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歲黃先生家住新北市,因雙側膝蓋及手腕腫痛就醫求診,曾經在外院接受藥物治療,但四肢關節腫痛仍然無法改善,影響到工作及生活品質,後來轉至土城醫院風濕過敏免疫科門診就醫,經抽血後發現慢性發炎指數極高,且類風濕因子呈現陽性,確診為類風濕性關節炎,經過疾病修飾型抗風濕藥物及生物製劑治療後,其慢性發炎指數明顯下降,疼痛程度降低,病人的生活品質逐漸改善。 〔記者翁聿煌/新北報導〕新北市立土城醫院14日舉辦「類風濕性關節炎病友活動」,由風濕過敏免疫科主任蔡秉翰及醫師尤瀚華介紹類風濕性關節炎,及類風濕性關節的達標治療方式,而且風濕性疾病也常合併情緒方面問題,精神科心理師許怡婷現場教導病友如何與情緒共處。 新北市立土城醫院風濕過敏免疫科主任蔡秉翰表示,類風濕性關節炎好發於秋冬季節,關節腫脹反覆發作,且初期不易確診,患者可能會往來各專科就醫,最後才轉到風濕過敏免疫科接受治療,不只需忍受疼痛同時也延誤治療。 風濕過敏免疫科醫師尤瀚華表示,目前並沒有任何一種飲食方式能完全消除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症狀,但健康的飲食習慣,以及採取植物類食物為主的均衡飲食仍有幫助。 尤瀚華2025 蔡秉翰表示,類風濕性關節炎好發於秋冬季節,關節腫脹反覆發作,且初期不易確診,患者可能會往來各專科就醫,最後才轉到風濕過敏免疫科接受治療,不只需忍受疼痛,同時也延誤治療。 尤瀚華 尤瀚華2025 蔡秉翰說,類風濕性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被稱為關節炎之王,是一種慢性自體免疫疾病,好發於中年女性,發生原因不明,但研究文獻指出可能與遺傳、壓力、感染及抽菸相關。
尤瀚華醫師指出,藥材中的延胡索可活血、細辛能溫肺化飲、白芥子有化痰的功效、甘遂較寒涼但可以瀉肺逐飲,將身體多餘水分區逐,生薑也是溫性的藥材,可以局部溫通。 利用溫性藥材可以達到溫陽利氣,驅散內伏寒邪,使肺氣升降正常,溫補脾腎,從而增加人體抗病能力,達到治療及預防呼吸道疾病的作用。 尤瀚華 尤瀚華 尤瀚華2025 古有「冬補三九、夏養三伏」之說,像是許多人都熟悉冬病夏治的三伏貼,是利用最暖的三伏天時節,將熱氣帶到人體內;而三九天則是預防寒氣入侵。
尤瀚華: 尤瀚華
除此之外,剛開始來風濕科門診就診的類風濕關節炎病患,因傳統DMARD使用後要達到症狀緩解往往需要一兩個月以上,風濕科醫師常會視情況先開立消炎止痛藥(NSAID)或類固醇,以快速緩解病患腫痛症狀,但消炎止痛藥會影響血壓、幹擾凝血等,類固醇則可能造成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故此二類藥都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心血管疾病風險較高者在使用上宜更加謹慎。 尤瀚華表示,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在治療目標上,有所謂的達標治療,其意義是指治療要能達到控制類風濕性關節炎於持續緩解或低疾病嚴重度的狀態,目前並無任何一種飲食能完全消除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症狀,但健康的飲食習慣,改以植物類食物為主的均衡飲食仍有幫助。 DMARD可分為三大類:傳統DMARD、生物製劑DMARD、標靶型DMARD。
- 三九貼還能改善「虛寒體質」,例如有手腳冰冷、腹瀉、肩頸僵硬、關節不適等症狀的族羣,可藉此療程改善體質。
- 古有「冬補三九、夏養三伏」之說,像是許多人都熟悉冬病夏治的三伏貼,是利用最暖的三伏天時節,將熱氣帶到人體內;而三九天則是預防寒氣入侵。
- 風濕過敏免疫科醫師尤瀚華表示,目前並沒有任何一種飲食方式能完全消除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症狀,但健康的飲食習慣,以及採取植物類食物為主的均衡飲食仍有幫助。
- DMARD的使用可以降低類風濕關節炎疾病活動度、降低身體整體發炎程度,而減少心血管疾病風險,但同時部分DMARD因本身藥物副作用,也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對心血管疾病而言,可謂雙面刃,以下就個別DMARD來說明。
- 尤瀚華醫師指出,藥材中的延胡索可活血、細辛能溫肺化飲、白芥子有化痰的功效、甘遂較寒涼但可以瀉肺逐飲,將身體多餘水分區逐,生薑也是溫性的藥材,可以局部溫通。
- 蔡秉翰表示,類風濕性關節炎好發於秋冬季節,關節腫脹反覆發作,且初期不易確診,患者可能會往來各專科就醫,最後才轉到風濕過敏免疫科接受治療,不只需忍受疼痛,同時也延誤治療。
三九貼還能改善「虛寒體質」,例如有手腳冰冷、腹瀉、肩頸僵硬、關節不適等症狀的族羣,可藉此療程改善體質。 尤瀚華2025 尤瀚華醫師特別提醒,孕婦、兩歲以下幼兒、喉嚨腫痛、高燒、有感冒症狀、皮膚易過敏的民眾都不適合敷貼。 不過,尤瀚華特別提醒,孕婦、兩歲以下幼兒、喉嚨腫痛、高燒、有感冒症狀、皮膚易過敏的民眾都不適合敷貼。
尤瀚華: 相關貼文
尤瀚華表示,利用溫性藥材可以達到溫陽利氣,驅散內伏寒邪,使肺氣升降正常,溫補脾腎,從而增加人體抗病能力,達到治療及預防呼吸道疾病的作用。 三九貼還能改善「虛寒體質」,有手腳冰冷、腹瀉、肩頸僵硬、關節不適等症狀的族羣,可藉此療程改善體質。 花蓮慈濟中醫部尤瀚華醫師表示,古有「冬補三九、夏養三伏」之說,三伏貼是利用最暖的三伏天時節,將熱氣帶到人體內,「三九貼」則是從每年冬至後每隔9天進行一次穴位敷貼治療,貼3次為一個療程,效果最好。 中醫師建議,在寒冬時節若能遵循古法,於人體特定穴位貼敷「三九天灸療」療程,就能預防寒氣入侵,增加人體抗病能力,達到治療及預防呼吸道疾病作用。
而治療期間須忌冰冷、生冷、炸物、辛辣、菸酒、洗冷水澡、游泳等,並做好個人保暖。 尤瀚華2025 尤瀚華特別提醒,孕婦、2歲以下幼兒、喉嚨腫痛、高燒、有感冒症狀、皮膚易過敏的民眾都不適合敷貼;治療期間須忌冰冷、生冷、炸物、辛辣、菸酒、洗冷水澡、游泳等,並做好個人保暖。 尤瀚華2025 此外治療期間須忌冰冷、生冷、炸物、辛辣、菸酒、洗冷水澡、游泳等,並做好個人保暖。 花蓮慈濟醫院中醫部醫師尤瀚華表示,寒者溫治,運用三九天灸療,每隔9天進行一次穴位敷貼治療,3次為一個療程,有助於預防寒氣入侵,達到治療及預防呼吸道疾病的作用。 在特定的穴位上,敷貼辛溫、通絡等較「溫暖」的中藥材,如白芥子、細辛、延胡索、甘遂等,配合新鮮薑汁,調製藥餅。
尤瀚華: 相關
土城醫院風濕過敏免疫科主任蔡秉翰說,類風濕性關節炎(Rheumatoid 尤瀚華2025 尤瀚華 arthritis, RA)被稱為關節炎之王,是一種慢性自體免疫疾病,好發於中年女性,發生原因不明,但研究文獻指出,可能與遺傳、壓力、感染及抽菸相關。 50歲黃先生因雙側膝蓋及手腕腫痛影響到工作及生活品質,到土城醫院風濕過敏免疫科門診就醫。 尤瀚華2025 經抽血後發現,慢性發炎指數極高,且類風濕因子呈現陽性,確診為類風濕性關節炎,經過疾病修飾型抗風濕藥物及生物製劑治療後,慢性發炎指數明顯下降,疼痛程度降低,生活品質逐漸改善。
中醫部尤瀚華醫師表示,寒者溫治,「三九天灸療」是利用每年天氣最冷的時間—冬至(12/22)後的三個九天,進行「三九天灸療」,每隔九天進行一次穴位敷貼治療,敷貼三次為一個療程,效果最好。 花蓮慈濟醫院中醫團隊為此開辦「三九天灸療」療程,在寒冬時節,遵循古法,於人體特定穴位敷貼特製藥物,「預防寒氣入侵」,增加人體抗病能力,達到治療及預防呼吸道疾病的作用。 尤瀚華 花蓮慈濟表示,「三九天灸療特別門診」,自冬至後分別是12月28、29日、2019年1月11、12日、1月18、19日開貼,歡迎民眾預約掛號。
尤瀚華: 風濕過敏免疫科
類風濕關節炎病患可能由於身體長期處於慢性發炎狀態,較一般人有顯著較高的心血管疾病風險,包括心肌梗塞、中風、靜脈血栓及肺栓塞。 另一方面,類風濕關節炎病患,常常會使用疾病修飾抗風濕病藥物(Disease-modifying antirheumatic drug, 尤瀚華2025 DMARD),即所謂的免疫抑制劑(或免疫調節劑)。 DMARD的使用可以降低類風濕關節炎疾病活動度、降低身體整體發炎程度,而減少心血管疾病風險,但同時部分DMARD因本身藥物副作用,也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對心血管疾病而言,可謂雙面刃,以下就個別DMARD來說明。 在風濕科門診病患中,有不少是類風濕關節炎患者,而心血管疾病也是現代人日益重視的問題,在2021年國際醫學期刊Nature Reviews Rheumatology回顧整理了類風濕關節炎用藥對心血管疾病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