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而言,不太可能有人的預算是高到可以在購買電腦零件全部都選擇最好的買。 因此,正常而言 Intel 選擇 H 系列或 B 系列、AMD 選擇 A 系列或 B 系列的主機板就十分夠用了,如果有想要超頻或是組一臺頂規電腦的話再來考慮購買 Intel 的 Z 系列或 AMD 的 X 系列。 判斷方式就是看第二個數字(第一個英文字母不算),數字越高就代表主機板的性能越好,擴充性和支援性也越高。 不同系列的主機板都只能搭配對應世代的 CPU,要是兩者沒有對應到的話,那 CPU 可是沒辦法插到主機板上的。
- 大部份的人買主機板通常會看品牌,前三家在市場上都算是知名品牌,華擎在零售市場比較少見一點。
- ※遊戲內容推出日期可能根據不同地區/國家而有所調整。
- 除非您有特殊需求才可能需要加裝音效卡,否則現在內建音效晶片已經很夠用了,最少都有支援7.1聲道。
- 第13代一樣是1700腳位,有支援DDR4或DDR5,支援最新700系列主機板,但也可以裝在上一代600系列主機板。
主機板的主要功能是提供一系列接合點,形成一個能整合處理器、記憶體、儲存裝置(硬碟、固態驅動器、快閃記憶體等)、顯示卡、音效卡、網卡和各種外部裝置的連接平臺。 主機板通常直接固定在機箱內壁,表面設計有可以直接插入擴充卡的插槽或可以連接其它內建裝置(比如光碟機)的線路連接。 主機板介紹 主機板介紹 早期的晶片組通常由北橋和南橋組成,不過在2010年後,Intel/AMD將北橋功能整合至CPU,所以現在的主機板只剩下南橋晶片。
主機板介紹: 主要種類
通常用於構建與範例相容的新電腦,許多主機板提供額外的效能或其他功能,並用於升級製造商的原始裝置。 主機板介紹 問18:一樣都是大板,B460與H470我看起來又一樣啊,為何要裝到H470呢? 答:以一般遊戲用途來說,一樣都是大板,B460跟H470真的沒什麼差別,只有一些細項有差別,這一點是事實,因此大部份的時候都是用B系列的主機板即可,不太需要用到H系列。
電腦組裝主機板提供了電源接口,用於連接電源供應器。 主機板負責將電源供應器提供的電能分配給其他組件,確保它們正常運作。 主機板介紹2025 此外,主機板還具有電源管理功能,可以監測和調整電源的使用,以提高系統的效能。 TUF Gaming 系列可發揮最新 AMD 和 Intel® 平臺重要元件的功能,並結合各種電競功能與通過考驗的耐用性。 這些主板採用軍規級組件、升級的電源解決方案及全方位的散熱選項,可提供堅如磐石的效能及優異的遊戲穩定性。
主機板介紹: 透過《Avatar: Frontiers of Pandora》拓展阿凡達宇宙
參考人體工學設定指南中列載的最佳辦法,活用三種調節方向,輕鬆找出最能讓您每日極致舒適的配置[3]。 環境光感應器還可以根據四周的光線自動調整顯示器亮度,透過 HP Eye Ease 帶來更舒適體驗,享受經加強的 165Hz 刷新率[4],讓用戶不論日夜都能舒舒服服地觀看畫面。 主機板介紹 HP E45c G5 DQHD 曲面顯示器專為提供卓越臨場感和頂級靈活度而設,為用戶帶來升級體驗,讓你發揮潛能。 這款超廣顯示器效能強勁,設計新潮,旨在為您提供最舒適體驗,而且製作過程極為環保,是提升生產力的極佳選擇。
- 主板特指具有擴展能力的PCB,顧名思義,該主板通常被稱爲所有連接組件的“母”,通常包括外圍設備、接口卡:聲卡、顯卡、網卡、硬盤、電視調諧卡、IEEE 1394卡以及各種其他自定義組件。
- 答:看不懂沒關係,你只要知道一件事:不同的CPU會搭配不同的主機板,不能混插。
- 一些主機板也整合紅外通訊技術、藍牙和802.11(Wi-Fi)等功能。
- 雖然B系列與H系列差別不大,但Z系列就差別很大了,因為Z系列有支援CPU超頻,而且記憶體時脈的支援也會比較高。
- 小板尺寸相對較小,提供較少的擴充插槽和連接器,適合小型桌面電腦系統或有空間限制的情境。
機殼同樣有 EATX、ATX、M-ATX 和 Mini-ITX 等尺寸,大尺寸的機殼可以裝小板、小尺寸的機殼裝不下大板,因此最好根據主機板的尺寸來挑選機殼。 畢竟「等級」才能決定主機板的性能高低,也有可能出現定位只有入門但性能勝過中階的主機板。 如果您的防火牆支援源基本策略路由,您可以根據要配置為可通過安全訪問訪問的應用程式(使用客戶端基本ZTA、瀏覽器基本ZTA或RA-VPN)進行配置,以便將來自防火牆的流量通過虛擬通道介面(VTI)路由到安全訪問,並可通過前面提到的方法進行訪問。 優雅設計包括內置式 3W 雙揚聲器,昇華您的辦公室,用盡空間。 主機板介紹2025 顯示器不僅外型出眾,更採用回收塑膠[6] 和金屬[7],讓你用得更安心。
主機板介紹: 注意事項
補充4:第12~14代都是1700腳位,主機板600及700系列都有相容,但要注意先更新一下BIOS。 問2:CPU官網的這個規格落落長,我實在看不懂啊! 答:看不懂沒關係,你只要知道一件事:不同的CPU會搭配不同的主機板,不能混插。 你要先決定用哪一顆CPU,再來決定用哪一張主機板。
請注意,即使是最佳機器翻譯,也不如專業譯者翻譯的內容準確。 Cisco Systems, Inc. 對這些翻譯的準確度概不負責,並建議一律查看原始英文文件(提供連結)。 小板尺寸相對較小,提供較少的擴充插槽和連接器,適合小型桌面電腦系統或有空間限制的情境。
主機板介紹: 【電腦選購】主機板是什麼,型號怎麼看?Intel AMD 主板介紹
20世紀80年代最流行的計算機,如Apple 主機板介紹 II和IBM PC,已經發布了允許快速逆向工程和第三方替換主板的原理圖和其他文檔。 通常用於構建與示例兼容的新計算機,許多主板提供額外的性能或其他功能,並用於升級製造商的原始設備。 只需改用這一款巨形 113 釐米(44.5 吋)對角雙 QHD 曲面顯示器,便無需再放置兩部 QHD 顯示器,但同時能繼續享受兩部獨立顯示器帶來的優勢。
主機板介紹: 產品介紹
晶片組為主機板提供一個通用平臺供不同裝置連接,控制不同裝置的溝通。 它亦包含對不同擴充插槽的支援,例如處理器、PCI Express。 晶片組亦為主機板提供額外功能,例如內建於晶片組的GPU。 現在的家用主機板絕大多數內建音效卡、網路卡。 主機板介紹 一些主機板也整合紅外通訊技術、藍牙和802.11(Wi-Fi)等功能。
主機板介紹: 三星Galaxy S24 系列最新情報:有幾款新機?升級了哪些地方?上市時間、規格、價格總整理
技嘉的主機板在市場上有著不錯的口碑,但是命名規則卻剛好處於新舊交替的混亂期。 和大方公開自家命名規則並且高調解說的微星不太一樣,華碩的命名規則跟大多數廠商一樣,顯得比較低調,而且不容易快速理解,但一些小規則其實從幾年前就已經用到現在,細節上可能有些修改,但是大方向並沒有改變。 對於曾經用過華碩產品的客人來說,華碩的命名規則反而很好懂。 但對於第一次買的客人來說,就需要多做功課去理解了。 近年來說,主機板廠本身為了提高產品的辨識度,都會盡可能降低自家產品型號上的命名複雜度。
主機板介紹: 產品包含內容
我就簡單舉個例子,5千塊的智慧型手機一樣能打電話能上網,你為什麼要買1萬以上,甚至2~3萬的手機?
主機板介紹: 主機板上通常有哪些元件?
你可以用相容的同系統配件提升工作效率[8]。 主機板介紹2025 T客邦由臺灣最大的出版集團「城邦媒體控股集團 / PChome電腦家庭集團」所經營,致力提供好懂、容易理解的科技資訊,幫助讀者掌握複雜的科技動向。 主機板(英語:Motherboard, Mainboard,簡稱Mobo);又稱主機板、系統板、邏輯板、母板、底板等,是構成複雜電子系統例如電子計算機的中心或者主電路板。 主機板上的某些原件,例如電壓調整器模組 (VRMs),在使用過程中會變熱,且需要冷卻才能安全有效地運作。
主機板介紹: 主機板定位:
主板的主要功能是提供一系列接合點,形成一個能整合處理器、內存、存儲裝置(硬盤、固態驅動器、閃存等)、顯示卡、聲卡、網卡和各種外部設備的連接平臺。 主板通常直接固定在機箱內壁,表面設計有可以直接插入擴展卡的插槽或可以連接其它內置設備(比如光驅)的線路連接。 華碩的規則通常是以「支援CPU規格+晶片組名稱+支援記憶體規格」起頭,後面再接上特殊意義的字串。 一般來說,抓住開頭的字義就掌握了主機板的八成。 以M4A88TD-M EVO/USB3這張板子為例,「M4」指的是AMD AM3 CPU、「A88」指的是AMD 880G晶片組、「T」指的是支援DDR3。 同樣是「M4A88T…」開頭的板子,規格必然一樣是支援AM3 主機板介紹2025 主機板介紹 CPU、DDR3記憶體,以及使用AMD 880G晶片組。
主機板介紹: 主機板的介紹
主機板Motherboard或是Mainboard是計算機最主要的電路板,上面裝著計算機系統的主要電子組件如CPU、晶片組、記憶體插槽,及鍵盤、I/O、磁碟驅動器等的控制器。 主機板介紹2025 實際上,現在有許多電腦主機板的規格,這些一般都可以按應用程序的類別(尤其是在嵌入式系統),或由電腦架構(如CHRP)來分別。 然而,這個比較只限於ISA(IBM兼容)的PC架構,它兼容演變,或已經發展到適應ISA兼容處理器的規格(例如-ITX和ETX)。 OEM根據芯片組的限制來決定插槽的類型和數量。 思科已使用電腦和人工技術翻譯本文件,讓全世界的使用者能夠以自己的語言理解支援內容。
因為作為電腦的最核心零件的主機板,決定了你其餘的電腦硬件,到底能不能夠裝在同一臺電腦中。 【請注意】上述內容經過適當簡化以適合大眾閱讀,與產業現狀可能會有差異,若您是這個領域的專家想要提供意見,請自行聯絡作者;若有產業與技術問題請參與社羣討論。 ProArt 系列主機板可消除各方面的障礙,為從事 3D 建模和渲染、動畫或媒體製作的內容創作者提供最佳效能。 此係列讓您能專注於自己的創造力,拓展各種可能。 20世紀80年代最流行的計算機,如Apple II和IBM PC,已經發布了允許快速逆向工程和第三方替換主板的原理圖和其他文檔。
不過建議第13代還是搭新款的700系列主機板,這樣會比較省事省心。 同理,如果你什麼都要最便宜能用就好,當然也行,但等你實際用過之後你就知道差別了,肯定有差。 主要差別在晶片組、CPU供電相數、記憶體頻率、PCIe插槽、擴充槽支援、IO接口等等。 在挑選主機板時,一定要記得:先決定好 主機板介紹2025 CPU 才能開始挑選主機板。 畢竟每個主機板上的 CPU 插槽只有一個,但不同品牌、不同世代間的 CPU 插槽(或稱「腳位」)可能長得都不太一樣,因此就得根據 CPU 搭配對應插槽的主機板。
從2011年起,大部分的零售主機板已採用UEFI BIOS,一些廠商(尤其是微星科技、華碩)還率先匯入圖形介面UEFI BIOS等技術。 主機板介紹 下圖的LGA 1366主機板包含南橋和北橋,這是最後一代使用雙晶片的主機板。 之後所有Intel與AMD的主機板僅有南橋,北橋已整合到CPU。 19 PIN,使用於前面板USB3.2,當您發現機殼前面板USB3.2沒作用,可能就是此插座未連接。
主機板介紹: 主機板驅動
虛擬雙顯示器功能可把顯示器一分為二,在其中一個畫面分享簡報供各位觀眾查閱的同時,在另一個畫面與觀眾互動[1]。 此外,還可以透過 HP Device Bridge 2.0[2] 連接兩部不同的電腦,並同時查看和使用這兩部電腦。 ➤石英振盪器:電子產品的印刷電路板上一般都會有石英振盪器,主要的功能是提供積體電路(IC)工作時所需要的工作頻率,也就是所謂的「時脈(Clock)」,一般都是產生固定 0V(代表 0)與 1V(代表 1)不停變化的週期性電壓。 ➤處理器插槽:中央處理器(CPU)是個人電腦最重要的積體電路(IC),因此主機板上至少有一個處理器插槽,有些主機板為了使工作速度更快,提供兩個以上的處理器插槽,具有多個處理器同時運算可以提升個人電腦的運算速度。 主機板上大都有6-15個擴展插槽,供PC機外圍設備的控制卡(適配器)插接。 通過更換這些插卡,可以對微機的相應子系統進行局部升級,使廠家和用戶在配置機型方面有更大的靈活性。
主機板介紹: 主機板等級:
OEM根據芯片組的限制來決定插槽的類型和數量。 主機板介紹2025 例如,每個主機板僅支持同一類型的中央處理器和少數的記憶體類型。 此外,某些顯卡、硬碟和其他周邊元件可能會不相容。 20世紀80年代最流行的電腦,如Apple II和IBM PC,已經發布了允許快速逆向工程和第三方替換主機板的原理圖和其他文件。
主機板介紹: 顯示屏顏色
主機板決定了一臺主機對應什麼樣的CPU,應該搭配哪些零組件,以及日後的升級空間。 更進一步來說,電腦有沒有娛樂或超頻、甚至是CPU開核等特異功能,主機板都是舉足輕重的採購關鍵。 AMD則是持開放的態度不禁止玩家超頻,這個情況一直到AMD Ryzen系列後AMD才鎖上A320主機板。 在筆記型電腦和平板電腦中,和甚至越來越多的桌機中,主機板通常包含顯示卡和音效卡的功能。 這有助於這類型的電腦設備尺寸縮小,但是它也會限制這些內建元件的升級。 這包括顯示卡、音效卡、硬碟、光碟機、中央處理器、隨機存取記憶體、USB孔、電源等。
➤ATX 電源插槽:外部 110V(伏特)的交流電接到電源供應器以後,會被轉換為 12V 與 5V、3V 的直流電,再經由 ATX 電源線連接到主機板上的 ATX 電源插槽。 12V 的電源經由主機板上的銅導線流通到各處,提供散熱風扇使用,5V、3V 的電源則提供主機板上的積體電路(IC)或電子元件(例如:電阻、電容、電感)使用。 ASUS 提供不同種類的主機板配件,包括 Thunderbolt™ 擴充卡、M.2 附加卡及風扇延伸卡,為組裝完美工作站或電競裝備的 DIY 電腦使用者提供更好的選擇。 臺灣一般常聽到的主機板廠商,主要以華碩(ASUS)、微星(MSI)、技嘉(GIGABYTE)為大宗,同時能見度也不低的廠商則有華擎(ASrock)、精英(ECS)等等。
另外,H510MHP-E 3.0 主機板也有優異的連接性,USB 主機板介紹 3.2 Gen1讓設備之間的數據傳輸穩定高效,不管是商務人士、娛樂玩家或是系統商,出色規格確保了流暢穩定的體驗。 主機板介紹2025 因此,在本篇文章中,我們將向你簡單介紹電腦組裝主機板,幫你在短短 5 分鐘內,迅速搞懂主機板的型號規格,並找到自己所需的主機板。 在選擇電腦組裝主機板時,瞭解和辨識主機板型號規格是非常重要的。
答:例如你要組的CPU是第13代i ,你就直接google「i 」就可以連上官網看詳細的規格了,你主要是看封裝規格,以i 來說就是1700插槽。 如果單純想要看型號的話,基本上只需要看「Manufacturer」和「Product」就可以了~產品序號通常都是送修的時候才比較需要。 由於 AMD 的 Ryzen 系列第1~5代的 CPU 都是使用 AM4 插槽,因此只要是 AM4 插槽的主機板通通都可以搭配使用。 另外,主機板還同時負責 CPU 的電源控制和供應,像是 CPU 運行時的穩定度和性能表現等,所以主機板也掌握著電腦運行時的穩定性。 主機板的構造主機板(Motherboard)是印刷電路板(PCB:Printed Circuit Board)中功能最複雜的一種,用來固定電腦專用的各種積體電路(I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