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可留意集團的產品組合種類繁多,涵蓋逾23,000項SKU(Stock Keeping Unit,存貨單位),以電子產品及家庭電器為主。 投訴是指:權益被侵害者本人對涉案組織侵犯其合法權益的違法犯罪事實,有權向有關國家機關主張自身權利。 友和投訴電話2025 消費者投訴,是指消費者爲生活消費需要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與經營者之間發生消費者權益爭議後,請求消費者權益保護組織調解,要求保護其合法權益的行爲。 經過5年發展, 友和已經成為香港流量排名前五的電子產品及電器網購商城,同時擁有4000呎門市。
- 若消費者提出的投訴個案具充分表面證據證明某電訊營辦商可能違反《電訊條例》(第106章)下任何條文或其持有的電訊牌照的任何條件,通訊 局會進行調查。
- 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香港01的任何立場,香港01亦無法核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 2013年以賣電子產品起家的友和,靠豐富選擇及具競爭力價錢殺出重圍,成為香港主要電商之一。
- 2013年才創立的友和YOHO,在本地網購市場穩守一席位,近日更獲得本地家品零售巨頭日本城母企國際家居零售 (1373)入股,估值飆升至逾8億元。
- 我們是香港第一間公司做到線上及線下價格同步、會員資料同步、產品資訊同步、存貨同步、訂單同步、優惠折扣等同步。
- 所以友和的工作,是需要遊說對方,香港市場、客戶要求等與內地市場有不同之處,如香港雖然地方細,但人均消費力高,同時亦面向世界,對周邊國家地區有一定宣傳上的影響力。
- 友和表示,銅鑼灣旗艦店的開幕將進一步加強集團線上線下營運的協同效應。
我們是香港第一間公司做到線上及線下會員資料同步、產品資訊同步、存貨同步、訂單同步、優惠折扣等同步。 友和投訴電話2025 我們致力透過有效的成本控制,令產品售價比同業更低,讓更多人可以購買到價廉物美的產品。 在物流運輸方面,友和亦不像香港電視般聘請自家車隊,反而選擇外判車隊,故能進一步壓低成本。
友和投訴電話: 投訴及查詢途徑
我們是香港第一間公司做到線上及線下價格同步、會員資料同步、產品資訊同步、存貨同步、訂單同步、優惠折扣等同步。 消費者投訴,是指消費者為生活消費需要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與經營者之間發生消費者權益爭議後,請求消費者權益保護組織調解,要求保護其合法權益的行為。 友和YOHO為香港首間提供線上線下(O2O)模式營運的公司,主要售賣家電、3C及美容產品。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友和YOHO是香港電子產品及家庭電器為主的電子商務平臺中網站流量第一,同時電子產品及家庭電器為主的綫上銷售金額亦為行業最高。 友和集團是香港企業對消費者(B2C)電子商務的領先市場參與者,亦是首間香港B2C電商在港交所主板成功上市, 股份代號「2347.HK」。
同時友和YOHO與日本城表示,將在營銷、倉儲服務、分銷渠道和訊息技術等領域等多方面進行合作。 友和成立於2013年3月,願景是創造一個更好的地方讓顧客購買電子消費品及體驗新科技。 友和是香港第一間O2O (Online 友和投訴電話 to Offline) 電子產品及電器商店,同時擁有網店和4000呎旗艦店。
友和投訴電話: 投訴及服務
香港電訊市場已全面開放,競爭激烈,通訊局因而對電訊業採取寬鬆的規管手法,盡可能依賴競爭及市場力量促進和保障消費者權益。 除非市場力量未能確保達到政策目標,否則通訊局不會幹預電訊營辦商的業務運作。 友和由2018/19財年至2020/21財年,收益複合年均增長率為96.53%;來自友和OMO業務的收益表現更優秀,同期複合年均增長率更高逾1.07倍。
另外以上純屬個人研究分享,並不代表任何第三方機構立場,亦非任何投資建議或勸誘。 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香港01的任何立場,香港01亦無法核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以上純屬個人研究分享,並不代表任何第三方機構立場,亦非任何投資建議或勸誘。 HKTVmall今年5月日均訂單為3.8萬宗,平均訂單價為436元,曾於 HKTVmall 購物的獨立客戶數量為46萬人。
友和投訴電話: 友和投訴: 聯絡我們 / 投訴
「香港現時物流派送服務做得不俗,友和同幾間物流派遞公司合作,所以會善用每間物流派遞公司不同服務時間」。 徐嘉穎解釋,每間有不同服務時間、送件體積、派送地點、運費的優勢,系統會按訂單產品而提示,分配最合適物流公司派送。 現時友和內部指標是用戶購買現貨,會在8小時內出貨交予物流派遞公司送貨,所以最快能做到早上落單,下午便能收到產品。 友和投訴 徐嘉穎表示︰「以前友和沒有售賣口罩,但因為與供應商方面關係密切,所以能獲得額外如韓國、臺灣和日本的口罩存貨,同時又與一間著名日本口罩生產商合作出產友和口罩,用市價或成本價售賣」。 其後,友和亦趁機推出很多與防疫相關的電子產品,如空氣清新機、UV消毒燈及次氯酸水製造器等,成功吸引一批新客戶,增加客戶羣。
80後香港夫妻檔胡發枝和徐嘉穎,六年前攜手創辦香港電子產品及電器O2O(線上到線下)商店友和,由零開始到生意規模過億元,靠的是兩人的互相信任、分工合作、毋忘初心。 畢竟,友和起初以售賣家電為主,但本地兩大連鎖電器已經在香港「插旗」多年,港人買電器大多習慣到連鎖店購買,為了吸引客戶轉投至友和,少不免出動「銀彈攻勢」。 更搶眼球的是,該公司近日獲日本城母企國際家居零售 友和投訴 「相中」,認購公司546.59萬股A股優先股,佔擴大後股本約2.77%,金額約2,334萬港元。 友和官方網站,網購電器及電子產品:智能手機、美容及護理、穿戴式裝置、電腦文儀、數碼影像、電視影音、家庭電器、汽車用品。 友和投訴電話 儘管他們在創業初期已錄盈利,但經營絕對不易,開業半年後才聘請第一名員工。
友和投訴電話: 通訊局在處理消費者投訴方面的角色
以本地電商龍頭香港電視(01137)旗下HKTVmall為參考,HKTVmall在2020年全年訂單總商品交易額(GMV)達59.5億元。 友和投訴電話2025 友和現擁有一個約2萬呎的自營貨倉,負責揀貨並包裝(pick 友和投訴電話 & pack)的工序,亦會儲存一些較昂貴的小型貨品、整理難度較高的產品,例如手機、遊戲機、電腦等。 另一個是與合作伙伴合租的外判貨倉,負責大型家電,如雪櫃、冷氣機、洗衣機等等,送貨流程較簡單的。
友和投訴電話: 通訊局處理消費者投訴的法律權力 / 服務範圍
至於不涉及違反電訊法例或規例的其他消費者投訴,通訊局認為營辦商有責任予以排解。 通訊局留意所有投訴個案,若發現有值得關注的異樣情況,會與有關的營辦商跟進,並因應情況,考慮採取規管行動。 我們竭力確保本網站的資料準確且可靠,但並不對當中資料是否準確或可靠作明示或暗示的保證。 友和投訴電話 閣下使用本網站或其包含的任何資料時,我們對閣下概不承擔任何以下損失或賠償:因使用或無法使用本網站、因採取任何行動、不行動或作出任何決定而所引起的合約責任、民事侵權責任或其他形式的責任。 此外,部份品牌會看不起香港零售市場,如韓國、日本的品牌會認為直接供貨給內地代理商去做,如果香港要取貨就向內地方向洽談。 所以友和的工作,是需要遊說對方,香港市場、客戶要求等與內地市場有不同之處,如香港雖然地方細,但人均消費力高,同時亦面向世界,對周邊國家地區有一定宣傳上的影響力。
友和投訴電話: 友和投訴: 投訴及查詢途徑
友和在線上及線下都設立業務據點,藉助科技發展自營系統,並配合豐富的產品組合,為客戶提供結合線上購物及線下購物好處的購物體驗,在「疫」市下保持高增長及穩健的盈利。 由2018/19財年至2020/21財年,期內複合增長率為53.01%,符合資本市場要求。 友和在電子電器領域,成功撼贏香港電視(1137)成本地排名第一的電商,營業額連續三年破億,背後靠五招成功彈起。 友和投訴 自2020年初開始,新冠疫情在世界各地肆虐,造成消費市場疲弱,多個行業都受到嚴重打擊。 友和是紮根香港的電商平臺,在甚具挑戰的大環境下,專注於發展本地市場。 友和續稱,在友和門店,消費者可掃瞄店內的電子價錢牌,觀看該產品在友和平臺上的介紹影片及用家評價,以增強其購物信心及體驗。
友和投訴電話: 友和投訴: 合作商戶不誠信 要求退款
同時友和YOHO與日本城表示,將在營銷、倉儲服務、分銷渠道和訊息技術等領域等多方面進行合作。 友和投訴電話 根據《地產代理條例》而成立的法定機構,負責規管香港地產代理業的執業。 被問及有客戶反映較難接通友和客服電話,胡發枝解釋道,「零售業好難做到冇投訴」,隨著新店開業,相信能提升整體服務素質,現時後勤的全職同事一成是客服人員,同時前線銷售同事亦會為客戶解答問題。
友和投訴電話: 投訴或意見反映
公司創辦人兼行政總裁Franz基層出身,憑努力取得會考6A佳績,獲香港科技大學商學院拔尖取錄。 然而,適逢畢業遇上2008年金融海嘯,無法找到合適工作,遂毅然創業,用逾2萬元做電子產品的出入口貿易和分銷生意。 我們會在十個曆日內認收你的投訴,並會盡量在三十個曆日內作出具體答覆。 友和投訴電話2025 友和投訴電話 友和表示,銅鑼灣旗艦店的開幕將進一步加強集團線上線下營運的協同效應。 網站流量可轉化為線下零售店的人流,消費者亦可在友和平臺上查閱各間零售店的實時存貨水平,繼而選擇到零售店親身購買產品,或者在網上購物,選擇門店自取。 徐嘉穎透露,現時友和用戶最大比例是25歲至44歲,這個年齡層大多善用電腦或手機網購。
友和投訴電話: 友和投訴: 聯絡我們 / 投訴
公司兩名創辦人徐嘉穎(Kathy)和行政總裁胡發枝(Franz)分別畢業於港大及科大商科,是首批獲香港政府旗下「創科創投基金計劃」投資的公司之一,旨在鼓勵更多基金投資本地創新科技初創企業。 胡發枝又指,雖然大灣區發展計劃仍在探索階段,但隨著本港人境檢疫安排逐步放寬,預計旅客將恢復來港,現有3間位於交通樞紐的實體店將吸引有意在港購買電子產品的內地旅客。 「友和YOHO是黑店?」「友和電話無人聽?」,客人的意見反映,我們會盡力改善。
友和投訴電話: 通訊局在處理消費者投訴方面的角色
加上投身職場一段時間,消費能力較高,又或是組織家庭或已買樓,購買家電需求較大。 除了送貨,安裝亦是消費者著重的一環,友和亦選擇外判,「大部分大型家電都會提供服務,有些會是品牌派發安裝服務,有些則由外判公司安裝」。 友和投訴電話2025 對於外判質量,友和安排了評分準則,若是次安裝公司服務欠佳,友和可透過評分顯示,下次更換其它安裝師傅。 截至2021年6月22日, 友和電子商務平臺產品組合涵蓋逾23,000項SKU,註冊會員超過590,000名。 友和YOHO爲香港首間提供線上線下(O2O)模式營運的公司,主要售賣家電、3C及美容產品。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友和YOHO是香港電子產品及家庭電器爲主的電子商務平臺中網站流量第一,同時電子產品及家庭電器爲主的線上銷售金額亦爲行業最高。
2013年以賣電子產品起家的友和,靠豐富選擇及具競爭力價錢殺出重圍,成為香港主要電商之一。 深明此道的友和,在疫情初香港經歷「口罩荒」時,「撈過界」積極搜羅口罩,力吸客戶使用其平臺。 疫情肆虐下,香港旅遊、酒店、飲食業愁雲慘霧,但零售電商卻「因禍得福」,意外成為其中一個大贏家。 2013年才創立的友和YOHO,在本地網購市場穩守一席位,近日更獲得本地家品零售巨頭日本城母企國際家居零售 (1373)入股,估值飆升至逾8億元。 若消費者提出的投訴個案具充分表面證據證明某電訊營辦商可能違反《電訊條例》(第106章)下任何條文或其持有的電訊牌照的任何條件,通訊 局會進行調查。 友和投訴電話2025 為使通訊局能準確和有效率地判斷投訴人的投訴是否涉及違規行為, 須以書面方式作出投訴。
友和投訴電話: 友和投訴: 投訴及查詢途徑
徐嘉穎笑言可能因為家庭的「創業基因」所致──徐嘉穎母親從事磺產進出口貿易,當年亦是自己創業。 友和投訴電話 辭職時,剛巧認識正在做電子產品的交易的Franz後,雙方一拍即合,不但發展成伴侶,也成為商場的戰友,友和便是他們共同奮鬥的戰場。 公司一直靠自有資金維持,不需外來投資者幫助,但到2017年時,因發現愈來愈多大財團加入電商行業,為了保持競爭力亦要向外找融資。 友和投訴電話 當中,海闊天空創投是他們第一個亦是唯一一個接觸的創投基金,經過逾一年的商討後,公司在今年初取得4,000萬元的融資,用作招聘技術人才、繼續改善用戶體驗等。
友和投訴電話: 投訴及服務
截至3月底,友和YOHO註冊會員數目達53.9萬,過去3年業往績期內,年複合增長62.9%;最新年度完成訂單數目共34.6萬宗,年複合增長90.8%。 友和投訴電話2025 創業初期為了公司有足夠資金營運,一整年都「分文不收」,選擇節衣縮食。 但若有充分表面證據證明營辦商可能違反通訊局職權範圍內的法例和規例,通訊局就會進行調查,以決定是否採取規管行動。 在2021年5月,友和集團宣佈公司完成新一輪融資,除了獲原有股東注資外,更引入國際家居零售(1373)旗下日本城、數位行銷公司愛點擊等成爲新股東,集資額多達800萬美元。
另設有三間分別位於觀塘、長沙灣及銅鑼灣的線下零售店,及超過2,000個自提點,為消費者提供無縫的線上線下購物體驗。 另外,公司的客戶關係管理系統,由開業之始已可做到線上線下融合,消費者的產品付款單以電子方式安全儲起,方便日後產品維修保養。 友和投訴 徐嘉穎透露,友和用戶由去年2月只有30萬名,升至今年5月底的58萬名,增長近一倍。 友和投訴電話 據數據調查機構Alexa報告,友和是排名第一的本地電子電器網站,註冊會員數字近60萬,今年3月瀏覽數字超過180萬人次,較HKTVmall同期約130萬人次高出約30%。 在2021年5月,友和集團宣佈公司完成新一輪融資,除了獲原有股東注資外,更引入國際家居零售(1373)旗下日本城、數位行銷公司愛點擊等成為新股東,集資額多達800萬美元。
電商平臺友和(2347)宣佈,集團投資數百萬元的最大旗艦店將於明日 (7日)在銅鑼灣恆隆中心9樓開業,門店佔地12,000呎,提高多種產品組合,並希望最快明年在新界增設2間門店。 HKTVmall於今年5月最新GMV數據受惠「感謝祭」推廣,單月GMV達5.14億元,與友和相比,HKTVmall規模仍有明顯優勢。 友和投訴 您所使用的瀏覽器不支持JavaScript,或者JavaScript處於關閉狀態。 友和投訴電話 在2012年,剛失戀的她經朋友介紹認識了Franz,兩人旋即一拍即合:「我記得我們拍拖2至3個月,開始籌備創立友和,當時我開了張50萬元的支票作為創業本金,是我的全副身家。」兩人很快建立起信任和默契。 加上Franz同樣出資約50萬元,友和於2013年3月創立,就像他們的第一個寶寶。 「當年香港網購環境是BB階段,根本沒有人去做,所以很多事情都要自己開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