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中央電視臺紀錄頻道 包公祖廟 包公祖廟 CCTV-9,於2016年5月25日至27日上映的三集紀錄片《千年包公》,第二集《鐵面無私》在介紹包拯神格化時,有特別到三條崙海清宮取景,由主委蘇金志接受採訪。 海清宮管理委員會副主委吳投表示此廟是由泉州移民於1738年創建[2],定名「海清宮森羅殿」[3],被視為臺灣供奉包公的祖廟[2][3][4][5],1899年更名為現名[2]。 包公祖廟內除了供奉包公外,還供奉著地藏王、觀音佛祖、福德正神跟住生娘娘等神明,這邊同時也是五股開臺尊王長房股境內的公廟。 每個月正月初七為「閻羅天子包府千歲渡臺紀」及「十月平安祭」時,會舉行祭典儀式,鑼鼓喧天,煙火繚繞,另外七月十日則是閻羅天子的誕辰,各地的分靈神祇、信徒都會回祖廟進香,好不熱鬧,場面十分盛大。 傳說包拯審案不分晝夜:夜審陰,日審陽,亦即其晚上靈魂出竅,到陰司審判鬼魂,所以民間流傳的包拯肖像,都在額上畫一枚弦月。
”廣寧縣賓亨鎮某村村民劉喜向案後回訪的調解員陳蘭芳報喜。 然而,兩個月前,她還在爲豬場遭遇租賃合同糾紛急得團團轉。 廣寧縣法院法暉退休法官調解工作室調解員陳蘭芳,組織雙方現場開講法治課,案件成功就地化解。 肇慶總結“致力中和”調解理念,通過傳承包公“和解文化”中公平、公正、公開的精神內核,效仿“開堂審理”,創新推行“陽光調解”,確保調解員立場中立、調解過程公開、調解結果公平公正,做到“一錘”定分止爭。 包公祖廟2025 把清廉故事落在百姓心坎上,讓歷史文化遺產“活起來”。
包公祖廟: 包拯
包公廟嘅殿上供奉咗包公神像,喺正中間放置寫上「包公丞相」四個字嘅橫織錦帳額,兩邊分別擺咗長旗,繡上「龍圖學士包公丞相」八個大字。 包公廟係香港一間供奉包拯(尊稱包公)嘅廟,喺香港島灣仔南部隆安街2號,近堅尼地道同石水渠街一帶,灣仔玉虛宮嘅側邊。 2009年農曆十月初八日子時安座,同時舉辦海清宮立廟272年首次醮典『2009己丑年三條崙海清宮閰羅天子包公祖廟擴建森羅殿慶成入火安座大典啟建祈安護國禮鬥五朝清醮』。
宋仁宗嘉祐元年12月(1057年1月),包拯以龍圖閣直學士權知開封府[3],至嘉祐三年六月離任,前後只有一年有餘。 但在這短短的時間內,把號稱難治的京城開封府,治理得井井有條。 包公祖廟2025 敢於懲治權貴的不法行為,堅決抑制開封府吏的驕橫之勢,並能夠及時懲辦誣賴刁民。
包公祖廟: 人民日報報系
安徽從歷史深處“就地取材”,在包公這一人盡皆知、有着獨特“符號”的人物身上提煉精神內核,涵養廉潔“養分”,實現以史育人、以文養廉,在全省上下持續營造崇廉尚廉、踔厲奮發的濃厚氛圍。 已有兩百六十餘年的海清宮是全臺的包公祖廟,正殿主祀自然就是大家熟知的包青天,這位北宋隆圖格大學士在傳說中能夠晝間治陽世,夜間司陰曹,也被稱做是閻羅天子,顯靈事蹟更是屢見不鮮。 此外,還有一座供奉著包公而且歷史悠久的廟宇,是位於雲林縣的海清宮,至今已經有270幾年的歷史,特別提到這間廟的原因是在建廟時,有一段傳奇的故事。
- 而另一相關古跡「包公井」原址亦搶救未果,於1986年成為合肥市第四中學(合肥四中)的一幢五層樓宿舍。
- 近年來,肇慶市司法局深挖包公典故背後的“和解文化”,創新推出“以和爲貴、致力中和、別中求和、和而不同”四大調解理念,在全市司法所長和人民調解員培訓班推廣,推動包公“和解文化”傳統精髓與新時代人民調解工作融合發展,實現“調解一起糾紛,解決一批問題,預防一類矛盾”。
- 一次數名百姓上訪,控訴王尚恭徇私害民,請求包拯作主。
- 民間傳說包公任開封府尹期間,得到「四大名捕」(王朝、馬漢、張龍、趙虎)與有足智多謀的公孫策和「御貓」之稱的御前四品帶刀護衛之南俠展昭為左右文武助手,辦案既明查又暗訪,執法既嚴謹又不失人情。
- 包公廟建於清朝同治元年(1862年),當時香港貪污風氣嚴重,產生不少冤案,民衆便將以清廉公正聞名的北宋官員包拯設廟供奉,殖民地政府的時任按察司安士迪(T.C. Anstey)亦有入鄉隨俗在審理冤案之前到此廟參拜。
- 其餘地區亦有大小不等的包公廟,如廣東肇慶端州區的包公祠、澳門鏡湖醫院附近的包公廟、湖南郴州宜章慄源鎮的包公廟等,香港一部份的廟宇以及圍村的神廳內亦有祀奉包公,如大角咀洪聖廟、上環文武廟及灣仔玉虛宮、深水埗三太子及北帝廟[11]。
全臺唯一包青天廟的祖廟,位於四湖三條崙海水浴場旁,建築宏偉,廟旁設有海清公園,園內環境清幽,適合假日全家大小休憩。 包公祖廟 建廟傳說是乾隆三年(1738年),村民吳稽夢見一黑髯老人,手持金杖從天而降,指農曆七月十日會有神明降臨該村西南海域上,要村民前往接駕。 包公祖廟2025 [1][2][3] 有大塊神旨牌,上橫刻『森羅殿』,中刻『閻羅天子』,神像乙尊,身佩紅布,書其來歷曰『安徽省包家莊包家祠』,神尊上掛附香火,楷書『福德正神』,因此建包公廟奉祀。
包公祖廟: 包青天祖廟
全國模範人民調解員李志文積極運用“和而不同”調解理念,從解決支付賠償的實際問題出發,向雙方釋法明理,積極尋找利益平衡點,最大限度減少此次事故給陳某造成的損失,並同時降低給公司帶來的影響,求同存異尋求利益最大公約數,最終成功促使雙方自願達成《人民調解協議》。 懷集縣鎮興村3戶村民與村委會因徵地安置問題發生糾紛而上訪,爲此,該鎮人民調解委員會積極運用“別中求和”調解理念,組織有各種專業背景的調解員組成“疑難信訪案件攻堅小組”,利用強大的專業知識儲備爲村民逐一講解徵地政策及國家法律法規,並提供多套解決方案,促使村民與村委會達成調解協議。 在廣東肇慶,包公“和解文化”元素正融入各類人民調解實踐中,繪就了調解新“楓”貌。 今年以來,懷集縣鳳崗司法所開始運用“致力中和”調解理念,瞄準矛盾焦點、精準對接源頭,多次效仿“開堂審理”、推行“陽光調解”、理清前因後果。 “基層矛盾糾紛大多源於利益衝突,羣體性問題尤甚,關係錯綜複雜且難以解決。 ”全國模範人民調解員林翠介紹,公平公正是包公“和解文化”的精髓靈魂,也是解決棘手矛盾糾紛的祕訣。
另記,有位深得包拯任用的下屬王尚恭在開封府下轄武陽縣擔任知縣。 一次數名百姓上訪,控訴王尚恭徇私害民,請求包拯作主。 包拯得知為狀告者為王尚恭後,不知怎麼最後判斷認為告訴者無理,就派人將百姓驅逐,內情無人知亦無其他史料記載,只有該書孤證。
包公祖廟: 四湖三條崙海清宮包公祖廟附近景點
“挖掘和傳承中華法律文化精華,汲取營養、擇善而用”是新時代楓橋經驗的重要課題。 近年來,肇慶市司法局深挖包公典故背後的“和解文化”,創新推出“以和爲貴、致力中和、別中求和、和而不同”四大調解理念,在全市司法所長和人民調解員培訓班推廣,推動包公“和解文化”傳統精髓與新時代人民調解工作融合發展,實現“調解一起糾紛,解決一批問題,預防一類矛盾”。 2023年1月至10月,該市各人民調解組織共調處矛盾糾紛7431件,成功調處7358件,成功率99%。 全國模範人民調解員、梁村鎮人民調解委員會副主任李良友迅速趕到現場,運用“以和爲貴”調解理念,講透法律政策、講透情理關係,使雙方深刻認識到,情緒失控引發械鬥將兩敗俱傷。 待村民激憤情緒漸漸平息後,李良友趁熱打鐵,會同有關工作人員一起到洊水村村委會商討解決辦法,多輪協商後,雙方終於達成和解協議,一起險些引發羣體性械鬥的矛盾糾紛得以妥善化解。 2022年初,陳某在四會市某瓷磚公司從事搬運作業時不慎摔傷,經地方相關部門認定爲工傷,傷殘等級爲九級。
包公祖廟: 雲林縣四湖鄉天氣
在皇室,有八賢王趙德芳撐腰;在朝廷,有丞相王齡為其後盾,並擁有御賜尚方寶劍,有「先斬後奏」之權,因此不論皇家貴族、朝野官宦,乃至平民百姓、販夫走卒,均使正義得以伸張,真正落實「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 嘉祐七年五月二十四日(1062年7月3日),包拯病逝於開封府,享壽六十三歲。 包公廟是香港一所供奉包拯(尊稱包公)的廟宇,位於香港島灣仔南部隆安街2號,近堅尼地道及石水渠街一帶,灣仔玉虛宮之側。 從歷史到現實,從正面到反面,安徽讓沉澱在歷史中的故事“活”起來,經過價值淬鍊、內核昇華,讓一朵朵嬌豔的“清廉之花”向陽怒放,成爲江淮文明“百花園”中尤其醒目的標識,成爲引領人們向上向善、秉公處事的寶貴精神財富,成爲激勵我們不斷向前的“強引擎”“實基礎”。 把革命故事講給更多人聽,讓廉潔“清風”勁吹江淮大地。 包公祖廟 把一個歷史人物與地域聯繫起來,妙處在於安徽用好了這一歷史“符號”,將深蘊其中的“清正廉潔”精神內核延伸至今天的地方治理之道。
包公祖廟: 文化大革命的破壞
包拯公正廉明、明察秋毫、鐵面無私、斷案如神,因此受人敬仰。 宋仁宗天聖五年(1027年)中丁卯科進士[1],授大理評事(從八品下),知建昌縣;以父母年老,沒有赴任。 又監和州稅收,其父母不想讓他離開,於是一直在家鄉侍奉父母。 幾年之後,他的父母親相繼去世,包拯在雙親的墓旁築起草廬,直到守喪期滿[2]。
包公祖廟: 包公廟
省委書記韓俊對廉潔幹部隊伍建設高度重視,反覆強調。 包公祖廟2025 指出要大興務實之風、弘揚清廉之風、養成儉樸之風,用自己的辛苦指數換取地方發展的上升指數和百姓的幸福指數。 包公祖廟2025 強調要加強廉潔文化建設,大力弘揚安徽傳統文化中的廉潔元素,發揮包公祠教育基地作用,教育督促廣大黨員、幹部知敬畏守底線,管好家人親戚和身邊人,用廉潔文化滋養身心、築牢思想防線。
包公祖廟: 四湖三條崙海清宮包公祖廟附近住宿
包拯父包令儀為太平興國八年進士,官至刑部侍郎。 [5][6]據出土於1973年包公墓的包公墓銘記載:包拯先後有三妻,分別為張氏、董氏和媵孫氏(媵指陪嫁婢女,或可指妾侍)[7]。 妻子董氏於宋神宗趙頊熙寧元年(1068年)病逝於合肥,與包拯合葬。 包公祖廟 包公祖廟 宋仁宗嘉祐六年(1061年),他進入「二府」成為北宋最高決策機關成員(從二品樞密副使)後,衣著飲食和器具依然「如布衣時」,是古代中國清官的典型代表,民間諺語有云:「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包拯為人嚴正,殊少笑容,時人以「黃河清」比喻包拯之笑。 曾與包拯同朝為官的歐陽修、司馬光,乃至後世如朱熹、劉敞等,對包拯皆有正面評價。
包公祖廟: 三條崙海清宮
“端州來了包老爺,百姓從此見青天”,這是流傳在廣東肇慶的順口溜。 包公是肇慶老百姓心中維護公平正義的青天,任端州知州三年,曾微服下鄉,就地日結三案,使案中人雙方滿意。 在安徽合肥包公祠旁的包公墓,於1987年10月1日重修對外開放;開封包公祠則是世界規模最大、資料最全、影響最廣的專門紀念包公的場所。 其餘地區亦有大小不等的包公廟,如廣東肇慶端州區的包公祠、澳門鏡湖醫院附近的包公廟、湖南郴州宜章慄源鎮的包公廟等,香港一部份的廟宇以及圍村的神廳內亦有祀奉包公,如大角咀洪聖廟、上環文武廟及灣仔玉虛宮、深水埗三太子及北帝廟[11]。 民間傳說包公任開封府尹期間,得到「四大名捕」(王朝、馬漢、張龍、趙虎)與有足智多謀的公孫策和「御貓」之稱的御前四品帶刀護衛之南俠展昭為左右文武助手,辦案既明查又暗訪,執法既嚴謹又不失人情。
包公祖廟: 肇慶深挖包公“和解文化” 繪就新“楓”貌
走進安徽,“廉文化”撲面而來,舞臺上的藝術塑形、大街小巷中的以文化人、校園裏的潛移默化……涵養廉潔“活水”,安徽治理中蘊含着以“廉”潤心、文化啓智的巧思。 當年澳門瘟疫流行,居民遂從佛山請來包公神像坐鎮三巴門。 後來疫情大減,居民相信神靈壓了妖邪,遂建廟以供奉包公,可保佑民眾除魔驅妖,主持公正,此外,廟內有其他一系列的神像,包括觀音像、鐘馗像及睡佛等。 “隨着經濟發展,企業商事糾紛、醫患糾紛、徵地等專業領域糾紛數量佔比高、上升快,普遍存在關係複雜、疑難問題多、專業技術性強等特點。
包公祖廟: 包公廟 (香港)
在上面有提到包公身為「閻羅天子」,掌管了地獄第五殿,因為包公的明察秋毫,除了陽間以外,就連陰間的鬼魂也會找祂申冤。 據瞭解,2023年以來,肇慶市金融、醫患、道路交通事故等行業性專業性糾紛調解組織共調處糾紛500多件,爲羣衆挽回經濟損失3000多萬元。 三條崙海清宮,原稱海清宮森羅殿,是位於臺灣雲林縣四湖鄉崙北村的包公廟,被視為臺灣供奉包公的祖廟,同時也是五股開臺尊王長房股境內的公廟。 身邊的人、身邊的事,無疑是最能打動人心的一部分。
華叔和阿海,這對堂叔侄於20世紀70年代共同蓋了一間土木房屋一起居住,後來兩人分別結婚生子。 1994年,阿海提出將原有房子按照2:1劃分,若今後建房子則補回同等面積,但華叔的妻子認爲應當平均分,叔侄因此翻臉,多年來因各種歷史原因,始終沒有達成一致意見。 包公祖廟2025 ”懷集縣梁村鎮洊水村何屋寨村民與陸屋寨村民發生山墳糾紛,現場雙方各有50多人,手持鋤頭等器械劍拔弩張,一場械鬥一觸即發。 包公病歿後一年(1063年)歸葬於今日合肥市東郊大興集,該墓曾於1199年由淮西路官員重修。 包拯將媵妾孫氏遣送回家,但其實孫氏已經身懷六甲,媳婦崔氏得悉後妥為照顧。 1058年孫氏為包拯生下一子,家族香火得以承傳,拯替他取名包綖,崔氏幫他改名為包綬。
包公祖廟: 包公廟宇
華南地區有傳說謂包拯死後被封為十殿閻羅中的五殿森羅王。 而另一相關古跡「包公井」原址亦搶救未果,於1986年成為合肥市第四中學(合肥四中)的一幢五層樓宿舍。 1985年重建包公墓園於合肥市內包河南畔林區內,保留了舊墓羣的包公遺骨及文物,1987年落成,與包公祠緊緊相連。
安徽厚植廉潔文化的實踐凝練出一個鮮明的道理——抓廉潔,就要從小抓起,從細枝末葉切入,把史料用好、把故事講“活”,讓清廉之風吹進“尋常百姓家”,不斷築牢夯實幹事創業的清廉“底座”。 涵養“廉文化”、滋養“廉營養”,人們從點滴小事做起,與全省傳遞的廉潔價值導向“雙向奔赴”,讓一池池“廉潔清水”清澈見底。 比如,肥東百姓積極響應“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小事不辦”號召,百姓家的“包公家宴”不再比排場,減少了浪費,縮減了支出,深受好評。 包公祖廟2025 正是因爲處處見廉景、時時聞廉音、人人踐廉行,安徽才留得“廉”氣滿城鄉,爲現代化美好安徽建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包公成為神明之後的工作,其實就跟祂生前的職業相差無幾,作為正義的象徵,只要是警察或是司法相關的職業,都會祭拜包公,甚至有供奉包公的派出所,以祈求所有的案件都可以順利找出真相,別在判斷上失誤,冤枉好人而放了壞人;若是有訴訟問題或是官司,也可以祭拜包公。
包公祖廟: 四湖三條崙海清宮包公祖廟
包公廟的殿上供奉包公神像,正中放置寫上“包公丞相”四字的橫織錦帳額,而二旁則分別擺放了長旗,繡上“龍圖學士包公丞相”八字。 包公祖廟2025 包公廟是香港一所供奉包拯(尊稱包公)的廟宇,位於香港島灣仔南部隆安街2號,近堅尼地道及石水渠街一帶,灣仔玉虛宮之側。 北宋民間筆記《聞見前錄》有孤證紀載,考獲進士的章惇寄居在長輩家中候任期間,與長輩之妾私通而被撞破,翻牆而出時踩傷一名老婦,而被捉往告狀。 包拯見章惇為新科進士,憐惜他寒窗苦讀多年,就無定其罪,只著章惇賠償老婦私了。
包公祖廟: 四湖三條崙海清宮包公祖廟
四湖三條崙海清宮主祀閻羅天子,即北宋朝龍圖閣大學士包拯先生,人稱包青天。 民國82年動土擴建正殿時,禮聘大木作司傅劉鴻林施作,採傳統工法榫接,不用一釘,耗費萬金。 包公祖廟 臺灣的包公祖廟為雲林縣四湖鄉三條崙海清宮;其他較著名的包公廟有臺灣南投縣埔里鎮「青天堂」[12]、南投縣竹山鎮「包青宮」、高雄市大寮區「開封宮」[13]、臺南市「南沙宮」及苗栗縣後龍鎮「天文宮」及新北市林口區「北文紫祥宮」……等。 菲律賓有位於馬尼拉計順市的南洋天地宮,馬來西亞供奉包拯的寺廟有「開封府」坐落於雪蘭莪州西部的巴生市及柔佛州(東甲縣) 包龍堂,新加坡兩座比較有規模的包公廟分別為新加坡天聖壇與新加坡包公廟。 鐵面無私閻羅天子四湖三條崙海清宮主祀閻羅天子,即北宋朝龍圖閣大學士包拯先生,人稱包青天。
在合肥,走進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包公祠、廉泉、包拯文化長廊、清風閣、包公墓等主題展區爲人們提供着源源不斷的精神養分,走進歷史,市民在瞭解包拯忠孝、清廉一生的同時,也孕育着心中那顆廉潔奉公的精神“種子”;在肥東縣,走進包公故里文化園,人們在瞭解歷史、聆聽故事、參觀展覽中打開思緒,潛移默化中讓清正廉潔的價值觀得到厚植。 海清宮位於雲林縣四湖鄉崙北村、三條崙海水浴場附近,是臺灣歷史最悠久的包公祖廟,是供奉包公者或是宮廟們帶著神像前來過爐的首選之地,據傳是1738年建立,剛設立的名字是海清宮森羅殿,後來才更名為三條崙海清宮閻羅天子包公祖廟。 “鄰裏糾紛標的額不大,卻常因相互鬥氣而僵持,如果處理不及時、引導不恰當,容易激化。 ”廣寧縣個人調解工作室調解員德叔介紹,工作中秉承“以和爲貴”調解理念,能切中當事人的心態,迅速化解雙方積怨已久的心結。 隨後就是身上佩戴著紅布的包公神像一尊,也寫著祂的來歷。
包綬成過兩次親,第一次是娶包公門生、做過廬州知州的張田的女兒,張氏早包綬而死;第二任妻子是宰相文彥博的小女兒,出身相門的文氏,並不是一位雍容華貴的嬌小姐,她恬靜寡慾,生活儉樸,待人和善,從不以勢自居,見他人有難,還樂於慷慨接濟。 她經常喫素,與丈夫包綬一同篤信道教,視富貴如糞土,在北宋百餘年的太平時代下,包綬夫妻二人嚴守父命,看重節操。 包公祖廟2025 文氏早包綬四年去世,於宋徽宗趙佶建中靖國元年病故,享年僅三十多歲;包公另有兩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