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方向設計大廈是為瞭解決噪音問題而設計,面向噪音源頭一方不設單位,只設走廊、樓梯及升降機大堂。 單方向設計大廈沒有固定的設計,會根據地盤的大小而決定,單位大多數仍是標準和諧式設計;但可因應樓宇設計而作出少量修改,例如梨木樹邨葵樹樓的特別設計小型單位[31]。 和諧式大廈的電梯大堂及通道等公用地方較寬敞,所佔的樓面面積較多,因此較後來落成的非標準設計大廈甚至不少私人住宅寬敞。 然而,審計署曾經在調查報告中指出,房委會沒有善用土地以獲得最多的實用面積[4],而此等問題亦在新和諧一型大廈出現(例如上水清河邨所在用地準許地積比為7倍,但最後僅使用了約4倍)。 南區現有9個公共屋邨,大部分位於香港仔一帶,其中有2個是租置計劃屋邨,只包括仍供租住的單位、住戶及認可人口數目。

  • 第三代和諧式大廈的公共屋邨及居屋屋苑包括有:天慈邨、興華(一)邨、天恆邨(唯一一個不提供一人單位的第三代後期版本和諧一型大廈的屋邨)、田灣邨、尚德邨、天麗苑、曉麗苑、錦豐苑(集齊前後期和諧一型的屋苑)、廣明苑、雅寧苑等。
  • 此外,於新和諧一型大廈裏,亦引進了退臺式設計,但僅屬美田邨及葵涌邨之特別設計,直至非標準設計大廈取代此款設計後,才獲得廣泛採用。
  • 公共設施方面,邨內現只有4個小型遊樂場及1個位處停車場上蓋的小型運動場供邨內居民使用。
  • 新和諧一及三型與和諧一及三型的主要分別在於新和諧一及三型有更多小型單位,而非標準住宅大廈設計(如:小型單位大廈及單方向大廈)應該盡可能採用新和諧一型的構件單位;但最終新和諧三型設計始終沒有採用及興建過(僅於啟德1C區項目的概念方案中出現,而最後該計劃終止),而採用新和諧一型大廈的屋邨則有例如彩盈邨、石排灣邨、元州邨、碩門邨、清河邨等。

和諧式大廈的特點在於採用高度統一的設計,預製組件佔很高比例,包括使用預製樓梯、預製乾牆、預製廚房工作枱、預製外牆面板,以至半預製樓板,大大加快興建過程及減低成本,興建過程如工人把預製組件吊上樓層,再移動至預定位置安裝。 深水埗區現有20個公共屋邨,其中有2個是租置計劃屋邨,以及有1個綠表置居計劃與公屋混合發展屋苑,只包括仍供租住的單位、住戶及認可人口數目。 黃大仙區現有22個公共屋邨,其中有4個是租置計劃屋邨,以及有1個綠表置居計劃與公屋混合發展屋苑,只包括仍供租住的單位、住戶及認可人口數目。

天恆邨單位面積: 香港大廈搜尋

「單位面積」指嘅係單位室內樓面面積(I.F.A),房委會公共屋邨以平方米(m²)嚟計算;房協公共屋邨就以平方呎(ft²)嚟計算,同時加埋換算成平方米後嘅數字;平民屋宇就冇提供資料。 天恆邨(英語:)是香港的一個公共屋邨,項目編號為YL21NR[2][3],位於新界元朗區天水圍新市鎮北部(天水圍第110區),於2001年落成入夥,共有14座大廈,屋邨整體由房屋署總建築師設計、另外恆輝樓、恆滿樓、恆麗樓則聘請Design 2公司設計[4],香港房屋委員會負責屋邨管理。 天恆邨(英語:Tin Heng Estate)是香港的一個公共屋邨,項目編號為YL21NR[2][3],位於新界元朗區天水圍新市鎮北部(天水圍第110區),於2001年落成入夥,共有14座大廈,屋邨整體由房屋署總建築師設計、另外恆輝樓、恆滿樓、恆麗樓則聘請Design 天恆邨單位面積2025 2公司設計[4],香港房屋委員會負責屋邨管理。 天恆邨(英語:Tin Heng Estate)是香港的一個公共屋邨,項目編號為YL21NR[2][3],位於新界元朗區天水圍新市鎮北部(天水圍第110區),於2001年落成入夥,共有14座大廈,屋邨整體由房屋署總建築師設計、另外恆輝樓、恆滿樓、恆麗樓則聘請Design 2公司設計[4],香港房屋委員會負責屋邨管理。 新和諧一及三型與和諧一及三型的主要分別在於新和諧一及三型有更多小型單位,而非標準住宅大廈設計(如:小型單位大廈及單方向大廈)應該盡可能採用新和諧一型的構件單位;但最終新和諧三型設計始終沒有採用及興建過(僅於啟德1C區項目的概念方案中出現,而最後該計劃終止),而採用新和諧一型大廈的屋邨則有例如彩盈邨、石排灣邨、元州邨、碩門邨、清河邨等。

第一代和諧附翼大廈於1992年發表,共有三個型號,全部只設相同的1-2人單位設計,於1993年至1997年期間落成,標準高度為15-16層,頂樓較遠離主樓的一翼設有退臺設計。 天恆邨單位面積2025 天恆邨單位面積 和諧附翼大廈第一型為L字形設計,每層設有10個單位;和諧附翼大廈第二型為「V」字形設計,每層設有9個單位;和諧附翼大廈第三型為長條形設計,每層同樣設有9個單位,斜放的樓梯成為此款大廈的特色。 天恆邨單位面積 由於單位的廚廁門全部面向起居室,故此單位並不實用,甫推出便劣評如潮,驅使房屋署着手設計新型的附翼大廈,成為後來的新和諧附翼大廈一至四型。

天恆邨單位面積: 什麼是「房屋署圖則查閱網」?

另外,房委會建築小組於2003年6月通過,今後新建的公屋不再為每戶安裝鐵閘,任由居民按規定加設鐵閘[40],直至2006年石硤尾邨重建第一期開始才重新提供趟閘。 早期和諧式大廈的曬衣設備設置在廚房窗外,本意乃因該處位於大廈的凹位,遠離地面行人通道,可減少衣物從高處墮下所引致的意外。 然而,正因該處位於大廈的凹位,令陽光照射的時間不多,而且鄰居的廚房油煙更容易把衣服弄污。 故此有些住戶違規在客廳窗外設置曬衣架,或把衣服、被褥放在附近的公園、球場曬晾。

此外,天恆邨亦是香港首個採用1998年新版新十字型大廈的公共房屋項目,以及第三個採用框筒模式興建的公營房屋(其建築技術同樣用於昌盛苑及慈愛苑三期),更是全港唯一一個在所有和諧式大廈中,不設一人單位的屋邨。 因為天恆邨採用居屋樓宇設計,所以本邨的部份單位面積比同區公屋單位為大,例如康和式大廈設有3房2廳連套房單位,設備及用料較普遍的公屋單位優勝,所以天恆邨的租金亦比較高(約10%)。 天恆邨單位面積2025 但相對於天水圍其他公共屋邨,本邨有較多新來港人士及南亞裔香港人[5],部份靠綜援生活、居民收入微薄,導致這些居住在天恆邨的居民都負擔不起租金、並批評租金太高。 此外,天恆邨亦是香港首個採用1999年新版本新十字型大廈的公共房屋項目,以及第三個採用框筒模式興建的公營房屋(其建築技術同樣用於昌盛苑及慈愛苑三期),更是全港唯一建有和諧式大廈而不設開放式一人單位的屋邨。 因為天恆邨採用居屋樓宇設計,所以本邨的部份單位面積比同區公屋單位為大,例如康和式大廈設有3房2廳連套房單位,設備及用料較普遍的公屋單位優勝,所以天恆邨的租金亦比較高(約10%)。

天恆邨單位面積: 香港房屋委員會及房屋署

當中興華(一)邨、葵盛東邨及尚德邨等部份第三代和諧式大廈底部開始設有厚板轉換層結構(英語:Transfer Plate)的設計,下方則設有商場/停車場基座,以提高土地利用的效率。 第三代和諧式大廈的公共屋邨及居屋屋苑包括有:天慈邨、興華(一)邨、天恆邨(唯一一個不提供一人單位的第三代後期版本和諧一型大廈的屋邨)、田灣邨、尚德邨、天麗苑、曉麗苑、錦豐苑(集齊前後期和諧一型的屋苑)、廣明苑、雅寧苑等。 另外,從1997年起進入設計凍結階段(或更改設計)、並自1998年起落成的和諧一型大廈,其緊急發電機房改設於天台,水缸設計亦加高,而樓層標準改為40層(除少部份項目),是為第三代後期版本(即1996/97年版本)和諧一型大廈。 首幢第三代後期版本和諧一型為何文田邨景文樓;而擁有最多第三代後期版本和諧一型的屋邨為秀茂坪邨,一共有11座[註 2]。 值得一提的是,興華(一)邨、平田邨其中三座及葵盛東邨其中兩座的和諧一型大廈不是第三代後期版本設計,但緊急發電機房設於天台[註 3]。 從1998年1月落成的尚德邨及廣明苑開始,位於大廈地下的屋宇裝備房(包括變壓器房等)改用不銹鋼門;至於最後一批在屋宇裝備房採用鐵門的同類大廈,均位於田灣邨,原訂於1997年竣工,但最後延至1998年3月才竣工。

呢個表會列出公共屋邨嘅名、相、地址、屋邨類別、入夥年份、拆卸日期同而家嘅土地用途(淨係得拆咗嘅公共屋邨有)、房屋座數、單位數目、單位面積、住戶數目同埋認可人口,而除咗屬於平民屋宇嘅大坑西新邨、起緊、規劃緊同拆咗嘅公共屋邨之外,所有資料都係以房委會同房協官方網站嘅資料為準。 和諧二型大廈每翼翼尾採用了退臺式設計,一般樓層的翼尾單位為2B型單位,但最頂兩層的翼尾單位則為1B型單位;另外,1-3樓位於大廈入口對上的兩個單位亦特意留空,變成半開放式走廊,為和諧二型大廈的一大設計特色。 和諧二型大廈的電梯大堂延續了Y3型的中空設計,電梯大堂圍繞升降機槽而建,升降機位置與Y1及Y2型大廈相似,上方的樓層可以從中間的三角形天井看到下方的大堂,亦令大堂非常通風。

天恆邨單位面積: 大廈資料:天恆邨 恆運樓

同時,較後期落成的新和諧一型第六款大廈因四隻翼尾均採用2-3人單位,預計居住人數「較其它款式為少」,所以減少了一部升降機,令樓宇的整體升降機數量只有5部,當中仍舊有2部升降機服務低層,令只服務中層及高層的升降機變為只得1部,當中兩者中間更要共用一部停達二十多層同時服務中層及高層的升降機。 使用此升降機服務佈局的例子有元州邨元樂樓及元雅樓、彩盈邨盈富樓、盈安樓及盈順樓及鯉魚門邨鯉隆樓。 在此之後,取代新和諧式設計的非標準設計大廈不再限制必須設置雙數數目的升降機,令一座大廈設單數數量升降機的設計、設置同時服務中層及高層的升降機,甚至分設兩個升降機大堂以服務不同樓層的安排變得更常見,藉以降低建築成本及提升大廈設計彈性,從而提供更多單位。 後來更加入自然通風及自然採光等元素於大廈建築設計當中,再演變成今日的非標準設計大廈及構件式單位公屋/居屋設計藍本,但交樓標準與新和諧一型大致類同。 由於小型單位大廈的興建往往涉及很多不同政府部門,加上設計必須因地制宜,故此房屋署通常將大部份的小型單位大廈都委託聘請給私人建築師事務所,然後按房屋署標準規格及標準單位設計去設計;後期房署則偏向採用附翼大廈及和諧式的單位設計大廈,會根據地盤的大小而決定;向高噪音道路或鐵路一邊,更有單方向設計[32]。 另外,小型單位大廈多設有兩個獨立電梯大堂,分別供低層長者住屋及高層獨立單位住戶使用,當中石蔭邨勇石樓更設有四個獨立電梯大堂,令兩批住戶各有兩個電梯大堂可供使用。

天恆邨單位面積: 香港天水圍公共屋邨 / 維基百科,自由的 百科全書

因應新和諧式單位設計於1999年面世,於2001年尾至2003年落成的部份第三代後期和諧式屋邨採用了經改良的單位設計,家庭式單位的廚廁改為與新和諧式相近的設計,單位面積依舊不變,而和諧一型大廈電梯大堂外的平衡陣則改為每層都加設,與新和諧一型相同,是為2000年版本和諧式大廈。 此款設計僅可見於富昌邨富悅樓、石籬邨九期、長宏邨一期、鯉魚門邨一期、牛頭角上邨一期、葵盛東邨盛和樓及愛東邨愛寶樓。 和諧式大廈(英語:Harmony Block[1],簡稱「HR」)是香港公共房屋大廈的一種重要的設計,於1987年開始起草,1989年正式發表,在1992年至2009年間所落成的香港公共屋邨大廈及居者有其屋計劃大廈中廣泛採用。 元朗區現有18個公共屋邨,主要在元朗新市鎮和天水圍新市鎮,其中有1個是租置計劃屋邨,只包括仍供租住的單位、住戶及認可人口數目。 天恆邨單位面積 天瑞邨(英語:Tin Shui Estate),早年曾經命名為「天水邨」[1][2],是香港的一個公共屋邨,位於新界元朗區天水圍新市鎮中西部,新市鎮發展計劃的第二個公共屋邨,亦是慈雲山慈樂邨24-32座重建的次要接收屋邨(主要接收屋邨為東頭邨,另一個次要接收屋邨為天耀邨)。 後來香港房屋委員會為了便於管理屋邨,邨內再分為天瑞(一)邨及天瑞(二)邨。

天恆邨單位面積: 事件

有見原裝曬衣設備劣評如潮,房委會在興建彩盈邨時,開始更改新樓宇曬衣桿的擺放位置,從廚房變作浴室外牆。 又加上輔助設備如晾衣桿[36];於近年開始為所有和諧式屋邨的客廳窗外加設曬衣杆,但有不少住戶反映其設計有問題,使用非常不便[37][38]。 雖然新和諧一型設計隨着秀茂坪南邨在2009年落成而終止使用,但部份非構件式單位設計的非標準設計大廈仍有採用新和諧式設計的1B及2B單位構件,如2011年落成的善明邨及欣安邨,而2012年落成的石硤尾邨第2及5期則成為全港最後一批附有和諧式構件的大廈。 1999年1月21日,房委會建築小組委員會通過由房屋署總建築師(設計與標準策劃)Mr. 天恆邨單位面積 Chris GABRIEL 所帶領團隊設計的新和諧一及三型大廈設計,並規定在2月起動工項目採用[18](首個動工的項目為清河邨,而首批落成的此型大廈為長宏邨二期,即宏勇樓、宏心樓、宏意樓及宏善樓)。 第一座和諧三型大廈位於藍田廣田邨廣靖樓 , 於1992年11月落成 , 亦是全港首座和諧式大廈。

天恆邨單位面積: 樓宇

最後一座和諧三型大廈為石籬邨石欣樓,該大廈原本高20層,但因應同邨1-3及8-9座重建戶「原區安置」的訴求,故此在興建時更改設計增加樓層至31層,是和諧三型樓宇中最高的其中一座,其它達31層高的和諧三型為紅磡邨紅暉樓及慈樂邨第三期。 和諧二型的設計是希望取代1980年代的Y型大廈設計,但因外型龐大且擁有Y型設計低靈活性的先天缺陷,令屋邨規劃缺乏靈活,未能把地盤潛力極大化地發揮出來。 所以按統計數據顯示和諧二型由1989年面世開始,為少數負責公共房屋設計的建築師所採用,所以房屋署已經決定率先於1999年5月1日正式淘汰和諧二型設計,而最後一批建成入夥的和諧二型大廈就是位於馬鞍山90區第五期的錦豐苑錦荷閣及錦蘭閣(亦是僅有兩座採用和諧二型設計的居屋大廈)。

天恆邨單位面積: 公共屋邨

1995年前落成的大廈於大廈每翼的頂部均設有「抽象化」的鳥翼形石屎裝飾,於1995年左右開始落成的大廈則因為降低建築成本以及開始採用1992年改良版本而取消該裝飾,至於大廈入口及樓梯上方的裝飾及通花磚牆則獲保留至1996年左右。 天恆邨單位面積2025 另外,第一代和諧一型於頂樓上方的天面較高,第二代及第三代則略為縮減了高度。 在1999年以後落成的和諧一型大廈,高層天台水缸的設計由升降機機房上方,調至機房四側。 和諧式住宅單位內部採用標準組件式設計,統一家庭單位中廚房、廁所、客飯廳及首個房間的面積,且採用無間隔設計,但單位內已在建議自行間隔房間的地方預設窗戶,住戶可因應需要自行間隔房間。 所有和諧式家庭單位均採用統一的廚廁佈局(除第三代因減去露臺而有所改動),但大窩口邨的三座和諧一型大廈採用了縮窄的露臺窗戶,廚房佈局亦與同期的第一代大廈有分別,為全港唯一有此設計的和諧式大廈。

天恆邨單位面積: 香港公共屋邨列表

[11]事件需召開死因庭聆訊,陪審團裁定,女死者及她的一對女兒死於非法被殺,而男死者則死於自殺。 天恆邨單位面積2025 死因庭亦提出建議,改善處理家庭糾紛的手法,當中包括提升市民認知家庭暴力的嚴重性,要求警方及社工改善處理家庭暴力個案的手法。 2004年4月11日,天恆邨恆運樓208室,發生了一宗轟動全港一家四口滅門倫常慘案,案中一名31歲新移民女子金淑英及一對6歲女兒死亡,而涉嫌傷人的45歲丈夫李柏森其後亦傷重死亡,事件引起廣泛關注。 [11]事件需召開死因庭聆訊,陪審團裁定,女死者及她的一對女兒死於非法被殺,而男死者則死於自殺。

天恆邨單位面積: 第一代(1989年版)

房委會喺2013年完成咗22個高齡屋邨嘅重建潛力研究,可能重建屋邨包括模範邨、西環邨、馬頭圍邨、和樂邨、彩虹邨、福來邨、華富(一)邨、華富(二)邨、坪石邨、美東邨(美東樓及美寶樓)、葵盛西邨、荔景邨、梨木樹(二)邨、興華(二)邨、麗瑤邨、南山邨、長青邨、漁灣邨、彩雲(二)邨、富山邨、象山邨同埋石硤尾邨(19-24座)。 房委會研究顯示,22個高齡屋邨結構良好,喺2013年嘅邨齡介乎34至61年,但係到2043年就會去到64至91年樓齡,保養費會好高,若果拆咗起過,可重新規劃,以符合當時標準,但受制於原區安置居民用地或單位缺乏,暫時只有華富邨同美東邨確定重建。 天恆邨單位面積 天恆邨單位面積2025 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委員會主席黃遠輝指出,華富邨重建計劃率先確定,係由於附近5幅地可提供遷置,而其餘20條屋邨重建機會均等,但唔代表喺可見將來就可以落實重建,主要取決於喺邊度搵到遷置居民嘅資源[343]。 呢個表包括由喺上面所提及嘅三間組織轄下嘅公共屋邨,包括已經落成、起緊、重起緊、等緊起或者建議緊,同埋拆咗同改做其他用途嘅公共屋邨。

公共設施方面,邨內現只有4個小型遊樂場及1個位處停車場上蓋的小型運動場供邨內居民使用。 天恆邨單位面積2025 天恆邨單位面積2025 呢個表以地區劃分,再以首次入夥年份排(「一邨」、「二邨」等等有細分嘅屋邨會當係唔同屋邨同埋由原址分拆而成嘅,個表入面會放埋一齊,方便比較)。 下列公共屋邨標準型大廈樓宇樣本平面圖只供參考,並不代表所有公屋樓宇類型。

天恆邨單位面積: 小型單位大廈(和諧式單位/新和諧式單位設計)

天恆邨停車場樓高6層,房委會將部份樓層的空間改建為社區服務設施,其中1、2、5樓的A翼為「香港賽馬會天水圍電話投注中心暨義工及培訓中心」[6][7] ,而6樓A翼則設有青少年綜合服務中心[8]、會議室、活動室及遊樂設施。 全港首座附翼大廈為大窩口邨富賢樓附翼,於1993年10月落成[25];最後兩座為碩門邨健碩及美碩樓附翼,於2009年3月落成[26]。 登入「我的政府一站通」後,在「網上服務」的「服務總覽」內選擇「登入房屋署圖則查閱網瀏覽房委會樓宇紀錄」,然後輸入你的「房屋署圖則查閱網」帳戶名稱及密碼,以作驗證。 此列表以地區劃分,排名不分先後(「一邨」、「二邨」等有細分的屋邨視作不同屋邨,以及由原址分拆而成的,表中放在一起方便比較)。 天恆邨單位面積 2004年4月11日,天恆邨恆運樓208室,發生了一宗轟動全港一家四口滅門倫常慘案,案中一名31歲新移民女子金淑英及一對6歲女兒死亡,而涉嫌傷人的45歲丈夫李柏森其後亦傷重死亡,事件引起廣泛關注。

翻新後加入多樣新概念,包括每天下午3時至7時引入街市DJ服務,設服務員每日在街市內巡迴公佈當日特價貨品兩次;引入電子會員制度,街坊消費儲夠積分可換取禮品;部分攤檔會安裝八達通機。 天恆邨單位面積 不過有菜檔商戶批評,改裝新街市後租金大升,裝修前每月2萬元,現時月租6萬元。 商場樓高兩層,有百匯軒海鮮酒家、稻香海鮮酒家(已結業)、大快活快餐店、麥當勞快餐店、波仔專門店、薄餅店薄餅博士、肯德基及各式麵包西餅店。

天恆邨單位面積: 香港公共屋邨一覽

「樓宇座數」、「單位數目」、「住戶數目」及「認可人口」只會計算用作出租的公共屋邨、單位、住戶及認可人口數目,不包括在房委會租置計劃或房協住宅發售計劃中已出售的單位,「住戶數目」及「認可人口」只適用於房委會公共屋邨。 「單位面積」指的是單位室內實用面積,以平方米(m²)計算;平民屋宇公司則沒有提供資料。 只有部份與附翼相鄰的2-3人及1B型單位、屬第一款的秀茂坪南邨秀美樓其中兩翼的翼尾單位,以及梨木樹邨翠樹樓及榮樹樓靠近和宜合道的一翼的1B型翼尾單位不設窗臺。 新和諧型的設計把標準二人單位改變成一種適合編配給二至三人家庭的全新小型單位,從而決解該等單位的不足問題[19];在第六款大廈每一隻翼的終端,均有編配給二至三人家庭的小型單位[20]。 公用設施方面,大樓內共設2道緊急走火樓梯和6部升降機,而升降機分為高、中、低層三組(每組兩部)。

天恆邨單位面積: 大廈資料:天恆邨 恆健樓

第一代和諧式大廈的供水、排污及座廁通風喉設於單位露臺內[3],沿用了以往由房委會興建的公營房屋大廈將有關喉管置於室內的作風。 廚廁設計方面,所有家庭單位的廚房外均附設露臺;而三睡房單位更破天荒採用了廁所與浴室分離的設計,屬香港公共房屋首見。 此列表包括由上述三間組織轄下的公共屋邨,包括已落成、興建中、重建中、待建中或建議中,以及已拆卸並改作其他用途的公共屋邨。 此列表會列出公共屋邨的名稱、相片、地址、屋邨類別、入夥年份、拆卸日期和現時土地用途(僅限已拆卸公共屋邨)、樓宇座數、單位數目、單位面積、住戶數目及認可人口,所有資料皆以房委會和房協官方網站資料為準,屬於平民屋宇公司的大坑西新邨、興建中、規劃中和已拆卸的公共屋邨除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