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填區除了接收都市固體廢物外,還要吸納大量建築廢物,壓力十分沉重。 特區政府在2006年實施建築廢物處置收費,而運往堆填區的建築廢物亦自此大幅減少。 然而,運往堆填區棄置的建築廢物量的多寡,主要視乎當時的經濟情況及動工中的建築工程數目。 儘管如此,由於充電池可以重複使用數百次,不但循環再造的經濟效益高,而且所產生的廢物亦較少,因此充電池仍然是最佳選擇。 例如鋰離子電池中的鈷可用於製造磁合金;鎳氫及鎳鎘電池中的鎳和鐵,可用於製造不銹鋼;而鎘則可用來製造新的充電池。 廢電子電器是“特殊垃圾”,具有資源性和污染性的雙重屬性,廢電子電器中含有可回收的金屬,回收利用得當可以再創造價值,所以,廢電子電器 既是“環境的炸彈”,也是身邊的礦山。
上述相關作業仍須符合其他所有環保法例及其他適用的法例,環保署會加強巡查並對違規作業採取執法行動。 根據《廢物處置條例》,任何人未領有牌照而處置(包括貯存)電器廢物,或未領有許可證而進出口電器廢物,首次定罪可被判罰款20萬元及監禁六個月。 環保署回收電器2025 香港人口眾多,加上廢物處置設施會在不久將來飽和,因此減少及回收廢物實在是非常重要。 本文將介紹回收再造的重要性、政府如何鼓勵各界人士積極參與、廢物回收的方法,以及獲取更多相關資料的途徑。
環保署回收電器: 社區回收
各「綠在區區」更有不同回收有賞計劃,可以儲印花換禮品,環保減廢又加分。 特殊廢物包括動物屍體、禽畜廢物、輻射性廢物、隔油池廢物、污水廠污泥及濾水廠污泥。 環保署回收電器2025 這類廢物需要獨立處理,而他們的妥善處理和處置方式則在構思中。 由於這類設施選址時往往遭當地社區反對,因此需要較長時間才能落實。
廢舊電器回收車的服務已於2021年12月19日完滿結束。 環保署回收電器2025 回收車在週末日,輪流到訪全港18區,為公眾提供回收廢舊電器服務。 亦有回收站及教育宣傳活動,介紹妥善回收電器的重要。 2021年過去收集服務時間表的相關資料請按此參閱。 社區環保站「綠在區區」及其流動街站,亦回收「四電一腦」和其他家電,提供另一方便市民大眾回收舊電器的地區途徑。
環保署回收電器: 相關內容
環保署在2005年1月推出家居廢物源頭分類計劃,目的是透過鼓勵及協助物業管理公司於屋苑/住宅大廈範圍內提供廢物分類回收設施,方便居民參與廢物源頭分類,以提高回收物料的收集數量和減少廢物的棄置量。 你也可以到環境保護署網頁,查看持牌處理、再加工或循環再造電器廢物人士或公司名單。 充電池和電器 / 環保署回收電器2025 電子產品的生產商和進口商有共同責任回收使用完的充電池。 本回收計劃現時由充電池和電器 / 電子產品的生產商、進口商和零售商支持及資助,香港電器及電子設備回收協會為計劃管理監督,而環保署則擔任計劃的顧問,為計劃提供支援及向市民宣傳推廣。 2018年起實施的「四電一腦」是一個生產者責任計劃,相關的電器及電子產品廢物,都必須交由持牌的回收設施作適當處理、拆解及循環再造,以解決廢物處置及電子污染問題。 本回收計劃現時由電腦和電器 / 電子產品的生產商、進口商和零售商支持及資助,香港電器及電子設備回收協會為計劃管理監督,而環保署則擔任計劃的顧問,為計劃提供支援及向市民宣傳推廣。
對方收走舊機後,會按合法程序處理,不再怕胡亂丟棄會對環境造成破壞。 環保署於2007年推出工商業廢物源頭分類計劃,鼓勵物業管理公司方面發揮帶頭作用,在不同類型的工商業處所內建立及推行合適的廢物回收機制,讓業戶/租戶可於工作場所內輕鬆地參與廢物分類回收。 各個參與的屋苑亦可定時舉辦大型的回收活動,來集中收集其他種類的可重用及可回收物料,例如舊衣服、舊電器和舊電腦等,然後再轉交回收商。 雖然政府在廢物減量的工作上擔當了主導的角色,但社會大眾的參與同樣重要。
環保署回收電器: 1 電腦及通訊產品回收計劃
試驗計劃已在二零零七年十二月底圓滿結束,為接著推行的電腦回收計劃奠下基礎。 由二零一五年十月起, 電腦回收計劃正式改名為電腦及通訊產品回收計劃,回收的產品類別亦擴展至一般通訊產品。 根據個人資料(私隱)條例第18條及第22條及附表1第6原則的規定,你有權查閱和更改個人資料。 你查閱個人資料的權利,包括取得在表格上提供的個人資料副本。 按照海上傾倒物料條例,海上傾倒物料(豁免)令 申請批准使用化油劑及類似物質
- 自2018年起全面實施的「四電一腦」回收計劃,讓消費者在買新冷氣、雪櫃、洗衣機、電視機、電腦、打印機、掃描器及顯示器時,可輕鬆地處理好舊機。
- 「綠在區區」至今已有超過150個公共收集點,接收不少於8種常見回收物。
- 其實自從政府推出四電一腦回收計劃後,換新家電已經變得相對方便。
於2005年4月推出的充電池回收計劃(回收計劃)是本港第一個自願性生產者責任計劃。 計劃由業界推行及資助,以回收及循環再造由家居產生三種常見的充電池分別是鋰離子(Li-ion)、鎳氫(NiMH)及鎳鎘(NiCd)電池。 如消費者選擇由銷售商提供免費的法定除舊服務,可要求銷售商安排同日運送新件和移走舊件,而不須向銷售商額外付費。 你只需要在 Toby 上發布你對上門回收電器的要求,電器上門回收公司就會很快主動聯繫你提供報價。 你可以輕鬆聯繫到最多4間回收公司,自行按照其報價、服務和過往客戶評價作出比較,從中挑選最適合你的一位去聘用。
環保署回收電器: 回收「四電一腦」要繳付徵費嗎?
藍圖確立目標,即在2022年或以前減少40%的都市固體廢物人均棄置量。 為達致目標,藍圖提出三方面的政策及行動,包括採取全方位措施,透過減廢政策及法規,推動行為改變;發起具明確目標的全民減廢運動;及投放資源以完善與廢物相關的基建。 我們亦須採用先進科技縮減需要處置的廢物體積,以保留珍貴的堆填區空間。 經過詳盡的研究,我們正計劃發展以焚化為核心技術的綜合廢物管理設施,大幅減少廢物的體積以及回收能源。
環保署回收電器: 充電池的回收處理
在廢電器計劃下,受管制電器銷售商須按法例要求為消費者提供免費的法定除舊服務,從消費者要求的處所移走一件屬相同類別的電器。 消費者在購買新的「四電一腦」時,可要求銷售商安排同日送新件和移走同類別的舊件,而不需額外付費。 環保署於 2003 年 1 環保署回收電器 月分別委託了香港明愛及聖雅各福羣會在全港推行電腦及電器用品的回收試驗計劃。 香港明愛及聖雅各福羣會試驗計劃每年回收及處理後可再用的電器多達 4 萬多件,所有收集到的電腦及電器用品都經團體修理及捐贈予有需要人士,不適合維修的會把零件及物料售予回收商,從中回收有用的零件或物料。
環保署回收電器: 減少廢物計劃
立即看看Cosmo整理的4個回收電器方法及3大回收注意事項吧。 香港的地理環境狹小,卻要應付大量廢物,我們實在有需要了解如何可以改善這個情況。 因此,我們必須立即行動,一起肩負減少及回收廢物的責任。 現時全港共有33個回收便利點(前稱「社區回收中心」)。 全新形象的回收便利點大多鄰近缺乏分類回收設施的舊區。
環保署回收電器: 環保採購
不論是要斷捨離已壞電器、出了新iPhone 14要換新電話、水星逆行電子產品易故障要換新,都可以參考一下的4個免費的上門回收或自行回收方法及回收注意事項。 於2008年1月推出的電腦及通訊產品回收計劃(回收計劃)是本港第二個自願性生產者責任計劃。 計劃由電腦業界推行及資助,旨在提供一個環保途徑去處理電腦及通訊產品。 回收計劃與慈善團體合作,將仍可操作使用的電腦轉贈給有需要人士。
環保署回收電器: 廢車回收獎勵金5億未領取 環保署:動動手指不漏領
由2015年10月起,電腦回收計劃正式改名為電腦及通訊產品回收計劃,回收的產品類別亦擴展至一般通訊產品,例如手提電話及路由器。 根據可持續發展委員會的建議,我們制定了都市固體廢物收費的框架方案建議,並於2015年2月向立法會介紹。 經參考業界和不同持分者的意見後在2017年10月提出優化的建議收費安排和推出多個宣傳教育活動。 自環境局在2018年11月向立法會提交落實都市固體廢物收費的條例草案以來,政府一直致力配合法案委員會的審議工作。 環境及自然保育基金亦在2016至17年度起資助都市固體廢物收費的社區參與項目,讓公眾為日後實施都市固體廢物收費作好準備。 環保署回收電器2025 截至2021年1月中,已有超過180個都市固體廢物收費社區參與項目獲得資助,資助總額約1億5千萬元,涉及約1,000個不同處所。
環保署回收電器: 回收「四電一腦」注意事項
環保署也提醒車主,勿將機車停放於私人停車場與違反交通規則之處;不要留下鑰匙,避免車輛失竊;車輛進行定位確定收車地點後,請勿將機車移動,避免回收商至定位地點找不到車輛。 送去回收廠作除毒、拆解及轉廢為材;部份合適電器可修復成「再生電器」以轉送基層市民重用,物盡其用。 除了食剩飯菜或過期食品外,在食品生產、加工、批發、零售及預備過程中也會產生廚餘。 都市固體廢物包括來自住宅及工商業活動所產生的固體廢物,但建築、化學、醫療及特殊廢物則不包括在內。 如 貴公司有意支持此計劃,請遞交已填妥的回條(只有英文版)。
環保署回收電器: 回收熱線(2676 / WhatsApp (6081
由2020年11月16日起,環保署推出「綠綠賞」智能積分卡,每次提交回收物,都可以賺取相應的「綠綠賞」電子積分以兌換禮品。 環保署回收電器2025 現時已有9個回收站投入服務,按下以下項目的超連結,可以去到相關環保站的Facebook平臺專頁,瞭解該站的開放時間及最新資訊。 〔記者陳嘉怡/臺北報導〕過去廢棄機車回收時,車主必須在現場等待回收商,易浪費彼此時間。 為讓廢機車回收服務更加便民,環保署宣佈明天起(8月1日)將試辦「廢機車智慧定位、車主免到場收車」服務,民眾只要在「廢車回收一站通」網站上操作,無需到場配合回收商收車,即可輕鬆完成廢機車回收。
於2021年2月公佈的《香港資源循環藍圖2035》,以「全民減廢‧資源循環‧零廢堆填」為願景,提出應對至2035年廢物管理挑戰的策略、目標和措施。 全港現時已有11個回收環保站(前稱「綠在區區」)投入服務。 如果現時購買新的「四電一腦」電器,銷售商會提供免費的「一換一」除舊服務,送貨上門時會將同類的舊電器收走,非常方便。 除了回收站,環保署還在全港18區設立22個「回收便利點」,所有「回收便利點」將於2020年年底前陸續投入服務。 同樣地,按下以下項目的超連結,可以去到相關環保站的Facebook平臺專頁,瞭解該站的開放時間及最新資訊。
鑑於該計劃得到初步成功,環保署於2005年第4季在前身為九龍灣廢物轉運站的九龍灣綜合回收中心設立一個電器和電子設備區域回收中心,配合當時推行的整體廢物源頭分類回收計劃。 因此,循環再造的工序在2005年開始遷往九龍灣綜合回收中心進行。 本年度環保署委託香港明愛及聖雅各福羣會舉辦這項全港性的回收試驗計劃。 收集物品種類主要包括電腦及以下10類電子及電器用品,包括:電視、雪櫃、洗衣機、影音器材、微波爐、電風扇、熱水壺、電飯煲、冷氣機、暖爐。 香港明愛及聖雅各福羣會均已各自設立一間回收工場接收舊電腦及電器及進行檢查、維修及拆件等工作,香港明愛及聖雅各福羣會亦開放部分辦事處/社區服務中心作為回收點。 市民可將舊電腦及電器親自交到回收工場或任可一個回收點(見下表)。
談到減少廢物,不期然會聯想到循環再造,但答案其實並非如此簡單。 減少廢物運動要取得成功,除了回收再造,還需大家同心協力,盡量避免製造廢物。 都市固體廢物來自住宅及工商業場所,這些廢物最終棄置於堆填區。
一般而言,即棄電池含有的有害金屬比充電池少,尤其是多國政府已限制即棄電池的水銀含量。 再者,香港有完善設施可以安全地處置電池,我們的策略性堆填區已鋪設不滲漏層,以確保沒有未經處理的滲漏液滲入環境。 不當棄置充電池會令當中所含的物料危害人體健康和環境,因此,最好的解決方法是回收充電池,以提取具價值的物料循環再造,製成其他產品,例如磁合金和不銹鋼。 請注意,電子及電器設備含有貴金屬與有害物質,應盡可能減少丟棄這些電子及電器設備,也不應隨意丟棄。