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必須和你的父母協議,決定由誰申索你祖父母的免稅額,然後把你們的決定,以書面交與稅務局職員辦理。 法例容許納稅人申索他們的領養父母、領養祖父母或領養外袓父母的免稅額。 《稅務條例》內“領養”指以香港法律所承認的任何方式而領養。 如你的父母在1968年1月至3月份出生,他們在2022/23課稅年度便年滿55歲,你便可申索及享有供養父母免稅額。 但如他們在1968年4月至12月份出生,他們在2022/23課稅年度便未年滿55歲。

  • 如果父母均以他/她在該課稅年度曾獨力或主力撫養同一子女而申索單親免稅額,則該課稅年度的單親免稅額可能要按父母各自獨力或主力撫養該名子女的起居生活的期間來分攤。
  • 如合符資格,第1名至第9名子女,每名可獲$120,000的子女免稅額;在每名子女出生的課稅年度(例如你的子女是在2019年4月1日或之後出生),子女免稅額便可額外增加$120,000。
  • 與其搞盡腦汁鑽空子扣減免稅額,不如從一些雙贏的方法入手吧!
  • 如你在任何課稅年度內供養一名有資格根據「香港政府傷殘津貼計劃」領取津貼的家屬,你便可申索傷殘受養人免稅額。
  • 倘多於一名人士有資格就同一位受養人申索免稅額,他們須議定由那一位提出申索。
  • 若計盡免稅額後,仍需要交稅,那不如在其他可扣稅項目上動動腦筋。
  • 如你的受養父親有資格根據香港政府傷殘津貼計劃領取津貼,則你便可就他申索傷殘受養人免稅額。

報稅是每個打工仔都要處理的事情,在填寫報稅表的過程中,「年度入息」與「扣稅額」兩項算是較易處理的事情,就是在申索「免稅額」一項,卻令不少人傷腦筋,也不清楚自己是否合符資格申請相關的免稅額。 法例訂明父母不能因曾支付子女生活和教育費用而申索單親免稅額。 父母免稅額同住定義 父母亦不會因照顧和監護第二名或其他子女的起居生活而得到更多的單親免稅額。 如你就你或你配偶的父母、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獲扣除長者住宿照顧開支,則你不得在同一課稅年度就同一名父母、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獲給予供養父母及供養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免稅額。 假如你在有關年度已婚並已獲給予已婚人士免稅額則不能同時享有基本免稅額。

父母免稅額同住定義: 免稅額2023懶人包|19項個人免稅額、供養父母慳稅及扣除額

社區法網提供的資料只供初步參考,而有關資料並非正式法律意見。 閣下如欲就任何法律事項取得更詳盡的資料或支援服務,須諮詢閣下的律師。 「智尊守慧」是一個自願醫保靈活計劃,除涵蓋自願醫保標準計劃保障外,更為您提供多項升級保障,包括全額支付住院及手術費用、訂明非手術癌症治療及門診洗腎、並保障未知的已有病症而無需等候期。

此外,稅務局亦會向其他政府部門,包括入境處、社會福利署、房屋署等索取有關資料,以核實納稅人提供的資料是否正確。 為防止供養父母及祖父母免稅額被濫用,稅務局不時檢討這項核證方式,務求在不被濫用但亦不擾民的情況下進行,我們認為現時的做法是合理的。 稅務局不會以受養人有資格領取傷殘津貼但沒有申領或選擇了領取長者生活津貼為理由而拒絕傷殘受養人免稅額的申索。 香港受薪打工仔都要繳納薪俸稅,與此同時,政府亦會提供免稅額及稅項扣減,以減輕納稅人的壓力。

父母免稅額同住定義: 免稅額

在供養父母免稅額的規定下,居住單位的業權,並不是釐定是否同住的因素。 你雖與你父母同住,但要享有供養父母免稅額及額外免稅額,你須符合供養的申請規定。 如你父母與你同住至少連續 6 個月而無須付出十足有值代價,你便可享有供養父母免稅額。 如你父母與你全年同住而無須付出十足有值代價,你便可享有額外免稅額。 此項免稅額是在你就該傷殘人士可享有的已婚人士免稅額、子女免稅額、供養父母及供養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免稅額、長者住宿照顧開支扣除或供養兄弟姊妹免稅額等之外,可另行享有的免稅額。

  • 假若納稅人有保留一些開支的單據,例如受養父母居所的租金收據、水電費單及醫療費用單據,亦可在個案被抽查時提交稅務局作查驗。
  • 一般而言,已婚人士不得各自申請他們子女的免稅額,需由其中一人申報所有子女的免稅額。
  • 假如你在有關年度已婚並已獲給予已婚人士免稅額則不能同時享有基本免稅額。
  • 由於你的兒子已年滿 18 歲,而並非接受全日制教育,你不能申領他的子女免稅額。
  • 如除你以外有其他人士在同一課稅年度均有資格就同一兄弟姊妹申索該免稅額,你們必須互相議定由誰人提出申索。
  • 離婚後,如雙方同意,納稅人或其前配偶可以分別獲得部分子女免稅額。
  • 留意,父母如以曾支付子女生活和教育費用為由申索單親免稅額,是不會受理的,父母亦不會因照顧和監護第二名或其他子女的起居生活而得到更多的單親免稅額。

按中國習俗「上契」的父母、未有正式註冊結婚的繼父母、離婚後配偶的父母,一般都不符合申索條件。 你已經就你的祖父母享有供養祖父母免稅額,所以你的父母並不能就同一受養人申索供養或額外供養父母免稅額。 不可以,你只可申索就正妻的父母 / 祖父母 / 外祖父母的免稅額。 就《稅務條例》而言,「婚姻」一詞指香港法例或結婚當地的法例所承認的合法婚姻。

父母免稅額同住定義: 子女在學就一定有免稅額?

報稅繳稅是不可避免的事,倒不如趁早認識各種免稅額類型及計算方法,看看怎樣申索最多的免稅額。 但是,大家亦要注意未滿25歲成年子女修讀兼讀、單元培訓課程如展翅計劃,是不符合全日制學生的定義,即父母亦不能申領子女免稅額。 父母免稅額同住定義2025 所以不要以為子女只要是「讀緊書」,就自動享有子女免稅額。 再者,獨力、主力照顧子女,並非視乎所付出幾多「家用」的金額,而是視乎誰享有子女的監護管養權。 父母免稅額同住定義 過去就曾有案例有父親以獨力支付前妻及子女家用為由申領「單親免稅額」提出稅務上訴,但監護管養權屬於前妻而敗訴。

百行以孝為先,中產家庭除了應付供養子女,同時亦要面對供養父母開支日漸加重的壓力。 現時稅制下,合資格子女每年可就供養每名父母獲得基本免稅額,實在不足以紓緩中產家庭的負擔。 然而,礙於額外供養父母免稅額下「同住」這項掣肘,使這德政於市民中有「得物無所用」之感。 基於上述對稅例要求與實際情況的落差,建議政府劃一供養父母免稅額,並增加基本免稅額至額外金額水平。 以下例子可說明是項建議對一般中產家庭所帶來經濟上的紓緩效果。 報稅日子已到,但怎計算供養父母免稅額、已婚人士免稅額及子女免稅額等項目,實教不少人想逃避這份「綠色炸彈」報稅表。

父母免稅額同住定義: 供養父母有多少免稅額?

不可以,因在申索子女免稅額時,只可由配偶其中一方申索所有子女的免稅額(即夫妻不可將子女名額分配作報稅用)。 承租的大多是清寒的學生或是尋求庇護的人士以及弱勢階層,他們擠在這狹窄的公寓,僅能睡在上下牀舖或是地板上,冬天沒有暖氣,也無法使用洗衣機,22個人只能共用一間廁所,除此之外,室內到處發黴、甚至有臭蟲孳生。 提交此表格即表示本人同意AXA安盛使用我以上的個人資料以進行有關AXA安盛香港的保險產品的直接促銷,否則AXA安盛不可使用上述資料作任何推廣及促銷用途。 本人亦已細閱及同意有關私隱政策聲明及收集個人資料聲明。 如你在任何課稅年度內供養一名有資格根據「香港政府傷殘津貼計劃」領取津貼的家屬,你便可申索傷殘受養人免稅額。 倘多於一名人士有資格就同一位受養人申索免稅額,他們須議定由那一位提出申索。

父母免稅額同住定義: 業主揀「物業稅」定「個人入息課稅」最慳稅?

如你或你配偶在有關課稅年度內獨力或主力撫養兄弟姊妹,則該兄弟姊妹方被視為由你或你配偶供養。 父母免稅額同住定義2025 如除你以外有其他人士在同一課稅年度均有資格就同一兄弟姊妹申索該免稅額,你們必須互相議定由誰人提出申索。 其他免稅額包括已婚人士免稅額、子女免稅額、供養父母及供養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免稅額、供養兄弟姊妹免稅額、單親免稅額、傷殘受養人免稅額,以及傷殘人士免稅額。 如納稅人符合指定條件,便可享基本免稅額或申請其他免稅額如已婚人士免稅額、子女免稅額、供養兄弟姊妹免稅額等,減輕稅款負擔。 納稅人無需就基本免稅額提出申請,每個納稅人的基本免稅額為HK$$132,000。 如有多過 父母免稅額同住定義 1 人有資格就同一父母或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就同一課稅年度申索免稅額,如各申索人未能同意由誰人在該年度作出申索,稅務局不會考慮該申索。

父母免稅額同住定義: 已婚人士免稅額

在覆核申索時,稅務局可能會要求申索人提交證據以證明受養人 符合申索政府傷殘津貼的資格。 父母免稅額同住定義2025 如果受養人有向社會福利署申領 傷殘津貼的話,納稅人可提供申領津貼的檔案編號以資證明。 而稅務局也會接受該份醫療評核報告作為符合免稅額的證明。 如納稅人、其分居或已離婚的配偶及其他人士就同一未婚子女均有資格申領子女免稅額,稅務局局長會請所有申索人自行協議他們之間應由誰享有該免稅額或協議如何分攤該免稅額。 如未有作出協議,稅務局局長會根據各申索人對該名子女的供養及教育作出的貢獻來決定分攤這子女免稅額的基準。 若申索人沒有提供上述供養該名子女的資料,稅務局局長將不會考慮該免稅額的申索及會撤銷之前已給予的免稅額。

父母免稅額同住定義: 已婚人士免稅額

父母亦不會因照顧和監護第二名或其他子女的起居生活而得到更多的單親免稅額。 如你就你或你配偶的父母、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獲扣除長者住宿照顧開支,則你不得在同一課稅年度就同一名父母、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獲給予供養父母及供養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免稅額。 父母免稅額同住定義2025 假如你在有關年度已婚並已獲給予已婚人士免稅額則不能同時享有基本免稅額。

父母免稅額同住定義: 父母免稅額可以多人攤分嗎?

個人報稅表項目繁多,不少納稅人草草填妥了事,其實只要花點時間、花點心機,填報各項免稅額及扣稅項目,便可為年底的稅季慳一筆。 參考稅務局規定,子女年滿18至25歲並在大學、學校接受全日制教育都符合申領子女免稅額條件。 故此子女只要未滿25歲並在外地接受全日制教育,就毋須擔心子女免稅額無效。

父母免稅額同住定義: 免稅額是什麼?香港又有什麼免稅額項目?

原文刊於《iMoney智富雜誌》394期(收費閲讀),標題經TOPick修改,原題為「錯報父母免稅額墮法網」。

父母免稅額同住定義: 傷殘人士有多少免稅額?有什麼條件?

假如你與其他人士在同一課稅年度有資格就同一子女申索子女免稅額,你們必須互相議定由誰人提出申索或如何分攤該免稅額。 否則,稅務局局長會根據你們對該名子女的供養及教育所作的貢獻來決定分攤這子女免稅額的基準。 父母免稅額同住定義 如你們沒有協議,又未能提供供養該名子女的資料,有關申索將不被考慮。 在香港,政府為納稅人提供一系列免稅額和扣稅項目,以減輕他們的稅務負擔。 父母免稅額同住定義2025 在每個課稅年度,打工仔都會享有基本免稅額132,000元,其他免稅項目包括子女免稅額、供養父母及供養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免稅額等。

ACCA(特許公認會計師公會)香港分會稅務委員會聯席主席殷國煒列出多個報稅重點,提醒大家有關父母/祖父母免稅額的申索要求。 近年本港發生數宗納稅人因虛假陳述以申請父母/祖父母免稅額而被判入獄案件。 例如某納稅人訛稱其祖母與她連續全年同住而申請供養祖父母額外免稅額。 經調查後,發現被告的祖母多年來居於美國,結果被判入獄兩個月,緩刑兩年。

至於祖父母亦包括親生祖父母或親生外祖父母、領養祖父母或領養外祖父母及繼祖父母或繼外祖父母。 父母免稅額同住定義2025 父母免稅額同住定義2025 換言之,一位納稅人可就多位受養人申請父母或祖父母免稅額。 若撤銷受養人須通常居住於香港這項條件,即表示納稅人可就居於任何海外地方的受供養的父母及祖父母申請免稅額。 要核實納稅人與他們的關係、納稅人有否供養受養人、是否有超過一位納稅人同時就同一位受養人申請免稅額和受養人是否仍然在世等,都會相當困難。

父母免稅額同住定義: 子女免稅額慳稅貼士

一般而言,已婚人士不得各自申請他們子女的免稅額,需由其中一人申報所有子女的免稅額。 然而,如果其中一方以標準稅率計稅,由另一方申報子女的免稅額會更有利。 香港住屋環境細小,房屋一般以小型單位為主,一般家庭或許難以一家數口與長者同住。 父母免稅額同住定義 父母免稅額同住定義2025 時下年輕人縱然願意照顧長輩,同時亦渴望有自主私人空間。 另一方面,新一代長者普遍因接受過教育,較能明白居住空間不足容易與子女產生相處問題,在經濟條件許可下亦不一定願意遷往與子女同住。 稅務局已於6月初發出了277萬份2019/20課稅年度的個別人士報稅表,各位讀者收到的個人報稅表,需在7月2日或之前填妥遞交,使用網上報稅可自動延期1個月。

父母免稅額同住定義: 申報靠「問心」 最好保留單據

如你或你配偶在有關課稅年度內獨力或主力撫養兄弟姊妹,則該兄弟姊妹方被視爲由你或你配偶供養。 如除你以外有其他人士在同一課稅年度均有資格就同一兄弟姊妹申索該免稅額,你們必須互相議定由誰人提出申索。 此外,與父母(或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同住的免稅額,當中「同住」的定義是指在同一單位居住。 一般來說,就算同一幢樓的不同單位亦不是同住,因此並未符合同住規定。 任何一名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的免稅額只可由一名納稅人申索,不能由兄弟姊妹攤分,因此建議應讓淨收入最多的納稅人申索。

父母免稅額同住定義: 稅務貸款2023

稅務局將難以核實這些資料的真確性,以致這項免稅額有可能被濫用,引致稅收損失。 父母免稅額同住定義2025 基於上述原因,我們現時沒有計劃取消受養人須通常居住於香港這項條件。 父母免稅額同住定義 (三) 若容許超過一位合資格申請人就同一位受供養的父母或祖父母申請免稅額,會使核實有關申請更加繁複和困難。

父母免稅額同住定義: 相關內容

如果家中有兄弟姊妹,建議事先商量由哪一位申報供養父母的免稅額,原則上建議由稅額較高的一方申報。 父母免稅額同住定義 申報免稅額的一方應在其報稅表的第11.2部填寫子女的詳細資料,提名配偶申報子女免稅額的一方無需進行任何手續。 除上述9項免稅額外,今年2月的財政預算案亦已宣佈寛減今個2019/20課稅年度的100%薪俸稅和個人入息課稅,上限為$20,000。 這項稅務寛減是無須申索已可自動獲得,所以大家在計算稅項時記得一併計算。 留意,父母如以曾支付子女生活和教育費用為由申索單親免稅額,是不會受理的,父母亦不會因照顧和監護第二名或其他子女的起居生活而得到更多的單親免稅額。 其實,供養父母及供養祖父母或外祖父母額外免稅額是提供予有供養全年連續同住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但無付出十足費用的人,雖然兩者的定義有少許差別,但其免稅額也是相同的。

父母免稅額同住定義: 免稅額2023|免稅項目

一是即使在課稅年度分居、辦妥離婚,仍需要到下一個課稅年度先可以享有「單親免稅額」。 要注意的是,要享有供養父母免稅額,另一關鍵重點是每名父母只適用於一名子女,如果重覆使用就是違法,所以兄弟姊妹之間需要好好溝通和協調。 同一受養人的免稅額只可被同一納稅人申索,不能由多人攤分:如果各申索人未能商定由誰人作出申索,則稅務局不會考慮該申索。 基於累進稅率制度,若由收入最高的人申請,一般可以盡享免稅額,建議家人先商量。

離婚後父母合力支付照顧子女開支,甚至是繼父、繼母都有份提供子女生活費或教育費,這類情況父母、繼父母都可以分別獲得部分子女免稅額。 要妥善安排,就只有各申索人先協議如何攤分子女免稅額。 假如雙方未能達成協議,稅務局就會按父母、繼父母各自支付照顧子女金額比例分配子女免稅額。 受養人須是香港法律所承認的「父母」關係:除親生父母外,納稅人可以申請領養父母、繼父母的免稅額,但必須符合香港法律所承認的「父母」定義。

父母免稅額同住定義: 供養兄弟姊妹免稅額

稅例又規定受供養的父母或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必須通常居住於香港。 因此若果父母或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已移居內地,即使他們仍然持有香港身份證,納稅人是不可以申請其免稅額。 據稅務局指,「在供養父母免稅額的規定下,居住單位的業權,並不是釐定是否同住的因素」,即是說,子女如有意申索相關免稅額,父母除得超過55歲,亦要確保他們要全年與自己同住而無須付出十足有值代價,便合資格申索額外免稅額。 在香港的稅務體系中,免稅額通常分為基本免稅額和個別免稅額。 父母免稅額同住定義2025 今個課稅年度,打工仔都會享有132,000元的基本免稅額,即是全年收入不超過132,000元的單身人士無須交稅。 而個別免稅額則是根據納稅人的個人情況而定,例如子女數目、供養親屬等因素。

答覆:主席女士:(一) 《稅務條例》本身並沒有就「通常居住於香港」作出定義。 一般來說,如受供養的父母或祖父母長期居住於外地,逗留香港日數不多,只作探親性質,即使擁有香港永久居民身份證,稅務局不會視他們為通常居住於香港。 (二) 父母免稅額同住定義 根據現行的《稅務條例》,父母及祖父母的定義相當廣泛,除納稅人及其配偶(包括已去世的配偶)的生父和生母外,還包括繼父母及領養父母。

父母免稅額同住定義: 免稅額2023|子女免稅額申請資格

按該計劃,申索者必須經由衛生署署長或醫院管理局行政總裁(或在極為特殊情況下由私家醫院的註冊醫生)證明其病患為嚴重殘疾及其嚴重殘疾情況將持續不少於六個月,才符合申領津貼的資格。 父母免稅額同住定義 不同的證件簽發機構會採納不同的準則來界定傷殘,而這些準則與政府的傷殘津貼計劃所採納的未必相符。 經由社會福利署管理的綜合社會保障援助計劃或公共福利金計劃發放傷殘津貼的必要條件是要經由衛生署署長或醫院管理局行政總裁(或特殊情況下由私家醫院的註冊醫生)證明申請人的情況符合有關計劃定義的殘疾情況。 因此,我們不能接受其他機構發出的證件作為受養人符合資格申領政府的傷殘津貼的證明,以取代註冊醫生根據政府的傷殘津貼計劃簽發的醫療報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