶的父母、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獲扣除長者住宿照顧開支,則你不得在同一課稅年度就同一名父母、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獲給予供養父母及供養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免稅額。 就考慮納稅人是否有資格申請供養父母、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免稅額而言,「通常在香港居住」的受養人,是指該受養人必須慣常地在香港生活。
父母免稅額同住不同住: 免稅額款額
法例容許納稅人申索他們的領養父母、領養祖父母或領養外袓父母的免稅額。 《稅務條例》內“領養”指以香港法律所承認的任何方式而領養。 一般來說,稅務局不會要求市民提交受養父母日常開支的單據。 申報支付生活費以供養父母的納稅人,可陳述給予父母生活費的詳情,如透過自動轉帳或定期提取現金給予父母生活費,可提交銀行月結單作證明文件。
- 閣下如欲就任何法律事項取得更詳盡的資料或支援服務,須諮詢閣下的律師。
- 否則,稅務局局長會根據你們對該名子女的供養及教育所作的貢獻來決定分攤這子女免稅額的基準。
- 如果只是一些短期課程或部分時間制課程,他便不是接受全日制教育,你不能申領他的子女免稅額。
- 本文介紹有關各類免稅額的資料,以及這些免稅額如何減少你的稅款。
- 如這個女兒符合其他申領子女免稅額所須的規定,無論她的父或母有否正式結婚,他們都可申索這個女兒的子女免稅額。
- 納稅人無需就基本免稅額提出申請,每個納稅人的基本免稅額為HK$$132,000。
在學徒訓練計劃下所簽訂的學徒合約,是學徒與僱主之間的僱傭合約。 父母免稅額同住不同住 由於他已年滿 18 歲,你不能申領他的子女免稅額。 如這個女兒符合其他申領子女免稅額所須的規定,無論她的父或母有否正式結婚,他們都可申索這個女兒的子女免稅額。 若兩人納稅差不多,則不妨選擇輪流在不同年份申請,例如2020年由兄長申報供養父母免稅額,明年2021年由弟弟申報。 崔慶昭:可以的,即使父母在3月31日生日也可以,只要在稅務年度(4月1日至翌年3月31日)內有1秒滿足了條件,也可以領取整年的免稅額。 保留佐證文件以備個案抽查,如銀行月結單要精明申索父母/祖父母免稅額,一定要遵守法律,各位讀者要多留意有關規定,避免不必要的官非,做個精明的納稅人。
父母免稅額同住不同住: 報稅好頭痕?7條申報父母免稅額Q&A
假若不幸填寫報稅表時,遺漏部分的免稅項目和申索扣除額,大家仍可在指定時間內提出申索。 可以以書面向評稅主任提出,註明利得稅檔案號碼,並提供有關的資料及文件。 報稅是每個打工仔都要處理的事情,在填寫報稅表的過程中,「年度入息」與「扣稅額」兩項算是較易處理的事情,就是在申索「免稅額」一項,卻令不少人傷腦筋,也不清楚自己是否合符資格申請相關的免稅額。
在香港的稅務體系中,免稅額通常分為基本免稅額和個別免稅額。 今個課稅年度,打工仔都會享有132,000元的基本免稅額,即是全年收入不超過132,000元的單身人士無須交稅。 父母免稅額同住不同住 父母免稅額同住不同住 而個別免稅額則是根據納稅人的個人情況而定,例如子女數目、供養親屬等因素。
父母免稅額同住不同住: 父母免稅額同住定義是什麼?
醫藥費、由院舍代支付並獲得付還的私人費用(例如一些按個別人士的需要而支付的費用),均不獲扣除。 指明的扣除額上限在該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年屆60歲的該個課稅年度照常適用。 換言之,可容許扣除額無須按該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60歲生日之前和以後的日數作出攤分。 以一個4人家庭為例,夫婦有一名子女、又與年逾60歲母親同住,有關男戶主單是享用子女和供養父母免稅額,已可享用22萬元免稅額。
如你的受養父母遷移內地定居後,只是間中回港探親,他們不是通常居住於香港,因此不符合申索條件。 反之,如你的父母只是間中短暫逗留內地,他們仍在香港居住,以香港作為他們日常生活的地方,並以香港社會一般成員身分在這裏生活,他們是通常居住於香港,你可以就他們申索供養父母免稅額。 父母免稅額同住不同住2025 已婚人士不可以各自申領他們子女的免稅額,必須由其中一人申索所有子女的免稅額。 一般來說,賺取較高入息的一方申索子女免稅額,會較為有利。 不過,如果其中一方是以標準稅率評稅,則由另一方申請申索子女免稅額會較為有利。
父母免稅額同住不同住: 免稅額填錯/填漏如何補救?
模擬實況:假設一對姐妹,需要供養兩名已年滿六十歲、並全年同住的父母,每年可使用的免稅額合共為200,000元。 如姐姐月入30,000元,妹妹月入20,000元,二人同為單身人士,若由入息較高的姐姐全取父母免稅額,撇除其他免稅項目,原本需繳交的6,315元稅款,可大幅減至220元,妹妹這年度要交稅,是1,552元。 父母免稅額同住不同住 法例規定,納稅人可申索已故配偶的父母、祖父母或外袓父母的免稅額。
父母免稅額同住不同住: 免稅額|常見問題
退休及移居海外人士可選擇合併評稅,任何已婚人士,不論是否香港居民,都可選擇用合併評稅方式計算薪俸稅。 父母免稅額同住不同住2025 在2022/23課稅年度你為你已年滿60歲的父親支付了他住宿院舍的費用$60,000。 父母免稅額同住不同住2025 你可選擇申請扣除長者住宿照顧開支($60,000)或申索供養父母免稅額($50,000)。 可扣除額是在有關課稅年度實際繳付予院舍的住宿照顧開支。 每名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的可容許扣除額上限以每年的指明款項為準。 父母免稅額同住不同住 一般而言,已婚人士不得各自申請他們子女的免稅額,需由其中一人申報所有子女的免稅額。
父母免稅額同住不同住: 免稅額
如除你以外有其他人士在同一課稅年度均有資格就同一兄弟姊妹申索該免稅額,你們必須互相議定由誰人提出申索。 供養父母免稅額是不可以攤分的,因此如有多於1位人士就同一父母申索免稅額,稅務局便不會處理相關申索,因此兄弟姊妹應在報稅前達成協議,決定由誰申索免稅額。 如你在任何課稅年度內供養一名有資格根據「香港政府傷殘津貼計劃」領取津貼的家屬,你便可申索傷殘受養人免稅額。 父母免稅額同住不同住2025 父母免稅額同住不同住 除了以上條件,稅務局還規定,受養人與納稅必須於課稅年度內人同住至少連續 6 個月,或你或你配偶在該課稅年度提供不少於 父母免稅額同住不同住2025 12,000 元以供養該名父母、祖父母或外祖父母。
父母免稅額同住不同住: 供養兄弟姊妹免稅額
如果受養人有向社會福利署申領 傷殘津貼的話,納稅人可提供申領津貼的檔案編號以資證明。 而稅務局也會接受該份醫療評核報告作為符合免稅額的證明。 父母免稅額同住不同住2025 父母免稅額同住不同住2025 此項免稅額是在你就該傷殘人士可享有的已婚人士免稅額、子女免稅額、供養父母及供養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免稅額、長者住宿照顧開支扣除或供養兄弟姊妹免稅額等之外,可另行享有的免稅額。 2019/20課稅年度的報稅截止日子臨近,除要計算年度入息及扣稅額外,不少人亦煩惱於申請免稅額的事情,例如是夫妻合併稅、子女免稅額、供養父母免稅額等。 不少人對如何界定「父母是否同住」或「離婚後申請單親免稅額」等抱有疑問,本文會按稅務局網頁提供的資料,整合8大報稅時常見狀況的解說,方便大家參考。 父母免稅額同住不同住 長者住宿照顧開支扣除是就有關長者給予供養父母及供養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免稅額的另一選擇。
父母免稅額同住不同住: 免稅額有哪幾種?
子女免稅額是父母因出錢支付子女生活費和教育費而給予的免稅額,而單親免稅額則是因父母照顧和監護子女的起居生活而給予的免稅額。 申索免稅額的一方須於其報稅表的第 11.2 父母免稅額同住不同住2025 部填寫子女的詳情,而不申索免稅額的一方不用填寫其報稅表的第 11.2 部。 海南省統計局貿經處處長林靜雲說,海南免稅相關的升級類商品消費持續增長。 1月至10月,海南全省限額以上單位金銀珠寶類零售額同比增55.6%,鐘表箱包及其他日用品類零售額同比增長28.9%。 現時,個人進修開支最高的免稅額,已達10萬元;想獲此優惠,報讀課程前,請搞清楚,這些課程已獲稅局認可。 換個處境,父母免稅額全部由妹妹使用的話,這一年她可以零交稅,但姐姐就要向稅局雙手奉上六千多元稅款。
父母免稅額同住不同住: 子女免稅額可以夫婦平分嗎?
由於只可以由一個人享有,兄弟之間最好要達成協議決定,由誰享有該(供養父親)免稅額。 問:若一名父親A有一子一女,分別是大仔B及細女C。 免稅額應由A申領供養子女免稅額,還是由大仔B申領供養兄弟姊妹免稅額? 同一受養人的免稅額只可被同一納稅人申索,不能由多人攤分:如果各申索人未能商定由誰人作出申索,則稅務局不會考慮該申索。 基於累進稅率制度,若由收入最高的人申請,一般可以盡享免稅額,建議家人先商量。 父母免稅額同住不同住2025 一年一度的報稅季節又到,盡管報稅已成為每年的例行公事,但在申請供養父母/祖父母免稅額時,不少人仍有種種疑惑,甚至出現錯誤申索。
父母免稅額同住不同住: 免稅額2023|傷殘人士免稅額申請程序
然而,如果其中一方以標準稅率計稅,由另一方申報子女的免稅額會更有利。 父母免稅額同住不同住 供養父母及子女的三代同住家庭,下年度交稅壓力大減!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今日(28日)發表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時表示,建議下年度增加子女和供養父母及祖父母免稅額,是6年來首次同時增加兩項免稅額,有關措施相信可令大多數三代同住、甚至四代同堂家庭成為最大受惠者。 政府對上一次同時調整子女和父母或祖父母免稅額,是2012/13年度,當時子女免稅額由6萬元加至6.3萬元,供養父母或祖父母的免稅額,由3.6萬加至3.8萬元。 一般而言,所有子女的免稅額只能由父親或母親其中一方申索。 離婚後,如雙方同意,納稅人或其前配偶可以分別獲得部分子女免稅額。
父母免稅額同住不同住: Q:我的配偶沒有工作,由本人獨力支付子女的生活費,可否申索「單親免稅額」?
稅務局要求除左年份,月份都須要填上就當然和申索有所關係。 根據積金局資料,打工仔如月入30,000元,自願供款為月薪5%的話,就可慳到2,820元稅款。 由於「自願性供款」是以基本形式運作,換句話說,在新措施下,納稅人既可慳稅,又有機會賺錢,實在吸引。 父母免稅額同住不同住2025 父母免稅額同住不同住2025 社區法網提供的資料只供初步參考,而有關資料並非正式法律意見。 閣下如欲就任何法律事項取得更詳盡的資料或支援服務,須諮詢閣下的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