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兒涼風陣陣,山色秀麗,成少遊人停留休息之地。 輕登觀景臺,前瞰西貢,後望龍,加上象山飛鵝連綿山勢,而附近又可停泊車輛,難怪吸引不少遊人留連。 沿環山車路步過大老山,漸往下走,途中可全瞰九龍市區景色,可惜煙霞很大,景觀變得灰濛濛,維港難現,相當失色。 來到分岔路口,選走沙田坳道,繞經吊草巖和慈雲山,來到沙田坳的獅子亭。 百花林 這兒非常熱鬧,涼亭士多公廁,都滿是遊人,難享片刻寧靜,只好速速離開,棄車路而轉走往觀音廟的石級路。 畢直的樓梯,直下達至回頭是岸,在此經過大士殿,入內探遊水月宮和大雄寶殿。

  • 楊氏生於清道光八年,卒於宣統三年,病逝時居於香港九龍東頭村。
  • 乘搭九龍巴士91線、91M線或92線於飛鵝山道路口(飛鵝山莊/德望學校)下車,後沿飛鵝山道步行前往。
  • 飛鵝山墓地於1910年建成,相傳國父得祖先庇佑,下葬母親後翌年辛亥革命一舉成功,推翻滿清[2][3]。
  • 下山選走沙田坳道至獅子亭,轉接小徑經觀音廟下達慈雲山屋苑。
  • 遠足人士應在出發前自行選擇最合適的路線,以及查閱運輸署或相關交通機構網頁以獲取最新的交通資訊。

由於是重陽,不少孝子賢孫到來這兒的骨灰龕拜祭先人,令平日冷清清的廟宇,來得熱鬧。 百花林 百花林的著名景點是中華民國國父孫中山先生的母親——楊太君夫人的墓地。 楊氏生於清道光八年,卒於宣統三年,病逝時居於香港九龍東頭村。

百花林: 西貢古道

百花林的著名景點是中華民國國父孫中山先生的母親——楊太君夫人的墓地。 楊氏生於清道光八年,卒於宣統三年,病逝時居於香港九龍東頭村。 飛鵝山墓地於1910年建成,相傳國父得祖先庇佑,下葬母親後翌年辛亥革命一舉成功,推翻滿清[2][3]。

請妥善處理使用過的口罩及垃圾,以保持個人及環境衞生。 百花林2025 多年來培養的學生遍及廣東和香港等地,以科學態度為客戶提供風水命理專業服務,發揚中華易學文化。 本來這可說是告一段落,但卻帶出香港歷史的一大謎團。

百花林: More stories from 風水名穴

飛鵝山墓地於1910年建成,相傳國父得祖先庇佑,下葬母親後翌年辛亥革命一舉成功,推翻滿清[2][3]。 重陽節,繼續郊遊探墳,先探樂善堂義塚,續訪百花林國父母親楊太君之墓,然後踏飛鵝山道輕鬆上山,欣賞西貢和九龍景色。 下山選走沙田坳道至獅子亭,轉接小徑經觀音廟下達慈雲山屋苑。 西貢古道連接九龍牛池灣和西貢蠔湧,是舊時西貢村民進出九龍的步道,全長8公里。 隨着城市發展,西貢古道只剩下百花林至蠔湧一段,百花林是西貢古道的九龍區起點。 這段路與衛奕信徑第四段重疊,即井欄樹至沙田坳的一段。

  • 請妥善處理使用過的口罩及垃圾,以保持個人及環境衞生。
  • 這兒非常熱鬧,涼亭士多公廁,都滿是遊人,難享片刻寧靜,只好速速離開,棄車路而轉走往觀音廟的石級路。
  • 隨着城市發展,西貢古道只剩下百花林至蠔涌一段,百花林是西貢古道的九龍區起點。
  • 畢直的樓梯,直下達至回頭是岸,在此經過大士殿,入內探遊水月宮和大雄寶殿。
  • 輕登上觀景臺,前瞰西貢,後望九龍,加上象山飛鵝連綿山勢,而附近又可停泊車輛,難怪吸引不少遊人留連。
  • 踏南陔徑往上走,便會來到百花林墳區,而國父母親楊太君的墓地就在涼亭旁。

循墓外小徑直往山上走,便會接回飛鵝山道,在豪宅羣間前走至百花林道。 百花林2025 踏南陔徑往上走,便會來到百花林墳區,而國父母親楊太君的墓地就在涼亭旁。 百花林 百花林2025 據說這地為風水名穴,楊太君離世下葬於此後不久,革命便成功,而國父即成為總理。 至於旁邊的涼亭,據說也和風水有關,對此有興趣的朋友,大可來研究一番。

百花林: 西貢古道

這段路與衛奕信徑第四段重疊,即井欄樹至沙田坳的一段。 乘搭九龍巴士91線、91M線或92線於飛鵝山道路口(飛鵝山莊/德望學校)下車,後沿飛鵝山道步行前往。 百花林 涼亭上有字句“國父孫中山先生天下爲公 合什敬禮”和孫中山畫像[4]。 西貢古道連接九龍牛池灣和西貢蠔涌,是舊時西貢村民進出九龍的步道,全長8公里。

隨着城市發展,西貢古道只剩下百花林至蠔涌一段,百花林是西貢古道的九龍區起點。 這段路與衛奕信徑第四段重疊,即井欄樹至沙田坳的一段。 乘搭九龍巴士91線、91M線或92線于飛鵝山道路口(飛鵝山莊/德望學校)下車,後沿飛鵝山道步行前往。 遠足人士應在出發前自行選擇最合適的路線,以及查閱運輸署或相關交通機構網頁以獲取最新的交通資訊。

百花林: 前往交通

撇開術數之說,站在山墳前,景觀的確相當開揚,賞景也感心曠神怡,應該也是處福地吧。 探遊時巧遇一位有心人,特來拜祭,可見仍有不少敬重國父的市民。 涼亭上有字句「國父孫中山先生天下為公 合什敬禮」和孫中山畫像[4]。 百花林 離開百花林,踏小徑走回飛鵝山道,繼續上行至大老坳。 百花林2025 山腳的基維爾營地牌坊旁有一堆水泥建築,相信應是戰時軍事遺址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