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時,香港站內提供不同類型的商店供乘客購物或進食,例如有便利店、麵包糕餅店、快餐店、咖啡店、書店、銀行、醫務所及行李寄存等服務,以及不少自助服務設施供乘客享用,包括自動櫃員機、自動售賣機、自動照相機等[7][4]。 車站內亦設有香港郵政郵箱[8]、「iCentre」免費上網服務設施[9]以及「會員服務站」[10]等。 受事故影響,中環站荃灣線月臺全日暫停使用兩天,荃灣線列車於兩天內只能維持荃灣站至金鐘站之服務,而不前往中環站,並維持約3.5分鐘一班列車,較正常情況下減少約一半班次。 1985年5月31日,港島線金鐘站至柴灣站一段正式投入服務,地鐵也同時為包括中環站的多個車站(包括油麻地站、旺角站及美孚站)更名,中環站的英文名稱由Chater統一為Central取代[19]。 而當港島線在1986年5月23日延伸到中環站時,全站英文名稱統一為Central。

  • 是次翻新除了加設一般商店外,還把咖啡店、快餐店和書店引入至地鐵範圍,以增加地鐵公司的非車務收入及方便乘客在車站購物[4]。
  • 現時,仍有不少乘客在中環站步行前往交易廣場公共運輸交匯處或於德輔道中轉乘巴士、小巴或電車前往香港中西區、南區;同時也有不少乘客前往海旁乘坐山頂纜車接駁巴士往返纜車站,或是步行至中環碼頭轉乘渡輪前往離島區、九龍半島等地。
  • 月臺不設下車專用月臺及調頭隧道,列車到站後會同時在該月臺進行上下客及調頭,乘客可按指示於1/2號月臺乘搭最快離開車站的荃灣線列車。
  • 中環站共設有兩個大廳-遮打道大廳與畢打街大廳[2],而車站亦是全香港首個設有雙層大廳的車站。

隧道平均每日行車量約56 200架次,收費由 15 元至 35 元不等。 隧道以「建造、營運及移交」形式興建,於1989年通車,並於2016年移交政府。 隧道平均每日行車量約71 400架次,收費由 13 元至 75 元不等。

中環站j出口: 車站月臺

呢個站採用磚紅色為主要顏色,而荃灣綫月臺就用深咖啡色作為主要顏色。 地鐵公司一直希望在車站內設置更多商店,以開拓鐵路服務以外的收入來源。 中環站位處香港中心商業區(CBD)之核心,不少商業機構及政府部門在車站周邊設立辦公室,而且中環為香港的交通樞紐,故此站設置大量出口,照顧乘客通勤、轉車等的需要。 此站過往曾是全港鐵路系統中出口最多的車站,出口編號排列至K,直至2004年才被尖沙咀及尖東站取代。 供荃灣綫使用的1號和2號月臺屬此站三層月臺當中的中層,共用同一島式月臺,建在遮打道的地底,由德輔道中伸延至會所街。

此外,半山區亦有不少屋苑都設有居民公車在中環站附近設站,為屋苑居民提供接駁至港鐵的服務。 此外,呢次翻新工程亦將中環站畢打街同埋遮打道上下層嘅非收費區大堂連接,乘客唔使再穿越地面繁忙街道或途經收費區往來兩個大堂,成個工程喺2002年4月完工。 同時又喺中環站月臺引入8部公眾電腦作為「iCentre」免費上網服務設施同埋將喺J3出口嘅車站商店改做「藝術管道」方便乘客喺車站內上網同埋為藝術家提供一個展覽場地。 中環站j出口2025 此外,該翻新工程亦將中環站畢打街及遮打道上下層的非收費區大堂連接,乘客再無需穿越地面繁忙的街道或途徑收費區往來兩大堂,整項工程於2002年4月完工。 同時又於中環站月臺引入6部公眾電腦作為「iCentre」免費上網服務設施[10][5]方便乘客在車站內瀏覽互聯網的內容,及在J3出口的商店改為作「藝術管道」[3][5]為藝術家提供一個展覽場地。

中環站j出口: 車站用途

實用面積由474至4,812平方呎,戶型包括開放式至3房單位,另設特色戶。 K11 ATELIER在2017年第四季開始交付使用,並於同年11月29日正式啟用。 大堂由日本室內設計公司Simplicity設計,裝修運用天然木材紋理,並設有咖啡室Ideaology。 2017年1月,康文署耗資158萬元在港鐵香港站及中環站的行人通道的牆身貼上了介紹「故宮全接觸」廣告,引起網民批評政府浪費公帑。 其後成為市民拍照和作行為藝術表達不滿的「景點」,包括在行人輸送帶上貼上至少10張坦克車貼紙[20]。 支聯會於同月10日發起「八九民運全接觸」活動,舉行六四悼念[21]。

香港人習慣約人喺地鐵站內嘅恒生銀行見面,因為每座大堂裏面,唯一一間恒生銀行最顯眼。 喺未有手機嘅年代,不明就裏相約嘅人,不時因為冇指明中環站邊間恒生銀行而出事。 現時,中環站內提供唔同類型嘅商店畀乘客買嘢同食嘢,例如有7-Eleven便利店、餅店、咖啡店、書店、花店、恒生銀行同埋DHL等零售業同其他服務。 此外,由於J1及J2出口靠近舊立法會大樓(即今終審法院大樓),以往倘立會外舉行較大型的示威活動,該二出口或會因應警方要求而臨時停用。 不過,由於立法會已於2011年中遷往位於金鐘站附近新立法會綜合大樓,因此有關出口應再無因抗爭集會而封閉之需要;但每年11月第二個星期日和平紀念日紀念儀式於J1出口對面的和平紀念碑舉行時,該出口仍會暫時封閉。

中環站j出口: 車站商店同埋自助服務

中環站有15個車站出口,出口主要連接中環建築物同埋購物中心嘅地庫同大堂,乘客可直接響車站通道穿梭中區主要建築物嘅購物中心同車站大堂。 直到2001年嘅翻新,先至有樓梯連接嘅大堂上下層,加入咗咖啡店、快餐店同書店,成為車站購物街,增加地鐵公司嘅非車務收入同方便乘客購物。 中環站有5層,地面係車站出口,車站大堂同商店主要響中環站嘅L1、L2層。 L2同L4層分別係港島綫3號月臺(往柴灣)同4號月臺(往堅尼地城),而L3層就係荃灣綫嘅1號同2號月臺(往荃灣)。 中環站啟用約兩年後,地下鐵路首項擴展計劃荃灣支綫於1982年4月26日落成。

遮打道大堂位於遮打道地底,在前地鐵修正早期系統啓用時已興建;而畢打街大堂則位於畢打街地底,並與港島線同期興建。 其後畢打街大堂部分範圍亦爲配合興建與機場鐵路香港站的連接通道而曾進行翻新及擴建工程,由於翻新後的大堂與香港站的設計相若,皆以白色的搪瓷板作爲牆身,而非類似港島線月臺以紅色的馬賽磚作爲主要牆壁,故亦容易讓乘客將兩站混淆。 此外,由於香港站為東湧綫和機場快綫的市區終點站,亦是唯一位於港島區的鐵路車站,而乘客從香港站經地下行人通道步行至中環站轉乘港島綫,而且車站周邊設有多種接駁交通,因此每日繁忙時間均有不少乘客利用此站。

中環站j出口: 出口數目

月臺不設落客專用月臺及調頭隧道,列車到站後會同時在該月臺進行上落客及調頭,乘客可按指示於1/2號月臺乘搭最快離開車站的荃灣線列車。 同時,位於荃灣線1、2號月臺下方爲港鐵其中一條重要側線——設有3條停車側線的金鐘側線,以供列車駛往金鐘站作車務調度之用,路軌由金鐘站月臺延伸至德輔道中與遮打道之間地底。 另外,1、2號月臺近往金鐘方向的端牆亦設有爬梯前往該側線;至於港島線3號月臺(往柴灣)及4號月臺(往堅尼地城)則採用1組側疊式月臺排列,並設於德輔道中與畢打街交界的地底,由環球大廈伸延至歷山大廈。

中環站j出口: 列車服務時間

香港站自機場快綫通車後便已經提供穿梭公車服務,機場快綫的旅客可持有效憑證免費享用機場快綫穿梭公車往返港島區內的酒店[18]。 然而隨著穿梭公車服務的使用量逐漸低迷,港鐵已於2020年6月30日起停止機場快綫穿梭公車服務[19]。 2008年1月,港鐵公司再度翻新中環站,包括將大廳及港島線3號站臺沿用多年的地臺更換爲灰色地臺,並且在部分位置更換假天花。 而於1979年地鐵修正早期系統通車時,有關首日通車紀念特刊[17]提及到位於遮打道地底的修正早期系統車站(1號及2號站臺)名爲中環(Chater),而位於畢打街地底的港島線車站名爲中環西(Pedder)。 由於鄰近中環站的住宅物業並不多,加上連接中環站及半山區的多條屋苑巴士服務在晚上已停止服務,故車站在晚上的出入站人流會較爲偏低,但當蘭桂坊和中環摩天輪舉辦活動時,亦會有不少市民或遊客選擇使用中環站前往。

中環站j出口: 修正早期系統

數十名示威者不滿到來宣佈「腰斬」集會的警民關係組警員,向他們圍毆施襲,二男一女警員血流披面,三人逃至長江中心外暫避,但仍有黑衣人拿起磚頭企圖施襲。 一批防暴警趕至救援,發射催淚彈驅散,是自元旦日遊行衝突後,警方相隔17日再次發射催淚彈。 警方及政府強烈譴責「暴徒」襲擊身上無裝備的警民關係組警員,斥令人髮指。 日間的衝突至少30人被捕,部分是穿黑衣少年少女;至少8人因被指藏有攻擊性武器被捕。 警方表示,今日集會最高峯時,有11,680人出席,而主辦方稱集會有15萬人出席。

中環站j出口: 列車服務

此外,由於地鐵起機場鐵路時,早已經喺環球大廈地底起行人隧道連接香港站,現時有港島綫同荃灣綫。 乘客用行人隧道轉機場快綫或東湧綫前往香港國際機場、青衣島、大嶼山等地,為中環站帶來龐大轉車人流。 中環站j出口 畢打街大堂響畢打街地底,因為港島綫需要而後期加建,而畢打街大堂同時係連接住遮打道大堂嘅上層。

中環站j出口: 列車班次

中環站共設有兩個大堂-遮打道大堂與畢打街大堂[2],而車站亦是全香港首個設有雙層大堂的車站。 中環站j出口 在中環站開放初期,遮打道大堂的上層大堂與下層大堂並沒有非付費區連接,乘客需要經過付費區方可往返上下兩層大堂。 中環站j出口 「民間集會團隊」原定今日(19日)舉辦「天下制裁」遊行,由中環遊行至銅鑼灣,惟遭警方反對,上訴亦被駁回,惟警方就遮打花園集會發出不反對通知書。 集會下午3時開始,惟只一小時後,外圍即發生警民衝突,黑衣人堵路縱火,破壞中資商廈,警方要求集會申請人即時解散集會,指示參加者經金鐘站離開。

中環站j出口: 車站票務

設有停車收費表的車位則約有19 300個,大部分車位的收費時間爲星期一至六上午八時至午夜十二時,以及星期日及公衆假期上午十時至晚上十時。 中環站j出口2025 截至2022年12月底,運輸署轄下10個多層停車場約有4 000個私家車/客貨車泊位及600個電單車泊位,亦有一個旅遊巴士露天停車場,這些停車設施現交由兩間私營公司管理。 除此之外,估計現時另有約 個非路旁停車位,其中約 個供公衆使用,其餘約 個車位位於商業、住宅及工業樓宇內供私人使用。 廣深港高速鐵路(香港段)(高鐵)連接香港與國家高速鐵路網絡,縮短由香港以鐵路來往內地多個主要城市的時間。 現時,高鐵列車來往香港西九龍站與66個內地站點,包括10個短途站點及56個長途站點。

中環站j出口: 香港瑰麗酒店

中環站設有位於付費區內的行人隧道分別連接鄰近商業區及香港站,供乘客轉乘東湧綫或機場快綫,而該隧道位於環球大廈、幹諾道中及交易廣場地底[2]。 現時,仍有不少乘客在中環站步行前往交易廣場公共運輸交匯處或於德輔道中轉乘巴士、小巴或電車前往香港中西區、南區;同時也有不少乘客前往海旁乘坐山頂纜車接駁巴士往返纜車站,或是步行至中環碼頭轉乘渡輪前往離島區、九龍半島等地。 此外,半山區亦有不少屋苑都設有居民巴士在中環站附近設站,為屋苑居民提供接駁至港鐵的服務。 由於中環站處於已發展的商業中心區內,該站並沒有空地設立地面公共運輸交匯處,但在中環站落成初期亦有部分地鐵接駁巴士路線[註 9]以中環站為終點站或以循環線形式運作,惟其終點站只設於街道旁邊巴士站。 隨著港島綫落成,有不少往返中環至香港島東面的接駁巴士路線的人流大幅下降,故有不少巴士路線縮短甚至取消。 中環站(英語:Central Station)是一個位於香港香港島中西區中環遮打道、畢打街與德輔道中,屬於港鐵荃灣綫與港島綫的鐵路轉乘站,車站於1980年2月12日啟用。

中環站j出口: 港鐵路綫圖

另外乘客如果往返中環站及葵芳站至荃灣站沿途各站,前往香港站乘搭東湧線再經茘景站轉乘荃灣線的所需時間會較使用荃灣線為快,但基於離峯時間東湧線列車班次疏落及須在茘景站轉車,故實際上乘搭荃灣線會較直接。 中環站j出口2025 在網際網路服務上,現時中環站大廳及月臺均設有免費由電訊盈科提供的Wi-Fi熱點[9],乘客可在候車的時候透過任何有Wi-Fi功能的電子器材存取網際網路。 中環站j出口 同時,港鐵公司亦於3號月臺的設有「iCentre」免費上網服務設施[10]。 另外,港鐵於畢打街大廳L1層非付費區及L2層往返香港站的付費區行人通道內各設有1部「會員服務站」[11]。 中環站喺1980年2月12號因應地鐵修正早期系統由尖沙咀延伸而啟用,成為修正早期系統嘅終點站,乘客可以直接搭列車前往觀塘,大概要27.5分鐘。 啟用初期只開放1號同埋2號月臺、位於遮打道車站大堂同埋畢打街走廊層,而車站底層設有停車側綫,由遮打道月臺延伸至德輔道中,車站當時共深25米,長380米。

中環站j出口: 車站位置

酒店亦設11個活動場地,室內和室外總面積達33,880平方呎,包括宴會大禮堂和四樓「麗府」,並設可飽覽維港美景的戶外草坪、7間會議廳和1,990平方呎附設私人露臺的尊尚套房。 在兩鐵合併前,港鐵[11]於2007年7月在東湧綫大廳放置全港首兩臺「自助客務機」(英語:Self-service 中環站j出口 Point),協助乘客解決一般的票務問題,如遺失車票、車票或八達通未能出閘等問題。 此外,客務機更設有視像系統,可由該站的職員協助乘客解決問題[12]。 中環站j出口2025 香港站共設有4個大廳:機場快綫市區預辦登機服務大廳、機場快綫大廳、東湧綫大廳及德忌利士街大廳[4]。

中環站j出口: 車站命名

此外,酒店另設有一間佔地12,000平方呎的海港別墅套房(Harbour House)。 坐落於57樓全層,設有兩個13米和8米長的戶外私人游泳池及花園,合共提供五間獨立臥室,價格由每晚港幣$500,000起,為全港最貴的酒店套房[14]。 中環站j出口2025 2017年5月25日,新世界集團公佈新世界中心重建項目將改名為「Victoria Dockside」。

中環站j出口: 車站藝術

此外,該翻新工程亦將中環站畢打街及遮打道上下層的非收費區大堂連接,乘客再無需穿越地面繁忙的街道或途徑收費區往來兩大堂,整項工程於2002年4月完工。 同時又於中環站月臺引入6部公衆電腦作爲“iCentre”免費上網服務設施[10][5]方便乘客在車站內瀏覽互聯網的內容,及在J3出口的商店改爲作“藝術管道”[3][5]爲藝術家提供一個展覽場地。 而車站啓用初期只開放1、2號月臺、位於遮打道大堂以及畢打街走廊層,而底層設有停車側線,由遮打道月臺延伸至德輔道中,當時車站深約25米,長約380米[15],並預留了部分結構以便港島線(第二期)於1983年3月由青木-朝郎-飛島聯營負責興建。

現時,仍然有唔少乘客喺中環站行去交易廣場公共運輸交匯處或者喺德輔道中轉巴士、小巴或電車前往香港中西區、南區;同時亦有唔少乘客前往海旁搭山頂纜車接駁巴士往返纜車站,或者行路去中環碼頭轉渡輪前往離島區、九龍半島等地。 另外,響L1層嘅遮打道大堂同車站出口之間重有一層閣樓,用嚟通去車站出口,地鐵公司響車站嗰層開放咗「藝術管道」,為藝術家提供一個展覽場地。 中環站j出口 當時首日通車紀念特刊提及到位於遮打道地底的修正早期系統終點站(1號及2號月臺)將名為中環(Chater),而位於畢打街地底的港島綫車站將名為「中環西」(Pedder)。 因此,當修正早期系統於1980年2月12日由尖沙咀伸延至中環時,有關車站的中文名稱命名為中環,而不是遮打。

中環站j出口: 車站歷史

而當港島綫在1986年5月23日延伸到中環站時,全站英文名稱統一為Central。 中環站j出口2025 中環站j出口2025 根據1967年發表的《香港集體運輸研究》[14],中環站初期與上環街市站(即現上環站)計劃為港島綫及觀塘綫的轉車站,而荃灣綫則以金鐘站為終點站。 中環站j出口2025 由於鄰近中環站的住宅物業並不多,加上連接中環站及半山區的多條屋苑巴士服務在晚上已停止服務,故車站在晚上的出入站人流會較為偏低,但當蘭桂坊和中環摩天輪舉辦活動時,亦會有不少市民或遊客選擇使用中環站前往。 另外,在L2層的遮打道大堂與J出口之間設有閣樓層,港鐵公司在該層開放了「藝術管道」[3]以展出藝術作品。 港鐵亦營運全長35.2公里的機場快線,連接市中心與香港國際機場及亞洲國際博覽館,成人單程票車費由6元至115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