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動企業投資科研方面,創新及科技局會就研發開支獲額外扣稅的建議諮詢業界,建議首200萬元的合資格研發開支可獲300%扣稅,餘額則獲 200%扣稅。 元朗南未來發展 大灣區城市關係變得密切,隨著相關政策及配套日漸完善,元朗區角色漸漸變得重要,在旅遊、物流、商業等多個行業發揮優勢,為區內龐大潛在人流提供服務。 新竹市長高虹安今天晚間將率領新竹市政府團隊,飛往美國舊金山展開為期8天市政考察,預計拜會矽谷交通局、加州Sunnyval… 工信部規劃司副司長吳家喜、火炬中心副主任盛延林,省科技廳廳長蔡睿、二級巡視員王勝秋,瀋陽市委常委、副市長周舟,渾南區委書記、瀋陽高新區黨工委書記閆佔峯,渾南區委副書記、區政府區長、瀋陽高新區管委會主任任立輝出席會議。 除此之外,尚有不少的政府部門,亦製作了由其首長率領部下呼籲選民投票的宣傳短片,計有保安局[42]、公務員事務局[43]、警務處[44]、入境事務處[45]及房屋局[46]等。 12月4日,廉政公署拘捕一名38歲男子,涉嫌煽惑他人在區議會選舉中不投票。
停車場大樓樓高3層,其中1層專為社會福利設施而設,包括1所綜合職業康復服務中心和1所中度弱智人士宿舍,於2015年年中落成。 洪水橋/廈村新發展區的環境評估報告已於2016年12月15日獲環保署署長有條件通過,而城市規劃委員會的法定程序亦已開展,「洪水橋及廈村分區計劃大綱草圖」於2017年5月26日刊憲。 大綱圖共收到117份公眾申述及338份意見書,公開聆訊於2018年1月至2月期間進行。 新一屆區議員正式出爐,全新欄目「區議員有Say」將邀請各區候任區議員,反映當區居民最迫切面對的問題。 元朗區議會候任區議員林偉明表示,元朗是一個已經發展的舊區,區內有很多樓齡長久的單幢樓宇和唐樓,而這些大廈樓宇的法團,正面著對很多不同的挑戰,當中包括大廈管理,大廈維修,法團的接任,以及日常解決業戶之間糾紛方面的工作,都令大廈法團面臨很多的挑戰。 林偉明指出,政府又沒有相關的部門去作監管,以及協助居民做好大廈的管理,他在未來日子會向政府提出,成立一個專責部門,監管大廈法團的工作,以及向法團提供適切的支援。
元朗南未來發展: 元朗南發展大綱敲定 建2.85萬個單位容納8.8萬人 2027年可遷入
半馬方面,黃啟樂以1小時09分50秒,取得男子半馬全場第一名,他表示,雖然比起自己個人最佳紀錄慢大約兩分鐘,但受到濕度影響,結果是預期之內。 她賽後表示,雖然濕度高影響表現,同個人最佳紀錄相差大約3分鐘,但都很開心,滿意今日表現。 然而,棕地並非閒置地,承載著露天貯物、物流運作、停場等多種功能和活動。 香港馬拉松今早舉行,全馬賽事方面,肯尼亞男跑手以2小時10分47秒取得第一名,另外兩名埃塞俄比亞男跑手包辦二、三名。 區內生活配套完善,有公共圖書館、體育館、大會堂、游泳池、元朗公園、元朗劇院等文娛康樂設施,當然少不了大型購物商場、街市、電影院、醫院等。 假日想親親大自然亦非難事,如每年秋天都會吸引一大班人前來影紅葉打卡的大棠郊野公園、新興行山打卡熱點千島湖、情侶拍拖手牽手看日落的下白泥、電影電視取景勝地的南生圍等,全部都是元朗市的「後花園」。
- 學院開辦的建造證書課程及建造文憑課程已通過香港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局的資歷架構評審。
- 政府資料顯示,元朗南發展計劃中,將會擴展行車道,建設多條道路,連接主要幹道,並且加設單車徑和單車泊位,方便居民出入。
- 根據2018年財政預算案中提及,將注資200億元用於落馬洲河套區港深創新及科技園(創科園)第一期,包括土地平整、基礎設施、上蓋建設和早期營運。
- 2 根據新發展區採納的「加強版傳統新市鎮發展模式」(現時適用於古洞北/粉嶺北和洪水橋╱廈村新發展區),一般來說,政府會把所有規劃供發展的私人土地收回及清理,並在市場出售規劃作私人發展的土地。
- 這裡是最接近元朗新市鎮的其中一幅棕地,按照政府規劃,被切成兩塊,其中一塊將於第一期,也就是今年底至明年中收回。
- 政府會繼續推展多項工作以促進九龍東轉型為香港另一個核心商業區,包括研究釋放政府設施用地的發展潛力,以及進行各項加強連繫和改善環境的工程項目等。
現時已有超過70個項目會採用「組裝合成」建築法興建,部份項目已經落成,當中包括建築署及多個公營及非政府機構如香港房屋協會、香港房屋委員會、市區重建局、醫院管理局、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等項目。 此外,藍圖亦提及在東九龍、啟德和洪水橋,興建智慧綠色集體運輸系統,當局又不排除邀請港鐵以外營運商承辦,意味政府可能開放鐵路市場。 相信這與未來有多條鐵路項目上馬,港鐵未必有充裕人手和資源一一承辦有關,加上港鐵曾表明無意經營高架無軌捷運系統,若政府真的開放鐵路市場,有望吸引私人企業參與,為鐵路服務引入良性競爭,讓公眾有所得益。 考慮到唐人新村區內現有的低密度住宅社區,建議規劃為「花園城區」作低密度發展。
元朗南未來發展: 選舉制度及議席分配
因應2023年香港選舉改革,設立由三會委員(即分區委員會、地區撲滅罪行委員會及地區防火委員會)為選民的地區委員會選出的議員,佔全體470名區議員中的176名。 候選人毋須為有關委員會的委員,在有關地方行政區的每個地區委員會(即分區委員會、地區撲滅罪行委員會及地區防火委員會)須獲得最少3名,但不多於6名地區委員會界別選民的提名。 選舉方法沿用選舉委員會所採用全票制,每一位委員必須投選跟選舉中該界別所須選出的議員人數相同的候選人,否則視為廢票。 取得最高票數的候選人首先當選,然後得票第二多者當選,直至選舉中該界別的所需議員人數都已選出為止。 2023年香港區議會選舉在2023年12月10日舉行,是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港區國安法》、2021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2023年香港選舉改革後的首次區議會更替。
自二零一一年宣佈「起動九龍東」措施,九龍東的商業樓面面積供應量增加了七成至現時約290萬平方米,連同正在興建或已獲批項目所提供的額外約100萬平方米,供應量將於未來數年進一步增至約390萬平方米。 政府會繼續推展多項工作以促進九龍東轉型為香港另一個核心商業區,包括研究釋放政府設施用地的發展潛力,以及進行各項加強連繫和改善環境的工程項目等。 《香港2030+:跨越2030年的規劃遠景與策略》(《香港2030+》)的最終報告已於二零二一年十月八日公佈。 因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十四五規劃綱要》)及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並考慮到市民期望享有更佳居住環境,我們已更新了三大類土地用途的土地需求預測,即房屋、經濟用途,以及政府、機構及社區設施、休憩用地和運輸基建。 元朗南未來發展 最終的估算顯示,由二零一九至二零四八年,整體土地需求約爲6 200公頃。 「都會生活區」是元朗南最近元朗新市鎮的社區,建議規劃作中至高密度住宅社區,提供各種社區及商業設施,包括街舖,為未來居民提供服務之餘,亦照顧元朗新市鎮及周邊鄉村居民的需要。
元朗南未來發展: 建造業創新及科技基金
港鐵公司會於多個港鐵車站增設連接地面至大堂的升降機,方便乘客進出。 其他未有連接地面至大堂的升降機的車站將會陸續加設,炮臺山站的方案研究考慮改建現有兩部位於港鐵炮臺山站A出入口旁連接地面至平臺的政府站外升降機,向下延伸至港鐵炮臺山站車站大堂。 2021年,時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發表的施政報告中,研究將新界北部打造成「北部都會區」,同時亦向政府建議興建鐵路連接東鐵綫和屯馬綫,包括將北環綫擴展。 交通連接方面,我們在具發展潛力區規劃了全面的道路、行人及單車網絡及環保運輸服務(有待進一步研究)連接具發展潛力區至元朗新市鎮及洪水橋新發展區。
而元朗南第一期發展計劃料可提供約3.29萬個住宅單位,可容納新增人口約9.87萬人,創造約1.37萬個就業職位。 發展計劃包括工地平整和基礎設施工程,讓已平整的土地可用作發展公營房屋、容納棕地作業的多層樓宇、鄉村遷置區、公共休憩用地及部分環保運輸服務預留用地。 合約中主要工程包括為發展區內約3.3公頃土地進行工地清理和平整(包括土地除污),以在2024年年底提供已平整的土地興建公營房屋。 報告又建議將元朗公路及唐人新村之間的11公頃用地劃作容納棕地作業的多層樓宇發展,以及露天貯物用地,以整合棕地作業,包括部分受影響的棕地作業者。 元朗南未來發展 洪水橋第13區現已建成公屋洪福邨,為新發展區內首個落成公屋,設有9幢樓高17至24層的住宅樓宇及一座單層商場。
元朗南未來發展: 元朗南發展-第二期發展
鄭祖瀛表示,南瑞在內地及海外擁有高端技術以及豐富的實踐經驗,深信透過雙方合作交流,一定能夠發揮優勢,協助港燈全面強化電網,進一步提升供電可靠性,配合香港社會發展的用電需求,同時亦為未來由內地輸入零碳能源,及早做好規劃。 12月14日,港燈(2638)宣佈與國家電網旗下南瑞集團簽訂合作協議,港燈董事總經理鄭祖瀛和國家電網南瑞集團董事長山社武共同簽訂協定。 元朗南未來發展2025 協議包括優化港燈電網的營運,為未來港燈的綠色發展做好準備與規劃,以協助香港邁向在2050年前達至碳中和的目標。
元朗南未來發展: 元朗南未來發展: 工程項目說明
在考慮各新發展區的規模時,當局已考慮包括綜合整全規劃、基礎設施配套、技術可行性、附近的自然地貌及環境以及與鄰近地區整體發展的配合等因素。 而棕地方面,當局指按照目前新發展區及其他正在規劃中的政府或私人發展項目,合共有超過860公頃的新界棕地(佔新界棕地總面積的54%以上)會在未來陸續發展作房屋或其他土地用途。 元朗南未來發展 洪水橋新發展區規劃的第一階段公眾參與的首輪活動已於2010年11月19日至2011年1月舉行,向各法定及諮詢組織展示新發展區的主要議題,包括它的願景、策略角色和規劃原則。 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考慮,建議元朗南淨水設施採用有機廢物和污水淤泥混合分解的方法,藉此促進沼氣生產,從而增加可供設施內部使用的可再生能源。 進行有機廢物混合分解所需要的額外設施,包括接收設施、分解器和脫水設施,都會裝設在元朗南淨水設施的範圍內。
元朗南未來發展: 相關新聞
此外,政府也致力於市中心以外的元朗多個地區,發展新市鎮,包括洪水橋、元朗南、錦田,以及有望動工的港鐵北環綫沿站等,未來20年有望提供多達10萬夥住宅單位,發展潛力可謂無限。 我們計劃於二零二二年二月就擬議西營盤東邊街北休憩用地的發展諮詢本委會員。 元朗南未來發展 擬議的項目位於中山紀念公園和西區副食品批發市場之間,涉及440米長的臨海路段。
元朗南未來發展: 建造業2.0
觀光署對於獲獎亮點,後續將邀請國外踩線團參訪、提供亮點資訊給旅行社包裝產品,以及辦理系列活動鼓勵民眾出遊。 元朗南未來發展2025 元朗南未來發展2025 而今屆選舉為政府呼籲投票的名人包括方凱申[來源請求]、尹光、謝雪心、沈震軒[來源請求]、馬浚偉、張明敏、嚴浩、張智霖、袁詠儀、連詩雅、草蜢、任達華、伍詠薇、徐小明、王祖藍、鄺美雲、黃百鳴、蘇永康、石修等。 與過往的選舉論壇不同,所有論壇不設任何候選人互相辯論或質詢的環節。
元朗南未來發展: 元朗南
這裡是最接近元朗新市鎮的其中一幅棕地,按照政府規劃,被切成兩塊,其中一塊將於第一期,也就是今年底至明年中收回。 特區政府計劃在這一片土地上打造出一個全新的都會生活區,興建一批高密度公營房屋,未來這裡將是元朗南人口最密的社區。 整個元朗南發展內,需要收回的私人土地多達150公頃,而需要清理的政府土地則有35公頃。
元朗南未來發展: 建議發展大綱草圖
具體而言,我們正考慮應否為不同樓齡的樓宇訂立不同的強拍門檻,並探討是否有空間精簡現行法律程序。 搬遷沙田污水處理廠往巖洞的主體巖洞建造工程已於二零二一年七月展開。 搬遷鑽石山食水及海水配水庫往巖洞的詳細設計已於二零二一年大致完成,目標在今年爭取立法會撥款展開建造工程。 搬遷屯門濾水廠往巖洞的可行性研究,以及搬遷九龍灣工務中央試驗所往巖洞的勘查研究和設計1已分別於二零二一年十月及十二月展開。 此外,我們將於今年展開搬遷油塘食水及海水配水庫羣和荃灣二號食水配水庫往巖洞的勘查研究和設計。 第一屆「觀光亮點獎」共選出10名活動體驗獎、10名景點設施獎、6名最佳國際推薦獎、3名最佳國旅潛力獎及3名最佳人氣獎。
元朗南未來發展: 工程範圍簡介:
其中,近元朗新市鎮附近的發展密度最高,唐人新村一帶則以低密度發展。 住宅及混合用途用地雖比去年草圖減少5公頃,但住宅單位增加800個至28,500個,其中61%為公屋,39%為私人房屋。 透過早前與內地合作設立的大灣區備案制度,多間特區政府認可名冊內的建築及工程顧問公司以及相關註冊專業人士已相繼完成備案。 深圳前海及珠海橫琴亦推出類似的備案制度,涵蓋範圍包括特區政府的認可承建商。 元朗南未來發展2025 我們會繼續與內地當局緊密聯繫,為香港建造業界拓展商機,更好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政府正以洪水橋新發展區為試點,探討以多層工業樓宇或其他有效使用土地模式整合棕地作業,以釋放棕地作發展用途。 「活化歷史建築夥伴計劃」至今已推出了5期,涉及19個歷史建築項目,其中8項已完成活化並對外開放,當中4個項目榮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文化遺產保護獎項。 目前,郊野公園佔香港土地總面積的4成,是住宅用地總面積的6 元朗南未來發展 倍。 當中,最大面積為錦田河及東匯路交界的第1號地盤,總樓面約187.3萬平方呎,計劃興建10幢17層高的住宅,提供約3,700夥。
根據訪港旅客人次統計,2017年訪港旅客人數達5.85億人次,數字較2012年增長逾1億人,當中中國旅客佔比維持75%以上,面對龐大內地旅客流量,成為旅遊及零售行業收入來源之一。 雖然,自2014年後訪港旅客人數連跌2年,但2017年數字再度回升,除著多項與內地合作的基建動工或將落成,包括港珠澳大橋、高鐵等,以及粵港澳大灣區相關配套落成後,內地訪港旅客人數有望繼續上升。 我們會繼續協調各工務部門並研究投放額外資源進一步於工務工程推廣「應用研發」,通過採用創新建造方法、新物料和數碼科技,以縮短建造工期及減低成本,從而提升建造業的整體生產力。 作為多管齊下策略之一,我們已開展政策研究,探討能否降低《土地(為重新發展而強製售賣)條例》(第545章)下的強拍門檻和改善相關機制的運作情況,並計劃在二零二二年年中左右制訂相關的建議。
元朗南未來發展: 元朗南發展第一階段工程及第二階段工程第一期
因此建議採取預防措施和改善機會,以進一步減少任何潛在的環境影響並提升項目的生態價值。 是次研究在決定各種處理設備的裝設位置時,不只考慮了工序上的要求,亦考慮了各項環境因素,例如大部份空氣排放源和闢味設備,都安排在盡量遠離工地邊界的位置,務求能在排氣源和敏感受體之間保持最大距離。 元朗南未來發展 需要由闢味設備處理的氣味,其散發量是取決於會散發氣味的處理設施之表面面積,換氣流量以及例如污水池和污泥池等氣味來源的氣味濃度。
與此同時,「活力避風塘主題區」的工程預計將如期在二零二二年年中前完成。 聚焦開放創新、共享發展的理念,加快科教融合,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持續優化創新生態,形成產業共同發展、經濟相互促進、整體共同提高的新格局。 聯盟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歷次全會精神,推動新時代新徵程東北全面振興實現新突破,聚焦「高」「新」發展目標,推動東北地區國家高新區區域化資源融合共享,引領東北地區國家高新區高質量一體化發展。 本屆區議會選舉投票日於12月10日(星期日)舉行,地方選區選舉投票時間由上午8時30分至晚上10時30分[27],設於懲教院所的專用投票站投票時間為上午9時至下午4時。 元朗南未來發展 而地區委員會界別選舉投票時間由上午8時30分至下午2時30分,設於懲教院所的專用投票站投票時間為上午9時至上午11時[28]。
元朗南未來發展: 發展時間表
發展局指,擬作新發展的185公頃土地,將分三期發展,合共提供32,900夥,料容納9.87萬新增人口,當中公營房屋佔22,300夥,比例為68%,私人住宅佔10,600夥,佔32%。 至於元朗南發展內的工業及商業樓面,分別涉及約534萬及247萬平方呎,料合共新增多達1.37萬個就業職位。 城、鄉、郊、野之間, 發展密度差異越來越大,市區的人煙越來越稠密,空間越來越小,大家的生活也越來越擠迫。 作為負責任的政府,也作為香港社會的一分子,雖然這是本屆政府任期內最後的一份施政報告, 為了整體社會的利益,為了香港的長遠發展,為了我們的下一代,我們有必要向大家總結和交代經驗,請大家重新思考香港土地利用的規劃問題。 在成本方面來說, 樓價高和租金貴並不是由於建築費高,而是由於地價貴。
根據初步規劃,單計上述兩區,預計合共將有約9萬夥新住宅落成,預計人口將超過30萬人,並提供逾220萬平方米的商業樓面面積,首批居民預計可在2024年至2028年之間入夥,整個發展預計最終在2038年全面落成,屆時將為元朗區帶來更強大的消費力。 為確保適時有序地發展元朗南計劃,政府會參考古洞北和粉嶺北新發展區的實施模式,考慮採用「加強版的傳統新市鎮發展模式」。 根據該模式,政府會收回計劃需要的土地,同時在符合相關準則及條件的情況下,容許處理土地業權人為個別規劃作私人發展的用地所提出的換地申請。 截至二零二一年年底,基金已批出超過2 200宗申請,資助超過830家企業採用「組裝合成」建築法、建築信息模擬,以及其他創新建築技術,並資助約 個培訓名額,讓從業員參加與科技相關的培訓,獲批資助總額約5.7億元。 自基金推出以來,採用建築信息模擬、「組裝合成」建築法及各項先進建築科技的建築項目顯著增加,有助促進建造業的生產力、提高建造質素、改善工地安全和提升環保效益。 我們在去年年中進行了中期檢討,聆聽業界提出的意見,並已於二零二二年一月推出了一系列優化措施,包括擴大資助範圍及提高資助額上限,以配合業界的需要。
元朗南未來發展: 地區委員會投票率
加強聯盟各國家高新區之間信息資源的共享、重點產業的互聯、人才科創的互動。 拓寬基層單位信息互通、工作聯通的平臺,利用「互聯網+」深化跨區域合作,實現東北地區國家高新區聯盟集羣之間的互聯互通。 工信部規劃司副司長吳家喜、遼寧省科技廳廳長蔡睿、吉林省科技廳副廳長呂義、黑龍江省科技廳副廳長韓金華、內蒙古自治區科技廳一級巡視員黃彥斌、瀋陽市委常委、副市長周舟分別致辭。 元朗南未來發展 工信部、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內蒙古自治區科技廳領導共同為「東北地區國家高新區發展聯盟」揭牌。
元朗南未來發展: 基建配套
12月5日,廉政公署落案起訴該男子,控告他涉嫌在選舉期間,於其個人網上社交媒體專頁轉載一則煽惑他人杯葛區議會選舉的貼文,廉署並獲裁判官簽發手令,通緝該貼文的原作者,即黃世澤。 所有論壇除經大氣電波於電視或電臺廣播外,亦會於所屬媒體或主辦單位的官方網站、OTT服務平臺或YouTube頻道直播及提供重溫。 元朗南未來發展2025 元朗南未來發展2025 元朗南未來發展2025 元朗南未來發展 2021年立法會選舉,新思維及民主思路的成員皆成功入閘參選,狄志遠更成功當選立法會議員。
根據2018年財政預算案中提及,將注資200億元用於落馬洲河套區港深創新及科技園(創科園)第一期,包括土地平整、基礎設施、上蓋建設和早期營運。 在相關的規劃研究完成後,參考研究結果,適時增撥資源,讓創科園盡快投入運作。 政府亦會參考古洞北/粉嶺北新發展區的補償及安置方案,考慮為受影響的清拆戶提供特設的補償及安置安排。 元朗南未來發展2025 「一地多用」措施有助推動落實涉及多個公共設施的「政府、機構或社區」多層大樓項目,現已漸見效果。
元朗南未來發展: 政府
地區委員會界別在投票結束後,投票站工作人員會確保已上鎖和密封的投票箱不受幹擾,直至地方選區投票結束才會開始點票,以避免對地方選區選舉結果造成影響。 本屆區議會選舉亦是繼2019年香港區議會選舉再次沒有選區自動當選,所有選民均需要投票,亦是自1982年以來首次沒有民主派人士參選[1],也是首次沒有現任立法會議員參選。 縱觀藍圖有提及造價5800億元的交椅洲人工島,但着墨並不多,相信背後是當局明白到以當前財力,根本難以支撐兩大項目的資金缺口,故一方面拒絕估算北都基建造價,以免引起公眾不安,另方面集中資源推進北都基建,默默用行動釋出先發展北都,後發展交椅洲的取態。 元朗南未來發展2025 上星期講到屯門的大型發展,今次講元朗區,現時有三個新開發區正在進行規劃及建設,其一是地跨屯門元朗,位於天水圍以西,青山公路以北的洪水橋新展發區,其二是青山公路及元朗市以南的元朗南新發展區,其三則是錦田南新發展區。 新處理設施的位置,必須安排在北側的污水進水管和東南側的淨化水出口之間。
元朗南未來發展: 元朗南未來發展: 洪水橋/廈村新發展區
政府近年積極發展元朗,吸引不少發展商到區內「插旗」,而該區日後將成為住宅供應重鎮。 根據資料顯示,由今年起至未來數年,元朗市中心及東頭工業區一帶將有6個新住宅項目陸續落成,涉及逾5,300夥住宅供應,當中有2個是位於東頭工業區的項目,包括朗屏8號及宏業西街21號項目,而朗屏8號更已於本年初入夥,勢將為區內帶來新的消費力。 2 根據新發展區採納的「加強版傳統新市鎮發展模式」(現時適用於古洞北/粉嶺北和洪水橋╱廈村新發展區),一般來說,政府會把所有規劃供發展的私人土地收回及清理,並在市場出售規劃作私人發展的土地。 在收回土地及清理之前,政府或會容許規劃作私人發展的相關用地的土地業權人提出原址換地申請,惟他們須符合指定準則及條件。 這模式在申請方面訂有特定要求,包括土地面積、發展時間表及申請人對租戶或佔用人的補償安排。 香港建造學院(學院)平均每年培訓約4 000名全日制課程的學員,以及約58 000名兼讀制課程的學員,並致力為工友提供清晰的晉升階梯及優質的培訓課程,尤其是在應用創新科技方面,以應付市場的需求及提升建造業的技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