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分享過去剛來臺灣時,與團契的一位弟兄,彼此砥礪,相信神在生命中有美好計畫。 巴柝聲牧師 直到後來這位弟兄回到美國結婚,牧養大教會,卻讓魔鬼偷竊了生命。 現任葉光明事奉團中國事工負責人、AM/CCSM創辦人、巴拿巴宣教學院創辦人。 英國劍橋大學神學系畢業,致力於中國福音以及華人的跨文化宣教。 主授安提阿元素、宣教士的價值觀與心態、宣教士生涯成功之關鍵等課程。
- 一直到 2007 年,在周神助牧師的邀請下,他纔再次來到臺灣,並在臺北靈糧堂擔任宣教顧問。
- 巴牧師出生在非基督教家庭,爸爸是家庭醫師,媽媽則在政府單位工作,曾獲英國女王所頒的榮譽頭銜,算是非常有地位的英國家庭。
- 巴牧師夫婦總共有五個女兒,在新加坡宣教時,因為文化上的問題,師母作了艱難的決定—把孩子送到印度求學。
- 但克里的心非常特別,當時他只講了一句話:「一個人走一條路,第一次很困難,但第二次走就比較不困難,因為已經走過那條路。」於是他又開始著手重新翻譯聖經。
- 父親盼望兒子劍橋大學畢業後前程似錦,但是在大學二年級時,他認識了主耶穌,得到真正的永生福份。
- 透過禱告,神清楚地要他將葉光明牧師、大衛鮑森牧師的信息帶往華人世界,於是又前往新加坡宣教。
背負「耶穌誕生地」的盛名,伯利恆經濟來源極為仰賴遊客朝聖者的到訪,特別是在聖誕節之前。 但今年所有旅館、餐廳與紀念品店都沒有生意,街道只剩死氣沉沉的空寂。 如果我們花時間在神的話語,魔鬼知道聖靈的水流在我們身上,我們不會枯乾,也必定能結果子,這是神的應許。 但新一波形成的國際輿論,究竟能否對以色列產生政治壓力還未可知。 巴柝聲牧師 目前為止,遭拜登批評的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Benjamin 巴柝聲牧師 Netanyahu)不曾鬆動,完全不甩聯合國怎麼說,仍堅持「打到底」。
巴柝聲牧師: 基督徒會面臨七種爭戰 巴柝聲牧師:「別離開主,那是唯一避難所!」
他說:「跨文化的意思,是去跟那些和我不一樣的人傳福音,講的不一樣,文化不一樣,如同我1969年來臺灣一樣」。 巴柝聲牧師2025 感謝神,2009年由巴柝聲牧師領受這個異象,要在臺灣創立一個訓練跨文化宣教工人的學院。 一九八○年代,當中國大陸開始對外開放時,巴柝聲牧師便離開臺灣回到英國,並開始進出中國,協調海外資源以供給中國大陸的需要。
大女兒後來考上劍橋大學,並經歷從嚴重車禍中恢復的神蹟。 二女兒雖然曾經歷信仰危機,現在則和丈夫一起建立教會。 三女兒則在去紐約當模特兒時重生得救;巴師母笑著說,上帝有祂的時間。 畢業後他在一間教會服事,教會吸引很多人信主,但是主又對他說:「我沒有叫你留在這裡」。 於是1969年,他支身來到不同民族、不同語言、不同文化的臺灣,這必然有許多挑戰。 來到臺灣後,首先是學習語言,雖然單身使他很孤單,但是中文老師邀請他每週五晚上到家中喫飯,於是和老師的孩子成為了朋友。
巴柝聲牧師: 醫院地底是哈瑪斯巢穴?以色列持續攻擊希法醫院,院內已埋200人屍體
後來主又警示他:「我是你的救主,但是我仍不是你的主」,於是他請牧師為他禱告,他便清楚聖靈呼召他成為一名「跨文化宣教士」。 同樣,我們必須注意不要把我們膚淺的認識強加給中國教會。 他說︰「到目前為止,我已接觸中國信徒當將近二十多年,而我仍然在學習認識當中。」中國仍然有99%的地方沒有接觸過福音。 巴柝聲牧師 在期待中國的教會能派遣信徒離開中國成為海外宣教士的同時,我們仍必須把重點放在中國的未得之民當中,派人進去教導那些尚待成為門徒的中國人。
誠如我們常說的,浪潮雖然還沒有真正來到,但是浪花已經打在腳下了。 巴柝聲牧師曾用一句諺語來形容中國︰「不管你說中國是如何如何,在某個地方一定會是事實。」中國在同時可能會發生洪水與乾旱、有饑荒與豐收、有極度的貧困與財富。 巴柝聲牧師2025 一些地方有幾乎空前的復興,而其他地方則幾乎沒有人聽說過耶穌基督的名字。 有些地方有相當大的宗教自由,而另一些地方則存在著極大的宗教迫害。
巴柝聲牧師: 家庭是我們的見證!
曾任臺大醫院外科住院醫師,恆春基督教醫院院長,屏東基督教醫院院長,嘉義基督教醫院院長,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局長。 畢業於中華信義神學院,繼而擔任嘉義基督教醫院代理院牧部主任,之後到泰國宣教,擔任曼谷基督教醫院顧問,並開拓教會。 巴柝聲牧師2025 巴柝聲牧師2025 《半島電視臺》整理兩次投票結果,上次僅有121國贊同、14國反對與44票棄權。 可以發現,許多國家的態度早已不同於2個月前力挺以色列,而是更傾向停火。
2023年12月,出於對加薩戰事的哀悼,西岸基督教領袖和行政單位全體決定要取消所有的公開慶祝活動,表示「這不恰當」。 這代表教堂和公共設施不會出現漂亮的裝飾、沒有華麗的聖誕樹和彩帶,也不會播放輕快喜樂的音樂。 不過當地福音教會會議(the Council of 巴柝聲牧師 Local Evangelical Churches)主席卡奇錫(Munir Kakish)說,還是會舉行聖誕相關的彌撒和其他宗教儀式。
巴柝聲牧師: 聖靈引導的婚姻
期盼2020年~2030年,未來的十年,相信是臺灣最關鍵的十年,也是宣教人才備出的十年,巴拿巴宣教學院將盡我們的心力,為國度培養更多可用的宣教人才。 巴牧師為著傳福音,接觸臺灣的青年學子,以宣教士身份應聘在臺灣大學三個學系教授大一英文,包括醫學系(醫科)、機械繫、外文系,涵蓋了醫、工、文三個學院。 他在教書時撒下了美好的種子,在臺灣或在海外,有許多人因此歸向了主,成為神的兒女。 巴師母在大學一年級時加入校園學生團契,那時巴牧師正在團契講道。 巴柝聲牧師 兩人認識沒多久,牧師便前往臺灣,因此斷了聯絡;即便如此,師母仍向神禱告,表示願意為關係等候。 有時候魔鬼會用家庭問題來攻擊,不論是先生跟太太,父母跟孩子之間的關係。
巴柝聲牧師: 基督徒會面臨「七種屬靈爭戰」-巴柝聲牧師2021/07/30
但克里的心非常特別,當時他只講了一句話:「一個人走一條路,第一次很困難,但第二次走就比較不困難,因為已經走過那條路。」於是他又開始著手重新翻譯聖經。 「有時候我們有異象,但中間突然有延期的情況發生。」約瑟也是如此,他做了夢,曉得神有偉大的計畫,但後來因遭受哥哥的忌妒,被賣到埃及,甚至還遇到波提法太太的引誘與陷害,整整13年後,約瑟的夢才實現。 有一次,40年前在臺大聽他教課的學生們,邀請他一起喫飯,喫飽飯後,有一個學生走過來問他,「老師,為什麼今天跟40年前你講的話一模一樣?」他後來才明白,意思是40年前他講耶穌,現在也還是在講耶穌。 馬太福音17章說到,耶穌帶著彼得、雅各和約翰,上了高山,在那裡耶穌的面貌改變了,有神的榮耀和同在。
巴柝聲牧師: 禱告:求神繼續興起兒童大軍,引導他們對齊神的心意,使用他們彰顯神的國。
美國Fuller Theological Seminary宣教學博士。 曾任耶路撒冷萬國禱告院華人事工部十年的時間,目前積極培育華人宣教人才及領袖,期待透過跨文化宣教,一同將福音傳回耶路撒冷。 身為宣教士的巴牧師夫婦,除了要面對許多事工挑戰、頻繁的在異地服事,聚少離多的家庭,生活關係的維護上更是不容易。 巴柝聲牧師2025 剛搬到新加坡時,14歲的二女兒第一天上課就被用閩南語開玩笑,後來他們將孩子們都送到印度讀書。
巴柝聲牧師: 擁有一切卻保不住親人?她奮力工作掩飾喪親悲傷,直到加護病房裡的異夢扭轉人生方向~陳雅芳牧師 生命見證
當我們心中有傷口,感覺被拒絕,遇到一些事情,好像沒有受到上帝的祝福時,可能導致我們慢慢拒絕聖經真理,有些人原本很會讀神的話語,但因心中的受傷,而不再追求了,不要讓魔鬼這樣欺騙我們。 近期在美國總統委員會裡面的一位牧師,因為被發現騙了會友300萬美金,甚至外遇多次,而被判刑。 這是魔鬼的方式,欺騙我們這個「不合法的關係」、「金錢」比耶穌更好,但我們不要被牠所矇蔽。 巴牧師在劍橋大學就學期間,曾到鐵幕國家發送聖經,因此他也將這個經驗應用在臺灣的鄉村福音工作,希望把福音傳到島上的每個角落。 回顧過去三四年間,神在臺灣的宣教工作非常快速且密集地展開了——特別是對猶太人的關顧,以及對穆斯林、外勞同胞的關注。 而各個宣教機構,也將臺灣做為他們分會的所在,許許多多的差會和機構都動了起來,這真是一個宣教非常精彩而熱鬧的年代。
巴柝聲牧師: 伴華人教會投入跨文化宣教 巴柝聲來臺50週年「宣教火種不滅」
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博士 巴柝聲牧師 / 美國柏克萊大學(Berkeley University)政策管理博士後研究員。 曾任衛生福利部樂生療養院院長,以建立職場祭壇為使命及宣揚職場屬靈影響力為異象與負擔。 然而,安理會決議案對會員國具有約束力,大會決議案卻沒有,只能從票數「觀察風向」。 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12日特地聲明,警告以色列「正在失去國際社會支持」,這是開戰以來美國對以色列發表過最嚴厲的批判,雖然最終還是繼續反對停火。
巴柝聲牧師: 禱告:主,願你保守相關信徒和教會羣體的心,求主給我們分辨的眼光,不被有關的事件和指控影響,將焦點放在耶穌身上。
一直到 2007 年,在周神助牧師的邀請下,他纔再次來到臺灣,並在臺北靈糧堂擔任宣教顧問。 巴柝聲牧師 當克里開始在印度服事,進行聖經翻譯的工作時,他的太太卻瘋了,經常在隔壁房間大聲呼喊,因為當時他們的兒子死了。 當我們信耶穌後,我們就看見了主,神喜悅祂的兒女,神同在的地方,是一個安全的避難所,但魔鬼想要欺騙,讓我們離開這安全的避難所。 他分享自己五十年前,就讀大學時,雖然認識耶穌,但還是認為自己是主人,直到耶穌對他說:「你要完全把生命交在我手中。」那天晚上,他請一位牧師為他禱告,當下他被聖靈充滿,領受方言的恩賜。 他對婚姻總是那句話:「先有異象再有對象」,這句話充分展現在他與師母的婚姻。 巴柝聲牧師 巴師母出生在一個服事非洲的家庭,在非洲長大,她是第四代的非洲宣教士。
巴柝聲牧師: 教會無牆化——與社區共享的圖書閱覽室
去年疫情時,在英國不太能出門,每天早上他將讀經的心得,在臉書上發表,這帶給他很大的幫助,每天讓主來對自己的心說話,能夠重新得力。 哈瑪斯在10月7日突襲以色列南部,導致1,200多人死亡、近240名人質遭擄走。 截至12月15日加薩將近有1萬9,000人喪生,包含戰鬥人員、平民與大量婦孺。 以哈雙方曾於11月下旬短暫達成協議,哈瑪斯以換俘方式釋放110名以色列籍與外籍人質,還有116名人質未能離開。 《美聯社》報導,哈瑪斯武裝單位卡桑旅(Al-Qassam Brigades)13日發動突襲,導致至少9名以色列士兵身亡,以色列說這是戰事以來致死人數最多的一場攻擊。 以色列軍隊日前才宣稱,已經擊潰了哈瑪斯在加薩北部的軍隊指揮結構。
巴柝聲牧師: 生命培訓學院
今年四月八日,我們特別為巴牧師舉辦了來華五十週年歡慶,慶祝他在1969年四月七日來到臺灣,到如今整整五十年。 13 歲時,師母回英國讀書,卻讓她更加不適應,總覺得格格不入,自己彷彿不屬於任何地方。 她開始埋怨父母給她的生活,性格也變得叛逆,甚至對上帝生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