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新市鎮主要分為南部及北部兩大部份,以天華路為分界。 政府於1990年開始首先發展南部,首個公共屋邨、居屋以及私人屋苑都位於南部。 天耀邨為天水圍最早落成的公共屋邨,於1992年落成,並為九龍秀茂坪邨1-17座及慈樂邨24-32座重建提供了遷置資源。 天水圍天耀邨平面圖2025 1993年3月26日,港府為天水圍新市鎮舉行開幕及輕鐵通車典禮,時任港督彭定康連同高官出席儀式。 香港眾多新市鎮中,只有天水圍新市鎮有開幕典禮,反映了當時政府非常重視天水圍這個地方。 天水圍天耀邨平面圖 天耀邨是天水圍新市鎮內的第一個公共屋邨,為了建立全市鎮屋邨良好設計榜樣,政府發展時加入很多康樂和便民設施,包括多層停車場、天耀廣場、露天劇場、四個籃球場、四個羽毛球場、兩個排球場、兩個足球場及兒童遊樂場,兒童遊樂場內更設有小型迷宮。
- 另外,《南華早報》於2010年12月揭露,早在1982年時,當時港府與巍城有限公司就共同發展天水圍簽訂私人備忘錄(private memorandum),備忘錄限制政府發展商業設施的規模不可威脅私人屋苑的商業收益(故區內欠缺公營街市),該協議於2002年撤銷[1]。
- 縱使政府已經將部分無法原區安置的慈樂邨及秀茂坪邨居民遷入有關屋邨,但仍有大批單位空置,直至政府安排一些居港僅3至6年、不符合資格入住公屋的新移民遷入,加上週邊設施陸續落成,才使入住率上升。
- 按照當時規劃,現時的數個公共屋邨包括俊宏軒、天逸邨及天恆邨共約13,000個單位,本來都規劃作居屋出售,但隨着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影響擴大,政府取消居屋第二十三期乙,原訂該期發售的所有居屋單位均改作公屋單位出租。
- 此外,新市鎮內亦設有很多單車徑並連成完善單車徑網絡,可達鎮內大部分地方。
- 而天水圍的自殺求助個案也冠絕全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05至06年的資料指該區個案多達70多宗[16]。
- 按照當時規劃,現時的數個公共屋邨包括俊宏軒、天逸邨及天恆邨共約13,000個單位,本來都規劃作居屋出售,但隨著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影響擴大,政府取消居屋第二十三期乙,原訂該期發售的所有居屋單位均改作公屋單位出租。
下列公共屋邨標準型大廈樓宇樣本平面圖只供參考,並不代表所有公屋樓宇類型。 天祐苑由煥利建築承建,於1990年6月動工,1992年11月18日竣工,是香港第一批竣工的和諧一型大廈,較屬於最後一批Y型大廈、早一年半動工的的運頭塘邨二期早一個月入夥。 天耀(二)邨耀隆及耀昌樓為瑞安承建有限公司興建,1990年7月動工,1992年封頂,1993年1月完成[5],另外四幢公屋大廈則由中國建築承建[4]。
天水圍天耀邨平面圖: 設施
天水圍新市鎮的輕鐵系統早於1993年初已經通車,當時的路線只是由青山公路輕鐵路線連接至天瑞,1995年延長至天水圍總站(現在稱為天榮站)。 2003年12月,天水圍第四期支線和預留區支線相繼通車,讓新發展的新市鎮北部和南部緊密的連繫起來。 由於輕鐵系統大多是建於路面,在區內享有優先通過路口的權利,乘輕鐵來往鎮內各處十分方便,然而班次疏落。 輕鐵系統除把新市鎮內大部分地方接駁起來外,也連接到屯馬綫車站、屯門和元朗兩個新市鎮,成為新界西北區內居民的主要交通工具。
- 政府於1990年開始首先發展南部,首個公共屋邨、居屋以及私人屋苑都位於南部。
- 區內的政府診所位於天瑞路率先於1993年啟用,使用量已在2000年代中期飽和。
- 天水圍公園旁的+WOO 嘉湖(前稱嘉湖銀座及置富嘉湖)及嘉湖海逸酒店,是天水圍新市鎮最大的購物中心,也是天水圍新市鎮最繁榮的中心地帶。
- 天城路旁的康文設施於1993年至1994年期間落成,包括天水圍運動場、天水圍體育館和天水圍游泳池。
- 至於鐵路,雖然輕鐵車費相對地廉宜,但西鐵自通車以來即採取偏高車費,若要轉乘其他路線的話,車費就更為昂貴。
九廣西鐵(現為港鐵屯馬綫)把九龍市區和天水圍新市鎮連接起來,2009年8月16日其南面總站由南昌伸延至紅磡,由天水圍前往尖沙咀只需要約29分鐘的時間,而來往中環則只需42分鐘,大大縮短了市區和新界西北之間的距離。 不過由於領展壟斷天水圍的街市,令物價高昂,加上附近只有超級市場,有天水圍居民表示蔬菜昂貴得買不起。 有調查顯示,有85.4%區內居民會跨區至屯門、元朗,甚至北上深圳東門、蛇口、落馬洲等地買餸。 [5]
天水圍天耀邨平面圖: 荃灣西北
該署指出,第二期工程將在資源中心附近、即天水圍第109區及117區(即天業路公園停車場)進行總面績約8.9萬平方呎的康樂及文化綜合項目,包括興建一個可用作多種球場的多用途場地、室內草地滾球場等,並會興建小型圖書館作為重置及擴充天水圍北公共圖書館之用。 天水圍天耀邨平面圖2025 至於鐵路,雖然輕鐵車費相對地廉宜,但西鐵自通車以來即採取偏高車費,若要轉乘其他路線的話,車費就更為昂貴。 面對高昂車資,他們只好從日常生活中節儉,來應付其他生活所需。 雖然香港政府已推行交通津貼,減輕天水圍、屯門、元朗、上水、東湧這些遠離市區的新市鎮的低收入居民交通費負擔,但只是杯水車薪,且只能有限度解決問題。
天水圍公園旁的+WOO 嘉湖(前稱嘉湖銀座)及嘉湖海逸酒店,是天水圍新市鎮最大的購物中心。 天水圍天耀邨平面圖 該處有名為「天水圍市中心」的巴士總站,但遠離該區的交通樞紐——天水圍站,原因是天水圍新市鎮規劃初期西鐵終點站原定設於該處,即輕鐵天水圍總站(今改名天榮站)旁邊;但其後因為廈村鄉及屯門區的居民反對導致西鐵走線更改。 天水圍新市鎮(英語:Tin Shui Wai New Town)位於香港新界西部的元朗區,為第三代香港新市鎮,也是元朗區兩個新市鎮之一,人口約300,000。 未來,天水圍新市鎮可能會和計劃中的洪水橋/廈村新發展區合併成為一個大型的新市鎮。 由於中學校舍工程早於1987年尾升為乙級[8],其時建築署尚未訂出靈活式校舍的設計藍圖,因此天水圍官立中學及元朗信義中學仍舊採用全連環型校舍,而非獨立靈活式校舍,比新款校舍晚3年竣工,於和諧式大廈的規劃中實屬罕見。
天水圍天耀邨平面圖: 香港家居博覽2023 (已完結)
天耀邨(英語:),早年曾經命名爲“天瑤邨”,是香港的一個公共屋邨,位於新界元朗區天水圍新市鎮南部,於1988年規劃,1989年動工,1992年4月至1993年初分階段入,爲天水圍新市鎮的第一個公共屋邨,亦是香港爲數不多設有Y型大廈而不作出售的屋邨之一[注 1]。 元朗區議會預計在2022年底進行首階段遷移及擴闊車道工程,隨後展開新街市的建造工程。 當局指為減低對附近居民的影響,工程會分階段進行,屆時將有臨時交通安排,行人及車輛可繼續使用天福路,兩旁的公共交通服務亦會維持,預料成個項目於2027年完成。 不過,由於地基工程大幅延長建築期,加上2008年至今工程標價大增,最後建築成本較原先估計增加超過1倍,令計劃在財務上不符合效益,決定中止計劃。
天耀邨(英語:),早年曾經命名為「天瑤邨」,是香港的一個公共屋邨,位於新界元朗區天水圍新市鎮南部,於1988年規劃,1989年動工,1992年4月至1993年初分階段入,為天水圍新市鎮的第一個公共屋邨,亦是香港為數不多設有Y型大廈而不作出售的屋邨之一[註 1]。 天水圍新市鎮南部設有一所政府健康院——天水圍健康中心,位於天瑞路三號地下(嘉湖山莊賞湖居旁)。 新市鎮北部亦有天水圍北普通科門診診所,位於天華邨華佑樓地下B翼二及三號單位(天華邨華佑樓地下中醫診所後面),天業路新設天水圍(天業路)社區健康中心,而區內的商場亦有多所私家診所。 天水圍天耀邨平面圖 天水圍天耀邨平面圖2025 區內的政府診所位於天瑞路率先於1993年啟用,使用量已在2000年代中期飽和。 其後醫院管理局與博愛醫院合作在天華邨加開一所診症室,但診所每天的診症名額有限,直至2012年天水圍(天業路)社區健康中心啟用,始舒緩服務壓力。
天水圍天耀邨平面圖: 規劃概念
然而天水圍站位置靠近屏山,遠離天水圍大多數屋苑,居民往往須通過輕鐵轉乘。 天水圍天耀邨平面圖 換言之,居民不論使用路面交通或鐵路交通,無可避免要花費大量時間於交通上。 負責為政府制訂天水圍發展藍圖的顧問公司,早在1983年的總規劃大綱訂明,天水圍第31區用地(即今天頌苑)可供興建醫院,但當局認為區內醫療需求未達興建門檻而暫時擱置,即使1990年代地區人士要求當局盡快在剛開始發展的天水圍北覓地建屋亦不得要領[13]。
天水圍天耀邨平面圖: 大廈資料:天耀(一)邨 耀富樓 3座
當中,中華基督教會方潤華小學曾於2012年9月1日至2015年間停辦,2014年12月始由中華基督教會香港區會申請重開學校[7]。 天水圍天耀邨平面圖 1993年至1996年,南部多項建設完成工程,包括天瑞邨(1993年)、天水圍運動場(1994年)、天水圍公共嬉水池(1995年)及天水圍公園(1994年及97年)。 隨著位於屏山北面的西鐵(現屬港鐵屯馬綫)及天水圍站於2003年投入服務,南部的發展至今已接近完成。
天水圍天耀邨平面圖: 天水圍北
中學有天水圍官立中學及元朗信義中學;小學包括伊利沙伯中學舊生會小學、香港潮陽小學和中華基督教會方潤華小學。 天水圍天耀邨平面圖2025 當中,中華基督教會方潤華小學曾於2012年9月1日至2015年間停辦,2014年12月始由中華基督教會香港區會申請重開學校[7]。 嘉湖新北江商場位於樂湖居旁,天耀邨和天瑞邨之間,亦是區內的主要購物商場。 即使商場管理欠佳,但仍很受區內居民歡迎,週末及假日人流如鯽,商舗主要售賣廉價貨品,部分店舗針對年青人客源,常吸引很多年青人閒逛。 天慈商場屬於小型屋邨商場,規模比鄰近的天耀廣場或同區的天瑞商場小得多,商店也較少。
天水圍天耀邨平面圖: 香港大廈搜尋
天一商城於2014年底已平頂及開始進行裝修工程,並在2016年落成,天水圍北及嘉湖北居民有更多購物及餐飲選擇。 至於天秀路公園和慧景軒旁邊的悅品天秀酒店,提供約340間客房。 2000年代有規劃於濕地公園附近興建低密度的長者屋。 2013年12月,房協中止長者屋計劃,政府隨即將土地用作發展私人住宅,可提供2,200夥單位,新鴻基地產於2014年7月9日分別以22.21億元及19.68億元獨攬第112區及第115區地皮,兩地樓面呎價均分別逾1,800元。 擁有鄰近栢慧豪園屋苑的輕鐵天榮站地皮的港鐵公司現與新鴻基地產發展天榮站物業項目。
天水圍天耀邨平面圖: 元朗 廈村
據社會福利署資料顯示,2004年元朗區領取綜援個案近30,000宗,天水圍約佔一半。 而天水圍的自殺求助個案也冠絕全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05至06年的資料指該區個案多達70多宗[16]。 香港扶貧委員會2006年9月公佈,全港入息低於平均綜援金額有103萬人,當中以天水圍所屬的行政區域元朗區的人數最多。 1980年代發展之前,天水圍新市鎮原址為一大片紅樹林池塘,其後於1987年至2000年池塘分階段被填去。 值得一提的是,天耀邨與黃大仙東頭邨,均為秀茂坪邨1-17座重建(今曉麗苑)的主要接收屋邨(另一條為藍田德田邨),以及慈樂邨24-32座重建(今慈愛苑A-F座)的接收屋邨,其次供一些當時來港7年以下、3年以上的內地新移民上樓;當中前者成為了天水圍新市鎮的第一批居民。
天水圍天耀邨平面圖: 大廈資料:天耀(一)邨 耀興樓 5座
報告又促請政府定期檢討城市規劃的機制、儘早制訂緊貼人口增長的地區福利計劃。 然而,事隔3年後,小組提出防範家庭悲劇的24小時社署輔導熱線仍未全面落實。 位於屏山北部、天耀邨以南的屯馬綫天水圍站(註:該站雖名為天水圍站,站址卻不屬於天水圍範圍內)於2003年12月20日啟用。
天水圍天耀邨平面圖: 屯門 山景邨
港鐵擁有的天榮站物業項目自2011年起被鄰近居民、學校學生以至地區人士批評。 不滿港鐵未有全面諮詢公眾,敷衍反對意見,計劃在輕鐵天榮站上蓋興建屏風樓。 項目於2013年1月18日起招收意向書,1月24日下午2時截止。 港鐵發言人表示,項目不設限呎及限量條款,目前正與政府商討補地價事宜。 天水圍本來沒有預留位置興建公共圖書館,區域市政局至1997年才通過在區內覓地興建具中央規模的圖書館大樓,直至1998年才敲定在東華三院郭一葦中學旁的空地興建,於2013年才全面落成。
天水圍天耀邨平面圖: 屯門東
在過去永久圖書館落成前,康文署只安排圖書車每星期前往天北屋邨兩次,經過多年爭取,才於2006年在天澤商場租下一個舖位做小型圖書館。 在2021年初,康文署向元朗區議會提議在天業路文化及康樂綜合項目中,興建三層高的分區圖書館大樓,用於遷置上述的圖書館。 除了鐵路網外,區內也有多條巴士線來往香港各區,而三號幹線則大大拉近天水圍與港島、九龍、荃灣、葵涌及香港國際機場的距離,也大大舒緩大老山隧道及屯門公路在1994至96年間之交通壓力。 市鎮內最長的道路為天影路,位於新市鎮西面,剛好分隔開廈村及天水圍新市鎮,港鐵巴士K76線是駛經此路的唯一巴士路線。 天水圍天耀邨平面圖 天水圍天耀邨平面圖 此外,新市鎮內亦設有很多單車徑並連成完善單車徑網絡,可達鎮內大部分地方。
天水圍天耀邨平面圖: 天水圍新市鎮
香港歌手李克勤於2006年底推出的大碟《李克勤演奏廳II》中收錄了「天水‧圍城」一曲,歌詞被指容易令人聯想起天水圍的負面印象。 到2014年10月23日,天業路公園啟用,佔地逾25,000平方米。 天水圍天耀邨平面圖2025 天水圍天耀邨平面圖 園內設供首個大型人造草地球場、人造沙灘球場,同時設有緩跑徑及階梯式園景休憩處。 值得一提的是,天耀邨與黃大仙東頭邨,均爲秀茂坪邨1-17座重建(今曉麗苑)的主要接收屋邨(另一條爲藍田德田邨),以及慈樂邨24-32座重建(今慈愛苑A-F座)的接收屋邨,其次供一些當時來港7年以下、3年以上的內地新移民上樓;當中前者成爲了天水圍新市鎮的第一批居民。
天水圍天耀邨平面圖: 大廈資料:天耀(一)邨 耀民樓 1座
天水圍新市鎮最大屋苑為嘉湖山莊,是區內最早興建的屋苑。 屋苑於1992年至1998年發展,由樂湖居、賞湖居、翠湖居、麗湖居、景湖居及美湖居組合而成。 到了2004年5月,天水圍北唯一私人屋苑慧景軒正式入夥。 鄰近嘉湖銀座的大型屋苑栢慧豪園於2008年年初入夥,另一期的栢慧豪廷已於2010年落成。 據最初的規劃顯示,整個天水圍新市鎮北部也打算規劃中、低密度私人屋苑,而有關的計劃在1994年時已暫時擱置。 然而於1994年起,政府更改天水圍發展計劃,區內多幅預留興建工業區和醫院的儲備土地(即今天天盛苑、天慈邨、天華邨和天頌苑)和天水圍北大多地段都撥作興建公營房屋,並以最高地積比率興建,形成規劃失衡、缺乏休憩設施的局面。
在輿論壓力下,港府委託獨立小組,研究如何防範天水圍發生新的家庭暴力慘劇。 天水圍天耀邨平面圖 同年10月,報告發表,批評當局規劃天水圍的社會福利服務並不完善,並指區內的家庭支援服務明顯出現問題。 報告指,2001年天水圍人口超過20萬,但長期沒有一個完整的家庭服務中心,即使區內後來發展了3間服務中心,但自從天恆邨案後求助個案急升,其中一個服務中心處理的個案,由400宗增至600宗,政府卻沒有增加資源。 由於這個不尋常的發展策略,令天水圍的商業活動只有很少的空間發展,現存的61,000平方米商業樓面則在2005年時售予領展[17]。
新大樓將會安裝節約用水設施,包括洗盥污水回用及雨水集蓄系統亦會為水資源教育中心的訪客示範如何使用這些節約用水設施。 天水圍全新公營街市樓高三層,均採用現代化設計,有冷氣的室內街市位於一樓及二樓,合共提供約 天水圍天耀邨平面圖2025 150 天水圍天耀邨平面圖 個檔位,包括約 70 個大型攤檔、69個小型攤檔、一個燒味及鹵味攤檔和10個熟食攤檔! 兩層都設有戶外花園及休憩空間,至於頂層就有半有蓋式花園、休憩處及一個水耕種植街市攤檔。 直到2018年,《施政報告》終於宣佈天水圍街市選址方案,佔地只有約8000至10,000平方米。 天水圍天耀邨平面圖 方案一是於港鐵天水圍站對出的天福路頂興建造價昂貴的架空天橋,在天橋上設街市;方案二是減少天福路兩條行車線,在港鐵站旁邊地面設街市。
天水圍天耀邨平面圖: 香港房屋委員會及房屋署
結果天水圍北人口急增至10萬人,公屋居民比例達85%,其中天水圍北的屋邨在2001年起入夥後,不少家庭屬新移民家庭,其妻兒本在內地、隨後獲準家庭團聚來港,也有不少是老夫少妻,男方收入也屬低下層,結果衍生出不少社會問題。 香港賽馬會於天水圍+WOO 嘉湖(前稱嘉湖銀座)設有一投注站;天恆邨多層停車場亦有賽馬會投注及辦公中心(天水圍電話投注中心)。 即使商場管理欠佳,但仍很受區內居民歡迎,週末及假日人流如鯽,商舗主要售賣廉價貨品,部分店舗針對年青人客源,常吸引很多年青人閒逛。 此外,市鎮內設有由天瑞路公園向東北伸延的「風水裏」(Fung Shui Lane)景觀廊,貫穿整個天水圍新市鎮,將鄉郊和市鎮景觀連在一起。 由於中學校舍工程早於1987年尾升爲乙級[8],其時建築署尚未訂出靈活式校舍的設計藍圖,因此天水圍官立中學及元朗信義中學仍舊採用全連環型校舍,而非獨立靈活式校舍,比新款校舍晚3年竣工,於和諧式大廈的規劃中實屬罕見。
天水圍天耀邨平面圖: 九龍城北
最終,政府將天水圍醫院選址訂於天華邨附近的第32區,於2013年動工興建,於2017年1月8日起分階段啟用,以減輕屯門醫院及同區博愛醫院的負擔。 [10]有關商業發展改劃於2015年3月27日獲城規會通過。 項目早前亦曾獲城規會批准興建3幢分層住宅,提供512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