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濟醫院董事局於2005年與香港執業眼科醫生會合辦「仁濟醫院鄭承隆眼科診所」,由眼科醫生會派出專業眼科醫生註診,為市民提供眼科檢查及專科治療。 1962年初,荃灣商會成立「興建『仁濟醫院』籌備委員會」。 仁濟醫院樓層2025 1962年8月25日,發起人葉德範不幸辭世,荃灣商會推選邱德根繼任商會理事長並繼續領導籌建仁濟醫院的工作。 1967年,仁濟醫院董事局正式運作,邱德根擔任主席,正式向香港政府申請於關門口村原址興建仁濟醫院。 此外,中心亦會安排註冊中醫師舉辦中醫健康教育講座,並以優質中藥材搭配推出多款時令保健湯包和花草茶,旨在提高大眾對預防保健和養生的意識,防患未然。 年滿六十五歲或以上,服務對象為未能居於家中而需要醫療、護理、康復及起居個人照顧的長者,這些長者因健康狀況惡化以致護理安老院未能提供適當的照顧,但暫沒需要入住療養院以接受更深入的醫療及護理服務。
1962年初,荃灣商會成立咗「興建『仁濟醫院』籌備委員會」。 同一年,仁濟醫院董事局正式運作(喺1967年成立),並由邱德根擔任主席,正式向政府申請撥地同埋起醫院。 呢間醫院喺1973年落成,主要為荃灣同鄰近地區市民提供急症同延續護理服務。 仁濟醫院而家係九龍西醫院聯網其中一間急症醫院,而呢間醫院嘅耳鼻喉頭頸外科亦係聯網嘅專科轉介中心,呢間醫院亦係香港提供全關節置換手術服務嘅主要醫院之一。 仁濟醫院牙科診所由仁濟醫院董事局(並非由醫院管理局管轄之仁濟醫院)營運, 為市民提供牙科服務。 仁濟醫院現時共有五間牙科診所,分別設於荃灣、土瓜灣、筲箕灣、觀塘及粉嶺,為市民提供優質但費用低廉的牙科服務。
仁濟醫院樓層: 醫療服務
醫院至今已發展成為4棟建築,設有700多張住院牀位,旗下有2,000名員工。 現時,仁濟醫院是醫院管理局九龍西醫院聯網其中一所急症醫院和耳鼻喉頭頸外科的專科轉介中心,亦是本港提供全關節置換手術服務的主要醫院之一。 仁濟醫院樓層2025 仁濟醫院(英文:Yan Chai Hospital),係香港新界荃灣嘅一間民辦地區性質嘅慈善機構兼慈善醫院,除咗提供醫療服務之外,重開辦中學、小學、幼稚園、社區中心同老人院,亦係香港六大慈善機構其中之一。
- 現時,仁濟醫院是醫院管理局九龍西醫院聯網其中一所急症醫院和耳鼻喉頭頸外科的專科轉介中心,亦是本港提供全關節置換手術服務的主要醫院之一。
- 這家於1973年以「仁心仁德、濟世濟羣」為念創立的慈善醫院,最初飽歷政治、經濟困阻,原來曾較同期的港安醫院前身慢了逾9年才能開業。
- 如果沒有領取綜援,亦可以在確認符合特定資格同通過經濟審查後,申請公立醫院及診所費用減免、撒瑪利亞基金及關愛基金醫療援助項目。
- 請注意,因應疫情關係,2021年7月23日開始已實施特別探訪安排及作預約登記。
此外,醫院設有全科診所提供普通科同家庭醫學專科門診服務,呢間全科診所更係家庭醫學嘅培訓中心。 位於荃灣市中心的仁濟醫院現時是醫管局九龍西醫院聯網其中一所急症醫院和耳鼻喉頭頸外科的專科轉介中心,亦是本港其中一所專責提供全關節置換手術服務的公立醫院。 仁濟醫院樓層2025 醫院除提供廿四小時急症室服務外,還有多元化的專科醫療及專職醫療服務。 本院同時亦管理兩間普通科門診診所,分別為戴麟趾夫人普通科門診診所及伍若瑜夫人普通科門診診所,為區內市民提供多元化的基層醫療護理服務。 仁濟醫院嘅名稱係以「仁者存心,痌瘝在抱;濟世利眾,保健為先」兩句嘅首字聯成。
仁濟醫院樓層: 專科及臨牀服務:
仁濟醫院設多個無障礙設施,包括出入口、通道、升降機、傷殘人士輪椅停泊位和暢通易達洗手間等,設計充份考慮輪椅/行動不便人士的需要。 大部份高低不平的地方設有斜道,而斜道較為平坦,輪椅人士可輕易上落。 仁濟最初是鄉紳葉德範59年於荃灣商會發起,冀應付日增的醫療需要,惟他62年8月猝逝,須由在荃灣辦戲院、錢莊起家的邱德根接手。 62年年底,立法局三讀通過《仁濟醫院條例》,仁濟跟港安前身的荃灣療養院同於63年奠基,但危氏指,港英對北方人為主的仁濟董事局心存芥蒂,最終基督教會的療養院64年5月開業,仁濟卻要73年10月始揭幕。 如果你是合資格人士(即香港身份證的持有人)並擁有醫療保險,便可以報銷公立醫院費用。
因應醫院管理局就新型冠狀病毒最新情況啟動的「緊急應變級別」,除非個別原因,公立醫院實施特別探訪安排。 同時請注意,醫院管理局的專科門診服務亦因應級別作出了新安排。 仁濟醫院樓層2025 院內設有客飯廳、寢室、護士室、隔離室、診症室、藥房、物理治療室、職業治療室、懷緬治療室、小組活動室、廚房、洗衣房、寫字樓及院車等。 陳建仁也提到,高雄旗美九區的高齡人口比例較高,部立旗山醫院肩負長期照護服務工作,讓地方長者獲得專業妥適的照護。 總統蔡英文上任後,長照相關預算從2016年的新臺幣54億元,明年編列超過876億元,全力達成在地醫療、在地安老的目標。 陳建仁致詞時表示,他自己對旗山很熟,很多家人住在旗山,但親戚經常因牀位不足,只能到更遠的義大、高醫、高雄長庚等醫院就醫,希望第二醫療大樓能盡快興建,讓在地居民就醫更便利。
仁濟醫院樓層: 服務範圍
本院轄下首間綜合醫療中心於2018年開幕,選址於長沙灣元州街,中心設有四間診症室,提供一站式牙科、中醫及西醫(全科及專科)服務,為市民帶來更方便的醫療體驗。 綜合醫療中心配備最新的專業治療儀器,包括中醫診症室設有電動升降針灸牀;牙科診症室設有數碼全景口腔設備及數碼X光掃瞄器等,再配合本院專業的醫療團隊,務求將多元、優質的醫療服務以大眾化收費擴展到不同社區。 仁濟醫院早於1973年便投入服務,旨在為荃灣及鄰近地區提供急症及延展護理服務。 1991年它正式成為醫院管理局九龍西聯網轄下的主要公立醫院之一。
68年起於荃灣寫博士論文的人類學學者羅碧詩(Elizabeth Lominska Johnson)曾靠港安醫院治好長子的肺炎,形容服務一流,惟坦言收費「相對昂貴」。 據稱,多得荃灣省外人士、廠商及美國政府等資助,荃灣療養院開業之初三等房(5人房)每天收5元,另設11張免費病牀,至65年3月收費已升至7.5元,且取消免費牀。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本院有2,500位員工,其中208位為醫生、884位為護理人員、248位為專職醫療人員和1,160位其他職系員工包括行政與支援服務工作人員。 陳其邁說,旗山醫院的服務不僅侷限於旗山一帶,同時包括里港、高樹、三地門等區域,形成跨區域的醫療服務網絡,旗山醫院更是山區緊急醫療的前進基地,在緊急狀況下,也作為前進指揮所,擁有至關重要的功能。 陳建仁說,國際局勢變遷,為因應緊急狀況發生時,能夠持續提供緊急醫療服務,增加地下樓層醫療空間。 也請旗山醫院審慎完善規劃後,儘速提報公共建設計畫至衛生福利部審查,並由國家發展委員會,依行政院覈定公共建設額度,會同有關機關共同審議。
仁濟醫院樓層: 管理架構
仁濟醫院自1985年起與電視廣播有限公司舉辦電視籌款節目,1985年至1986年節目稱為《仁濟行善同歡樂》。 1987年起,節目更名為《慈善星輝仁濟夜》,並定於每年1月舉辦,是無綫電視慈善節目之一。 仁濟醫院樓層2025 2010年更獲得卓悅美容集團冠名贊助稱為《卓悅美容集團呈獻:慈善星輝仁濟夜》。
仁濟醫院樓層: 慈善機構節目
為現正輪候公屋的個人或家庭並居於不適切住房或急需社區支援的荃灣居民提供過渡性房屋及社區支援服務,讓他們逐步改善居住環境。 70年代初,荃灣區人口已增至約30萬,仁濟收費跟政府醫院劃一,貧民更免費,原先設計的100張牀位已不敷應用,故開業翌年,邱德根已宣佈要擴建3層,由地區普通科醫院發展為全科醫院,78年再度展開工程。 二戰後,荃灣長時間缺乏正統醫療,長時間靠唯一的青山公路送到九龍就醫,病危者隨時一命嗚呼。 就算是羅碧詩的兒子,60年代末、70年代初也試過跌斷骨,須送赴九龍醫治。
仁濟醫院樓層: 服務時間
迄今,仁濟醫院已發展為一所提供急性及延續護理服務的全科醫院,截至2022年12月31日,醫院共有病牀809張,為荃灣及鄰近地區市民提供具質素的醫療服務。 於2003年成立,並於2015年遷至荃灣仁濟醫院新大樓的「仁濟醫院—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診所暨教研中心(荃灣區)」面積超過9,000平方呎,中心內設有十間診症室、兩間針灸室、一間評估室及中藥房。 仁濟醫院樓層2025 除提供普通科門診外,更提供不同的專家門診服務(包括:內科、皮膚科及針灸科)及公務員中醫服務。 此外,醫院設有全科診所提供普通科及家庭醫學專科門診服務,而該全科診所更是家庭醫學的培訓中心。
仁濟醫院樓層: 牙科服務
以2020年6月2日下午12時正為例,律敦治醫院嘅參考等候時間超過1小時,按此查閱最新輪候時間。 仁濟醫院樓層2025 仁濟醫院樓層2025 這家於1973年以「仁心仁德、濟世濟羣」為念創立的慈善醫院,最初飽歷政治、經濟困阻,原來曾較同期的港安醫院前身慢了逾9年才能開業。 我們的使命是為你帶來可靠的醫健資訊,讓你可以為自己和家人作出最好的選擇。 仁濟醫院每一度的「愛心曲奇暖萬家」慈善義賣活動,由1992年開始舉辦一直獲得大班麵包西餅全力贊助,為「仁濟緊急援助基金」籌募經費。
仁濟醫院樓層: 中醫藥服務
但訪客於探病前需要提供新冠病毒的陰性檢測結果及預先填寫健康申報表,如訪客已接種兩劑2019冠狀病毒病疫苗並於探訪前滿14天,則可豁免檢測。 仁濟醫院社會服務部積極響應社會的動態需求,重點關注老年人、康復、青少年和兒童護理、培訓和志願服務等5項工作。 仁濟教育服務始於1980年代,現時共開設23所學校,包括6所中學、5所小學及12所幼稚園或幼兒中心。 1973年8月28日,仁濟醫院正式成立,醫院成立初期是一間只有一百多張病牀的小型社區醫院[1][2]。 如果本身領取綜援,只需於每次登記求診時通知職員可以豁免醫療費用,並出示身份證明文件,經職員確認後,即可獲豁免公營醫療服務收費。
仁濟醫院樓層: 日間及專職醫療服務
為進一步協助有需要的人士,仁濟醫院牙科診所已加入綜合社會保障援助(綜援)計劃及「長者牙科服務資助計劃」。 自2020年3月起,仁濟醫院的中醫門診分別設於醫院本部、葵青區和深水埗區,提供資助中醫全科諮詢和針灸服務。 院內的門診設有9間診室、1間評估室和中藥房,提供中醫診療、針灸服務、內科、皮膚科等專科門診。
仁濟醫院樓層: 服務簡介
至今,仁濟醫院的牙科服務已伸展至香港島、九龍及新界北區,為更多的市民提供牙科服務。 仁濟醫院於1973年成立, 並提供急性、康復、復康、療養服務的慈善性質地區全科醫院, 仁濟醫院位於香港新界荃灣仁濟街7-11號。 仁濟醫院樓層 仁濟醫院是九龍西醫院聯網其中的一員,並且設有800張住院病牀,主要為葵青區和荃灣區的居民提供全面的急症、延續護理、日間護理及社區醫療服務。 仁濟醫院於1973年由仁濟董事局創辦,當時,醫院僅有一百張病牀,主要提供康復服務。 隨著荃灣區人口激增,院方因應社區的需求,不斷拓展新服務與設施;1991年醫院更成為醫院管理局轄下的公立醫院。
申請人需經安老服務統一評估機制評定為需要護養服務及願意和適應羣體生活的長者。 1959年,荃灣商會理事長葉德範聯絡地區的紳商人士周卓明、周坤成、許添、邱子田及何傳耀等開始籌備興建地區醫院工作,取「仁者存心,痌瘝在抱;濟世利眾,保健為先」的首字聯成新醫院的名稱。 仁濟醫院樓層2025 高雄市長陳其邁、立委邱議瑩今天陪同陳建仁視察衛生福利部旗山醫院長照大樓設施,會中也討論到部立旗山醫院正在規劃興建第二棟醫療大樓,其中地下3層樓規劃戰時作為醫療區使用部分。 仁濟醫院樓層 仁濟醫院樓層 房屋局將於屯門、元朗、上水、啟德、牛頭角及柴灣多區,共八個選址,興建約30,000個「簡約公屋」單位。 仁濟醫院樓層2025 建築期大約只為一至兩年,單位內有獨立洗手間、煮食空間、冷氣及熱水爐等設施。 仁濟醫院樓層2025 預計首階段約2,100個「簡約公屋」單位最快可在2024至2025年度落成,其餘單位分別會在2025至2026年度和2026至2027年度分階段落成,期望短時間內改善基層市民的住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