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2023年首季經濟市場發展,超過七成(76%)受訪僱主保持審慎樂觀,預期就業市場的活躍程度增幅能維持去年水平,其中逾三分一(35%)企業更估計由第二季度開始市況會更為活躍。 在招聘計劃方面,逾半(52%)僱主表示會維持現有全職人手,較去年增6%。 展望來年,在105間提供數據的機構中,57%受訪機構對來年加薪情況未有計劃,僅得37%受訪機構表示僱員將獲加薪,6%機構預期凍薪;至於預料明年1月至4月期間加薪的機構,學會預期明年企業平均加薪幅度為3%。

  • 彰銀主管指出,明年員工調薪,將考量銀行年度獲利、物價水準、金融同業調薪情形及明年公務人員調薪幅度4%,整體評估分析與規劃,調薪幅度約6%以上。
  • 受訪機構提供的薪酬調整數據顯示,2022年僱員整體平均基本薪酬調整為3.5%(加權平均數),扣除2022年1月至8月的綜合消費物價指數升幅1.9%後,實際基本薪酬調整為1.6%。
  • 提供數據作分析的 194 間機構中有 30 間表示凍薪,在剔除該些凍薪機構後,其餘 164 間機構的整體調整加幅預測介乎 6.6%至 7.3%之間。
  • 香港人力資源管理學會公佈「2023年薪酬趨勢調查」結果,發現今年本港僱員的平均加薪幅度為3.8%,6成機構指明年會為僱員加人工,料加幅為4.1%,預期幅度較大灣區城市低。
  • 打工仔辛勞一整年就等待這個重要時刻,能否升職加薪就要看Appraisal的表現。
  • 加薪僱員之中,3至5年工作經驗的受訪者加薪幅度最高,達6.3%。

調查指,逾6成全職僱員獲加薪,較去年的53%比例明顯提高,凍薪和減薪的打工仔比例分別為35%和4%。 結果顯示,68.6%機構表示有加薪;30.5%機構錄得凍薪;1%機構則表示減薪。 加薪幅度 加薪幅度2025 學會指,今年獲加薪的僱員比例為34.5%,而68.6%僱員則被凍薪。 加薪幅度2025 這份爲期五年的協議涵蓋了底特律美高梅大酒店1700名員工,其中包括該集團有史以來最大的加薪幅度(包括平均立即加薪18%)、獎金,以及員工醫療費用不增加、工作量減少和其他工作保護、有史以來第一次技術合同語言等等。

加薪幅度: 高虹安宣佈:竹市府臨時人員 明年比照軍公教加薪4%

香港人力資源管理學會會長孔於人表示,往年在這個時候,大部分公司都未能決定到薪酬調整的方向,但今年情況逆轉,多間公司早早決定加薪,希望以薪酬優勢挽留人才。 提供數據作分析的 93 間機構中有 28 間表示凍薪,在剔除該些凍薪機構後,其餘 65 間機構的整體實際調整加幅介乎 2.7%至 3.2%之間。 加薪幅度 另外,有91.7%的機構表示設有非固定花紅,符合資格並獲發非固定花紅的僱員中,平均金額1.3個月基本薪酬,同樣低於去年調查錄得的1.57個月。 數據顯示,2023年香港打工仔整體平均基本薪酬調整為3.8%(加權平均數),惟扣除2023年1月至8月的綜合消費物價指數升幅1.8%後,實際基本薪酬調整為2.0%。 384間大灣區公司中,有28%機構表示2024年會加人工,4%機構預期會凍薪,餘下68%機構未決定來年會否調整薪酬展望2024年平均加薪幅度為5.4%。 在企業減稅上,柯文哲提到,立院民眾黨團今年已提案修正《中小企業發展條例》第36條之2條文,企業調高基層員工平均薪資給付水準時,加薪幅度自所得額中減除比率,從130%提高至200%。

代表該報過千名編輯、廣告和非新聞員工的Washington-Baltimore News Guild工會批評,《華郵》去年已因管理不善要裁員近40人,其中一半為編採員工,而今次再尋求以自願離職協議再裁員240人。 桃園市垃圾黑暗期曾發生垃圾車收運大誤點引發民怨,市府環保局明年將擴大推動全國首創的「智慧垃圾車」蒐集各類數據,不再憑經驗… 桃園市議會今天上午審查12區公所(復興區除外)明年預算,國民黨議員徐其萬表示因為各公所預算編列類似,提議依慣例挑選一個區… 對於主管來說,不會吵糖喫的小孩,最好處理,在加薪這件事上,受到關注的機會也相對較低,而且,也會成為被默默犧牲的一羣。

加薪幅度: 薪酬趨勢調查2023|JobsDB:打工仔平均加薪4.1% 3大工種最好景

柯文哲提出,第四項是「廣納人才,人權立國」,當前臺灣勞動力不足,他提倡「壯世代計畫」任何阻止長者重回職場的法條,都應與時俱進修改。 在移工部份,柯主張開放移工,「分類別、總額管制、人頭稅」,回歸市場機制。 引進移工應該「國與國之間簽MOU」,強化國對國直聘,增設培訓機構、放寛移工自由轉換、減少移工逃逸動機。

一旦獲得批准,工人們將立即獲得每小時3美元的加薪(第一年平均加薪18%),在合同有效期內,每小時總共加薪5美元。 Greektown和汽車城賭場的好萊塢賭場也與工人達成了類似的協議。 加薪幅度2025 人事處說明,以市庫自有財源(市庫預算)進用的臨時人員,市府除配合中央調整最低基本工資外,已支領逾基本工資人員,基於照顧同仁家庭生計考量,也比照中央軍公教調薪幅度調整4%,估計約551人受惠。

加薪幅度: 公務員加薪2023|過往8年公務員薪酬升幅

以我自己的經驗來說,我認真談薪水只有一次,因為我是很佛系的看待薪水調整,認為公司認可我的成績,就應該會給予相對應的調整幅度,一直以來,也沒有讓我失望過。 但在我接手中國總經理職位時,因為有了比較,我才發現,原來一直以來,我的薪資是用「臺灣薪資水平」來衡量,所以就算我是擔任中國總經理的職務,薪水和香港的行銷經理只差不到10萬臺幣。 調查又發現,僅得37%受訪機構表示僱員來年將獲加薪,6%機構預期凍薪,57%機構則未決定。 受訪機構提供的薪酬調整數據顯示,2022年僱員整體平均基本薪酬調整為3.5%(加權平均數),扣除2022年1月至8月的綜合消費物價指數升幅1.9%後,實際基本薪酬調整為1.6%。 香港人力資源管理學會今日公佈「2022年薪酬趨勢調查」結果,發現本港僱員的平均加薪幅度為3.5%,創新冠疫情爆發以來新高。

  • 行會充分考慮薪酬調整機制下六大因素後同意提出上述方案,六項因素分別為香港經濟狀況、生活費用變動、政府財政狀況、薪酬趨勢淨指標、職方對薪酬調整的要求,以及公務員士氣。
  • 68%機構表示將於明年為僱員加薪,展望2023年平均加薪幅度為3.6%。
  • 按年齡比較,26至30歲的受訪者加薪幅度最高,緊隨其後是25歲或以下。
  • 其次,一半受訪者希望有靈活的工作時間,約34%受訪者表示已實施。

除了配合勞動部調整基本工資,在2018年臨時人員調薪3%、2022年調薪4%後,明年2024年將再替市府臨時人員加薪4%,以保障基層人員合理薪資。 另外,自疫情以來,靈活工作模式深受打工仔歡迎,除了省卻通勤時間外,額外休息時間更令上班精力倍升。 調查結果中有68%的受訪者偏好混合或遙距工作,但僅有32%的企業有實施並維持這種工作模式,相較於2022年的69%顯著下降,可見部分企業開始從遙距辦公回復至「舊常態」,要求員工重返辦公室,與打工仔憧憬的工作模式有天壤之別。

加薪幅度: 過半全職打工仔獲加薪 數據與市場推廣相關工種跑贏大市

面對非典型聘僱,承攬及派遣人力,柯文哲認為,不贊成要公家機關不要聘僱承攬及派遣人力,而是要檢討,何以該機制變剝削,應充分保障其權益,在分工合作下,增加效益;訂立《外送平臺從業人員權益保障法》。 爲西方品牌生產服裝的孟加拉製衣廠工人(全世界收入最低的工廠工人)正在舉行抗議,要求提高工資。 這一新跡象表明,許多公司所依賴的超廉價勞動力和超廉價服裝模式正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

加薪幅度: 薪酬趨勢調查2022|大灣區明年加薪多過香港|浸大調查: 港企加2.4%、粵企加5.8%

隨著疫情漸成常態,不再成爲阻礙打工仔轉工的顧慮,他們會更着重尋找合適的工作,重新開始思考職涯方向以作出更詳盡的人生規劃。 加薪幅度 在過去12個月內,超過3成(31%)受訪僱員曾轉工,較去年升近一成(7%)。 在福利政策方面,勞資雙方最大落差的政策是「4天/4.5天工作週」,68%受訪者期望有此福利,但僅24%受訪者公司有提供。 其次為「彈性假期」,期望落差值20%,排名第三則為「彈性工作時間」,期望落差值16%。 加薪僱員之中,3至5年工作經驗的受訪者加薪幅度最高,達6.3%。 按年齡比較,26至30歲的受訪者加薪幅度最高,緊隨其後是25歲或以下。

加薪幅度: 薪酬趨勢調查:6成機構2024年會加人工!料平均加薪4.1%!輸大灣區1.3個百分點

香港人力資源管理學會會長孔於人認為,為了有效吸引和留住人才,僱主需要採用多管齊下的方法,包括混合工作模式、彈性工作時間、健康活動、關愛文化和良好辦公環境等。 大灣區相關數據顯示,2023年大灣區整體平均調薪率為5.5%,71%的機構於本年加薪,另有29%的機構凍薪;而表示會加薪的機構中,45%表示不受市場環境的影響,會按原定計劃調整薪酬,而26%表示調薪預算下降。 彰銀主管指出,明年員工調薪,將考量銀行年度獲利、物價水準、金融同業調薪情形及明年公務人員調薪幅度4%,整體評估分析與規劃,調薪幅度約6%以上。 三分之二的受訪者表示,公司已陸續推出福利政策以平衡員工的工作與生活,然而具體落實的福利措施仍然未如員工預期。

加薪幅度: 加薪的英文

調查有117間公司提供2023年薪金調整預測,其中68%機構表示將於明年為僱員加薪,另有12%機構預期會凍薪,餘下20%機構未決定來年會否調整薪酬,展望2023年平均加薪幅度為3.6%。 學會與中智公司合作,分別進行「2023年薪酬趨勢調查」,在今年首三季期間於香港及九個大灣區城市收集數據,發現本港僱員的平均加薪幅度為3.8%,較去年上升0.3個百分點;而大灣區僱員的平均加薪幅度為5.5%。 與此同時,疫情減退,高達83%受訪者對就業市場持中性至樂觀看法,較去年大增23個百分點。 故打工仔亦較往年更進取,欲趁市況向好,透過轉工尋求更渥厚薪酬待遇。 加薪幅度 8成受訪者傾向選擇向外謀求更好的機遇及對此持開放態度,其中以介乎26至30歲的在職人士最為進取,逾4成(43%)已計劃在未來三個月內轉工;並有79%的受訪者預期新工作的「錢途」更佳,較去年上升5個百分點。 事實上,打工仔的預計求職期亦有所縮短,由去年的5.6個月減至4.8個月,超過30%的受訪者更相信兩個月內可以找到新工作。

加薪幅度: 最高瀏覽

最新的《2022年薪酬調查報告》結果指出,有72%受訪僱員表示獲發雙糧或及花紅,按年上升6%,顯示今年整體就業市場趨向好轉。 受訪者對就業前景亦明顯變得樂觀,六成對就業前景持中性至樂觀態度,比例較去年增加12%。 報告中亦有針對2022年度的薪金調整幅度預測,調查顯示香港企業的各職級整體調整加幅預測介乎 1.9%至 加薪幅度 2.4%之間。

加薪幅度: 香港應屆畢業生平均起薪

公股金控及銀行加薪幅度,第一銀行規劃12月送董事會,預計將是全面加薪4%,再加上升等晉級、滿級的獎勵金,整體調薪幅度上看7%,優於市場水準;明年發放的年終獎金可望逾七個月。 公股銀透露,由於今年業績持續成長,明年加薪幅度應比照、甚至可能優於軍公教調薪幅度,即超過4%,加上財政部所得稅制優化的「伙食費紅包」,兆豐金已經拍板加碼,員工每年多7,200元小確幸。 3.好好思考你在公司的價值,還有過去在公司所累積的信用,如果都是正向的,建議可以在年中績效考覈的一對一會議上,和主管提出你對於目前薪水的看法和預期,用開放討論的方式,聽聽主管的想法,也讓你可以調整好預期心理。 公務員事務局局長楊何蓓茵會見傳媒時說,高層與中層公務員加薪幅度與薪酬趨勢淨指標相同,當局並採取過往做法,調高低層公務員加薪幅度至中層公務員水平。

加薪幅度: 受訪者表示對喺未來3個月轉工持開放態度。最多人想轉工嘅5個工種係:

香港浸會大學工商管理學院人力資源策略及發展研究中心等合辦的「2023粵港澳大灣區薪酬及福利調查」,在7至9月期間共收回292份問卷,約18.3萬僱員參與調查。 87份來自香港機構,21份來自澳門機構,184份來自廣東省城市機構。 工種方面,「傳媒及廣告」、「資訊科技(IT)」、「數碼市場推廣/電子商務/社交媒體行銷」及「市場&品牌營銷」加幅最高,均達到或超過3%,「款待/旅遊」則最差。 驅使員工尋找新工作的三大主因是基於「不滿意薪酬/福利」(41%)、「尋求更好的薪酬待遇」(40%)和「不滿意公司文化/管理風格」(36%)。 學士學位/本科畢業生以「工程」職能及「資訊科技」 職能錄得最高平均起薪點,為港幣 17,206 元及 16,287 元。 美媒《華盛頓郵報》數百名記者週四(7日)將舉行24小時罷工,抗議公司裁員及未能提供合理幅度加薪,今次也為該報70年代中期以來首次全面罷工。

加薪幅度: 機構2024年會加人工

另一個原因,臺灣員工普遍比較古意(編按:老實),不好意思「談錢」,加薪接近或是高於預期,就默默開心,下班去大喫一頓或購物犒賞自己,加薪低於預期,只好私底下各種抱怨,甚至開始找下一份工作。 不過2023年各行業前景仍有隱憂,調查中63%受訪公司表示會凍結人手,只有26%表示會增加人手,更有4%公司明言會減人手。 另外,英國(47%)、澳洲(42%)及新加坡(30%)繼續成為打工仔們於海外工作的熱門地點。 去年英國受不少年輕打工仔追捧,而今年澳洲則成為35歲或以下受訪者的首選,36-45歲首選英國,46歲或以上則繼續較傾向到內地工作。 調查結果發現,約有七成(69%)僱主已因疫情或其他原因而改以混合辦公或遙距工作模式運作。

求職網站JobsDB發布《招聘、薪酬及福利調查報告》,報告於今年9月訪問481名香港商業機構。 加薪幅度2025 加薪幅度2025 受訪僱主預期明年打工仔平均加薪1.6%,較去年同類報告預計減薪0.1%,輕微改善。 調查報告指,68%受訪僱主指過去12個月請人難度較5年前增加,52%願意加碼薪金及福利,較去年多11百分點。 JobsDB於今年三月至四月委託獨立調查機構,向本港共3,632名打工仔進行網上問卷調查。

加薪幅度: 固定花紅金額平均為1.09個月糧

工會更指該公司曾表示,如果未有足夠數量員工接受自願離職,就會作新一輪裁員。 加薪幅度2025 他們怕進一步裁員,代表會有更少員工可發表具批判性的新聞,讓社區瞭解真相及公職人員承擔責任。 新竹市長高虹安今天宣佈,市府及所屬機關學校臨時人員明年元旦起將比照軍公教人員全面加薪4%,相關預算昨天已於新竹市議會三讀通過,將有551人受惠,以照顧基層及提升團隊士氣。 不知不覺一年即將完結,企業都陸續為年度評核(Appraisal)做準備。 打工仔辛勞一整年就等待這個重要時刻,能否升職加薪就要看Appraisal的表現。 商業雜誌福布斯(Forbes)早前發表相關文章,談及7大重點予打工仔參考。

加薪幅度: 基本薪酬調整

例如,當企業為員工加薪1000元,從營所稅稅額減除的金額,就從1300元增加為2000元,增加企業為員工加薪誘因。 公股銀今年加薪幅度為近幾年的水準,也就是2%左右,且多是以年終考覈後辦理晉級的加薪為主,而非全面加薪,但因去年經過全球金融市場大幅震盪的一年,加薪幅度仍相對非常穩定。 每年加薪主要是回饋最為辛苦努力的員工,加薪後也會持續訂立更高目標,希望讓銀行整體的業績持續穩健成長。

據日媒報導,阪神虎今天已經和佐藤輝明取得共識,下個賽季的年薪將增加至1.5億日圓,這也是他日職生涯加薪幅度最高的一次,他在新人年後獲得2600萬日圓的漲幅、職棒第二年則是加薪4200萬日圓,今年休賽季又加至6500萬日圓。 我當時非常氣憤,也已經評估過自己目前的價值指數,因此開始了第一次和公司要求薪水的舉動。 我舉出過去的績效,中國的業績,我個人的投入,以及未來性,讓公司知道目前的薪資在中國市場是遠遠低於市場平均,我住在哪是我的事。 在主管的位子,面對這麼多的團隊成員和這麼有限的調薪預算,該如何決定誰多誰少? 主管的評估一般分為績效表現、特殊成就、發展潛力等3項,除非大好大壞,不然大家的加薪幅度幾乎都是拿平均值,或上下0.5百分點,如此可顧全大局,也不會造成有人心裡不公平的抱怨。 在我的上一篇文章有提到,臺灣的員工在調薪這件事上,相對比較乖,也逆來順受,我猜最主要的原因是,大家普遍認為好工作不好找,如果現在工作在尚可之上,也不用因為薪水造成無意義的爭執,以免在老闆面前留下不好的印象。

香港方面,87間香港機構今年度各職級平均加薪3.2%至3.8%,有7間凍薪,在剔除凍薪機構後,80間機構的加薪介乎3.6%至4.3%。 剔除7間凍薪機構,其餘機構的整體加薪預測介乎3.8%至4.1%。 超過一半的人打算在2023年保持員工人數不變,15.5%的人打算在2023年增加員工人數。 企業主要將精力集中在優化和裝備現有員工上,招聘主要是針對關鍵人才或替代離職員工。 2022年年中平均離職率已達到10.5% 報告亦提及吸引和留住人才仍然是香港公司最關注的議題,截至2022年年中,平均離職率已經達到10.5%。

在花紅方面,獲得發放固定花紅的僱員中,獲得金額平均為1.01個月的基本薪酬;75%僱員獲納入非固定花紅計劃內,平均金額為1.59個月薪金。 調查又指,中型企業(聘用不足500至1000名僱員)在2021年的平均加薪幅度達2.8%,為眾多企業中最高,小型企業(少於500人)則平均加薪1.4%;而大型機構(多於1000人)平均加薪幅度最少,僅0.7%。 按員工職級計算,高級僱員獲發的非固定花紅金額最高,為3.29個月基本薪酬,並高於資深僱員、中層僱員及一般僱員獲發的非固定花紅,金額分別為2.37、1.71及1.32個月基本薪酬。 獲發放固定花紅的僱員中,獲得的固定花紅金額平均為1.09個月基本薪酬,稍高於去年調查錄得的1.01個月。

加薪幅度: 公務員加薪2023|高層薪金級別及首長級的公務員

隨疫情減退,83%受訪者對就業市場持中性至樂觀看法,較去年大增23個百分點,8成受訪者傾向選擇向外謀求更好的機遇及對此持開放態度,其中以介乎26至30歲的在職人士最為進取,43%已計劃在未來三個月內轉工。 加薪幅度2025 除了薪酬外,不少僱員都會注重工作與生活之間的平衡,調查中有近七成受訪者希望僱主實施4天至4.5天工作週,不過實際上只有近兩成半人表示公司現已實施。 加薪幅度 其次,一半受訪者希望有靈活的工作時間,約34%受訪者表示已實施。 孔於人認為,今年3.5%的平均薪酬加幅在某程度上反映營商氣系向好。

加薪幅度: 薪酬報告重點摘要

【2023加薪調查/加人工/職場熱話】踏入2023年,打工仔又是時候審視自己人工薪酬。 JobsDB調查指出,2023年打工仔預計薪酬平均加1.6%,較2022年的預測(1.7%)微跌。 加薪幅度2025 以行業劃分,「資訊科技(IT)」及「廣告/PR/市場營銷」加幅最高,平均加幅超過4%,「運動、健康及美容」則最慘淡,預計減薪0.3%。 調查於今年2月至3月訪問近3,800名受訪者,結果顯示逾六成受訪者獲加薪,平均加薪幅度達4.1%,較去年的3.2%上升0.9個百分點,雖仍未回復至疫情前水平,但為三年來最高增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