膿腫會逐漸長大,張力開始產生,局部壓力增加,皮膚和周圍組織的進一步加強急性炎症反應,皮膚膿腫最終導致疼痛加劇。 在一般情況下,皮下膿腫需以手術作治療,由有經驗的醫生於患病處切開、引流膿液並將壞死皮肉清除。 然而由於表皮樣囊腫的致病原因之中,會與皮膚有摩擦、創傷、乾燥有關,平常大家還是要多多照護自己的皮膚健康,減少太乾燥、頻繁抓搔造成的皮膚表皮受損。 表皮樣囊腫的發生率很高,絕多數不用什麼特別原因,本來就有機會長出表皮樣囊腫。 只有少數患者的表皮樣囊腫則與體顯性遺傳疾病、長期太陽曝曬、或免疫抑制劑的使用有關。 粉瘤(英文︰Epidermoid Cysts)是皮膚下的良性小腫塊,由角蛋白積聚而成,內含脂肪酸及油質分泌物。

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皮膚科專任主治醫師劉洋豪醫師受訪指出,粉瘤的正式名稱為「表皮囊腫」,為最常見的一種皮膚囊腫。 有經驗的醫生可以通過詳細的臨牀檢查診斷出大部分的皮膚膿腫(皮膚膿瘡/皮膚含膿)。 有時,當皮膚膿腫(皮膚膿瘡/皮膚含膿)位於肛門或陰道周圍、或觸診時太痛,患者可能需要在術中全身麻醉下完全評估膿腫的嚴重程度。 免疫功下降病者較易患上皮膚膿腫,如糖尿病者、癌症者、愛滋病者、白血病者、鐮狀細胞性貧血病者、血管疾病者、炎性腸疾病者、酒精上癮者、靜脈注射吸毒者、嚴重燒傷者、嚴重創傷者等。 病者使用類固醇治療或化學治療可能較易患上皮膚膿腫。 皮膚膿腫中間的液態的物質含壞死細胞、細菌和其他組織分泌物,並形成一個含充滿膿液的膿胞。

化膿性粉瘤: 容易混淆玫瑰痤瘡同暗瘡? 一文睇清成因及治療方法

「粉瘤」其實是很常見的皮膚病,很多人以為是粉刺的一種,但其實它與粉刺並無關係,在醫學上的正式名稱為皮脂囊腫(Sebaceous Cyst),在全身部位都有可能出現。 如粉瘤發炎出現併發症,嚴重可引致皮膚壞死,甚至死亡,因此患上或懷疑患上粉瘤,都應盡快求醫。 粉瘤不見得最終都會發炎,除囊腫本身有開口易感染細菌外,最可能還是當外力摩擦擠壓或內在壓力讓囊腫的囊壁破裂了,使角質化物質跑出而引起發炎。

進行粉瘤手術前,醫師會先跟患者說明粉瘤的狀況,確認大小、位置,評估術前以及術後的風險,再決定是否要進行手術。 化膿性粉瘤2025 粉瘤是位於皮膚真皮層或皮下脂肪層的囊腫,主要是由於皮脂腺排出管阻塞,皮脂腺囊性上皮腫脹形成的囊腫,隨著時間愈積愈多,膨脹成球狀,造成皮膚凸起。 粉瘤生成的原因在於,皮膚最外層的表皮細胞因故跑到了較裡層的真皮內生長,形成一個附著表皮細胞的囊袋。 而隨著時間推進,表皮細胞應該代謝的老舊物質在此愈積愈多,最後膨脹而成一顆腫瘤。

化膿性粉瘤: 粉瘤是什麼?和體質有關?圖解「表皮樣囊腫」成因、手術、治療方法

而當醫師會依據病史與身體檢查作出臨牀診斷,並與脂肪瘤、粟粒疹、痤瘡等其他皮膚的結節做出鑑別診斷,通常不需要影像學檢查或抽血檢查。 粉瘤是個很通俗的說法,比較學術一點我們會稱這個為「表皮樣囊腫(epidermoid cyst)」,也有人稱此為皮脂腺囊腫(但後面我們會解釋為何這個稱法並不恰當)。 假如進行粉瘤手術時,粉瘤已發炎含膿,由於放膿後的傷口不能以外科縫線縫合,患者需定期覆診及清洗傷口,以徹底沖走殘留在傷口的膿液或感染物,傷口才會慢慢癒合。 因此,傷口癒合時間會較長,一般需要兩至3星期,甚至長達1個月。 如果患者於粉瘤感染前進行手術,醫生在切除粉瘤後會縫合傷口,讓皮膚於無菌及清潔的情況下自行癒合。 到了皮膚科診所,進診間,醫師一看便說:「這是粉瘤,已經發炎化膿了,得先把膿擠出才會好得快,不過會有些痛,你要稍忍喔!」醫師戴上手套使力擠出膿包,我痛得齜牙咧嘴,淚水在眼眶裡打轉。

  • 它們可以出現在皮膚的任何部位,但最常見於面部、頸部和軀幹。
  • 會反覆長出的原因主要是「囊袋的結構」還在那,就算你擠了,袋子也會慢慢再裝東西而脹起來。
  • 若是粉瘤發炎,可以用熱毛巾敷在粉瘤上,減緩發炎症狀,並盡速向皮膚科醫師就診。
  • 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皮膚科專任主治醫師劉洋豪醫師受訪指出,粉瘤的正式名稱為「表皮囊腫」,為最常見的一種皮膚囊腫。

白話一點的話,我們可以想像表皮樣囊腫是個位在皮膚表層的球狀囊袋,囊袋的內層會持續分泌角質來塞滿這個囊袋,而囊袋與皮膚表面相通的地方常常會看到中間會有個像粉刺黑頭那樣的中央深色開口。 化膿性粉瘤2025 人體許多部位都會長出粉瘤,可能粉瘤長好幾年也不會有疼痛感。 趙昭明指出,除了手、腳掌外,全身上下都有可能長出粉瘤,大小不一,一般人難以分辨此病竈是青春痘、疔子或粉瘤。

化膿性粉瘤: 皮膚には常に様々な常在菌がおり、人間はその細菌と常に生活しています。常在菌は他の細菌から我々を守ってくれるためにも存在しており、日ごろ問題を起こすことはありません。

Hello 醫師期待成為您最值得信任的專業醫療訊息平臺,我們提供您完整豐富且正確之醫療新訊,協助您時刻在健康保健的道路做出最佳決定,擁有富足美好的健康人生。 化膿性粉瘤 粉瘤與粉刺最大的差異在於粉瘤多了個囊袋,有些會在中央開口,當露出的皮脂和角質被氧化後,開口位置會變成像黑頭粉刺般的黑點。 照護線上於2017年3月成立,是個醫護人員所組成的團隊,由醫師擔任編輯,邀集各專科醫師,提供給您高品質、具有實證、符合世界醫療指引的健康資訊。 4.長在容易摩擦的地方,像是腋下、腹股溝、內衣邊緣。 皮膚上一粒粒的東西很多,請看「老了就會長?皮膚一顆顆沒事嗎?皮膚良性腫瘤圖文解析」,所以究竟你身上、臉上,長的是哪一種,最好還是就醫讓醫師診視。 趙昭明說,當時該名19歲男大生,在右臀部反覆長出大粉瘤,皆為大囊腫,數個連在一起,造成他「如坐針氈」根本無法坐在書桌前念書,觀察其病竈更出現紫青色、化膿等情形,甚至影響到免疫系統,出現發燒的問題。

粉瘤的學名是表皮囊腫(Epidermoid Cyst),為皮膚科常見的良性腫瘤之一。 基本上,皮膚可分成表皮層、真皮層以及皮下組織,而粉瘤則是表皮細胞生長在深層真皮層內,所形成的帶囊袋腫塊。 粉瘤是皮膚病中常見的皮下腫塊疾病之一,只要是成年人都可能誘發。 特徵為膚色的皮下突起,鼓起的表皮中心常會看到一個小黑孔,有時稍加擠壓,會跑出一些帶酸臭味的粉狀物質,因此又有粉瘤之別稱。

化膿性粉瘤: 毛囊炎

多數的粉瘤手術後不會留下明顯的疤痕,除非是粉瘤真的很大,或者是位置特殊,或術後不慎發生嚴重感染、術後照顧不佳,或真的體質特殊(例如蟹足腫)才會出現明顯的疤痕。 決定處理方式時,通常要先看錶皮樣囊腫當時的狀況。 假若並沒有發炎,那麼最直接、最完整的處理方式就是以手術完整切除。

化膿性粉瘤: 疾病百科

雖然也會有真的皮脂腺囊腫,但臨牀上遇到皮脂腺囊腫的案例比表皮樣囊腫少很多。 化膿性粉瘤2025 皮脂腺囊腫裡面分泌的是用來潤滑皮膚與毛髮的油狀物質,而不是含有許多角質的起司狀分泌物。 化膿性粉瘤 粉瘤會發炎是因為水球壁破掉而讓內容物外漏,引起發炎反應,用力去擠,只會讓內容物更往皮膚深層擴散,讓發炎反應更深、更廣、更惡化。

化膿性粉瘤: 常見問題

而最大分別在於皮脂腺囊腫只會出現在皮脂腺(英文︰Sebaceous gland),而且較為罕見。 粉瘤會受到內分泌影響,女性可能會由於月經讓粉瘤出現在會陰部、肛門處,建議平時需要注意個人私密處的清潔。 拿藥回家,乖乖地喫藥、換藥,連看了三趟,也擠了三回膿包,傷口仍是腫痛,醫師說:「我開轉診單,你去掛外科,做粉瘤切除手術吧!」沒想到小小粉瘤竟折騰十餘日,也許一開始就該直接掛外科。 疔瘡的感染來源,最常源自於細菌,尤其以正常皮膚就會有的細菌,像是金黃色葡萄球菌為大宗,因此只要把細菌殺死了,疔瘡就可以痊癒,不會反覆發生。

化膿性粉瘤: 皮膚突然「腫一大包」是粉瘤發作? 醫教2方法徹底根除

若是粉瘤發炎,可以用熱毛巾敷在粉瘤上,減緩發炎症狀,並盡速向皮膚科醫師就診。 化膿性粉瘤 如發現身體長出粉瘤,應盡早向醫生求診,因自行用手擠壓僅是治標不治本,粉瘤的囊袋殘留在皮膚裡,有機會復發,更容易招致細菌入侵,引致發炎。 如果粉瘤被感染,則需要服食口服抗生素,並在痊癒後再做手術。 粉瘤初期可無任何症狀,它可以在皮膚上形成結節,並逐漸長大,在囊腫的頂部可以發現黑色的小開口或黑頭。 用力擠壓時會有白色或黃色的奶酪狀分泌物流出,並有難聞的氣味。

化膿性粉瘤: 治療方案多選擇

如出現發炎則可併發成膿瘡或皮膚壞死,嚴重者可引致死亡。 如果表皮樣囊腫很大,且長在臉上、或其他比較影響美觀之處,有人會考慮先打洞引流裡面堆積角質,並且從此洞口破壞囊袋內層,減少囊袋內層持續分泌角蛋白的機會。 但因為不是完整切除,此法還是會有較高的復發機會。 這裡就要說到為什麼我們不應該稱此為「皮脂腺囊腫」,因為但其實粉瘤裡面沒有皮脂腺體本身。

化膿性粉瘤: 毛囊炎:原因、症狀、診斷、治療

疔瘡初期不一定會有膿產生,硬要擠,可能會把原本已經被白血球包圍好的細菌往外推擠,引發鄰近部位感染,也有可能因為擠壓的過程製造了新的傷口,讓皮膚門戶大開,細菌長驅直入。 化膿性粉瘤 化膿性粉瘤2025 化膿性粉瘤2025 粉瘤是一種良性腫瘤,多數狀況下不會產生惡性變化。 化膿性粉瘤 如果突然快速產生外觀上的變化,就建議你立刻直接就醫,但不必太過擔心,因為惡性變化的機會真的很低。 手術後的外觀則視傷口的大小和位置而定,多數狀況下不太會留下明顯疤痕。

化膿性粉瘤: 粉瘤亂擠恐化膿 手術治療快狠準

粉瘤的正式名稱是表皮囊腫( Epidermoid 化膿性粉瘤 Cyst ),在外觀上看起來有時候就像比較大顆的閉鎖性粉刺,常常長在臉部、頭皮、頸部、耳朵、軀幹⋯⋯等部位,在四肢則比較少見,大小從直徑幾公釐到幾公分都有可能。 粉瘤顏色通常會是接近膚色,如果感染或發炎時則會出現紅腫。 目前醫界認為是因為粉刺發炎、或表皮受傷後導致毛孔的上皮細胞增生,因此產生了這樣的囊袋結構。 這個囊袋結構會由上皮組織以及纖維組織構成,而原本應該要從毛孔的開口排出的代謝產物像是皮脂和角質,就被這個囊袋包住,慢慢累積就會形成一整包的粉瘤。 有開口的粉瘤上,部分露出的皮脂和角質會被氧化,就會出現類似黑頭粉刺的一個小黑頭。 如果用力擠它,有時就可以看到膏狀的皮脂和角質混合物流出來,流出來的東西有時甚至會帶有惡臭味。

已經形成的頑強囊袋不太可能透過外用的藥物被分解掉。 口服或外用藥物通常是可以改善角化異常或者是抑制皮脂分泌,充其量是讓粉瘤不要長太快,但不太容易因此消下去。 如果是已經感染發炎,看起來紅腫甚至流膿的粉瘤,這時就建議使用口服以及外用藥物控制發炎與感染,避免進展到嚴重的蜂窩性組織炎。 醫師如果認為情況比較嚴重,有時會用手術刀或者針挑開一個開口,幫你把膿擠出來。

化膿性粉瘤: 常見治療粉瘤有以下方法:

最後,劉洋豪醫師提醒,粉瘤雖好發於20-50歲青壯年族羣,但任何年紀都有可能面臨這個問題,因此民眾應避免任何使皮膚或身體發炎的因子,如吸菸、慢性病或過度肥胖等。 化膿性粉瘤 化膿性粉瘤2025 年輕男性普遍容易忽略皮膚與整體健康,建議吸菸者戒菸並避免促炎性飲食,方能避免粉瘤生長、影響日常起居。 身上長突然長出疑似痘痘或更大的不明腫塊,可能不是粉刺或青春痘等問題,而是更為棘手的「粉瘤」作怪?

化膿性粉瘤: 臨牀診斷

在網路上有不少擠粉瘤的影片,從一顆粉瘤擠出超大量的膏狀物,總是讓觀看者驚呼連連。 化膿性粉瘤 但這沒什麼好驚訝的,你表面上看到的那個突起,只是粉瘤的囊袋露出在皮膚表面的部分,只是冰山一角,在皮膚底下還有很大的空間哩! 化膿性粉瘤2025 坊間有不少說法,認為長了粉瘤就應該去找美容師擠掉就好,那其實是不切實際的幻想。 就算你擠出了大量的粉瘤內容物,但囊袋還在,隨著皮膚的正常代謝,角質和皮脂還是慢慢累積在囊袋中,到時候還是會再發。

至於長粉瘤是否一定要動手術,仍須依據醫師診斷與粉瘤的大小來決定。 若是小顆粉瘤,只需定期觀察即可;但如果粉瘤體積頗大且影響外觀,則會進行外科手術根治。 手術時會先將粉瘤周圍切開、並取出裡面的囊袋後縫合。 雖然手術時間僅約30分鐘即可完成,且術後不需住院,但仍應注意傷口變化並定期回診直到拆線。 而若是粉瘤發炎,炎症會與周圍組織粘連,便無法進行根治手術,選擇臨時切開引流排出膿液,待感染徹底康復後再行切除手術。 患者不應該嘗試擠壓粉瘤,擠壓會令囊腫的包膜在皮膚內破裂,容易誘發炎症及細菌感染,令病情惡化。

化膿性粉瘤: 男下巴長出青春痘? 手術取出拳頭大的粉瘤

粉瘤的囊袋是從毛囊細胞長出的,因此只要有毛囊的地方就有可能長。 化膿性粉瘤2025 化膿性粉瘤 青春痘和粉刺多數長在臉上、背上這類皮脂多的地方。 粉瘤的外觀看似「粉刺的放大版」,大小從幾毫米到幾公分都有可能。

通常除了隆起腫塊之外沒有其他症狀,不過,表皮樣囊腫有可能會破裂,在破裂的時候,會看到灰白的濃稠分泌物,甚至像濃稠起司般帶有黃色的膏狀分泌物,而且通常聞起來並不好,會帶有腐敗氣味。 劉洋豪醫師亦指出,即使將內容物擠乾淨、皮膚組織中的囊袋依然存在,仍有高機率的復發風險。 因此建議民眾切勿逕自嘗試將粉瘤擠出;透過手術將囊袋摘除,纔是最根本的治療策略。 化膿性粉瘤2025 皮膚膿腫(皮膚膿瘡/皮膚含膿)是一個疼痛、較週邊溫度高的粉紅色或紅色皮膚結節或腫塊。 皮膚膿腫中間充滿膿液,隨著時間皮膚膿腫有可能變大及破裂。

化膿性粉瘤: 粉刺應該清嗎?拔粉刺毛孔到底會不會粗大?

據瞭解,強生公司根據得克薩斯州法律實施了一種子公司破產解決方案的策略。 這種策略允許主體公司將訴訟責任轉移到一個子公司,然後該子公司宣佈破產。 這樣做的目的是爲了換取對所有未來訴訟的豁免權,並使原告只能在破產程序中爭奪有限的賠償資金池,而不是在民事法庭上基於案件事實決定賠償金額,從而有效地限制了對索賠人可能的賠償額度。 化膿性粉瘤2025 因此,強生公司採用這種破產策略的目標在於在法律允許的範圍內以合理的方式解決大量滑石粉索賠,同時儘可能減少公司的財務負擔。

該處皮膚顏色除了會呈現灰黃色,摸起來還像顆圓球狀的突起物,由於周圍並無組織沾黏,因此觸摸時有時可感覺粉瘤出現微幅移動的情形。 化膿性粉瘤 其實誘發的成因有很多,一般來說,外傷會是最常造成表皮細胞掉入真皮內生長的一種途徑,像是穿耳洞、手肘和膝蓋的磨傷、穿過緊的內褲造成褲緣鼠蹊部的擦傷等。 如果都沒有明顯的外傷病史,就可能與飲食、生活作息或吸菸習慣有關。

所以如果要保養,應該從不要亂擠粉刺,避免表皮受傷著手。 另外喫清淡飲食、不要用過熱的水洗臉,避免皮脂腺分泌過多,也是可能的方向。 如果是沒有發炎感染的粉瘤,只要你不擔心外觀問題,或生活上的不便(例如長在屁股上會坐到),其實可以觀察就好。 如果發現紅腫熱痛,那就是發炎或感染了,請儘速就醫,評估使用口服或外用藥物治療,視狀況醫師會判斷要不要幫你切開引流。 嚴重發炎感染時,並不適合當下立刻進行手術,如果擔心反覆發作,可以在發炎、感染控制良好後,由醫師安排時間進行粉瘤手術把整個囊袋清除後再縫合。

化膿性粉瘤: 常見治療粉瘤有以下方法:

它們可以出現在皮膚的任何部位,但最常見於面部、頸部和軀幹。 趙昭明表示,如果粉瘤已處於紅腫狀態務必就醫治療,如過放任持續發炎,就會造成囊腫破裂,引起傷口感染,處理不當將導致蜂窩性組織炎。 粉瘤竟會「偽裝」成其他皮膚疾病,就連皮膚科醫師都難以分辨? 劉洋豪醫師說明,曾有一男性患者因後頸單側出現紅腫與劇烈刺痛感,起初被其他醫師診斷為「帶狀皰疹」,並開立抗病毒藥物,效果不僅不理想,甚至出現疑似蜂窩性組織炎的表現。

化膿性粉瘤: 粉瘤是什麼?和體質有關?圖解「表皮樣囊腫」成因、手術、治療方法

剛剛提到,粉瘤是增生性的囊腫,如果包住粉瘤的水球壁不清除,粉瘤就一直都在。 通常一顆體積不大、完整包覆的粉瘤,不用積極處理,可以學著跟它和平相處;然而如果粉瘤的體積越來越大,或者長在容易摩擦、受壓迫的部位,像是大腿內側、腋下、背部、屁股這些地方,往往粉瘤就會反覆發炎,而影響到日常生活。 粉瘤的正式名稱是表皮囊腫,英文名字叫 Epidermal cyst,名字中有個「瘤」字,就表示他是屬於增生性的疾病,大多數增生性的疾病,要根治都需要手術切除。 但仍有少數人因為體質因素,或囊袋沒有徹底清除,在一段時間後復發。 但不必過度擔心,復發的粉瘤多數仍然是良性,一樣可以再次手術拿掉。

譽柏醫療中心有註冊醫生提供粉瘤治療服務,經醫生診斷後建議最合適的治療方案,治療過程安全可靠。 患者輾轉到劉洋豪醫師的門診後,才意外發現該患者的症狀為發炎的表皮囊腫,即便開立了口服抗生素治療,後續還是幫病人做了2次清創手術、病況才見好轉。 劉洋豪醫師強調,表皮囊腫的表現非常多元,甚至可以「模仿」其他疾病的特徵,因此建議患者若對皮膚疾病的表現有所疑慮,建議盡快求診皮膚專科醫師以避免惡化。 「當囊腫不斷增生,纔想透過手術去處理,會留下較長的疤痕。」劉洋豪醫師建議,在意疤痕的人,粉瘤的處理方式最好是趁其還沒變大前,透過局部麻醉將囊袋切除,並將傷口縫合。 化膿性粉瘤2025 如果在意手術後會留下疤痕,亦可透過微創手術加以治療,術後的傷口也不會像傳統手術般那麼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