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計算指出干支紀日至少始於[14]《春秋》所記,魯隱公三年夏曆二月己巳日(周平王五十一年,西元前720年2月22日)之日食[15][16]。 天干地支換算器2025 自東漢建武三十年(西元54年)起,只按60天干地支的次序記年,這就是干支紀年法。 天干地支換算器2025 每一循環必須從「甲子」開始,滿60年稱做「一甲子」或「一花甲子」。 儒略曆平年有365日,而每4年一次,西元年能由4整除,閏年有366日,平均一年365.25日,4年1461日和一甲子的60日,最小公倍數是29220日,合80年。 這就是說,過了羅馬失閏之後,每80年,干支紀日對應的儒略曆月日日期會反覆一次循環。

宋代記時辰已有「初」、「正」之分[8][22][23]。 如23時為「子初」,0時為「子正」。 並可配合刻使用,如「己初初刻」、「子正四刻」、「寅初四刻」。 解:從癸丑(第50日)到丙寅(第3日)總共是13日。 所以總出遊日期數一定是60n+13。 9個月大約是270日,但270日並不是60的倍數,所以可以判斷有一個閏月;從而,n=5,總共出行10個多月,日期數為313天。

天干地支換算器: 地支與陰陽五行、八方

這種方法,是以日干為出發點來確定時乾的,從子時查起,按順時針方向數到某時為止。 如,甲戌日申時,子時為甲子,醜時為乙丑…………申時為壬申。 天干地支換算器 當然大家在找算命師之前,可能會先自己冥想找答案或是翻農民曆,真的找不出結果,才會問會看盤朋友或是長輩! 例如:孕婦每週要產檢,再問問醫生,寶寶何時出生最健康,然後再對照老師給的最旺日子。 你可能會說:命格好也要身體好纔行,這是當然! 雖然身體很重要,或許上帝介入就可以改命格,但也不要讓神花太多力氣,所以挑對好日子,在未來就可以事半功倍呢。

例如:若某年的子月所在之年爲甲子年,則該子月爲丙子月,緊接着其後的丑月是丁丑月。 天干地支之起始點為5020年前的公元前2997年[來源請求],與之減去公元紀年換算後即為六十甲子紀年法。 天干地支是十干與十二支的合稱、簡通稱為十天干十二地支,由兩者經一定的組合方式搭配成六十對,爲一週期,循環往復,稱爲一甲子或花甲之年。

天干地支換算器: 干支紀日

干支是天干與地支的合稱,由兩者經一定的組合方式搭配成六十對,為一個週期,循環往復,稱為六十甲子或六十花甲子。 天干地支換算器2025 日本、朝鮮、越南、琉球等漢字文化圈地區也曾跟隨中國,使用干支來.記錄時間。 用干支紀年法紀年時一個週期為六十年,稱為一甲子,甲子也用於形容60歲的老年人。

  • 例子2之2:反過來問,辛酉年到癸巳年最少隔幾年?
  • 所以總出遊日期數一定是60n+13。
  • 干支紀年和紀日已使用了二、三千年。
  • 其中甲、丙、戊、庚、壬爲陽幹,乙、丁、己、辛、癸爲陰乾。

(表五),把年、月、日、時的干支合成八字。 天干地支換算器 例子:公元前155年,用尾數5取天干中的“丙”,155除以12得餘數11,對應地支中的“戌”。 天干地支換算器 如要將公元紀年換算成干支紀年,以公元年的尾數在天干中找出相對應。 然後,將公元紀年除以12,用餘數在地支中找出相對應的地支。

天干地支換算器: 十天干與十二地支的配對規則

中國古代拿它和天干相配,用來表示年、月、時的次序。 舊式記時法也用地支表示次序,如子時、醜時等。 歷史上以干支紀年、紀月、紀日和紀時的起始年代各不相同。 干支紀年和紀日已使用了二、三千年。 天干地支換算器 月份和時辰本來只與十二地支配對(圖一和表三),後來人們根據年幹訂定月幹(表四),又根據日干訂定時幹

  • 干支紀年和紀日已使用了二、三千年。
  • 女媧身邊有兩個肉包,大肉包裏有十個男子,小肉包裏有十二個女子。
  • 中國古時把一晝夜分為十二段,每段叫做一個時辰,合現在的兩個小時。
  • ”這一創世神話故事,講干支,講玄黃神、女媧神,講乾坤陰陽,將干支的“身世”推溯得十分久遠。
  • 根據考證,春秋時期魯隱公三年二月己巳(公元前720年二月初十),曾發生一次日食。
  • 地支除了會合化局之外,地支還有互相沖剋及相刑,故此亦會產生不同的較應。
  • 自東漢建武三十年(西元54年)起,只按60天干地支的次序記年,這就是干支紀年法。

古人(一說黃帝)觀測朔望月,發現兩個朔望月約是59天的概念。 天干地支換算器 12個朔望月大體上是354天多(與一個迴歸年的長度相近似),古人因此就得到了一年有12個月的概念。 在搭配日記法(十天干),產生陰陽合曆,發展出現在的天干地支;較爲成熟時應該是在夏商周三代。 天干地支換算器 莫名其妙的“金豬年”2007年,農曆是丁亥年,俗稱豬年。 當時不論是在民間還是報刊上,都頻頻出現了“金豬年”的說法,更有說當年是60年一遇的金豬年。 這60年的每一個年份都不同,爲什麼偏偏金豬年就那麼特殊?

天干地支換算器: 地支

計算八字時使用的干支曆,與史書、傳統曆法(包括農曆)或使用太陰曆的紫微鬥數有所不同。 傳統曆法以月亮的盈虧週期作為一月,[11]而八字計算則以二十四節氣其中的十二節氣(非中氣)所在時刻(非以日首)分月,並賦以地支之名,如大雪小寒之間為子月,小寒到立春為丑月[12]。 天干地支換算器 天干地支換算器 因此八字計算過了當月節氣發生之時刻才換月干支,可能產生月中與日中換干支的情況。 傳統曆法以月亮的盈虧週期作爲一月,[11]而八字計算則以二十四節氣其中的十二節氣(非中氣)所在時刻(非以日首)分月,並賦以地支之名,如大雪小寒之間爲子月,小寒到立春爲丑月[12]。

天干地支換算器: 十二時辰詳解

每六十年中,每種生肖都值五年,每種生肖都有金、木、水、火、土五種屬性。 以豬年爲例,共有乙亥、丁亥、己亥、辛亥、癸亥五年。 其中乙亥年是“火豬” 年,丁亥年是“土豬”年,己亥年是“木豬”年,辛亥年是“金豬”年,癸亥年是“水豬”年。 十天干又叫十母,對應的十二地支則別稱十二子。

天干地支換算器: 六十年甲子(干支表)

爲駁干支外來說,陳遵嬀在《中國天文學史》中指出,“在四千多年前的夏代,可能已有干支產生了”。 天干地支換算器2025 所以,鄭文光推斷:“十二支宜乎是夏人的創作。 天干地支換算器2025 ”杜石然等則在編著的《中國科學技術史稿》一書中,主張夏代已有十天干紀日法,商代在夏代天干紀日的基礎上,進一步使用干支紀法,從而把十天干和十二地支配合在一起形成六十循環的紀日法。 考古發現,在商朝後期帝王帝乙時的一塊甲骨上,刻有完整的六十甲子,可能是當時的日曆。

天干地支換算器: 干支與公元紀年對照表

地支第六位的「巳」,甲骨文用「」表示,而不是「」。 干支最早的名稱大概是《呂覽》所稱的「甲子」[1]。 天干地支換算器 《世本》和裏耶秦簡中也只取首字稱為甲子[2][3]。 以甲子稱之,或許是因為早時還不存在一個專用名稱[1]。 辛亥革命後,1912年建立了中華民國,正式採用公曆紀年,並把1912年確定爲“民國元年”,整個國民政府統治時期,都採用的是民國紀年的方式來記錄重大事件。 我們所熟知的“辛亥革命”所在的年份1911年,就是“金豬”年。

天干地支換算器: 天干地支解釋

註一:第一行的意義是在60年循環中的位置。 負數並無不可,因後面可任意加或減60的倍數(n是整數);但若規定頭一行須為正數(第1至60個之間),則當(幹-支)是負數時,在括號內加12或在括號外加60(12×5=60)。 當且僅當(幹-支)是負數時,[(幹-支)×5+幹]不是1至60間的整數。 註:中古漢語一列的字母標音基於中古漢語現有擬音上制定的拼音,非國際音標。 天干地支換算器 詞尾x,h為音調,分別對應上聲和去聲。 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子」有兩種寫法:(一)用表示地支的第一位,即「𢀇」字。

天干地支換算器: 天干地支來歷

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組成六十個基本單位,古人以此作爲年、月、日、時的序號,叫“干支紀法”。 近年,在神農架地區發現了漢族創世史詩《黑暗傳》,其中有一個講述干支來歷的故事:“開天闢地之初,玄黃騎着混沌獸遨遊,遇到女媧。 女媧身邊有兩個肉包,大肉包裏有十個男子,小肉包裏有十二個女子。 玄黃說:‘這是天幹革命地支神,來治理乾坤的。 ’於是,爲他們分別取名,配夫妻,成陰陽。

天干地支換算器: 天干地支的作用

(表五),把年、月、日、時的干支合成八字。 尾數5對應天干的「丙」;155除以12得餘數11,對應地支的「戌」。 西元前8年則為癸丑年;西元前2年為己未年。 干支紀日,60週期的時候大致合2個月一週期;一週期完了重複使用,周而復始,循環下去。 天文計算指出干支紀日至少始於[14]《春秋》所記,魯隱公三年夏曆二月己巳日(周平王五十一年,西元前720年2月22日)之日食[15][16]。

我們如何將西元年份換算成天干地支紀年呢? 由於西元3年是癸亥,這是60甲子的最後一年,所以次年是甲子年,是一個新的循環開始。 因此,計算 (西元年份-3)÷60 ,得餘數 R。 再求 R÷10的餘數是X,R÷12的餘數是Y。 並根據下表,就可以很簡單的換算西元年份成天干地支紀年。

史書中通常以序數紀月[8],干支紀月除了月建(月支)之外,月幹在研究中國歷史時並不普遍,而較常用於計算八字。 「以子建月」即以日南至的十一月為一年的開始。 紀時辰時,每個地支對應固定的一段時間(時辰)。 中國古時把一晝夜分為十二段,每段叫做一個時辰,合現在的兩個小時。 每個時辰都有固定的地支作名稱,從夜間十一點算起,第一個時辰是子時,即為半夜十一點到一點。 以12時辰為1日之紀時法,在《周髀算經》已有雛型[22]。

天干地支換算器: 換算成干支紀年是什麼?

蓋申酉金之正位,幹值壬癸,金水淬礪,故取象劍鋒而金之功用極矣;至戌亥則金氣藏伏,形體已殘,鍛鍊首飾,已成其狀,藏之閨閣,無所施爲,而金之功用畢,故曰庚戌辛亥釵釧金。 蓋木性辛者,唯石榴木;申酉氣歸靜肅,物漸成實,木居金地,其味成辛,故曰石榴木;觀它木至午而死,惟此木至午而旺,取其性之偏也;戊戌己亥,氣歸藏伏,陰陽閉塞,木氣歸根,伏乎土中,故曰平地木也。 餘見路旁之土,播殖百穀,午未之地,其盛長養之時乎? 天干地支換算器2025 大驛之土通達四方,申酉之地,其得朋利亨之理乎?

天干地支換算器: 干支計算日數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古人的作息表。 天干地支換算器 爲了標識每一天,他們以手指記數,以便“過日子”。 天干地支換算器2025 人手五指,兩手合十,所以人們記數也常以“十”爲單位,由此導致天干爲十,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天干地支換算器: 天干地支的簡單算法

干支紀時法之源起年代則未明[23]。 十干最初用來紀日,十二地支則是紀辰[3],古文獻中即常以「日」稱天干,「辰」稱地支[4]。 「辰」在古代指日月之會,是每月朔日太陽與月亮會合的方向,由於每月移動一位,一年有十二月,因而也就有十二辰。 古代以每月昏時(晚上七點到九點)觀察北斗斗柄所指方向,確定現在所在的月份,稱為「鬥建」、「月建」(由於歲差造成的偏移,古、今北斗斗柄在昏時的指向已經不同)[5][6]。 歷史上以干支紀年、紀月、紀日和紀時的起始年代各不相同。

因干支紀年法紀年時一週期為六十年,所以也用「甲子之年」或「花甲之年」來形容(60+1虛齡)或歲數之一的老人。 由於華夏曆法中每個月日數不定,且可能有閏月,故若在史書中記載「某年某月某日」在計算經過的時間長度時會非常麻煩。 辛是天干中的8,亥是地支中的12。 1983-12=1971,1971+60=2031,1971-60=1911;計算得2031年、1971年和1911年都是辛亥年。

天干和地支組合便成爲以「甲子」爲首的六十干支循環(表二)。 十二地支與生肖,十二地支也叫十二支。 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總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