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元朗發展好蓬勃,谷亭街開始興建三層高大廈,大馬路同樂戲院一帶亦興建新式洋樓,是元朗區由中式唐樓演變成中式洋樓的階段,講返這個娛樂場,有說是集資一百萬所建成,趕工在1951年聖誕節落成。 今天元朗大馬路 73 號二樓外牆仍然懸掛著「陳光記鐵價百貨公司」招牌,這裡是昔日教育路陳光記百貨之前址,亦是陳火光與陳母創辦陳光記百貨的位置,現時陳火光仍然擁有該處大馬路 元朗光華戲院 73 號華清桑拿和億世通舖位之物業。 最初陳火光的母親於 1946年間在元朗合益街「福生堂藥行」前擺舖創辦,福生堂是陳火光叔父開設的藥材舖,陳火光當時17歲負責看舖,是陳氏第一間「陳光記百貨」。

位於元朗炮仗街8號的元朗戲院,有近60年歷史,自2020年低調結業後,一直丟空至今,近月有街坊經過發現戲院已開始清拆重建工程,擔心特色屋頂設計從此消失。 元朗光華戲院2025 有建築保育學者表示,六十年代的香港建築跟隨功能至上的現代建築主義,大部分棄用功能欠奉的花巧裝飾,但由於戲院屬娛樂場所,以簡單幾何形狀修飾巨大的山牆頂部,可令視覺上不至單調。 Toby 係全港最大型服務配對及生活平臺,為你搜羅香港各區美容院、按摩店、Salon嘅優惠,你更可以經Toby 一次過瀏覽全港店鋪資訊,輕鬆篩選你想搵嘅商戶。 元朗東迴旋處的位置,昔日位於新墟合益街市外,曾經是一個雞鴨農產品販賣的地,即是最早期之元朗「雞地」,政府於1968年中開始興建元朗東交通迴旋處以應付日益繁頻之交通,「雞地」被搬遷至工廠大廈前巴士總站附近,即今天我們俗稱「雞地」的地方。 2022年4月6日,元朗廣場再次被納入強制檢測公告,是自從強檢公告暫停一個月,在3月22日恢復後,首次包括商場。

元朗光華戲院: 元朗同安祥餅家

舊書店位居地下樓層,因出版事業大幅成長,讀書人對舊書需求降低,舊書業者多半轉向專、兼營新書或改營武俠小說及漫畫書專門店,甚至銷售錄音帶、錄影帶、海報等青少年需求品。 創立初期商場內部的設施非常簡陋,每單位僅有兩坪大小的空間也頗為侷促,最初的商家主要來自牯嶺街的舊書攤與八德路一帶被拆除的違建戶。 元朗光華廣場 因牯嶺街行人路及排水工程定案,58家舊書攤集體遷徙至光華商場,自此光華商場便取代牯嶺街成為舊書街的代名詞。

  • 元朗光華廣場 而配合政府延長朗屏邨對外的行人天橋計劃,商場2樓打通了兩條行人通道,北通朗屏邨及屯馬綫朗屏站,南可橫過青山公路元朗段及到達輕鐵豐年路站。
  • 後來因為舊墟店鋪街衢狹窄,加上錦田鄧氏墟主與部份商人因租納立怨,市集開始發展到大馬路新街市去,其後由元朗合益有限公司以墟主地位經營的市場,取代了舊墟繁盛,元朗市隨著社會發展,新舊建築夾雜,就算是現時元朗舊墟中仍保存不少古建築,所以有「滿清一條街」的稱號。
  • 元朗光華 本公司在此提供的資料僅作單位成交前狀況的參考,並不是為賣方/業主客戶發出或推銷個別單位,本公司並無採取任何步驟核實有關資料是否合乎實際情況。
  • 元朗光華廣場 學校佔地1870呎,位於元朗大棠路 11號光華廣場,鄰近西鐵元朗站及輕鐵大棠道站,交通非常方便及地點極之優越。
  • 另外,正因為娛樂場好神祕,網絡上幾乎無剩下半張關於它照片,只有一張入場卷的照片,娛樂場入場費一元,好抵玩。
  • 圖片中文記傢私旁邊是泰祥街三號「木利號傢俬」,今天在元朗大馬路其中一個樓梯口仍然掛著一個 6 個字電話號碼的「木利傢俬」舊招牌,可算是 70年尾的元朗古蹟,一段路人走過也不會發現的。

場內分為娛樂場及百貨商場,百貨商場設有數百攤位,包括新型書局、攝影室、餐室、舞廳(玫瑰廳)、酒莊、鐘店、印度阿斯勤眼科診所等,當年一家中環實用衣車公司也在娛樂場內振興街擺賣。 大會堂由港督戴麟趾爵士主持揭幕,由太平紳士趙聿修致歡迎詞,大會堂擔堂元朗區內文化福利及社會活動中心外,設有一間新的尼克遜圖書館,由美國人慷慨捐款設立。 元朗有幾個地方以「水邊」為名的地方:水邊圍村、水邊圍、水邊村、水邊約,它們位於元朗市西,固名思意都是靠近水坑(山貝河分支) 而命名。 曾經跑遊水邊圍,年初亦跑遊了屬於橫洲地區的水邊村,現時水邊村大部份土地已經被政府重建為大小球場以及社區會堂,村中具歷史代表性的只有一幢簡單的青磚神廳,供奉土地、神農氏和黃氏祖先,亦舉行傳統習俗儀式,如點燈、打醮、拜祭祖先和結婚拜堂等。 香港大學建築文物保護課程學部副教授李浩然表示,六十年代香港的建築設計以「現代建築主義」為主,追求功能性,棄用花巧裝飾,但仍然容許一些以幾何形狀或線條紋作為裝飾的風格。

元朗光華戲院: 香港已結業戲院列表

雖然最初商家主要營業項目是以二手書,但在1979年之後又慢慢導入古董、玉器的買賣與更新興的電子零件銷售。 1979年臺北與華府斷交後,駐臺美軍撤防,遺留下大量的電子器材零件,流入光華商場的二手貨商手中,加上商場緊鄰省立臺北工專(今日的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有充分的市場需求,使得光華商場漸漸轉變為臺灣音響與電子零件市場的先鋒。 1985年位在光華商場隔鄰的國際電子廣場成立,適逢臺灣電子代工產業興起,原本以販售電子零件為主的商家們也開始轉型銷售各式電腦硬件與軟件,周圍兩條街道內的區域也開始開設起相關的電子、音響、通訊與電腦賣店。

晶明眼科視光保健中心 The 元朗光華 Primary EyeCare Centre 全面眼科視功能檢查 減近視鏡片之護理 元朗光華戲院 educators special needs 聯絡我們? 1992年,因應鐵路地下化工程的需要,中華商場被拆除,許多該商場的電腦商品業者轉進光華商場週邊的八德路與新生南路,逐漸開始形成一個商圈。 )是香港新界元朗的住宅物業和零售購物商場,位於青山公路元朗段 號,於1989年10月落成。 在過去一年,已為超過七百個家庭提供個案輔導,並透過一百一十五個小組及相關的活動,實踐以「社區為基礎、家庭為本、兒童為重」為服務方向,為有需要的服務使用者謀求福祉。 元朗區的元朗市中心@中原樓市片區,區內共22,438個私人住宅單位,涉及人口共71,675人。 娛樂場是元朗鄧某跟陳姓迴流華僑投資,面積佔十萬平方呎,裡頭有粵劇場,露天電影場、溜冰場、歌壇及新奇遊戲機,還有近佰個百貨攤位,有得買有得玩,好玩過歡樂天地。

元朗光華戲院: 交通

主要街道包括青山公路 – 元朗段(元朗市中心段)、鳳翔路(元朗市中心段)、元朗安寧路(元朗市中心段)、大棠路(元朗市中心段)。 區內家庭住戶每月收入中位數為HK$ 20,420,年齡中位數為 43.7歲。 光華廣場的設計豪華、新穎,內設自動扶手電梯貫通地庫、地下及一樓商場,為元朗罕有的新式廣場,是西北娛樂、購物的新焦點,帶動新區潮流趨向。 東華三院自1870年成立以來,一直秉承「救病拯危、安老復康、興學育才、扶幼導青」的使命和承諾,時至今日,已發展成為全港歷史最悠久及規模最大的慈善服務機構。

影完相片向前走,在龍氏泰記的大宅屋頂上有一個泥塑公仔裝飾,唔知有無人睇得明白。 周自重在1966年鑑人名辭典中有記錄,他是金城旅店總經理、元朗振興置業有限公司監事兼總經理,歷任十八鄉鄉事會主席,博愛醫院總理,周氏宗親總會理事,九龍總商會理事,聽說周自重正是元朗南邊圍人。 元朗光華戲院 昔日元朗區內冰室有合意街楊州園冰室、又新街快樂冰室、大馬路源昌冰室、美泰冰室、蘭園冰室,勝益隆冰室、新時代茶室、五和園冰室。

元朗光華戲院: 元朗光華: 元朗戲院清拆 山牆梯級設計頂部有段古 街坊嘆只剩連鎖戲院

此外,「朗情」相片徵集及攝影比賽於二零一三年十一月舉行,希望藉此推動居民對元朗區之歸屬感及增進彼此之間的感情;比賽分別以「元朗情懷」及「元朗濃情」為主題,而比賽獎項亦於中心開幕典禮上頒發。 後來因為舊墟店鋪街衢狹窄,加上錦田鄧氏墟主與部份商人因租納立怨,市集開始發展到大馬路新街市去,其後由元朗合益有限公司以墟主地位經營的市場,取代了舊墟繁盛,元朗市隨著社會發展,新舊建築夾雜,就算是現時元朗舊墟中仍保存不少古建築,所以有「滿清一條街」的稱號。 於1987年的元朗街道地圖中,仍然可以看到娛樂場內有街道「振興街」,其實娛樂場內共有第一街至第八街,結業後,改建為現時元朗賽馬會廣場,據悉娛樂場拆遷時,場內部份居民搬遷到振興新村,亦有部份居民搬遷水邊圍邨及龍田村。 相片左方是「葉強皮鞋膠鞋」,後方同一個招牌上店名改為「黃金皮鞋」,前身是五十年代初雪白洗衣公司,葉強皮鞋上方的大廈外牆有一行字,是聖馬提亞堂,後來這一排字被移除(教會才遷到馬廟路,即今天的肖珍幼稚園),裝上了廣東省銀行的招牌鐵架。 元朗光華廣場 學校佔地1870呎,位於元朗大棠路 11號光華廣場,鄰近西鐵元朗站及輕鐵大棠道站,交通非常方便及地點極之優越。

元朗光華戲院: 元朗大馬路元朗商會

明珠戲院(Pearl Theatre)(百德新街)1971年12月15日開幕,原堂座位改建為餐廳,原超等位改建為MCL JP銅鑼灣,2018年易手為Cinema City JP戲院。 翡翠戲院(Jade Theatre)(百德新街)1969年12月24日開幕,原堂座位改建為餐廳,原超等位改建為MCL JP銅鑼灣,2018年易手為 Cinema City JP戲院。 除了電腦與二手書籍外,早年由於政府方面對於日本文化出版製品設有流通限制,包括日文書籍與電影、遊戲軟件等都無法透過正式的代理管道輸入,因此一些民間的盜版製品都集中在光華商場地區銷售。 隨着日文出版品的解禁,今日光華商場諸多商家已經改銷售有合法授權的日文書籍(主要是漫畫作品)與日文影片的影音光碟。 元朗光華戲院 當年廣敬華公司聯絡地置位於元朗金城旅店,這一間金城旅店在元朗大棠路與大馬路交界處。 娛樂場易手後,娛樂場的名稱又加長了一截,名稱易名為「振興公司元朗娛樂百貨場」,娛樂場趕在聖誕節前恢復營業,並且騁請劇團演粵劇,將元朗帶入笙歌鼓舞的開心局面。

元朗光華戲院: 元朗大棠路光華戲院

公和老酒莊舖面伸出一塊招牌,上半截係白底紅字「公和妙製黑糯米酒」,下半截是藍底紅字「陳嘉記鞋家」,七十年代公和與陳嘉記屬於一舖兩店,據 @PieterLai 所述,陳嘉記的禮祴薄底鞋非常出名,乃當年唐裝衣服的好配搭,尤其長衫馬褂,和元朗仕紳的高檔鞋。 六十年代元朗興建防洪工程,包括鳳池村外新渠,以及連接十八鄉馬田、經大橋村直出橫洲至后海灣的元朗防洪大渠,加上其他輔渠,可以應付元朗市之山洪,把雨水引導出海。 元朗光華戲院2025 元朗東西端迴旋處,昔日成為了元朗大馬路的兩個入口,今天兩個迴旋處皆被十字路口所取代,不過在元朗民政署外的一個叫「元朗西迴旋處小園地」”Yuen Long Western roundabout Amenity Plot”,可以讓元朗居民緬懷昔日元朗西這一個迴旋處。 整個社區在這數百年間不斷山變遷,特別在這幾十年間,元朗市內的建築物時而易轉,舊的人和事陸續消失,但當中仍然保留著一些具歷史性的建築物、古蹟和傳統圍村等,它們仍然流露著某段時代的元朗歷史。

元朗光華戲院: 元朗龍城大酒家

元朗光華 本公司在此提供的資料僅作單位成交前狀況的參考,並不是為賣方/業主客戶發出或推銷個別單位,本公司並無採取任何步驟核實有關資料是否合乎實際情況。 ♥ 近照:Google Street View 伸延閱讀我的文章:「跑遊 攸美新邨」。 本文為元朗人提供元朗體檢中心、元朗2021身體檢查推介或元朗婦科檢查等優惠。

元朗光華戲院: 今天元朗戲院的上映電影、時間及售票情況

在過去百多年,東華的醫療、教育及社會服務均有長足發展,迎合社會需求,為市民提供收費低廉或免費的優質服務。 朗情綜閤家庭服務中心主要是為元朗區包括鄉郊的居民及家庭提供一站式專業服務,以促進元朗區內兒童與家庭的健康成長。 中心以「朗情」命名,喻意中心與「元朗人」攜手同建溫「情」洋溢的元「朗」。 東華三院於二月二十八日舉行朗情綜閤家庭服務中心開幕典禮,邀得社會福利署副署長(服務)林嘉泰先生主持開幕儀式,並由東華三院李東海小學的同學表演東方舞,為典禮掀開序幕。

元朗光華戲院: 元朗光華: 元朗區

此後,鄧氏獲朝廷封地建墟,鄧文蔚當上知縣後獲封地設墟,原本想重建「大橋墩墟」,因認為圓塱的位置更適合設墟,所以在南邊圍與西邊圍之間的地方設立「圓塱墟」,即現時元朗舊墟,它是錦田、屏山一帶鄉民進行農產品交易的地方。 娛樂場入場費兩毫子已包括看電影,裡頭的戲院,白天放映電影, 晚上在舞臺上有歌唱舞蹈魔術雜技表演,歌星張德蘭、鄭少秋等曾經到場獻唱, 不過大多數時候祇是唱粵曲。 元朗光華戲院2025 元朗光華戲院於1950年二月十三日開幕,該院總經理是元朗鄉紳趙聿修,開幕典禮中有元朗理民官戴斯德、南約理民府輝、副華民司鐘境培等港九紳商名流到場參加。

元朗光華戲院: 元朗坳頭

網上片段所見,起火地點為光華中心3樓天台位置,現場火光熊熊,濃煙直捲半空。 元朗光華戲院 元朗光華戲院2025 橫跨大馬係陳光記鐵價百貨的橫額,寫「陳光記 ….廿一… 酬賓廿一天」,陳火光提及過陳光記係陳母於1946年間在元朗合益街「福生堂藥行」前擺舖創辦,如果係廿一週年,照片年份接近1967年。 陳光記旁的一幢谷亭街轉角位大廈,前身是元朗米地,米地搬遷後興建起五層高大廈,靠谷亭街的一翼,有雷達錶廣告,路口轉角位有元朗戲院上映廣告,外牆見到元朗區體育會,大滬旅店、在旁有招牌誠興建築運輸公司,陳光記,朱達利等,都係昔日著名商號。

元朗光華戲院: 元朗戲院

尼克遜與夫人參觀了學校圖書館,為學生在習字本上簽名留念,那時候尼克遜夫人是使用毛筆簽字,看來難不到她。 百老匯The ONE(尖沙咀The ONE)2010年9月16日開業,2023年2月26日結業,現址將由MCL接手,將於2023年7月營業。 K11 Art House (尖沙咀K11 MUSEA)2019年8月27日開業,2021年2月28日結業,現址由MCL接手,於2021年3月7日營業。 Toby 同時提供網上預約服務,方便你之餘,亦能令你以至抵價錢,享受最優質服務。 『宅谷地產資訊網』只提供資訊媒介平臺給予網絡使用者放盤或搜尋樓盤,資訊內容由第三方提供者提供或由『宅谷地產資訊網』從其他參考資料或來源獲取。 元朗光華戲院 本網頁中涉及任何人士、產品或服務的資訊,不得視為『宅谷地產資訊網』推薦或認可。

水牛嶺東北邊近水邊村是木屋區,北面是當年比利時天主教會捐建的平房區,西南面是粉絲廠。 而水牛嶺山上的粉絲廠,每天早上由山腳的廠房用無車牌號碼的貨車運上山去掛曬,直至到下午三點後便曬乾,隨後工人在木架上扯起紅旗,示意水邊村輪值的幾家人,可以上山收拾掉在地上的粉絲碎,廠方與這幾戶村人對分所拾,村民各攜己份回家。 元朗劇院位於元朗新市鎮西南角,毗鄰元朗公園、元朗大球場和元朗公眾泳池;大堂內特設竹林庭園,帶出寧靜雅緻的文化氣息。

元朗光華戲院: 元朗光華: 豐澤 – 分店地址

木利號後方有文華書局舊址的招牌,和「大德堂藥行」的招牌,當時大德堂由於舊址興建盛發大廈,短期搬對面即金輪樓的位置營業,後來大德堂東主姜先生又搬到盛發大廈即是現時位置。 元朗大馬路龍子餐廳 Dragon Seed Restaurant Night Club,龍子餐廳是南邊圍龍氏創辦,菜式中西合壁,既是中式茶樓,又是西式餐室,龍子著名食品有蛋撻、雞批及西餅。 據悉水牛嶺在日佔時期曾經用作斬頭行刑的地方,今天水牛嶺建有一個二次世界大戰殉難同胞公墓,合葬日治時代二百名無人處理之英魂,當年時勢紊亂殉難者乏人料理,元朗博愛醫院於一九五六年在水邊村山頭籌建公墓,將殉難者合葬,並舉行揭碑公祭禮,由博愛醫院總理定期拜祭。

元朗光華戲院: 元朗西迴旋處

圖片中文記傢私旁邊是泰祥街三號「木利號傢俬」,今天在元朗大馬路其中一個樓梯口仍然掛著一個 6 個字電話號碼的「木利傢俬」舊招牌,可算是 70年尾的元朗古蹟,一段路人走過也不會發現的。 元朗木利號由家族經營,東主姓林,木製品手工一流,兄妹都在元朗市內開設木利傢俬,後來傢俬生意後繼無人。 木利的商品包牯新娘紅屐,女性穿的花屐,男士穿的板屐,甚至街市豬肉佬的高屐也有。 元朗光華戲院2025 元朗商會小學由元朗商會創辦,最初在1946年於商會會所闢作課室辦學,後來遷入大旗嶺校舍,數年後學校獲政府撥地,於1953年在大陂頭興建成新校舍,同年尼克遜訪問元朗。 昔日元朗西迴旋處附近建有聖馬提亞堂,聖馬提亞堂前身是元朗福音堂,後來於 元朗光華戲院 1955年改名為元朗聖公會聖馬提亞堂,三年後(1958年)鄭肖珍應教會發展需要,將水邊村媽廟路口之六千多呎地皮奉獻給教會作為興建聖堂之用。

元朗光華 到2006年11月因戲院大樓重建,只保留地庫4間影廳,到2008年縮減至2間影院共453個座位,唯受商場新戲院大樓以招標決定新戲院大樓經營者,於2018年6月6日結業。 寶華戲院 位於大埔墟寶鄉街東亞銀行與中國銀行位置,現已為實惠家居廣場大埔墟分店。 在六七十年代,寶華是新界區規模最大的「龍頭戲院」,全院裝設冷氣及使用軟座,擁有多達一千三百個座位。 1980年代後期,大埔的銀星戲院、鴻基戲院、星輝戲院相斷開業後,寶華戲院經營走向下坡,於1990年代改為發售全日通戲票以吸引觀眾。 元朗廣場曾經是元朗最大的購物中心,直到YOHO MALL在2015年開業。 富達廣場毗鄰元朗區繁華熱鬧的教育路,鄰近購物商場中心林立,包括千色廣場、光華廣場及合益廣場,形成匯聚消費者的購物熱點及零售商的營商集中地。

至2020年,元朗戲院指自10月1日起停業裝修,而戲院毗鄰的惠康超級市場亦已結業及清空,另一角的元朗郵政局則搬到新址,自此元朗戲院沒再營業,低調地告別一眾街坊。 近日有街坊經過發現,元朗戲院已開展清拆重建工程,由於戲院的三角屋頂設計別具特色,擔心特色建築從此在區內消失。 1980年代在右方建築物的門口梯級位置,經常有車仔檔小販賣麵、牛雜和魚蛋等小食,早上還有人賣腸粉。

元朗光華戲院: 元朗大馬路

右邊是南門口 33 號,相信是由元朗舊墟墟主,錦田鄧氏鄧光裕堂所建(1920年代前),雖然元朗新墟(合益街市)成立後舊墟便漸漸衰落,但位於南門口的一排商店仍繼續營業,便利附近居民。 從前這裡附近有一條水道叫元朗湧,作水利貨運之用,所以舊墟在昔日輝煌之時,擁有超過百多間山寨廠和手袋廠等。 可能早十幾年前,從南門口進入舊墟,還可以看到一塊在1934年豎立的修橋紀念碑,碑上記載了修橋的歷史。 再往前走,便是昔日元朗墟圍門,現時只剩下一個土地公神主位,從其殘缺的青磚上,可看出它年代久遠。 至康熙八年 (1669年) 復界,新界五大家族之一的鄧氏,早在北宋時期已遷居元朗錦田,在此建基立業,當中錦田鄉人鄧文蔚,少貧力學,才思敏捷,終考取進士 (1685),獲授浙江龍遊縣知縣,是為本港清代第一位的進士。

元朗光華廣場 OK便利店建立鮮明時尚的品牌形象,不斷為顧客提供日新月異的購物樂趣和新鮮感,並集中資源不斷推出創新意念的推廣活動及廣告攻勢,彰顯品牌「新鮮感全接觸」的市場定位。 本人已查閱貴公司的 私隱政策和 收集個人資料聲明,並同意貴公司使用本人於此所填寫的個人資料作直接促銷。 元朗十八鄉會所於1970年建成,即今天新元朗中心對面,由理民府撥地興建,最初是一幢千餘呎之會所兼診療所,預定開幕後在會所設辦廉費診療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