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的文人都喜歡去樹下吟詩品酒,來到現代,大家或許都不會去樹下品酒,卻可以去氈酒品牌「白蘭樹下」於南豐紗廠開設品牌首間試飲室「丹丘蒸留所」。 不在CBD而在老工業區的這座香港保育活化地標,值得每一座城市的工業遺存在做城市更新的時候,花足夠多的精力與時間,去好好學習。 南豐紗廠創辦人張添琳小姐表示:「由成立至今短短五年間,我們很高興見證南豐紗廠成爲備受區內、本地以及海外遊客歡迎的城中熱點,亦樂見其蛻變成推動本地文化交流及培育人才的重要平臺。 我認爲,此次展覽的特殊意義在於,潘迪華女士與南豐紗廠一樣,都是香港股市的傳播者和傳承者,兩者之間有着深厚的共性與共情。 展覽通過照片、服裝、唱片、新聞剪報、文獻及私人物品等等,一同探索象徵潘姐姐人生及演藝生涯中的每一個重要階段,亦展現了國際社會在不同階段對於中國文化的態度與接納方式,資料珍貴且意義重大。 CHAT六廠是集紡織、當代藝術、設計與歷史傳承於一身的非牟利社區藝術館,官方中文稱謂爲「六廠紡織文化藝術館」。

跟項目方朋友的交流過程中,我發現除了解決高差、原有物業不滿足於現代化商業經營的物業結構、以及三棟廠房之間的動線重構等諸多難點問題之外,6號廠房的標誌性中庭,是整個活化過程中最富挑戰性的板塊。 丹丘蒸留所2025 丹丘蒸留所 如果大家自問已經對氈酒或白蘭樹下有一定了解,毋須參與品酒工作坊的話,亦可選擇在星期四、五、六傍晚,參與「Omakase Cocktail」活動。 他們將按時令,挑選出當日最新鮮的材料,再因應酒友的心情及喜好,以白蘭樹下氈酒為主調,調配出不同風味的雞尾酒,十足十日式料理的廚師發辦(Omakase)。

丹丘蒸留所: 【搵食熱話】週末好去處!香港白蘭花GIN 蒸餾所推氈酒見學體驗

除此之外,Kit亦為Cocktail活動設計了一系列的特別酒單,分別以白蘭樹下氈酒、咖啡、茶及CBD飲品為主軸,調配出一系列充滿禪味的東方美學主題雞尾酒,包括加入了乾身雪莉酒、CBD調製而成的「虛空」;以干邑橙酒、冷萃綠茶作配搭的「靜寂」等。 2017年成立的香港氈酒品牌「白蘭樹下」,以白蘭花、陳皮、檀香等充滿香港特色的材 … 擅長捕捉舊香港生活百態的攝影大師何藩雖已離世多年,但其作品與獨特美感依然深根於一眾識貨之人心中。 在Eat local的風潮下,本地釀造的白蘭樹下是第一支由土生土長香港人所製作的氈酒,以淡淡的白蘭花香配合陳皮、龍井、檀香等本地食材釀製,教人聯想起夏日街頭上或會遇上售 … 他們堅持認爲香港需要擁有一隻真正香港製造機芯的機械手錶,所以EONIQ 團隊傾盡所有,並於今年成功研發並做出第一隻取得產地來源證的香港製造鏤空機械機芯。 它涉及創新產業投資、新興企業孵化、產品市場化等全生命週期的支持與服務,沒有足夠的資金實力、長期主義耐心和專業的團隊,很難將這條路走通。

而在頂部原有的密閉屋頂被拆開重建爲玻璃頂,讓整個中廳從早到晚都有非常舒適的自然採光,但同時也帶來了樓體承重問題。 丹丘蒸留所2025 於是我當即調整時間,次日下午就打車從港島東來到了荃灣——差不多300元港幣的車資是真心貴,但車程也就半個多小時,想來也真不算遠。 丹丘蒸留所中的「丹丘」一指唐朝人元丹丘,是「詩仙」李白在《將進酒》「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提到的「丹丘生」,是李白一生摯友及酒伴,更羨慕他如神仙一樣逍遙出世,同時希望能夠為酒途上的同路人提供一個「身心安處」。 在成功設廠前,他們只能選擇在香港先完成萃取原料精油、水份的步驟,然後再將提萃液寄往荷蘭作下一步的蒸餾工序,在外國完成入樽後再運返香港。 白蘭樹下由調酒師張寅傑(Kit)及前護士張穎雋(Joseph)創辦,二人在調酒班結緣後一見如故,開始共同研究釀酒,嘗試為香港人帶來一份專屬的本土味道,最初的作品是一枝浸泡了八鄉一株百歲雞蛋花古樹花朵的氈酒。

丹丘蒸留所: 調酒師發辦 度身沖製專屬雞尾酒

如果沒有「以人爲本」的文化根源或價值理念爲基礎的運營觀,哪怕有再厚的一本SOP手冊,也無法做到數十年如一日的堅守。 這樣的慢功夫,是每一個動作都以「滿足人們的需求」爲最原始的發心,是每一個細節都有詳細清晰的指引與說明,是認爲動物與人應該以平等姿態共處的文明思想,是文化與藝術的光芒可以用更加柔軟的方式照進日常,更是讓更多人可以以這裏爲載體、找到人生髮展的方向。 「查篤撐」兒童粵劇協會由馬曼霞老師於 2002 年創立,是香港唯一持續至今專注於原創兒童粵劇創作的非牟利團體。 兩次逛南豐紗廠都感覺意猶未盡,因爲每一家店的創立背後,都有特別多的故事與思考,他們沒有給自己貼上任何「主理人」或者「網紅店」的標籤,只是日復一日在店裏認認真真地迎來送往、研發新品。 在70年代,紡織工廠有超過23萬工人,而且當時女性佔了工廠整體員工的大多數,讓香港社會逐漸形成了男女平等的意識。 機緣巧合的兩次深訪下來,我終於在腦海中構建起南豐紗廠的全貌,也終於有時間將海量的知識點劃好重點沉澱下來,與各位分享。

  • 商業邏輯清晰、社會責任明確、業務能力極強的南豐作坊,是我從內容王者的南豐紗廠身上看到的,非常認同且喜歡的第一面。
  • 我認爲,此次展覽的特殊意義在於,潘迪華女士與南豐紗廠一樣,都是香港股市的傳播者和傳承者,兩者之間有着深厚的共性與共情。
  • 就我個人的理解而言,這便是南豐紗廠的「歷史文化藝術策展中心」,與「南豐紗廠」和「南豐店堂」一樣,也是由一個單獨的團隊管理運營。
  • 不在CBD而在老工業區的這座香港保育活化地標,值得每一座城市的工業遺存在做城市更新的時候,花足夠多的精力與時間,去好好學習。
  • 南豐紗廠的三大支柱板塊,無一不是以這樣的理念在踏踏實實地做好每一天的運營工作,仔細認真地鏈接每一個微小的個體與資源,平等地尊重每一位合作伙伴與造訪者,盡全力給予每個人恰到好處的幫助。

我始終認爲,可持續的商業不應該只是停留在建築物本身的工程能耗節省與綠色能源的採用上,實際的商業運營內容也應該提供更多的嘗試與可能性。 經過多年的市場教育與現場管理,出入南豐紗廠的愛寵人士普遍素質很高,帶來的所有狗狗都穿戴着狗狗專用尿不溼,因此,在整個項目內,即使是寵物數量極高,但卻聞不到任何臭味,不得不佩服。 南豐紗廠的三大支柱板塊,無一不是以這樣的理念在踏踏實實地做好每一天的運營工作,仔細認真地鏈接每一個微小的個體與資源,平等地尊重每一位合作伙伴與造訪者,盡全力給予每個人恰到好處的幫助。 這些林林總總、幾乎不間斷的活動,組成了南豐紗廠在開幕五年以來最爲引人矚目的「內容力」,從中傳遞出來的那些很香港的故事和價值觀,令人動人且着迷。

丹丘蒸留所: 丹丘蒸留所

新技術爲傳統紡織及時裝業開展接觸消費者的新渠道,讓消費者瞭解創新科技如何解決舊衣服棄置的問題及實踐服裝循環回收再造概念於日常生活中。 沒想到這次偶然的拜訪,讓我解鎖了香港體量最大、運營狀態極佳、由私人企業全資打造管理的一座極富香港特色的標杆級城市更新項目,也讓我有幸成爲6月中旬南豐紗廠五週年的Media Tour中,唯一一個內地媒體/行業媒體。 同時逢星期四、五、六傍晚,「丹丘蒸餾所」亦會舉行「Omakase Cocktail」,由本身為著名調酒師嘅創辦人Kit,聯同李城飛(Fei san)及莫家敏(Mandy)以「白蘭樹下」為主軸,再按客人當日喜好、心情、甚至天氣等調配專屬飲品。 「丹丘蒸餾所」以李白《將進酒》中「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中的「丹丘生」唐朝人元丹丘為名,而「丹丘」同時亦指道仙人居處的山陵,寄語成為「酒途同路人」的身心安處。 撇除咁有文學氣息嘅形容,「丹丘蒸餾所」其實就係仿照外國造酒廠而設嘅試飲室,每日舉行品酒工作坊,品牌未來新作亦會於此處率先亮相,令大家更容易認識「白蘭樹下」。

  • 高峯時,南豐紗廠年產3000萬磅棉紗,成爲了本港其中一個紡織龍頭,與香港紗廠、大興紗廠並稱爲「香港三大紗廠」。
  • 當然,硬件的更新訴諸時間便可完成,但一個空間的長期鮮活,必然需要長遠的思量、契合市場需求的內容、以及敢於創新的經營思路。
  • 2017年成立的香港氈酒品牌「白蘭樹下」,以白蘭花、陳皮、檀香等充滿香港特色的材料入釀,製成別具風味的氈酒,奪得多個國際獎項。

最後,調酒師會以白蘭樹下為每位學員各沖調出一杯經典雞尾酒——Gin & Tonic,學員們可以自行嘗試將預先準備的橙皮、西柚皮、迷迭香等三種裝飾(Garnish)加入面前的Gin & Tonic,並品嘗雞尾酒分別加入三款裝飾後,香氣的不同變化。 Fei san補充指出:「市面上超級市場中的Tonic Water,大多甜度較高,如果自己在家中沖調Gin 丹丘蒸留所2025 & Tonic時,可選擇加入些許Soda Water稀釋甜度,這樣更能品嘗到氈酒的香味。」是次工作坊便以一杯香氣滿溢的港風Gin & Tonic作結。 記者這次也參與了於「丹丘蒸留所」舉辦的品酒工作坊,工作坊以7至8人小班教學形式進行。 簡介過後,便會正式進入品酒環節,教授學員以目測、聞酒、飲用等方式,試出酒的前中後調,途中主講調酒師Fei san提醒學員:「目測烈酒時,如果酒液越『掛杯』(沿杯邊下滑的速度越慢),其酒精濃度較高、甜度亦則低。」教授完品酒的步驟之後,學員們需要在三種不同風格的烈酒中,找出哪一杯是白蘭樹下。

丹丘蒸留所: 調酒師發辦 度身沖製專屬雞尾酒

2014年至今,隨着南豐集團對其開始進行保育活化計劃,南豐紗廠開始煥發出全新活力,成爲香港本地工業老廠房有機更新的典範案例,於2018年全新啓幕,到今年6月已經在營5週年整。 丹丘蒸留所 丹丘蒸留所2025 「酒為歡伯,除憂來樂。」閒時小酌一杯足讓人在勞碌的都市生活中得以抽離,悠然於物外。 2017年成立的香港氈酒品牌「白蘭樹下」,以白蘭花、陳皮、檀香等充滿香港特色的材料入釀,製成別具風味的氈酒,奪得多個國際獎項。 近月,品牌於文青勝地南豐紗廠開設首間試飲室——丹丘蒸留所,為一眾酒友帶來氈酒品酒工作坊,同時特設Cocktail Omakase,讓大家親嘗酒品的醉人花香。

丹丘蒸留所: 【搵食熱話】週末好去處!香港白蘭花GIN 蒸餾所推氈酒見學體驗

Kit表示選擇釀製氈酒皆因它是調酒五大基酒之一,寄望白蘭樹下未來在香港甚至外國酒吧佔一席位,能夠成為Gin 丹丘蒸留所2025 & 丹丘蒸留所2025 Tonic、Dry Martini等經典雞尾酒的主要原料。 由於在香港建造有蒸餾裝置的酒廠需要經過多個政府部門批覈,獲得酒類製造商、危險品貯存、危險品製造等多個牌照後才能順利設廠,說是過五關斬六將亦不為過,直至今時今日品牌都仍為本地設廠而努力中。 TA將紗廠的行業經驗與社會資源融入其中,特別針對服裝設計師商業知識淺、拓展人脈難兩大弱點,助他們培養生意觸覺、打通人脈,從而增加創業成功率。

丹丘蒸留所: 丹丘蒸留所

商業邏輯清晰、社會責任明確、業務能力極強的南豐作坊,是我從內容王者的南豐紗廠身上看到的,非常認同且喜歡的第一面。 運營多年後,南豐作坊這條完整的創新創業孵化業務線,已經非常成熟穩定了,也成爲南豐紗廠特徵鮮明的一個新時代標籤。 以當代語境的審美水準和商業邏輯去深度還原紗廠原有的文化內核——生生不息的香港精神,並將其用現代方式進行可持續演繹與發展,這是南豐紗廠讓我最爲折服的操盤理念。 由兩位香港人張寅傑(Kit)及張穎雋(Joseph)創辦、以極具香港特色嘅白蘭花入味嘅氈酒「白蘭樹下」於2018年推出後大獲好評,品牌最新搞作就係以母公司「丹丘蒸餾所」之名,於荃灣南豐紗廠開設首間試飲室,作為品牌愛好者接觸第一手資訊、新品嘅好地方。 過去五年,作爲香港首間紡織文化藝術中心,CHAT六廠與超過130位來自世界各地跨界別的藝術家、設計師及匠人合作,籌辦了共23個與紡織業相關的文藝展覽,讓參觀者從藝術經緯中瞭解人文風貌,拓寬國際視野。

丹丘蒸留所: 丹丘蒸留所

這場名爲「她能在黑夜,給我太陽──獻給潘迪華」的全新2023夏季展覽,是南豐紗廠獻給這位無論在樂壇、演藝界、藝術界均舉足輕重、作品屢創先河的香港跨文化藝術家。 就我個人的理解而言,這便是南豐紗廠的「歷史文化藝術策展中心」,與「南豐紗廠」和「南豐店堂」一樣,也是由一個單獨的團隊管理運營。 G2G的這套系統亦開創了嶄新商業模式和電商平臺的可能性,推動不同領域的合作,爲紡織品創造了一條全新的生產使用循環通路,也爲舊衣物提供了新出路,更爲保護地球及生活環境貢獻了寶貴的人類智慧。 丹丘蒸留所2025 這一系統裝設於南豐紗廠零售店內,是一套小型服裝循環回收再造系統,可以將舊衣循環再造成全新有用的紡織產品,流程包括:消毒、開松、清棉、梳理、並條、轉杯紡、併紗、倍捻,以及針織。 這是一個定位於「兒童教育」及「中國文化」的品牌,設有兒童粵劇課程,堅持創作適合小朋友演出的「兒童粵劇」致力於推廣兒童與粵劇文化的交流。 反而是貫穿其中的建築保育活化理念、歷史遺存保護觀念、以及對本地人文符號與文化土壤的真誠與尊重,讓我隨時都會深感震撼。

丹丘蒸留所: 調酒師發辦 度身沖製專屬雞尾酒

我想,大概也正是因爲南豐作坊這一板塊的存在,才讓南豐紗廠從根基上有了非常豐沛且源源不斷的「年輕力」源泉,讓越來越多希望投身於相關領域事業的社會萌新們,有了一種相對風險更小、成長性更好的自主創業的可能性。 在這裏,豐富的活動高頻開展,讓創業者之間、創業者與供應鏈之間、與商業化運營的專業顧問團隊之間、以及與市場之間,都能夠被這個無比周到的「孵化閉環」完美take care,讓親身經歷過創業之苦的我,實名羨慕。 丹丘蒸留所2025 當然,硬件的更新訴諸時間便可完成,但一個空間的長期鮮活,必然需要長遠的思量、契合市場需求的內容、以及敢於創新的經營思路。 高峯時,南豐紗廠年產3000萬磅棉紗,成爲了本港其中一個紡織龍頭,與香港紗廠、大興紗廠並稱爲「香港三大紗廠」。

丹丘蒸留所: 【搵食熱話】週末好去處!香港白蘭花GIN 蒸餾所推氈酒見學體驗

這些細密如紗的保育活化的細節,貫穿在整個南豐紗廠的每一寸角落裏,你可以無時無刻地體會到當年做這套改造的工作量之龐雜,非親歷者實難想象。 丹丘蒸留所 在這裏,兩層樓板被砸掉,形成了一個長方形的、非常規整的中廳空間,也是目前南豐紗廠活化開業之後最主要的活動場地。 一如世界各地造酒廠的試飲室,「丹丘蒸留所」將每天定時舉辦品酒工作坊,一方面領略品牌的「酒道」,同時「遊乎塵垢之外」。

丹丘蒸留所: 調酒師發辦 度身沖製專屬雞尾酒

此間,大量內地居民來到香港,大量資金、技術及廉價勞工也同期到來,因此,在德士古道、楊屋道及柴灣角一帶興建多間工廠,讓當時的荃灣工業發展蓬勃。 那一次的到訪純屬意外,南豐紗廠原本不在我的市調名單裏,是因爲一位計劃訪港成都甲方朋友看到我剛好在香港,便順口跟我說起了她們當天往返的「特種兵市調」行程。 「丹丘蒸留所」室內設計貫徹禪風,敞開海棠壓花玻璃的胡桃木門,一盞來自日本的手造玻璃吊燈吸引著眼球;佔地 1,000 丹丘蒸留所2025 平方呎的一室古董白盛載無窮可能性,希望為本地藝術家提供一片自由空間細說他們的故事,故此將不定期與本地品牌聯乘展覽。 以草本氈酒起家的本地造酒品牌「白蘭樹下」在國際獲獎無數,今次就挑戰將金工和雞尾酒兩種 … 而一直在強調「內容爲王」和「長期主義」的商業運營,本質上是在許許多多日復一日的「笨功夫」裏面「找自己」。

南豐作坊運營團隊主要負責籌辦投資及培育計劃、提供互動場地,推動南豐作坊成爲創新紡織服裝科技(techstyle — 交織於科技和生活時尚之間的領域)和農業食品科技(agrifood tech)的首選地,創造可持續的環境與社會效益。 「自古亂世,讀書人皆以老莊道家『出世』學說作心靈逃生門,在過去一年多經歷種種風雨,我們認為香港人大家都需要這個暫時抽離現實的逃生門。」Joseph認為這並不代表消極,而是在歇息後重新振作。 除此之外,試飲室亦會作新商品發售點之用,同時亦將不定期與本地品牌舉辦聯乘展覽。 回顧從開幕至今,除了CHAT六廠之外,南豐紗廠的Marketing條線也始終積極與國際品牌及知名藝術家合作,推廣創新藝文體驗及可持續發展理念。 如今的南豐紗廠,已經如企業願景一般,成爲了一個集創意培育基地、非牟利文化機構與體驗式零售於一身的香港城市保育活化新地標,繼續探索並延續着真實的香港故事。 時任香港特區行政長官的林鄭月娥在開幕式時表示,南豐紗廠的重啓,正是香港有關活化政策的極佳例子,如今的南豐紗廠既融合了創新和前瞻性的構思,又傳承了一個豐富的香港紡織業歷史故事,是真正意義上的「保育活化地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