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5日,港鐵開放快將啟用的何文田新車站予公眾參觀,有網民發現一機房當時被冠以「環境控制系統房(東西綫)」,但在該站正式啓用後已移除東西綫之名。 然而對於大圍至紅磡一帶新建路段,從展開工程到完工於沿途所設的「裏數牌」,一直都以EWL(東西綫)稱之。 屯馬綫由沙田至中環綫大圍至紅磡的新建路段與原有的西鐵綫以及馬鞍山綫連接而成,在規劃及建築時稱為東西走廊(East West Corridor)或東西綫(East 屯門站去南昌站2025 West Line)[4]。 2020年1月17日,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宣佈屯馬綫一期於同年2月14日通車,取代原有馬鞍山綫,並由大圍延長至啟德[5]。 此站預留位置於亦園路以北,位於天水圍站至兆康站之間,將服務日後洪水橋新市鎮。

  • 此站歷史可追溯到1993年發表的《鐵路發展策略》,當時是「西部外走廊」的一個車站,而非「西部走廊」(今屯馬綫)的一部分,原計劃於2001年後始興建,經地區人仕爭取,此站最終納入「西部走廊」,提早興建。
  • 至於餘下路段則於2021年6月27日啟用,意味建造工程歷時超過9年的屯馬綫正式全綫通車[15][16]。
  • 為了吸引乘客交回已使用的磁帶車票,凡交回任何已逾期的10張「自悠通」或「節日通」車票,可免費換取即日有效的「自悠通」連登車證各一張。
  • 南昌站上蓋物業發展項目經歷流標後,於2011年10月19日由新鴻基地產附屬機構仲益有限公司以低於市場預期的港幣118億元投得。
  • 2016年10月15日,港鐵開放快將啟用的何文田新車站予公眾參觀,有網民發現一機房當時被冠以「環境控制系統房(東西綫)」,但在該站正式啓用後已移除東西綫之名。
  • 目的是減低乘客的八達通餘額不足,未能使用轉綫閘機轉乘,以及減低前往大堂兩端的客務中心增值帶來的不便,而增值機亦設於轉綫閘機附近。

同時,由於路線相當冗長,令不少乘搭兩綫往返目的地的乘客卻步;月臺與海底隧道巴士站的出入口的距離亦有所增加,因此不少轉乘過海巴士的乘客改於宋皇臺或土瓜灣站轉車[71],甚至直接乘搭取道紅磡海底隧道的巴士,令部份過海巴士的客量有所上升。 2021年9月12日 ,位於沙田圍站至烏溪沙站發生訊號故障,屯馬綫列車班次大受影響。 為維持列車服務,屯馬綫服務斷開為二部分,分別是每10分鐘一班的屯門站至大圍站,而大圍站至烏溪沙站暫停服務。

屯門站去南昌站: 車站軼事

登車證上印有購買車站及日期的蓋章以作識別,推廣期延長至2024年6月30日。 在九廣西鐵早期的規劃時,此站稱為「欽州街站」(Yen Chow Street Station)[7],是西鐵第一期在九龍市區的總站;隨後因應車站地處南昌邨以西[8],最終定名為南昌站。 2010年,有市民發現南昌站大堂收費區內近洗手間和東湧綫轉綫通道設置了兩部自動飲料售賣機(俗稱「汽水機」),售賣的飲料冷熱俱全,疑鼓勵乘客即場飲用,有引導乘客誤墮法網之嫌。 兩鐵合併後配合閘區合併,港鐵於該堵牆壁開闢了七條通道,並架設斜道連接兩個月臺,自此兩個月臺變成同一島式月臺。 四個月臺原為側式月臺,1號及4號月臺因分屬九鐵及地鐵範圍而被主力牆分隔。

現時,屯門站內提供不同類型的商店供乘客購物或進食,例如有便利店、麵包糕餅店、零食店、個人護理店和地產代理等[3]。 此外,兆康站車站大堂南北兩端設有兩個公共運輸交匯處,名為兆康站南面公共運輸交匯處及兆康站北面公共運輸交匯處,設有巴士、小巴及的士站。 屯門站去南昌站 2020年5月,運輸及房屋局向立法會呈交屯門南延綫報告,提到港鐵建議在屯門站和屯門南站之間的第16區(粵語:第16區站)加設一個車站,並預留向龍鼓灘延伸的條件,以配合未來的屯門西發展[51]。 由於紅磡至大圍段以「服務經營權」形式興建,港鐵無須藉上蓋物業收益補貼施工費用。 至於何文田站的上蓋物業發展項目,則用於補貼港鐵興建觀塘綫延綫的開支。

屯門站去南昌站: 南昌站 (香港)

1967年,英國的費爾文霍士顧問工程公司發表了《香港集體運輸研究》,提議香港興建地底集體運輸城市軌道交通系統,其中一條被建議路綫為「沙田綫」,為當時建議興建的四條路綫之一。 沙田綫建議於沙田的禾寮坑、下禾輋、沙田中、山下圍、紅梅谷(接近現大圍站)、慈雲山、鑽石山、啟德、馬頭圍(接近現宋皇臺站)、土瓜灣、何文田、紅磡及尖沙咀設站。 根據九龍城區議會交通及運輸委員會在2023年3月的文件,於早上繁忙時段,屯馬綫土瓜灣站與啟德站之間的載客率約為四成(往屯門方向)和兩成(往烏溪沙方向)[21]。

而龍門居、富健花園及新屯門中心的乘客,日後能轉搭輕鐵前往屯門南站轉車。 但由於此綫定綫非常迂迴,除「遊車河」的乘客外甚少有乘客坐足全程,或利用此綫往來新界西及新界東,反而依舊利用城門隧道轉車站之轉乘優惠或乘搭九巴43X、263、269D等線,乘搭巴士往返兩地。 隨住兩鐵合併,港鐵喺2008年9月28號簡化咗西鐵綫同東湧綫之間嘅轉乘設施,包括拆除南昌站大堂嘅轉車閘機,同埋鑿開1號及4號月臺間之間嘅牆,加設轉車通道畀東湧綫乘客橫過對面月臺轉西鐵綫,但實際上好少人噉樣轉車。 南昌站(英語:Nam Cheong Station)是一個位於香港九龍深水埗區深水埗西九龍公路橋下,屬於港鐵[註 3]屯馬綫[註 4]與東湧綫的鐵路轉乘站,車站鄰近深旺道、欽州街西及東京街西,於2003年12月16日啟用。 南昌站因鄰近公共屋邨南昌邨而得名,但最接近車站的公共屋邨卻為富昌邨。 屯門站去南昌站2025 D2出口及其相關設施曾於2012年9月29日起為配合匯璽工程一度暫時關閉,而車站外原設有公共運輸交匯處(南昌站公共運輸交匯處)亦因興建上蓋項目而於同日停用。

屯門站去南昌站: 港鐵路綫圖

於天水圍站及南昌站客務中心,乘客可以現金、八達通、二維碼電子錢包或信用卡付款;其餘車站只收現金。 值得留意的是,全日通的售價比兩程來往屯門和南昌站的車費相對便宜[2]。 閘區合併在2008年9月28日實施,轉綫閘機當日起停用,先是用黃色封套包裹,不久後連同分隔原兩鐵收費區的欄杆一併拆除。

上蓋物業興建工程於2012年展開,由該年9月29日起,南昌站公共運輸交匯處永久停用以配合地盤施工,車站大堂連接公共運輸交匯處的D2出口亦由同日起封閉。 D2出口隨匯璽第一期住宅於2018年11月入夥,於同月底重新啟用,變成連接匯璽與V 屯門站去南昌站 Walk的通道。 屯門站去南昌站 九龍南綫於2009年8月16日通車,西鐵綫延伸至紅磡,南昌站之總站地位告終。

屯門站去南昌站: 出口數目

4月18日起,屯馬綫分6至8個晚上的非行車時間進行全綫列車測試,來回烏溪沙站與屯門站,自此西鐵綫及屯馬綫一期開始共用車隊營運。 5月2日,西鐵綫及屯馬綫一期當日的列車服務延遲至早上7時30分開始,以配合屯馬綫全綫大型列車測試,期間亦安排免費接駁巴士服務受影響的乘客。 屯門站去南昌站2025 測試最後比原定時間提早完成,西鐵綫及屯馬綫一期因此分別於早上約7時10分及早上6時40分回復正常。

屯門站去南昌站: 屯門醫院耐萬古黴素腸球菌個案組羣

「屯門-南昌全日通」可以在購票或換取車票後當天無限次乘搭屯馬綫(屯門站至南昌站)、輕鐵和港鐵巴士[1]。 屯門-南昌全日通(英語:Tuen Mun-Nam Cheong Day Pass,前身為西鐵綫全日通,2007年12月2日兩鐵合併前曾稱為西鐵自悠通、西鐵節日通)是香港港鐵為推廣乘搭屯馬綫(屯門至南昌各站)而推出的車票。 兩鐵合併於2007年12月2日生效,南昌站統一由港鐵公司管理,而原有九廣西鐵則改稱西鐵綫。 基於南昌站的特別意義,港鐵選擇於當日早上十一時半假此站大堂近A出口舉行兩鐵合併慶祝典禮,由政務司司長唐英年和港鐵主席錢果豐主持。 港鐵都會票、東湧—南昌全月通加強版、東湧—香港全月通加強版、屯門—紅磡全月通加強版、屯門—南昌全月通加強版、屯門—南昌全日通及部分港鐵紀念車票亦適用於此站。

屯門站去南昌站: 車站大堂

根據立法會財務委員會文件,2021年屯馬綫最繁忙路段為荃灣西至美孚,每平方米站立6人載客率為61%,每平方米站立4人載客率為86%[20]。 屯馬綫屯門至錦上路及大圍至烏溪沙段為高架橋,為了發生意外時讓乘客可安全返回地面,該等路段每隔一段距離皆建有緊急樓梯及疏散處。 沙中綫「大圍至紅磡段」原定2015年通車[7],先延遲至2018年[8],再受宋皇臺站發現古蹟影響押後至2019年中[9],及後因應紅磡站結構問題而一再延期。 南昌站在早期規劃時,使用的名稱為欽州街站(英語:Yen Chow Street Station)[9]。

屯門站去南昌站: 使用狀況

西鐵「節日通」於2004年12月20日推出,售價為港幣20元,適用於購票當天無限次乘搭西鐵(現時為屯馬綫(往來屯門至南昌站))、輕鐵、各新界西北的九鐵巴士、港鐵接駁巴士、K16線、以及於推廣期間內推出的其他免費接駁服務。 於2005年9月1日起改為長期推廣,並於當日起改名為西鐵「自悠通」,於各西鐵站票務處發售。 為了吸引乘客交回已使用的磁帶車票,凡交回任何已逾期的10張「自悠通」或「節日通」車票,可免費換取即日有效的「自悠通」連登車證各一張。 「自悠通」曾經有免費乘搭專線小巴81K線的優惠,於2005年2月1日生效,但已於2007年1月1日起取消。 屯門站去南昌站2025 另外曾經有新巴701線、702線及專線小巴95K線之轉乘優惠亦於同日取消。 由於車站係首個九廣鐵路同地鐵共用嘅鐵路車站,為咗方便乘客由九廣西鐵轉東湧綫前往香港島同大嶼山,因此車站售票同轉乘設施都同其他兩鐵轉車站唔同。

屯門站去南昌站: 港鐵全綫車站近 99%外賣商戶承諾不主動派發即棄餐具

屯馬綫全綫共27個車站,全程約75分鐘,連接位於屯門區的屯門站及沙田區的烏溪沙站,途經新界及九龍多個地區,大致呈東西走向,全長約56.4公里,是全港最長及最多車站的本地鐵路線,同時亦是唯一設有兩個車廠的本地鐵路線。 上午繁忙時間在天水圍站以後的車站[35]上車甚為困難,下午繁忙時間則以在九龍各站較多乘客上車。 若繁忙時間內屯門公路發生事故,會有更多乘客使用本綫,擠逼情況更見嚴重。 南昌站轉乘安排受兩鐵合併前月臺分屬兩間公司的歷史現實制肘,民間一直有意見認為並不方便[14][15],雖港鐵聲稱可在南昌站跨月臺轉乘往屯門和往香港兩方向列車,但很少乘客會跨月臺轉乘「倒頭車」[16]。 反而新界西既有大量居民有過海通勤的需要,而來自荃灣、東湧沿綫(由荔景站起各上行車站)亦不乏以西九龍、尖東或紅磡為目的地的乘客,但這類乘客必須上落樓層繞經大堂方可轉乘。

屯門站去南昌站: 八達通

唯最後,在政府決定興建「車鐵兩用」的東區海底隧道以紓緩當時的過海交通問題的同時,決定暫緩東九龍綫計劃。 有別於過往港鐵網絡發展車站上蓋物業的融資方式,本綫的新建路段由香港政府撥款興建,工程由港鐵監工,完工後交由九廣鐵路公司持有並以「服務經營權」方式授予港鐵公司營運。 屯門站去南昌站2025 屯馬綫一期大圍至啟德段於2020年2月14日正式通車,港鐵當日安排特別列車(用車為D397/D398)於清晨5時45分由啟德站開出前往烏溪沙站;而烏溪沙往啟德方向則按正常服務時間開出(5時38分;用車為D413/D414)。 同時,啟德站D出口亦在清晨5時20分率先開放予市民使用[12][13][14]。 隨2021年6月27日啟德至紅磡之間的一段鐵路通車,「屯馬綫」亦吿全面啟用,正式成為港鐵網絡的其中一條鐵路綫。 屯門站去南昌站 之後九廣鐵路推出西鐵節日通(西鐵自悠通)同埋西鐵全月通等平過巴士嘅車飛,吸引乘客搭西鐵。

屯門站去南昌站: 啟用

輕鐵兆康站位於屯馬綫兆康站以西,是輕鐵系統中覆蓋率(即由此站可一程車直達而毋須轉車的車站數目)最高的車站。 西鐵興建期間,九鐵在輕鐵兆康站上蓋加建通道連接西鐵站,使輕鐵擔當接駁交通工具角色,方便屯馬綫乘客轉乘輕鐵往返屯門各處。 由於馬鞍山綫沿綫大多是住宅區,只有石門站和第一城站附近是工商業區及校區,本綫客量穩定,通車初期擠逼情況在本綫列車並不常見,但近年因多個位處馬鞍山新市鎮的住宅項目落成,所以在早上及晚上繁忙時間,恆安至大圍段也會有擠逼情況出現。 根據港鐵向香港立法會提交的文件披露,馬鞍山綫最繁忙時段載客率在2014年和2015年同為80%(以車廂每平方米站立4人計算),最繁忙路段在車公廟站至大圍站之間[40]。 早喺兩鐵合併之前,當時嘅地鐵公司曾經研究將西鐵綫上下行行車方向對調[4]。 如果成事,來自新界嘅西鐵綫乘客就可以行過對面月臺轉搭東湧綫過海,相反東湧綫乘客又可以行過對面搭西鐵綫去廣東道、尖東同紅磡一帶。

屯門站去南昌站: 車站出口

啟用時,地鐵與西鐵大堂均在最底一層,兩鐵月臺同在上一層,但中間是一幅牆,分隔兩鐵月臺、列車和路軌。 乘客轉車要由月臺一層乘自動電梯返回大堂,經過閘機後,再乘自動電梯上月臺轉車,步程約需3分鐘。 屯門站去南昌站2025 2019年1月2日起,持票人在乘搭輕鐵時可於新款收費器拍卡(不必要),只需於遇上輕鐵職員查票時向職員展示即日有效全日通即可,非當日車票會被視作無票乘車,並須繳付附加費HK$370(大小同價)[2];在登上港鐵巴士時則需將車票輕觸八達通收費器[3]。 2019年1月1日或之前發售的全日通隨附蓋有車站及日期印章的「屯門—南昌全日通登車證」,在遇上輕鐵職員查票或登上港鐵巴士(新界西北)時,向職員/車長展示夾有全日通的登車證即可。 車站興建時,在2號月臺南面預留月臺結構位;而屯門站北面,往烏溪沙方向路軌旁亦設有預留位置,以便客量增長時可擴建多一條路軌及增加多一個島式月臺。

屯門站去南昌站: 轉車人流走向

[8]半年後,九鐵於12月7日早上10時至下午5時舉行南昌站開放日,增進公眾對九廣西鐵的認識[11];緊接於12月16日舉行九廣西鐵試搭日,地鐵東湧綫列車亦由當日起在此設站,首次向公眾提供列車服務,故當日為南昌站正式啟用之日。 南昌站是屯馬綫及東湧綫的中途站,乘客可在此站乘搭屯馬綫列車,往返屯門、元朗、荃灣、九龍西部、九龍中部、城門河東部及馬鞍山新市鎮等地,或乘搭東湧綫列車,往返大嶼山、青衣、九龍西部及港島北岸等地。 屯門站去南昌站2025 九廣西鐵2003年通車後客量持續偏低,為吸引乘客乘搭西鐵,九廣鐵路公司於2004年7月14日宣佈推出一系列車費優惠。 屯門站去南昌站 [4]「西鐵學生全日通」(West Rail Student 屯門站去南昌站 ONE-DAY Pass)於同年7月21日至8月31日期間向出示學生證的12-25歲全日制學生發售,售價$18。 九鐵並未特地印製西鐵學生全日通車票,僅在2003年停用的東鐵成人單程票上加貼「西鐵學生全日通」字樣權充。 不過,車站啟用時,上蓋物業工程仍未展開,故先建造一個臨時C出口,設有行人天橋及扶手電梯連接輕鐵屯門站,旁為現有C出口預留結構。

屯門站去南昌站: 運輸及物流局局長在《香港主要運輸基建發展藍圖》記者會開場發言

此站的接駁巴士上落客點設於兆康站 (南) 公共運輸交匯處,可用,或依職員指示前往。 2009年九龍南綫通車後,東湧綫乘客可以轉西鐵綫出尖沙咀同紅磡,經本站轉車嘅乘客有所回升。 其後,前九廣鐵路公司與新巴於2004年8月22日起,為九廣西鐵轉乘新巴的701及702線[註 9]提供免費轉乘巴士優惠。

但在九廣西鐵自2003年12月20日通車至2016年1月1日一直只以7卡列車營運時,只會使用月臺中間的第2-8卡的位置。 由於當時車頭駕駛室不能對準月臺兩端的職員區域,此站月臺上設有數個閉路電視屏幕,位於列車停泊時駕駛室所對應視線,而對應的月臺幕門安裝了幕門的控制版。 由2016年1月2日至2018年5月26日,西鐵綫列車逐步由7卡增加至8卡,使8卡列車的車頭駕駛室終於能對準往紅磡方向的職員區域,直至2018年5月27日全綫正式以8卡列車營運為止。

2007年12月2日兩鐵合併,「西鐵自悠通」由港鐵的「西鐵綫全日通」(West Rail Line Day Pass)取代,而售價、發售地點及使用範圍維持不變。 「西鐵綫全日通」磁卡車票以代表西鐵綫的桃紅色為主調,中間印有香港濕地公園和近畿川崎列車車身圖像。 首批印製之「西鐵綫全日通」車票,列車車身仍殘留有九鐵標誌,後來新印製的車票雖已塗去九鐵標誌,但「錯版」車票仍然流通。 香港政府的交通費補貼計劃適用於「屯門—南昌全日通」,於購買後30日內須到「指定車船票自助登記站」將車票登記,以將相關費用與八達通記錄掛鉤,用作計算總開支及補貼金額。 本站底層平臺存放著多部售票機,包括2016年全面停用的兩款輕鐵單程票售票機、早在兩鐵合併前已停用,東鐵車站內的舊式直立式售票機,以至東鐵引入自動收費系統時使用的第一代售票機。 連接屯門站上蓋物業瓏門與商場V city的D和E出口,早於2012年12月建成;V 屯門站去南昌站 city在2013年8月1日開幕,C3、D和E出口一同於下午2時啟用。

南昌站上蓋物業發展項目經歷流標後,於2011年10月19日由新鴻基地產附屬機構仲益有限公司以低於市場預期的港幣118億元投得。 [13]該住宅發展項目命名為「匯璽」,建有高座與低座住宅各七座,並在基座附設名為「V Walk」的購物商場。 車站建於被深旺道、東京街西、連翔道與欽州街西包圍,夾於富昌邨與長沙灣副食品批發市場之間的新九龍內地段第6436號,上蓋為私人住宅「匯璽」與西九龍公路天橋。 屯門站去南昌站 本站設有37間商店/自助商店/自動售賣機(截至2020年2月),最新商店資訊可瀏覽港鐵網站「商店搜尋器」。 下稿代空運牌照局發出:   空運牌照局就香港航空有限公司提出的牌照續期申請,決定將有關牌照續期,有關牌照自今日(十二月十二日)起生效,至二○二八年三月二十四日(首末兩天包括在內)。 本站設有31間商店/自助商店/自動售賣機(截至2020年2月),最新商店資訊可瀏覽港鐵網站「商店搜尋器」。

當日起,連結南昌站與尖東站的港鐵接駁巴士K16綫取消與港鐵市區綫列車之轉乘優惠,並於9月19日永久停辦。 由於屯馬綫票價較高昂(如來回屯門與南昌之間成人八達通來回票價為$34.6),而此票更包含全日無限次乘坐輕鐵及港鐵巴士,因此大量前往新界西北本地居民或該區居民(主要是成人及八達通儲值不足的學生)均會購買屯門—南昌全日通(及其前身)節省金錢。 乘客向客務中心(九鐵時代為票務處)退回10張「屯門—南昌全日通」(只限啡色及白色版本全日通車票),即可免費換領一張當日有效的屯門—南昌全日通及登車證。 屯門站去南昌站 現時定價$28的屯門—南昌全日通,於屯馬綫屯門至南昌站的客務中心閘外櫃位有售。 持票人可於購票當日無限次乘坐屯馬綫屯門至南昌路段,並可於同日無限次乘坐輕鐵及港鐵巴士,九龍南綫通車前更可免費乘坐港鐵接駁巴士K16綫(現已取消)。

屯門站去南昌站: 車站周邊

南昌站中間有幾部轉車閘機同埋牆(2008年拆咗),用嚟分隔兩鐵嘅管理範圍。 屯門站去南昌站2025 而持有八達通乘客可以於轉車閘機直接往返兩間公司嘅收費區,唔使自其中一個收費區出閘然後再入閘。 由於車站是首個以及唯一一個九廣鐵路與地鐵共用的鐵路車站,為了方便乘客由九廣西鐵[註 4]轉乘地鐵東湧綫,因此車站的售票及轉乘設施均與其他兩鐵轉車站有所不同。

本站設有21間商店/自助商店/自動售賣機(截至2020年2月),最新商店資訊可瀏覽港鐵網站「商店搜尋器」。

2009年8月16日九龍南綫通車後,原本屬於西鐵綫的南端終點站的南昌站成為了西鐵綫的中途站。 而原本只作為落客用途的2號月臺也成為前往紅磡站(現隨著屯馬綫全面開通延伸至烏溪沙站)的月臺。 早在兩鐵合併之前,當時的地鐵公司曾經研究將西鐵綫上下行行車方向對調[8],不過由於要將上下行月臺方向對調需要改動整條西鐵綫的信號系統,結果這個構想最終並未有實行。 而原本只作為落客用途的2號月臺也成為前往紅磡站(現隨着屯馬綫全面開通延伸至烏溪沙站)的月臺。

屯門站去南昌站: 車站象徵

屯門站東面為公共運輸交匯處,內有巴士、小巴及的士站,並設有港鐵巴士路綫K51、K52、K52A、K53、K58及506可供乘客轉乘港鐵巴士前往富泰邨、大欖、龍鼓灘、曾咀靈灰安置所、掃管笏、青山灣、屯門碼頭或友愛邨等地。 屯門站是屯馬綫的上行總站,乘客可在此站乘搭烏溪沙方向的列車,往返屯門、元朗、荃灣、九龍西部、九龍中部、城門河東部及馬鞍山新市鎮等地。 屯門站(英語:Tuen Mun Station)是一個位於香港新界屯門區屯門市中心杯渡路及屯門河交界,屬於港鐵屯馬綫的鐵路車站,亦是目前屯馬綫的西面終點站,車站於2003年12月20日啟用。 兆康站是屯馬綫的中途站,乘客可在此站乘搭屯門方向或烏溪沙方向的列車,往返屯門、元朗、荃灣、九龍西部、九龍中部、城門河東部及馬鞍山新市鎮等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