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斑魚生活在海邊石頭縫隙,俗稱「黑貓魚」,有「海中鯉魚」之稱。 它體色亮麗,並有條紋和斑點,是暖水性的大中型海產魚類,也是肉食性兇猛魚類。 東星斑,體色鮮紅,身上布滿白色的幼細花點,形似天上的星星。 在海洋中有這麼一類魚被統稱為石斑魚,已有記錄的近100多種,其中在我國東南沿海、北部灣及南沙羣島廣泛分佈著其中的10屬67種。
- 龍躉的肉質上乘,營養豐富,味道好於一般石斑魚,能做多種海鮮佳餚,貨源稀少、售價昂貴,在廣州市場,每公斤批發價高達190元左右,酒家食肆更賣到200多元,但仍受人們青睞。
- 成魚體一致為灰色,體側白帶逐漸消失,黑緣則轉為線紋或斑點。
- 北一女中於2009年1月19日以校內現有數理資優教育已完善、科學班配套計畫不成熟、恐排擠其他課程等因素,在校務會議表決停止辦理通過[5]。
- 石斑魚是硬骨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鮨科石斑魚亞科石斑魚屬類的統稱,廣泛分佈於熱帶和亞熱帶溫水海域,喜歡在珊瑚或岩礁間生活。
- 不過,杉斑的眼睛長在頭部兩側,而老虎斑的雙眼長在頭頂。
- 還有一個分辨方法就是老虎斑的體型要更大一些,重量可達40多斤,而最大的杉斑也只有6-7斤左右的大小。
- 老鼠斑上市期主要集中在6-8月,其肥美肉軟,魚油豐厚且魚味濃香,在全世界老鼠斑僅一屬一種,在石斑魚大家族中“魚口”凋零較爲稀有,因此在各大飯店中也被當做頂級海鮮食材。
東星斑也稱七星斑或豹紋鰓棘鱸,原產於中國東沙羣島,生性兇殘貪喫,喜歡清晨及午後覓食,幼魚喜歡喫龍蝦而成魚則以珊瑚魚爲主,有時也喫同類的幼魚。 杉班 東星斑主要分佈在非洲、日本、澳洲、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越南、泰國及中國。 這種魚鰓蓋骨有三個扁平棘,胸鰭寬大,頭部、體側及鰭散佈着淡藍色小斑點,體呈橘紅色至紅褐色有時也帶黑色小斑點,吻圓鈍而口裂很大。
杉班: 石斑魚總動員 「十一」伴你遊海底世界
藍瓜子斑體型較大,一條大約有7斤左右,體型與紅瓜子斑接近,體色呈淺藍至青藍色,全身布滿圓形至不規則的黑色斑點,最顯著的特徵就是其背鰭、尾鰭的末端均為黑色。 東星斑顏色豐富,有藍色、紅色、褐色和黃色的品種,其中以紅色為最佳,紅中帶黑次之,略帶粉色和通體黑色最次。 東星斑的體形比一般石斑魚要小和長,其頭部細小,肉多且顏色雪白,十分鮮美。
分辨方法是觀察兩種魚體側的特徵:油斑體側分佈的是雲狀白色斑帶,褐石斑則是布滿細小白色斑點。 美洲黑石斑魚體表旱深褐色或藍黑色,魚體側扁而粗壯,橢圓形,口大,體被細鱗,帶淡白或白斑,十分絢麗多彩,故還有翡翠斑、天星斑等稱呼。 其肉質豐腴、口感鮮軟清爽、富含營養、骨刺少、骨肉容易分離,方便加工處理。 點帶石斑魚,魚體黃棕色,散佈赤褐色小圓斑及數條深色斑帶,尾鰭呈圓形狀。 點帶石斑魚分佈廣泛,在印度-西太平洋熱帶海域均有出產,其中包括臺灣南部、東北部及蘭嶼、綠島、澎湖海域。
杉班: 石斑魚怎麼選,如何喫?常見石斑魚大全
老虎斑是石斑裏的普通品種,魚皮較厚,頭腩豐滿,多肉爽脆,口感優於青斑,市場價格是青斑的二倍以上,在市場中比較常見。 又稱波紋脣魚,側線中斷;成魚額上具一大肉質隆起物。 幼魚淺綠色,鱗片上有深色長形點;眼後有兩條黑線。 成魚體綠色具不規則的綠黃及綠灰色垂直線;除了胸鰭及腹鰭,各鰭綠色具黑色條紋;尾鰭邊淺黃色。 自從東星斑被列為受保護的魚類後,政府已經嚴厲禁止人們捕抓這種魚,因此東星斑已經成為稀有品種的魚類。 教育部為考量區域平衡,2011年3月17日再覈定武陵高中、彰化高中及嘉義高中開辦科學班,8月辦理[9]。
藍色的眼睛中有烏黑的瞳仁,身上佈滿白色的幼細花點,形似天上的星星,因而稱為“星斑”,至於“東”字,是因為它產自中國東部的東沙羣島。 頭背輪廓接近眼處內凹,其後至背鰭前方明顯隆突。 身體黃色至淺褐色,有五塊不規則的深褐色斑紋垂直排列,全身佈滿密集的細小褐色斑點,在斑紋上的斑點顏色較深,尾柄的後半部有黑色鞍形小斑紋。 杉班 老虎斑其主要特徵是生長在頭頂的一對眼睛,而杉斑眼睛則長在其魚頭的兩旁。 至於黃皮老虎斑,絕對稱得上是斑魚中的極品,海斑與養斑的價錢相差至少6、7倍。 以黃皮老虎海斑為例,魚肉滑溜清甜,表皮呈好像珊瑚般的圓點,顏色亮麗有光澤。
杉班: 老鼠斑
油斑一般體長13-15釐米,體型呈橢圓形,其色為淺褐色至褐色,體側有5條暗棕色斑帶,斑帶在腹部分叉;體側和各鰭上皆無斑點,另具黑色小點。 鮭點石斑體型較長,體長約12-23釐米,呈橢圓形,側扁,頭長大於體高,口稍大,主要分佈於印度洋和太平洋的熱帶、亞熱帶海域。 黑駁石斑魚又名珊瑚石斑魚,俗稱蘇鼠斑、黑虎麻,分佈於西太平洋區,包括印尼、菲律賓、南中國海、臺灣、所羅門、馬裏安那羣島及澳洲。 斑鰓棘鱸,俗稱泰星斑,因其早期是由泰國進口的星斑而得名。 泰星斑頭部及身體呈紅色、橘紅或棕色、灰綠,全身布滿藍色遠點,頭部亦有少量斑點,而腹部則無斑點,接近後緣處有黑色縱帶。
- 大約10多年前人工孵化成功,而魚排養殖亦能提供合理生長速度,因此,此種石斑是現時東南亞國家主要的養殖石斑品種之一。
- 一起來看看吧~石斑魚泛指鱸形目鮨科石斑魚亞科裏的各屬魚類。
- 西星斑身上布滿藍色或黑色斑點,整體呈褐色或灰綠色,主要分佈在印度-太平洋熱帶海域,包括臺灣南部、東北部及蘭嶼、綠島、澎湖海域。
俗話說龍生九子各有不同,在石斑魚大家族中有的周身色彩艷麗斑點貌若天仙,有的色溫性和靜若處子,更有的形怪色異,兇狠殘暴。 七帶石斑全身色澤呈淺褐色至灰褐色,體側具有7~8條褐色斑帶,並與7-9條淡色至白色橫帶相間排列,兩種斑帶對比鮮明,特徵顯著,較容易辨認。 蜂巢石斑魚體呈淺褐色,密被深褐色蜂巢狀斑點,腹部斑點間隙較背部為寬,體長7-14釐米,各鰭均具與體色斑點一致的斑點。
杉班: 石斑魚種類很多,教你如何辨別石斑魚種類!
豹星斑的體型較長,呈橢圓形狀,側扁,它的尾鰭呈圓形或凹形。 豹星斑的體色變化很大,常呈褐色或紅色,而各鰭大多呈現黃色。 而它最顯著的特徵就是體側有不規則的神色斑紋和斑點,其下頜要比上頜突出。
杉班: 石斑魚:又名「海雞肉」的盤中珍饈
11月,清交兩校增設基礎科學相關組別,2012年開始招生[12]吸納第一屆高中科學班畢業生[13]。 北一女中於2009年1月19日以校內現有數理資優教育已完善、科學班配套計畫不成熟、恐排擠其他課程等因素,在校務會議表決停止辦理通過[5]。 因建中只收男生,基北區女生無科學班可就讀。 北一女退出計畫後,臺大因教育部補助之預算不足,在成本和師資考量下而評估是否開班[6]。
杉班: 珍珠龍躉
密點石斑又名布氏石斑,俗稱芝麻斑,在潮汕又簡稱為麻斑,因全身布滿像芝麻粒般微赤的圓點而得名,常年生活在海岸邊岸礁區裏。 海紅斑是高經濟價值的食用魚,肉質鮮美,清蒸或煮薑絲清湯均宜。 杉班2025 香港有活魚作海鮮銷售,是香港出售的石斑中最昂貴的。
杉班: 市場上這些石斑魚,你都認識嗎?
提起石斑魚,大家都知道它是一種非常名貴的海產魚類,因其身上遍佈如石頭一樣斑駁陸離的美麗花紋,故名「石斑魚」。 它是一種低脂肪、高蛋白的上等食用魚,肉質細嫩潔白,類似雞肉,素有「海雞肉」之稱,也因此受到大眾的喜愛,被港澳地區推為中國四大名魚之一。 寬帶石斑體型長,呈橢圓形,幼魚呈淡紫灰色或淡褐色,腹側偏白色,體側具2條鑲黑緣的白色寬斜帶,背鰭和尾鰭都有黑點及線紋。 杉班2025 成魚體一致為灰色,體側白帶逐漸消失,黑緣則轉為線紋或斑點。
杉班: 珊瑚魚
石斑魚的品種很多,千萬不要以為只要是石斑都是好喫美味的,差別可大啦! 那魚的外形與色澤,在石斑魚羣裏不是數一,便是數二。 杉班 石斑魚是雌雄同體魚類,成長時間需要10年以上,許多幼魚未及成長即被人捕獲,令成功繁殖的機會銳減,魚的數量大幅下跌。 香港大學的研究報告顯示,各種石斑魚類均遭到持續的濫捕,多種石斑魚面對絕種危機。 藍瓜子斑屬於少見品種,原產於東南亞,出海捕撈一船一般只能捕獲1-2條,很難能夠品嘗它的味道,十分珍貴。 泰星斑的外形與東星斑相似,但其身上斑點大於後者,頭部和鰓蓋處甚至有長條型斑點,可作為區分兩者的依據。
杉班: 龍躉
其中最常食用和規模化養殖的大約有十餘種,南方的朋友沒準能如數家珍。 瑪拉巴石斑主要產於印度洋至太平洋的暖水海域,在臺灣地區亦有分佈。 其體色呈淺褐色,有五條微斜的暗色褐帶,有時不顯著,腹側的班帶會出現分叉。 它的頭部、體側、胸部等部位均有黑褐色斑點,另外頭部和體側還會散佈著白色斑點及斑塊。 弓斑石斑又名吊橋石斑魚、弧紋石斑魚,主要分佈於大西洋至印度洋海域,國內則見於沿海及臺灣地區。 其體長橢圓形,側扁而粗壯,呈淺黃色,因有多條暗褐色弧形寬帶而得名。
杉班: 石斑魚的兄弟姐妹,你認識幾個?
其頭部及體側呈淡灰藍色,全身包括各鰭密佈著小黑斑及一些呈鋸齒狀、不現則狀的較大黑點,特徵顯著。 寶石石斑俗稱流氓格仔、糯米格仔、白尾鱠,因全身不滿寶石狀的斑點而得名。 杉班 寶石石斑主要產於印度洋至西太平洋海域,國內則主要分佈南海、南海諸島、廣東沿海、臺灣,尤於澎湖及南部海域最多。 「石斑魚」可是一個大家族,全世界的石斑魚一共分為16個屬160餘種。 絕大多數石斑魚屬熱帶亞熱帶魚類,喜歡棲息在沿岸島嶼附近和砂礫、岩礁、珊瑚礁質海底,我國沿海分佈有約六十種,主要在我國東南沿海及西沙、南沙海域。
杉班: 石斑魚圖鑑手冊:從歷史文獻到品種概說,從市場食材到烹飪方法
杉斑好似杉樹顏色,頭部尖凸,體米黃色,佈有大量小灰黑點,有雲狀紋分佈身體上。 頭、身及奇鰭褐紅色至灰綠色,佈滿藍色黑邊圓點。 花鬼斑也叫瑪拉巴石斑魚,學名Epinephelus Malabaricus,英文名:Spotted Grouper。 花鬼斑主要產自日本、澳洲、非洲和紅海生性兇殘且貪喫,經常棲息在洞穴中,屬於雌雄同體,最大體長可達2.34m。 這種魚眼小口大,頭部及體側散佈許多不規則褐色斑。 整體呈長橢圓形,尾鰭有黑色鞍狀斑,同時有五塊不規則深褐色斑紋排列。
杉班: 老虎斑
紅斑肉質鮮美滑嫩,肉質豐厚,含有濃厚豐富膠質,風味口感盛佳。 選購紅斑區分養殖和野生較難,最簡單的方法是看其外觀顏色,野生色澤鮮明,魚鱗閃爍,養殖紅斑魚皮略帶黝黑。 紅斑也叫赤點石斑魚,主產於中國,喜歡單獨生活,每年夏季開始大量繁殖,成魚體長一般爲20-30cm,最長可達50cm。
說起清蒸,阿臻店長不由的想起清蒸石斑魚,廈門人對於這道美食並不陌生。 石斑魚營養價值極高,含有人體代謝所須的胺基酸外,還含有蛋白質、鈣、磷、鉀、等營養成分,屬低脂肪、高蛋白的上等食材。 石斑魚為底層定居魚類,喜歡棲息在海島礁洞,出沒於岩礁叢生的砂礫性水底,能隨水暖變化作深淺垂直移動。 由於過度的捕撈、缺乏監管和欠佳的保育工作,多種石斑魚瀕臨滅絕,價格也是越來越高,於是就有了文首的各種天價石斑魚新聞。 不過,在意識到石斑魚數量的逐年減少,不少餐廳都表示不會再銷售石斑魚,而會用其它海鮮代替。 由於其肉質偏嫩,容易散碎,在潮菜中常用作生炊。
因爲斑間隔之狹窄成網狀圖案,因此也叫花英,另外花頭梅與花英斑相似但是身上的斑塊不同。 杉班 紅釘也叫黑邊石斑魚,主要分佈在東非、日本、韓國、澳洲及中國。 屬於肉食性魚類,喜歡躲在石頭後邊捕獵,也是雌雄同體,在20世紀80年代其成魚體長一般爲40cm,而如今只有16cm。 這種魚體側有8-10條橫紋,口大眼小吻長,全身有殷紅、淺紅相間的橫帶。
杉班: 石斑魚圖鑑手冊:從歷史文獻到品種概說,從市場食材到烹飪方法
在日本和韓國其作爲高級食材,價格要比青斑高出3-4倍。 芝麻斑也叫寶石石斑魚、流氓格仔,是暖溫性中下層魚類,生性兇殘但極爲機警,以肉食爲主,飢餓時會互相殘殺,也是雌雄同體,成語一般體長爲25-30cm。 香港地區在20世紀80-90年代原也有紅斑,但後來由於海水污染和捕撈過度,現在已是一魚難求。
杉班: 石斑魚的兄弟姐妹,你認識幾個?
至於爲何叫梭羅斑,主要因爲兩色間的坑紋與一種梭羅魚相似,但確是一種斑類,故稱其爲梭羅斑。 梭羅斑魚肉雪白,鮮甜清香,魚皮富含膠質,略帶粘卻非常可口。 燕尾斑也叫側牙鱸,原產地是菲律賓或越南,在斐濟島、印度洋、斯里蘭卡、南非、柬埔寨、中國等地也有分佈。 它們喜歡白天在礁石區域遊蕩,也是雌雄同體,外形與東星斑相像,區別是其尾鰭呈彎月或燕尾形。
杉班: 石斑魚怎麼選,如何喫?常見石斑魚大全
老鼠斑由於其肉質細嫩,味道特別鮮美,是為海產品的名貴魚之一,在市場上的價格特別昂貴,它既是一種高級觀賞魚類,也是一種高級食用魚類。 海青斑也叫點帶石斑魚,主要產於非洲、日本、澳洲和西太平洋。 是一種珊瑚魚,性情活躍且攝食量大,有多次產卵的特性。 該魚身上隱有5條雲紋的深色斜帶,最後一條在尾柄上。
杉班: 珍珠龍躉
性情兇猛,尤其人工種苗生產過程中,殘食相當厲害,但養成後之成魚,生命韌性強。 大約10多年前人工孵化成功,而魚排養殖亦能提供合理生長速度,因此,此種石斑是現時東南亞國家主要的養殖石斑品種之一。 市場一般2斤以下的多是養殖貨,但近年飼料有很大的改進,養殖老虎斑肉質比一般養殖魚類好,已廣為市民接受。 杉班2025 杉斑也叫紋波石斑魚、清水石斑魚,杉”是香港漁民對珊瑚的俗稱,杉斑即珊瑚中的石斑。 杉斑是漁民眼中物美價廉的石斑魚類,好喫又划算,其肉厚鮮甜,骨少爽脆有嚼勁味道很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