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起時,霜葉與秋絮翻飛,滄桑中透著幾點浪漫,熱烈中帶著些許寂寞。 古道的前段涉水上溯,後段接上山徑,經過電塔後一路上坡,沿途可看到日治時期推動撫墾政策,為通報監控而架設的舊木電桿和礙子,樹林間留下刨木薯籤的舊機器,稜線高點則有一個臺灣總督府殖產局設立的基石,相當罕見。 接著下行至舊稱「石埕」的後山駁坎平臺,石砌駁坎為清朝的原、漢交界處,而古道結束前遇見的筍竈與筍塹的遺構,則是近代採筍的痕跡。 臺灣桐花花季在每年的4月-5月開花,只有臺東的油桐花,是在每年的3月-4月,油桐花賞花時間是以往年開花時間預估的,開花時間與天候影響有關,實際開花時間,每年都會有些微的變動。 位於員林的藤山步道和臥龍坡道起於藤山園,一左一右在員南路末端會合。 藤山步道全長1.5公里,每年4月-5月時盛開的桐花,滿山滿谷的白花總讓山頭白了一片,步道緩和好走,全程無階梯,適合大人小孩一起散步踏青,還可以遠眺遠方的山景與市景。
- 追隨日治時期住在枋寮大武壠族人的腳步,在神農宮離開山徑,進入繁榮六龜裏。
- 與大武壠族人楊永坤(坤哥)約在金興社區伍龍廟會合,簡單的入山祈福儀式後,從金興吊橋下切進枋寮溪底,入秋的南臺灣已進入乾季,溪谷平坦寬闊,陽光仍有些炙熱,清淺溪水流過腳踝,帶來沁涼的療癒感。
- 歇心茶樓-位於南莊與峨眉交界處的獅頭山風景區,擁有著美麗的山景,以及對南莊與峨眉、北埔等地便利的交通,能夠享受南莊的桐花之美與南莊老街旅遊最佳的遊憩地點。
- 桐花公園客家大院位於苗栗銅鑼,面積佔地300坪,停好車後,進入桐花樂活主題公園就可以看到許多桐花樹,低矮的桐花樹開著飽滿的花朵,風一吹來,白雪紛飛的桐花吹雪景象,在桐花公園都看的到。
- 古道最高海拔可達967米,兩旁生長著近千株樹齡百年以上的古樹名木,株株蒼勁古樸。
- 從杉林區的枋寮溪谷經後山南稜到六龜
追隨日治時期住在枋寮大武壠族人的腳步,在神農宮離開山徑,進入繁榮六龜裏。 當時,六龜裏是伐木、採樟重鎮,設有發電所和行政中心,日人、閩南、客家、原住民族羣往來交易熱絡,走進位於老街三角窗黃金位置的「洪稛源商號」,彷彿還能看見人聲鼎沸的物產交易盛況。 從杉林區的枋寮溪谷經後山南稜到六龜裏(今六龜),在日治時期臺灣堡圖中,曾記載這條連接楠梓仙溪和荖濃溪兩端的小路,過去,大武壠族往來兩地交易,漢人經此翻山越嶺前往臺南,1871年英國攝影家約翰・湯姆生的南臺灣行旅,也為此段古道留下珍貴的影像紀錄。 獅山古道,橫跨苗栗縣、新竹縣,可從苗栗南莊獅頭山登山口牌樓進入,沿路會經過萬佛庵、靈霞洞、金剛寺、覺然塔、海會庵、元光寺等六座佛寺,是一般遊客最常走的路線,沿途林木蒼鬱,幽靜閒適,步道長約3500公尺。 六寮古道2025 藤坪步道登山口位於遊客中心停車場旁,全長約2公里,步道採用自然工法,以棧道、枕木及泥土山徑為主。
六寮古道: 臺北/福華彩虹座Buffet「Amazing Thai」 泰式主題帶來諸多美味
Cloudland 六寮古道2025 Resort位於著名的南莊鄉區,地理位置優越。 住宿為住客配備多種設施服務,為客人提供舒適與便捷的住宿體驗。 住客可享用客房皆有免費Wi-Fi, 24小時保安, 便利店, 每日客房… 客房皆有免費Wi-Fi, 每日客房清潔服務, 私人登記入住/退房, 公共Wi-Fi,… 由於隱藏頗深,石巖屋紅楓古道沿著三十一溪上游順勢而下,全長近7公里,一直罕為人知。
- 仁和步道賞桐花景點,適合全家大小一起來的賞桐步道,在步道上姑娘廟旁,有整片高大油桐樹開花。
- 張基山海拔約500米,紅楓古道總長約1000米,從張基村山腳一直延伸到山頂,兩旁上百棵百年紅楓如列兵般林立。
- 接著,步道一分而二,直行為猿山步道可登猿山(困難度高需衡量自我狀況), 藤坪步道則是往下走,相接六寮古道前段,向右走回遊客中心,大約1小時。
- 而走到空曠處,還能看見美麗的山間梯田,形成如詩如畫的美麗。
- 商號對街「池田屋」是另一個與樟腦產業發展及六龜警備線設置相關的重要歷史場域。
古道最高海拔可達967米,兩旁生長著近千株樹齡百年以上的古樹名木,株株蒼勁古樸。 古道上還有一條被紅葉包圍的山中隧道,像極了宮崎駿動畫《千與千尋》中的場景。 六寮古道2025 這裡保存完好的紅楓古道多達60餘條,其中最著名的要數大會嶺、龍川嶺(五十二嶺)、松龍嶺和巖庵嶺。
六寮古道: 苗栗桐花步道與桐花景點
暖暖東勢坑產業步道的沿途兩側,種滿了油桐樹,全長約3公里,每年到4、5 月時,桐花會盛開,隨著微風飄落,此時五月雪漫延了山谷間和步道的兩旁,彷彿下雪一般的場景。 盤點全臺灣桐花景點,分成北部、中部、南部、東部的桐花景點,最佳桐花時間、如何安排行程、住宿,下方會詳細介紹唷! 六寮古道 臺灣山林常見的油桐花海樹種約90%為木油桐,別名皺桐、千年桐、廣東油桐,原產於長江流域,日據時代引進臺灣種植,已有百年歷史。 起初政府鼓勵大量種植,後因失去經濟價值,油桐乏人問津,只好滿山蔓延,變成山林間野樹,卻造就成漫山遍野的油桐花,經過若干年又搖身一變成為觀光資源。
枋寮的金興社區已有四百年歷史,大武壠族世代聚居於此,六龜隧道尚未開通之前(1937年之前)是往來臺南與六龜的必經之處,現在則是重見天日的「杉林-六龜古道山徑」起點。 六寮古道 商號對街「池田屋」是另一個與樟腦產業發展及六龜警備線設置相關的重要歷史場域。 1929年池田兵太郎開設池田屋旅舍,作為接待外來日人、軍隊駐防或供作日警宿舍使用。 六寮古道2025 直至民國42年由高雄客運承租,民國50年承購設站,正式成為六龜區對外門戶,經高市府推動的「六龜之心」山城再造計畫整修復原,保留日式旅社建築格局和編竹夾泥牆,也留下高雄客運候車亭的樣貌,讓不同年代的生活重疊交錯。 後來人力成本提高,本地樹薯價格比不過泰國低價進口,作物被芒果樹和龍眼樹取代,只是龍眼總未能等到採收就被野生獼猴搜刮一空,居民們逐漸放棄作物,把溪谷山林還給自然,沒有經濟活動的山徑也逐漸消失在人們的生活裡。
六寮古道: 路線評論
小時候,我住在距離獅頭山(後山)不遠的山上,行政區域屬新竹縣峨眉鄉。 桃竹苗一帶是臺灣油桐樹最多的地方,我幼時生長環境和油桐樹息息相關,換言之,每到花開季節極目所見盡是漫山遍野的桐花,白茫茫一片,遠看如枝頭覆雪;白淨花朵旋轉飄落如下雪,落於地面則宛若白色花毯,多在四月底5月初綻放,故稱「五月雪」。 客房皆有免費Wi-Fi, 每日客房清潔服務, 私人登記入住/退房, 公共Wi-Fi, 停車場等設施都已配備,可供住客使用。 所有房間免費 Wi-Fi, 每日客房清潔服務, 私人登記入住/退房, 的…
早期高雄杉林區木業興盛,伐木鋸板工寮聚集溪畔逐成聚落,閩南語稱為「板寮」(讀音邦寮),意指木頭的工寮,演變成現今地名「枋寮」。 步道沿著得石子溪而行,溪畔有幽蓊竹林,溪穀則有壺穴、清潭,以及河川侵蝕造成的巖穴、峽谷景觀;沿途景色多樣,步道路程短,路況又佳,走來相當舒適。 步道途中的水濂橋跨越深十幾公尺的峽穀,最窄處只有2公尺,形成飛橋淩越「一線天」的美景,最為可觀。 六寮古道2025 這座糯米橋建於日據時代大正七年(1918年,民國7年),橋面舖石板,並有造形雅緻的石欄杆;石砌的圓拱橋,歷經百年歲月,古樸滄桑,橋身與周遭的山林景色融合為一體。 水濂橋是早年獅山道路未開闢前,北埔、峨眉居民往來峨眉、南莊之間必經的橋樑。 六寮古道2025 古厝為當時少見的磚造建築,亭仔腳串連外緣,歷經一年的整理,修舊如舊,讓這棟住商混合的L型街屋風華再現,室內仍保留六龜首富的日式牀組、梳妝臺、商櫃等物件,滿盈室內的檜木香氣似乎凝結了時間。
六寮古道: 臺灣油桐花
清中葉之後,由於百丈口路運輸的興起,該古道成為縣內最為繁忙的交通路線,是來往泰順縣城和溫州的陸路主幹道。 一路上,坤哥隨手採摘植物說明功效,羅氏鹽膚木是以前大武壠族鹽分的來源,咀嚼酸藤的葉子可以解渴,蒲姜的葉子搓揉後放在鞋內除臭,閉鞘薑的莖富含水分,爬山缺水時靠它救命⋯⋯植物與生活緊密相依,正是原民的生活智慧。 東勢區內有「東勢林場」,號稱中部最美的森林生態花園,一年四季有各種花朵相繼綻放,春天櫻花,春夏之際桐花、秋天楓葉、冬天梅花,林場也推薦了桐花路線,可以跟著桐花路線,遊遍東勢林場各個桐花景點。 六寮古道 步道入口:中山北路七段232巷登山口大眾運輸:捷運石牌站下車,轉乘公車至「天母站」下車,往天母派出所方向,走到中山北路七段底。 天母古道又稱「水管路步道」,這條古道是日治時期為了運水所開闢的道路,沿著黑色大水管,走上古道的人們,自此開啟一段飲水思源的旅程。
六寮古道: 六寮古道
由六寮產業道路沿六寮溪谷而上,大致與獅山古道平行,可接茶亭步道及獅山古道,沿途可見野溪、客家聚落、古道遺跡及廢棄煤礦等,這裡也是油桐花和螢火蟲的觀賞勝地,每年初夏,可見成片的油桐花散落滿地。 位於六寮山中的七星樹,母樟樹齡約400年,子樟樹齡約100年,以同根分叉七支而得名,也是此地客家人敬拜伯公之處,可印證本區舊日的樟木林及採樟盛況。 另外,這裡也是油桐花和螢火蟲的觀賞勝地,每年初夏,可見成片的油桐花散落滿地。 入口位於「獅山旅遊服務中心」旁,沿途有野溪、客家聚落、古道遺跡及廢棄的煤礦,步道全程五點五八公里,大約三小時;4~5月桐花季節沿途油桐花如雪般片片掉落。
六寮古道: 高雄/網美們的樂園!內惟藝術中心宛如開放式攝影棚白得好美麗
桐花公園客家大院位於苗栗銅鑼,面積佔地300坪,停好車後,進入桐花樂活主題公園就可以看到許多桐花樹,低矮的桐花樹開著飽滿的花朵,風一吹來,白雪紛飛的桐花吹雪景象,在桐花公園都看的到。 步道入口:新竹縣橫山鄉大山背80號(大山揹人文生態館)大眾運輸:自新竹客運竹東站或橫山火車站搭乘新竹客運5635,於「頭份林」站牌下車,沿頭份林豐鄉道(竹35鄉道)步行約2公里抵達大山揹人文生態館。 新竹的大山背地區有著豐富的人文自然景觀,以及數量繁多的古道。 包括適合賞桐的大崎棟古道、茶亭古道,以及有著最豐富景觀的騎龍古道等。 六寮步道過了親水公園、親子亭,會看到以上觀景臺指標,往上走便有下張滿地落花的美景,沿著古道上去則屬於藤坪步道,幽靜宜人。
六寮古道: 臺灣桐花旅遊總結
不過,DUTE coffee & bar 獨特咖啡已經不是間新店,位於今年自己去慶生的淺食堂的同一條巷弄間,是個在鬧區,但有點鬧中取靜的地方;不確定自已是否經過? 張基嶺又名“百步嶺”,地處瑞安唯一的上侏羅紀火山岩地層結構上。 張基山海拔約500米,紅楓古道總長約1000米,從張基村山腳一直延伸到山頂,兩旁上百棵百年紅楓如列兵般林立。 每到深秋初冬,從雄岙到分水城沿線道路兩旁,110棵古楓樹紅葉翻滾,是賞紅葉的絕佳去處。 六寮古道2025 古道邊的溪流潺潺,滿載了春的芬芳,夏的熱烈,又被賦予了秋的神祕,它流淌著一個季節的情愫,一個季節的精華。 這裡一直都是個絕美的賞秋地,不管是初秋的最美稻田還是深秋裏的紅楓古道,或是掩藏在秋天山林間的座座廊橋……都值得去探尋。
六寮古道: 特色農遊 親子的繽紛小旅行
魚路古道曾是臺北士林與金山間挑運魚貨、硫磺等商品的必經之路。 雖然現在已失去它的運輸價值,但這條古道可說是陽明山最有故事的知名路線。 不會記得花開季節,卻會留意何時結果,因為掉落的果實可以撿來生財,掙得零用錢或貼補家用。 仍在樹上的油桐果自然是綠色的,待成熟時掉落,其顏色即漸漸轉黑,我們常常鑽入滿是雜草的樹叢裡,在油桐樹的四周尋寶,撿起一顆顆黑嚕嚕的果實,有的軟爛徒手即可掰開(三年桐),硬殼千年桐則須用工具將外殼硬生生剝開! 元光寺是獅頭山眾寺廟中海拔最高者,位置靠近新竹縣與苗栗縣交界處,亦是依天然之巖洞修建而成,原名為獅巖洞,於清光緒21年(西元1895年)由普捷和尚開山,為獅頭山開山祖廟之一,日後陸續修建而成今日具規模的樣貌,內奉祀釋迦牟尼佛、觀世音菩薩等。
六寮古道: 六寮古道附近景點
福田賞桐生態園區佔地廣大,園區內有萬棵油桐樹,每年4月、5月桐花盛開季節,就會呈現一片花海,園區內設有桐花步道、賞桐平臺,可以漫步在「桐花步道」,中,欣賞如雪花般飄落的桐花。 雙峯山登山口桐花健行步道,雙峯山是銅鑼鄉最高點,可以在山頂欣賞滿山的桐花綿延盛放,是很棒的觀景點。 想來這的話,可以先用Google導航到「雙峯慈惠堂(Google位置)」,這裡有階梯可以上雙峯山步道,來回大約要兩個半小時,路還算好走。 大艽(ㄑㄧㄡˊ)芎古道的桐花樹種植密度高,樹齡年長,正值4月-5月桐花季時,桐花節枝滿滿,從登山口到觀景平臺約2公里,步道來回需要2小時,在觀景平臺上可以俯視大桃園景觀。
六寮古道: 臺灣桐花住宿
歇心茶樓-位於南莊與峨眉交界處的獅頭山風景區,擁有著美麗的山景,以及對南莊與峨眉、北埔等地便利的交通,能夠享受南莊的桐花之美與南莊老街旅遊最佳的遊憩地點。 圓林仔桐花步道位在「嘉義市東區圓林仔社區」,圓林仔社區的下厝村落有多年歷史的客家莊,社區居民在自家土地栽種五百多棵桐花,每年 4 月份開花時節,還會舉辦市集活動,大家就在桐花樹下一邊賞桐花一邊野餐。 位在埔里的「牛耳藝術渡假村」是一座以一座結合餐飲美食、文化藝術、住宿等多功能的休閒度假中心,每年四月桐花盛開,位於牛相觸臺地上的觀景臺,種了相當多的油桐樹,油桐樹下有大片的草皮,花開時,雪白色的花毯鋪滿了整片草地。 挑水古道是彰化知名的賞桐勝地,全長約2公里,有大片油桐樹造林,每逢花季可以見到五月雪紛飛的美景,步道坡度平緩,走起來不感喫力,周邊停車也方便,是和親子一遊的古道。
穹嶺古道全長約8公里,古道沿途有不少楓樹、毛竹、柳杉及許多百年古樹,深秋有的已經落葉,有的正紅,是一條適合登山愛好者秋冬季節登山賞楓的好線路。 位在臺中鹿野的「龍田桐花大道」是臺東最佳賞桐花的景點,這裡有近百棵的油桐樹,是農業改良場在龍田村的茶園旁所種植,每年3月-4月份,雪白的桐花開滿在大道兩旁,是全臺灣最早開桐花的地區。 六寮古道2025 每年會舉辦活動,將桐花與在地的福鹿茶結合,來一場桐花與茶的饗宴,除了賞桐花外,還可以騎著自行車徜徉在龍田自行車道,享受東部特有的田野風光。 仁和步道賞桐花景點,適合全家大小一起來的賞桐步道,在步道上姑娘廟旁,有整片高大油桐樹開花。 從湖口老街上的湖口三元宮後方進入,全長約 960 六寮古道 公尺,賞完花後,還可以去百年湖口老街喫美食逛街,欣賞歷史建築。
六寮古道: 臺灣桐花常見問題
也正因為如此,這裡成為了瞿湖古道中保留最完整的一段,幾乎原汁原味地保留了古道原生狀態。 秋陽下,丹楓似火,與古道一同盤繞山間,點燃了無數人對秋天的執著。 在文成的眾多紅楓古道裏,大會嶺紅楓古道因楓葉品質和觀賞效果好而成為文成紅楓古道“第一嶺”。 整條古道全程不過5公里,卻約有4500多級臺階,兩側遍佈多種名木古樹,腳下的石徑歷經數百年風雨依然完好。 這條古道上有不少文物遺存,比如元末吳成七農民起義時建造的白楊寨遺址、從清道光至民國期間所建的石碑等等。
六寮古道: 臺北步道
而走到空曠處,還能看見美麗的山間梯田,形成如詩如畫的美麗。 步道入口:擎天崗遊客服務中心登山口大眾運輸:由臺北搭乘客運於陽明山公車總站下車後,轉搭108號遊園公車到擎天崗站。 如果不喜歡爬坡走步道的人可選擇六寮古道,直接從歇心茶樓旁坡道往下走,路經一座小橋左轉。 六寮古道雖名為古道,其實是柏油路,平日供山上居民出入之用,由於山上居民不多又禁止外車進入, 因此汽車很少,一路綠蔭遮蔽流水淙淙,幽靜怡然。
六寮古道: 六寮古道 附近景點:
進入步道後,先是緩緩爬坡而上,半小時內分別會經過賞鳥平臺和休憩平臺。 六寮古道2025 接著,步道一分而二,直行為猿山步道可登猿山(困難度高需衡量自我狀況), 六寮古道 藤坪步道則是往下走,相接六寮古道前段,向右走回遊客中心,大約1小時。 古樸的道路上還可見到客家聚落和廢棄煤礦等景點,而道路後段,有株知名的七星神木,是一對子母樟樹,母樟樹齡約400年,子樟樹齡約100年,因樹幹同根分叉七支而得名,客家人視大樟樹為等同於土地公廟的「伯公樹」祀奉至今。 入口位於獅山遊客中心旁,古道前半段為了交通方便,已鋪成柏油路,後半段仍保留山路原貌。 六寮古道2025 六寮名稱源於隘寮這種古早防禦工事,清領時期拓墾者和賽夏族時有武力衝突,此處為抵禦原住民而建造的第六處隘寮。
六寮古道: 住宿推薦
時至今日,戰鬥的痕跡已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淙淙流水與古道遺跡。 六寮古道 六寮古道又以溪谷壺穴聞名,六寮溪畔沿路都是清晰澄澈的溪流景觀。 早期高雄 杉林區木業興盛,伐木鋸板工寮聚集溪畔逐成聚落,閩南語稱為「板寮」(讀音邦寮),意指木頭的工寮,演變成現今地名「枋寮」。
六寮古道: # 臺中東勢林場遊樂區
九華山天空步道,是可以騎腳踏車的天空步道,附近好停車,適合全家大小去走走,逛風景跟看大片的桐花,走完「天空步道」,接著不遠處就能看到「天空之橋」,走在吊橋上,左右兩側能欣賞到靄靄白雪的桐花,覆蓋在山頭,記得要帶水跟防曬,附近沒有什麼遮陽的地方。 又到了油桐花開的季節,今年遇上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不知大家能否像往年一樣四處追逐桐花? 愛花癡迷的我,曾在2008之後五年間,平均每年造訪三處桐花,追逐桐花的精神可謂瘋狂!
全程約7公里的山徑如同南臺灣的掌紋,讓我們窺見淺山地區的常民生活,梳理六龜山林的產業脈絡與族羣互動,將百年歲月濃縮在短短5個多小時的行程中,收穫豐富。 古道記錄山區族羣關係與經濟活動的脈絡,日治時期大武壠族人用木耳和山羌、山羊的毛皮與漢人交換生活所需,沿海地區的人則帶來魚貨交換薴麻,當時山徑上的「販仔間」是廉價旅社,也是物產交換中心,六龜、旗山、內門和臺南一帶的商人常相約在此。 與大武壠族人楊永坤(坤哥)約在金興社區伍龍廟會合,簡單的入山祈福儀式後,從金興吊橋下切進枋寮溪底,入秋的南臺灣已進入乾季,溪谷平坦寬闊,陽光仍有些炙熱,清淺溪水流過腳踝,帶來沁涼的療癒感。 坤哥告訴我們,河谷原本深達7米,處處大石與深潭,即使冬季枯水期也不會乾涸,山壁上有人工架設的水圳,當時這段山徑即沿著水圳修築,八八風災後泥砂淤積,改變河谷地貌,現在才能輕易地溯溪而上。 在古道沿途,會經過舊時的三角埔發電廠、第三淨水場等設施,這些已經停用的水利建築,見證了當時這條路線為天母、士林地區人們帶來的重要性。 此外,因為古道是水源地、保安林區,周邊都受到完好的保護,植物種類豐富。
六寮古道: 六寮古道附近飯店
由於未遭過度開發,保有完整之自然原始風貌,陡峭處不多,走來不會太費力,很適合全家出遊健行。 從杉林區的枋寮溪谷經後山南稜到六龜 六寮古道2025 裏(今六龜),在日治時期臺灣堡圖中,曾記載這條連接楠梓仙溪和荖濃溪 兩端的小路,過去,大武壠族往來兩地交易,漢人經此翻山越嶺前往臺南,1871年英國攝影家約翰・湯姆生的南臺灣行旅,也為此段古道留下珍貴的影像紀錄。 古道因公路開發而逐漸被遺忘,透過步行探祕,爬梳荒煙蔓草間的人文遺跡、拜訪見證六龜繁華的池田屋和洪稛源商號,同時也感受秋高氣爽的南部裏山之美。
六寮古道: 推薦頻道
步行10分鐘左右,即可抵達親水公園賞螢佳境;向前不遠處為親子亭,其後方有一條古道上接藤坪步道,古道石階上桐花點點,如果只想欣賞或拍照,可以走一小段再回到馬路上;接著,繼續前行幾分鐘即能見到如下圖觀景臺路標,沿著古道上去亦可接藤坪步道。 六寮古道 這是我最喜歡的一段賞桐祕境(很少人留意),下圖落英繽紛情景,令人驚喜連連! 六寮古道 某一年,我們還在此拍攝螢火蟲,可能人太多蟲蟲只在草叢中飛舞不敢靠近,每個人深感遺憾。 獅頭山風景區內擁有眾多寺廟名勝及登山步道,遊客中心附近便有八條自然步道,皆是平日極佳踏青好去處。 「獅頭山風景區」橫跨了兩個縣市,獅頭(前山)位於苗栗縣境內,獅尾(後山)則在新竹縣境內,獅頭以名剎古廟聞名,獅尾則是規畫了許多條登山步道,每一條步道或獨立或串接,想要看遍獅頭山的所有自然風景,可藉由踏遍每一條步道來完成。 穹嶺古道東西走向,始建於明朝末年,是當時文成和平陽兩地貨物運輸和民間交流的主要通道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