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2年12月31日,本院有2,500位員工,其中208位為醫生、884位為護理人員、248位為專職醫療人員和1,160位其他職系員工包括行政與支援服務工作人員。 仁濟醫院每一度的「愛心曲奇暖萬家」慈善義賣活動,由1992年開始舉辦一直獲得大班麵包西餅全力贊助,為「仁濟緊急援助基金」籌募經費。 仁濟教育服務始於1980年代,現時共開設23所學校,包括6所中學、5所小學及12所幼稚園或幼兒中心。 院內設有客飯廳、寢室、護士室、隔離室、診症室、藥房、物理治療室、職業治療室、懷緬治療室、小組活動室、廚房、洗衣房、寫字樓及院車等。 運輸及物流局局長林世雄今日(12日)公佈《香港主要運輸基建發展藍圖》,當中提出近40項交通運輸基建,包括20個鐵路或智慧綠色集體運輸系統項目,以及18條主要幹道,其中逾30個項目料於未來15年內竣工。 仁濟醫院自1985年起與電視廣播有限公司舉辦電視籌款節目,1985年至1986年節目稱為《仁濟行善同歡樂》。
- 我們承諾盡力確保本網站符合萬維網聯盟(W3C)《無障礙網頁內容指引》(WCAG)2.0 AA級別標準。
- 隨著荃灣區人口激增,院方因應社區的需求,不斷拓展新服務與設施;1991年醫院更成為醫院管理局(下稱醫管局)轄下的公立醫院。
- 2010年更獲得卓悅美容集團冠名贊助稱為《卓悅美容集團呈獻:慈善星輝仁濟夜》。
- 仁濟醫院自1998年於新界荃灣成立第一間中醫門診,於2002年獲中國銀行的支持在香港島西營盤西邊街西區社區中心開設第二間中醫門診。
- 1967年,仁濟醫院董事局正式運作,邱德根擔任主席,正式向香港政府申請於關門口村原址興建仁濟醫院。
本院於1999年承蒙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款支持,成為仁濟醫院屬下首間自負盈虧的護理安老院舍。 仁濟護養院相片 仁濟護養院相片 仁濟護養院相片2025 為配合社會需要及時代發展,基金於2016再次捐款推行全面革新改善工程,打造一所具備先進智慧營管概念及擁有創新科技應用設施的優質院舍,並於2018年7月正式重新投入服務。 仁濟護養院相片2025 2020年10月,四間安老院舍獲社會福利署批准營運第三階段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試驗計劃,服務期由2020年10月1日至2023年9月30日。
仁濟護養院相片: 牙科診所
1987年起,節目更名為《慈善星輝仁濟夜》,並定於每年1月舉辦,是無綫電視慈善節目之一。 2010年更獲得卓悅美容集團冠名贊助稱為《卓悅美容集團呈獻:慈善星輝仁濟夜》。 1973年8月28日,仁濟醫院正式成立,醫院成立初期是一間只有一百多張病牀的小型社區醫院[1][2]。 仁濟醫院位於華西街旁,而廣州街與華西街每到了傍晚就會開始擺攤,成了熱鬧的夜市,所以車輛難以前進,仁濟醫院也因此成為一所幾乎沒有急診的醫院。 今日(12日)早上6時31分,警方接獲地盤工人報案,指油塘鯉魚門邨鯉龍樓對開的魔鬼山傳出一把男人的呼救聲。 警方及消防員接報到場,聽到該男子的呼救聲,並成功與他隔空對話,得悉他跌倒腳部受傷,動彈不得,其後政府飛行服務隊派出直升機到上空盤旋協助搜索。
逾兩小時後,救援人員在一處山坡尋回事主,最終他清醒由直升機送往東區醫院治理。 仁濟護養院相片2025 仁濟護養院相片 今日(12日)早上9時11分,一輛救護車(編號A214)沿荃灣德士古道北往青衣方向行駛,至國瑞路分岔口時失事,直撞路中花槽石壆,右邊車頭近底部損毀。 救護車上沒有病人,但負責駕駛的救護員受傷,於是報警及通報上級,稍後由另一輛救護車送到仁濟醫院治理。
仁濟護養院相片: 荃灣德士古道北救護車分岔路直撼石壆 車長受傷送院
本院致力為體弱院友提供跨專業及適切的全人照顧,服務內容包括:住宿照顧、膳食及起居生活照顧服務、定時的基本醫療和護理、物理治療、職業治療、營養諮詢、輔導服務、社交活動、洗衣及院車服務。 中心備有護理設施,以提供合適照顧予身體機能受損或體弱的長者,並有多元化物理治療及職業治療器材以切合長者的需要,及為長者提供具質素之復康服務。 仁濟醫院(英語:Yan Chai 仁濟護養院相片 Hospital)是香港新界荃灣區的一間公立醫院,同時也是一個慈善機構,提供醫療、教育及社會等服務。 服務類別由學前弱能兒童服務至復康成人服務不等,服務單位包括早期教育及訓練中心、護幼中心暨宿舍服務、到校學前康服服務、第一層支援服務、兒童成長發展中心、地區支援中心、庇護工場、輔助就業服務、輔助宿舍、中度智障人士宿舍、展能中心暨宿舍及嚴重殘疾人士宿舍。 仁濟護養院相片2025 仁濟醫院社會服務部現時共有四十多個服務單位,主要提供三類社會服務:安老服務、復康服務、青少年及幼兒服務。
本院同時亦管理兩間普通科門診診所,分別為戴麟趾夫人普通科門診診所及伍若瑜夫人普通科門診診所,為區內市民提供多元化的基層醫療護理服務。 仁濟醫院於1973年由仁濟醫院董事局創辦,當時,醫院僅有一百張病牀,主要提供康復服務。 隨著荃灣區人口激增,院方因應社區的需求,不斷拓展新服務與設施;1991年醫院更成為醫院管理局(下稱醫管局)轄下的公立醫院。 迄今,仁濟醫院已發展為一所提供急性及延續護理服務的全科醫院,截至2022年12月31日,醫院共有病牀809張,為荃灣及鄰近地區市民提供具質素的醫療服務。 中心服務是為居住沙田區身體機能達中度至嚴重受損的長者提供日間照顧,所有長者個案均需由社會福利署轉介至本中心安排服務。 服務內容包括提供健康護理、膳食服務、復康運動、社交康樂、個人衛生照顧和支援服務、及備有院車接送長者往來中心。
仁濟護養院相片: 管理架構
中心服務目標是為長者提供合適照顧,亦協助護老者能繼續擔任其照顧工作,以使長者們可留在熟悉的社區中,安享晚年。 仁濟護養院相片2025 本院於 1982 年開始,為本港的老人提供社會服務,而在過去三十多年間有多間老人院舍及中心相繼落成,投入服務。 本院目前共有二十七個安老服務單位,為大約 8,400名會員提供各種服務,包括文娛康樂、社區教育及參與、興趣學習、個人衛生、醫療護理、膳食住宿及為有需要長者提供度身訂造之上門服務,使體弱長者可以按其意願繼續在家安享晚年及使護老者得到支援。 仁濟護養院相片2025 我們承諾盡力確保本網站符合萬維網聯盟(W3C)《無障礙網頁內容指引》(WCAG)2.0 AA級別標準。 仁濟護養院相片2025 仁濟醫院董事局承諾分擔9,000萬元重建仁濟醫院費用,最快於2011年7月開始動工,估計工程需時約4年半,重建後仁濟醫院除一般基層健康服務外,更會設立專科服務中心,並有一個「一站式」的社區健康中心[5]。 仁濟護養院位於荃灣仁濟街18號「仁濟醫院綜合服務大樓」四至八樓,共提供316個宿位。
仁濟醫院牙科診所由仁濟醫院董事局(並非由醫院管理局管轄之仁濟醫院)營運, 仁濟護養院相片 為市民提供牙科服務。 仁濟醫院現時共有五間牙科診所,分別設於荃灣、土瓜灣、筲箕灣、觀塘及粉嶺,為市民提供優質但費用低廉的牙科服務。 至今,仁濟醫院的牙科服務已伸展至香港島、九龍及新界北區,為更多的市民提供牙科服務。 仁濟醫院自1998年於新界荃灣成立第一間中醫門診,於2002年獲中國銀行的支持在香港島西營盤西邊街西區社區中心開設第二間中醫門診。 仁濟護養院相片2025 2003年仁濟醫院與醫院管理局簽訂合作備忘,共同開辦「仁濟醫院中醫門診暨科研中心」,是首批與醫管局合辦中醫專科門診及中醫科研醫院之一,進一步將中醫藥技術納入香港醫療體系。 2007年仁濟醫院再次與醫管局合作,開辦「仁濟醫院暨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診所及臨牀教研中心」,該中心以腫瘤科為主,輔以針灸科。
仁濟護養院相片: 成立年份: 1999年
1959年,荃灣商會理事長葉德範聯絡地區的紳商人士周卓明、周坤成、許添、邱子田及何傳耀等開始籌備興建地區醫院工作,取「仁者存心,痌瘝在抱;濟世利眾,保健為先」的首字聯成新醫院的名稱。 仁濟護養院相片 仁濟護養院相片 仁濟護養院相片 仁濟醫院是財團法人臺北仁濟院附設機構之一,民國十一年十一月開設臺北診療所,醫院大樓地下一層地上十一層,而對面的舊舍院為地上兩層,有牙科門診及復健科門診。 仁濟護養院相片2025 仁濟醫院近來聲名大噪,原因是電影艋舺裡面角色白猴拍攝住院時的畫面就是在舊舍院,讓許多人來參觀留影,建議遊客最好再黃昏時候來參觀,那時正好是夜市開始營業的時候,有許多美食可品嘗,有電影介紹到的魷魚羹、龍都冰店……等,選擇眾多讓人食指大動。
仁濟護養院相片: 成立年份:1994年
仁濟醫院於1973年成立, 仁濟護養院相片2025 並提供急性、康復、復康、療養服務的慈善性質地區全科醫院, 仁濟醫院位於香港新界荃灣仁濟街7-11號。 仁濟醫院是九龍西醫院聯網其中的一員,並且設有800張住院病牀,主要為葵青區和荃灣區的居民提供全面的急症、延續護理、日間護理及社區醫療服務。 為配合政府 『居家安老』 政策,本院近年積極統合本院「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試驗計劃」、長者基層護理培訓工作,以及 「仁濟樂在家」 專業陪老服務的綜合服務模式運作,為家居長者及有需要人士提供高質素的專業家居護理照顧服務,以低成本高效益的營運方式為家居長者及有需要人士提供高質素的專業家居護理照顧服務。 位於荃灣市中心的仁濟醫院現時是醫管局九龍西醫院聯網其中一所急症醫院和耳鼻喉頭頸外科的專科轉介中心,亦是本港其中一所專責提供全關節置換手術服務的公立醫院。
仁濟護養院相片: 服務質素
安老院舍服務是社會服務部其中一大支柱,本院現有九間安老院舍,包括六間持續照顧院舍、一間全港最大規模的護養院、一間合約院舍及一間自負盈虧院舍,合共1,100多名員工為1,413位長者院友提供24小時全面的護理及照顧服務。 仁濟醫院董事局於2005年與香港執業眼科醫生會合辦「仁濟醫院鄭承隆眼科診所」,由眼科醫生會派出專業眼科醫生註診,為市民提供眼科檢查及專科治療。 1962年8月25日,發起人葉德範不幸辭世,荃灣商會推選邱德根繼任商會理事長並繼續領導籌建仁濟醫院的工作。 仁濟護養院相片2025 1967年,仁濟醫院董事局正式運作,邱德根擔任主席,正式向香港政府申請於關門口村原址興建仁濟醫院。 年滿六十五歲或以上,服務對象為未能居於家中而需要醫療、護理、康復及起居個人照顧的長者,這些長者因健康狀況惡化以致護理安老院未能提供適當的照顧,但暫沒需要入住療養院以接受更深入的醫療及護理服務。 仁濟護養院相片 申請人需經安老服務統一評估機制評定為需要護養服務及願意和適應羣體生活的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